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致教师》读书体会

时间:2019-05-11 23:1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爱无疆——《致教师》读书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爱无疆——《致教师》读书体会》。

第一篇:大爱无疆——《致教师》读书体会

大爱无疆——《致教师》读书体会

读过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简介部分的照片多是单手托腮,侧面仰望,双目凝神,静心沉思的样子,细读著作后发现,相由心生,文如其人。《致教师》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询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瓴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细细咀嚼品味,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在细读慢嚼中,我品出了朱教授反复强调的“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组关键词。

读朱永新老师《致教师》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章深有感触,以下就是我自己的感悟。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映了人的当下的一种心态。而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那么在当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幸福的职业。

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失去信心。但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欢我的课,因为课堂上的我比较幽默,亲切。仍然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特殊的学生。当一个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我班有一个叫李松烁的学生,他的衣服总是没有纽扣,经常脏兮兮的,这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比较差,在我上课时,他基本上都是趴在桌上,偶尔抬头看一眼黑板。我让他起来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小脸憋得通红,东张西望、抓耳挠腮的样子还引来学生的哄堂大笑。为了节省时间,上课时我也不再去关注他。他倒也听话,安静的蜷缩在桌上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看到李松烁经常在看着漫画书,我好奇的问:“你喜欢看书?”“嗯。”他的声音很小。我给他买了很多漫画书,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给他向图书室借了许多少儿课外读物。后来,我让他说一说他看过的书的内容,他说的非常不错,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他有点受宠若惊,每次看到我都笑眯眯、喜滋滋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时也敢于开口说话了,变得遵守纪律了,还能按时交一部分作业。平时,我还经常在班上表扬他,叫同学们向李松硕同学一样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这样,师生之间互尊互敬,关系融洽,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交流,易于沟通,各种教育如涓涓细流流进学生心田。学生对老师尊重、爱戴、感激、信任,会倾心于老师,乐于接近老师,向老师打开心灵的窗户,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要想转变后进生,让他们不再成为我们的心病,我们必须帮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进步、树立信心。这就需要我们真诚的去接纳、尊重、关爱、鼓励、期待、赞美他们,在实践中指引他们走出困境,才能用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育人理念,也才能使更多的孩子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

朱教授说:“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思考、写作与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注定是黯淡无光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思考的人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善于思考并勇于实践的老师给孩子们营造的是充满灵性的课堂,用智慧润泽课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们的精彩人生。只要思考就有价值,就有改变、完善、前进的可能,真正的优秀教师都是有思想的教师。所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付诸行动,逐步改变自己的行走状态。正如朱教授所说:“思考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的。”静心思考,但存内心宁静方寸地的老师,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朱教授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有宁静的内心生活,他就真正地找到了幸福。静静地做着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幸福。”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我们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应该鼓励我们的学校,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因为我们已经接近了成功的边缘。我们已经追求了,就应该有结果。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烧起理想的火花,并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所以我希望,中国的教育充满理想!我们的教师,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

总之,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理想,我们一定要努力把这些理想化为前进的动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学的轨道,才能使教育在中华大地上结出更加文明灿烂的硕果。它也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第二篇:《致教师》读书体会

《致教师》读书体会

新教育这一教育理念,近几年如火如荼,新教育实验在各地蓬勃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我也曾听过几场新教育的报告,但是对新教育还是了解的不全面。寒假里我阅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育》一书,对于新教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对于新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对于教师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收益良多。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新教育学校推行“晨诵、午读、暮省”的教育方式,让每天都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最美时光。

晨诵,让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生命在每天的开始得以舒展,师生共同以一种愉悦、饱满的状态开启一天的学习,从而在长期的坚持过程中,使师生的生命不断丰盈。

晨诵,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说的晨读。我们都知道早晨是记忆的黄金时间,而青少年又正处于记忆的最佳年龄,因此过去我们会让孩子大量地诵读经典,有些内容孩子可能不理解,但未来的“反刍”会让孩子终身受益。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并不在此,我们进行晨诵,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记忆孩子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晨诵的目的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与黎明共舞”,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让孩子在诗歌的诵读中开始一天的精彩生活。那么我们让孩子诵读什么呢?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相结合,它们都有如下的特点:词句优美,吟诵时可以感受和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和情愫。让孩子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体验生命的丰富和美好。我曾听过晨诵课中,老师让学生诵读自己改写的诗歌,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让孩子有感而发,建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以前一直觉得新教育只是语文老师所研究的,通过阅读朱老师的《致教育》一书,我认识到英语老师同样可以参与到新教育的实验中来。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儿歌、韵律诗、绕口令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晨诵内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感受英语的韵律美、节奏美,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给孩子打开另一扇看世界的窗。

午读,即阅读,是新教育实验的根基。“营造书香校园”始终是新教育排名第一的行动。通过推行阅读、共读,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汲取先贤的智慧,让精神丰富起来,让行动有利起来,是新教育人对自我成长的要求。

午读,代表的是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核心内容是阅读属于最适合学生当下最好的书籍。因此挑选合适的书籍非常重要,新教育的先驱们给孩子推荐了许多优秀的书目,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

新教育认为:生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共读,就是和读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因此新教育提倡共读的阅读方式,采用亲子、班级共读的形式,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教育实验是将共读传统的恢复视作改良教育的突破口。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和神奇。教育又是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将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书籍将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纯真、快乐和勇气。

优秀的书籍是人类世界的营养品,通过午读,让这些书籍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共同理解、欣赏的基础上,体验大千世界的美丽,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态度,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共读,也为师生、亲子、生生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教育作用的最大发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或有趣,或优美,或富有寓意的既简短,又简单的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谓是一举多得。

暮省的本质,是让师生学会反思自己的生活。

学生每天完成学业以后,思考和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用随笔、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师生之间、亲子之间通过日记、书信、批注等手段,互相沟通、鼓励,这种文字的编织最终将提升生活的品质,让生活更有意义,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三省吾身”成为师生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师生共写随笔”,记录师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转瞬即逝的教育智慧,有利于师生共同走向自主和成熟。对学生而言,可以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同时积累了素材,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不再望作文而生畏,真正做到有感而写,写出真情实感。对教师而言,通过这种随笔的记录,有助于自己及时总结自己一天教育生活的得与失,加快自己的成长,同时也有助于自己朝着科研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新教育通过“晨诵、午读、暮省”这样一种整合的教育方式,并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把那些真正对于一个人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孩子,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也是我们教育者一直所想追求的,让孩子们珍惜生命,学会生活,热爱阅读,善于反思,真正实现教育育人的本质目的。

二、利用“三专”模式,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一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名师梦,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名师呢?朱永新老师在书中给我们做了解答,使我豁然开朗。新教育共同体将其归纳提炼为“三专”模式,即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来自我培训。它还有一个更亲贴的名字——“吉祥三宝”。

一是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作为教师而言,没有阅读,就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没有一定量的输入,就不可能有输出,没有一定量的阅读,教师的创造也无从谈起。通过阅读,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让自己教学更顺利,成长更迅速。通过阅读,学习前人及他人的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基本条件。同时学生是伟大的观察家,教师必须在阅读上为学生做出表率,言传身教,使学生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是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教师要通过专业写作,对教育生活进行不断的总结、归纳、剖析、反思和提升。新教育提倡“师生共写随笔”,强调日常与坚持,持之以恒;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强调客观的呈现,反对追求修辞;强调师生共写,反对片面割裂。通过这样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审视并悦纳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只有经过这样的梳理和总结,才能有助于我们从经验中摸索出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成长。

三是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说飞翔。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学习,一起讨论交流,彼此鼓励,取长补短,对教师的快速成长非常有益。

认真践行教师成长的“三专”模式,我们也会向着名师之路不断前进。

三、充分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充实自己的人生。

教师职业相对而言,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如何利用这些时间,值得我们思索。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若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实际上就是在延长自己的生命。

那么教师该如何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呢?在书中,朱老师就这一问题跟我们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首先,最值得我们去充实的就是我们的课堂。课堂是我们教育的主阵地,要想占领这块阵地,精心的备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备好一节课,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阅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外备课还要“备”学生,要了解每个孩子,通过各种途径,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其次,写作不仅能充实我们的教育生活,而且能帮助我们反省生活,从而创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记录我们每天的教育生活,记录我们的所思所想,不仅能够充实我们的业余时间,而且能加速我们的进步。第三,共同体的力量不可或缺。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交流,共同进步。最后,我们还应该制定一个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培养最少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朱永新老师的《致教育》一书,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力争把这些教育理念运用于自己的课堂和教育生活中,和学生一起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第三篇:大爱无疆

地震·勇气·智慧

——观《5·12汶川不相信眼泪》后感

“小雅的水壶掉在了地上,水从壶口溢出,萧远急忙用毛巾将水吸起分配给唇角舌燥的同学们„„”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震撼了,智慧和勇气在危难面前是如此铿锵有力。

我们总将生活得磨难赋予伤感,却从未想过如何用勇气,用智慧开启通往成功的闸门。万象由心生,生活就像一条漫长的道路,很多时候,磨难带给我们的经验不比成功给予的喜悦要少。而在地震发生地那一刹那,萧远拒绝怯懦,选择了勇敢面对,选择了运用自身的智慧,挽救自己和同伴的生命。这种处事不惊、急中生智的精神怎能不让人敬佩!

在5·12地震中,许多同学离开了我们,去了传说中的天堂,但地震带去的是生命留下的却是不变的灵魂,不倦的回忆。昔日的悲欢离合,曾经的酸甜苦辣,都历历在目,刻骨铭心。那段消散的岁月,将永远停留在记忆的深处,给我们以深刻的气势。这段抹不去的记忆,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永久定格下来,载入史册。

地震告诉我们:在危难找那个,在死亡的边缘,也许有一个信念能引导你一直走到最后。一点希望能帮你照亮道路。一个乐观的心态能让你远离死亡,那就是勇气和智慧,在黑暗中,他们能带你走出迷惘,走向无限光明的未来。

第四篇: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

—— 《爱无疆》观后感

蒲城县桥山中学九年级一班申春玉

“漫漫黄沙,驼铃叮当”诗人眼中的沙漠如此壮观,而我却并不喜欢。“春风不度玉门关,平沙莽莽黄入天”的荒芜,才是我心中的大漠。但看了《爱无疆》的电影后,我对沙漠却充满了敬畏,在那里上演着一幕幕爱的悲壮。

苏萌是一位美丽的女大学生,她像一股清泉,滋润着荒如沙漠的世界,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电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苏萌写生时不幸遇上了沙尘暴和饿狼,得到了阿布都拉的救助,阿布都拉为了他俩能填饱肚子走出沙漠,在摘野果时让树枝穿透了自己的肾脏。为了报恩,苏萌决定捐肾。电影中残酷的场景,活命的信念,阿布都拉血流满地的画面刺痛着震撼着我,终于,在苏萌的父亲因为爱决定替女儿捐肾时,我哭了,没有任何的前奏,泪水夺眶而出,在我心底压抑的感情一下子爆发了。我想到了“慈母手中线”中的辛苦母亲,想到了《背影》中身穿黑布大褂的父亲,想到了暴走妈妈。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把儿女当做自己的选择。我深深感到大爱竟是那么卑微,以至于我们轻易就把它给忘掉。

那晚,我给父亲打了电话,静静地听父亲唠叨了半天,这是

我第一次这么心平气和地和他通话。以前我总是耐不住性子地一口气把话说完就挂了电话,丝毫不给父亲回复的机会。末了我对父亲说了一句平生第一次说的话,“爸爸,照顾好自己,记住,女儿永远爱你”电话那头是久久的沉默。

周末回家的时候,母亲摸了摸眼角,对我说“那晚你爸打完电话,愣住了,竟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简单的一句竟让父亲如此感动,可见我们的内心早已长满荒草,我们需要找回内心丢失的“爱”。临走之时我又看了父亲一眼,白发竟然已经爬上他的双鬓,曾经威武的父亲竟也老了。我暗暗吐了一口气,为自己勇敢地将“爱”表达出来而庆幸。

爱像春天的嫩芽,给世界带来活力;爱如夏天的瓜果,甜润着我们的内心,像秋天的粮食,充实着我们的生活,爱如冬天里的雪花,洁白晶莹,净化着污浊的空气。大爱无疆!

点评:问世间什么最贵?唯有人间真情。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汇成一篇精美的文章,作者在看电影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文章条理清晰,感情真挚细腻,联系了自己的生

活实际,读完深受感动。指导教师 :李芳

第五篇: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

2008年,中国人民发出了沉痛的哀悼,玉树人民被5。8级的地震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味,到处都可以听到哭声,和惨叫声,我们知道那是妻离子散、家庭破碎的悲痛,我们随让相隔万里,但喝的都是黄河水,我们的血脉也是相通的,我们是一家人,无论你走到哪儿,我们都是一家人,玉树大地震人们纷纷献出爱心,无论是商贩、老人、小孩、青年人……都纷纷行动起来为玉树人民送去了温暖,有的自愿组成志愿者去玉树救灾,玉树地震牵动了所有有爱心人,无时无刻关心着玉树人民。当玉树人民重建起了自己的家园时,一块悬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来了。这次地震之后,让我明白了滴水汇成江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充分的说明了中国人民是团结的一家人。愿微笑和爱能永驻人间。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实验小学三年级:孙杨靖

下载大爱无疆——《致教师》读书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爱无疆——《致教师》读书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翠峰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李誉 指导老师商会香爱是什么?爱是人和人之间的帮助;大爱是什么?大爱是不受限制,不受约束的帮助,大爱是无疆的。 一天,我坐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年过花......

    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 ——记在青岛勇救落水女童的国道205高速公路 滨州管理处滨州收费站四中队队长杜国强 滨州市交通运输局 “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

    爱无疆专题

    中华魂 ――爱无疆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发生了罕见的让人措手不及的大地震,这次地震虽然死伤无数,但就是这次地震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相关爱的......

    大爱无疆

    《爱无疆》观后感 爱是世间万物情感间的交江。爱与美之神维纳斯在失去至爱后将一双盈盈泪眼泣出鲜血,在纯澈的花瓣中侵染,千古飘荡于罗马湿润的风中。她活在花瓣中,在风中,在欧......

    大爱无疆[★]

    有句话说的好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今天我想说说我的感受我曾经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寻找一个如何将生活继续下去的希望 而如今我无意间翻开了弟子规 我感到捧在手心的......

    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时间:日地点:客厅中人物:母亲高飞高磊景:内高磊坐在桌边,默默地收拾着散落在桌上的书,拿起一本看看,小心翼翼地放进行李包中,停顿了一下,从包内掏出一张纸静静地看......

    大爱无疆(5篇)

    “大 爱 无 疆” 观 后 感 恒兴建筑公司刘瑞忠 崔学选,这个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山东人民的好干部,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带着对四川灾区建设工作的无限牵挂,带着对中国共产党工作的无......

    《大爱无疆》读后感

    《大爱无疆》读后感 “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这是xx总理在汶川地震中感人肺腑的一句话。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一座座城镇不到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