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医学会马力同志科技下乡活动先进事迹
中华医学会马力同志科技下乡活动先进事迹
中华医学会历来重视卫生科普工作,设有理事会领导下的科普工作委员会,科普部,办有科普杂志。马力担任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科普部主任和科普杂志《健康世界》副主编。
她在工作中坚持城市社区科普和农村科普并重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她体会到广大农民更需要卫生保健知识,卫生下乡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1、在今年我国部分省市突发非典疫情时,马力主动向卫生部申请任务,带领科普部同志迅速组织医学专家夜以继日地工作,五一节前后,用最短的时间、较高质量地编写印制了《预防非典大众指南》小折页三种,其中就有一种是面向农民的,还有面向社区的和预防思想恐慌的,以国家卫生部、科技部、中华医学会名义向全国各省市发放36万册,并上网鼓励各省市翻印,尽早把科学防治非典知识交给群众。
针对农村防治非典中出现的封建迷信抬头现象,温家宝总理向卫生部等部委签发了文件,马力接受卫生部科教司的委托,迅速组织医学科普专家洪昭光、钮文异等撰写了多篇农村防治非典依靠科学破除迷信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同时紧急联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于5月20日邀请卫生部科教司祁国明司长和全国科普先进个人洪昭光教授作嘉宾,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用科学防治非典的思想,节目连播了5遍,对农村依靠科学防治非典起了导向作用。
2、在卫生部、科技部领导下,2001年底中华医学会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西部科技开发—西部地区卫生科普试点”项目,马力任课题组副组长和项目办主任。两年来,她先后数次到甘肃省城乡地区开展调研和卫生科普活动。试点地区为甘肃省兰州榆中县定远乡(农村)、城关区拱星墩乡(城乡结合部)和西固区陈官营社区(城市)。马力都和课题组专家一起深入城乡居民了解群众的卫生需求和健康状况,用百姓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卫生科普活动,受到试点地区干部群众欢迎。试点项目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卫生意识,探索了西部地区开展卫生科普的方法、模式,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建议。目前,该课题正在接受结题验收。
3、2002年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铁道部联合举办了两次“科普列车活动”,五月份去了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14个县,十月份去了内蒙、宁夏、甘肃三省(自治区)9个县(旗)。马力和科普部其他同志一起积极组织31人次医学专家参加了科普列车活动,并分别担任列车专家工作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她每到一地,放下行李就去与当地干部联络,协调义诊和科普报告事宜,并亲临一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医疗组所到之处,受到老百姓和当地医务工作者热烈欢迎,每趟列车活动都有数万人次受益。专家组的工作受到三部委领导的好评。
(中华医学会供稿)2
第二篇:县科技特派员**同志先进事迹
2005年,**县科技特派员***同志积极工作,吃苦肯干,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通过大力开展技术指导,努力推广畜牧科学技术,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生产发展,虽然个人没有获得一点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根据资料显示,2005年**县生猪出栏26.12万头,同比增长5.2;牛出栏1785头,同比增长5.1;羊出栏2863只,同比增长6.5;
家禽出笼386.27万只,同比增长11.3;畜牧业产值3.76亿元,同比增长9.6;全县农村人口人平增收45元。
一、积极参加送科技下乡活动,广泛传播畜牧科技知识。2005年3月8日至3月14日,***同志参加**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宣讲团,把国家政策、党组织温暖、党员关爱、行业技术、市场信息等送到千家万户,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称赞。在这次活动中,编发《绿色商品猪标准化生产技术》、《使用生物饲料生产绿色商品》等技术信息资料26000份,接待咨询460人次,现场技术指导28户次。在9月19日的科普活动日期间,***同志又编发《种植养殖沼气有机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青贮饲料制作方法》、《沼液喂猪技术》等资料2000份,接待技术咨询120人次,现场技术指导8户次。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使广大农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有效地促进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改善。**镇农民石习姣手里拿着几份畜禽养殖技术资料,乐哈哈地说:“党和政府时刻把老百姓挂在心上,咱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二、全力指导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主动为小区制订畜禽防疫方案。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必由之路。2005年***同志又指导建设了5个畜禽养殖小区,使全县畜禽养殖小区总数达到了10个,受到了省市好评。畜牧业生产实践证明,畜(禽)群数量每增加1倍,其疫病发生概率将增加4倍。养殖小区的集约化养殖在增加养殖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性。因此,做好畜禽养殖小区的防疫工作极为重要。为此,***同志根据各养殖小区的特点,为其分别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防疫方案。到目前为止,各养殖小区没有发生任何疫情。
三、努力推广生态农业,耐心指导稻鸭共育。实施稻鸭共育是利鸭利稻利民的大好事,稻鸭共育的关键是养鸭,鸭子养好了,稻鸭共育就算成功了。为了把好事办好,***同志精心编印了《稻鸭共育鸭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稻鸭共育鸭的生产日程表》、《稻鸭共育鸭育雏期间所需器具、药品、饲料的准备》、《稻鸭共育田间棚(舍)立体图》等技术资料,亲自送鸭苗、送药物、送疫苗、送器具、送资料到养鸭户家,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指导。早稻“前三田”定于5月5日进鸭苗。为了把准备工作落到实处,“五一”黄金周期间,他天天到各养鸭户指导督办,使鸭苗如期安全地进入各养鸭户。中稻稻鸭共育的育雏期间正是端午节,为了避免育雏发生意外,他节日不休息,到各养鸭户察看育雏情况,指导育雏工作。由于***同志工作认真负责,使稻鸭共育鸭的成活率在95以上。
四、适时举办技术讲座,引导农民发展畜牧业生产。***同志根据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和人们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今年生猪价格可能会进入低谷期。为了减少养猪户的损失,***同志利用送科技下乡和宣讲活动等机遇举办技术讲座,提醒广大养猪户不要盲目扩大生产,建议他们实行自繁自养,从引进良种,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着手,从而避免了养猪亏本现象发生。此外,***同志还抓住稻鸭共育示范县的机遇,举办稻鸭共育技术讲座,向广大农户阐述《实施稻鸭共育,利鸭利稻利民》,传授《稻鸭共育鸭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使稻鸭共育这项新技术在**县得到顺利推广。2005年***同志共举办技术讲座16场次,参加人数达1200余人。
五、舍身投入防控禽流感,消除人们心理恐慌。入冬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不少地方发生,而且已有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给人们心理造成了恐慌。为了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县发生和蔓延,***同志积极参与全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一是编发《提高警惕,防患未然,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县发生和蔓延》的防控高致病性禽知识3万份,提高人们对防控高致病性禽的认识和防控水平,同时在《鄂东晚报**周刊》上以《多措并举,防患未然,我县拒“禽流感”于大门外》为题,报道**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情况,增强人们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信心。二是认真指导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增强家禽抵抗高致病性禽流感能力;三是及时作出鉴别诊断,指导妥善处置,消除人们恐慌。进入冬季,气温不断下降,家禽抵抗力逐渐降低,发病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疫情报告连续不断,***同志在自身没有防护设施的情况下,接到报告就立即奔赴现场,进行临床剖检,仔细作出鉴别诊断,同时采集血样送有关部门检验,证实病死家禽并非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并指导养殖户做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对病死家禽采取无害化处理。截止目前,**县
还没有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较好地保障了全县人禽安全。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方案
黄梅县送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送到农村、送给农民,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着力基层、夯实基础、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的实施意见》,并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工作作风、农民得实惠为目标,着力服务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知识化建设,构建促进“三农”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不断满足农民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渴求,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全面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培养一批学科技、用科技的致富典型,深入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活动时间及安排
本次科技下乡活动定为5月9日——14日。具体安排如下:
(一)制定方案(2月23日——24日)。
由科技局牵头制定《黄梅县送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方案》,报送县活动办公室备案,并成立送科技下乡活动领导小组。
(二)协调策划(2月25日——4月)。
1、由科技局牵头,组织开展本次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工作安排,落实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
2、做好科技资料的汇编工作。林业局、经管局、农业局、水产局、畜牧局,在3月20日前必须提供相应的宣传资料(含音像宣传片),科技局负责收集整理并统一汇编装订成册,印数暂定为5000册。同时,各相关单位在3月20日前要组织相关行业专家2——5人,并提供专家详细资料,报科技局登记备案。
3、做好与乡镇的沟通工作。由科技局牵头,与全县16个乡镇逐一进行沟通交流,以确定活动的具体地点、具体时间、具体形式、群众需求、人员分工等各项细节,确保整个活动的成功开展。
(三)组织实施(5月9日——14日)。
各乡镇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5月9日:上午8:00——12:00黄梅镇,下午2:00——5:00下新镇。
5月10日:上午8:00——10:00苦竹乡,10:00——12:00五祖镇,下午2:00——5:00独山镇。
5月11日,上午8:00——10:00停前镇,10:00——12:00柳林乡,下午2:00——5:00杉木乡。
5月12日,上午8:00——10:00大河镇,10:00——12:00濯港镇,下午2:00——5:00孔垅镇。
5月13日,上午8:00——10:00蔡山镇,10:00——12:00新开镇,下午2:00——5:00分路镇。
5月14日,上午8:00——12:00小池镇,下午2:00——5:00刘佐乡。
(四)精心总结(5月15日——17日)。
活动结束后,各单位及时进行总结,科技局负责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深刻的总结报告,报县活动办公室备案。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科技局局长张贵球为组长、林业局总工程师程尚严、农业局副局长黎青、畜牧局副局长杨冬牛、水产局副局长王安民、经管局副局长熊卫红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局,科技局纪检组长梅日奎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宣传报道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落实工作专班,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三)严肃工作纪律。各单位要服从领导,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开展工作,不得无故请假,做到不推诿、不搪塞、不懈怠、不回避,要履职尽责,扎扎实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强化舆论引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对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强势,着力收集活动的图片和典型事例,在全县农村营造学科技、用科技、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
黄梅县科技局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科技下乡活动心得
科技下乡活动心得
从小在城市成长的我,不曾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尽管农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对于农产品的种类我知道甚少,更对耕种一无所知。通过这次科技下乡活动,我亲身到农村去,感受农村的质朴生活,关心家乡的发展,并走近农田,了解农产品种植情况。从中我获得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农业知识,更多的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关心社会,服务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的活动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拟定初步方案、编辑调查问卷并从网络搜索有关农产品的科学资料、进村访问农民、到田地实地观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提供农户科学种植资料、得到反馈意见、整理撰写调研报告与心得。
在调研过程中,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增长了才干,冶炼了情操,激发了我的社会实践热情,对社会对“三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我的观察与思考,科技下乡活动中,我在以下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一、虚心向学
活动中,我遇到不少问题,譬如在访问农户粉葛种植的方法时,农户的表达带有地方方言与俗语,我一时间不能理解,请教一位年轻的姐姐才勉强把俗语翻译过来。从不断出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我学会尊重他人,虚心向学,虽然有些农民没有接受文化的熏陶,但是我发现他们对问题分析可能比我们更透彻,对农业的认识更是我们远远比不上的。虚心使我了解更多知识,更获得大家的信任,给我提出了忠实的意见。
二、积极主动性
由于整个调研工作都是由个人完成,没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必须积极主动,敢于同陌生人沟通,主动寻求各方帮助;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积极思考办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立处理问题,发挥自身特长。就好像在问卷调查的时候,主动向调查对象读出问题内容而不是被动地让他填写,效果会截然不同,前者更显亲切、体贴农民。
三、责任感
在调研报告中,我结合了自己专业的知识探讨家乡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想到了农民的衣食住行、想到了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想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可以说,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体察社会,服务人民。从科技下乡实践中,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科技下乡活动已经结束,以后的日子,我还要继续关注农产品,关注新农村的建设,希望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0级食工8班 陈雅君
2011年2月15日
第五篇:2009科技下乡活动计划
鲁班镇2009年送科技下乡活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进一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现就我镇2009年开展送科技下乡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活动内容:
1、积极宣传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以党的惠农富农政策为宣传重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加深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技术的了解。
2、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围绕我镇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整体要求,确立重点推广品种和配套技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技术培训等形式对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展开广泛的宣传活动,同时组织好科技示范片建设,引导农民科学生产。
3、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场建设。以镇农技推广单位为依托,采取合理的运行机制,建立管理规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兼顾的农业科技示范场。
4、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知识的宣传,根据国家标准制定我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同时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申报工 1
作,组织省、市、镇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农业企业积极申报。
5、精心、系统地组织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规程,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农业适用技术等内容,以农业技术干部、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广大从业农民以及愿意参加的其他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人员为培训对象,根据农事季节的需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活动。
6、有效开展畜牧科技下乡咨询活动。组织畜牧兽医专家利用农民赶集的机会,开展畜牧科技咨询工作。
三、活动安排:
1、“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今年计划再培训1600名农村劳动力,培训一批技能型农民工,促进我镇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组织中心技术人员及农业有关专家送科技下乡,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把新的市场信息、新的农业技术传送到千家万户。
3、将2009年种植业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组装配套,编写技术明白纸。
4、做好春、秋季科技赶集活动。
5、根据农民的需求,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畜牧科技、农业技术、计划生育等下乡内容扩大农业技术等知识的覆盖面。
6、加大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工作力度,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
二00九年三月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