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滴水试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1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滴水试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滴水试验》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滴水试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滴水实验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借助实验推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

过程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设计具体实验方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感受水资源的可贵,提高节水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地节水措施。

教学难点:

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景导入,明确活动任务。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与水资源相关的资料。2.看了这些资料你有哪些感受? 3.明确活动任务。

出示水龙头滴水的图片,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和设计方案。活动二:设计方案。

1.讨论设计什么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小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活动三:动手实验。

组织学生实验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活动四:交流反思。

1.和同伴交流并分享实验结果。

2.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完成教材89页2题。3.组织学生阅读并完成教材90页3题。板书设计:

滴水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报告单)

第二篇:新北师大_四年级数学_上册_《滴水实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

上册

滴水实验

教学目标:

1、设计滴水实验方案,经历观察、操作、记录、整理、描述和分享的过程,探索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约浪费多少水。

2、根据实验数据,借助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好玩、有用。培养学生 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滴水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借助生活经验,推算并描述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浪费多少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约4分钟)

二、探究新知(约30分钟)

1、提出活动任务。(1)课件呈现任务。

(2)小组讨论方案设计:课堂上,较短时间内,设计什么实验,可以测出一定时间内滴水多少?1分钟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实验方法?小组内议一议。(3)小组讨论交流。

2、设计活动方案。

(1)各小组汇报讨论的方案。

各小组汇报后梳理实验方案,提出实验要求。

需要哪些数据?怎样测量出这些数据?实验得有实验名称、测量工具、实验人员、实验分工、实验方法和步骤。

强调测量工具和实验分工。听老师说实验工具,学生 一样一样地摆好:每组纸杯1个,用针扎好眼,稍微扎圆一点,大一点; 每组1个水槽,注意取水时保持桌面干净; 带有刻度的量杯或水杯; 计时器、计算机各1个; 实验报告单1份。实验分工:1人操作,1人计时,1人记录,1人计算。(2)动手实验。

下发实验报告单,各小组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提醒计时员看准时间,要求记录员准确记录相关数据,填写实验报告。(3)交流反思。

全班交流并分享实验结果。请一次实验成功的小组谈谈是怎么做的,应注意些什么; 更要请两次至三次实验才成功的小组交流分享。

反思:为什么得到的数据会不一样?(扎孔的大小不一样,测量工具比如水杯太大,水面够不着刻度等等。)

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回答教材第89页“交流反思”提出的问题。计算:1时、1天、1年会滴掉多少水?(用计算器)()×60×24×365=()

计算出结果,一般会对学生有很大的触动,想不到小小一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这么多的水啊!

展示资料: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如果每分钟滴掉3克水,一个小时会滴掉180克水,一天会滴掉4320克水,一个月会滴掉129600克,一年滴水1576800克。每个人除正常饮食外,每天应该饮水1400克才能维持人体需要,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1126天,也就是三年左右。

三、巩固拓展(约3分钟)

读一读,想一想。(第90页)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生活中有许多浪费水的现象,也有很多节约水的好方法,说几个听听,并说说自己的感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经历了设计方案、小组分工、得出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次活动中,你的表现怎样,对自己满意吗?请参照第90页“自我评价”栏,评价自己的表现吧。

第三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滴水实验》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滴水实验》教学设计 滴水实验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验、预测、调查、访谈、比较等过程,了解预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

2.从数学的角度(如调查、计算)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通过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4.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件:滴水的声音。

教师:听,你想到了什么?课件:一滴水下滴的情形。小朋友很会联想,说的都是关于滴水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一滴水”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1分滴水多少克

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见过滴水的现象吧。但是,你们有没有调查过1分滴水有多少克呢?课件出示问题:1分滴水有多少克?

漏水实验:请2个小朋友来做实验给大家看。在杯底打孔;接水1分;天平称重量。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预测:1年浪费多少水

刚上课时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有水龙头漏水的现象。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课件呈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弄清楚什么?(进率)请具体说说这几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学生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展示计算的情况。

教师: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再读出来。算出的数目大不大?

四、计算:1年漏掉的水的价值

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饮水1400 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1个人饮多少天?

解决这个问题,只用这一个信息1400 g行吗?为什么?学生在本子列式,计算可借助计算器。教师:学校每个水龙头都这样漏水,1年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饮1天?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教师:如果全校按2000人计算,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多少天?

五、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

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

六、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

板书设计:

漏水实验

一分钟 一天 一年

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象征性”长跑》教学设计

《“象征性”长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的活动方案,累计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收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利用数的计算、收集和处理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保证良好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象征性”长跑问题。

二、探究活动

为增强体质,培养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学校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习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会怎样设计?

1、确定主题。

2、要设计长跑方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1)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

(2)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途径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

(3)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怎样设计方案?

(4)向大家征集活动主题,确定一个最受欢迎的。

三、知识的运用

1、分组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设计象征性长跑的方案。

2、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象征性长跑方案,同学们真了不起!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秋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符离三小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秋游(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2页及73页“试一试”的1~3题。学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具体的除法情景,帮助学生体验调商的过程,学会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除法是两位数除法竖式笔算的难点。教科书,采用估算和笔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解决秋游乘车问题中,编排了三个紧密联系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主要是通过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学习用四舍五入法调商的方法,第三个问题是通过交流,归纳调商的具体做法。

学习目标:

1.通过“秋游”中的具体问题,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调商过程,掌握调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通过有条理地进行交流调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感。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调商过程,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调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学校组织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去秋游。

2、请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二、明确问题。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符离三小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适时呈现:三年级学生都做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3、怎样列式?(生列式:192÷24)

三、解决问题。

1、估一估:

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尝试192÷24的竖式计算过程。提出要求:用竖式怎样计算?如何试商;

做完后想想,你认为哪一步很关键,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3、汇报交流。

(1)同桌间互相说说自己调商的过程,商“8”是如何试出来的。

(2)师用课件展示过程,生再说试商的过程。

四、解决问题二。

课件呈现:四年级学生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学习过程与方法同上一个相似。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孩子独立探索,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试商的过程和方法。

五、引导总结。

试商时你遇到了哪些困惑?是如何解决的?

符离三小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把想法说清楚,重要之处适时强化,加强对调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尝试运用

完成“练一练”第1~3题。

七、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下载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滴水试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滴水试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编码》教学设计 刘葵2定稿

    《数学好玩——编码》教学设计 宜昌市西陵区东方红小学刘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1-92页数学好玩《编码》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数字在编码中所表......

    XX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大全

    XX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实验。 .通过“滴水实验”活动,了解实验活动的步骤:明确任务、设计......

    数学好玩教学设计

    数学好玩(一) 教学内容:淘气的校园 北师大一年级上P88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及改写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刘庄小学 张凯辉 教学内容 多位数的写法。(教材第6页例题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去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线路图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作用。 2,在描述简单的......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温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温度》 教材分析 :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服务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所以,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