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周恩来纪念馆之感想范文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之感想
今天是星期天,我怀着无限怀念和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古城楚州风景秀丽的桃花垠周总理纪念馆,瞻仰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时光飞逝,转眼间这位伟大的、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几年。
总理故居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驸马巷7号。周恩来故居,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12月11日,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个院落东侧的一间房子里。故居大门向北有三间面向西的房屋,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由读书房间向西跨过一道方形腰门,是他父母居住的三间朝南房屋。他的过继母陈氏、乳母蒋江氏居住在“蝴蝶厅”。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早在解放初期,淮安县委就对周恩来故居中行将坍塌的房舍进行了初步维修,以表达故乡人民的愿望。可是,当周总理得知这件事后立即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今后再作维修,并询问了修缮经费的数目,很快用自己的工资偿付了这笔维修费。并一再告诫在淮亲属,不准说出他住过的房屋,在故居不要挂他的照片。当他听说不断有人瞻仰旧居时,就对亲属说:“把房子拆掉,就没了”。
1958年和1960年,周总理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
一、不要让人去参观;
二、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
三、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周恩来总理在处理故居这件事上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本身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周恩来故居自1979年3月5日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瞻仰观众100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胡耀邦、李鹏、朱镕基等,以及37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多位外国朋友
1986年中央批准在周恩来故乡淮安建周恩来纪念馆.总理纪念馆位于淮安市城北的桃花垠,建在一座长300米、宽100米的三面环水的人工半岛上。西临北门大街200 米,东近淮扬公路100 米,由北边的文渠划小船可直抵周恩来故居门前。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专为纪念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而建,供广大的周恩来先生崇拜者拜祭,希望大家喜欢。希望周恩来这座时代丰碑,能够激励中国的青年人,不断的奋发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起读书。
踏入“周恩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鲜红遒劲的匾名,由邓小平总理亲自提写,竖刻在大门入口处的巨石门柱上。馆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大理石地面和汉白玉围栏环绕在水波粼粼的湖畔上,湖水清澈荡漾。
随着人群,我沿石梯拾级而上,走进竖立在广场中央的纪念馆和西花厅。看到纪念馆里陈列的珍贵文物,让人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特别是周总理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维修故居,把房子处理掉,决不能同毛
主席旧居比,并告诫在淮安的亲属,不要说出他住过的房屋,在故居不要挂他的照片等,更是让我们感到周总理的高风亮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许多人默默地凝视,思绪万千,他们说:周恩来功高盖世,虚怀若谷。他一生为国为民,呕心沥血。身后连骨灰都不保留,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驻我们心中。周总理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使大家的心灵深处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这是一位中华伟人的光辉写照,他为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周总理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事迹将永垂史册。我们要继承周总理的遗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树立远大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以一代伟人为榜样和典范,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中华民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弘扬民族精神,为党旗添光增辉!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周总理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噩耗传来,大海为之哭泣,群山为之肃立,亿万人民悲痛欲绝。1月11日下午四点,当周总理的遗体送往八宝山火化时,首都群众数十万人冒着凛冽的寒风,自发地伫立在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几十里的长街上,为周总理的灵车洒泪送行。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也望
不见尾。人人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佩戴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夜幕降临,几辆导车在前面过去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硕大的白花,庄严、肃穆。灵车过去,人们脱帽肃立,热泪滚滚,失声痛哭。当时,我也和周围的人群一样,悲痛欲绝。裹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向西,沿着长安街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但人们还是凝望灵车开去的方向,久久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能回来。
周总理的逝世不仅仅让中国人民悲痛欲绝,就连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的国旗也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没有一位去世的元首享受过如此殊荣。当年有的国家的驻联合国大使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提出“凭什么就中国的周恩来能享受下半旗的待遇,而其他国家的不能?”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这样回答他们:你们中间任何一个人只要作到了周的这3点:
1,周死后没有留下一分钱的财产 2,周死后无一儿一女 3,不留骨灰
我一定在你们死后下半旗。
全世界人民无不为他折服。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好总理而骄傲吧!!
周总理光辉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一生。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建国以后,周恩来总理在生活上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常说:生活上不要那么讲究,穿得旧一点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周恩来善于把外交理论与外交实践相结合,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将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和手段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哲学思想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
为何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对周总理依旧无法忘怀? 1.人民的好总理。
为人民,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公仆,中南海办公室夜以继日,代表毛主席亲临灾区。2.伟大的外交家。
他处事细心,外交才能令人赞叹不已,国际赞誉极高,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而在战前,他为西安事件的和平解决所做的努力也让中外各界非常惊叹。3.杰出的革命者。
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长征途中艰苦奋战,延安窑洞里和老毛一起指挥战争,尼克松写的一书《伟人们》赞叹他:“周是中国式伟大的革命家。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不要误解周恩来忙忙碌碌,事务主义,他其实至高至圣,是伟大的思想家;
不要误解周恩来拘谨韬晦,他其实至情至性,常常洒脱不羁;
不要误解周恩来阴柔委屈,他其实阳刚十足,火辣辣地激荡奔放;
不要误解周恩来吞声忍让,那其实是大智大勇,最有自知和知人之明„„
下午时分,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周恩来纪念馆。一个念头总萦绕在心间:我们的好总理,您的人民世世代代的怀念您。您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与日月同辉!
“大鸾转世彩云升,书香门第求天宁,少年苦读铭大志,誓为中华崛起征。东渡西漂求真理,南征北战为民生。全党楷模人敬重,鞠躬尽瘁史留名”
这是后人对总理一生的评价,寥寥数字,却概括了总理不平凡的一生!
机电工程系 数控101 周杨
第二篇: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班级活动策划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活力,激情,创新的演绎者。为引导本班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先贤的崇高爱国情操,促进班级学习氛围,精神面貌健康蓬勃发展。本班级特此举办此次集体活动。
一,活动主题
缅怀先贤追求真理勤奋务实
二,活动对象
化院1002班全体成员
三,活动地点
周恩来纪念馆
四,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6日7:00~15:00
五,活动安排
1,2,3,于2010年11月6日8:00在图书馆门前集合 点齐人员后,乘车从校出发至周恩来纪念馆 到达淮安市城北桃花垠风景区后,再次清点人员,并准备参观。
4,5,6,由团支书致活动讲话,班长提出活动要求。全班在周恩来铜像前合影留念。参观开始。
7,8,9,中午自备午餐。班级选择地点进行班级活动。自由活动。
10,点齐人员乘车返回。
11,到校后同学们在宿舍自行休息。
12,每个人可以在班级Q群上发表感言或写成个人日志。
13,宣传委员整理此次活动材料,并作简短材料报告,上交团支书。
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由班级组织,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严格听从班长和活动有关规定。
2,3,参与者在乘车返回途中要注意人生财物安全。参与者到达活动场地后,不可单独参观或擅自离队,有事向班长报告才可进行。
4,5,活动过程中切勿因个人因素影响整体活动进程。以班级为整体,宿舍为分部,宿舍成员要时刻保持联系,有突发事故向班长报告。
结束语:
首次班级活动,相信大家都会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这也是我们向总理学习的一种态度。祝全体学生周末开心!
主办:化学化工学院1002班2010年11月
宣传报道:
为了坚持用周恩来精神来加强自身修养,激励我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勇于进取,立志成才。2010年11月6日,我班组织同学们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同学们在讲解人员的引领下,在周恩来纪念馆有关图片和书房前驻足,感受伟人留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听着讲解人员的对周恩来总理事迹的介绍,同学们无不为总理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敬业奉献、务实求真,团结协作、自律修身的高尚品德而深深感动。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总理为榜样,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学习周总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钻研精神,用周恩来精神不断鼓舞激励自己,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学习,使自己具备专业深度、文化宽度、发展高度和融会贯通的精度,在新的征程上挥洒青春热情,不负发展好时光。
第三篇:参观九一八纪念馆之感想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之感想
——勿忘国耻、当思忧患
2019年7月2日,为了更好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下肥镇学校全体党员经过一番舟车劳顿之后,来到了沈阳九一八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先参观了馆外的一些情景,外面横躺竖立着一些石碑,矗立的石墙上写着九一八事件发生当天的日历,外围的墙壁上雕刻着九一八事件过程中遇难的我国同胞的各种各样痛苦的姿势。我们簇拥着党旗在日历前进行了反思、宣誓。谨记当年日本的罪恶行径,时刻不忘我国的耻辱史。提醒自己要勿忘国耻、当思忧患。
进馆后,在白山黑水的主题环境下一股悲凉的意境扑面而来,我们跟着讲解员,听着她讲述着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血色历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5时半,日军占领北大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在短时间内沦陷„„
人群簇拥着,走过一个个展厅。向前走,看着平顶山大屠杀未寒的尸骨,狰狞的表情是在痛诉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会不会在闭馆后的夜里,亡灵们会飘荡到日本战犯的蜡像前,哀嚎着,怒骂着„„;向前走,看到了日军在东北的残酷统治,侵占大量的资源,在人体上进行实验,惨不忍睹;向前走,看到了东北军民的抗日战争,狱中的赵一曼,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雪后的大片白桦林,重现了抗日战士围绕篝火团团而坐的露营场景。他们为了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将一代代传诵;向前走,看到了共产党领导着全国人民抵抗侵略者,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向前走,看到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罪大恶极的战犯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受到了正义的审判。
走出纪念馆,长舒了一口气,短短的一个小时,却经历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民族抗争反抗的历史。馆内珍藏的图片,文物还萦绕在脑海中。走到警世钟的面前,“毋忘国耻”的铭文深刻人心。这
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勿忘国耻当思忧患。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等等。“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而,这个道理,似乎没有“直奔主题”,没有“坐落”到目的上--忧患是为了图强,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强大起来。这是个大醒,大幸。但是,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因此,面对76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反思自己,中国为什么会被侵略?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软弱必然会受到列强的宰割。然而现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飞速发展,经济方面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力量也属于全球一流,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顶端,我们以自己是中国人儿骄傲,自豪。然而,我们的国家是真正的强大了么?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一直与日本僵持,被韩国非法扣留的中国渔民无法回国,黄岩岛问题还是在与菲律宾对峙。中国的主权一直被周边小国所侵犯着,为什么全世界都在说中国强大了,但小国们还是依旧敢于寻衅呢?是国家的实力没有真正强大,还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主权意识在这市场经济的潮流中渐渐消退了呢? 作为教育人,我不单单自己会牢牢的记住这耻辱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要把勿忘国耻当思忧患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要时刻有着民族危机的意识,只有这样,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奋起,才能让自己不断的发奋,努力!
开原市下肥镇学校:张海波
2016年7月4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之感想
——勿忘国耻、当思忧患
开原市下肥镇学校
张海波
第四篇: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四月十四日下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瞻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感受总理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尊崇的恩来精神。
周总理在中国历史和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4他伟大的人格、光辉的形象将永远深深的印刻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他的一生追求与奋斗,都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他为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位高不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我想这正是对敬爱的周总理的客观评价,准确的概括了周总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在抗日战争的硝烟炮火中,总理沉着冷静,指挥作战,为抗战胜利增添了有力的保证;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环境下,总理担起重任,积极指导国家建设;在文化大革命全国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总理力挽狂澜,激励稳定国家局势,安定人民生活;在与其他国家交往上,总理率先打开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总理为祖国付出了太多太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中还惦记着祖国,希望中国的明天能够富强,人民能够幸福。
在纪念馆中,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周总理说过的那句话: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令我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是啊,总理心中永远想着人民,他为了人民付出了一切。
周总理虽然不在我们的身边,可是恩来精神却永远长存,恩来精神的核心在于:公正无私、胸怀坦荡、坚守朴实、追求崇高,我们只有充分理解才能真正感悟恩来精神,才能传承并发扬恩来精神!恩来精神激励我们这些青年学生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作为学生,实践恩来精神,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学习,学业有成。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认真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为自己以后的就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里面的学习,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自学能力,不能单纯的依靠老师教学,而是要自己去阅读大量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作为学生,实践恩来精神,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辨析决策能力。思维是朵美丽的花,在大学里我们需要自主的思考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辨析决策能力。人的思维活动是丰富的,我们不仅仅要学会思考问题,还要提高辨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辨析能力时需要分析问题的本质,要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要考虑到解决矛盾的关键,要想到为什么和怎么办,采取有效地措施解决矛盾。决策的时候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够冲动和意气用事,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出明智的决策。
作为学生,实践恩来精神,我们要做的还有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丰富我们的课外时间,提高我们的口语与交际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我们热情开朗的性格。参加活动重要的不是最后的获奖情况,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是使自己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参加活动中,我们同时也能够了解举办活动的流程与组织,提高自己对活动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以周总理为榜样,以恩来精神鼓舞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业上刻苦钻研,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充分锻炼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争取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第五篇: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犹然耳畔,我,带着无限的敬仰之情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一提起周恩来的名字和风范,人们都会肃然起敬、心向往之。为什么在周恩来身上具备如此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如此非凡的人格魅力?以至于我们后人要修建两个纪念馆来缅怀他?
这次我参观的是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周恩来纪念馆,顾名思义,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江泽民、李鹏、李先念、杨尚昆等同志为纪念馆题词。这也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各建筑物寓意深蕴,踏入周恩来纪念馆,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鲜红遒劲的“周恩来纪念馆”的匾名,由邓小平总理亲自题写,竖刻在大门入口处的巨石门柱上。纪念馆分主馆和副馆。主馆形似“公”字,四面门窗近似“周”字,寓意“周公”馆。主馆的屋顶很像江淮平原上用于灌溉的牛车棚,寓意周总理似老黄牛,一生为人民辛勤工作。主馆呈外四方,内八角形,寓意周总理的精神普照中国四面八方。主馆高26米,由4根花岗岩石柱支撑,寓意周总理首先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主馆两侧有2根烛状建筑物,寓意周总理一生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副馆平面为“人”字形,副馆拥抱主馆,象征着周恩来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主馆有4根11米高的栋梁大柱,象征周恩来生前多次提出要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纪念馆的设计体现了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跟着人群,我沿着石梯走进矗立在广场中央的纪念馆和西花厅。看到陈列在纪念馆里的珍贵文物,让人更加怀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风亮节。特别是看到总理生前带的国产手表,让我们明白了总理对民族事业的重视。周恩来当上了总理后,乘坐的仍是红旗牌轿车,带的仍是国产手表,周总理的良苦用心着实让我的眼眶不觉地湿润了。
周恩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解放后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病魔缠身,苦撑危局。在处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还深情地对人说:“我们都要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贡献给人民。他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最让我国甚至全球人民所知的就是周总理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的“和平共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周恩来用以自喻或喻人的这四种动物——孺子牛、毛驴、蜜蜂、春蚕,虽然形态各异、性格不同,但它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大公无私、牺牲奉献、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精神却是一致的。这不正是周恩来自己高尚人格的生动体现和光辉写照吗?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他既是革命家的典范,也是普通人的典范。
不仅如此,周恩来总理还心系着祖国的下一代,周总理生前在为大学演讲的时候明确提出:“要保持健康,不单是营养问题,要切实注意卫生和加强体育锻炼。比如,细嚼对胃好,食毋过饱对身体也有好处。眼睛近视,不单是由于看黑板,还有其它原因,比如睡在床上看书就很伤目力。社会活动不要过多。我们上学时也有社会活动,不过不象今天这样多。还有些青年从社会上沾染一些坏习惯,学校青年团应注意帮助矫正。关于伙食和卫生,文件上应改为改善伙食管理和注意卫生工作。”如此细致入微的要求,诚恳的态度,和蔼的口气真真正正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周总理对我们青少年的关心和重视。
他一生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谦虚谨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人民呕心沥血,献出一切,却从不要求丝毫报答和点滴特权。他的遗产只有5100元人民币,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他只活了七十多岁,却注定是长寿的人.他是新中国的养护者,是当代中国官员的典范!他生不争权争利,死不争名争位。他最后的请求和唯一的愿望,只是悄悄地、不留痕迹地把自己的骨灰,撒播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人生自古谁无死,活在人心便永生”。周恩来生前从来不准别人颂扬他一字一句,死后也没有供人瞻仰的陵墓。然而,他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必将世世代代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希望周恩来这座时代丰碑,能够激励中国的青年人,不断的奋发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您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