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风、家训伴我成长
家风、家训伴我成长
家风,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自我记事以来,爸爸妈妈就时常教导我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在家风、家训方面,有很多规矩。
在生活方面,妈妈教育我应该节俭、朴素。妈妈很少给我和哥哥买新衣服,因为妈妈说,小孩子都长得很快,花上一两百块钱买的一套衣服穿不了两个季节就又短又小了。从小时候开始,就有一些亲戚朋友把他们家孩子穿小了的衣物送给我和哥哥穿,我和哥哥也非常乐意,接受并感激那些叔叔阿姨,而不是像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吵着向妈妈要新衣服。直到最近,我表姐还送了我很多她的旧衣服,其实还是挺新的。我觉得这样真的挺不错,可以省下来很多不必要浪费的钱;妈妈也不让我和哥哥随便买零食、吃零食,家里除了水果和牛奶,几乎看不见任何零食的踪影,主要也是妈妈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着想,因为妈妈总说,零食大多数都含有许许多多的添加剂,对身体有害无益,我想还有一个因素可能也是为了省钱吧!之前,我并不理解,以为妈妈很抠门;可是近两年,看到了很多关于垃圾食品对人体有危害的报道,我就开始慢慢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
妈妈虽然是抠门的,但是,如果是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发育有益处的食品,再贵她也愿意掏钱买。
在作息时间方面,妈妈一直要求我要早睡早起,不熬夜。因为小孩子在九点到十一点之间是分泌生长素最旺盛的时段,所以我们必须好好睡觉,这样能对我们的成长有帮助。我想我现在长得比同龄人高也可能有这个因素。
在学习方面,爸爸妈妈都严格要求我做作业要认真、仔细,不能太马虎,考试也要注意重点,抓易错部分复习。虽然我有时会偶尔考不好,但爸爸妈妈总是鼓励我说:不要灰心,认真地检查,下一次肯定会考好的;考得好时,他们也不会过多的夸奖、赞赏我,言语上很少表扬我,但是从眼神感受到爸妈心里是自豪和欣慰的。他们只是想让我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在礼仪方面,妈妈一直要求我养成良好的习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涵养的淑女。每次吃西餐时,妈妈都会提醒我各种礼仪注意事项:左手要拿叉、右手要拿刀,不能一大口把牛排吃进嘴里,要细嚼慢咽。微笑的时候要笑不露齿,这方面我还是做得不太好。
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爸爸总是会安排时间带我们全家出行。时间短时,就在近处爬爬山、打打球;每当长假,爸爸就会带我们回老家看望爷爷和外婆。
总而言之,我们家的宗旨是:人品和健康第一;学习和工作第二!
第二篇:家训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家风伴我成长
(指导老师:李冬霞)
我从小和善良、勤劳、俭朴的曾祖母生活在一起,幼小的我虽然听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在曾祖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熏陶下,我耳闻目睹,接受影响,为我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家训家风伴我成长。
曾祖母心地善良,爱护小动物。曾祖母常说:“ 人是一条命,动物也是一条命,我们不能轻易伤害它!” 曾祖母有时自己吃不成也要喂给小猫呀小狗呀一些食物。曾祖母特别反对别人捕杀青蛙,她说青蛙是我们庄稼人的功臣,吃青蛙肉会遭报应的。受曾祖母的影响,我也一直把动植物当朋友,爱护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从来不吃青蛙肉,力求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曾祖母的勤劳对我的影响也特别大。曾祖母虽然八十高龄,但仍不辞劳作。看到曾祖母不停地忙碌,我也主动当她的小助手,想着能和曾祖母一样,多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曾祖母喂猪,我就帮忙挖野菜;曾祖母养蚕,我就帮忙采桑叶;曾祖母种菜,我就帮忙浇水;曾祖母做饭,我就帮忙择菜······ 曾祖母营造的勤劳家风让我从小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也让我从劳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曾祖母的生活也特别俭朴。老人穿的衣服鞋袜,戴的头巾哪怕是很旧了也舍不得扔掉,补了又补。曾祖母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不浪费一粒粮食。曾祖母还经常给我讲前辈们甘于清贫,乐于节俭的故事。我从曾祖母的一言一行中受到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让我从小懂得“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些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乱花钱,不挑吃穿,不浪费粮食物品,哪怕是一个矿泉水瓶子我也不忍心扔掉,要留给拾荒老人才心安理得。
家训家风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家训家风是我终生的宝贵财富。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我无怨无悔。因为人生的许多档次不在于外在的包装,而在于内在的品质。我为家训家风塑造了我今天的人品感到无比的自豪!
第三篇:家风家训伴我成长
家风家训伴我成长
渚口小学五年级——倪亚萍
每个人家里都有不同的家风家训,我家的家风家训却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忠”“孝”“信”“仁”。
“忠者,人格之成也”。“忠”就是“忠心”。吃饭时,时常听到爸爸说:“政府的政策可真好,好事都落在人民头上,可不像以前那样一小把米一大锅水地煮给七八人吃。亚萍,要好好学习,以后好成为社会的栋梁,干出一番大事业!”我听了,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努力学习,报答祖国!
“百善孝为先”。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我家也是如此,我爸爸时不时就会去看望奶奶,每次都会提着一大包东西去,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为了向爸爸学习,我打了一大盆水,端到爸爸的面前,说:“爸爸,我来给您洗脚。”爸爸那爬满皱纹的脸绽放出了笑容。我也笑了起来,爸爸摸着我的头,说:“你长大了!”
“人无信不立”。“信”就是“诚信”。爸爸常常对我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那他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去玩,结果没带钱,于是向她借钱并允诺下次来就还她,可我来时却忘了带钱还她,她也非常讨厌别人失信,就因为这件事,我们七年的朋友差点玩儿完了。我现在才真正明白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并时刻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对“仁”的看法。爸爸对我说:“人要有爱心,要学会能去原谅别人的过失。”有一次,我去超市买东西,出来时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许多人都在窃窃私语:“这孩子从小就没了爹娘,饿成这样,可真可怜啊!”“是啊,弄得现在不得不靠偷东西吃来活命......”我听了,钻进人群,看见三四个人在对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拳打脚踢,我大声喊道:“不要打了!不就拿了点儿东西吗!又不值几个大钱儿!”“可他偷了别人家的东西啊!”“应该给别人一个机会。”我淡淡地说。那几个打他的人听了,悄悄地走了。
家规是尺,丈量着每个人的心灵;家规是圃,蕴育着每个人的思想;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家风伴我成长。家风牢记我心。家风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指导老师:倪卫梅)
第四篇:家训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家风伴我成长
四年级二班 李哲珏
我的家训家风:尊老爱幼,为人谦和,诚实守信,孝道当先。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积德行善,和睦相处。
我的家训家风故事
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村里传为佳话。每当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爷爷奶奶的,用爸爸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训家风,从小做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第五篇:家风家训伴我成长
“家风家训伴我成长”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家风家训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让学生知晓家风家训,传承家庭美德,强化“感恩父母,对父母负责”的意识,建设文明的家庭文化。通过活动理解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为共筑“中国梦”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公民。
时间:2016年8月24号 地点:五年一班 人员:全体学生 过程:
一、认识“家风家训”
事例1:2014 年马年第一天,央视新闻推出了街头采访第一问:“你家的家风家规是什么?”面对记者提问,老人孩子们纷纷回答:不怕吃亏、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等。
事例2:一位“富二代”创业青年回答:总结起来,家风也就这么几个字——不啃老,不坑爹。............作家莫言说“从家风看人品”,那什么是家风家训呢?
二、说一说我的家风 由同学们谈谈自己家的家风家训,以及家风家训对自己的影响。
三、讲一讲古今中外家风家训故事 1.孔子二十世孙孔融让梨的故事 2.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3.吉鸿昌---做官不许发财
4.曾国藩---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扫考宝(早起扫屋祭祖睦邻)
四、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
家风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到家风,就自然少不了提起孔子倡导的“礼”、“仁”。
古代的家风总结为:五常八德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五、教师总结:家风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风。人情有冷暖,人际有关爱,人间有仁义,那一定是良好家风影响下的结果。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民族国家就一定能够建成。国风中的道德力能够影响家风,家风中的道德力也能够影响国风。当国家政风清明、学风向上、文风大振,民风一定醇美,家风也就会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