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教学设计(吴念)

时间:2019-05-12 16:3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子》教学设计(吴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子》教学设计(吴念)》。

第一篇:《影子》教学设计(吴念)

《影子》教学设计

人和小学 吴念 课前透视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对于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根据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 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1、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突破

课文两小节的结构相似,比较简单,可让学生边做动作边练习朗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让其熟读成诵。教学准备

 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图片。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呢?

2、老师也有一个好朋友:(猜谜语)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从而引出课题《

9、影子》,学生齐读课题。怎样读好这两个字?再读题目。

二、巩固生字,整体感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并组词,小老师教读。

2、生字娃娃中,哪个字最难记?请学生分析字形。

3、做游戏:请一位小男孩、一位小女孩、手拿小白兔卡片的孩子,师介绍,在请三位同学把“他、她、它”三张生字卡片分别送到前三 位同学的手里,并说明理由。

4、打开书81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请两位学生上台读儿歌,并纠正字音,达到读通课文。

三、师生合作,研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儿歌,边读边想:我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学生交流,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老师总结并板书:小黑狗?好朋友?

2、四人小组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3、学生汇报交流: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抽学生用喜欢、活泼的语气读第一小节,生评价。

4、学生汇报交流: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抽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二小节,生评价。

5、借助挂图,同桌两人带着感情练读儿歌;分大组读儿歌;男女生比赛读儿歌;全班带着感情读儿歌。

四、游戏启发讨论

1、讨论:影子和什么有关系?做游戏:老师站在这,手拿画有太阳的图片,老师把图片分别放在前、后、左、右方,老师的影子分别在哪方?抽学生来当老师的影子。师生总结:影子跟太阳的位置和光线有关系。

五、背诵儿歌

1、借助挂图,请学生们自由地练习背诵儿歌。

2、抽学生上台背诵儿歌,并加上动作。

3、全班起立,加上动作背诵儿歌,展现出影子的可爱和你喜欢影子的感情,并总结板书:影子和我们(形影不离)。

六、拓展活动

1、做游戏:请五位学生上台,中间的那位学生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方分别是谁?并加上“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2、其他同学也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自己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方分别是谁?并加上“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七、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抽学生总结。师:课下,我们可以在有光线的地方做手影游戏,进一步来了解影子。

板书:

9、影

子 小黑狗? 好朋友? 形 影 不 离

第二篇:(吴念)《影子》教学案例

《影子》教学案例

人和小学

吴念

【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应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人教版第一册《影子》的教学中,我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片段】

《影子》一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案例中我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

师:生字娃娃我们认识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儿歌的世界吧!请打开书81页,第一次读课文,对自己提什么要求呢?

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生:不加字、不漏字。师:带着这些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吧!师:谁来说说这首儿歌请哪几位同学来读?

生:请两位同学。师:为什么你只请两位同学? 生:因为这首儿歌有两小节。师:那你想请谁就请谁。

(请两位同学来读)师:请上来读,没关系,讲台就是你们的舞台,读吧!

师:谁还想读,上来吧!(从中纠正读错的字、句子)

师:孩子们能够把儿歌读通顺了,真不错。这一次读,边读边想:我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开始吧!生:我知道了我走到哪,影子就跟到哪。生:我知道了影子像小黑狗。

生:我还知道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师;还有哪些不懂的?

生: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

生:为什么说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现在四人小组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开始吧!(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讨论起来)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

生:因为影子是黑色的,狗也是黑的,所以说影子像小黑狗。

师:哪位小朋友家曾喂过小狗?你家的小狗平时是怎样跟你玩的?生:小狗经常跟着我,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赶它也不肯走 师:那你喜欢它吗? 生:喜欢。师:那你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第一小节。师:其他同学能够感受到你的喜欢吗?谁再来读,读出你更喜欢小狗。还有吗?

生:小狗经常在家门口等我放学,还高兴地过来舔“我”,说明这只小狗很可爱、很顽皮。

师:那你就用很可爱、很顽皮的语气来读1小节。师:为什么说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生:因为影子总是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也到哪里,常陪着我,所以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师:你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你高兴吗? 生:高兴。师:那你就用高兴的语气来读第二小节。

师:请孩子们看挂图,只要有太阳照着,小朋友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影子伴随前后左右。所以影子像小黑狗、好朋友。(师总结)师:现在同桌两人一组,自己练读这首儿歌,开始吧!

师:朗读比赛大会开始啦!分大组来读,1、2大组读一小节,3、4大组读二小节,老师读课题。

师:这一次,我们换种方式读,女生读一小节,男生读二小节,看谁读得有感情? 师:让我们全班带着感情来读这首儿歌,读出作者对影子的喜欢之情。师:老师感受到了一个个小作者对影子的喜欢之情。

【分析与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时,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 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第三篇:(吴念)《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人和小学

吴念

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十五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文本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懂得画风的方法。

3、激发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中的奇妙,在学习与作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 重点

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难点

激发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突破

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 优势这一特点,让学生先说更多创意的风,再让学生动手作画。在画中去感悟,使抽象的问题在形象思维中得到解决。并将画的内容口述和用文字表达出来,实现思维与语言表达相统一,既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教学准备

 教具:课件、头饰。 学生准备:字典、画笔、白纸。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谜语揭题,激发情感

1、教师出示有关“风”的谜语让学生猜,板书“风”写在黑板上,学生书空(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集中精神。);说说生活中有哪几种现象的“风”?吟诵有关“风”的诗句;背一背有关“风”的对联。

2、风,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教师补充课题,从而引出《

15、画风》,学生齐读课题。

3、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4、学生和三个小朋友打招呼(认生字);开火车读词语;抽学生读多音字。

二、初读感知,合作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默读课文,把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勾出来。

3、在四人小组里读一读他们画风的句子,出示:温馨提示。

4、抽四人小组上台汇报。

三、师生合作,研读全文。

1、出示赵小艺的画,并配上书上的内容

(1)当宋涛提出问题后,赵小艺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抽人(出示课件)你体会到什么?师范读,你还体会到什么?抽人。(师)自信的赵小艺说:“(生)我能!”(师)自豪的赵小艺说:“(生)我能!” 女同学自信地说:“我能!”,男同学自豪地说:“我能!”,全班一起说:“我能!”

(2)出示两句话,抽生读;从哪里感受到风?(飘、转)抽生再读,读出有风的感觉,学生评价。

2、出示陈丹的画,并配上书上的内容(1)抽生读,读出有风的感觉。

(2)老师评价,引出“弯弯的”,为什么强调“弯弯的”?(3)课件出示,创设情境,教师示范做动作“弯弯的”。(4)全班同学想象就是小树,齐读并做动作“弯弯的”。

3、出示宋涛的画,并配上书上的内容

(1)请一个同学来当宋涛,上台来画风,其他同学用朗读告诉他,如何画风?抽生:他画了什么?

(2)你们从哪个词感受到风?抽生:“斜斜的雨丝”为什么?

4、课件出示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出“显得”,用“显得”说一句话。抽生。

四、师生互动,强化体验

1、在四人小组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上台展示,加上动作,学生评价。

2、文中的3个小朋友,你喜欢吗?为什么?师板书:爱动脑、爱思考

3、还有更好的创意来画风吗?抽生回答;学生画更多奇妙的“风”,并写上几句话;抽学生上台展示画,并介绍是怎样画风的?

4、教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15、画

爱动脑

爱思考

第四篇:(吴念)《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教学反思

人和小学

吴念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十五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是“导”、“探”、“练”的有机整合。真正体现了人和小学校“灵动课堂”(三环五步)的教学模式。

一、谜语激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比较好动,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新鲜的、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谜语揭题,一上课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爱学、想学的欲望。我首先只板书一个“风”字,然后让孩子了解生活中有哪几种现象的风?吟诵有光“风”的诗句,背一背有关“风”的对联,在同学们了解了“风”的基础上,相机问学生:“风能画吗?” 自然地导入本课,板书课题,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文本所规定的情境中。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二、在认字方面,我有自己的特点

我结合本课要求认读的字,多是“姓名用字”这一特点,出示一幅图,图上有三位小朋友,而且在相应的头上标上了姓名,让学生顺着、倒着给他们打招呼,开火车读词语,小老师读多音字,来检测认字环节。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体会三位小朋友的创意

低年级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学习“赵小艺的画”时,我重点指导赵小艺说“我能”,读出自信、自豪的语气,抽人读,男、女同学比赛读,全班读;在学习“陈丹的画”时,我创设情境,示范做动作“弯弯的”,让学生想象就是小树,齐读并做动作“弯弯的”;在学习“宋涛的画”时,请一个同学来当宋涛,上台来画风,其他同学用朗读告诉他,如何画风?最后四人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小组上台展示,并加上自己的动作。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收到了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从文中体会了三位小朋友的创意。

四、重视借助图画来阅读

重视借助图画来阅读,这是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提出的一个要求。我借助教材中的插图(三位小朋友所画的风),让学生看图,读出与课文相关的句子,这样既训练了朗读,又理解了内容。这样运用图文 联系的方法,来取得图文互补的效果。

五、问题设计巧妙,注重整合

我就只抓了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三位小朋友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不是就内容去理解内容,而是抓住这篇课文对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一个伸张点来提问,使孩子懂得一个道理。

六、注重孩子适当的拓展

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 优势这一特点,让孩子在读好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先让学生说更多创意的风,再让学生动手作画。在画中去感悟,使抽象的问题在形象思维中得到解决,并将画的内容口述和用文字表达出来。让这时注意力有些分散的学生又一次认真起来,既让学生感到本课生动有趣,又让学生在动手作画的同时突破了难点,实现了思维与语言表达相统一,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这是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益的实践,从孩子们画风的图画来看,我们二年级的小学生很有想象力、创造力,很有创意。可见我们的孩子并不比课文中的角色逊色。

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在指导朗读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对话的练习和指导,引导孩子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我更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能再放开些,更多给予学生及时精当的语言点化,让学生和老师们能看到更多的精彩,感受到更真实的灵动。

第五篇:(吴念)《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人和小学吴念

【背景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基于以上理念,我尝试在这一节课中,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生命对话。

【教学片段】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本组课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教学时,我通过激昂感人的语言和逼真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体会革命先烈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主题。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狼牙山五壮士》,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把能体现五壮士“壮”的句子勾画出来,从旁批注,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哪些句子体会到五壮士“壮”。生:2自然段。师:全班一起读读吧!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英勇顽强、仇恨敌人。师板书。

师: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沉着、打、大吼、满腔怒火、抡、绷、全神贯注。

师:一起来读读这些词。都是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说明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的五要素,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重读。谁想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读得怎么样?

生:应该读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

师:全班一起读读吧!我们来进行比赛,一共四句话,抽四个小组,每组读一句,看谁接不上?读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师:分大组读,每大组读一句,注意读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你认为第一次读和这次读有什么区别?(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感受就更深了)

师:还有哪些句子体会到五壮士“壮”。生:3自然段。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坚定不移的决心、不畏牺牲的精神。师板书

师: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斩钉截铁

师:“斩钉截铁地说”是怎样的说?

生:态度非常果断、坚决。

师:从“斩钉截铁”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班长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让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师:是啊!在这生死关头,班长一个走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主力部队,一个走字,也就选择了绝路,一条牺牲之路。请女同学读第一句,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请男同学读。

师:战士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一致?生:“紧跟”。

师:“紧跟”体会到什么?

生: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体现出战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师:请全班同学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读一遍,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战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图片,五位八路军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昂首挺胸,眺望远方,迈着艰难而又坚定的步子,带着胜利者的喜悦,带着对敌人的轻蔑与仇恨,向着悬崖的边缘走去,多么壮烈的一幕啊!让我们一起齐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边读边想象五壮士的英勇表现。

师:孩子们,读完后会有哪些词跳入你的脑海里。

生:英勇壮烈

生:视死如归

生:宁死不屈

师:{请看大屏幕}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响撤云霄,震撼大地。让我们齐读五壮士的口号两遍,可以加上动作。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从高品质,他喊出了中华儿女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

师:是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一幕,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分析与反思】

课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和跳下悬崖。我主要采用的是词语切入法进行教学,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我还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画面后,我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除此之外,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一节课下来,感觉很惊喜,平时上课易开小差的男孩子,听这节课时却是聚精会神,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壮士们深深的敬佩之情朗读着课文。可见,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样经典的课文将永远记载在语文课本中,这样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将永远传承在中华儿女的骨髓里。

下载《影子》教学设计(吴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子》教学设计(吴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子》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彩色生字片卡。 2.游戏课件:送礼物。 3.有绿树、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太阳的动画课件并配乐。 4.小物品、手电筒若......

    《影子》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领悟“影......

    影子教学设计

    影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和“ㄅ”,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有感......

    影子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5《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影、前、后”等十个生字会写“在、后、我”等四个字,认识“宀、女、月”三个偏旁。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

    影子 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自然,活泼俏皮。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为基础,旨在抓住学生的......

    《影子》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

    《影子》教学设计

    《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偏旁“宀”“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

    影子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 学校:乌日根塔拉农场学校 教者:李晓燕 年级:一年级 时间:2016年11月25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和宝盖头、女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