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如何钻研你的学科》心得体会
学习《如何钻研你的学科》总结
玉溪师院附中物理教研组
《如何钻研你的学科》是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书,它从教师发展三段论的全新角度出发,阐释教师如何钻研自己的学科,实现从“只具有单一学科知识的社会人”,向“具有教育必备的通用知识、辅助知识的专业教师”的转化,并希望以此引导教师有计划地研究自己,钻研本职,走出发展的高原,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学习记录】
本书于9月份分发到各教研组,由于资源有限,计划于每周教研活动集中学习。按照本书的章节内容总共有四次的交流学习。9月16日由我提前学习第一章节内容《站在职业上鸟瞰》,于教研组活动中与各老师交流学习;9月23日集体交流学习第二章节内容《锻造课感》;10月14日集体交流学习第三章节内容《钻进学生的心》;10月21日集体交流学习第四章节内容《走向自由的王国》;之后本书由特别感兴趣的老师交换学习。【学习总结】
以下是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本书的内容大纲:第一章中谈及了几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什么是你的学科”,“‘书中自有千钟栗’之要读书,怎样读书”,“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认识”,“课堂教学的‘两条线’,新鲜感,内容的连贯性和章节的统领性”,“学生向你的学科要什么”等。第二章给读者详尽阐述如何锻造课感,包括“什么是课感,怎样上好第一课,课头,课尾的安排,”“有味课堂”,“寻找驱动课堂的问题”,“逼真的虚拟”,“三句话不离本行”“把课堂翻转”等。第三章则主要研究教师与学生之间,钻进学生的心也就可以把课上好,学生教好。第四章描述了一个教育教学更高的境界“走向自由的国度”。
二、作为一名刚从教不久的新老师,本书提及的问题的每一个题眼都是新老师在教学中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前三章的内容是目前我需要努力研究的。其中教师的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以致用”的阅读,另一类是“无用”的阅读,或叫“非功利阅读”。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第一类“学以致用”的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少少会接触到一些,而对于第二类阅读,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阅读实在是少得可怜,每次听到一些前辈们说要多读书,读书有多少益处时,当下的我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然后开始计划这个学期要读读多少多少书,然而总是停留在想法上,付诸于实施的少之又少,总是借口自己没有时间,其实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心,没有坚持的心。看似“无用”的阅读却关系着每堂课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关系着我们是否拥有一种源自知识的人格魅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在课堂上出现词穷的情况,觉得甚是羞愧,面对着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们,他们那明亮的眼睛又是犹如一面明镜,能把你内心深处知识的匮乏照的无所遁形,此时,心里只会埋怨自己为何不多读书,为何要将自己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所以,对自己说坚持读书吧,让读书赶走自己在面对学生时内心的恐惧和自卑。“教师是生产思想的人,没有阅读,就没有思想,就没有教学创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连教师都是去灵魂,失去思想,那何以引领学生的灵魂,又怎么去引导孩子去创新?如何做到有灵魂、有思想?书中提到很多教师在教学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时,大事渲染母爱,赚足学生的眼泪,以此评价这节课是多么的成功,但是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讲母爱的,那么教师为何生拉硬扯呢?因为没有读原著,在教学时,从网上搜集点资料就上课,只能从字面的内容附会牵强。这也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的备课方式,很少花时间去研读原著,只会支离破碎地区曲解文章的意图,要以此为戒!
“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应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的,这三个板块缺一不可。”
这句话让我自惭形秽,因为我是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因为我看不下去大部头的理论书,没有开阔的人文视野,因为我很功利,经常只会读一些“学以致用”的教参等;自悲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先天不足后天需努力,可是还经常懒惰,不努力,更替自己觉得可悲啊!谨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谈他的教学经验时,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数学课怎样走进生活。”我在上学时,非常讨厌数学,总觉得数学课逻辑性很强,脑子不够使,以至于考大学时,满分150,我的数学只考了69,惨不忍睹。但现在自己作为老师时,反而喜欢去听其他数学老师上课,觉得数学可以大量结合生活实际,从而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兴趣盎然,其实,语文也可以生动有趣啊,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认识到从生活中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来源途径有很多,无论是书本上,还是身边的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这样的学习我想是快乐的。“把书读“薄”的秘密在于思考,在于实践,在于为己所用,而不是花拳绣腿,滥竽充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亦是如此。光读不去思考,那么读书就是肤浅的,思考是读的延伸,思考过后还要讲读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读书的目的才算是真正实现,所以读书的过程:读——思考——运用,缺一不可。
“一个爱不深、说不透、丢不了、放不下的课标!”说心里话,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我对现在的新课标内容依然很模糊,也没怎么把课标当回事,后来是自己的师傅李老师几次说及课标的重要性才去翻阅了看了几次,也未加深思,觉得不过如此,但是教学设计时,在参加教学竞赛时,自己忽然觉得课标是那样的重要,没有课表的引导,设计出来的教案没有灵魂,上完哪样的一节课后更是缺点百出,所以我现在深刻体会到课表确实不能丢,学会去爱上课标。
以上是我学习本书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这本书是每一个老师的良师益友,能帮助我,提醒我离所描述的“自由国度”的距离还有很远,还有很多的不足,我将不断学习,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做一个钻研的老师,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第二篇:读《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
读《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
读《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篇母爱日记,记录作者两个女儿华安和
华飞成长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受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母亲和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使我收获很多,曾经的我,对别家的孩子提不起兴趣,因为那时自己还没有成为母亲,有了宝宝以后,我看见别的孩子,会有一种忍不住的关心,一种出自母性的表现,对别的孩子的感情也是从自己的宝宝身上开始培养起来的。
这本书让身为母亲的我学到了怎样更好的对待儿子,同样让身为教师的我学到了怎样更好的对待学生。这本书给我很大启发的是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句话当时在我的脑海里不知萦绕了多少遍。也让我想到了跟儿子和一年级学生在一起的种种情节,不得不让我去深思去检讨是自己的着急自己的埋怨自己的暴躁。作为一名母亲和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该这样!通过阅读这本书,真切的发现:孩子还小,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不能拔苗助长,让孩子慢慢来吧,慢慢的去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
成长是一个过程,并非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这值得我去深思去学习!
读这本书也让我想到了张文质先生所说的,“教育是慢的艺术。”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的、艰难的,它有自己的规律,一点儿也勉强不得。孩子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孩子,接受能力不相同。有时,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学得更快。这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孩子慢慢来!我们可以给予相应的帮助,比如温情的理解、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我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懂得规矩、懂得秩序的苦口婆心与语重心长中,作为家长我在望子成龙地让孩子学这学那时。我不妨思考一下孩子们是否真的明白了、懂得了、去做了?
在教育教学中我在反思我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真切地为他们着想、了解他们的需要了?绝大多数时候我都没有。我要的是分数,要的是答案,忽视了过程。真的有做的很不好的地方
有了这样的学习和认识,以后的日子,我改变了之前一些着急的做法,将声嘶力竭的批评改成了与学生分析错误,讲清道理;将罚作业改成了帮助解决疑难,与家长齐抓共管„„渐渐地,我感受到了学生越来越能体谅到老师的辛苦,越来越懂事了。
第三篇:读《感恩你的工作》心得体会
读《感恩你的工作》心得体会
读完《感恩你的工作》这本书之后,感到值得认认真真阅读。尤其是作为教师更认真阅读学习。
这本书详实地讲述了人们如何面对现在的拥有的工作,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要注重工作带来的乐趣,只要带着感恩的心工作,就能够催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包容别人的错误,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
读完这本书,让我真正地体会到工作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感恩是对工作最有力的回报。这本书告诉我们,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产生抱怨,就会觉得工作是为自己,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曾经很多时候,因为工作的繁忙,工作的劳累,还有孩子的顽皮等等问题,抱怨过自己的职业。其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有句话说得好,“你看别人是天堂,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看别人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如果你生活在抱怨的世界里,可想而知,你永远不会幸福、快乐的。
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很快乐、很阳光、很激情的。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启示。所以我要感激我的工作,我的孩子,要把我带的幼儿当作感恩的对象,因为他们带给我感动,带给我无限的快乐和自豪,带给我荣誉感。我要珍惜这份工作,用我的责任心和爱心做好本职工作。最后我想说,感恩不但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工作中必须要有的一种心态。感恩是世界最美好的语言,是心中最美的境界。
第四篇:读《你在为谁工作》心得体会
读《你在为谁工作》心得体会
张 炯 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最为特殊,他们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可以说我们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说教师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端正的工作态度十分重要,我们要身正为范,给小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学校和家长的满意。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工作有意义、有乐趣、有价值,但现实怎样?严峻的就业形势,残酷的竞争环境,让我们体会到工作的巨大压力,努力了还要努力,如果不竭尽全力去拼,就会被淘汰,就有可能下岗,为了使工作做得出色,为了得到肯定,大家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工作压力太大、工作太累,在我们周围,听到的多是报怨和无奈,谈得最少的是工作的开心和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快乐地工作呢?我想告诉大家是的:让我们调整好心态,带着爱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在工作中体会乐趣。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工作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你可以选择维持“勉强说得过去”的工作状态,也可以选择卓越的工作状态,这就取决于你内心是否热爱这份工作,有无工作激情和进取心。但只要我们是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的,就一定会对工作充满激情和进取心,一定会将工作做得更好。
《你在为谁工作》中提到“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普通人,在大量的日子里,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不屑于小事和细节,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把自己的份内事做好,做到工作中无小事,努力做好每件事,因为我深知,所有的努力都能换算成能力与经验的增加与个人各方面的成长。只要用心去做,都能做出一番成绩出来,这也是一种职业精神。相信有了这个心态与心思,我会越来越进步的。
读了《你在为谁工作》之后,我想我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去思考一下,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有存在哪些欠缺?从而更加努力的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点燃自己的工作热情,积极发挥团队精神,从
工作中发现乐趣和惊喜,在工作的激情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吧!敢于主动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一个朴素的人生理念。
如何对待工作,怎样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诠释的。因为工作是人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不是关于做什么事和得到多少报酬,而是关于生命的意义的问题。当然工作是有回报的,那就是薪水,但是薪水仅仅是我们工作回报的一部分,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为自己的成长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就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人生并不是只有现在,而是有更长远的未来。
2012年10月12日
第五篇:读《你在为谁工作》心得体会
《你在为谁工作》这一书,主要阐述了我们为何要努力工作和如何去努力工作,通过多个真实的社会写照,成功人士对待工作的态度,让我们知道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都是可以成功。
这些书之所以畅销并非偶然,而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在日益竞争的市场背景下,任何企业都需要那些诚信、敬业的员工!目前关于诚信、敬业的话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不论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职员;不论是单位的领导,还是普通一员,如能详读深解,定会受益终生的。该书之评介所言:本书提出了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试问自己,我在为谁工作―――我在为自己工作。其一: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排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只能如此而已。其二:只有在热爱自己工作的情况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
对于一个私企单位,老板们常常要解雇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同时也吸收新的员工进来,那些无法胜任、不忠诚敬业的人,都将被弃于就业大门外,惟独拥有一定能力、技能并且努力工作的人,才会被留下。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必定要努力去找工作,所以说珍惜你现在的工作吧,即使是为了生存。
对于一个国企单位的员工,尤其担任电力行业这一特殊使命的员工,不管领导在不在,不管检查不检查,都要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分配什么,自己就要去做什么,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还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时刻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工作中不要故意做样子给他人看,不要管别人在说什么,自己认定目标,锁定目标,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最起码是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为了自己工作,就要努力,实干,干出个样子来!
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过,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现今的社会,许多的年轻人都追求高薪,许多人看不起自己的岗位,所有的一线劳动都是“没有文化”的职业,这样的看法,就会将所有的工作者推向深渊。《你在为谁工作》书中告诫我们要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机会,我们不能因目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而是应当看到机遇本身的真正价值。我现在的工作都是一次一次的重复地做着一些事情,有时候使我自己都感觉乏味,同时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总认为这样的工作是不是无止境?当我们开始推诿责任,当我们丧失工作激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你在为谁工作?”
读了《你在为谁工作》之后,我想我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去思考一下,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有存在哪些欠缺?从而更加努力的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点燃自己的工作热情,积极发挥团队精神,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和惊喜,在工作的激情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吧!敢于主动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一个朴素的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