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应用型人才)教师在线培训学习心得 连日来集中在线学习了施晓秋老师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训课程,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既学到了施老师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也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思考。
在培训课程里,施晓秋老师与我们分享了教学改革的思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案例、场景、任务驱动教学的经验、以及专业科研课题申报的注意事项。
施老师对如何定位课程,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等内容做了详细解说,最后具体到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理解这种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联想到我校《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定位,现在感觉是有些高了。我们学校是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但课程一直选用的是大本的教材,这一点上,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偏高了。纯理论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而且今后工作中这些知识也不知该用在哪。因此针对该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定位准确。
在学习了施晓秋老师《以“网络层”教学为例的教学设计》一讲后,触动颇深。网络层的课程内容原来可以讲得如此生动、又结合工作实际。过去自己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老师、学生都感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听了施晓秋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深深感觉: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直以来认为网络课程没法进行场景、案例教学改革,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理论确实很多,仅各种概念、定义就得讲很久,学生才能了解。在听了施老师的课程设计之后,才明白还是任课教师现场工作经验稀缺,不知道我们的学生将来会接触怎样的工作,将要处理怎样的问题,面对怎样的困难。因此,也就不会把工作中可能遇见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设计到课程中。而施老师在介绍他们的课程设计时,就能大量地引用了他们在现场调研、实习、工作指导时的各种案例作为场景,特别是在介绍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时,施老师引用的案例很具有代表性,环环相扣、恰到好处。这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密不可分。因此,我以为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校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到现场去工作、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课程改革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培训课程结束了,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们学校的网络课程应该如何改革?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何关注学校今后发展方向、教改热点等问题?很多问题我会在工作中认真地去思考,争取能有所改进,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
感谢施晓秋老师的精彩讲授,感谢学校给了我一次向名师学习的机会。
2014-3-19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总结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的的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线路将远方终端资料传送给主计算机,形成一种简单的联机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的发展过程,其演变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又称为联机系统,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通过通信线路将若干个自主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在逻辑上课分为两大部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者一起构成一通信子网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互联网
ARPANET是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广域网的发展也从ARPANET的诞生开始的。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高速互联网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又称高速互联网(或称高速Internet)。通常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通信和共享的,基本上以电信网作为信息的载体,即计算机通过电信网络中的X.25网、DDN网、帧中继网等传输信息。
二、计算机的分类
1.按地理范围分类
通常根据网络范围和计算机之间互联的距离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三类:广域网、局域网和互联网。广域网又称远程网,是研究远距离、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涉及的区域大,如城市、国家、洲之间的网络都是广域网。广域网一般由多个部门或多个国家联合组建,能实现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局域网又称局部网,研究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一般在10公里以内,以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小范围为限(如一个学校、一个建筑物内),由这些单位或部门单独组建。这种网络组网便利,传输效率高。我国应用较多的局域网有:总线网、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网。
互联网又称网际网,是用网络互联设备将各种类型的广域网和局域网互联起来,形成的网中网。互联网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从局部到全国进而将全世界联成一片,这就是Internet网。
2.按拓扑结构分类
结构拓扑就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形式。以局域网为例,其拓扑结果主要有星形、总线形和环形三种。对应的网络就称为星形网、总线网和环网。
(1)星形以一台设备作为中央节点,其他外围节点都单独连接在中央节点上。
(2)总线形所有节点都连到一条主干电缆上,这条主干电缆就称为总线(Bus)。
(3)环形各节点形成闭合的环,信息在环中作单向流动,可实现任意两点间的通信。
3.按传输介质分类
网络传输介质就是通信线路。目前常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卫星、微波等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相应的网络就分别称为同轴电缆网、双绞线网、光纤网、卫星网、无线网等。
4.按通信协议分类
通信协议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不同的网络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例如,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CSMA/CD协议,令牌环网采用令牌环协议;广域网中的分组交换网采用X.25协议,Internet网则采用TCP/IP协议。
5.按带宽速率分类
根据传输速率可分为低速网、中速网和高速网。根据网络的带宽可分为基带网(窄带网)和宽带网。一般说来,高速网是宽带网,低速网是窄带网。
三、OSI 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983年ISO颁布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从低到高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各层之间相对独立,第N层向N+1层提供服务。
OSI中数据的实际传输过程
数据从发送端进程到接收端进程,实际上是经过发送方各层从上到下传递到物理介质,从上到下逐层传递的过程中,每层都要加上适当的控制信息,称为报头。到最底层成为由“0”或“1”组成的数据比特流,然后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到接收方。接收方向上逐层剥去发送方相应层加上的控制信息,最后到达接收进程。
三、计算机网络协议和常用网络协议分类
1.计算机网络协议简明概述
网络的基础,就是众多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搭建和应用。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呢?下面我们就阐述一下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概述。网络通信协议(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通常简称为“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就是对计算机之间通信的信息格式、能被收/发双方接受的传送信息内容的一组定义。为了实现OSI七层参考模型功能,各层都有许多负责各个不同方面,解决不同问题的通信协议,如有物理层中的物理接口通信协议(如RS-232、RS-449和V.35等),数据链路层的数据链接协议(如CSMA/CD、SDLC和HDLC等),网络层则有许多路由层协议(如IP、RIP、OSPF和IGRP等),传输层则有许多传输控制协议(如TCP、FTP和TFFP等),同样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都有许多相应的的网络协议(如应用层的POP3、SMTP、SNMP和DNS等)。就是在这些许许多多的通信协议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的七层模型才能全部正常工作,确保网络通信的正常。
2.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分类
网络协议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是计算机网络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机制。网络协议的本质是规则,即各种硬件和软件必须遵循的共同守则.但网络协议又不是一套单独的软件,它通常融合在其他软件系统中。网络协议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个层次,从我们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协议,到OSPF、IGP等高级路由协议都可以认为是网络协议,有上千种之多。
在所有常用的网络协议中,又可以分常用的基础型协议和常用的应用型协议。TCP/IP、IPX/SPX、NetBEUI属于常用的基础型协议;而HTTP、PPP、FTP则属于常用的应用型协议。基础型协议用来提供网络连接服务,它在网络连接和通信活动中必不可少;应用型协议对于网络来说不是必需的,而是在具体应用到网络服务时才需要。如HTTP协议只在进行因特网应用时才需要,FTP协议则只用于文件传输活动中。
四、IP地址的概念
IP 地址是我们进行TCP/IP通讯的基础,每个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IP地址。我们目前使用的IP地址是32位的,通常以点分十进制表示。例如: 192.168.0.181。IP地址的格式为:IP地址 = 网络地址 + 主机地址 或者 IP地址=主机地址 + 子网地址 + 主机地址。一个简单的IP地址其实包含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重要的信息。
最初设计者,为了便于网络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ID),即网络ID和主机ID。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机器都用同一个网络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ID与其对应。
五、网络常用操作技巧
大家都知道Windows是从简单的DOS字符界面发展过来的,所以有些时候DOS命令对我们仍然很有用,如Ping和IPConfig等等。
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式,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和另一台主机交换(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根据返回的信息,我们就能够推断TCP/IP参数是否配置得正确连同运行是否正常。需要注意的是:成功地和另一台主机进行一次或两次数 据报交换并不表示TCP/IP配置就是正确的,我们必须执行大量的本地主机和远程主机的数据报交换,才能确信TCP/IP的正确性。
简单的说,Ping就是个测试程式,假如Ping运行正确,我们大体上就能够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减小了问题的范围。但由于能够自定义所发数据报的大小及无休止的高速发送,Ping也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DDOS(拒绝服务攻击)的工具,例如许多大型的网站就是被黑客利用数百台能够高速接入互连网的电脑连续发送大量Ping数据报而瘫痪的。
学习了这门课后,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更加的了解。在平时上网时也学习到了很多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网络。同时我们也打开了网络这扇神奇的大门,它的神奇和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吸引着我我更好的学习知识,去不断地探索研究。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宝典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宝典 第1篇 网络单机篇
第1章 深入理解个人计算机
第2章 计算机组装技术
第3章 安装操作系统
第4章 常用计算机管理工具
第5章 计算机故障处理
第2篇 网络技术篇
第6章 网络技术基础知识
第7章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第8章 TCP/IP协议簇和IP寻址
第3篇 网络设备篇
第9章 基本网络设备
第10章 交换机和路由器
第11章 网络介质
第12章 以太网技术基础
第13章 以太网交换技术
第4篇 网络组建篇
第14章 局域网组建基本技术
第15章 组建办公型网络
第16章 组建网吧型网络
第17章 组建无线网络
第18章 Windows Server网络系统基础
第19章 Windows Server服务器配置 第5篇 网络应用篇
第20章 架设FTP服务器
第21章 局域网视频点播
第22章 电子邮件系统
第23章 局域网共享宽带上网
第24章 局域网优化和升级
第6篇 网络安全篇
第7篇 网络维护篇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再过不了几年,不会使用计算机,就会象不识字一样使人举步维艰。进入大学,计算机无时无刻在伴随着我们,给我们在学习的生活增添了乐趣。然而这个学期将是展现自我能力的一个好时机,在这个学期里我们要进行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考试。这就要看你在平时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在上操作课的时候有没有认真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还有平时自己积累的知识跟经验,这些都将成为面临考试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科目,既不同于人文课程又和计算机的专业课有所区别。我们应该坚持“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做法,因材施教,激励着我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拓展我们的学习目标,使我们为今后走向社会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计算机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矗对一些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出现了一些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自觉的现象。但是老师你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们教育我们,使我们正确的认识计算机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刚开始的计算机教学中,老师你每节课安排相应的练习任务,抓住乐我们学习计算机的心理特点,完成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上作自己的事,比如玩下小游戏,聊下qq等加强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如在英打字练习时,每节课要是比上节课进步一分钟,或是在在汉字录入部分,每分钟比上节课进步5个字,就可以自由练习。上机课时你总是在同学间教育我们怎样做对的事,怎样使用正确的指法,怎样才能更快的打好更多的字。打字成绩好的同学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可以更好的掌握更多更全面的计算机知识。让后为了争取自由时间去游戏,会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计算机课中,并不会完全的在两节课时间里让大家完全的做练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给予了我们一片自由的游线天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又达到了计算机学习的目的。使我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的去完成作业,使自己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的时间,这样也要求我们更加熟练的掌握老师上课时所讲内容。以练为主,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讲练结合。许多知识是靠在操作实践中而获得的,所以我在操作实践中可以获得知识,动手实现最基本的操作,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概括总结这一获得知识的过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教学中,老师你提出乐一些问题让学我们来思考,比如如何利用Shift键快速输入大小写字母?引导我们大胆探索,从操作中去找方法,这样在实践中使我们充分掌握了Shift键的作用,茅塞顿开,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体会了掌握计算机知识必须以练为主的真谛,培养了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初学者对计算机都是比较薄弱的,对一些 应用操作理解起来很困难:
(1)要从整体上较好理解很把握应用软件,不是仅仅靠买几本专业书就能知道的,我们平时不仅要多做练习,记笔记,还要实际应用。
(2)要多了解相关知识,读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
不过有时也要动我们的脑子,要个人亲身去体会,去实践,把各项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记熟,做熟。
提高我们整体的知识,打好基础。
最初,我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与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知识.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授课老师深入浅出,让我们自己积极动手操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使每个学员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其次,学习了常用的办公软件,主要有WORD,EXCEL,POWERPOINT等,以及常用的几种软件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时能够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来为大家讲解有关组建局域网以及网络维护方面的知识,介绍了一些平时我们很少用到的网络检测命令,对我们今后维护自己的局域网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方远电脑学校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同学们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充实我们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也渴望能够多学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指引的作用,给定任务后就进行自主性学习或分小组进行共同学习和合作完成,同学们在操作学习中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解决不了的就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为教师们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建立了一定得友谊。
但是,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学习、操作,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的大学生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毕竟,不管将来是要从事什么样的相关行业,都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基于这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让我积极、认真地对于学习计算机课程有了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而我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奇妙,上网、玩游戏什么的操作都很是简单,但随着需求的变化,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专业要求进行电脑利用数据画图、学习了各种操作并不简单的办公软件等等之类。
更令人恼火的是,当在制图、办公过程中,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令人恼火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但大一并没有相关计算机课程,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学,在第一个学年结束后,为了自己知识的充实,也为了响应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的号召,我带着课程相关的两本教科书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同时,也开始了一段并不一昧玩乐的大学第一个暑假。
翻开主教材的第一节,我不禁有点傻眼,和我想象中的第一节不一样,它不是什么我们会、却不精通的软件的相关学习(受大一专业课教材的影响),而是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地球人都能做到的----电脑开机,虽很意外可我还是认认真真的看了相关内容,也完成了实验要求。在做着这项在我看来在简单不过的电脑操作时,我想了很多以前都不会想到的东西,简简单单一个开机键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其实深思一下就能想到,在电脑发明的最开始的最开始,想要启动电脑绝对不是像现在轻轻松松地按一个开机键就能做到的。那一个简简单单的启动电脑的过程简化尚且如此,那其他由复杂而又浩瀚如星海的程序代码及函数所构成的程序应用及电脑操作又将会是怎样的神秘呢?我不禁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之心。
其实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经过多日的计算机自学,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在学习中,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对网络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当然不仅是学会了如何下载各种软件、如何运用它进行下载一些网上资料的技巧、如何搜索和浏览信息、怎样打开IE浏览器、输入搜索引擎地址、输入关键词、进入网站、浏览相关网页、文字信息的保存等等大量实用的知识。还学会了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管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frontpage(网页制作)、access(数据库管理)、outlook(邮件管理)、publisher(广告设计,新闻稿,海报制作)、infopath(表单管理,动态表单填写)等等办公软件的较为深入的应用。还借此学习契机,根据课程中的实验要求建立了自己以前没有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电子邮箱。但这次学习更多的是让我更新了全新的观念和想法,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特性的重要性,懂得了一些计算机工作原理,领悟到电脑是人人必会、事事必备的机器。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内容自学好,认真完成每一节的学习任务。但是,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学习、操作,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大学生都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计算机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科目,既不同于人文课程又和计算机的专业课有所区别。我们应该坚持“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的做法,因材施教,激励着我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拓展我们的学习目标,使我们为今后走向社会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计算机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矗对一些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出现了一些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自觉的现象。但是老师你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们教育我们,使我们正确的认识计算机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刚开始的计算机教学中,老师你每节课安排相应的练习任务,抓住乐我们学习计算机的心理特点,完成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上作自己的事,比如玩下小游戏,聊下qq等加强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如在英打字练习时,每节课要是比上节课进步一分钟,或是在在汉字录入部分,每分钟比上节课进步5个字,就可以自由练习。上机课时你总是在同学间教育我们怎样做对的事,怎样使用正确的指法,怎样才能更快的打好更多的字。打字成绩好的同学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可以更好的掌握更多更全面的计算机知识。让后为了争取自由时间去游戏,会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计算机课中,并不会完全的在两节课时间里让大家完全的做练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给予了我们一片自由的游线天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又达到了计算机学习的目的。使我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的去完成作业,使自己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的时间,这样也要求我们更加熟练的掌握老师上课时所讲内容。以练为主,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讲练结合。许多知识是靠在操作实践中而获得的,所以我在操作实践中可以获得知识,动手实现最基本的操作,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概括总结这一获得知识的过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教学中,老师你提出乐一些问题让学我们来思考,比如如何利用Shift键快速输入大小写字母?引导我们大胆探索,从操作中去找方法,这样在实践中使我们充分掌握了Shift键的作用,茅塞顿开,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体会了掌握计算机知识必须以练为主的真谛,培养了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初学者对计算机都是比较薄弱的,对一些 应用操作理解起来很困难
要从整体上较好理解很把握应用软件,不是仅仅靠买几本专业书就能知道的,我们平时不仅要多做练习,记笔记,还要实际应用。
要多了解相关知识,读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
不过有时也要动我们的脑子,要个人亲身去体会,去实践,把各项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记熟,做熟。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