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新版一年级下《语文园地五》教案[范文模版]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重点)2.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难点)3.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会用它们填空。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学习习惯。(重点)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歇后语,借助图片大致了解描述的内容,并背诵积累。(难点)5.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知道狐狸为什么对乌鸦说好话,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启发学生不能听信花言巧语,要专注做好眼前的事。(难点)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教师)2.字卡。(学生)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喜羊羊图片)导言: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来了,它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课件出示“饭、水、足、手、衣、火”的图片)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事物。
2.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事物能用来做什么,同时逐句出示儿歌内容,引导学生相机识字。
(1)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2)指名读儿歌,师生正音。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饭、能、饱、茶、泡、轻、鞭、炮。
(1)读准字音:“茶”是翘舌音,“鞭”是三拼音节,泡(pào)和炮是同音字。(2)认清偏旁,说说字义和偏旁的关系。
(3)交流识字方法。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泡、饱、炮。(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它又说了什么?(课件出示泡泡语:你能看图背诵这首儿歌吗?)6.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生字放入儿歌,速读速背儿歌。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图片导入,引领学生在趣味观察中认识儿歌中的主体事物。在此基础上的认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现在喜羊羊要带我们去汉字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汉字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
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口字旁家族,并出示相应生字“吃、叫、吹、咬”。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口字旁)(2)引导学生思考口字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并表演。(3)导学:这支队伍想扩充,还有哪些字宝宝可以参加呢?(预设:“喊、叹”等。)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提手旁家族,并相应出示生字“提、拔、捉、拍”。
(1)导言:观察生字,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提水、拔萝卜、捉小鸡、拍球图片)(2)引导学生思考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并再举几个例子。
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足字旁家族,并出示生字“跑、跳、踢、踩”。
(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大家来看看都有谁呢?(生齐读)(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出示足字旁)(3)足字旁的字多数和脚部动作有关,学生举例子。(跺脚、跳跃等)设计意图: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自主发现中了解汉字造字规律,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导言:喜羊羊在汉字王国玩得特别愉快,它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课件出示青山和清泉的图片,并注明这两个词语,突出“青”和“清”两个字。)(1)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读音相同,意思不同。“青”表示绿色,而“清”表示清澈和清楚。(2)课件出示:“远处有()山,近处有()泉。”学生试填,并说明理由。(3)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用“青”和“清”组哪些词,并用词语造句。2.课件出示:“在”和“再”。引导学生说出哪个是“再见”的 “再”,并说明理由。
预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再见”这个词,“再”表示又一次的意思。3.教师引言:“在”表示存在或者表示存在于某地点,比如:在家、在场、在外面……
4.课件出示选字填空:放学了,大家()教室门口和老师说()见。(1)指导学生用“在”和“再”填空,并说明理由。
(2)课件出示选字组词练习:()家、正()、()学校、()次、()来。学生讨论怎样填写,并用填写的词语造句。5.完成教材64页的翻字典游戏“比比谁最快”。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理解“青”和“清”的意思,再填字组词造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比较两组同音字时,都是先理解再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借助有趣的“翻字典游戏”激发了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诵读歇后语,日积月累
1.导言:喜羊羊今天给我们带来几幅图画谜语呢,谁能猜出每幅画的谜底?(1)课件出示图片:小葱拌豆腐。
导学:大家看看这盘菜的颜色,用一个词来形容。
预设:又青又白、绿白相间、清清(青青)白白……教师给出一清(青)二白。(2)课件出示:竹篮子打水、芝麻开花、十五个吊桶打水图片。师生交流共同猜谜语。
2.引学:刚才我们猜的是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 一部分像谜底。
(1)请你读一读教材中的歇后语,对照图片体会其中的含义。(2)同桌对读歇后语,一人读前一部分,一人读后一部分。(3)课件出示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学生齐说后一部分。3.拓展其他歇后语。
(1)课件出示几个课外歇后语,小组交流学习,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2)借助图片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最后熟读成诵。
4.小结:歇后语的种类有很多,有谐音类、喻事类、喻物类、故事类等,内容广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主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以多种方法练习朗读,借助图片,在读中感悟,并鼓励学生去搜集、去积累。
二、共同阅读,感悟道理 1.导言:一个晴朗的日子,乌鸦找到了一片肉站在大树上,正准备回家喂宝宝,却遇到了树下寻找食物的狐狸。(课件出示:短文插图)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课件配图播放故事)2.学生初步了解短文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发音易错的生字。3.指导朗读短文,把短文读得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狐狸几次对乌鸦说话?乌鸦有什么表现?画出狐狸的话读一读,想想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话,乌鸦为什么上当受骗,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讨论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回家和大人一起朗读《狐狸和乌鸦》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大人听。
2.把搜集到的歇后语和同伴交流一下,看看谁记得多。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的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喜羊羊参加运动会”的一系列情境。借助课件里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以语文园地中的各板块内容为主体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学习效果。
第二篇: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认识5
个生字。
2.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3.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4.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5.背诵《悯农》,懂得要爱惜粮食。
6.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认识字词,会按照正确规则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读懂故事。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认识5
个生字。
2.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五”。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
1.读一读这些词语,看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
(1)它们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板书:表示时间的词语)
(2)竖排的每一组词语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2.认读生字
离开词语,你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
出示“午、晚、昨、今、年”的读音、组词及识记。
注意读准平舌音“昨”,前鼻音“晚、今、年”。
(1)
(2—7)
识记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识记:“午、晚、昨、今、年”,如“一天分为早晨、中午、傍晚。”“一年365天。”“今天是星期三,明天是星期四。”
3.练一练,学运用。
画出下列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
(1)时
分
秒
闹钟
(2)日
年
今天
月
(3)早晨
晚上
一天
中午
4.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的词语还有:
早晨
中午
黄昏
……
板块二:我的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观察这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上面的一行字都有草字头,都与花草有关,草字头表义。
下面的一行字都有木字旁,都与树木有关,木字旁表义。
(板书:草字头与花草有关
木字旁与树木有关)
2.练一练,学运用。
请把苹果放到相应的篮子里。
做摘苹果小游戏,把字分类放在篮子里。
3.我拓展,我积累。
我们常见的偏旁还有:
鸟字旁,如鸡、鸭;
绞丝旁,如红、绿;
三点水,如江、没、清,言字旁,如词、语、说、诗等。
【设计意图:学习两组不同偏旁的生字,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规律。】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认识了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会了草字头和木字旁的字。
(8-10)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2.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五”。
二、学和用
板块三:字词句运用
1.复习近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平舌音:开头的声母是“z
s”。
翘舌音:开头的声母是“zh
sh”。
鼻音:开头的声母是“n”。
边音:开头的声母是“l”。
(板书: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
你们
家里
男生
蓝色
上山
三年
写字
报纸
注意重点读准平舌音“三”,翘舌音“山、纸”,鼻音“男、你”,边音“里、蓝”。尤其注意区分“三”与“山”,“男”与“蓝”的读音。
3.练一练,学运用。
出示:你好
里面
男人
蓝天
山坡
三人
字帖
白纸
注意读准:平舌音“三
字”,翘舌音“山
纸”,鼻音“你
男”,边音“蓝
里”。
板块四:书写提示
1.回顾书写坐势及执笔姿势
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执笔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桌面一尺。
2.书写时要注意:
仔细观察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儿、林”书写时要注意:书写的笔顺规则是从左到右。
“本、天”书写时要注意:书写的笔顺规则是先撇后捺。
(板书: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具体来说:
“儿”顶部左低右高,底部左右大致齐平。首笔竖撇向左下格,竖弯钩起比较高,从右上格沿竖中线右侧下行,至右下格右弯钩出。
“林”左窄右宽,顶部左木低,底部右木低。左木横笔在横中线上册,右木略大,撇比伸向左木下侧,捺角与撇尖持平。
“本”首笔横居上居中,竖在竖中线上。撇捺从横、竖交点起笔,撇尖略低,捺脚稍高。末笔短横与捺脚大致持平。
“天”两横在上半格,上短下长,竖撇起笔于竖中线,撇端超出下横左端,捺脚超出下横右端,略低于撇尖。
(1)
(2—4)
(5-8)
3.写一写。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每个生字的位置,在描红、临帖。
4.你认识的汉字中,有哪些是按照从左到右写的,又有哪些是按照先撇后捺写的?
如:从、江、秋等,是按照从左到右写的;“大、人、木”是按照先撇后捺写的。
【设计意图:注意写好两组生字,注意按照正确的书写顺序进行书写。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辨析了“平舌音
翘舌音
鼻音
边音”,学会了书写汉字“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悯农》,懂得要爱惜粮食。
2.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五”。
二、学和用
板块五:日积月累
出示《悯农》(其二)【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过渡: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背古诗,现在就请把自己爱背的古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哪位同学记住得最多。
A
学生自愿参与。
B
背完后,评选出背古诗的小能手。
2.今天又要介绍一首新的古诗《悯农》,一定有同学听到过这首古诗,会的(1)
(2—6)
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
A配乐,范读。
B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古诗读正确、读准节奏。(自己读,与同桌互读,4人小组和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教师抽查。
D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3.感悟诗意。
A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感悟做动作。
B学生做擦汗的动作,可以借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诗意。(天人、活重)
(1)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代诗人。幼年丧父,由母亲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二首》。
(2)词语解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当午:正午,中午。
餐:熟食的通称。
(3)了解诗意: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滴到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C指导背诵,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避免拖腔拉调的齐读。
4.延伸阅读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增加积累,提高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
板块六:和大人一起读
出示《拔萝卜》
1.出示朗读视频
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口头填空)
这篇有趣的小短文主要写了老公公拔萝卜,结果没拔动,后来请了老婆婆,老婆婆又请了小姑娘,小姑娘又请了小狗,小狗又喊来小猫一起帮忙拔萝卜的故事。
3.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1)“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后来怎么样了?
小猫拉着小狗,小狗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嗨哟!嗨哟!”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拔出了萝卜。
(2)从这篇小短文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来帮忙,就可以把事情办成功。从中我懂得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4.小结:
《拔萝卜》的故事可真有趣,课后,我们可以找一些有趣的故事来读,并把读到的故事讲给大人或同学听。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认识了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会了草字头和木字旁的字,辨析了“平舌音
翘舌音
鼻音
边音”,学会了书写汉字“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
(7-14)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表示时间的词语:
草字头:和花草有关
木字旁:和树木有关
平舌音
翘舌音
鼻音
边音
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较多,教学时,教师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办部分的重点内容一是识字,二是了解部首的意义,三是学习古诗。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用较多的时间进行这几部分的教学,而不能平均用力。特别是对部首意义的理解上,不但要弄清本课的两个部
首的意义,还有让学生搜集一些这样的字,体会意思,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非常必要的。
不足之处:
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
第三篇: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把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出词语意思。
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6.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读准词语,学习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学会自己借助拼音阅读短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把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五”。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
(1)
1.读一读,找规律。
读一读这些词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版块呈现3组有形近字组成的词语,要求同学们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字形特点,选择对应的汉字。(板书:形近字)
“蜜”字是虫字底,右边虫字旁的字是“蜂”,所以“蜜——蜂”。
“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左边与金属有关的是“刀”,所以“刀——锋”。
“幕”是巾字底,与布有关,开幕就是拉开幕布,所以“开——幕”。
“墓”就是墓地的意思,扫墓就是在碑墓前举行纪念活动,以表示对亡人的崇敬与怀念之情,所以“扫——墓”。
本组剩余的只有“爱——慕”。
做饭需要火,所以“炒——饭”。
(2—9)
写字需要手,所以“抄——写”。
2.离开词语,你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
练
读生字,识记生字。
①注意读准后鼻音“峰、蜂、锋”,平舌音“扫”,翘舌音“炒、抄、吵”等。
②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峰、蜂、锋、炒、抄、吵、墓、墓、暮”等。
形近字比较:峰-蜂-锋;炒-抄-吵;墓-墓-暮。
③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锋利
先锋
蜜蜂
甜蜜
蜂巢
开幕
幕布
扫地
打扫
扫墓
墓地
羡慕
爱慕抄写
摘抄
炒菜
炒饭
3.练一练,学运用。
清
晴
睛
蜻
情
(晴)天
事(情)
(清)
水
眼(睛)
(蜻)蜓
4.我拓展,我积累。
具有相同部件的生字,还有很多,比如:“披”和“坡”,披衣服应该用手披,所以是提手旁,山坡是指高地,所以是“土”字旁。
【设计意图:通过从火车票上识字,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学会从火车票上认识生字词语,会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出词语意思。
2.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3.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五”。
二、学和用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不言不语
只言片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先读一读词语,再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如“不言不语”中有两个“不”,可以猜出词义是不说话,闷声不响。
“只言片语”中有“只”“片”可以猜出词义是个别的词句,零星片段的话语。
“三言两语”中有“三”“两”,可见不多,词义是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千言万语”里边有“千”有“万”,可以猜出词义是形容说的话很多。
“豪言壮语”中“豪”是豪迈的意思,“壮”是雄壮的意思,可以猜出词语的意思是气魄很大的话。
“少言寡语”中“少”“寡”都是不多,可以猜出词语是指平时说话不多。
“自言自语”中有两个“自”,可以猜出词义是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甜言蜜语”里边有“甜”“蜜”,可以猜出词义是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
2.练一练,学运用。
(1)
(2-7)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我一个人(自言自语):“妈妈,你啥时候回来,我有(千言万语)想要对你说。”
(2)他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同学们讨论问题时,他总是(一言不发)。
3.我拓展,我积累。
我还知道带有“言、语”的成语:(板书:带有“言、语”的成语)
花言巧语
风言风语
胡言乱语
冷言冷语
甘言美语
能言快语
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照例子在括号中加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天空飘着()气球。
()池塘开满()荷花。
先把例子读明白,例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形容词,因此填空的时候也必须是形容词,然后考虑,形容天空、气球、池塘、荷花的哪些词语比较合适,就填哪些词语。
(蓝蓝的)天空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
(大大的)池塘开满(美丽的)荷花。
【设计意图:根据表示事物的词语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三:书写提示
1.读一读,找规律。
有的字左边长,右边短,有的字左边短,右边长。
“忙、如”这两个字是左边长,右边短。“观、呼”两个字是左边短,右边长。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左右部分均匀分布在竖中线的两侧。
2.练一练,写一写。(板书:左边长,右边短,有的字左边短,右边长。)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会用词语说比喻句,会在语境中理解词意。学会了带颜色的词语。
(8-10)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2.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五”。
二、学和用
板块四:日积月累
出示: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1)
独钓寒江雪。
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注意读准平舌音“踪、蓑”,翘舌音“舟”,前鼻音“寒”后鼻音的字“径、翁”。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读读想想
(1)再读词语,想一想这首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这首诗写的是冬天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情景。(板书:冬景图)
(2)
这首诗中你能读懂哪个词语?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①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②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
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3.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诗主要是从意境来看,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4.熟读成诵。
(1)反复诵读,想象故事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从这首诗里看到的景物有哪些?
比如,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寒江、雪等。
(2)借助这些关键词,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2-4)
5.延伸阅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柳宗元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板块四:我爱阅读
1.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短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理解词语:
船舷:船的两旁。
宝剑:是用优质的材料和独特的铸造方法锻造出的剑,剑刃锋利,吹毛即断,杀人不沾血。
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
4.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佩带宝剑的人乘船过江时,剑掉入江中,他却不着急下水寻找,而是在船上做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再从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在不停变化的,不知变通的行为是十分愚蠢的。(板书:《刻舟求剑》事物在变化
不知变通是愚蠢的)
【设计意图:阅读短文,能够自己读通顺,读明白其中意思,使学生爱上阅读。】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积累了很多的好词佳句,认识了不同的家乡。
(5-9)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形近字
带有“言、语”的成语
左边长,右边短,有的字左边短,右边长。
《刻舟求剑》事物是在变化
不知变通是愚蠢的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练习的“学与用”和“写字提示”都有写字教学方面的涉及。所以我加大了识词、写字在教学中的分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2.本课积累了一些词语、古诗、故事,学生做到了读通、读出韵味,读出节奏。
不足之处:教师引导讲解得有些太多,应该以学生训练为主。
第四篇: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与字宝宝捉迷藏,送字宝宝回家,和猴哥旅游,看虎王变魔术,学蓝猫说句子,跟小兔比一比”六个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变枯燥的练习为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学生在各种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演、编、画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命历程。
【设计特色】
摆正师生关系,用民主指导取代权威传授,注重互动交往,用动态建构取代静态接受。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3、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课前准备】
电脑,包括字宝宝捉迷藏、猴哥旅游、虎大王变魔术、蓝猫提问、小兔画画的动画,水果图和虎王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去语文园地五里玩一玩,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可以做游戏,可以去旅游观光,还可以学变魔术……怎么样,只要小朋友认真玩,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拿出水果图和虎王图),愿意去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玩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去看一看。)
二、与字宝宝捉迷藏(我会认)
1、与字宝宝捉迷藏
⑴ 激趣: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多媒体画面)这花园多美啊,小朋友喜欢在这里玩吗?字宝宝也喜欢在这里玩,我们就和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嘘!字宝宝已经藏好了,大家快把它们找出来吧!只要大家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它就会乖乖地出来了。藏起来的字宝宝就在“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认”中,快去读一读,记一记,等一会儿比比哪一组找到的最多。
⑵ 学生自由练读、识记。
⑶ 小组互读。
⑷ 玩捉迷藏游戏。(出示多媒体)游戏规则:小组派代表读出“我会认”中的字,读对了,字宝宝就会跳出来,另一组又派代表读字宝宝就会重新藏好,然后开火车把字宝宝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正音)
2、送字宝宝回家。(出示)字宝宝哭了,想回家了。谁最能干,会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⑴ 仔细看看字宝宝的家,发现了什么?(言字旁、口字旁、单人旁各有一个家)
⑵ 送字宝宝回家。(如果送错了,字宝宝就不会动,教师引导学生纠正)
⑶ 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分别和什么有关?)
⑷ 扩展训练:字宝宝的家还很宽敞,你还想让哪些字宝宝进来呢?(拿起笔来写一写,并让学生谈谈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鼓励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多,每人得到水果图一张)
(设计意图:巧妙地将游戏活动经验迁移到学习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归类认字的目的。一个“送”字,自然让孩子内心涌起强烈的责任感,因而“送”起来会特别用心。同时渗透了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最后又进行有机地拓展,实现了语文课与生活的衔接,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的热情。)
三、和猴哥去旅游(我会读)
1、勇过小河
⑴ 做过了游戏,我们现在和猴哥去旅游吧。(出示)来,大家一起出发,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问问聪明的小猴,它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问)猴哥答:“小朋友,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把河面上的词语读对了,我们就能过去了。”
⑵ 学生同桌练读词语,小组练读。
⑶ 每一组选一种方式读(可以小组齐读,可以小组每人选读几个词,可以派代表读),教师适时正音。
⑷(出示)呀,小朋友读得真棒,你看,河面上已经搭起了一块浮板了,我们可以过河啦!大家*自己战胜了困难,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特意设置障碍,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
⑸ 全班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要求话要说完整,人人会说。
用其中的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话。
3、快乐旅游
猴哥带大家参观天安门广场和长城。你们谁有信心帮小猴当导游,把自己看到的介绍一下。最后和猴哥说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帮小猴当导游这一交际情境的创设,不仅把读词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而且使静态的、孤立的词语依附在一个完整的、活动的事件中,课堂充满了人文味。)
四、看老虎大王变魔术(比比写写)
1、看老虎大王变魔术
⑴(出示)猴哥走了,谁又来了?(虎王),同学们,这林中大王告诉我它会变魔术,你相信吗?不信,你看看。
⑵ 虎王变魔术。它一手变出个“日”字,另一手变出“白”字。
⑶ 小朋友,你们谁最聪明,发现虎王变出的两个字有什么秘密吗?
⑷ 演示两字的不同笔划(ノ变红)。
⑸ 师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形式交流:“日”,生日,日子;“白”,白云,白色,白天;白比日多一撇。
2、争当魔术师
⑴ 出示屏幕:目
木
开
马
西
(小朋友,现在让虎王看看咱们同学当当魔术师好吗?谁如果变出屏幕上的这几个字的兄弟来,我就把虎王送给你)
⑵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时多媒体演示:先出现字兄弟,再是不同笔划红起来。最后按上面师所引导的形式交流。做的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只“老虎”。
你找到这些字的变化规律吗?(加一笔、变一笔)
⑶ 扩展训练:你还能变出这样的字兄弟吗?
(设计意图:转换学生角色,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他们跃跃欲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书写指导
⑴ 师范写。孩子们,看到你们这么能干,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比试比试,我们就比比写字好吗?请你们挑几个难写的字兄弟让老师试试。
⑵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正确,把字写匀称。
⑶ 部分学生书写展示,学生相互评讲。
(设计意图:教师以富有激趣性的语言进行范写难写的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积极性,并解决了书写的难点。)
第二课时
一、播放音乐,激发兴趣
1、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师生同唱。
(设计意图:不仅能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情感,而且又自然引出蓝猫的形象,为教学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蓝猫说句子(读读说说)
1、读蓝猫说的句子。
小朋友一定知道谁来了,它就是可爱的蓝猫呀,(出示)他的问题可多了,你看,今天带来什么问题呢?
⑴ 师范读,生跟读。
⑵ 生练读,指名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抽读。
⑶ 你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吗?指导读好问句的语气。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
2、学蓝猫说话
⑴ 用“吗、呢、吧”跟蓝猫说说话。
⑵ 同桌相互读读问问。小组交流。
⑶ 小组合作进行说句子比赛。
(用“吗、呢、吧”说话,两个小组比赛,小组内互相合作,同心协力,每人争取机会说话。让蓝猫作裁判,每一组说对一句,蓝猫就会奖给那一组一个果子。哪一组说得最准确,而且最多,哪一组就为冠军。得冠军的小组每人可得到一张水果图,当然,说不好的同学如果通过帮助能说好,也会得到蓝猫的奖励的。)
三、跟小白兔比一比
1、激趣:(出示)小白兔正在望着天画画。师问:小白兔在画什么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想)啊呀,小白兔说先要读读它编的一首儿歌,读好了,就知道它画的是什么了。它也会很乐意把自己的画画拿出来跟大家一同欣赏啦!
(设计意图:这个“卖关子”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唤醒阅读期待,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2、跟小兔比朗读。
⑴ 听小兔范读。
⑵ 学生自由朗读,圈出不会读的字,读不好的字和没学过的字。遇到这些字该怎么办?(问同桌、问老师、拼拼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⑶ 小组中互读互查。师提示:听听同学哪个音没读准,你能当“小老师”帮助同学吗?
⑷ 指导朗读。
① 各组谈谈你们是怎样解决难读的字,老师及时表扬学生解决的办法真棒真多,再提出现在仍然解决不了的字,大家一起克服困难。
② 指名读,男女读,同桌读,评读,重点指导读准“站、躺、凉、肥、才”五个字及多音字“着”。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白兔画的是什么,读出与白云交谈的语气。
③ 跟小兔比朗读。每一小组派一代表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朗读,(可以摇头读,表演读,配乐读等等)跟兔子挑战,师生一起评价,如果这个代表胜了小兔,那么就过关了;如果输了,那就全组同学一起来对付,直到过关为止。最后全班同学一起配乐表演读。
3、跟小兔比编儿歌或画画。(扩展训练)
⑴ 设置情境:小朋友读得太好了,连小兔都认输了,现在小兔就心服口服地拿出它的画啦,大家快来欣赏。(播放白云图)你们可要仔细看,再想想平时看到的白云宝宝的样子,⑵ 集体讨论想象:这些白云宝宝有时像成群的白云,有时又像什么?
⑶ 跟小白兔比编儿歌或画画
① 激发:(一只神气的小兔)你看,这小兔写了这么一首诗,画了这么一幅画,就觉得很了不起了,我看刚才小朋友的想象力比它丰富得多,有没有胆量再跟它比一比编儿歌或画画?
② 学生选择好画画还是仿编儿歌。(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完成。)
③ 全班交流。编或画得好的同学不但老师和同学要及时表扬,连小白兔也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呢。
④ 全班同学纷纷站起来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或站起来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扩充课外阅读:《天上的云》。
第五篇:语文园地五教案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归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2.学习乐府诗《游子吟》,领会诗的大意。体验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爱。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父母。
3.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教学重点:
学会感悟诗歌的含义,选择典型材料进行习作。教学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作文时表达真情实感。
一、我的发现
1我们的汉字最有趣,有的字就像孙悟空一样,会变化意思。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能够理解带点的字的意思吗?
2指导学生读句子。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弟弟把零用钱都花光了。
3组织小学生讨论,练习句子理解字的意思。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在第一个句子里,“光”是“只、单”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光线”的意思;第三个句子里,是“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的意思。)
4拓展练习:此外,“光”还有多个意思,(出示小黑板)(1)景物:如,风光;(2)光彩;荣誉:为国增光;(3)比喻好处:沾光;(4)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5)明亮;光明;(6)光滑;光溜:这种纸很光;(7)身体露着:光着头。谁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呢?比一比谁聪明。
5下面我们理解第二组句子。他从信封里抽出信纸,展开来读。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
赶车人把鞭子一抽,马儿就飞跑起来。
6组织小学生讨论,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在第一个句子里,“抽”是“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来”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植物)长出”的意思;在第三个句子里,是“打”的意思。
7拓展练习:关于“抽”字,还有一些其他的意思。如“抽”还有:(1)从中取出一部分:抽查;(2)吸:抽烟;(3)收缩:这件衣服刚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谁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呢?比一比谁聪明。
8我们再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看自己能否发现这些特点。你能否仿照例子说一些类似的句子呢?(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预设:如第一组:“妈妈不光为我做饭洗衣服,还教我读书。”“明亮的灯光,洒在我的作业本上。”“我很快就把饭吃光了。” 第二组:“爸爸从书架上抽出了那本他最珍爱的书。”“小麦抽穗了。”“他把鞭子挥一挥,猛抽了一下。”)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谁能正确地读一读下面短文中的字。(1)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检查。
(3)教师抽查本班学生认读情况。(指明学生读,开火车读等)
2比一比谁聪明,谁能说说认识的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认识的字基本上是带“木”字的形声字。
3看一看谁细心,谁能说说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桐、桑、棕、橡”是后鼻音,“桑、棕”是平舌音)4赛一赛,谁读的准。
5自由读韵文。比一比谁先会背诵。
6说一说你在读韵文的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关于树木的常识。
(二)读读背背。1出示古诗课件。
2教师点拨提示:乐府诗《游子吟》,诗的大意是,孩子要离开母亲远行,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为他缝制衣衫,针脚缝得密密的,担心他不能早日归来。母亲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了小草,这样无私的母爱,做子女的如何能报答得尽? 3自由读诗句。
4说一说对诗句意思的大致了解。5练习背诵诗句。
6拓展延伸: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三、展示台。
1激发情趣,启发谈话。
我们班级里有很多小能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今天我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让每一个人都展示自己风采。你可以朗读,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还可以展示自己画的图画,还可以唱歌或表演舞蹈等等。我们先分小组展示,大家可以在小组内演一演。
2分小组展示。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
3组织交流,展示风采。(1)学生展示。(2)其他学生评价。
(3)教师参与评价。注意要以鼓励为主,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
4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1)自己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2)小组同学帮助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