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只贝》教学设计
《一只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只贝》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主要采取对比的手法,讲述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美丽斑斓的贝壳,却孕育出了一颗稀罕珍贵的珍珠的故事。课文编写的意图是使学生从这只贝的可怜和可敬中受到感染,学会勇敢地面对不幸,做生活的强者,并重新认识美与丑的真正含义。文中感情真挚、饱满,可谓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是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的好教材。1.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读课文,了解这只贝的经历,理解他的可怜和可敬。③重新认识“丑陋”与“漂亮”的真正含义,理解这只贝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美。
2.教学重点:多种形式读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只贝的可怜和可敬。
3.教学难点:感悟这只贝的特殊经历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4.教具准备:课件;不同贝壳的图片;《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音乐。
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一只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只贝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和震撼。
大海中有无数的贝,可以说这是一只平凡的贝,但它又是不平凡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与这只贝亲密接触,走进这只贝,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它、领悟它,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学生分段朗读。
3.找出中心句: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老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贝?(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①师:同意吗?都谁画的这句话?看来大家都用心读书了。大屏幕出示: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②自由读或齐读: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③为什么既说它可怜又说它可敬呢?接下来我们就更深入地去认识这只贝。
三、紧扣中心,读中悟情
(一)自主阅读,深入研究“可怜”
1.边读课文边画一画,看看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3.对话式的交流:
①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啮掉什么意思?一口一口地吃掉。这只贝的肉都被其他动物一口一口地吃掉了,还在不停地流血,多么可怜呀!)②生命结束了!(连生命都失去了,难道还不可怜吗?)
③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他让人讨厌,让人误解,所以很可怜。)
④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他;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守着内在的折磨。(你们有没有人迷过眼睛,迷眼睛时就连那么一点点地灰尘我们都觉得无比的难受,何况一颗十分硬的石子,还带着棱角,那是多么的难受呀!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感受。)
⑤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做贝的荣誉是什么?你能不能在文中找找答案,“发现了好看的贝,捡起来,拿花线串着,系在脖项上。”是呀,别的贝被孩子们捡起并系在脖子上,而他却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那他一开始就没有颜色和图案吗?“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老师这有一些贝的图片,这是壳内没有石子的贝的壳,他们是那么美丽、那么漂亮,可他却因石子的存在而越来越难看,这是多么可怜呀!)
⑥但他默默地,他说不出来。⑦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⑧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的壳,用脚踢飞了。(是呀,与其说两片瓦砾似的壳,不如说是两片瓦砾,而且都放人用脚踢飞了,让人讨厌!)4.教师小结:
是的,这是一只多么可怜,多么不幸的贝呀!它失去生命、失去荣誉、受尽折磨、丑陋让人讨厌、有苦说不出„„ 5.教师引读: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通过大家的描述使我们仿佛看见他那两片瓦砾似的已经破烂了的壳,所以我们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使我们也仿佛看见石子锋利的棱角正刺着他柔软的身躯,所以我们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使我们还仿佛看见其它贝嘲笑他的目光,所以我们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6.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同桌之间练习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个别读——齐读。
(二)小组合作,深入研究“可敬”
1.过渡,这是一只可怜的贝,那么哪里又能看出它又是一只可敬的贝呢?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一下。2.小组合作学习3.小组汇报: ①磨就珍珠 ②默默无闻
③精神上的可贵:硬硬的石子磨着它柔软的身躯时他放弃了?即使流血、即使划破、即使血肉模糊,他都在不停地磨制。④他很坚强,面对困难挫折也不轻易低头。
4.教师小结:是的,这只贝它虽然受尽折磨、默默无闻,但是最终磨就了珍珠,在平凡中,在经历磨难后创造了辉煌!5.教师引读:这是一只可敬的贝。
此时,这只贝还觉得他仅仅只是可怜吗?不,还很可敬。孩子们还觉得他仅仅只是可怜吗?不,还很可敬。你们还觉得他仅仅只是可怜吗?不,还很可敬。6.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就让我们带着可敬的语气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7.改写句子:是的,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那么你们是觉得更可怜还是更可敬呢?(更可敬)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句子只改变一个字,来表达我们此时的想法?
大屏幕出示: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更)是一只可敬的贝。8.当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为什么又找不到了呢?(最好让学生提出)(回归大海,把最美的东西献给了人类)
9.教师点拨:此时你还觉得这只贝仅仅是可敬吗?(伟大„„)10.教师引读:这是一只可怜的贝,更是一只伟大的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