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下镇1:500地籍测量检查问题及整改意见
方下镇1:500地籍测量检查问题及整改意见
为了使莱芜市镇驻地1:500地籍变更调查项目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项目部于2008年12月8日指派王玉乐(测量技术负责人)、隋建春(权属技术负责人)对方下镇的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数据进行了抽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下:
一、控制测量
1.图根导线观测手簿记录混乱,并且用圆珠笔记录,应改为铅笔记录,且不
能涂改;
2.观测手簿记录不完整,其中附合导线FX12-FX09中,缺少一站数据;
3.计算方法有误,应根据规范所要求的计算方法计算且遵循奇进偶不进的原
则;
4.导线边长有超出规范中最长边不能为最短边3倍的要求,应加点进行补测;
5.有导线交叉,应该为结点导线或避免交叉;
6.仪器高、棱镜高、导线边长小数点保留位数应统一到小数点后3位数;
7.导线布设不合理,有的地方过于密集,有的地方一个点也没有,对大面积
没有控制点不符合规范及设计书要求,确保每幅图不少于4个图根点;
8.共计22条导线,其中15导线全长超出规范及设计书所要求的长度;
9.对于两条导线相交有公共点时不能取中数,对公共点处应全圆观测形成结
点导线,一起进行平差;
10.平差软件应使用清华三维软件对图根导线平差。
二、碎步测量
(1)内业部分
1.房屋没有属性只有代码;
2.面状植被无边界,应加上相对应的边界线;
3.对于面积较小没有生成符号的面状植被填充相应单个的符号;
4.部分高程点只有注记没有符号;
5.高程点应按设计中要求的30-50m一个,注记至0.1m;
6.檐廊、门墩、水池未封闭;
7.道路没有属性;
8.个别房屋不封闭;
9.房屋的属性与注记不一致;
10.11.12.13.14.15.个别围墙符号不正确; 个别的房屋没有注记; 单位名称、道路、房屋等文字注记应注记在相对应的图层; 图根点编号没有按设计书要求的编写; 路两侧的绿化不能用行树表示应改为花圃; 水渠与道路及其它地物相交叉时,应按规范中要求的选择次要的地物断开;
16.17.图上的图根点与是实测图根点不符,应将没有观测记录的点删掉; 面状地物、线状地物重合或相交时必须过点。
(2)外业部分
1.居民地中有两户房屋丢漏;
2.不同性质、不同高度的房屋未分开表示;
3.个别依比例的独立地物没有表示;
4.实地大于0.5米的水渠应用双线沟渠表示;
因图根导线测量出现严重缺陷,不符合地籍测量规范要求且直接影响下一步测量精度,图形转换后在Cass5.0软件中打不开,在现场无法进行仪器测量重合点检验.*综上所述,给予以下两点建议:
*
1、由于方下项目区没有遵守测量规范要求的原则,导致基础性的图根控制点不符合要求,建议重新整合图根控制网。
*
2、由于在实地测量使用的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7度,而项目区要求使用转换后的首级控制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7度45分;两者在转换图形坐标期间,会出现部分变形和扭曲,不能满足宗地测量精度要求(5cm),建议对图根点和各街坊碎步图,重新使用117度45分坐标进行碎步测量。
济南四维航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11日
第二篇:地籍测量实训指导书
地籍测量实训指导书
一、实训内容与方法
本次实训每组学生选择一宗地(模拟形式),按大纲要求对该宗地进行: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权属调查,并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调查表;
3、界址点测量,并填写界址点成果表;
4、测绘宗地草图。
二、已有资料
1、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西区影像图一副;
2、西区图根控制点若干,精度为±5㎝。
三、技术规范
1、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500、1:1000地形图图式》;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
3、《地籍测量规范》。
4、《土地利用现状标准》。
四、实训内容指导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影像图
每组按照分区图准备影像图,影像图从谷歌地图上截取。2.调查方法与要求 实地调查下列内容:
①、首先判读影像图上土地利用现状情况,根据土地现状情况进行分类; ②、对截取的栅格图像在cass7.0进行矢量化; ③、将矢量化的图像进行图斑标注,根据影像图判读的情况进行分类标注; ④、实地调查。⑤、将调查的结果标注在矢量化图像中,用地物符号进行标注。3.注意事项 ① 实地调绘中要注意人身安全。
② 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成果上交 每人上交一份该组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
(二)地籍测量实习土地权属调查 1.工具
每组准备一份“地籍调查表”、铅笔一支。2.方法与要求 实地调查下列内容: ①土地权属者:宗地编号和土地使用者名称、地址及身份证明;
②土地位置:宗地四至、地址、街道门牌、邻宗地权属者名称、宗地所在图幅编号;
③土地范围及地类:界址点及编号、地类号; ④地上附着物:建筑物结构层次及权属; ⑤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3.注意事项
①宗地草图必须实地绘制,不得涂改,不得复制。②宗地草图线条要清楚、数字注记字头向北或向西。
③宗地草图上,界址点编号从宗地右上角开始顺时针以“J1、J2、„”表示。界址点测量 1.器具
每组借领全站仪一套,准备记录、计算表格。2.方法与要求
(1)根据宗地附近的控制点,按极坐标法测量界址点;(2)内业计算,并填写“界址点成果表”。3.注意事项
(1)界址点编号与宗地草图上编号一致;
(2)界址点测量用5″级以上全站仪,测量最大距离不得超过250米;(3)界址点在建筑物特征点上,反光镜难以放置到达点位时,测得的方向值和距离应加相应改正;
(4)对于街坊外围及明显的界址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较隐蔽的界址点也不得大于 ±7.5cm;(5)界址点之间的解析边长与勘丈边长之差,不得大于±10cm,勘丈较困难的界址边也不得大于± 15cm;
(6)填写 “界址点成果表”。宗地图测绘 1.器具
每组借领全站仪一套,准备A4纸若干张。2.方法与要求(1)数据采集(外业)
在图根导线点基础上,测量下列内容: ①宗地内的主要建筑物、邻宗地的部分形状。②全站仪安置在图根点,用一个镜位测量该站所能测到的全部界址点和地物特征点,注意收集本宗地的地理名称、门牌号、房屋栋号和层次结构、权利人名称及邻宗地的地理名称、门牌号、房屋栋号和层次结构、权利人名称等。(2)图型编辑(内业)
①成图方法。集合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可以用数字成图或手工绘制的方法,按1:500比例尺成图。
②宗地图的内容包括:
本宗地的地籍编号、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及其编号、丈量界址边长值、所在图幅号、建筑物、构筑物。
邻宗地的地籍编号、邻宗地间的界址线段、建筑物、构筑物。比例尺、指北方向、绘图员和审核员及日期等。(3)宗地图绘制的具体要求
①宗地图图幅规格根据宗地大小选取,一般为32开、16开、8开等。②界址点用1.0㎜直径的圆圈表示。③界址线用0.3㎜粗的红线表示。3.注意事项(1)宗地图按样图要求绘制(样图如下)。(2)(2)内容齐全、格式规范。
三、实训成果
实训结束后,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1)每实训小组上交一份宗地权属调查资料,包括“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宗地图和界址点成果表”。
(2)每位学生交一份“地籍测量实训报告”。
第三篇: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
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
摘要: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地籍测量的内容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重点对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图
一、地籍测量的内涵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因此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一)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缆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
(二)精度高。传统的测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解析图根点的展给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影响。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三)信息量大。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房屋、道路、水系、电力线、地下管线、植被、地貌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在数字地籍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相关内容补充加工成不同用户所需要的城市规划图、城市建设用图、房地产图以及各种管理的用图和工程用图等。
(四)信息存贮、传递方便。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缆或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五)便于成果更新。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三、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数字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是将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使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通过各种编辑,获得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或者将原有图纸通过扫描仪扫描,通过一些矢量化软件,将由扫描得到的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然后通过编辑处理,进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航测数字成图是将航摄像片通过解析测图仪,获得地面立体模型,采集地面模型数据,从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作业过程均需要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编辑以及成果图件的数据输出。这三种方法适用的情况和作业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即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
二、(二)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1.地籍测图准备。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2.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3.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缆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数据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即对外业采集数据的各种可能的错误检查修改和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接着对外业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建立图形文件等操作,再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
4.地籍图生成与编辑。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波及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利用制图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图形编辑处理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物、地貌的矛盾,进行文字注记说明及地形符号的填充,进行图廓整饰等。也可对图形的地物、地貌进行增加或删除、修改。如果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则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5.面积量算汇总。在错误修正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
6.图表生成。最后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7.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的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行人库前的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可以人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提高数字化测图技术和效率,保证成图精度,满足小城镇建设的需求,为后续的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贺丽娟,曹振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2002 [2]覃其进.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广西地质 2001
[3]高恒昌,段朝辉,张澎.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2,(2)1 [4]宋其友.等1数字地籍测量[J].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1
第四篇:还地桥镇南石村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共)
还地桥镇南石村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工
作
总
结
根据上级《开展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拉网式检查及明察暗访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我执法大队积极响应活动号召,按照安排部署,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扎实开展惠农政策和资金拉网式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我工作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
我执法大队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南石村惠农政策和资金拉网式检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严格按照《还地桥镇开展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拉网式检查及明察暗访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三万”活动时进村入户的模式,对照检查内容、检查重点,进行拉网式检查,入户检查率达到100%,确保活动落实到实处。
二、成立专班,明确工作重点。
我执法大队成立了以大队长余伟同志为组长、还地桥供销社胡孝生同志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实施方案》。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监督检查工作良好舆论氛围,让群众了解强农惠农政策和此次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并对照有关文件要求,进行全面、仔细地调查摸底,认真核实种植粮食的农户数量及种植亩数等基础数据,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2009-2010年惠农政策与资金落实情况。
经工作组入户调查,依据财政下发的《惠农政策资金落实监督卡》、邮政储蓄一卡通以及村民的证实。南石村享受国家惠农政策资金的农户为700户。补贴项目金额合计如下:
2009年农作物良种补贴:72167.4元; 2010年农作物良种补贴:68715.8元; 2009年粮食直补:52879.2元; 2010年粮食直补:47452.93元; 2009年农资综合补贴:223133.38元; 2010年农资综合补贴:206862.65元; 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800元; 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4850元;
2009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75584.29元; 2010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94557.9元; 2009年畜牧养殖大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13141.71元; 2010年畜牧养殖大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0元; 2009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1440元; 2010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1440元; 2009年退耕还林粮食补贴:20780元; 2010年退耕还林粮食补贴:19194元; 2009年退耕还林生活补贴:2476元;
2009年水库移民:0元; 2010年水库移民:0元;
在这次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中,各相关部门都能够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组织协调;总体来看,我工作组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开展的较为顺利、圆满,在检查中尚未发现有挤占、侵占、挪用涉农资金等违法违纪的问题。
通过此次检查,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狠抓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机制,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切切实实让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惠及到每一位农民群众。
还地桥交通运输管理执法大队“三万”活动工作组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