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集备教案(教学设计)
营海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信息窗1:菜园卫士》教学设计(定案)
营海小学 崔全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第四单元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情境图呈现的是瓢虫在菜园里捉蚜虫的情境。图中提供了正在捉蚜虫的瓢虫的只数和茄子、小白菜的数量及“已经检查”的棵数等丰富的数学信息,从而引导学生根据瓢虫的对话提出数学问题,导入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学习。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大家知道的真多,七星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
[观察信息窗图]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
2、师: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小组交流。
276
成果共享 智慧共出 营海街道办事处教育办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智慧共出
-成果共享
第二篇:《用数学》集备教学设计
《用数学》集备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意,会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列式解答,并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基本技能: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3和做一做的情景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利用图片资源,传授新知:揭示题师:放学以后,你和小伙伴都喜欢做什么游戏?师:今天我们就用你们喜欢的游戏进行教学,喜欢吗?师:板书;用数学师:教师这里有小朋友放学以后参加游戏的活动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小朋友在干什么?师:根据捉迷藏的这个游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师:大家讨论的一样吗?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喜欢做捉迷藏、丢手绢、踢足球、跳绳、跳皮筋……生:我们喜欢生:可以和同位说一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捉迷藏、丢手绢、踢足球、跳绳、跳皮筋……的游戏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的结果,13个同学玩捉迷藏游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生:我们和他提出的问题一样。生:13-6=7(人)师:老师提个问题可以吗?指着算式,13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7是什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三﹑巩固练习内容:做一做P20师:能说出你们组解题思路吗?师:评价:你们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用数学的知识,教师奖给每小组一颗智慧星。第2、3幅图的丢手绢和球的游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师:教师参与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和表现最好的小组,准备交流。反映名小组展示交流的情况。师:你能说出算式吗?师: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
师:你还能看着这三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题意的理解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用数学的问题小朋友们真聪明!我奖给每个小组一颗智慧星师:请同学们观察图中都有什么?看到图画中的景色你能想到什么?师:这么美丽的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可以按自己组的解题思路去说一说。(别的小组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生:分组在小组内说一说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生:①要有16人来球,现在来了9,还要几个人?②做丢手绢游戏的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生:①16-9=7(人)
②8+6=14(个)生:我们同意他们的意见,掌声鼓励。生:
1、做丢手绢游戏的有14人,有男生6个人女同学有几个人
2、现在有9个人玩球,又来了7个人,一共有多少个人参加?……生:这幅图中有小鸟、小、鱼、树……这幅图画真的很美,我想去这个地方去玩……生: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树上有几只小鸟?生:有17只小鸟,树上有9只,飞走了几只?师:你们有问题想要问他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
四、独立练习:练习四
五、全总结: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图中还有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师:请你按书上提出的问题把算式填在方格里集体订正。第一题: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第二题:根据图意与要求列式计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用数学13-6=7(人)16-9=7(人)8+6=14(人)17-8=9(只)1-6=9(只)生:有1只小鹿,水里的有6只,跑了几只小鹿。有1只小鹿,跑了9只,还有几只?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还有几条鱼?左边有6条鱼,右边有7条鱼,一共有几条鱼?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鱼,还有几条鱼?……教后记:大部分学生都能提出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有个别学生,把减法应用题,列为加法应用题,应该引起教师重视。
第三篇:集备教案
汉语拼音 d t n l 集备教案
(伊旗第一小学 郝春艳)主备人:郝春艳
集备人:郝丽芬 李旭冉 张睿珍 高娜 解婷婷 集备时间:2017.10.12 教材分析
《d t n l》是新教材汉语拼音的第4课。本课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配有一幅校园技术节的情境图。舞台右侧,一个男孩打着鼓,鼓声提示d音,鼓和鼓槌的组合提示d的形。男孩手中敲打乐器的两根鼓槌提示l的形。舞台中间,一个女孩正在表演节目,她手中握着的伞柄提示t的形。舞台背景中的拱门上有“艺术节”3个字,拱门提示n的形。
第二部分是d、t、n、l和带调单韵母a、o、e、i、u、组成的音节。
第三部分是“马路、泥土”两个词语,期中“马、土”是本课要认的字。
第四部分是儿歌《轻轻跳》,期中tu、ni是本课新学的音节,“不”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马、土、不”,要求书写的字母d、t、n、l的笔顺以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d、t、n、l 读准音,认清形,会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d、t、n、l和6个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马路、泥土”2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轻轻跳》
4.认识“马、土、不”3个生字。学习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读准d、t、n、l四个声母的音及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拼音卡片,小奖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到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还记得都是谁吗?读卡片“b p m f”,这四个字母已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今天我们再认识四个新的声母朋友好吗?教师贴卡片“d t n l”。
二、学习“d t n l”的音形
(一)学习“d”的音形: 1.出示“d”的图
(1)问:图上画了什么?你们亲眼看见过大马奔跑吗?大马奔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这个字母怎么读?
(2)讲:我们借助马奔跑时发出的“得得得”的声音学习“d”的音。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些。
(3)教师范读“d”。
(4)学生随读“d”。
(5)教师强调发“d” 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舌尖突然放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音不颤动。用手掌放到嘴前感受不到气流冲出。
(6)学生再发音体会。
2.学习“d”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d”的形呀?(2)看图观察马奔跑时留下的脚印很像什么?
(3)编记忆“d”形的小儿歌:“反6 b,大马奔跑d d d”。
(二)学习“t”的音形 1.出示“t”的图
(1)学生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讲:“t”的音在图中没有直接反映出来,我们给“t”编一个小儿歌记住“t”的音:“雨伞把t t t”。(3)学生在诵读儿歌时记住“t”的音。发音时把手掌放到嘴前,有较强的气流冲出。
(4)怎样记字母的形?引导学生在观图中去发现。(5)师讲:声母“t”容易与“f”混淆,怎样分辨“t f”的形呢?老师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想看吗?你们看,老师在白纸上用红色的粉笔写上一个“f”,写好“f”的白纸向上一翻,你们看变成了“t”。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说记忆小儿歌,“一根拐棍f f f,小伞把儿t t t。”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6)学生们在唱歌谣和教具演示中,准确地分辨了声母“t、f”的形。
(三)学习声母“n l”的音形 1.学习“n”的音形:
(1)出示n的图:图上画的是什么?(2)结合插图和字母“n”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读“n”,边读边讲发音要领。(4)学生随读时体会气流从鼻腔透出来。(5)谁能编一个顺口溜帮助记忆“n”的形?(6)出示卡片“m”与“n”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一门n,二门m”
2.学习“l”的音形
(1)出示“l”的图:图上的小孩在干什么?赶猪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边范读“l”,边讲发音要领,捏鼻子发“l”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3)学生随读体会。
(4)小孩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像什么?(5)编顺口溜:“小棍赶猪l l l”。
(四)同桌同学互读“d t n l”的音,相互纠正。
三、课中操
四、正确书写“d t n l”
过渡语:这四个声母的音形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要能写好这4个字母,你们真棒!
1.学生自学
请同学翻开语文书P13页,借助字母下面的笔顺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应该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占什么格?一会儿比比谁说得最好?
2.请同学说说每个字母的笔顺及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强调“t”的横,“n”的左弯竖。
4.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5.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字母是否写得正确。
五、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d t n l”四个声母,同学们不仅读准了字母的音、认清了形,而且写得也不错。板书设计 d t n l
第四篇:集备教案
平移和旋转 共案
主备:李梦婕
主讲人:
班级:
【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是运动的,并且他们的运动方式不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动态画面,想不想看。(播放录象)你们能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在运动的吗?并让学生动起手来做做。(2)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给它们分分类吗?
(3)前后4人为一小组,在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4)交流。
(5)小结:像车子,帆船这样的直直沿一个方向运动叫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我们称之为平移。(板书:平移)像风扇的叶片、风车,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面上的指针,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我们把它们叫做旋转(板书:旋转)(6)那通过我们刚才的活动,你能说说平移它有什么特点吗?(他们都是沿着直线移动方向没有改变,形状没有变化)那旋转有什么特点呢?(它们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1、做一做——在做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
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是很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物体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出示课件(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运动,并用手势表示)
2、说一说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3、欣赏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出示课件)
(二)、故事引趣,平移距离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旋转。
那一个物体在平移过程中,它向哪个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多少?这些我们是怎么看的呢?下面我们要重点来研究平移现象
(一)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感知平移的特征
(1)快下雨来蚂蚁都在干什么?下面我一起走进蚂蚁世界看一看。哦,他们在搬家呢!房子它在做什么运动?(平移)我们用虚线图形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图形表示平移后的图形。你看这房子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上)这个很容易看出来,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几格呢?(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可能出现:2格、5格、7格等不同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有的说它向上平移了2格,有的说它向上平移了7格┅┅,那么这房子到底向上平移了几格呢?
我们先来数一数房子的向上平移了几格?(师示范)哦,他向上平移了6格。课件演示房子到底移动了几格
谈话:除了把整个房子移动看出房子移动的距离,那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集体交流。(有的学生说是可以看房子的某些点、有的学生说是看某些线段)
该生带着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房子的这个点向上平移了几格呢?(数:经过了5格)
这个点呢?这个点呢?(都是向上平移了5格)我们再任意找一个点来数数吧,(就找这个点吧)带领学生找任一线段数数到对应线段的距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媒体演示平移的过程。
提问:刚同学的回答很精彩,那你们觉得那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在判定一个物体平移几格时,有三种方法,可以整体观察移动数格子,也可以找对应点观察数格子,当让也可以数对应边的格子数。)
提问:那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数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3)小结:哦!房子的每个点、每个部分经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它们都向上平移5格。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房子向左平移了5格。(设计意图:教师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移动2格、5格、7格等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辨析、验证,并播放动画,引导学生确定点或边所对应的移动情况,从而使学生认定平移几格的方法: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或某一个点确定平移的距离。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完成其它三个方向的平移,老师收集学生资源进行展评,最后老师再完整的演示平移过程及结果)。2.巩固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大家掌握判断物体平移的方法了吗?(掌握了)那我们再来看看火箭
平移图。
火箭向哪边平移?平移了几格呢? 请你自己数一数,填一填吧。
你是怎么数的?你就数了这个点吗?怎么数了一个点向上平移了4格,你就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4格呢?(多问几位学生)
哦,大家发现要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上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几格。当然,有的同学抓住一条线或一个部分来看也是可以的。
出示热带鱼和三角形,让学生试着说说他们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那如何画出一个物体平移后的图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试画
(1)(实物投影仪)这里有一个平行四边形,题目中要我们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怎么样?
这个图形大致移到什么地方,请在你的纸上指一指。具体位置究竟怎样确定呢? 请你先试着画一画吧。(师巡视)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你先画了什么,再画了什么,最后画了什么?
(2)展示交流。(实物投影仪)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请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交流:先┅┅,再┅┅,最后┅┅。(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
刚才几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我知道你们可能还有其他的画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2.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画出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请你先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再动手。(生画,师巡视、指导)
教师小结:我们画平移后的图形,同样我们也是找出这个图形的关键点,然后在把关键点按照要求找到对应点,并把平移后的点用线连接,就得到了平移后的图形。
(四)、师生共同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1)数学欣赏(播放课件)
我们一起走进了“平移与旋转”的世界。其实,大自然对于平移与旋转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何处没有平移与旋转足迹?看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中缓缓升起,“神舟”五号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我们的英雄离开了发射台,直冲太空,这些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平移的力量吗?奥运赛场上,链球运动员借助旋转的力量打破了奥运记录,再看看浩翰宇宙中的行星运转吧,难道你没有感受到旋转的神秘吗?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
旋转
直直地移动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对应点——数格子 对应边——数格子
第五篇:集备教案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 第 一框 家,温馨的港湾
学习目标 :
1、理解家的温馨。
2、深刻明白我们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学习重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说一说你对自己家有什么感受?
2、想一想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
3、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怎样来孝敬父母?
三、合作交流,解决展示问题
1、分享交流:难忘的温馨一刻
展示自己准备好 的照片,向全班同学介绍照片的内容、拍摄背景和自己为什么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介绍完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
2、吐露心声:最关心我的人是谁
家庭的温暖来自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在家庭生活中,是谁给了自己生命?谁陪伴你时间最长?谁对你最了解?是对你最关心?是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为你做过的事情不知有多少,有些事情你可能早已忘记,可有些事情却令你至今难以忘怀。请同学们吐露心声,说一说父母为自己做过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交流总结: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3、我的决心:关爱孝敬父母
(1)小组交流: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 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2)行动体验:我可以这样孝敬父母
父母要出远门时,我会:-----父母在工作中遇 到麻烦时,我会:----------------------------父母生病时,我会:---------------父母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我会------------------------------生活中,我还可以做到--------------
四、课堂小结:
再阅读教材,梳理一下知识,尝试构 建本课的知识网络。
五、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有一个名叫颖考叔的人,去见当时的郑国国君郑庄公,郑庄公设宴招待他,宴席上颖考叔把一些食品放在一旁不吃,庄公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吃,他回答说: “我的母亲 年龄很大了,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食品,请大王允许我带回去敬奉我的母亲。”庄公听了,大受感动。下面对颖考叔做法的评价中,你赞同的是()
①颖考叔向人乞求施 舍,太没有志气了 ②颖考叔时刻想着孝敬父母,令人敬佩 ③颖考叔不懂的交往的礼仪,结果闹了笑话 ④颖考叔孝敬父母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某 市一学生因父母是下岗工人,收入低没文化,觉得在同学们中没面子,他向法院请求“更换父母”。他提出对父母的要求是:一不是下岗工人,收入要高;二要有文化。下面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此做法应受到批评教育,他不尊 重和体贴父母②此做法应支持,因为孩子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③说明学生法律意识在增强,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④说明一些学生缺乏家庭责任感,应加强家庭美德教育
A、①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赞扬那些孝敬父母的人,而那些遗弃父母的人会受到人们的一致谴责,甚至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为什么呢?
六、学习感悟
学习了本节课你懂得了:
第二框 学会与父母沟通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过程:
一、导入
近几年,某市心理咨询中心对近百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数据 显示,不少学生感到很难与父母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还有少数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你有这样 的感受吗?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
2、怎样很好的 与父母沟通?
三、合作交流,解决展示问题
1、分享交流
进入中学以后许多同学反映,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自然,交流少 了,沟通少了,矛盾多了,你能举一件切身经历和感受的事情吗? 议一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合作交流
(1)针对以上讨论的原因,交流一下我们如何与父母很好的沟通?
(2)自己与父母沟通的高招有哪些?你还有哪些困惑?讲出来和大 家 交流一下。
四、课堂小结
再阅读教材,梳理一下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网络。
五、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高晨最近有些烦恼。她与班上的几位同学交往密切,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高晨把她们交往中的一些趣事都一一记在自己的日记中,那可都是她心底的小秘密。没想到,她的日记竟然被妈妈给偷偷地“检查”了一番,妈妈还批评她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以后不许她和这些同学交往。对这件事的分析合理的是()
①妈妈没有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她的做法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 ②妈妈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女儿,但他采取的方式是不对的 ③高晨不应该有自己的小秘密,他应该什么事情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妈妈 ④高晨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是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她正当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假如自己都是上述事件中的高晨,你觉得可以 采取下面的哪些办法解决问题
①应该让妈妈向自己承认错误,否则就再也不理她
②找个适当的机 会给妈妈谈谈,让她知道偷看孩子的日记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③写封信告诉 妈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妈妈理解自己 ④听妈妈的话,和那几个同学断绝交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谁都希望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在家里,我也希望能个父母很好地沟通和交通,可总是“话不投机半句 多”。特别是面对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由于处理不当,往往发展成激烈的冲突和矛盾。我真想知道,怎样才能很好地与父母沟通呢?
六、学习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
第二单元 学会交往天地宽 教学要求
1、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教学重点
1、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教学难点
1、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2、交往讲艺术。教学方法 探讨式学习法、启发式、自主式、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 5课时 交往伴一生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生离不开交往。
2、认识如何在交往中完善自我。教学重点 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阅读《孟杰的故事》。
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一、人生离不开交往
2、学生看P32图,思考:我们在学生活中能离开交往吗?结合实际说说。然后讨 论: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3、举列说明离开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长的真实案例。如“狼孩”的故事。
4、归纳: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5、完成P34“填一填”
6、各自发表看法,互相交流心得。
7、板书:
二、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8、说一说:文中两幅图中你喜欢哪边的情景?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9、共同归纳: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10、阅读《雁南的故事》,讨论:雁南的变化得益于什么?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什么?
11、各小组发言。然后归纳: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
12、朗读萧伯纳的名言。然后完成P35填空。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