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单元总结
Unit 5词组
一、短语
1.have a great/good time = have fun = enjoy
+ 反身代词(如:myself, yourself, yourselves, himself, herself, ourselves, themselves)玩的开心
2.half the class 班里一半学生
3.wear jeans to the party 穿牛仔裤去晚会 4.let me/him/us… in 让我/他/我们…进来 5.watch a video 看录像
6.a good time to have the party 一个举行
晚会的好时间
7.end of year party 年终聚会
8.the rules for school parties 学校晚会的规则
9.bring … to … 把…带到…来
take … to …把…带到…去 10.take away 拿走
11.school clean-up学校大扫除
12.travel around the world = travel all over
the world 环游世界
13.make a living by doing sth.靠做某事谋
生 = ….for a living 14.all the time 一直 15.get / be injured 受伤 16.real friends 真正的朋友
17.be against doing sth.反对做某事
play against us 和我们比赛
25.a chance to do sth.一个做某事的机会 18.a good chance for sb.to do sth.对某人来
说做某事是一个好机会
19.worry about sb.担心某人 =
be worried about sb.20.run away from our problems逃避问题 21.keep doing sth.一直做某事
22.make careless mistakes 犯粗心的错误 23.stay at home 呆在家里 24.be late 迟到
25.ask sb.to do sth.让某人做某事
26.the old people’s home 老人之家/敬老院 27.make a lot of money 赚很多的钱 28.get an education 受教育 29.seem like 似乎,像是
Unit 5 句型
1.What will happen if I do? 2.Why not? 为什么不?
3.A problem shared is a problem halved.4.Problems and worried are normal in life.5.If you share your problems, you will
feel better.“if”译成“如果”时,后面引导的为条件状语从句,注意主句及从句的失态,即:主将从现。例句见课本。6.单项选择:
----I want to know if it ____ tomorrow.----Don’t worry.If it ____, we’ll stay at home.A.rains, rainsB.will rain, rains C.rains, will rainD.will rain, will rain
解析:正确答案为B。注意:第一
if 译为“是否”,后面引导的不是条件 状语从句,所以不能套用主将从现。
背诵A 3a 和B 3a。
第二篇:第四单元总结
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重点单词】
1.humorous adj.有幽默感的2.silent adj.沉默的; 3.helpful adj.有用的,有帮助的: 4.score n &v.得分,进球。5.interview v &n.面试,采访;6.dare v.敢于;胆敢; 7.private adj.私人的,私密的。8.require v.需要;要求;9.European adj.欧洲的; 10.British adj.英国的; 11.speech n.讲话;发言; 12.ant n.蚂蚁;13.insect n.昆虫
14.influence n &v 影响;15.proud adj.自豪的,骄傲的; 16.seldom adv.不常,很少;
17.fail v.不及格,失败;18.general adj.普通的,常规的;19.introduction n.介绍; 【重点词组】
1.used to 过去曾经 2.be afraid of the dark 惧怕黑暗 3.from time to time时常 4.get good scores 取得好的分数5.deal with 对付,应对6 remain silent 保持沉默 7.get tons of attention得到大量的关注8.African culture非洲文化 9.be alone独处10.read books on European history阅读有关欧洲历史的书11.paint pictures画画 12.be absent from classes 逃课 13.give a speech in public 作一个公开演讲 14.be nervous about tests 对考试感到紧张15.in the last few year在最近几年 influence his way of thinking 影响他的思维方式17.to one‟ surprise 使某人惊讶的是
18.be proud of./take pride in 为…感到骄傲 19.fail the examination考试不及格 20.talk with sb in person亲自找某人谈话 21.feel good about oneself 对自己充满信心
22.a general self-introduction 一个简要的自我介绍 24.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sb 对某人有很大的影响 23.all the time=always一直;总是相当于 25.one of +the+形容词最高级+复数名词,意为“最……之一”。
26.one of+复数名词或代词,”意为“……中的一个”,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重点句式】
1.---You used to be short, didn‟t you?---Yes, I did.---你过去个子矮,是吗?---是的,我是。
2.---What‟s he like now?---He‟s tall now.---她现在是什么样?---她现在很高。3.Paula used to be really quiet, she was never brave enough to ask questions.波拉以前很文静,她从来不够勇敢来问题。
4.It‟s three years since we last saw our primary school classmates.自从我们上次见到我们的初中同学以来已有三年了。
5.Emily didn‟t use to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but now she loves carrots and tomatoes.艾米丽过去不吃许多蔬菜,但是现在她喜爱胡萝卜和西红柿。
6.----I used to be nervous about tests all the time.What about you?---Yes, me too.And I used to hate P.E class.--我以前对考试一直感到紧张,你呢?---是的,我也是。并且我过去还讨厌上体育课。7.My life has changed a lot in the last few years.我的生活在近几年改变了许多。【重点知识】
一.be interested in对……感兴趣
该短语后接动词-ing形式、名词或代词,其主语必须是人或其他有生命的东西。interesting & interest 1.interesting作形容词,有主动意味,意为“令人有趣的”,作表语时,主语通常是物。The story is very interesting.这故事很有趣。This is an interesting book.这是本有趣的书。
2.interest作不可数名词时意为“兴趣、趣味”。作动词时意为“使(人)发生兴趣”,其主语多为事物。I have ___ to tell you.Maybe you will be _____ in it.A.interesting something;interested B.something interesting;interesting C.something interesting;interested D.something interested;interesting 二.used to do sth 意为“过去常常做某事”,特指在过去经常发生的动作,而现在已不再发生,其中used to 可以看作情态动词,用于各种人称。
He used to play soccer when he was young.他年轻时经常踢足球。(现在不踢了)She used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她过去是一位英语老师。(现在不是英语老师了)1.其否定句为didn‟t use to do或used not to do,used not可缩写为usedn‟t。
如:Mr.Li didn‟t use to drink beer.=Mr.Li usedn‟t to drink beer.李先生不常喝啤酒。2.used to 的疑问句形式是“Did…use to do?”或“Used…to do”。
如:Did she use to get up early?=Used he to get up early? 她过去经常早起吗? 3.used to 的反意疑问句也用助动词did(n‟t)或used(n‟t)构成。
如Mario used to be late for school, didn‟t/usedn‟t he? 马里奥以前上学经常迟到,对不对?
4.be used to do sth & be used to doing sth.1.be used to do sth 表示“被用于做某事”,是被动结构
如:Wood can be used to make desks.木材可用来制作书桌。2.be used to doing sth 意为“习惯于做某事”,其中to是介词,后须接名词或动词-ing形式。还可以跟名词和代词。如:I was used to the hard life here.我习惯这里的艰苦生活。
He is used to working before six in the morning.他已经习惯每天早晨六点以前干活。1.She used to____ in the morning, but now she is used to ______ at night.A.read;read B.read;reading C.reading;read D.reading;reading 2.I used to go outside on weekends.(改为否定句)I____ ____ to go outside on weekends.2.What did his friends used to look like? 他的朋友过去长得什么样子?
What does sb look like? 只用来询问某人的外貌长相,相当于What is sb like?, like在句中作介词,意为“像”。例句
—What does Tom look like?(=What is Tom like?)汤姆长得什么模样?
—He is very much like his father, tall and dark.他非常像他的父亲又高又黑。What is sb/ sth like? 1.What is sb/ sth like? What is sb like? 还可用来询问某人的品质。What is sth.like?用来询问事物的性质,特别是用来谈论天气状况, like在句中作介词,意为“像”。¬¬【例句】
—What is Lily like? 莉莉是怎样的一个人?
—She‟s a very nice girl.她是个非常好的女孩。—What‟s the weather like? 今天天气怎么样? —Very fine.很晴朗。
—What does the lady look like?—.A.She‟s fine and well B.She‟s really a nice lady C.She‟s tall and thin D.She likes wearing skirts 1.dare敢于;胆敢;可以作实义动词,也可以作情态动词。(1)实义动词dare后面接动词不定式to do(2)dare作情态动词时后面接动词原形(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I daren't say that.Dare you go with me?(肯定回答:Yes, I dare.否定回答:No, I dare not.)注意:dare作情态动词时主要用于疑问句,否定句和条件从句中,不用于肯定句(只有一个例外—I dare say,但那是一个固定短语,意思是“我相信, 可能, 我想是这样”)。—Would you like to come over to my house tomorrow? —Oh, I „d love to.but I am afraid of your pet dog.I ____ go close to it. A.can‟t B.mustn‟t C.needn‟t D.daren‟t 2.give up 放弃
后接动词-ing形式或名词,但不能接动词不定式。后接代词作宾语时,代词应放在give和up之间。
You should give up smoking.你应该戒烟。
Math is too difficult for me.I think I‟ll give it up.数学对我来说太难。我想我会放弃它。give in 屈服,让步;give back归还;give away分发,赠送;give sb a hand 帮某人的忙
—Is he still raising money for charity? —Yes.He never_____ hope of helping poor children.
A.gives up B.gives out C.takes off D.takes out 3.take up:(1)占时间,占地方
That big table takes up too much room.那张大桌子占的地方太大了。
Learning English takes up a lot of my time.学英语占了我许多时间。
(2)开始从事 We took up physical chemistry at college.在大学我们选学了物理化学课。
(3)让乘客上车;接纳
The bus stopped to take up the students.公共汽车停下来,让这些学生上车。—What‟s your plan for the new school year?
—Oh, I am going to _____a new hobby by learning to play the guitar.A.take part B.take up C.take back D.take care ② deal with “对付”、“应付”do with“对付”、“应付”.do with常与连接代词 what 连用,而 deal with 常与连接副词 how 连用
The boss found two boys stealing his bread but he didn‟t know _____
A.how to do with B.what to do with them C.how to deal with it D.what to deal with a small number of 意为:“少量的,为数不多的”。Make it意为“办成,做到;成功”; Don‟t give up!Come on.I know you can make____.A.it B.this C.that D.so time的相关短语
in time及时on time 按时for the first time 第一次 at the same time 同时have a good time 过得愉快;玩得开心at times(=sometimes)有时
Look!The monkeys are jumping _____.A.in time B.for the first time C.all the time D.at times 1.cause(v.)造成;使发生(1)后接名词或代词。What cause his illness? 是什么使他生病?
(2)后接双宾语,即cause sb sth,意为“给某人带来……”。
(3)后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补,即cause sb/sth to do sth,意为“促使某人做某事”。
cause作名词,意为“原因”,等于reason。the cause of =the reason for表示“……的原因。
Every year driving after drinking wine _____ a lot of traffic accidents.A.happens B.provides C.causes D.affords 2.waste(v.)浪费;滥用,waste sth on sth/sb浪费...在某事、某人上waste sth(in)doing sth 浪费...做某事
1.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上。Don‟t waste your time ____ ____ TV.2.让那个孩子不要浪费时间了。Ask the child ____ ____ ____time.3.make a decision 下决定;下决心
该短语相当于动词decide。decision是动词decide的名词形式。—Jack, will your family move to Shanghai? —Yes.That‟s a very big my parents made.A.decide B.decision C.education D.difference 4.no longer 不再;已不=not…any longer = not any more He no longer lives here.(同义句转换)He ____ ____here ____ ____.5.take pride in =be proud of “为……感到自豪”We felt ________ when Liu Xiang won the first prize again in the race.A.pride B.proud C.successful D.worried
第三篇:单元知识点总结
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1)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4.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5.《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6.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7.“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8.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9.《古诗两首》中《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0.《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11.带“风”的诗句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作者是著名作家孙友田。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
2.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是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健康成长。二.《装满昆虫的衣袋》
1.《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赞扬了法布尔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索和钻研精神。《昆虫记》是他的代表作。
2.之所以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执著地追求,才能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三.《变色龙》
1.《变色龙》一课,记叙了作者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从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三个方面描述了变色龙的特征。提醒人们要保护动物。
2.“变色龙”比喻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类似的三字俗语有: 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3.六字成语列举
迅雷不及掩耳
一不做二不休
九牛二虎之力
过五关斩六将
风马牛不相及 五十步笑百步
三寸不烂之舌
天有不测风云
有眼不识泰山
有志者事竟成 四.《金蝉脱壳》
1.《金蝉脱壳》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背→头→脚→尾。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
2.“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三十六计”还有: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苦肉计、空城计等。3.含有动物、昆虫名称的成语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谈虎色变
守株待兔
龙飞凤舞
画蛇添足
蜻蜓点水
蛛丝马迹 一马当先
亡羊补牢
猴年马月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4.歇后语列举: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扁担挑水——心挂两头 西施脸上出天花——美中不足
孙悟空闹天宫——打上前去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玻璃杯沏茶——看到底 5.有关观察的格言: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爱默生
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个人的不幸往往是脆弱者观察生活的墨镜。——培根
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流传久远,并浓缩成三个成语。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学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张口结舌:因离去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二、《推敲》
1、《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与孟郊、李贺等都被称为“苦吟诗人”。
2、韩愈主张用“敲”字有三条理由:①表明作者是一个有礼貌的人;②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③读起来也响亮些。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后羿:力大神勇、为民造福;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一心为民;逢蒙:奸诈贪婪。
四、《读书莫放“拦路虎”》
《读书莫放“拦路虎”》主要讲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时遇到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查字典,查字典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耐心,二是要有恒心。
五、《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还有《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等。
六、练习三
1、京剧《红灯记》选段中的唱词表现了李玉和被捕时的英勇无畏和机智敏捷。“浑身是胆雄赳赳”。“千杯万盏会应酬”,意思是不管敌人如何凶残狡猾,诡计多端,他都会冷静对付。“时令不好风雪来的骤”,比喻形势险恶,敌人越来越疯狂;“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提醒母亲要时刻提高警惕,不可大意;“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帐目要记熟”,提示铁梅在与地下党同志联络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切记对准暗号,不可稍有疏忽;平时还要“防野狗”,即警惕敌人特务爪牙耍花招;面对白色恐怖,要学会斗争,还要充满胜利信心,相信一定会有“喜鹊唱枝头”的一天。最后特别叮嘱小铁梅,“家中的事儿你奔走,要与奶奶分忧愁”。
2、戏曲的剧种除了京剧还有淮剧、越剧、秦腔、昆曲、评剧、黄梅戏等等。
七、综合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
2、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火眼金睛、精卫填海、天衣无缝、开天辟地等。
3、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一鸣惊人、入木三分、三顾茅庐、胸有成竹等。2
4、含有“月” 的成语有:月下老人、水中捞月、披星戴月、日新月异等。
5、描写“月亮” 的诗句有: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 李白 《月下独酌》 ②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 杨万里《竹枝词》 ③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第四单元知识点
13课《在大海中永生》
1、《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事件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本文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组织材料。为了充分表达人民对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作者展开联想的翅膀,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使读者深受感染。
2、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因伟人的离去而悲痛,语速要徐缓、沉稳。
3、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地域渐次增大,暗含他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影响深远,“一国两制”中“一国”指一个中国;“两制”指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从时空两个方面说明小平同志影响的深远。
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2、“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3、“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对人有益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
4、“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给”,给予;“拿”,索取。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
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15《艾滋病小斗士》
1、《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故事。
2、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不但能坦然面对艾滋病,不悲观,不消沉,还能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轩然大波 庞然大物
恍然大悟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荡然无存 井然有序 泰然处之
积累运用四
1、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效仿,效果很坏。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方法或看法。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的努力,而存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掩耳盗铃:比喻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东西设法掩盖。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用功,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2、读读下面的名言
①给予是快乐的。②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第五单元知识点
1、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造句:
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3、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悬崖峭壁
锦绣山河
江山如画
4、赞美黄山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5、《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雄伟的景观,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宽,声音响。它位于我国贵州省,是亚洲最大的瀑布。
6、形容气势大的成语:浩浩荡荡
排山倒海
气贯长虹
一泻千里
千军万马
气吞山河
7、形容瀑布的古诗: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8、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北一明珠!
9、《莫高窟》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10、“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这段话采用了排比句式,具体介绍了壁画上面的飞天,展现了莫高窟壁画的灿烂辉煌。展开想象,还可以怎样描写壁画的飞天呢?如:“有的手捧竹笛,吹奏乐曲;有的闭目凝神,侧耳倾听;有的双掌合十,默默祈祷„„”
11、有关丰富繁多的成语: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
无所不有
12、公益用语:①小脚绕一绕,小草笑一笑。②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第六单元知识点
1、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后来通过“风筝实验”证实了雷暴就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发明了避雷针。他是一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科学家和政治家。
2、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写了《国榷》,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他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国榷》被偷走,此时他已经年老体弱,难以再重新编写。然而年过花甲的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经过几年的奋斗,完成了更加翔实《国榷》。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数据,更清晰地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
3、诺贝尔一生在_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诺贝尔热爱人类、热爱科学,无私奉献,他还用所有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1901年起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奖给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诺贝尔奖后来还增设了“经济学奖”、“地球奖”、“环境成就”等3个奖项。曾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华裔科学家获物理奖,李远哲获化学奖。高锟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滴水穿石的启示》
1、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5、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访名医、尝草药,走遍大半个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数十年来“不教一日闲过”,从没停止过作画。
6、飞行器:直升飞机、热气球、飞艇、直升飞机、航天飞机
7、健康知识:世界卫生日:4月7日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8、预防近视:A注意用眼卫生B坚持做好眼保健操C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加强营养D定期检查视力,及时治疗
9、“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10、关于励志的名言:①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②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11、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第七单元知识点
1、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施耐庵。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林冲是个武艺高强、临危不乱、足智多谋、谦虚稳重的人,洪教头是个骄傲自大、鲁莽冲动、有勇无谋的人。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成功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的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故事。
3、林冲是梁山好汉中的一位,与他相关的故事还有: 《林冲雪夜上梁山》《误闯白虎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4、与《水浒传》有关的成语:逼上梁山 扶危济困 不打不相识 官逼民反 劫富济贫
5、出自《水浒传》的歇后语: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6、《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人物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人物是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等;《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刘姥姥等。
7、《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林冲-豹子头 柴进--小旋风
吴用--智多星 李逵--黑旋风
鲁智深--花和尚
8、《少年王冕》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作者吴敬梓。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又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赞扬了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孝敬长辈的美好品德。
9、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六神无主
心花怒放 提心吊胆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10、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鞠躬尽瘁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不屈不挠
拾金不昧
11、表现优美风景的: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桃红柳绿
风光旖旎 美不胜收
12、表现热爱祖国的:精忠报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爱民 忧国忧民
13、描写场面的 :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热火朝天
14、背诵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5、背诵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6、背诵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7、背诵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8、《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词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全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19、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菩萨蛮、如梦令、卜算子等,辛弃疾的词还有《菩萨蛮 书江西口造壁》、《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等。20、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有着它主流的文学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1、写出下列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朝代。
吴王夫差()
林则徐()
王勃()苏轼()越王勾践()
诸葛亮()
李白()
刘备()
22、有一些姓氏,读音和我们通常的读法不一样,你能读对吗? 任颐()
华国锋()冼星海()解东()单田芳()朴诗礼()燕子平()应强()
23、熟记跟新年有关的成语。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焕然一新 百废俱兴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24、背一背几条春联。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春雨洗尘埃 一片清新好风景,东风送和煦 千株红梅最风光。
第四篇:单元总结教案
单元总结教案
平凉一中陈灏
2011-4-2
1.元杂剧与明清传奇
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杂剧北音,传奇南调。杂剧折惟四,唱唯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课文《窦娥冤》《长亭送别》分别为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的节选。《
闺塾》为明代传奇《牡丹亭》的节选,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杂剧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明代的戏曲形式。《牡丹亭》是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最高成就的剧作。
《哀江南》为清代传奇《桃花扇》的节选。清初更是出现了轰动曲坛的“南洪(升)北孔(尚任)”两位巨星,他们的代表作《长生殿》和《桃花扇》被称为是清代戏曲的“双壁”。
然而,在南洪北孔之后,传奇很快走向它生命的终点。明中期由顾坚、魏良辅等艺人对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的昆山腔做了改革,文人按昆曲填词,昆腔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明后期以后主要的唱腔。到清乾嘉时期,统治曲坛的昆曲进入宫廷,脱离人民群众,逐渐被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地方小戏所取代,这就是所谓的“雅部”与“花部”的对立。现代京剧就是以二黄调为主,吸收了其他地方戏曲声腔而形成的新剧种,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2.戏剧冲突
a.如《窦娥冤》中,主要的戏剧冲突是善良的平民百姓和贪赃枉法的官吏之间的冲突,节选的这一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是这场冲突的高潮。
b.《西厢记》中,主要的戏剧冲突是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和封建礼教之间的冲突,这是贯穿始终的,在《长亭送别》这一折中,这种冲突表现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
c.《牡丹亭》直接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意地把“情”与“理”对立了起来,他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非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记题词》)这个“情”没有局限于男女爱情,《牡丹亭》所以比《西厢记》进了一步,就在于它虽以还魂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却深刻地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牡丹亭》主题并不单纯是爱情,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蔗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春归怎占先。„„
这是多么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节!整个剧本文词华丽,充满喜剧氛围。这个爱情故事之所以成为当时浪漫思潮的最强音,正在于它呼唤一个个性解放的近代世界的到来。
d.《哀江南》是《桃花扇》的节选,就节选部分而言,是没有戏剧冲突的,主要是抒情,用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两种手段。但是《桃花扇》的矛盾冲同明显在李香君、侯方域和阮大钺之间的矛盾冲突。
3.作家作品
a.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于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趜会围棋会双陆。„„ ”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1260-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
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西厢》(又称《西厢弹词》或《弦索西厢》)。它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经越出了《莺莺传》的窠臼,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c.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二十一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屡应会试不第。据《明史》本传称,万历五年汤显祖第三次应会试时,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这使他对朝政的昏暗有了切身的体会。至张居正去世,汤显祖才于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升至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他是一个性情耿直、热心于政治的人,而明代南京官署却是一个安置闲散或受排挤官员的地方,在政治方面无可作为。汤显祖在南京的数年中,与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李三才等人来往密切。这些人与当权朝臣处于对立地位,是后来的东林党的重要人物或同情者,汤显祖因此也卷入了政治冲突。万历十四至十七年,江南水旱相继,瘟疫流行,汤显祖目击民间的惨状,士大夫传统的积极用世之志愈益强烈。万历十九年,他上《论辅臣科臣疏》,揭露赈灾官员的贪贿之行,并进而抨击宰辅,把万历朝的统治总结为前十年坏于张居正、后十年坏于申时行,辞意严峻,震动朝野,因此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至万历二十一年后,汤显祖在浙江遂昌县做了五年知县,为政宽简,颇有官声。但他对从政渐渐失去了热情,深感时事不可为,终于辞职还乡。晚年的精力,主要用于戏剧创作。
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他的父亲是个严正的儒者,祖父却好老庄、喜谈神仙,“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序》),这两方面都对他有所影响。少年时他曾师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罗汝芳,罗氏接近于禅学的哲学观念和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立场对于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在任职南京的后期,汤显祖与著名禅僧达观相识,成为挚友。差不多时,他读到李贽的《焚书》,深表倾慕。相隔多年,在辞官以后,他和李贽曾相会于临川。李贽和达观在晚明思想界人称“二大教主”(《万历野获编》),他们的影响对汤显祖思想的成熟有着重大意义。总的说来,汤显祖的人生态度有两点是最显著的:一是积极用世、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在屡遭挫折后,难免以佛、道虚无之说看待现实,视尘世为梦幻,而这种虚幻感却又并不能完全排除他内心的愤激;一是沿着李贽所代表的方向,强烈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桎梏。这两者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他的诗赋集《问棘邮草》曾受到徐渭的赞扬。在反对后七子及其追随者的模拟与复古文风上,他和徐渭都是有力的人物。在戏剧方面,他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钗记》。其余三剧即《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这四种传奇以其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不仅是位优秀的作家,他的文学思想在晚明时代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其要点是顺应时代变化提出的对于文学创作原则的新认识,大体可以归纳为尊情、抑理、尚奇。
对于文学汤显祖不是一般地重视其抒情功能,而是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伸张情的价值而反对以理格情。“是非者理也”,“爱恶者情也”,情与理并非并行不悖,而常是“情在而理亡”(《沈氏弋说序》)。“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题辞》)这一论点的重要之处在于它首先是一种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表述,而以此作为文学的出发点,如《耳伯麻姑游诗序》所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汤显祖所说的“情”是指生命欲望、生命活力的自然与真实状态,“理”是指使社会生活构成秩序的是非准则。理具有制约性而情则具有活跃性,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而当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情与理的激烈冲突必不可免。在这种情况下尊性抑理,也就是把人追求幸福的权利置于既有社会规范之上,在文学创作中即表现为人性解放的精神。另外,和尊情相联系的,是强调“真”。因为情的特点就是真,而在理的约制下,常产生虚伪。
尚奇则主要是强调发扬作者的个性与才能,使生命的灵性表现为独特的创造,同时有偏重主观想象的浪漫倾向。汤显祖对人性在社会陈规的抑制下趋于委琐、僵死的状态至为厌恶,《合奇序》云:“世间唯拘儒老生不可与言文。耳多未闻,目多未见,而出其鄙委牵拘之识,相天下文章,宁复有文章乎?„„士有志于千秋,宁为狂狷,母为乡愿。”性为狂狷,则文易为怪奇。《序丘毛伯稿》进一步说:
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士。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能飞动则下上天地,来去古今,可以屈伸
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如。
奇士心灵,心灵则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文章有生气。这和袁中郎一派的“性灵说”相近而偏重有所不同。袁中郎年辈晚于汤显祖,他可能受到汤显祖的影响。
汤显祖的《牡丹亭》流传以后,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人士批评它有不协律之病,甚至加以窜改。汤显祖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强调“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答吕姜山》)。这种态度和他的一贯文学主张也完全是相通的。
在汤显祖的四部剧作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又简称《还魂记》)是用力最深、也最能表现其文学思想和艺术才能的一种,在文学史上,与元杂剧《西厢记》同是最著名的爱情剧。故事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写南宋时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私自游园,在梦中与素不相识的书生柳梦梅幽会,尽男女之欢。醒来幽怀难遣,抑郁而死。杜宝升官离任,葬女于官衙花园。柳梦梅上京赴试时路过此地,在花园内拾得杜丽娘临终前的自画像。他观画思人,终于和杜丽娘的阴魂相会。柳梦梅挖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后柳梦梅考中状元,杜宝拒不承认两人的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全家大团圆。
以《牡丹亭》与同是爱情名剧的《西厢记》相比,可以看出两者有一点根本不同的地方: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到“欲”;杜丽娘对于柳梦梅,却是由“欲”到“情”。
在《牡丹亭》中,作者有很明确的反抗压抑人性的封建社会意识的出发点。从表面上看,剧中似乎并不存在与杜丽娘、柳梦梅相对立的反面人物,杜丽娘的梦中之爱乃至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都不曾遇到父母的反对与干涉(杜宝对他们的婚姻事实的反对,出现在全剧将要结束时)。然而,作品又确确实实写出了封建意识作为一种社会势力对杜丽娘的压制,使人感受到她在一张看不见的罗网中苦苦挣扎。
d.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别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在康熙帝一次南巡返经曲阜时(1684),孔尚任被荐在御前讲经,受到常识,由国子临生的身份破格被任为国子监博士。他为此作《出山异数记》,表达感激的心情。后迁至户部员外郎,因故罢官。其间他曾因参与疏浚黄河入海口的工程,在淮扬一带生活了三年,结识了冒襄,黄云、宗元鼎、杜濬等明末遗老及其他一些著名文人,还在扬州、南京诸地凭吊明朝的遗迹,广泛了解到南明政权兴亡的史料,这为他后来创作《桃花扇》提供了素材。
孔尚任兴趣广泛,知识淹博,尤其爱好书画古玩,有《享金簿》一书,记载其收藏。他也擅长诗文,有《湖海集》、《岸堂稿》等传世。
4.语言
《窦娥冤》本色语言。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声口,符合人物身份,他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
《长亭送别》以词采典雅见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正宫·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替莺莺而忧恨。②借古典抒情.借典故抒情极大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长亭送别》中出现了几处,《二煞》中,莺莺唱:“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青莺即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李商隐也有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此中即蕴含着莺莺盼张生频繁来信,怕他冷落、忘却自己的忧虑。③修辞的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常见的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在《长亭送别》中,即有大量的修辞运用,如【叨叨令】即用了排比:“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作重重叠叠的泪。„„”,表现莺莺的重重怨恨、无助、凄惶。【四煞】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通过夸张,强烈凸现莺莺悲苦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表现力,使语言具有生动之美。④对比、衬托也是常用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三煞】唱:“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即用对比将张生在时莺莺的幸福、甜蜜和张生走后的冷清、凄楚对照,突出送别之人的哀怨。⑤化虚为实,以实写虚.《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读者可感可知.⑥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
《闺塾》风趣个性化的语言。通过“谐音”激趣,如塾师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关雎》时,春香把“在河之洲”自作聪明地解释为衙门里放出一只斑鸠,飞到何知州家去了。通过“误解”生趣,如春香故意问塾师为什么君子要好好地去追求淑女呢。通过“错拿’”增趣,如春香取文房四宝时因不明而拿来了画眉的螺子黛、画眉用的细笔等,语言不可不谓幽默,动作也地道的滑稽,令人捧腹大笑。在这一出戏里,宾白饶有机趣,曲折如意。在语言上,富有文采又雅俗共赏,充分地表现了作品的意趣与神色。
《哀江南》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巨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骄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5.基础知识
一.生字:
窦(dîu)娥:剧中主人公名。桃杌(wù):贪官名。
哥哥行(háng)。鼓三通(tîng),通;量词,用于动作。
错勘(kān),勘:判断。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奴隶起义领袖。
前合后偃(yǎn),偃:仰面倒下。瀽(jiǎn)半碗,瀽:泼,倒。
罪愆(qiān),愆:罪过。湛(zhàn)湛青天,湛湛:清明。
苌(cháng)弘化碧。暑气暄(xuān),暄:指炎热。
二.词语;
顺水推船:也说“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三.课文中涉及的几个典故:
苌弘化碧:《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今多以“碧血”与“丹心”连举,用以称颂为国死难者。
望帝啼鹃:张华《禽经》“望帝(古传说中蜀国国王)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折凄恻。”
飞霜六月因邹衍:王充《论衡•感虚》“传书言,邹衍(战国时齐人,阴阳家)无罪,见拘于燕,当下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太平御览》卷十四引《淮南子》“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东海曾经孝妇冤:《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无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无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一.生字:
玉骢(cōng)迍(tún)迍金钏(chuàn)靥(yâ)儿揾(wân)做
恓(xī)恓惶惶 谂(shěn)知 玉醅(pēi)泠(líng)泠
蜗(wō)角忏(chàn)赓(gēng)一绝青鸾(luán)
二.词语:
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上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高至眉前以示恭敬。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形容微小的名利。蜗角,原本《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民。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民。时相与争地而战。”
一.生字:
咂(zā)早膳(shàn)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
好逑(qiú)恁(nân)时节盥(guàn)漱栉(zhì)笈(jī)
葩(pā)帝喾(kù)为屦(jù)蟾(chán)蜍(chú)流觞(shāng)
二.词语:
宜室宜家:《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后用以形容夫妻和睦,家庭和顺。
美女簪花:形容诗文或书法秀美。见明代毛晋《汲古阁诗跋•南村诗集》。
一.生字:
秣(mî)陵长休(qiū)窗棂(líng)丹墀(chí)
窗寮(liáo)水榭(xiâ)
二.词语:
舆图换稿:地图变了样,意思是江山易主。稿:样子,模样。
第五篇:各单元教学总结
第一单元教学总结
这册教材我也是第一次教,跟大家一样,看到一篇篇从未教过的新课文,我也很困惑,教什么呢,怎么教呢,我想老师们的困惑也大抵来自这两方面。事实上现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负担很重,虽然教参、课件、光盘之类的辅助用具很多,但是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东西没有一种自觉的意识,或者说教师想教的——教师实际在教的——学生实际在学的三者无法实现统一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依然是混沌一片,教师不知道自己教了什么,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老师们不妨去试一试,在你上完一堂课后,或者隔一天,你找五六个同学问问,问问昨天那堂语文课学了什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五六个学生会给出五六种不同的说法,也就是说,对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学了哪些具体的内容,学生其实并不知晓,更要命的是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而这个时候如果你再把你的教学目标拿出来一观照,你就该吐血了。我这课上到天边去了。
其实原因也不难找,就是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没有一种自觉的意识,我在这节课里要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教这个,都没有想清楚,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琢磨教学方法上,或者说是在“教什么”还拿捏不定的时候,就一心陷入去“设计”有新意的“怎么教”当中了。这可能也是另一种缘木求鱼吧。
我这一次备课就备得很累,一来文本都是陌生的,二来是在强迫自己一定要对新课程新教材在课堂里有一种自觉的意识。课程标准是我思考的支点,我想至少要对整个第三学段的总目标心中有数。过深过浅都对学生不利。当然课程标准里的很多目标是无法直接和课堂里的目标划等号的,但是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可以对某册教材实施目标分解,在不同的单元里,我们与相应的目标进行对接。
《窃读记》这篇文章朴素、淡雅,这篇课文的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围绕“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来对文本语句进行充分的感受,在文本语句的感受中开发学生的文学感官,让学生体验到文学感受细腻丰厚的路径与方法。在篇课文的教学中,让孩子们知道作者窃读时又害怕又快乐不是我们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现这种感受的才是指向学生的最后收获的。比如“踮着脚进书店”的那段,就是用一连串极细小的动作来表现这种感受的,而这些细小的动作后面有一条明显的情绪曲线,从刚进店门的暗喜,到挤进人群的满足,再到找不到书的焦急,最后再到重找一遍失而复得的那种狂喜。如果你能一步步的引导孩子去发现这些隐藏在文字里的密码,他们就会获得一条重要的阅读经验:动作可以传达出人物的心理变化,我们获取感觉就可以从捕捉一些细小的动作入手。我想这样通过自悟获得的经验无论是对学生的阅读文学作品或者学习写作都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文本特性来说,属于访谈录,这也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文体。面对这样的文本,学生首先会有新奇感,其次会有凌乱感,因为一次访谈往往会有几个话题组成,学生在阅读时会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在上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住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把握谈话要点,学会从口语化的平铺直叙中挑拣谈话中的重要信息。所谓的要点我们可以从整理问题提纲入手,苗苗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1、读闲书到底好不好
2、偏科怎么办
3、什么时候学语言最好?而季老的几个回答要点就是属于重要信息。
1、读闲书好,对写作文有帮助。
2、偏科不行,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3、学外语早学比晚学好,古诗文也应该在小时候积累。我们应该认识到把这课的教学内容聚焦在把握要点,提取有效信息上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直接会对他今后面对其他访谈文本时起作用。他会记住阅读访谈类的文章搞清楚它究竟说了些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从这些文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把我理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要比“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更有意义。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从文本特性来看既像一篇说明类的,因为它旨在说明书籍的重要,以及常读可以常新的道理;但又像一篇议论文,因为他的表达方式更接近推理,假设、设问、反问、通过层层剥笋的推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我们把这种不伦不类的东西称之为哲理小品。对于这样一篇在表达方式上有鲜明特色的文章,如果我们能把主要的教学内容确定成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并能通过交流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上将会是很有意义的事。五年级的孩子在表达上最大的困难就是逻辑性不强,层层深入的推理能力不够。如果能依托这个文本让他们领略到推理严谨的美,领悟到一些推理的技巧,比如设问,反问、类比、假设,相信会给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带来新的启发。上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路径:文章说了一个什么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以何种方式呈现的。当学生们通过反复的诵读、比较、体悟之后,他的脑海会逐渐生成一张逻辑严密的地图。一个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两个方面:
1、为什么要反复读一本书?表达方式(连续的设问、反问,以及与反问相对应的类比)
2、怎样常读常新?表达方式(首先、然后、再、最后)。
这一篇课文上下来,学生收获的应该是一张叙述地图,而不仅仅是某一个读书方法或者一个读书的理由。这实在是一篇学习富有逻辑的表达方式的好范文。
《我的“长生果”》这是我们原来浙江的文联主席叶文玲写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感情真挚,层次分明。学生在阅读中也许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教材把它作为略读篇目放在这个单元的最后,我想它既是一个前面学习的延展,又是为这个专题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一些具体的读写结合方法的支持。我们可以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位成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学习一些具体的读写方法比如: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有些鲜味、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最重要是发自心灵的创造。因为这些经验都来自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所以会给学生要切实的启发。上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总结作家的经验,从而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第二单元教学总结
本组教材紧紧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编排了三首古诗词《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篇回忆性散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此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阅读链接中的《故乡》,口语交际训练“浓浓的乡情”,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日积月累中的思乡古诗句。
(一)本组教材特点
1、寄托的思乡情如出一辙
本组教材中选编的文学作品无一不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中国人那怀乡恋土的悠悠情感,那剪不断切不碎的乡土情结。《梅花魂》中“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桂花雨》中“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中“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等语句更是毫无掩饰的真情告白。
2、依托的对象各不相同
文中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在怀念赞美故乡时并非空泛地抒情,而是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本组教材中,传递作者思乡情怀的景物各不相同,有传统的明月、家书、故园,有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梅花,有清香悠悠的桂花,也有小桥流水、守望相助的人家等。
3、承载的语言各具特色
《古诗三首》以精炼的语言展示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后三篇回忆性散文均为现当代女作家所作,总体感觉细腻委婉,《梅花魂》一文语言深沉含蓄,值得细细咀嚼,《桂花雨》一文语言时而娓娓动听,时而激情满怀,很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小桥流水人家》一文则一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自然,又如乡民般淳朴率真。
4、情感体验各有侧重
在表达作者思乡情感时,前两篇重在体现作者如何思念家乡;后两篇则恰恰相反,重在阐述思乡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组教材的教学,一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浪迹天涯、旅居他乡”的生活经历对于绝大多数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几乎是零,因此通过读书,体会作者这种深沉情感又成了教学的难点。
第三单元教学总结
本组教材都是说明文,说明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味的主要途径:
一、写作顺序:根据什么写的?写了哪几个方面?
二、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三、怎么科学和准确使用语言?
《鲸》的写作顺序是:体积(大小)——演变——种类——生活习性(吃、呼吸、睡、繁殖与寿命)
本文第五、六自然段调换一下更好,吃、睡,第五和七自然段,都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鲸》的主要说明方法——
用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大约有十六万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作比较:哺乳动物
肺
鱼类
腮
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大约有十六万公斤。
2、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
3、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4、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5、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建议:删减或换词比较。
《松鼠》写作顺序:总体描写——活动范围——行动特征——生育方式 说明方法:文学性强,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的描写 建议:诵读、品味,近于记叙文教学
《新型玻璃》写作顺序:并列——概括,先介绍五种玻璃:夹丝网防盗、夹丝、变色、吸热、消音的特点和作用。说明方法:
举例子:开头的报警。
下定义:吃音玻璃就是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它就是吸热玻璃。
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建议: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种玻璃的特征。
《假如没有灰尘》通过比较说明灰尘的作用。从三个方面: 光线——没有灰尘,睁不开眼睛;
有灰尘,变得柔和
色彩——没有灰尘,只要蔚蓝色;
有灰尘,变得多姿多彩 湿润——没有灰尘,不能凝成水滴;有灰尘,才能形成云雨 主要说明方法比较,假设。
建议:从反面假设——假如满天灰尘
第四单元教学总结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生活中的启示”,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一组含义深刻、发人深思的课文,分别是:13《钓鱼的启示》;*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5《落花生》;*16《珍珠鸟》。
本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抒写了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启示,“生活中”获得“启示”,“启示”得益于“生活”,这启示富有哲理,这启示引导人生。本组课文不仅人文内涵丰富,其语言也极具特色,具体表现在:细节描写细致入微,表达方式颇具匠心,语言质朴简洁,值得细细品味。
回顾第四单元,我们发现:本组课文围绕“生活中的启示”,分别从道德实践、成功方略、为人处事、人与自然这4个方面介绍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这是一种至真、至简、至美的人生哲理。既然是人生哲理,单单从文章的语言来感悟显然是比较单薄的,还应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1、以“文本学习”为主,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本组课文虽然都篇幅较短,但却字字珠玑、极富深意,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走过简单的文字背后来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找词、找句、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拓展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本组课文在表达方式上还有一个共同点:即课文都由情节性强的故事和从故事中提炼的道理这两部分组成。像这样的写作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去运用,让学生收获写作方法上的启示。
2、以“开发课程资源”为介,搭建瞭望生活的平台
本组课文只是采撷了生活中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瞭望生活搭建一个平台。如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较为优秀的生活美文,并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
3、以“走向生活”为宗旨,引领学生体验生活
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去悟得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文本学习和生活实践体验中走几个来回,以达到对所悟得的人生哲理立体化的体验。因此教学时不应局限于文本的内容,应把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激活思考,悟得哲理。只有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有生气、有灵气、有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这本书。
第五单元教学总结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我们教研组一直试图通过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使他们的才华得以充分的展示,使他们的热情得以充分的迸发。
五上年级的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独立成块,自成一个单元,更令我的内心为之一震。面对这个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的板块,充分感受到其内涵之丰富,意蕴之深远。随着解读的深入,我更为汉字悠久的历史,神奇的演变,以及极强的艺术融合性所折服。我深深地认识到如果要让学生感受汉字之趣,了解汉字之奇,欣赏汉字之美,这将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于是,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一系列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关,与“遨游汉字王国”有关的探讨,设想,实践,反思。
鉴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活动性,过程的机动性,我们需要针对相应主题统筹规划;又鉴于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孩子们探究的自主性,合作的充分性,全员的参与性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安排,让孩子们能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在收集前我们首先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收集些什么内容,怎么收集;在收集时我们允许家长的参与协助;在学生思路较为闭塞时,老师还为他们提供书名,网址,人物等相关信息。经过这样的准备、操作,学生确实收获颇丰。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反馈环节,不仅是老师对学生所得的检查,更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观摩,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出形式活泼,文化含量高的反馈方案。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孩子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享受到了成功,浅尝了分享的滋味,初探了汉字的奥秘。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他们对汉字的爱恋也更深了一层。
第六单元教学总结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开始爱着我们,直到永远。父母的爱,是一种对儿女天生的爱,自然的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这能够维护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伟大、最美妙的力量莫过于父母对我们的爱。
古人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犹如于春天里灿烂的阳光,带给我温暖,带给我光明;母亲的爱,犹如于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遮风挡雨;母亲的爱,总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予我帮助,给予我动力。那股如丝般连绵不断的爱意成为我坚强的后盾,让我时时刻刻不再有空虚的感觉。而父亲的爱,是博大精深的,是不拘小节的。父亲的爱,总在我犯错误时,给予我正确的指导;父亲的爱,总是在我遇到难题时,给予我正确的教导
如果说,母亲的爱如水一般深远,那么,父亲的爱就如同山一般的厚重了。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第七单元教学总结
教学本组教材,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组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要培养学生演讲的能力,我也写了一篇演讲稿: 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叫《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想必你们都知道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圆明园的事件吧!他们把圆明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是在运不走的,的就任意破坏。最可恶的是在10月18日和19日他们为了销毁证据,竟放火烧了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化成一片灰烬。现在给我们留下的只是几根孤零零的柱子和无尽的遗憾与愤怒。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让我们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拼搏吧。要知道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告诉自己吧,我们的心属于祖国。
第八单元教学总结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处于总结和综合训练的地位。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要理解透尚待来日,学生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这个单元 后,我让学生在单元导读中毛泽东的插图下用一段话写出你对伟人的评价时,有一位学生他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毛泽东他确实是一代伟人,但是他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也犯下了一个十分重大的错误,他使中国的经济倒退了十年,你说该如何评价他呢?”他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我对十年文化大革命了解不多,只知道是“四人帮”搅的局,至于毛泽东在这十年间有没有什么错并不清楚,我只好向他解释说:“人无完人,谁能过呢?毛泽东的功大于过嘛!我们还是应该多看看他的丰功伟绩。”下课后,我就去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把这位学生叫到我的办公室,我们就对毛泽东的事迹进行了一番讨论,用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功大于过。我也对这位学生加以鼓励,希望他在以后的时间里,多看课外书,多了解我国的历史。我从这件事中也深深地认识到,我以前学的那些知识真的是少之又少,要上好每一堂课,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