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州纪念馆有感

时间:2019-05-12 12:4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泰州纪念馆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泰州纪念馆有感》。

第一篇:游泰州纪念馆有感

游泰州海军纪念馆有感

周六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泰州是海军纪念馆。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对海军有了更深的认识,而此次的纪念馆之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坐落在江苏泰州,这座占地30多亩、展馆建筑近3000平方米、馆藏丰富的现代纪念馆,凝聚着它的主要设计者、海军史研究专家高晓星的心血。至今,高晓星创下了设计筹建我国大陆现有5座海军馆的纪录。

1984年,经海军批准,筹建设计新中国第一座海军陈列馆的任务落在海军指挥学院教员高晓星等人肩上。当时,我国海军研究史料贫缺,图片极少,所有资料都要重新搜集整理。高晓星等人数十次北上首都、天津、青岛,南下广东、浙江、福建,跑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访将军、探英雄、寻老兵,查阅了数千本中外书刊、图册,搜集到数亿字的资料和2000多张图片。1992年,经过艰难的文字编撰和图片遴选工作,占地800多平方米、展有1000多张图片、50多个飞机和舰艇模型的新中国第一座海军史陈列馆在海军指挥学院诞生。

此后,他又成功地完成了威海刘公岛海军陈列馆、上海吴淞海军博览馆、青岛海军博物馆3座海军馆和南京国防园的筹建布展任务。

然而。成功的背后,凝聚着他对海军事业的无限深情。多年来,他结合海军史研究,编撰了《中国古代海军史》、《民国海军的兴衰》等书,其中《迈向中国海军》一书荣获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国家图书奖”。为了发挥海军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他为其它海军馆培养了17位讲解员,接待了数百万人次的参观、访问。

自泰州白马庙,远远望去,海纪馆外形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军舰。院子里,停放着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多种战斗机、雷达、水雷、舰炮等约20件实物展品。西侧,一架淡蓝色的超黄蜂直升机,分外引人注目。“这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机,今年3月刚从海军装备部门运到泰州。”讲解员张喆告诉记者,旁边的一批导弹和鱼雷是从海军舟山基地征集过来的,水雷是从青岛拉来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实物济济一堂。

进入海纪馆正厅,一座巨幅仿铜雕塑映入眼帘,一艘艘舰船穿行在滔滔巨浪中,反映的是渡江战役的场景。雕塑左侧是一条感应通道和4D动感影院,穿行其中,仿佛置身浩瀚的海洋,体验到海上颠簸、破浪前进的感觉。

在感应通道的侧对面,张贴着一张新征集到的中国海区图。“这是海军总部提供的一张最精确的中国海区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疆域蔚为壮观。”

据导游说:为庆祝人民海军诞生60周年,泰州市新增投资1200万元,扩建海纪馆。到目前,新征集到实物、图片资料数百件。在这些展品征集的背后,是一个个难忘的故事。人民海军报记者张汉亭老人倾其所有,把他珍藏的数百张有关海军报道的图片无偿赠给泰州海纪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重庆”号舰长邓兆祥,是我国海军服役时间最长的人,他的秘书主动将邓兆祥手绘的一幅航海图赠给泰州,下一步还将把其他有价值的史料整理后交给泰州海纪馆。

我们参观了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指挥部会议室,那里一切都按原貌陈列。可以想象,当年在这里研究部署渡江作战计划时紧张严肃的气氛。当年张爱萍将军就是在这个会议室里宣读中央军委关于立即组建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当历史的云烟散尽,遗留下来的东西更显得清晰明朗,一切都仿佛如同昨天。那些艰苦的光荣岁月,会随着这眼前的旧物,一同浮现在你的脑海,让你豪迈深情的心潮起伏不停。

为了更好地纪念革命前辈指挥战斗过的地方,在中国人民海军诞生五十周年之际,在泰州白马庙海军诞生地旧址西北,新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新馆主体建筑新颖别致,酷似军舰,寓意着乘风破浪向前进的海军。这些飞机、雷达、机关炮是从海军退役的,从它们身上我们能够解读到的不仅仅是光辉和荣耀,还有海军战士对母亲的一片深情。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实物和图片,浓缩了人民海军在党的领导下成长壮大的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人民海军为维护祖国海洋权益,捍卫领土领海主权作出了突出贡献。如果说人民海军是大海的灵魂,这座纪念馆就是这些灵魂的寓所。军民雨水情深,过去那些与人民海军并肩战斗的老区人,许多都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留下了让历史记住的英勇事迹。这些都是不可磨

灭的记忆。

这次的海军纪念馆之行,我受益匪浅,我会永远铭记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献身的革命先辈。

第二篇:游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游瞿秋白纪念馆有感

2010年12月26号我们小组八人参观了位于常州市中心的瞿秋白纪念馆。这个不大但很别致的纪念馆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参观之前,我们先查了一下有关瞿秋白的生平事迹。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曾经担任过中央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在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是,他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会后主持中央工作。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到苏区任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罗汉岭英勇就义。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这一。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整个生命。

还没进入瞿秋白故居,由茅盾先生题词的“瞿秋白同志故居”7个大字就映入眼帘,让我们一下就确认了这就是我要即将参观的地方。这是一座林荫道旁的建筑,随临马路,但很安静,完全脱离了城市的喧嚣。这个故居是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庸甫鱼清光绪年间,任湖北市政使时捐款建筑的宗祠。在1912-1916年,瞿秋白因贫困所迫,借居于祠堂东院。在1996年,他的这所故居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纪念馆和故居。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铜制的瞿秋白同志的铜像,后面的木板上写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霄。”它令我难以忘怀。接着我们走进大厅,只见两行大字映入我们的眼帘:“烈士浩气贯天日,秋白精神激后人。”然后我们走进展览区,一一浏览了瞿秋白的照片、书、名言、房间、衣裳和他的物品。其中有一幅他画的画和他的一句话最令我难忘。瞿秋白用10个“Q”巧妙地画了一幅有趣的漫画"阿Q"像。画的下方有一句话:“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我从这句话中看出瞿秋白想消灭敌人的决心很大。接着来说说我最难忘的一句话:“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从这句话中我明白了瞿秋白当时想消灭敌人,让中国人幸福地生活在这肥沃的黄土之上,免遭皮肉之苦和妻离子散带来的痛苦。

接着,我们踏入了瞿秋白同志的纪念馆,纪念馆显得非常的亮丽光线。同样刚进门也是一尊巨大的瞿秋白同志铜像,在铜像两旁一一陈列着书籍和画像,还有的就是出土的文物。

在纪念馆里,他的一首《哭母诗》,也令我为之动容。瞿秋白的母亲因家贫,看着这些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心如刀绞,她在1916年农历初五的晚上自杀了,时年四十。瞿秋白当时在无锡当小学教师,闻讯赶回家奔丧,哭倒在母亲遗体前,写了这首诗。诗有四句:“亲到贫时不算贫,褴衫添得泪痕新;饥寒此日无人管,落上灵前爱子身。”瞿秋白在斧钺交加时,脸不变色心不跳;在敌人的枪口面前,他说“此地甚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但在慈母的遗体前面,他却泪水漣漣,悲痛欲绝。这就是瞿秋白的完美的人格的体现,堪为今人楷模。

这次参观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瞿秋白是不朽的。他是一派浩瀚的大水,在大地的怀抱中终古地流淌着,不息地流淌着;他是喜马拉雅上的珠穆朗玛峰,象高山一般的崇高,一般的雄伟,一般的壮丽,一般的高昂,巍然耸立,永不倒下。

他的人格,他的信仰,他的坚定,他的道德,他的文章,他的聪慧,他的希望,将永世长存!瞿秋白纪念馆门前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便是最好的说明。

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为人处事的态度,对文学的热爱,对革命的忠诚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然我们肃然起敬。从五四运动到红军长征,从《晨报》到《新青年》,瞿秋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是瞿秋白毕生奋斗的座右铭,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寻求中国光明之路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第三篇:游铁人纪念馆有感

十一、赞金秋,游铁人纪念馆有感

秋风瑟瑟,抚平夏的燥热,叶子黄了,这是秋天的本色,果实成熟了,又是一年金色的收获。

在这美丽的季节,我们在酒店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到雄伟庄严的铁人纪念馆参观。当我们踏上旅游车的时候,我心里万分的激动。大家多多少少对王进喜的事迹有所了解,但是都没有认真学习过,大家都希望学习和缅怀这位,为了我们的城市奉献了一生的人。

铁人王进喜,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精神,深刻表现了老一代石油工人在艰苦的创业年代,以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点燃祖国石油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铁人精神”不仅仅是 “铁人”一个人的精神,而是那个时代老一辈创业者多种精神在“铁人”身上的集中体现。随着讲解员的指引,现场的图片和视频把当年的一幕幕动人场面重现在我们眼前,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那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个个铮铮铁骨的形象,一幕幕灼人的激情,久久的在心中激荡,使我们在激动中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实质,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升华。

当时的中国面对国际上的多重封锁,敌对势力的破坏,连年的自然灾害,条件特别艰苦。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以满

怀的激情投入到石油会战中,他们顶风冒雪,“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六十多吨的钻井设备,近七公里的路程,没有吊车就靠人拉肩抗,用那血肉之躯扛起一座座井架,那震撼荒原的隆隆钻机声,正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历史缩影,是震撼世界的时代最强音。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伟大的石油工人队伍。他使我们想到的决不只是一个油田的诞生,而是我们共和国一个壮丽的历史时代和一代建设者精神风貌的怀念。那个年代充满矛盾、困难和艰辛,但没有抱怨、牢骚和浮躁,每一个人都融入了时代。

那个年代已经过去,王进喜也早已经逝去,但“铁人精神”却永远不会消失。如今,前人已经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人拉肩扛,但铁人精神依然是我们工作的动力。让我们在铁人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家园的美好未来做出不懈努力。

通过这次学习参观,在这里我们寻找到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历史渊源,重温了大庆油田成立近半个世纪经历史沉淀留下的优良会战传统,使我们被震撼和感动。

回来以后,我们认真总结,决定要用王铁人的精神来投入到酒店工作中,为酒店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篇: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全市的小记者游世博夏令营,游览了南京、上海、杭州,第一站到达南京,我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刚入馆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座石雕,每座雕像仿佛都在描述着那个悲惨的年代、叙述着那些悲惨的故事……一位母亲抱着两个孩子,一个儿子背着老母亲,正焦急地跑着,想要躲避纷飞的炮火,可到处都被日本侵略军炸得惨不忍睹、一片废墟,到处都是死难者的尸体,他们又能往哪跑呢?看到这里,我不禁怒火中烧,真想大声质问那些侵略者:你们还有没有人性?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国家?杀害我们的人民?难道你们就没有父母、亲人?

往里走,我们又看到了一座被破坏掉的楼房,房里有一对蜡像,样子是妈妈抱着女儿。导游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南京被轰炸后,眼前这座楼就是李昌鼎的家,当时他一岁半的女儿幸存着,她坐在地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哇哇地大哭着,茫然无助地守候在自己母亲的身边,过了许久,昏过去的母亲苏醒过来,可是母亲身受重伤,动弹不得,只能将女儿抱在怀里,母女俩就这样拥抱着,慢慢的,妈妈的血流光了,闭上了眼睛,可怜的孩子也因饥饿和妈妈一起走了……这座雕像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听完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模糊了,苦

难深重的旧中国啊,你的儿女们是多么凄凉啊……

再往里走,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画作,名为“恶、生、佛”,它是由三幅分画组成的,右边画着两个鬼子正在进行“三光”(抢光、杀光、烧光)政策,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惨无人道,这一部分的画称为“恶”;中间部分画着一个男孩从死人堆钻出,那代表着新的希望,称为 “生”;右边部分画着一个人不断地掀开死难者的尸体,想找出存活下来的生命,这部分称为“佛”,三幅画完整地勾勒出了南京大屠杀的情景,真实地再现了1937年底的南京有如人间地狱般地惨状。透过窗户,我看到了一片荒地和一片长满绿草的土地,如同生命与死亡在对抗。

走出纪念馆,同学们的心情都很沉重:南京大屠杀,是旧中国的屈辱,更是日本侵略者犯下的不可饶恕的历史罪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想不被别人欺负,就要牢记历史,只有强大才能不被欺负,才能保卫国家、保护人民。我们有幸成为新中国的接班人,就应该努力学习、发愤图强,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不再受到别国侵略;我们更应该号召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让21世纪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学生姓名:段博文

指导老师:彭丽

第五篇:游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姓名:耿孝乐

班级:11级历史四班

学号:11071092

游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开端,它的纪念馆坐落在锦州市辽沈战役革命烈士陵园内北侧。五一期间,我怀着激动和沉重的心情再次来到这里,感受革命先辈的功绩和伟大。

走进博物馆,长长的街道,道旁是两排碑刻,上面刻着在辽沈战役中战死的烈士,他们一个个都是英雄。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名字在碑刻上,显得那么肃穆和庄严。当然,除了这些留下名字的英烈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战士,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然后,就是纪念馆主体建筑,它的建筑结构共分三层,基本陈列的主题是 “ 决战决胜 ”,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 4 个专题馆,各个馆有各自的特色,从中有着各种不同的感受。例如在序厅我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努力;在英烈馆切身感受到他们的亲身经历;全景馆里巡回播放着革命前进曲,在夹杂着轰隆隆的炮火声,则能使我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急迫。

一路走来,满满的勋章,展示着战士的英勇;各式的武器,显示着激烈的对抗;而一些例如被炸得光秃秃树干等则在展示着战争的残酷和壮烈。在看到惨烈的战争同时,我反思到我们现在的舒适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而不能随意去挥霍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参观结束后,在感受到当年领导者的智慧的同时,还感到现在共和国的来之不易。因而,我们要在这些英勇的战士的激励下,努力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而不是作为社会的蛀虫来消极待人待物,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社会的挑战,展现出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风采。

下载游泰州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泰州纪念馆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游雷锋纪念馆有感

    参观杭州雷锋纪念馆心得体会 沙泰屹 在这个新学期,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积极分子。每到三月,人们便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一位英雄人物,他就是雷锋。 这个周末......

    游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游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二月二十七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让我颇有感触。 林则徐,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

    游八一纪念馆有感

    游八一纪念馆有感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是由1956年建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来......

    游鲁迅纪念馆有感

    游鲁迅纪念馆有感 12英语A1姚鸿飞20124870878 我们小组选了鲁迅纪念馆作为参观地点,所以我们一大早就去鲁迅公园去缅怀这位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一进入纪念馆就是一尊......

    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游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 那天,南京上空弥漫着树木散发出的繁盛到及至的味道,老天爷像在发泄积攒多年的心头冤屈,造就了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可是这也难能阻挡游客的脚步,......

    游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有感

    游白洋淀有感 ——记雁翎队纪念馆 儿时看《小兵张嘎》,看这些小小少年的抗日英姿,就对白洋淀怀有一种敬意、一种向往。后来读孙犁先生的 《荷花淀》,读他们在战火硝烟中演绎出......

    游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游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在理研会的大力支持和有力组织下,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各班一起去参观了八一纪念馆,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作为第一次去参观,多少带着一点好奇和激动哦,能去那里参......

    游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

    游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我与室友一起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八一起义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也更深刻的了解到南昌这片土地上的红色精神。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