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邮票的定义和要素
邮票的定义和要素
邮票的定义:邮票是国家(地区)邮政部门发行的邮资凭证。
邮票的要素为:
1国家(地区)铭记:邮票上必须印有国名或地区名称。面值:是邮票票面上的邮资数值。
3主题图案:是用图案形象表现邮票的主题。
属性与功能
邮票有两种属性:
第一属性,在通信领域,邮票是邮资凭证。第二属性,在集邮领域,邮票是特殊商品。
邮票的功能有三种:
第一,画面具有广泛、重要的宣传作用。
第二,进入集邮领域后,具有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和商品价值。
第三,具有历史文物、历史研究资料价值。
邮票别称
邮票的别称可分为龙头邮票、人头邮票、国印邮票、信资邮票、信票,龙头邮票是早期民间对清代邮票的别称,因清代都以龙为图案。人头都是指外国邮票,国印邮票是我国早期对邮票的称谓,又称“信印”。信资邮票是汪清代薛福成旅
欧日记在光绪16年5月16日这一天的日记中,称邮票为信资邮票。信票是我国清代国家邮政创办初期,称邮票为信票。
邮票的种类
我们常见的邮票可分以下几种:
(一)普通邮票:是供寄件人寄递各类邮件贴用的邮票。
(二)纪念邮票:是为纪念国内外重要事件或著名人物而发行的一种邮票。
(三)特种邮票:为宣传和展现某一特定题材而印制发行的邮票。
(四)专用邮票:指具有专门邮政用途的邮票,其内容主要包括:
1.航空邮票 2.欠资邮票 3.快信邮票 4.挂号邮票 5.新闻纸邮票 6.军事邮票和公事邮票
附捐邮票
7.上述种类中无法包括的其他邮票:
小全张 小型张 电子邮票 发光邮票 无面值邮票 无齿孔邮票 加盖邮票 小本票 对剖票
邮票设计
邮票图稿设计不同于一般绘画和其它美术创作,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邮票设计艺术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邮票属于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有价票券,政治性很强。它要求设计者一定要按照既定的主题进行创作,画面构思必须明确表现主题的思想内容。
第二,邮票是一种知识性很强的小型艺术品,对某些主题形象的刻画应该把科学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起来。第三,邮票艺术创作要具有民族风格。
第四,设计人员必须懂得印刷工艺。
总之,邮票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坚实的绘画功底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邮票的印刷
由于邮票是一种有价票券,又是一种精美的小型艺术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各国(地区)都采用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印制。其印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了解邮票印刷知识,能提高对邮票的鉴赏能力和识别真伪的能力,并能区分不同版别的邮票。一百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邮票印刷技术方面不断改革、创新,由于采用多种先进方法印刷,使邮票画面越来越丰富多彩。目前,常见的印刷邮票的方法有凸版、凹版、平版、混合版等几种。
邮票形状
邮票的形状也称票形。各国发行的邮票大多是长方形的。后来由于集邮活动在世界各国(地区)的蓬勃发展,人们不仅在邮票选题、图案设计、印刷等方面精益求精,而且在邮票形状上也不断追求花样的翻新。奇形邮票又称异形邮票。广义上指矩形之外各种形状的邮票,狭义上指票幅呈非几何图形的邮票。奇形邮票的印刷和使用都不方便,而且成本较高,一般国家很少发行,多供集邮者收集,在邮政上很少使用。我国发行的邮票基本上都是横长方形或竖长方形的邮票。
邮票齿孔
为了便于把邮票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邮票之间用打孔机打出的孔洞,称齿孔。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部分称为“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齿孔”。测量齿孔度数已成为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齿孔差异是鉴别邮票真伪、区分邮票版别、考证邮票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一枚邮票四边齿孔相同叫常式齿孔。一枚邮票两边或四边齿孔不一样,叫复式齿孔。根据齿孔的形状,可把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漏齿以及点线齿。由于印刷厂使用的打孔器不同,打孔方式可分为线式打孔、梳式打孔和整式打孔。
邮票的材料
因为邮票的基本功能是邮资凭证,印刷时要考虑到制作成本、使用是否方便及印刷效果。各国发行的邮票绝大多数都是纸质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各种非纸质邮票,如金属箔邮票、丝绸邮票、塑料邮票、全息摄影邮票、激光全息邮票、息粘型不干胶邮票、聚酯邮票、录音邮票等,但这些邮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些集邮者的猎奇心理,在实际通信中没有多大使用价值。有些金属邮票价格昂贵,在发行方面不值得提倡。
邮票的背胶
背胶是为了便于把邮票粘贴在邮件上而在邮票背面涂刷的胶层。使用时,用水沾湿背胶即可将邮票粘在贴邮件上,所以说邮票刷上背胶是为了方便寄信人。背胶还必须是无毒的。根据背面有无胶质,邮票可分为有背胶和无背胶两种。根据胶质的原料,背胶可分为动物胶、植物胶和化学胶等。现在我国邮票均刷化学胶。鉴别背胶有助于研究邮票版别和鉴别真伪。背胶是邮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有背胶的邮票互相粘连,最好在邮票背后加衬腊纸或装在护邮袋里。邮票必须防潮,要放在干燥的地方。
邮票图幅与票幅
图幅是指单枚邮票票面图案的大小。用图案的宽和高两条边框线长度来计算,长度单位为毫米,以“宽×高(毫米)”表示。对没有边框的图案可按某一刷色上下左右的明显外端来量,但不包括底边的志号。对没有边框和明显外端的套色邮票则常不易准确量出图幅。票幅是指单枚邮票的大小,以一侧齿边到另一侧齿边的长度来计量。票幅的表示方法与图幅的表示方法相同。图幅和票幅是研究邮票版别的依据之一。一种邮票有两版,有时用票幅不同来区别。
附票与连票
附票是与邮票同时印制在一起或同一全张上的票形图案或文字,大多与邮票立题相关,但无邮政标记和邮票面值,不能作为邮票使用。附票从属于正票,作为集邮品,最好不要把它与正票撕开。连票也叫连印票,指两枚或两枚以上图案、颜色、面值不同的邮票连印在一起,各枚邮票间用齿孔分开或不打齿孔。连票每枚都有面值,是连在一起印刷和发行的。集邮者收藏时,应连在一起保存,不要撕开,也不要折叠。根据连接形式和枚数不同,连票有直连、横连、双连、多连、方连等形式。
版铭与厂铭
凡是邮票印版本身携有并印在邮票连纸上的标记称为版铭、也称边铭。狭义仅指厂铭,广义兼指版号、日期、工铭、发行日期、设计者、色标、刷色、梯尺,以及有关印制发行的其他图文,也可包括中心线、十字对准线等。版铭被集邮者看作是重要的集邮资料,也是研究版式或版别的重要依据。厂铭是指票边上所印的承印厂厂名或邮票发行单位名称。1959年以后绝大多数邮票由北京邮票厂印刷。厂铭或邮票发行单位名称是研究邮票版别的物证之一。
变体与错体
在邮票印制过程中,由于印刷技术上的差错(包括印刷、打孔等而造成与正常邮票发生的明显差异),又未被检查出或来,被邮局售出流入社会的邮票称为变体票。变体票主要是因印版缺陷、印刷错误、用色错误、齿孔错误、水印错误加盖错误等造成的。错版邮票和变体邮票合称为错体票,一般指错版和大变体。错体邮票的产生系因原图设计或制版过程中有较严重的错误,致使印成的邮票不能正常发行,需更正错误后另行制版印刷,或需剔除错版的部分再印刷发行。
新票与旧票
未做邮资凭证使用过的邮票称为新票。在集邮界中,集邮者所说的新票有两个含义:一是新发行不久的邮票;二是指已发行多年,但未作邮资凭证使用过的邮票。已经作为邮资凭证使用过,盖有邮戳的邮票-------称为旧票,有时也称信销票。还有一种盖销票,又称特销票,是指未曾作为邮资凭证使用过,但在出售前已经邮政部门做过盖销处理的邮票盖销票是为集邮而盖销的,不能再作为邮资凭证使用。未经实寄的首日封上所贴的邮票因盖有纪念戳,实际上也是盖销票。
邮票的计数单位
枚:它是邮票的最小计量单位,指具有独立功能的邮票。
张:为全张(包括小全张、小型张、小开张等)的计数单位。印刷全张:指从印刷机上印出时的印张。
邮局全张:邮票印刷厂以成品形式,经包装、发送,供给邮局出售的整张邮票,称邮局全张。
格:根据设计或印刷工艺的要求,印版上子模被排列为若干区间,印成邮票后即为若干个四周都有边纸的连票,称为格。格与格之间的边纸称为过桥。
小开张:是尺寸、规格比较小的全张邮票,俗称小版张。
连:是指整版邮票被撕开后至少两枚以上邮票连在一起的组合形式,也指邮票与邮票之间没有撕开而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方连:是连票形式之一。横、直各行邮票的枚数相同,组成整齐的方形叫方连;横行、直行枚数不同,组成矩形也叫方连。
邮票的规划和发行
我国发行邮票的方针是: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指导方针。
第二,保证通信票的需要。
第三,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第四,宣传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宣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我国的年度邮票发行计划都是在前一年确定,并报邮电部审批。当发行计划确定以后,还要制定设计计划,包括邮票名称、枚数、面值、印刷方法及完成设计图稿的日期等,然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或公开面向社会约稿。图稿设计完成后要送交邮票图稿评议委员会评审,择优选用。被选中的图稿报邮电部领导审定批准后才能印制、发行。
邮票品相
邮票的品相指邮票的外观质量,包括邮票正面、背面各个部位的状况,也包括邮票的背胶和齿孔的状况。品相好的邮票,称为上品;有些小毛病,但还不大明显的,称为中品;有明显缺陷的,称为次品,即下品;品相极差,不值得收集的(罕见票除外),称为废票。邮票实体主要是由纸张、图案、背胶和齿孔四个要素组成。邮票的品相也从这四方面的质量来衡量。常见的邮票品相不佳有以下几种情况:破损、折痕、齿孔不全、揭薄、擦伤、霉点、墨渍、邮戳不佳、指纹、褪色。为了保持邮票清洁、完好、美观,保证邮票有良好的品相,对容易损伤邮票品相的各种可能性都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集邮工具和用品
在邮票收集时,还要需要一些集邮工具和用品,常用的有:镊子、护邮插、放大镜、护邮袋、轻便邮票册、胶纸、大号版票册等。
邮票的保存
邮票是一种小型艺术品,有它专门的保存方法。目前,集邮者保存邮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集邮册。集邮册分插票册和贴票册两种。存放邮票的地点也要很好地选择。一定要把邮册放在阴凉、通风而干燥的地方。如果放在书橱或书架上,则应放在上层,不要放在底层近地处。切勿受潮、受热,否则邮票可能会起黄斑,背胶与贴页也容易粘连。
邮票的鉴定
邮票鉴定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以邮票为主,也包括封、片、简、戳等其它邮品的鉴定。目前,国外鉴别邮票的方法大致有两种:(1)比较法:即拿被鉴定的邮票与真票进行比较,如果图案、文字、颜色、油墨、纸张、齿孔、背胶等完全一致,即为真票;倘若不一致,就要与假票进行比较。
(2)技术分析法:是对被鉴定邮票的印刷方法、纸张、油墨、背胶、暗记等进行技术检查和化验。鉴定邮票还需要有大量的资料和必备的技术手段,而其中最重要的资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参考邮集,有关的集邮书刊也是鉴定邮票所不可缺少的。另外还要有比较齐全的邮票鉴定设备,如双筒放大镜、紫外线灯、专用照相设备和化验室等。
伪造邮品
伪造的假邮品,包括伪邮票、假封、假片、变造品、臆造品和私印品及其它假集邮品。
集邮组织
国际集邮组织有:法文国际集邮联合会(FIP),英文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法文国际奥林匹克集邮联合会
(FIPO)中国的集邮组织有:全国集邮联合会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集邮协会。
集邮三要素
台湾集邮界将邮品、邮识、邮德概括为集邮三要素。“邮品”是指集邮者以邮票为主体的收集,“邮识”是集邮者在集邮实践中集邮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邮德”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这三个要素各具特点和要求,而又互有不可分割的内涵和基本目的的统一。
第二篇:有关会计要素定义的述评李耿
有关会计要素定义的述评
2010-12-15 9:31 李耿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 本文旨在总结1989年以来国内对六大会计要素定义的研究成果,从而梳理出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主线,以辨明将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会计要素;要素定义;述评
一、引言
我国会计界对会计要素的研究大概可以归为1989年到1992年和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以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1996年开始筹备具体会计准则为分界点。1992年以前的研究多是为制定我国自己的《企业会计准则》 而进行的,而1996年以后研究则是在对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批判的基础上,为构建更完善的具体会计准则而开展的。1992到1996这中间四年则是我国会计研究者对会计要素的研究较为平寂的四年。
有关会计要素问题的研究是会计准则理论研究的基石。对会计要素问题把握得越好,就越能更好地制定和理解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一般认为会计要素的定义是要素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
二、会计要素具体定义
准确的会计要素定义,能更好地联系理论和实践,更好地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葛家澍1996)。定义应符合下述标准:首先,应能够表述出所定义要素的本质特征;其次,应符合汉语语法的逻辑性,做到文字通顺、语义流畅、没有语病、各要素的定义要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还应注意FASB和IASC认为定义不能作为确认、计量和报告各种问题的解答。在这里,笔者主要以1993年的《准则》和2000年《条例》及2001年《制度》的公认定义为基础,讨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要素。而且笔者认为,只要抓住了经济实质,汉语语义只是一个逻辑上表述的问题,因此这里并不对有关汉语语义的问题进行评述。
总的说来,在1993年《准则》中,我国会计要素概念是会计对象要素的概念,对六要素的定义也都是以对会计对象及其本质运动的理解为基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国际化趋势逐渐明了,在会计学术界和政府准则制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条例》和2001《制度》的体系也加入了对会计目标的考虑,关注信息使用者面向未来的信息需求,吸收了IASC和FASB的研究成果(IASC较多),对会计要素定义在经济实质上有了更深刻把握。同时利润的计量采用满计损益观,而在满计损益观下,资产的定义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定义都以资产的定义为出发点,在这一点上《条例》和《制度》中更好地进行了协调。
(一)资产
在1993年《准则》中,资产表现为一种资金运用,价值的自然属性,所以将其本质界定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但在吸收FASB和IASC研究成果后,2000年《条例》和2001年《制度》将资产定义作为其他要素定义的出发点,认为其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但对资产的本质属性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而且也与选择的满计损益观所要求的以资产定义为出发点更一致。
具体表现在:1.肯定了“能以货币计量”属于计量问题,不是资产的经济特性,所以不再纳入资产定义。2.明确了资产是企业的资源,核心在于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提倡FASB的未来经济利益概念,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未来经济利益混淆了息和原物,利益本身和利益产生的基础(郭永清 2000);第二,未来经济利益是一个总体的概念,是由许多资产共同产生的,难以将其在会计上已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和会计上还不能确认为资产的其他项目之间进行分摊(吴祥云 2000)。3.认定企业对这项资源的权力在于拥有或控制。此外,有些学者还对拥有和控制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研究,又提出两种不同意见。其中一种认为拥有必然控制,控制却不一定拥有,所以控制就可以概括拥有和控制的内容(吴祥云 2000);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控制的对象应是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不是经济资源(吕长江 梁化军,1997)。4.确定了该项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取得,而现在拥有的。但是因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这一项目上的研究,我国的有些会计学者对于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取得的这一特性存在异议,因为他们认为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尚未履行或处于履行之中的合约,与资产相关的交易与事项要在未来才能发生,所以“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取得或拥有”是否是资产的一个特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葛家澍(1996)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步。他认为定义的角度是会计,所以要素定义应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可操作性。而资源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如果用其来确认资产,会使得某些纯粹因会计账户平衡机理而出现在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的项目无法确认,而不确认这些项目又会对信息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造成影响,所以他用“某个主体由过去的交易所获得的未来经济利益,可以用取得它的所耗成本或价格来计量的经济资源” 来定义资产,并将出现在资产方的“某个主体因为过去的交易所发生的、尚未分配的递延支出,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净资产、能够用成本或价格加以确认的项目”称为财务项目。
尽管我国会计界对资产本质的理解不断深化,但是笔者认为对资产本质的研究不能孤立进行,应联系会计环境,不同经济环境下对资产本质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如随着经济的发展,智力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就会使得资产的内涵与现在的有所不同。同时,资产是从会计角度来定义的,所以还必须结合会计假设、会计目标对其进行研究。
(二)负债
同样,1993年《准则》的负债定义试图表现出负债是资金来源的一个方面,是价值的社会属性,认为其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到2000年《条例》和2001年《制度》,负债被定义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个定义更好地抓住了负债的实质,而且同整个要素体系更好地结合起来。表现在:首先,明确了“可以货币计量”这一特性是计量的要求,不是负债的经济实质,所以将其从负债的定义中移走;其次,认清了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经济义务或经济责任,而非债务;再次,明确了这种经济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体现出了其与资产定义的联系,虽然流出的形式可以是资产减少、提供劳务、增加负债,三种中任两种的组合,或将其转化成权益,但最终的结果是经济资源的流出;最后,肯定了其应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现时义务,但有些学者认为如果义务是现时的,就意味着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所以在定义中可以不提“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另外,与资产类似,葛家澍(1996)认为我们所定义的负债是会计上的负债概念,要素定义应具有确认和计量的操作可行性,因此对于某些由于会计账户的平衡机理而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却又不是企业经济义务的递延收入项目,也应作相应的定义。
同样,这里对负债定义的研究也只是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不同经济环境下,负债的内涵会发生改变吗?将如何改变?这些都还需继续研究。同时也应将负债置于与会计假设、目标等概念的联系中研究。
(三)权益
1993年以来,不论是从会计对象要素出发,还是用会计对象加会计目标理解会计要素,我国采用的权益理论一直是所有者权益观。一直将权益理解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享有的权利。这个理解抓住了所有者权益的本质。1993年《准则》的“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和2000年《条例》和2001年《制度》的“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仅仅在表述上有所变化。《条例》和《制度》称权利为“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以资产的定义为基础,更好地与要素体系的定义统一起来,同时揭示出其与资产、负债在数量上的关系。另外,FASB和IASC都强调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而这确实也是所有者权益的一个特性,因为其体现了会计等式所描述的要求权的不同性质,所以是否应在我国的定义中指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还应注意,所有者权益在账面上的金额等于资产减负债的金额,但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权益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脱离,所以不能认为资产减负债的差额就是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另外,对所有者权益的理解其实是与所采用的不同的权益观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决定了所采用的权益理论是所有者权益理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整个经济学乃至会计学的财务资本至上、资本雇佣劳动的前提假设有可能瓦解,资本与劳动相互合作,所以权益观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应该重新审视权益的内涵。
(四)收入
我国会计界对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定义分歧较大,同时这三个要素也是FASB和IASC持有较多不同意见的要素。1993年的《准则》认为收入是一个为产生利润增量而设的概念,而且其只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在借鉴国际上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对收入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条例》和《制度》中的收入定义更符合会计规则,也和整个体系更一致。体现在:首先,由于会计国际化以及流入量理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实践价值,在1997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嗣后的《条例》和《制度》中,我国也采用流入量理论来定义收入,而1993年的《准则》用的则是流转过程论;其次,1997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条例》及《制度》中的定义都将收入的内
涵界定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更好地满足满计损益观的要求——与资产的定义相结合,而且准确地抓住了经济实质,因为无论其带来资产的增加还是导致了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有,收入的最终结果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入;再次,收入外延也不再限于营业收入,还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基本与FASB相同。另外,借鉴IASC的研究,有些会计研究者还建议采用广义的收入,原因有二:其一,营业外收入的性质与上述收入相同(吕长江 梁化军 1996);其二,我国没有利得要素,所以将营业外收入并入收入则可为某些和营业外收入相关的经济业务提供确认依据(吴祥云 2000)。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展开,因为采用广义收入还是狭义收入不仅仅是收入定义的问题,而应与具体会计环境、目标联系起来、以一个系统的概念进行研究。不同的具体经济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会计目标,不同的会计目标决定了不同的要素体系,不同的要素体系决定了收入的广义定义或是狭义定义。还需指出的是,IASC在收入的定义中强调了会计分期假设,而事实上,收入确实是一定会计期间的经济利益流入,所以有些研究者建议在定义中加入一定会计期间这一特性(张志康 1996)。干胜道(1998)和王栋(2000)认为流入量理论的主要优点在于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但这种实践意义是有一定代价的,其混合了“收入的计量、定时”和“收入赚取的过程”,从而对收入的性质不能充分揭示,而且流入量理论运用的前提是交易价格的易确定性。在工业经济时代,因为交易多为一次性完成,几乎没有后续交易,所以交易价格易于确定,但信息革命的到来使得不再以交易论交易,交易溢出严重影响了后续交易和商誉,因而流入量理论失去了其优势。在这种经济状况下,应选择何种理论用以定义收入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五)费用
费用是对取得成果做出的努力的计量。总体上说,传统会计模式所奉行的配比原则使得收入是费用发生的原因,费用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收入,所以费用的研究有赖于收入的研究。因此对费用进行定义要相对简单一些。尽管如此,我国会计界对费用的定义也颇费周折。在1993年的《准则》中,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有些学者认为在这个定义中,费用本质的界定不正确,因为根据《资本论》,各项耗费还可能包括利润,不仅仅是费用;而且生产成本也是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却属于资产的内容。2000年的《条例》和2001年的《制度》对费用本质的理解更体现了以资产为出发点的定义要素的精神,认为费用是经济利益的流出,较好地体现了费用的实质,因为不论是以资产减少还是以负债增加的形式发生费用,最终的结果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出。同时因为费用是在取得收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的外延也随着收入外延的改变而改变:1993年《准则》中,为了与收入外延配比,费用被认为只是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而在《条例》和《制度》中,费用的外延也随之扩大到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业务而发生,基本与FASB相同。另外,为了要与广义的收入观相配比,某些研究者也建议采用广义费用观。同时,有些研究者认为仍需指出费用是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张志康 1996)。
(六)利润(收益)
从1993年的《准则》到2001年的《制度》,利润一直被认为是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这体现了会计对象要素的影响,认为利润是一个增量概念。尽管除了不包含前期损益调整外,我国的利润在内容上与FASB的综合收益基本一致,但在经济实质上的认
识则有较大出入,FASB的综合收益是一种权益上的变动;而我国的利润要素与IASC更有不同,因为IASC没有设置利润这一要素。所以,会计研究者们对利润的讨论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其一,是否需要设立利润要素;其二,利润的经济实质应是什么。究竟需不需要设置利润这个要素?
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有必要设利润要素。因为利润是我国的特色,是我国国情的需要。原因如下:第一,《准则》(1993)、《条例》(2000)和《制度》(2001)中的利润都含有收入费用没有定义的内容,所以如果不设置利润的话,相关内容就无确认依据(韩志馨 1996);第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仍然要在国家、企业、职工之间进行分割,划分出“利润”有利于具体操作(劳秦汉 1994);第三,是我国目前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因为利润的本质是一种“资本要求”(吕长江 梁化军 1997)。
而认为不应该保留的人则认为,取得收入和发生费用其实就是资金在企业内容的运营,它们始于资产,最终结果也是资产的增减,因此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损益)仅仅表明资产的增减量,所以设置利润要素是毫无意义的(罗飞 唐国平2000)。
但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会计要素分类标准。会计要素的确立首先是会计对象本质运动的结果,其次确立的这个会计要素还应是会计目标要求的,并根据会计目标的定位进行细化,再次,会计要素的设立还需有其会计意义。从会计对象本身的运动理解,利润首先是一种增量,是为了计量增量才产生计量增量的原因——收入和费用的需要。同时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有关企业资本保持和经营者经营业绩的情况,这些情况也是所有者关注的信息,因而会计目标也应有所要求。另外,利润还有报告这个会计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设置利润要素是必要的。所以笔者认为,前面提到的支持设置利润要素的理由都不能算是充分的理由,它们都没弄清设置利润要素的根本原因,利润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要素,如果是的话,美国的综合收益要素又作何解释?而认为不需要设置利润要素的学者,则是没有搞清存量要素和增量要素之间的关系,否认先要计量增量才有计量产生增量的原因的需要,从而颠倒了利润和收入费用的顺序,而且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利润在会计报告上的重大意义。
而有关利润的本质的认识,至今也未有定论。
《准则》、《条例》和《制度》以及一些学者都认为利润是经营成果,但是实证研究结果却表明,利润只能解释经营成果的一部分,并非全部。葛家澍(1996)将其定义为经济要求权的变动,吕长江和梁化军(1997)将其定义为对资本要求的结果,却似乎又完全忽视了利润用于衡量经营成果的作用。吴祥云(2000)认为利润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而收入是经济利益流入,费用是经济收益流出,所以利润就是经济收益的净流入。笔者认为这个定义较好地抓住了利润的本质,表现出了经营成果的内容,也将利润所表达的增量与原来的存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同时也贯彻了以资产定义为起点构建要素定义的精神。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利润的本质,笔者认为还需结合会计目标的定位进行。
三、结语
本文以1993年的《准则》、2000年《条例》及2001年《制度》中关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要素的公认定义为研究基础,以会计要素的经济实质为研究主线对其进行了粗浅述评。总的说来,自1993年颁布《准则》以来,我国会计要素概念主要是会计对象要素的概念,对六要素的定义也是以对会计对象及其本质运动的理解为基础,在2000年《条例》和2001《制度》的体系加入了对会计目标的考虑。总体上,我国对会计要素定义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结合具体的会计环境、会计目标定位和传统的会计规则进行完善,关注信息使用者面向未来的信息需求,采用满计损益观计量利润,以资产定义为核心和出发点来定义其他会计要素,定义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需要的会计要素。
第三篇:场景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讲课稿1
讲课稿
1)案例教学,导入新课;2)设计问题,引出定义;3)经典场景,分析重点;4)自主探索,理解难点;5)课堂小结,巩固提高;6)课外延展,学生也来当“导演”
1、案例教学,导入新课;
《加油吧,明小子》 “女一出场”的场景
老师:停!这一场景就拍到这里,通过了,大家可以准备下一个场景了。大三的同学请过来,大家说一说你们在此前拍摄过什么作品? 学生:我拍摄过电视新闻;我拍摄过电视散文、我拍摄过MV短片 老师:同学们拍摄电视新闻、电视散文等已经初步学会了摄像、剪辑,能够制作简短的视频,这个为我们创作微电影、电影打下基础,但是对于完成一部电影创作来说还远远不够。
学生: 老师,那我们如何创作微电影、电影?
老师:创作电影首先要学习剧本创作,而剧本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场景。刚才我已让大家观摩体验了大四同学拍摄的原创喜剧电影《加油吧,明小子》的部分场景。场景创作是同学们进行电影剧本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剧本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他需要我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进行艺术加工而成。
学生:老师,什么是场景,我们该如何创作场景,场景有哪些构成要素? 老师: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我们回到课堂上进一步学习、理解场景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课内:
2、设计问题,引出定义;
同学们,我们通对大四学生电影拍摄现场《加油吧,明小子!》的观摩,对场景及场景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说,优秀的场景造就优秀的电影。当你想到一部好的电影时,你记得的是场景,而不是整部影片。
那么,什么是场景呢?美国著名编剧、制片人 悉德 菲尔德说:
场景是电影剧本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某件事情发生的地点—某些特定事情发生的地点。它是戏剧性(或喜剧)动作的一个特殊单元---在这里你讲述你的故事。
悉德。菲尔德只是对场景的定义提出了事件、地点要素,但是场景不仅仅是地点,还有时间以及场景中的自然氛围。因此我们把场景定义为:
影视剧中,场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主要是空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简单地说,是指在一个单独的地点拍摄的一组连续的镜头。
我们如何理解场景的定义呢?
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指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如村道、场院、屋内、门外等等)内所发生的情节。
场景还是一个时间概念,每一场景的情节都是发生在一个具体且是连续的时间段内,如果空间不变而时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也应区分为不同的场景。
场景中还有一个重要元素:情节发生时的自然氛围。
3、经典场景,分析重点;
请大家想想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你能回想到哪个场景呢?大家一边观摩,一边思考:剧中有几个场景?你是如何判断场景的变化的?
下面来观摩这一片段。
影片中的这一片段是我的母亲在村口小学等待父亲的归来。地点是村小学,在一个单独的地点拍摄的一组镜头。来看,这有几个场景,为什么? 3 第一个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在村头,是内景还是外景?外景,这都是在同一个空间范文内发生的故事。
4、自主探索,理解难点。
我们对场景的定义有了充分的理解,那么场景的构成要素是那些?同学们通过我指导学生拍摄的喜剧电影中的几个场景自主探索、归纳、理解。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数一数由几个场景。
看视频“陈明和苟戴”
采用提问的方式:学生为主。分析 由四个场景构成,第一个场景发生在拳击馆,这一场景的场所是什么?内景还是外景?
第二个走廊陈明和苟戴去上课的路上 第三个场景发生在教室内 第四个场景
场景中最基本的元素是场景内所发生的事件、人物的动作以及时间、地点、氛围等等。
5、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今天我们学习了场景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场景创作是同学们进行电影剧本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剧本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我们在创作场景时必须理解两点。如果正常的话,一部90分钟长度的电影剧本,场景数应该有90---120场。一集电视剧(长度约45分钟)的场景数应该有25---35场。
总结:在设计和构成场景之前,必须理解两点:
1、如果变换了地点或者时间,那就变成另一个新的场景了。
2、为什么?每改变其中一个要素,就需要调整一次场景中的光线,并变换摄影机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照明、摄影机、移动轨道、电力设备及许多其他事物都需要随之进行调整。4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摄制组如此庞大,影片拍摄成本如此之高的根本原因。
6、课外延展,学生也来当“导演”
布置作业前先观摩优秀获奖作品。
请同学们观摩大四同学的获奖作品,体会如何创作场景。教师提问场景在作品中的体现。
要求学生运用场景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尝试写作并拍摄一个场景。通过完成作业,以巩固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运用。
作业:学生运用场景的定义与构成要素,练习写作2-3个场景,并实践 拍摄练习。
要求:理解场景的定义与构成要素,依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创作的需要,对场景进行艺术再现。
第四篇:水浒传邮票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含短篇,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文艺作品。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87年12月20日开始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系列邮票,1989年7月、1991年11月、1993年8月至1997年12月22日止,历时十年,共发行5组20枚邮票、三枚小型张,邮票尺寸:50*40mm.五套全为影写版。五组尺孔数:11,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中出现在邮票上次数最多的一个,这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上是罕见的。
《水浒传》第一组
1987年12月20日发行的T.12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一组)”,编号T123,全套4枚邮票,1枚小型张。并被评为当年的最佳邮票。
T.123(4-1)为“史进习武”。画面左上角身材魁梧、持棍而立者是因遭奸臣高俅迫害、逃到史家庄以教武术为生的王进;裸背舞棍者则为史进,他正在王进的指点下习武。故事选自《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是《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位梁山好汉,他在落难教头王进的指点下,刻苦习武,半年之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以后,他大闹史家村,最后归顺梁山泊。
T.123(4-2)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画面反映的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看管菜园时,为震慑群小,将墙边一株大柳树连根拔起,赢得众人喝彩的情形。画面中,鲁智深的人物形象较为沉静,腰间甩动的直裰,体现他正在运力拔树,与围观的众泼皮惊诧的表情和动作形成强烈对比,体现了鲁智深勇悍不凡的个性。
T.123(4-3)为“林冲风雪山神庙”。林冲是京中八十万禁军的武术教头,优越的地位和美满的家庭使他养成了一种安于现状、效忠皇权的性格。但奸臣高俅却并不放过他,为了替自己的干儿子抢夺林冲之妻,高俅几欲置林冲于死地。最后,在草料场的风雪之夜,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杀死仇敌,走上了造反的道路。画面以大片的白雪为背景,左下为山神庙一角,交代特定的环境。画面正中,林冲的花枪正斜刺在倒地的差役身上,林冲则背身而立,夸张的动势和飞扬的大红披风表示林冲此时愤怒至极。整个画面隐含一种悲壮的气氛。
T.123(4-4)为“宋江义释晁盖”,说的是晁盖等人劫取大名府知府梁中书送给丈人、朝廷宰相蔡京的祝寿礼物后,被官方察觉。此时宋江正任山东郓城县押司,他与晁盖为故旧知交,得知州府官员捉拿晁盖的消息后,飞马报告晁盖,使晁盖等人幸免于难。画面中刘唐的粗犷,吴用的精细,晁盖的豪爽与宋江的侠义相互映衬,颇有意趣。
小型张T.123M“智取生辰纲”里,尽管杨志精明过人,但他看到晁盖等人喝光一桶酒平安无事,第二桶喝过一瓢也无事之后,就丧失了警惕。就在“贩枣客人”用放有蒙汗药的酒瓢在杨志面前“饶酒”而被白胜夺下投入酒桶中,完成了“瞒天过海”之计,使得杨志最终中计,失陷了生辰纲。影写版齿数:11.5×11小型张规格:140×87mm邮票规格:90×60 面值:2元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 发行量:413.17万枚
邮票设计者以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为主,吸收其它画种的优点,并借鉴宋代绘画和造型之长,大胆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把一个个水浒故事搬上方寸。使整套邮票体现出一种写意性、时代感和生活趣味的巧妙融合,出色地展示了水浒人物的精神风貌。在整体关系上,作者刻意通过对比和呼应,加强邮票的节奏感和连续性。在运笔和设色上,作者也别具匠心。从图形的勾勒到线条的处理,在稚拙中透出生气,在灵活变化中显出力度。其中人物的衣带折纹纵横相间,刚柔相济,疏密相应,既表现了动态,又有很强的质感,而且装饰意趣浓厚。整个画面以黄、棕、灰为基调,间以红、蓝、绿,于浑然古朴中见鲜明。
水浒传》第二组
1989年7月25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二组)”特种邮票,编号T138,全套4枚。
T.138(4-1)为“武松打虎”。取材于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岗武松打虎”。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排行第二,人称“武二郎”。他身躯魁悟,相貌堂堂,秉性刚烈,武艺高强。票面图案是赤手空拳的武松把一只活生生的恶虎打死。
T.138(4-2)为“秦明夜走瓦砾场”。秦明原是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统制,因性格暴躁,声若雷霆,被称做“霹雳火”。图案画的是秦明骑于马背之上,手使一条狼牙棒战于乱箭之中。
T.138(4-3)为“花荣梁山射雁”取材于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小李广梁山射雁”。花荣是清风寨武知寨,射得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技,被誉为“小李广”。投奔梁山后,晁盖不信花荣之技,恰值空中有一群飞雁,花荣便挽弓取箭,指名要射第三只,弓响雁落,众人骇然,称他为“神臂将军”。
T.138(4-4)为“黑旋风斗浪里白跳”,取材于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跳)”。李逵是《水浒传》里一个又可气又可爱的人物。本是沂州人氏,因杀人而流落江州,生得“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又号“黑旋风”。他爱憎分明,忠诚勇敢,但又行事鲁莽。“浪里白条”张顺,是江州一个鱼贩,因“浑身雪练似一身白肉、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如水里行的一根白条”而得名。画面故事为张顺自知在陆地不是李逵对手,便用激将法骗李逵跳上渔船,然后充分发挥自己水中的本领,狠狠教训了李逵。
水浒传》第三组
1991年11月19日发行了第三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特种邮票,编号T167,全套4枚邮票,1枚小型张。这套《水浒传》第三组邮票,选取书中第39回至50回的五段故事。
T.167(4-1)为“梁山泊戴宗传假信”,选自第三十八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画面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一种有别于战斗场面的相对平静的气氛。
T.167(4-2)为“一丈青单捉王矮虎”,选自第四十七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两打祝家庄”,画面上选择“一丈青”挂双刀轻提王矮虎的瞬间,把扈三娘艺高人胆大的洒脱风度与王矮虎好色而武艺平平的惊慌状态,表现得既紧张激烈,又戏谑诙谐,使人如闻如见。
T.167(4-3)为“顾大嫂登州大劫牢”,表现了梁山三位女英雄的其中一位,顾大嫂,画面上把顾大嫂、二解和乐和组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嫉恶如仇、见义勇为,为解救无辜者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顾大嫂的英雄形象。
T.167(4-4)为“孙立计破祝家庄”,孙立来祝家庄前,已将真官军变为假官军,虽打着援助祝家庄的官军旗号,却已变成梁山好汉。混进祝家庄之后,他暗中用梁山好汉代替祝家人马,把守要害处。战斗开始,梁山好汉们在庄内砍杀起来,迅速攻破了祝家庄。这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画面上为孙立待祝家庄四路兵丁杀出庄门之后,趁机带人在庄内杀人放火,守住吊桥的情景。
小型张“四路劫法场”,东有弄蛇的乞丐,西有使棒的药师,南有挑担的脚夫,北有推车的客商,把处决宋江的法场搅得乱糟糟,梁山好汉们就混迹其中。等到刽子手刚要行刑时,李逵手持板斧从天而降,众好汉一起杀向官军,背了宋江、戴宗便走,是典型的三十六计中“浑水摸鱼”的场面。画面上为李逵与晁盖等各路头领直杀过来,衙役们簇拥着蔡九知府逃命而去的“打斗”场面。小型张规格:87*140mm邮票规格:60*90 面值:3元 四路劫法场 发行量:1305.6万枚
《水浒传》第四组
1993年8月20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四组)”特种邮票,编号1993-10,全套4枚。其内容选自第51回至第61回间的4段精彩描写,反映了这场农民起义的风风雨雨。
第一枚“柴进失陷高唐州”,选自第五十一回“李逵打死殷天赐,柴进失陷高唐州”。柴进为后周皇宫后代,高唐州知府高廉仰仗其堂兄高太尉的势力为所欲为,其妻弟殷天锡也仗势欺人,要霸占柴进叔父的花园。李逵按捺不住,失手打死殷天锡。柴进让李逵连夜逃回梁山泊,自己仗着有丹书铁券庇护,料高廉不敢将他怎样。不料高廉不顾柴进的“豁免权”,将他捉拿并打入死囚。柴进这才被公道不彰的丑恶现实惊醒,开始走上造反上梁山的历程。
第二枚“时迁盗甲”,选自第五十五回“吴用使时迁偷甲,汤隆赚徐宁上山”。时迁盗走其传家宝——金甲,并以此为诱饵将金枪将徐宁调出京城,诱至梁山,教使钩镰枪,大破连环马。
第三枚“徐宁教使钩镰枪”,选自第五十六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朝廷派名将之后双鞭呼延灼攻打梁山,呼延灼出动奇兵连环马打败宋江.宋江得知金枪手徐宁的钩镰枪可以破连环马,派时迁偷走徐宁的宝甲,将徐宁骗上梁山.在徐宁的训练下,梁山好汉操练钩镰枪,大破连环马,呼延灼单骑逃走.第四枚“劫法场石秀跳楼”,选自第六十一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宋江为请卢俊义上梁山泊聚义,定计让卢在梁山泊住了几十天,等卢回到北京家中,却被总管李固谋财夺妻,并以“通贼”的罪名下到死牢。石秀是个义气浓烈、肝胆照人、具有典型草莽英雄性格的好汉。当卢俊义被绑赴刑场、开刀问斩的危急关头,石秀孤身一人,却大喊“梁山泊好汉全在此!”从酒楼上跳下,手举钢刀杀了十几人,拉着卢俊义便走。可惜不识路,被大队人马围住。虽然石秀救人不成,但为营救卢俊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水浒传》第五组
1997年12月20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五组)”特种邮票,编号1997-21,全套4枚邮票,1枚小型张。
第一枚“呼延灼月夜赚关胜”,选自第六十三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呼延灼和关胜原都是朝廷命官,先后被派去征剿梁山好汉,归降了梁山的呼延灼按军师吴用之计,假意重新归降朝廷,骗得关胜的信任,将其引入梁山好汉的包围圈里活捉,还以自己的现身说法说服关胜入伙。
第二枚“卢俊义活捉史文恭”,选自第六十七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宋江为给被曾头市史文恭射死的晁盖报仇,攻打曾头市,破了陷阱,杀了曾家两个儿子。吴用定计,假装和曾头市讲和,诱骗史文恭前来劫寨,趁夜色里应外合,袭取了曾头市。史文恭单骑逃走,被埋伏的玉麒麟卢俊义活捉亲。
第三枚“燕青智扑擎天柱”,选自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燕青往太安州和擎天柱任原相扑,使鹁鸽旋,把任原撺下献台。住原徒弟起哄,李逵动怒相打,卢俊义等接燕青回山,不见李逵,派人去寻。李逵到寿张县县衙,装做县官判案,放了打人的人,枷了吃打的人。又去学堂吓跑教师,吓哭学生。被穆弘拖回。天子听了御史大夫崔靖的启奏,差陈宗善太尉去梁山泊招安,以拒辽兵。
第四枚“轰天雷大破官军”,选自第七十七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陈太尉招安失败,高俅调集十路骁勇善战的节度使,征发天下民夫,水陆并进,率十几万大军攻打梁山泊。戴宗刘唐从京城打探回了情报,报信给宋江,宋江和吴用经过一番准备,派遣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先行试探官军的实力。节度使王文德和董平打成了平手,但被张清的石子打退。高俅亲自督率大军,从济州府往梁山泊杀来,并派水军大将刘梦龙党世雄攻打梁山水军营。宋江领众好汉前往迎击,豹子头林冲和节度使王焕杀得不分胜负,呼延灼一鞭打死节度使荆忠,董平被节度使项元镇射伤,高俅指挥大军冲杀,梁山军退走。而水军却在芦苇荡里遭到了梁山好汉的埋伏,党世雄被船火儿张横活捉。高俅得知水军败后,正欲退军,梁山好汉分为几路反杀回来,将官军打得大败。
小型张“梁山英雄排座次”,选自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宿愿”。小型张邮票规格50×40 mm,小型张外形规格120×135 mm,发行量:2224.2 万枚
这套《水浒传》第五套特种邮票,选取该书第64回至80回的几个主要故事情节构图,并以“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结尾,那是“水泊梁山”农民起义一段最为辉煌的岁月。设计手法和风格与前4套一致,使整个系列票达到完美统一。自1987年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邮票第一组起,到1997年发行第五组止,“水浒”邮票经历十年终于大功告成。邮票内容包括了《水浒传》前八十回,即宋江受招安前的故事精华。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景阳岗打虎、智取生辰纲、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英雄排座次等重要情节,大体反映了《水浒传》故事的全貌。系列邮票没有纳入以后梁山被招安的那场悲剧,这样作,不仅使票图更为完美,而且合人心,顺民意,表现了“除暴安良”、“替天行道”、“有压迫,就有反抗”的主题。
第五篇:邮票教案
邮票教案
教学目标: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
掌握自选图形格式的设置
教学重点:绘制简单的图形;
设置自选图形的格式
教学难点:设置自选图形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说话导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购买邮票,并把它粘贴在要邮寄的信件,明信片或包裹上,表示已经支付了邮资,邮政机构会根据收件地址,将邮件品送到指定地点。那同学们知道邮票上有些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它,并制作一张自己的邮票。
二、讲授内容
1、出示一些邮票给同学们认识,让大家对此有兴趣。并让学生认识菜单栏,工具栏,选择框以及调色板。
2、教大家如何制作。启动画图软件,新建一个空白的画布,如果有需要,可以改变画布的大小和形状;打开“绘图”工具栏,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按钮,在编辑区拖出一个适当大小的矩形,再在这个矩形里拖一个比它小的矩形;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填充颜色”工具,选择黄色为填充色,填充里面的矩形; 使用不同的工具在邮票上绘制所设计的图案,绘制任何线条、形状之前,先选择颜色,出现错误,可使用工具栏里的撤销命令;在邮票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绘制一个文本框输入这张邮票的面值,可使用绘图工具栏里的文字工具;重复上一步骤,将你所在社区的名字以及邮票发行机构写入邮票中;最后保存你的作品。
3、让同学们小组制作
4、总结本课,概括邮票的必须要素:1)邮票的面值 2)社区的名称 3)邮票的发行机构名称
三、教后小记:
让学生从学习制作邮票中得到乐趣,通过学习可以告诉学生用这种方法除了做邮票以外,还可以做许多类似的图片,例如:贺年片、报头等很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