第一篇:课本剧剧本:《好嘴杨巴》中学语文课本剧剧本.docx(范文模版)
课本剧剧本:《好嘴杨巴》中学语文课本剧剧本
人物:
杨七——擅长做茶汤,少言
杨八——擅长交际,能说会道
知府大人——擅长拍马屁
师爷——知府的应声虫
李鸿章——官气十足
场景:
场景一:杨家茶汤
场景二:天津某府衙
场景三:招待中堂大人
场景一:杨家茶汤
(条幅“杨家茶汤”)
杨七(偏胖较黑较矮):我叫杨七。
杨巴(偏瘦较白较高):我叫杨巴,比他小一点点,所以也叫杨八。
杨七:我俩不是兄弟。
杨巴:虽然我们同姓不同宗,无亲也无故,但是我俩胜似兄弟。
杨七:我擅长做茶汤。
杨巴:我擅长卖茶汤。我们的茶汤,一个字,爽;两个字,超爽;三个字:爽歪歪。
杨七:我俩配合得很好。
杨巴:他在厨房里头做茶汤,我在外边卖茶汤;我们既是老板又是伙计。
杨七:我们的小吃卖得很好。
杨巴:我们的茶汤是远近闻名,我们的小吃比一些大买卖还要红火。毫不吹牛的说,我们的小吃要说是津门第二,没有谁敢说是第一了。
杨七:做茶汤,有诀窍,秫米面,先沏好;炒芝麻,带焦黄,别太糊,适粗细;层层撒,味道香。
杨巴:手艺再高,东西再好,要吹不少。三分的活,七分的说。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生意通达,财源广进。
杨巴:卖茶汤咯。
(杨七杨巴下)
场景二:天津某府县衙
师爷:知府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知府:身为师爷,慌成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师爷:大人教训的是。但是,中堂大人到我们这里视察来了。
知府:中堂大人„„,啊,中堂大人来了啊,怎么不快点说呢,混帐东西。
师爷,大人„„
知府:别说了,得想法子,把中堂大人哄高兴,只要他高兴了,我们以后就可以飞黄腾达了,吃香的喝辣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师爷:那是,那是。希望大人那个时候别忘了小人。
知府:先别想那么多,等把这关过了再说。你说我们怎么招待才比较合适呢?
师爷:大人,要不,我们先让中堂大人听一段我们天津的小曲儿莲花落。等他饶有兴致,满心欢喜,撒泡热尿,身爽腹空的时候,我们再给他上点吃的,那不就妥了吗?
知府:嗯,这倒是个法子,但是,上什么吃的才好呢?
师爷:鲍鱼燕窝熊掌„„
知府:不行,不行。中堂大人,那么大的官儿,在京城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我都吃腻了。
师爷:要不给中堂大人熬点鲫鱼汤,味道蛮独特的呢?
知府:鲫鱼汤,刺太多,容易卡到嗓子,那样时候我们就完蛋了。
师爷:要不给中堂大人吃点麻花?
知府:亏你想得出来这个馊主意。炸麻花,硬邦邦的,弄不好,把中堂大人的牙齿硌了,就有我们好看了。
师爷:大人,小人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了。
知府:让我想想。给中堂大人吃的要不卡不硬,还要有特色。„„嗯,有了,杨家茶汤。上次我们几个不是去喝过那个茶汤的吗?回来后大家都觉得不错。就这么决定了,给中堂大人品尝津门小吃:杨家茶汤。
(知府在前,师爷在后,下)
场景三:招待中堂大人
杨巴: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这不,知府大人钦点,我们杨家茶汤这次闪亮登场,有机会进献给李中堂品尝。看来,杨家茶汤冲出天津,走向全国,闻名世界,指日可待呀,期待啊期待。
杨七:兄弟,低调,小心别出什么差错啊!
杨巴:大哥,你放心,只要你把你手上的活儿使出来,别的就看我的了。
杨七:我还是有点害怕。
杨巴:怕什么。我们的茶汤,新鲜出笼,没有任何添加剂,不伤胃口,保质保量,还实行三包,有口皆碑,远近闻名„„
师爷:宣,杨七杨巴,进献杨家茶汤。
杨七杨巴(上,做端茶状):请中堂大人品汤茶。
杨七杨巴:(齐步退,垂手而立):听候中堂大人吩咐。
李鸿章(端茶,皱眉,甩手,生气):我靠,这是什么东西,黑不溜秋,黄不拉几,浑汤寡水的。
师爷知府(下跪)
知府:师爷,怎么啦?
师爷:老爷,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啊!
杨七杨巴(下跪)
杨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怒了大人。大人不计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边说边叩头)
李鸿章(侧身,独白):我晕啊,想我堂堂一品官员,竟然误把这汤茶里的碎芝麻当成了脏东西。全靠这小子机敏,揣着明白装糊涂,既让我知道了原委,没冤枉好人,又给了我面子,还往他自己身上揽错,高,人才啊。我一定要好好奖赏他。
李中堂(正身):不知者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但你们的茶汤名满津门,也该嘉奖!来人啊,赏银一百两!
杨七杨巴:谢老爷!(下)
知府(小声):毛病,茶汤不爱吃,反倒打赏那么多的钱。这么多的钱不都是我出吗?真搞不懂!
师爷(小声):中堂大人是不是个傻子哟?!
(李鸿章,知府,师爷,杨七,杨八,下)屏幕由“杨家茶汤”换成“杨巴茶汤”(落款:李鸿章)
第二篇:如何写课本剧剧本
如何写课本剧剧本
一、安排好课本剧的结构
吃透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根据课文故事情节改编。
1、根据人物的出场顺序,创造性地设计好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后两者可在“对白”的前面或后面用提示语注明。)
2、剧本开头要写明剧中的人物(给剧中人物起好一个简洁的代名称)
3、安排好场景(布景、道具的设计制作及其摆放位置)
4、依据课文内容情节的发生顺序,创造性地让一个个人物出场表演。人物对白不要机械套用课文原话,要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前提下,创编更生动、幽默,更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对白,剧本的尾声一定要达到创作的最高潮,以利于揭示升华表演主题,收到应有的体验教育效果。
二、课本剧剧本编写的一般格式: 题目:《皇帝的新装》 人物: 时间: 地点: 道具: 背景: 正文: [示例]
第一场
地点:皇宫。
人物: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上三人、骗子二人。[老大臣在皇宫等候皇帝,诚实的官员上。]
官员:启禀大臣,我东南边境,烽烟四起,我们的军队正节节败退,情况十分紧急!
老大臣:邻国入侵,我已得知,正等急报皇上„„ 官员:(急问)皇帝在何处? 老大臣:在更衣室试穿新装呢!
皇帝:[穿新衣上]你们快来看看,我这新装是否合身。[再照穿衣镜。〕
老大臣:[怕惊搅皇上〕陛下,(想说又止)陛下„„ 皇帝:还不快说,等什么?这套衣服到底合不舍身? 老大臣:我是说„„我国边境„„
皇帝:[气急败坏]难道边境的事也要我操心吗?快看看我的衣服。
官员:陛下,您的衣服实在太合体了。只是衣料„„ 皇帝:衣料怎么样?难道不好吗?
官员:不不,这衣料相当华贵了。只是„„京城来了两个织工„„ 老大臣:陛下,听人说这两个级工能织出非常奇特的布料。皇帝:真有此事,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快把这两个织工给我找来我穿了这衣服是不是就能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
两骗子:(喜出望外)那当然,那当然,是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