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

时间:2019-05-12 16:4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

第一篇: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有关图片。2.自制复合投影片等。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是为什么?中国诗词中还有什么有这句话类似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板书)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多少海拔? 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投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填图填表)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4页图2.4,在图2.3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事先已印制):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单位:米)第一级阶梯 山地 高原

4000米以上 1000~2000米左右

500米以下 200米以下 第二级阶梯 高原 盆地

第三级阶梯

近海 平原 丘陵

大陆架

(分组探讨)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组:2题;B组:3题;C组: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篇: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授课老师:忠防中学——李昆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2.了解各阶梯基本情况和阶梯间的分界线。3.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1.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教具准备 投影仪、PPT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映《我国地形地势》科教短片,学生欣赏。(使学生对地形、地势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授新课]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

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

(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投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

(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

(学生:阶梯状)(师:答得很好,你的联想能力很强!)

(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继续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大陆架概念)陆地伸向海洋海水较浅的部分。结合时事,让同学们知道钓鱼岛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地理上都是我国神圣的领土,适当进行爱国教育。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

(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

(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2)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填图填表)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4页图2.4,在图2.3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

(分组探讨)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

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难怪古人有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逝去”。(B组发言,教师演示)B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实验演示)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的变化:教师可用课前准备的水和自制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流的急缓。水能的大小变化,得出结论: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我想在座各位同学都是社会将来的主人,你们一定要了解和认知我国的地理环境,努力学习知识,将来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第三篇:《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⑧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课程标准】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教学目标】

1.观察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中国地形分布图,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举例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古诗词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广为流传的诗句,你知道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吗?这与我国的地势有何联系?

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中国的地势。

先回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图为例让学生回答绿色、黄色、棕色、白色、蓝色各代表什么?

任务1 观察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 4

打开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再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地势不但西高东低,而且呈阶梯状分布。

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印证我国地势的第二个特征:呈阶梯状分布。(转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分成三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海拔是多少?以什么地形为主?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哪里?

继续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说说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大致海拔。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

任务2 观看视频,说出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主要山脉的名称,以及三级阶梯上主要的地形区。

播放视频

填出作为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的名称。

参照图2.2,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的名称填入表2.2。任务3 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举例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播放视频 分析归纳

1.地势对河流产生的影响

我们在课前我们说到“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呢?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除了对河流流向可能产生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活动:说说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与地势特点的关系。(1)说说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

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包括已经建成的和可以建设的,基本上都位于地势

一、2 / 4

二级阶梯分界线的附近及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附近。

(2)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建大型水电站? 因为这里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大,致使河流在此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

2.地势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这种分布对气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3.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教师总结: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将长江、黄河、上的主要水电站的位置和三级阶梯示意图复合在一起,来说明我们对这些水能资源的利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基本特征对气流气候、水文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这样,比如“东部高,西部低”,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可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根据时间把握展开程度)【课堂小结】

/ 4

/ 4

第四篇:2.1.2 地形复杂多样 地势西高东低 达标检测(湘教版八年级上)

训练·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德州学业考)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2.下列山脉中,不是我国地形区分界线的是()A.横断山脉

B.太行山

C.贺兰山

D.巫山 3.读下图,有关图中山脉两侧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

B.②山脉与④山脉共同构成我国东西走向山脉的中间一列 C.③山脉是山西省与山东省的分界线 D.④山脉两侧都是盆地

4.读中国沿40°N附近局部地形剖面图,若B为太行山,则C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5.(2012·梅州学业考)下图是“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广大 C.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地形多种多样,盆地面积广大

6.(2012·黄石学业考)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四位同学向大家展示了家乡的照片。关于四幅照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云贵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②地是内蒙古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 C.③地是东北平原,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D.④地是塔里木盆地,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7.下列经济部门不适合在山区发展的是()A.旅游业

B.耕作业

C.采矿业

D.林业

下图是我国32°N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A.中部低四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西部高东部低

9.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在()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综合题

10.读图甲(沿北纬32°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和图乙(我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字母a、b、c代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是

。(2)图甲中的四川盆地,在图乙中对应的字母是。

(3)图乙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填字母)。

(4)山脉C是

,此山脉南侧的地形区是

。该山脉还是我国地势第、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5)高原E和F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6)山脉H是

山脉,该山脉附近建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在此处建立水利工程的有利条件是。

(7)结合下图,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B.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的水路交通 C.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D.当河流从地势高一级阶梯跌落到低一级阶梯时,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

【回归生活】

11.地理之家——周末QQ论坛

在学习了中国地形以后,地理之家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大比拼,请根据所学的内容,把他们的对话片段补充完整。

我爱地理:云南十八怪之一是“老太爬山比猴快”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霞客归来:云南地处地形崎岖的(1)

高原,这里“地无三尺平”,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翻山越岭、种地砍柴,练就了一个矫健身板,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如履平地。

地理小虫:如果你到我家乡来,你会看到“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格局,请你们猜猜我的家乡在哪?我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是什么? 一缕清风:“三山夹两盆”一定在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

,该省区的简称是(3)

。霞客归来:大家注意到“疆”这个字了吗?左侧寓意该地地处边疆,古时候需用弓箭保卫国土,右侧“三横”代表三条山脉,自北向南依次为(4)

;两个“田”字代表(5)

两个盆地。

日出日落:精妙!我的家乡西侧有一山脉,山脉西侧是晋,山脉东侧却不是鲁,你知道这条山脉的名字吗? 我爱地理:(6)

山脉,该山脉是晋与(7)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的分界线。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以山脉为骨架的地形区分布。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是东北平原;位于祁连山、太行山和秦岭之间的是黄土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昆仑山、横断山脉之间的是青藏高原。

2.【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许多山脉也成了地形区的分界线。其中横断山脉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分界线;太行山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巫山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大兴安岭两侧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而内蒙古高原不是我国最大的高原。秦岭与昆仑山共同构成我国东西走向山脉的中间一列。太行山北段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天山的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4.【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区的分布。我国沿40°N纬线经过的地形区,若B是太行山,则C是华北平原。

5.【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我国地形的特征。从图中分析看出,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组成了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由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组成的山区面积约占我国总面积的2/3。

6.【解析】选C。本题利用景观图片考查我国地形区的特征。①为西藏的布达拉宫,位于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冰川广布,雪山连绵。②为内蒙古的赛马,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③为东北平原,地势坦荡,沃野千里。④为江南水乡,地势低平,山清水秀。

7.【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山区的森林、矿产、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业、采矿业和旅游业。山区地形崎岖,如果发展耕作业,易造成水土流失。8、9.【解析】8选D,9选C。本题组考查我国地势特征及阶梯分界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此纬线经过的地形区甲是青藏高原、乙是横断山脉、丙是巫山、丁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10.【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地势特征、主要山脉及山脉两侧的地形区。第(1)题,剖面图中字母a、b、c代表的阶梯依次是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第(2)题,图甲中的四川盆地,在图乙中对应的字母是G。第(3)题,图乙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A是西北-东南走向,其他山脉是东西走向。第(4)题,山脉C是昆仑山,此山脉南侧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所以该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第(5)题,E是内蒙古高原,F是云贵高原,它们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第(6)题,H是巫山,在巫山附近我国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三峡工程。在此处建立水利工程的有利条件是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第(7)题,西高东低的地势对发展海洋事业无影响。答案:(1)c(2)G(3)A(4)昆仑山 青藏高原 一 二(5)二

(6)巫山 三峡 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7)C 【回归生活】

11.【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民俗的影响。此次地理之家——周末QQ论坛考查了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影响。云南省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是产生“老太爬山比猴快”的原因;“三山夹两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特点,该自治区简称新,三山自北而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盆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太行山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河北省简称冀。答案:(1)云贵(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新(4)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5)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6)太行(7)冀

第五篇:《匆匆》教案(第2课时)

《匆匆》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1、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①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③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④有感情齐读本段。

2、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③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④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3、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①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②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④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

4、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①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②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③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①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②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出示《明日歌》 ①自读。

②浅谈自己的体会。

2、分发资料学习梁实秋的《时间即生命》,思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以及在表达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课外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4、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断)

五、课外延伸,结合实践。

以“时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散文。(体会文章感情,学习散文写法)

【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围绕重难点,落实教学的实效性,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

二、读写结合:

叶圣淘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怎样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呢?著名作文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因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仿写,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而要真正学会仿写,关键是老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品评其中的好词佳句,学习其立意和写作技巧等,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堂练习中,我让学生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落实了写。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径。在本堂课中也得到了的体现。

总的来说,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一定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让课内外有机的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高效课堂。

下载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庸》第2课时教案

    《中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

    第2课时电动势(教案)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2课时 电动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通过类......

    《醉翁亭记》精品教案(第2课时)

    《醉翁亭记》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文章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2.体会文中“醉”与“乐”的关系,......

    《比一比》第2课时教案

    1、比一比(第二课时) 萧山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方卫卫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学会书写生字“小、少”。认识1种新笔画“竖钩”和1个新偏旁“提土旁......

    《简单电路》教案——第2课时

    《简单电路》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电路的基本组成元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控制用开关控制电流。 4.知道不能用交......

    尊严第2课时教案

    《尊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3......

    《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

    《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图分析印度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 知道印度实施的两次......

    象棋教案:第2课时

    象棋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入静; 2、复习棋德; 3、复习棋盘的构成和摆棋;4、学习走棋与基本胜负和的判定; 教学准备:立式中国象棋一副,书写板一块。 (先点人数,再点名,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