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是一部歌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抗战的现代京剧。钢琴伴唱《红灯记》把京剧这一我国传统艺术和钢琴这一外国传统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保留了京剧的唱腔和打击乐队的基本特点,又充分发挥了钢琴宽广、气势雄伟、富于表现力的特长。是中西艺术结合的一个尝试,京剧唱腔被誉为“国粹”。以打击乐为基本特点,揉进了西方的乐器之王钢琴,增强了表现力,气势雄伟,使人耳目一新,曾受到京剧爱好者和钢琴爱好者的不同程度的赞誉。
红灯记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英勇斗争的故事。描述了李玉和、李奶奶和李铁梅祖孙三代不怕牺牲与日寇的斗争,反映了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屈不挠的精神。剧中人李玉和是共产党人为国献身的代表,李奶奶是劳苦大众老一辈对下一辈谆谆教导,使千秋大业后继有人的引路人,李铁梅是在老一辈抗日的坚定信念影响下迅速成长的一代,预示着中国抗战一定会胜利,革命的大旗世代飘扬。剧中特别感人的场景是奶奶告知铁梅他们一家三口本不是一家人,铁梅是烈士的后代,他们抚养她成人,铁梅以“十七年教养的恩深似海洋的”大段唱段表达了感恩之情,这是超越亲情胜过亲情的演绎,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1939年,日军对我东北抗日力量展开了疯狂围剿,妄图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并向中原一带渗透。在地处东北地区交通要害的龙潭地区,以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党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之下,为钳制日军、配合抗战进行着一系列灵活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投身抗战。日本宪兵队长鸠山仰仗自己多年的情报经验,在率部摧毁了北山游击队的电台之后,更妄图对龙潭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进行彻底打击。北满省委在得到游击队电台被毁的消息之后,及时派出交通员,携带一份新的密电码,乘坐253次列车,计划在途径的龙潭地区与当地地下党接头,将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没成想同时得到这一消息的日军对沿线铁路进行了严密封锁,禁止中途停车。交通员万不得已只得在列车行至龙潭车站附近的时候机智跳车,幸被赶来接应的王连举、李玉和相救,王连举为掩护他们自杀右臂,李玉和背起交通员逃离现场,交通员与李玉和对暗号未果,于是将随身携带的密电码藏于李玉和的号志灯下主动将自己暴露给敌人。交通员被捕,而李玉和对于密电码的下落却全然不知,只是一心想方设法寻找密电码的线索,并联络游击队希望能够顺利地营救出交通员。曾经做过外科医生的鸠山从王连举的伤口处看出
了破绽,并采用一系列诱骗、攻心的战术击垮了王连举的心理防线,使其投敌叛变。王连举的叛变使李玉和成为鸠山截获密电码乃至摧毁地下党的关键性人物。李玉和曾于十多年前对鸠山有过救命之恩,并是鸠山非常崇拜的象棋高手。老谋深算的鸠山为了达到摧毁龙潭地下党的目的,对李玉和实施了离间计。为此,李玉和不仅在组织内部受到怀疑,在同事、邻里街坊乃至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之间都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李玉和以宽厚的胸怀和革命者的睿智,忍辱负重,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革命工作,最终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李奶奶也被日寇残酷地杀害。失去了父亲和奶奶的李铁梅,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毅然承担起父亲未尽的革命工作,将密电码成功地送到了游击队。李铁梅在斗争的风雨中逐渐长大成熟,最终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共产党员,并由此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红灯记》的台词在30多年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作为我们中国特色的剧种---京剧,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与传唱.全剧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怕抓,不怕放,不怕皮鞭打,不怕监牢押!”的坚强意志和“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革命前辈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为“救穷人,得解放”的奋斗目标。革命前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今天的目标是要使中国人民都富起来,使新的穷人脱贫致富,任务还很艰巨。现在虽然是共产党的天下,干革命没有性命之忧,但也需要发扬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因为我们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如磐暗夜耀红灯,似铁神州骤冷风。
带锁披枷心亦壮,粉身碎骨爱犹增。
前仆后继多风雨,前想后思少死生。
当看今天歌盛世,飞花烟火慰英灵。
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谈论改革开放似乎有些勉强,仿佛是小学生讲人生哲学一般。但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变迁,又岂能置身事外?
1978年一位伟人果断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于是一个国家在春风中崛起,人们唱着春天的故事,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终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30年,极其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
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回望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1997年,这一年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香港回归,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举国上下,全民欢腾。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种自豪的热烈的欢腾气氛:到处是欢腾的人群,到处是喧腾的锣鼓,到处是五彩缤纷的礼花......那是我一生难忘的景象。我感受到祖国正在一天天强大,中华民族正在一天天振兴,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这一切,我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实施大概也不会成为现实。撒切尔夫人不是说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将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结果呢?
1999年,20世纪最后一年,祖国也迈开了跨进新千年的步伐。十月一日,伟大的祖国50华诞,世界目光齐聚北京,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阅兵。天安门前,各种兵种一一走过,各式兵器一一亮相。威武的士兵,整齐的队形,使人感受到人民之师、正义之师的雄壮和威严;先进的武器,繁多的种类,使人感受到祖国的安全与不可侵犯。时隔不久,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又进一步,中国完全统一指日可待。
2001年,记忆中,刚跨入新千年的祖国喜事连连,先是申奥成功,继而成功入世。现在入世已七年,奥运会也近在咫尺,回想七年前那一幕,不禁让人感慨万分,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让人遗憾,08奥运让我们扬眉吐气。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08年是奥运中国年,世界目光将再一次聚向北京,奥运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极好机会。我们一年一年地走着,从20世纪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我们被中国在此区间内跨世纪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而感动。谁能想到,曾经的梦想都一一变成了事实。但是我们现在知道,饱含激情的梦想之光是如此具有穿透力,她引领着我们穿越时光长廊,终于将我们带入今天梦幻般的现实。
08年,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人来讲,它意味着太多:艰难、荣耀、团结„„但不管怎样,有这30年作底子,中国人还怕什么呢?就像《红灯记》中李玉和对母亲说:“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
“文化大革命”像一场噩梦,已经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只有京剧艺术之树常青。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与革命战争时期相比,人们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总觉得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应珍惜时光,为祖国的壮大发展而努力学习,并多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尽己所能,发扬光大!衷心祝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稳妥的顺利进行,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第二篇:红灯记故事梗概
红灯记故事梗概
发表时间:2009-10-29 17:36:42 [查看原文]
红灯记 故事梗概
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市里,铁路扳道工人、中共地下党员李玉和与六十多岁的母亲、十七岁的女儿李铁梅,祖孙三人在一起生活。他们虽是一家人,却不是一个姓。原来他们是在十七年前,一次大罢工的流血斗争中,组成一个革命的家庭。革命先烈传给他们一盏红灯,这是他们的传家宝,是战斗的信号,是革命胜利的象征。一次,李玉和接到上级党组织派人送来的一份密电码,要他通过组织转交给柏山游击队。由于叛徒的出卖,密电码还没有转交出去,李玉和就被捕了。坚强的李奶奶,为了鼓励后人继续战斗,将他们三人的身世,告诉了铁梅。阶级仇,民族恨,将铁梅心中的革命火种燃烧起来,她立志继承革命事业。阴险毒辣的日本宪兵队长鸠山,把李奶奶和铁梅也抓走了。他为将密电码搞到手,对李玉和母女说尽了甜言蜜语,用尽了酷刑,还妄想以骨肉分离杀害亲人的残忍行为和陪绑的办法,威逼铁梅。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铁梅的斗志。革命的三代人,坚贞不屈,表现了工人阶级崇高的革命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李玉和、李奶奶牺牲以后,鸠山故意放了铁梅,妄想用放长线钓大鱼的诡计,从铁梅手里得到密电码。早在铁梅和李奶奶被捕前,李奶奶已经告诉铁梅和党组织的联络地点。铁梅得到邻居刘大娘和桂兰姐的帮助,安全地找到了地下党员周师傅,把密电码送到根据地柏山。柏山的游击队全歼了追赶铁梅的鸠山等日伪军。
什么是京剧?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标签:
第三篇:《红灯记》观影有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红灯记》观影笔记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摘自《毛主席语录》
每每听老一辈讲起那一个个流芳百世口耳相传的革命故事,说起那一位位名垂青史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听他们如何为了革命的信念,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惊人的智慧和敌人作斗争,无论做出怎样的牺牲亦在所不辞。心中的热血不禁翻涌奔腾,感慨万千。《红灯记》述说的故事,无疑只是抗战时期先辈们无数惊人创举和战绩中的沧海一粟,但又是革命精神在烈士们以及他们在探索道路上英勇无畏的深刻写照。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身为铁路扳道工而实际是地下党工作者的李玉和接受了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艰巨任务,他多次智破敌军的种种陷阱,将密电码转移至安全的地方。但是不幸被叛徒出卖,历经各种威逼利诱之后坚决不向敌人妥协,最终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悲恸之中得知自己实际为烈士遗孤的身世,决定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终于成功的获得了密电码。而作为线索贯穿故事始终的红灯,不仅仅是地下工作者们互相联络的暗号,更是照亮这战火纷飞的大地上艰苦斗争、永不放弃的先辈们的不灭信念!一盏红灯,多少年来,照着穷人的脚步走,照着工人的脚步走!一代代的地下工作者靠它传递信息,更是传递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是革命的传家宝!故事的情节说来简单,但其中的跌宕起伏危机重重却最能扣人心弦,细节之处若稍加深究也尤其能体现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不懈的坚
持。
从李玉和寻找接头人的地点可以看出当时的世态不平静,人民生活的艰辛:车夫遇上了日本人坐车,不仅不付钱还殴打车夫致伤;老阿姨开的粥店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粥都发了霉,让人无法下咽。这样的生活,百姓却在日寇的压迫之下连声抱怨都不敢说出口。多少同胞怨声载道,却没有抗争的办法,百姓怎能徒手抗争刀枪?!经受这样苦难的中国人民,只盼革命的光芒来拯救中国!遥想当年前人的艰苦生活,今天的我们享受着革命胜利的果实,也不得不饮水思源啊。故事虽然发生在这样残酷的背景下,但是却不能掩盖人民的团结和坚强,李家隔壁的玉兰家境清苦,孩子病了很多天,却连锅都揭不开。处境同样艰难的李奶奶却毫不犹豫拿出了自己家的粮食送了过去,这样的时候,他们想的不是自己如何度日,却是让身边的人的处境好过一些,“有堵墙是两家,拆了墙就是一家人!”这样的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气节实在让人感慨!
情节的开端就以紧锣密鼓的侦查情节拉开了帷幕,李玉和告诉女儿:“表叔就要来了。”引起铁梅的大发感慨:“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而最终却能感悟到,他们“和爹爹奶奶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也说明了以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工作者们,历经艰辛,在敌人的重重眼线之下依然坚持完成任务。他们支撑自己的信念不是锦衣玉食,也不是高官厚爵。在那样硝烟弥漫,人人食不果腹的年代,他们斗争的信念就是共产主义。一颗红心照亮前进的道路,他们时时刻刻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地下工
作者面对的远远不止是在危机的时刻能够应对,更是在敌人当前时不受威逼利诱。李玉和正是这样,在被自己人出卖,鸠山被“邀请”去赴“鸿门宴”时,他的勇敢和淡然震撼了我。“穷人喝惯了自己的酒,点点滴滴在心头”,李奶奶递过来的一碗酒,正是一碗壮行酒,而李玉和也是随时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也正是说明他已经准备好应对所有的困难和折磨。
铁梅虽然年纪尚小,却也是一个坚强的革命后代。李玉和称赞铁梅在家里“里里外外一把手,担水劈柴也靠她”,并感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辛苦的地下工作者,为了革命,只好将家事放在一边,懂事的女儿从不抱怨,更是将家里的大小事务揽在自己的肩上。“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战争年代,生活固然穷苦,条件也是非常艰辛,但铁梅却不畏劳苦,勤劳懂事,不愧是革命先烈的后代!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高潮处揭晓的惊天秘密: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祖孙三人,本来却不是一家人。十七年前,由于战争动荡,铁梅的父亲死于一次工人罢工的大游行,临终前将女儿托付给了李玉和,于是李玉和决定和师母共同抚养着一个革命遗孤。就是这样,三个人被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虽然艰辛却其乐融融。屋外寒风凛冽,乌云密布,但这一间小屋却充满了温暖的光芒。一盏红灯照亮了每个人的心!革命事业凝聚了许许多多烈士们的努力,但也不能否认其中有蛀虫存在,王连举因为畏惧酷刑最终出卖了李玉和,导致他被杀害,但是这样的人是永远无法阻拦革命前进的脚步的。我们的先烈岂能因为这
样的蛀虫而放弃奋斗?即使有再多的阻拦再多的艰险,也无法让红灯的光芒黯淡一分一毫!
为革命献出忠心赤胆,烈火中迎考验重任在肩。决不辜负党的期望力量无限,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
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哪怕虎豹豺狼。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
一句句有力的话语充斥在耳边,革命的意志如同星星之火般顷刻间可以燎原。英勇悲壮的革命故事让我们闻之悲恸不已,但这也是后来的人们不断前进的坚强后盾!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先烈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即使在艰难的时刻也毫不迟疑。虽然他们不知道胜利还有多远,但是却有必胜的信念。“祖祖孙孙打下去,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这就是我们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
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不用遭遇战争和炮火,也没有经历贫苦和艰辛。我们走的,是先辈们历尽艰险铺就的康庄大道;我们过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打拼出来美好生活。但是心里每每念及这样浸透了血泪的革命史,又怎能不充满斗志呢。当我们在奋斗的路上迟疑的时候,想想曾经那样努力过的先辈们,无疑会有一种动力促使我们继续奋斗;当我们为一时的挫折沮丧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几十年前为我们开天辟地的先辈们,比起他们所经受的苦难和折磨,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抱怨和退缩的呢。
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来,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书写下一笔笔灿烂的美景,而作为后来人的我们亦当以严格的标
准要求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和长久的志愿,做一颗螺丝钉,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司司
第四篇:革命样板戏剧本 现代京剧 红灯记
现代京剧
红灯记 人物表
李玉和——铁路扳道工人。中国共产党员。铁 梅——李玉和的女儿。李奶奶——李玉和的母亲。
交通员——八路军松岭根据地交通员。磨刀人——八路军柏山游击队排长。慧 莲——李玉和家的邻居。田大婶——慧莲的婆婆。八路军柏山游击队队长。游击队员若干人。卖粥大嫂。卖烟女孩。
劳动群众甲、乙、丙、丁、戊。鸠 山——日寇宪兵队队长。
王连举——伪警察局巡长。原为秘密共产党员,后叛变投敌。侯宪补——日寇宪兵队宪补。伍 长——日寇宪兵队伍长。假交通员——日寇宪兵队特务。皮 匠——日寇宪兵队特务。日寇宪兵、特务若干人。第一场 接应交通员
[抗日战争时期。初冬之夜。
[北方某地隆滩火车站附近。铁道路基可见。远处山峦起伏。
[幕启:北风凛冽。四个日寇宪兵巡哨过场。
[李玉和手提号志灯,朝气蓬勃,从容镇定,健步走上。李玉和(唱)【西皮散板】
手提红灯四下看……
上级派人到隆滩。
时间约好七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
[风声。铁梅挎货篮迎风而上。铁 梅 爹。
李玉和 哦。铁梅!(觉得孩子冷,摘下围巾给她围上)今天买卖怎么样?
铁 梅 哼!宪兵和狗腿子,借检查故意刁难人,闹得人心惶惶,谁还顾得上买东西。李玉和 这一群强盗!
铁 梅 爹,您也得多留点神哪!
李玉和 好。铁梅,你回去告诉奶奶,说表叔就要来了。铁 梅 表叔? 李玉和 对。
铁 梅 爹,今儿这个表叔是个什么样儿呀? 李玉和 小孩子,别老问这个啊。铁 梅 回去问奶奶。李玉和 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