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据通信实验总结报告
HEFEI UNIVERSITY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题 目: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系 别: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 专业 班级: 11通信工程(1)班 学 号: 1105021006 姓 名: 郭丽丽 导 师: 桂金瑶 成 绩:
2014年 11月19 日
一、VLAN
1、VLAN的基本概念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一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VLAN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第3层的路由器来完成的。与传统的局域网技术相比较,VLAN技术更加灵活,它具有以下优点: 网络设备的移动、添加和修改的管理开销减少;可以控制广播活动;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2、目的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的目的非常的多。通过认识VLAN的本质,将可以了解到其用处究竟在哪些地方。
第一,要知道192.168.1.2/30和192.168.2.6/30都属于不同的网段,都必须要通过路由器才能进行访问,凡是不同网段间要互相访问,都必须通过路由器。
第二,VLAN本质就是指一个网段,之所以叫做虚拟的局域网,是因为它是在虚拟的路由器的接口下创建的网段。
第三,将在交换机的层次上阐述VLAN的目的。在现实中,由于很多原因必须划分出不同网段。比如就简单的只有销售部和企划部两个网段。那么可以简单的将销售部全部接入一个交换机,然后接入路由器的一个端口,把企划部全部接入一个交换机,然后接入一个路由器端口。这种情况是LAN。然而正如上面所说,如果路由器就一个用于终端的接口,那么这两个交换机就必须接入这同一个路由器的接口,这个时候,如果还想保持原来的网段的划分,那么就必须使用路由器的子接口,创建VLAN.综上,当一个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中有至少一个端口属于不同网段的时候,当路由器的一个物理端口要连接2个或者以上的网段的时候,就是VLAN发挥作用的时候,这就是VLAN的目的。
3、VLAN的优点
静态VLAN的优缺点:
可以说静态VLAN与基于端口的VLAN有一丝相似之处,用户可在交换机上让一个或多个交换机端口形成一个略大一些的虚拟局域网。从一定意义上讲静态虚拟局域网在某些程度上弥补了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的缺点。缺陷方面,静态VLAN虽说是可以使多个端口的设置成一个虚拟局域网,假如两个不同端口、不同虚拟局域网的人员聚到一起协商一些事情,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因为端口及虚拟局域网的不一致往往就会直接导致某一个虚拟局域网的人员就不能正常的访问他原先所在的VLAN之中(静态虚拟局域网的端口在同一时间只能属于同一个虚拟局域网),这样就需要网络管理人员随时配合及时修改该线路上的端口。
动态VLAN的优缺点:
与上面两种虚拟局域网的组成方式相比动态的虚拟局域网的优点真的是太多了。首先它适用于当前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其次,当用户有需要时对工作基点进行移动时完全不用担心在静态虚拟局域网与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动态的虚拟局域网中出现,因为动态的虚拟局域网在建立初期已经由网络管理员将整个网络中的所有MAC地址全部输入到了路由器之中,同时如何由路由器通过MAC地址来自动区分每一台电脑属于那一个虚拟局域网,之后将这台电脑连接到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之中。说起缺点,动态的虚拟局域网的缺点跟本谈不上缺点,只是在VLAN建立初期,网络管理人员需将所有机器的MAC进行登记之后划分出MAC所对应的机器的不同权限(虚拟局域网)即可。
4、VLAN的标准
对VLAN的标准,我们只是介绍两种比较通用的标准,当然也有一些公司具有自己的标准,比如Cisco公司的ISL标准,虽然不是一种大众化的标准,但是由于Cisco Catalyst交换机的大量使用,ISL也成为一种不是标准的标准了。
· 802.10标准
在1995年,Cisco公司提倡使用IEEE802.10协议。在此之前,IEEE802.10曾经在全球范围内作为VLAN安全性的同一规范。Cisco公司试图采用优化后的802.10帧格式在网络上传输FramTagging模式中所必须的VLAN标签。然而,大多数802委员会的成员都反对推广802.10。因为,该协议是基于FrameTagging方式的。
· 802.1Q 在1996年3月,IEEE802.1Internetworking委员会结束了对VLAN初期标准的修订工作。新出台的标准进一步完善了VLAN的体系结构,统一了Frame-Tagging方式中不同厂商的标签格式,并制定了VLAN标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形成的802.1Q的标准在业界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它成为VLAN史上的一块里程碑。802.1Q的出现打破了虚拟网依赖于单一厂商的僵局,从一个侧面推动了VLAN的迅速发展。另外,来自市场的压力使各大网络厂商立刻将新标准融合到他们各自的产品中。
5、VLAN的发展趋势
在宽带网络中实现的VLAN基本上能满足广大网络用户的需求,但其网络性能、网络流量控制、网络通信优先级控制等还有待提高。前面所提到的VTP技术、STP技术,基于三层交换的VLAN技术等在VLAN使用中存在网络效率的瓶颈问题,这主要是IEEE802.1Q、IEEE802.1D协议的不完善所致,IEEE正在制定和完善IEEE802.1S(Multiple Spanning Trees)和IEEE802.1W(Rapid Reconfiguration of Spanning Tree)来改善VLAN的性能。采用IEEE802.3z和IEEE802.3ab协议,并结合使用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处理器或者网络处理器而研制的吉位VLAN交换机在网络流量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大大提高了VLAN网络的性能。IEEE802.1P协议提出了COS(Class of Service)标准,这使网络通信优先级控制机制有了参考。
6、配置 VLAN实验
实验中S3、R1、R3、S4模拟为主机迚行测试。其中S3属亍VLAN3、R1、R3属于VLAN4、S4属亍VLAN5。
配置号码连续的多个VLAN的方式有两种。实验中分别演示。定义VLAN不接口的对应关系也有两种方式,实验中分别演示。[S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3 [S1-GigabitEthernet0/0/13]port link-type access [S1-GigabitEthernet0/0/13]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S1-Gigabit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access [S1-GigabitEthernet0/0/1]vlan 3 [S1-vlan3]port GigabitEthernet0/0/13 [S1-vlan3]vlan 4 [S1-vlan4]port GigabitEthernet0/0/1 [S1-vlan4]vlan 5 [S2]vlan batch 3 to 5 [S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3 [S2-GigabitEthernet0/0/3]port link-type access [S2-GigabitEthernet0/0/3]port default vlan 4 2
[S2-GigabitEthernet0/0/3]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4 [S2-GigabitEthernet0/0/24]port link-type access [S2-GigabitEthernet0/0/24]port default vlan 5
VLAN配置拓扑图
二、IPv4静态路由配置实验
1、静态路由的概念
静态路由是指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在一个支持DDR(dial-on-demand routing)的网络中,拨号链路只在需要时才拨通,因此不能为动态路由信息表提供路由信息的变更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也适合使用静态路由。
2、静态路由的优缺点
优点:
使用静态路由的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带宽,因为静态路由不会产生更新流量。
缺点:
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面,网络管理员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非常高。
3、常见问题
1)为什么要有默认路由
路由得查看路由表而决定怎么转发数据包,用静态路由一个个的配置,繁琐易错。如果 3
路由器有个邻居知道怎么前往所有的目的地,可以把路由表匹配的任务交给它,省了很多事。
例,网关会知道所有的路由,如果一个路由器连接到网关,就可以配置默认路由,把所有的数据包都转发到网关。
2)为什么默认路由是0.0.0.0 匹配IP地址时,0表示wildcard, 任何值都可以。所以0.0.0.0和任何目的地址匹配都会成功,造成默认路由要求的效果。
4、静态路由配置实验
基础配置与 IP 编址
(1)配置R1、R2、R3的设备名称,配置IP地址:
(2)使用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命令检查以上配置: [R1-LoopBack0]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4
……output omi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description this port connect to R3-G0/0/0 ip address 10.0.13.1 255.255.255.0 interface Ethernet3/0/1 interface Serial1/0/0 link-protocol ppp description this port connect to R2-S1/0/0 ip address 10.0.12.1 255.255.255.0 ……output omit……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0.0.1.1 255.255.255.0 ……output omit……
三、配置OSPF基本功能,虚连接
1、OSPF的概念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隶属内部网关协议(IGP),故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著名的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被用来计算最短路径树。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协议。不同厂商管理距离不同,思科OSPF的协议管理距离(AD)是110,华为OSPF的协议管理距离是10。
2、OSPF定义的5种网络类型:
点到点网络(point-to-point),由cisco提出的网络类型,自动发现邻居,不选举DR/BDR,hello时间10s。点到点网络,比如T1线路,是连接单独的一对路由器的网络,点到点网络上的有效邻居总是可以形成邻接关系的,在这种网络上,OSPF包的目标地址使用的是224.0.0.5,这个组播地址称为AllSPFRouters.2.广播型网络(broadcast),由cisco提出的网络类型,自动发现邻居,选举DR/BDR,hello时间10s。
3.非广播型(NBMA)网络(non-broadcast),由RFC提出的网络类型,手工配置邻居,选举DR/BDR,hello时间30s。
4.点到多点网络(point-to-multipoint),由RFC提出,自动发现邻居,不选举DR/BDR,hello时间30s。
5.点到多点非广播,由cisco提出的网络类型,手动配置邻居,不选举DR/BDR,hello时间30s。
虚链接: OSPF包是以unicast的方式发送 所有的网络也可以归纳成2种网络类型:传输网络(Transit Network)末梢网络(Stub Network)
3、虚链路(Virtual Link)以下2中情况需要使用到虚链路:通过一个非骨干区域连接到一个骨干区域;通过一个非骨干区域连接一个分段的骨干区域两边的部分区域.。
虚链接是一个逻辑的隧道(Tunnel),配置虚链接的一些规则: 虚链接必须配置在2个ABR之间;
虚链接所经过的区域叫Transit Area,它必须拥有完整的路由信息; Transit Area不能是Stub Area.;
4、OSPF协议优点
OSPF是真正的LOOP-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
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
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见下: 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报文,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但为了增强协议的健壮性,每1800秒全部重发一次。
2)在广播网络中,使用组播地址(而非广播)发送报文,减少对其它不运行ospf 的网络设备的干扰。
3)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广播,NBMA),通过选举DR,使同网段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 O(N*N)次减少为 O(N)次。
4)提出NSSA区域的概念,使得NSSA区域内不再传播引入的ASE路由。
5)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6)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拨号属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时发送hello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网络拓扑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
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四极),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选择。
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于接口的明文及md5 验证。OSPF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达数千台。
5、OSPF配置实验:
静态路由及默认路由实验拓扑图
定义R1的Loopback0接口地址10.0.1.1作为R1的Router ID,使用默认的OSPF迚程号1,将10.0.12.0/
24、10.0.13.0/24和10.0.1.0/24三个网段定义到OSPF区域0。
[R1]ospf 1 router-id 10.0.1.1 [R1-ospf-1]area 0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0.0.1.0 0.0.0.255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0.0.13.0 0.0.0.255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0.0.12.0 0.0.0.255 注意:同一个路由器可以开启多个OSPF迚程,默认迚程号为1,由于过程号只具有本地意义,所以同一路由域的丌同路由器可以使用相同戒丌同的OSPF过程号;network命令后面需使用反掩码。
定义R2的Loopback0接口地址10.0.2.2作为R2的Router ID,配置使用OSPF过程号10,将10.0.12.0/24和10.0.2.0/24两个网段定义到OSPF区域0。
[R2]ospf 10 router-id 10.0.2.2 [R2-ospf-10]area 0 74 HUAWEI TECHNOLOGIES HC Series [R2-ospf-10-area-0.0.0.0]network 10.0.12.0 0.0.0.255 [R2-ospf-10-area-0.0.0.0]network 10.0.2.0 0.0.0.255 定义R3的Loopback0接口地址10.0.3.3作为R3的Router ID,配置使用OSPF过程号100,将10.0.13.0/24和10.0.3.0/24两个网段定义到OSPF区域0。
[R3]ospf 100 router-id 10.0.3.3 7
[R3-ospf-100]area 0 [R3-ospf-100-area-0.0.0.0]network 10.0.13.0 0.0.0.255 [R3-ospf-100-area-0.0.0.0]network 10.0.3.0 0.0.0.255 OSPF 验证:查看R1、R2和R3的路由表。
四、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的实验,学会了如何配置静态路由,对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验中,需要格外的注意连线,因为我们做实验的过程中遇到接口接触不良的情况,在PC上显示线路未连接,而连错线的时候PC也是显示线路未连接,所以要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况,找到原因,纠正连线。否则会浪费较多的时间。
第二篇:数据通信实验指导书
数 据 通 信
验 指 导 书
信息技术学院
实
目 录
实验一 数字通信的基带码型................................................................3实验二 2ASK数字调制与解调.................................................................7
实验三 2FSK数字调制与解调...............................................................12实验四 2PSK数字调制与解调...............................................................18
实验一 数字通信的基带码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本信号
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3.掌握用MATLAB仿真技术实现目前用于数字通信的基带码型
二、实验仪器:
安装Matlab软件的PC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Non Return Zero)
脉冲宽度等于码元宽度T 特点:(1)有直流,零频附近的低频分量一般信道难传输。
(2)收端判决门限与信号功率有关,不方便。(3)要求传输线一端接地。
(4)不能用滤波法直接提取位定时信号。
2、双极性非归零码(BNRZ)
T,有正负电平
特点:不能用滤波直接提取位定时信号。
3、单极性归零码(RZ)
T
特点:(1)可用滤波法提取位同步信号
(2)NRZ的缺点都存在
4、双极性归零码(BRZ)
特点:(1)整流后可用滤波提取位同步信号
(2)NRZ的缺点都不存在
四、实验步骤:
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Non Return Zero)
(1)建立M文件,MATLAB实现程序如下:
function y=snrz(x)
%本函数实现将输入的一段二进制代码编为相应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输出 %输入x为二进制码,输出y为编好的码 t0=200;t=0:1/t0:length(x);
%给出相应的时间序列 for i=1:length(x)
%计算码元的值
if x(i)==1
%如果输入信息为1
for j=1:t0
%该码元对应的点值取1
y((i-1)*t0+j)=1;
end
else
for j=1:t0
%如果输入信息为0,码元对应的点值取0
y((i-1)*t0+j)=0;
end
end
end y=[y,x(i)];plot(t,y);
%采用title命令来实现标记出各码元对应的二元信息 title('1
0
0
0
0');
grid on;axis([0,i,-0.1,1.1]);(2)在命令窗口中键入x的二进制代码和函数名,就可以得到所对应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输出,如输入以下指令,将出现图1-2所示结果。
x=[1 0 1 1 0 0 1 0];snrz(x)
图1-2 单极性不归零码
2、双极性非归零码(BNRZ)
双极性非归零码的实现同单极性基本一样,只需将snrz.m中的判断得到0信息后的语句y((i-1)*t0+j)=0;中的0改为-1即可,将axis([0,i,-0.1,1.1]);中的-0.1改为-1.1即可,即axis([0,i,-1.1,1.1]);所以就不再给出MATLAB函数文件了,波形图如图1-3所示。
图1-3 双极性不归零码
3、单极性归零码(RZ)
function y=srz(x)%本函数实现将输入的一段二进制代码编为相应的单极性归零码输出
%输入x为二进制码,输出y为编好的码 t0=200;t=0:1/t0:length(x);
%给出相应的时间序列 for i=1:length(x)
%计算码元的值
if x(i)==1
%如果输入信息为1
for j=1:t0/2
y((2*i-2)*t0/2+j)=1;
%定义前半段时间值为1
y((2*i-1)*t0/2+j)=0;
%定义后半段时间值为0
end else
for j=1:t0
%如果输入信息为0
y((i-1)*t0+j)=0;
%定义所有时间值为0
end
end end y=[y,x(i)];plot(t,y);title('1
0
0
0
0');grid on;axis([0,i,-0.1,1.1]);
同理,在命令窗口中键入x的二进制代码和函数名,就可以得到所对应的单极性归零码输出,如输入以下指令,将出现图7-4所示结果。
x=[1 0 1 1 0 0 1 0];
srz(x)
图1-4 单极性归零码
4、双极性归零码(BRZ)
双极性归零码的MATLAB实现同单极性也基本一样,只需将srz.m中的判断得到0信息后的语句 for j=1:t0
y((i-1)*t0+j)=0;改为for j=1:t0/2
y((2*i-2)*t0/2+j)=-1;
y((2*i-1)*t0/2+j)=0;即可,所以也就不再给出MATLAB函数文件了,其波形图如图1-5所示。
图1-5 双极性归零码
五、实验报告要求:
用如下码型重复步骤,并做出相应的波形记录:
a 单极性不归零码
b 单极性归零码 c 双极性不归零码
d 双极性归零码
实验二 2ASK数字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用MATLAB仿真技术实现数字调制与解调、基带数字调制与解调。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ASK信号的方法.
3.了解2ASK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安装Matlab软件的PC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本次设计采用的流程图如图2-1所示。
s(t)乘法器++乘法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 cosctn(t)cosct
图 2-1 2ASK调制解调框图
1.ASK调制原理
2ASK二进制振幅调制就是用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控制正弦载波的幅度,使载波振幅随着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而变化,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信息比特是通过载波的幅度来传递的。其信号表达式为:e0(t)S(t)cosct,S(t)为单极性数字基带信号。由于调制信号只有0或1两个电平,相乘的结果相当于将载频或者关断,或者接通,它的实际意义是当调制的数字信号“1”时,传输载波;当调制的数字信号为“0”时,不传输载波。2ASK信号的时间波形e2ASK(t)随二进制基带信号S(t)通断变化。所以又被称为通断键控信号。典型波形如图2-2所示。
图 2-2 典型2ASK波形
e2ASK(t)为已调信号,它的幅度受s(t)控制,也就是说它的幅度上携带有s(t)的信息。2ASK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模拟调制法(相乘器法)和键控法。模拟调制法就是用基带信号与载波相乘,进而把基带信号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键控法由s(t)来控制电路的开关进而进行调制。两种方法的调制如图2-3和图2-4所示。
图 2-3 模拟调制法(相乘器法)
图 2-4 键控法
2.ASK解调原理
2ASK有两种基本解调方法:相干解调法(同步检测法)和非相干解调法(包络检波法)。相干解调需要将载频位置的已调信号频谱重新搬回原始基带位置,因此用相乘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相乘后的信号只要滤除高频部分就可以了。为确保无失真还原信号,必须在接收端提供一个与调制载波严格同步的本地载波,这是整个解调过程能否顺利完好进行的关键。本次设计采用相干解调法。两种解调原理图如图2-5和图2-6所示。
图 2-5 相干解调法(同步检测法)
图 2-6 非相干解调法(包络检波法)
四、实验步骤:
通过编写M文件程序,产生随机信号,按图2-1顺序对每一模块编程后。程序中注有需注意语句及解释。运行程序,实现2ASK的调制与解调过程。本次设计采用模拟调制法(相乘器法)和相干解调法。
2ASK调制解调程序及注释 clear all close all i=10;%10个码元 j=5000;t=linspace(0,5,j);%0-5之间产生5000个点行矢量,即分成5000份 fc=10;%载波频率 fm=i/5;%码元速率
%%%%%%%%%%%%%%%%%%%%%%%%%%%%%%%%%%%%%%产生基带信号 x=(rand(1,i))%rand函数产生在0-1之间随机数,共1-10个 figure(2)plot(x)a=round(x);%随机序列,round取最接近小数的整数 figure(3)stem(a)%火柴梗状图 st=t;for n=1:10
if a(n)<1;
for m=j/i*(n-1)+1:j/i*n
st(m)=0;
end
else
for m=j/i*(n-1)+1:j/i*n
st(m)=1;
end
end end figure(1);subplot(421);plot(t,st);axis([0,5,-1,2]);title('基带信号st');%%%%%%%%%%%%%%%%%%%%%%%%%%%%%%%%%%%%%%%%%%%%%载波 s1=cos(2*pi*fc*t);subplot(422);plot(s1);title('载波信号s1');%%%%%%%%%%%%%%%%%%%%%%%%%%%%%%%%%%%%%%%%%%%%%调制 e_2ask=st.*s1;subplot(423);plot(t,e_2ask);title('已调信号');noise =rand(1,j);e_2ask=e_2ask+noise;%加入噪声 subplot(424);plot(t,e_2ask);title('加入噪声的信号');%%%%%%%%%%%%%%%%%%%%%%%%%%%%%%%%%%%相干解调 at=e_2ask.*cos(2*pi*fc*t);at=at-mean(at);%因为是单极性波形,还有直流分量,应去掉 subplot(425);plot(t,at);title('与载波相乘后信号');[f,af] = T2F(t,at);%通过低通滤波器 [t,at] = lpf(f,af,2*fm);subplot(426);plot(t,at);title('相干解调后波形');%%%%%%%%%%%%%%%%%%%%%%%%%%%%%%%%%%抽样判决 for m=0:i-1;
if at(1,m*500+250)+0.5<0.5;
for j=m*500+1:(m+1)*500;
at(1,j)=0;
end
else
for j=m*500+1:(m+1)*500;
at(1,j)=1;
end
end end subplot(427);plot(t,at);axis([0,5,-1,2]);title('抽样判决后波形')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仿真结果,画出相应波形图 2.对仿真结果加以分析说明 实验三 2FSK数字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用MATLAB仿真技术实现数字调制与解调、基带数字调制与解调。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FSK信号的方法;
3.了解2FSK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安装Matlab软件的PC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本次设计所用流程图如图 2-9所示。s(t)键控法FSK发生器乘法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 n(t)图 2-9 2FSK调制解调框图
1.FSK调制原理
一个FSK信号可以看成是两个不同载波的2ASK信号的叠加。其解调和解调方法和FSK差不多。2FSK信号的频谱可以看成是f1和f2的两个2ASK频谱的组合。
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递数字信号,在2FSK中,载波的频率随着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1和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移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的。在2FSK中,载波的频率随基带信号在f1和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故其表达式为:
Acos(1tn)e2FSK(t)Acos(2tn)典型波形如图 2-10所示。
cosctak s1(t)1011001t s2(t)tcos(w1t+θn)tcos(w2t+φn)ts1(t)cos(w1t+θn)t s2(t)cos(w2t+φn)t2FSK信号t
图 2-10 2FSK典型波形图
2FSK的调制方式有两种,即模拟调频法和键控法。本次设计采用键控法。键控法中可以用二进制“1”来对应于载频f1,而“0”用来对应于另一频率f2,而这个可以用受矩形脉冲序列控制的开关电路对两个不同的独立的频率源f1、f2进行选择通。键控法原理图如图2-11示
载波 f12FSK输出信号载波 f2二进制数据2FSK的调制原理图图 2-11 2FSK键控法原理图
2.FSK解调原理
2FSK的解调方式有两种:相干解调方式和非相干解调方式。
非相干解调是经过调制后的2FSK数字信号通过两个频率不同的带通滤波器f1、f2滤出不需要的信号,然后再将这两种经过滤波的信号分别通过包络检波器检波,最后将两种信号同时输入到抽样判决器同时外加抽样脉冲,最后解调出来的信号就是调制前的输入信号。其原理图如图2-12所示。
带通滤波器 F1输入包络检波器抽样脉冲抽样判决器输出带通滤波器 F2包络检波器
图 2-12 2FSK非相干解调原理图
相干解调是根据已调信号由两个载波f1、f2调制而成,则先用两个分别对f1、f2带通的滤波器对已调信号进行滤波,然后再分别将滤波后的信号与相应的载波f1、f2相乘进行相干解调,再分别低通滤波、用抽样信号进行抽样判决器即可。原理图如图3-14所示。
cos2π f1t非相干方式原理图带通滤波器 F1输入相乘器抽样脉冲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低通滤波器输出带通滤波器 F2相乘器cos2π f2t
图 2-13 2FSK相干解调原理图
相干方式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通过编写M文件程序,产生随机信号,按流程图2.2.1顺序对每一模块编程后。程序中注有需注意语句及解释。运行程序,实现2FSK的调制与解调过程。本次设计中采用键控法调制法和相干解调法。
2FSK调制解调程序及注释 clear all close all
i=10;%基带信号码元数 j=5000;a=round(rand(1,i));%产生随机序列 t=linspace(0,5,j);f1=10;%载波1频率 f2=5;%载波2频率 fm=i/5;%基带信号频率
%%%%%%%%%%%%%%%%%%%%%%%%%%%%%%%%%产生基带信号 st1=t;for n=1:10
if a(n)<1;
for m=j/i*(n-1)+1:j/i*n
st1(m)=0;
end
else
for m=j/i*(n-1)+1:j/i*n
st1(m)=1;
end
end end st2=t;%%%%%%%%%%%%%%%%%%%%%%%%%%%%%%%%基带信号求反 for n=1:j;
if st1(n)>=1;
st2(n)=0;
else
st2(n)=1;
end end;figure(1);subplot(411);plot(t,st1);title('基带信号st1');axis([0,5,-1,2]);subplot(412);plot(t,st2);title('基带信号反码st2');axis([0,5,-1,2]);%%%%%%%%%%%%%%%%%%%%%%%%%%%%%%%%%载波信号 s1=cos(2*pi*f1*t)s2=cos(2*pi*f2*t)subplot(413),plot(s1);title('载波信号s1');subplot(414),plot(s2);title('载波信号s2');%%%%%%%%%%%%%%%%%%%%%%%%%%%%%%%%%%%%%%调制 F1=st1.*s1;%加入载波1 F2=st2.*s2;%加入载波2 figure(2);subplot(411);plot(t,F1);title('F1=s1*st1');subplot(412);plot(t,F2);title('F2=s2*st2');e_fsk=F1+F2;subplot(413);plot(t,e_fsk);title('2FSK信号')%键控法产生的信号在相邻码元之间相位不一定连续 nosie=rand(1,j);fsk=e_fsk+nosie;subplot(414);plot(t,fsk);title('加噪声后信号')%%%%%%%%%%%%%%%%%%%%%%%%%%%%%%%%%%%%%%%相干解调 st1=fsk.*s1;%与载波1相乘
[f,sf1] = T2F(t,st1);%通过低通滤波器 [t,st1] = lpf(f,sf1,2*fm);figure(3);subplot(311);plot(t,st1);title('与s1相乘后波形');st2=fsk.*s2;%与载波2相乘
[f,sf2] = T2F(t,st2);%通过低通滤波器 [t,st2] = lpf(f,sf2,2*fm);subplot(312);plot(t,st2);title('与s2相乘后波形');%%%%%%%%%%%%%%%%%%%%%%%%%%%%%%%%%%%%%%抽样判决 for m=0:i-1;
if st1(1,m*500+250) for j=m*500+1:(m+1)*500; at(1,j)=0; end else for j=m*500+1:(m+1)*500; at(1,j)=1; end end end;subplot(313);plot(t,at);axis([0,5,-1,2]);title('抽样判决后波形')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仿真结果,画出相应波形图 2.对仿真结果加以分析说明 实验四 2PSK数字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用MATLAB仿真技术实现数字调制与解调、基带数字调制与解调。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PSK信号的方法; 3.了解2PSK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安装Matlab软件的PC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本次设计所用流程图如图2-17所示。 s(t)乘法器++乘法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 cosctn(t)cosct 图 2-17 2PSK调制解调框图 1.PSK调制原理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信号。2PSK信号调制有两种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通常用已调信号载波的 0°和 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 1 和 0,模拟调制法用两个反相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2PSK以载波的相位变化作为参考基准的,当基带信号为0时相位相对于初始相位为0°,当基带信号为1时相对于初始相位为180°。 键控法,是用载波的相位来携带二进制信息的调制方式。通常用0°和180°来分别代表0和1。其时域表达式为: e2PSKang(tnTs)cosct n其中,2PSK的调制中an必须为双极性码。本次设计中采用模拟调制法。两种方法原理图分别如图2-18和图2-19所示。 图 2-18 模拟调制法原理图 图 2-19 键控法原理图 2.PSK解调原理 由于2PSK的幅度是恒定的,必须进行相干解调。经过带通滤波的信号在相乘器中与本地载波相乘,然后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在进行抽样判决。判决器是按极性来判决的。即正抽样值判为1,负抽样值判为0。2PSK信号的相干解调原理图如图2-20所示,各点的波形如图2-21所示。 由于2PSK信号的载波回复过程中存在着180°的相位模糊,即恢复的本地载波与所需相干载波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这种相位关系的不确定性将会造成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与发送的基带信号正好相反,即“1”变成“0”吗“0”变成“1”,判决器输出数字信号全部出错。这种现象称为2PSK方式的“倒π”现象或“反相工作”。但在本次仿真中是直接给其同频同相的载波信号,所以不存在此问题。 e2PSK(t)带通滤波器a相乘器c低通滤波器d抽样判决器定时脉冲e输出cosctb 图 2-20 2PSK的相干解调原理图 10011atTsbtctdte10011t 图 2-21 相干解调中各点波形图 四、实验步骤: 通过编写M文件程序(见附录),产生随机信号,按流程图2-17所示顺序对每一模块编程后。程序中注有需注意语句及解释。运行程序,实现2PSK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2PSK调制解调程序及注释 clear all close all i=10;j=5000;fc=4;%载波频率 fm=i/5;%码元速率 B=2*fm;t=linspace(0,5,j);%%%%%%%%%%%%%%%%%%%%%%%%%%%%%%%%%%%产生基带信号 a=round(rand(1,i));%随机序列,基带信号 figure(3);stem(a);st1=t;for n=1:10 if a(n)<1; for m=j/i*(n-1)+1:j/i*n st1(m)=0; end else for m=j/i*(n-1)+1:j/i*n st1(m)=1; end end end figure(1);subplot(411);plot(t,st1);title('基带信号st1');axis([0,5,-1,2]);%%%%%%%%%%%&&&&&&%%%%%%%%%%%%%%%%%基带信号求反 %由于PSK中的是双极性信号,因此对上面所求单极性信号取反来与之一起构成双极性码 st2=t; for k=1:j; if st1(k)>=1; st2(k)=0; else st2(k)=1; end end;subplot(412);plot(t,st2);title('基带信号反码st2');axis([0,5,-1,2]);st3=st1-st2;subplot(413);plot(t,st3);title('双极性基带信号st3');axis([0,5,-2,2]);%%%%%%%%%%%%%%%%%%%%%%%%%%%%%%%%%%%载波信号 s1=sin(2*pi*fc*t);subplot(414);plot(s1);title('载波信号s1');%%%%%%%%%%%%%%%%%%%%%%%%%%%%%%%%%%%%%调制 e_psk=st3.*s1;figure(2);subplot(511);plot(t,e_psk);title('e_2psk');noise=rand(1,j);psk=e_psk+noise;%加入噪声 subplot(512);plot(t,psk);title('加噪后波形');%%%%%%%%%%%%%%%%%%%%%%%%%%%%%%%%%%%%相干解调 psk=psk.*s1;%与载波相乘 subplot(513);plot(t,psk);title('与载波s1相乘后波形');[f,af] = T2F(t,psk);%%%%%%%%%%%通过低通滤波器 [t,psk] = lpf(f,af,B);subplot(514);plot(t,psk);title('低通滤波后波形');%%%%%%%%%%%%%%%%%%%%%%%%%%%%%%%%%%%%%抽样判决 for m=0:i-1; if psk(1,m*500+250)<0; for j=m*500+1:(m+1)*500; psk(1,j)=0; end else for j=m*500+1:(m+1)*500; psk(1,j)=1; end end end subplot(515);plot(t,psk);axis([0,5,-1,2]);title('抽样判决后波形')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仿真结果,画出相应波形图 2.对仿真结果加以分析说明 附录 实验二、三、四 用到的傅立叶T2F函数 %利用FFT计算信号的频谱并与信号的真实频谱的抽样比较。%脚本文件T2F.m定义了函数T2F,计算信号的傅立叶变换。function [f,sf]= T2F(t,st)%This is a function using the FFT function to calculate a signal's Fourier %Translation %Input is the time and the signal vectors,the length of time must greater %than 2 %Output is the frequency and the signal spectrum dt = t(2)-t(1);T=t(end);df = 1/T;N = length(st);f=-N/2*df:df:N/2*df-df; sf = fft(st);sf = T/N*fftshift(sf);用到的低通滤波器函数 function [t,st]=lpf(f,sf,B)%This function filter an input data using a lowpass filter %Inputs: f: frequency samples % sf: input data spectrum samples % B: lowpass's bandwidth with a rectangle lowpass %Outputs: t: time samples % st: output data's time samples df = f(2)-f(1);T = 1/df;hf = zeros(1,length(f));%全零矩阵 bf = [-floor(B/df): floor(B/df)] + floor(length(f)/2);hf(bf)=1;yf=hf.*sf;[t,st]=F2T(f,yf);st = real(st);用到的反傅立叶函数 %脚本文件F2T.m定义了函数F2T,计算信号的反傅立叶变换。function [t,st]=F2T(f,sf)%This function calculate the time signal using ifft function for the input %signal's spectrum df = f(2)-f(1);Fmx =(f(end)-f(1)+df);dt = 1/Fmx;N = length(sf);T = dt*N;%t=-T/2:dt:T/2-dt;t = 0:dt:T-dt;sff = fftshift(sf);st = Fmx*ifft(sff); 实验报告 专业: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日期:______ 桌号: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实验总结报告 一、体会与收获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一共完成了从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到EDA 半导体器件特性仿真等五个实验课题。具体的实验情况在实验报告中已经很清楚的反映了。在此我想谈谈我的体会与收获。 首先,我们在试验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实验仪器就是其中之一。实验室中的很多仪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确实是由于年代久远而不能正常工作。但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实验现象没出来的情况下就借口说是实验仪器的问题。其实不然。很多情况下,仪器没有调试好,导致现象不明显或者与理论相差甚远。 在做基本运算电路设计实验时,通过老师上课精彩的讲解使我感受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认识到了理论学习和实验的区别,在以后做实验的时候要对所有器械保持怀疑的心态,坚持“自己测的才是准的”原则。 通过解决每一次实验出现的问题,我在做实验的时候变得更加有耐心。在连接电路前,都会认真分析一下实验原理。然后根据实验书和老师的ppt上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做。果然,出现错误的几率小了很多。其次,做实验要养成好的习惯。很多同学在做实验的时候态度很随便。没有注意诸如:连线之前检查导线是否导通、用万用表测电阻时不质疑短接调零、链接电路是带电操作等等。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都是小问题。但真正每一次都做到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同学并不多。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实验的目的。刚开始,我认为实验是一项任务,只要完成了就行。无非就是照着课本连连线、得出个已经计算好的结果就行了。但自从自己做功放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在做功放的时候,虽然原理图都是被人提前设计好的。但是在做得时候总是会需要自己去调试、布线。有时候看似连接的很完美的电路,可能会因为某个地方的虚焊而不能工作。这种情况非常锻炼你能力。在找错误的地方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明白了电路的原理。而且,当做好一个自己独立完成的功放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最后,我想说实验跟课本的理论相结合,在课本中学习,在实验中检验。在实验中发现,用课本知识去分析。兴趣就在这一个个的实验中激发了。当然,我明白大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我们去做一些诸如功放之类的东西,而是锻炼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的能力。可能我们做的某项东西很简单或者没有做成功,但那并不是失败,因为你已经学习到了许多。耐心并且细心的去做每一步,坚持严谨的态度做到最后。每一个人都是成功者。 二、意见与建议 对模电实验的建议: ①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的实物演示部分,可以用幻灯片播放拍摄的操作短片,或是在大屏幕上放出实物照片进行讲解,因为用第一排的仪器或元件直接讲解的话看的不是很清楚。 ②实验室里除了后面的几台,前面也时不时有示波器故障,如果没有发现示波器已故障的话会给实验带来麻烦。因此希望老师可以教几个识别示波器是否故障的方法。 ③选题方面,从元件的认识逐渐过渡到焊电路板进行实验,内容涵盖面合理,没有更多的建议了。 感谢老师半学期来的教诲和指导! 三、课程评价 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我们按课程计划,完成了模电实验课程的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 老师在讲解实验课程时:教学内容丰富,授课生动、详细,思路清晰,富有逻辑性、启发性,而且善于激励学生兴趣,经常产生师生互动;他理论知识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举例生动形象,对模电的理论学习有很大帮助;教学方式得当,能够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相对自我发展的空间。 他讲课时语言幽默,平易近人,关心学生,深受同学好评;讲课过程中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把教书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 通过模电实验课程,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帮助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顺利解决一些难题。希望学校今后能够为学生多开类似的课程,让在校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课程总结报告 姓名 : 学院: 在本课程中,我一直按时上课,从不旷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在创业实践这个课程学习中,首先,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创业资源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仔细分析并搞清自己的创业优势资源,并认真思考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创业优势和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与实力,思考如何走出创业第一步。利用老师提供的行业分类为自己设想了一个具体的创业点子。 接下来,我学习了从热点中捕捉创业商机,掌握通过分析热点捕捉创业商机的基本方法。比如注意到了新生代子女和老年人作为消费群体的需求新变化和特点已成为时下热点话题,因此分析当前儿童和老年人市场的创业机会。针对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所带来的需求新变化这一热点话题,因此分析了人们可支配收入提高所带来的创业机会。并且结合自身作为大学生的身份,以学校学生宿舍区复印服务社为研究对象,或以自己最熟悉的产品/服务为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我还学会了利用EXCEL处理简单函数,进行了收益分析。学习了利用五力分析模型和SWOT分析对自己的创业商机做可行性分析。了解和掌握创业企业市场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这种分析结果进行企业决策。还学习了本量利计算,它是了解和掌握创业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本量利计算基本方法。握利用本量利计算的结果我可以对创业决策进行调整的基本方法。 最后,我还针对自己的具体创业项目进行了岗位分析和人员安排信息的思考。写出了我的创业计划中创建公司的岗位、任务、人员数量、待遇等信息。通过京东商城的案例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分析训练,并且针对自己的创业项目确定适当商业模式的能力。结合课程中的内容对给出案例进行商业模式分析。 经过系统的创业实践的学习,我对创业所需懂得的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掌握,并通过老师课堂讲授和完成老师的实验报告,理清了自己的创业思路,细化了创业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使得我的创业计划不再显得那么鲁莽,没有逻辑。 课堂学习中,我主要掌握的原理就是五力分析、SWOT分析、量本利分析和商业模式的认识。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机会,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量本利分析法,也叫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产品数量这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出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办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做实验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不足的情况的时候,我会及时和一起上课的同学进行讨论,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对自己的观点不断去推敲和修正。也和舍友、其它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将课堂上要求展示的自己的创业计划,做成PPT展示给周围的同学,看周围的同学的反应,询问他们最真实的感受,比如,我的创业点子是否足够有创意,你认为它可行性强么,有什么我表达不清楚的地方或者细节的疏忽,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等 总体的收获就是在课堂的学习中,我认识到了创业并不是一种被迫性的,很多人创业不是在职场失意的时候。很多人创业是充满了激情,是为了在更高一层次实现自我。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一番事业。就像在最后一节课里老师给我们请来的总经理的亲身经历一样。还感受颇多的一点是创业并不是头脑一热,光有激情、有想法就可以做到的,它也需要我们具有专业的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在这方面,通过我们的课堂学习,我觉得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数据通信机务员试题 一 填空 国际5号码,又称为美国信息交换用标准代码,故也称为 ASCII码,这是一种 单位码。在数据通信系统模型中,数据通信网通常包含 数据传输和 数据交换 两种设备,是介于 数据源 和 数据宿 中间的部分。数据传输信道指的是以 传输媒体 为基础的数据信号传送通道。按照传输媒质可分为 有线信道 和 无线信道,按照使用方式可分为 专用信道 和 公共信道,按照允许通过的信号类型可分为 模拟信道 和 数字信道。信号中包含的各频率成份在话路中传输时的 衰减 是不等的,这将会造成接收到的信号 波形失真。也就是 衰减 随 频率 的变化而产生的 失真。实际上,噪声的来源很多,根据其性质和影响可分为两类。随机噪声 和 脉冲噪声。回声干扰是指因 阻抗不匹配 而引起 反射 所形成的干扰信号。数据通信是 人-机 或 机-机 之间的通信,必须按照双方约定的 协议 或 规程 进行通信。根据数据电路的通信能力和数据传输的方向不同,一般有三种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或 全双工通信。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方式按同步方式来分有三种:起止式同步、字符同步 和 帧同步。所谓‘基带’是指未经 调制变换 的信号所占的频带。常用的数据信号形式有 单极不归零 信号、单极归零 信号、双极不归零 信号、双极归零 信号、伪三进 信号、差分 信号、多电平信号几种。在任何传输系统中,衡量其传输质量的主要指标是 差错率 和 频带利用率。调制就是利用 基带信号 对 载波波形 的某些 参数 进行控制,使其随 基带信号 的变化而变化。残余边带调制是介于 单边带 和 双边带 调制之间的一种调制方式。PCM是 脉冲编码调制 的英文缩写。抽样就是对 连续的模拟 信号在时间上进行 离散化。电路交换的特点是接续通信路径采取 物理连接,在传输通路接通后,交换网的控制电路就与 信息传输 无关。分组交换方式也是基于 存储-转发 的思想,将报文分割为许多更短的被 格式化 的分组。常用拓扑结构有:树形结构、星形结构、总线形结构、环形结构、网状结构。网络的作用范围分: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面向连接的服务,具有 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三个阶段。一般的物理接口应具有四个特性: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链路控制规程应能检测 差错,对有 差错 的帧要进行 重发,对正确接收的帧要进行 确认。 二 选择 数据通信中,信息的最小表示单位是 B。 A、码元 B、比特 C、波特 典型的模拟话路频带宽度为 B。 A、0-3400HZ B、300-3400HZ C、600-3400HZ 基带信号的频谱理论上为 C。 A、0-3400HZ B、30K-1MHZ C、0-无穷 2DPSK称为 A。 A、二相相对调相 B、二相绝对调相 C、相移键控 对于采用30/32路作为一次群的系统,其三次群传输速率是 B A、139.246MB/S B、34.368MB/S C、8.448MB/S 开放系统互联的英文缩写是 C。 A、ITU B、ISO C、OSI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的英文缩写是 A。 A、HDLC B、HDSL C、SDLC 三 是非 异步传输也叫起止式同步传输。(√)在典型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起限制噪声的作用。(×) 。在非线性调制中,已调信号的频谱结构与基带信号相同。(×)在量化过程中出现的幅度误差,有时称为量化噪声。(√)统计时分复用又称为按需复用。(√)报文交换方式以报文为单位来接收、存储和转发信息。(√)虚电路就是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衰减大,则输出的信号功率就小,信噪比就大,传输质量就差。(×)通常用差错率来衡量数据的传输效率。(×)随机信号不能用傅立叶变换方法来确定其频谱,只能用功率谱密度来分析。(√) 四 问答 数据电路的三种通信方式,其基本概念是什么? 1、单工通信,数据单向传输; 2、半双工通信,数据可以双向传输,不过是准双向,某个时间点上,数据只能是按其中一个方向,不能同时进行双向传输; 3、全双工通信,数据在任意时刻都..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抽样值无失真。即如果信号经传输后整个波形发生了变化,但只要其特定点的抽样值保持不变,那么用再次抽样的方法仍然可以准确无误地恢复原始信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规定带限信道的理想低道截止频率为fH时,最高的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极限速度为2fH。例如,信道带宽为2000Hz时,每秒最多可传送4000个二进制码元。一路数字电话速率为64kbit/s,则无码间干扰的信道带宽为32kHz。FDM和TDM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FDM与TDM都属于数据通信中的多路复用技术。 FDM(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将整个传输频带划分为若干个频率通道,每个用 户占用一个通道。频率通道之间留有防护频带; TDM(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将时间分割成小的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又分为若干个通道(时隙),每个用户占用一个通道传输数据。 TDM与FDM对比分析时,由于TDM适用于数字信号传输,FDM适用于模拟信号传输,而目前的通信技术中绝倒多数情况下都使用数字通信,因此就体现出了TDM的优势。当然传统的TDM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就是当某用户无数据发送时,其他用户仍然不能占用该通道,因此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故而实际上现在已对其进行了改进,那就是使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STDM)来弥补此不足。简答抽样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如果以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PCM一次群的制式标准有30/32路系统和24路系统,其传输速率是如何计算的? 比较数据交换三种方式的优缺点。 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线路交换(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线路交换的特点: 1、独占性: 2、实时性好: 3、线路交换设备简单 4、用户数据透明传输,要求收发双方自动进行速率匹配。 2、报文交换 中间结点由具有存储能力的计算机承担,用户信息可以暂时保存在中间结点上。报文交换无需同时占用整个物理线路。如果一个站点希望发送一个报文(一个数据块),它将目的地地址附加在报文上,然后将整个报文传递给中间结点;中间结点暂存报文,根据地址确定输出端口和线路,排队等待线路空闲时再转发给下一结点,直至终点。报文交换的特点:(1)“存储-转发”; (2)不独占线路,((4)可以支持多点传输((6)增加了差错检测功能,避免出错数据的无谓传输等。 报文交换的不足之处: (1)传输的延迟;(4)报文交换难以支持实时通信和交互式通信的要求。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除了打电话直接沟通,通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由于能够以分组方式进行数据的暂存交换,经交换机处理后,很容易地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通信。分组交换的特点主要有: *线路利用率高: *不同种类的终端可以相互通信 *信息传输可靠性高 *分组多路通信 *计费与传输距离无关 ① 划出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 物理层:主要是定义网络介质的物理特性。 ②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在物理链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③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管理各层通过网络的连接。 ④ 传输层: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包括错误检测和纠正。⑤ 会话层:主要功能是管理应用程序间的会话。 ⑥ 表示层:主要功能是定义到达程序的标准化数据表示形式。⑦ 应用层:主要功能是由使用网络的应用程序组成。简述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的要素。划出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数据通信系统由信源、信宿和信道三部分组成。其中,我们通常将数据的发送方称为信源,而将数据的接收方称为信宿。信 源和信宿一般是计算机或其它一些数据终端设备。 为了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必须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建立一条传送信 号的物理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物理信道,简称信道第三篇:实验总结报告
第四篇:实验总结报告
第五篇:数据通信机务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