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设计方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7:4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设计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篇: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设计方案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

设计方案

重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难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了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怎样?

教师指出,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中国军民一年

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但当时中国方面也还没有发展壮大到可以立即驱逐日寇出中国,因此,抗日战争也就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首先让学生回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第一节所学内容分析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从日本方面看,战线过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以及日军受到抗日根据地的牵制和威胁;从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敌后抗日力量的壮大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斗争的过程。因此,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也不会亡国,处于一种相持状态。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那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教师应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战略方针。战场形势的变化,日本已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迫使其改变战略方针。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战略方针的原因。一是日本陷入长期战争,无力大规模进攻;二是抗战初期,日本认为国民党是主要的对手,随着战争形势发展,日本侵略者认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是其主要威胁,于是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在这里,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改变对国民政府的策略,只是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经济上掠夺“以战养战”和扶植伪政权“以华治华”。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

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和录相讲解汪伪政权建立。可提出: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指出,产生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加速了国民党内的动摇和分裂,出现了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充当汉奸的事件。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日伪勾结,使中国的抗战更为艰苦困难,也使国民党内的抗战态度更加转向动摇和消极。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使学生明确,日本在华侵略的扩大,国内资源已无法满足其战争的需求,其战争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资源。随着战争的发展,日寇在经济上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妄图把中国变成其侵略战争的物质基地,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因此,它的掠夺是全方位的,从农业到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从全融业到劳动力。了解其掠夺的方面,也就容易把握其掠夺的具体表现。

2.疯狂的经济掠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由学生归纳回答。要有条理,概括准确。并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史实的认识。老师再就“统制事业”、“伪币”、“储备金”等专有名词作一定的解释。

三、推行奴化教育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进行讲解。

首先,要点明推行奴化教育与其他侵略方式一样,都是要灭亡中国。其次,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出奴化教育主要措施。再次,由学生归纳出奴化教育的目的。

在这里可以提出现在日本政界少数人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与日本法西斯在华推行奴化教育有何共同点,让学生讨论。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外争

利用图片,突出日本法西斯在沦陷区统治的残暴,手段极其残酷。沦陷区人民过着一种非人的、亡国奴的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憎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同时,还要指出,在沦陷区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小结

由学生归纳、总结,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战争有了怎样的变化?日本侵华的整体战略方针是什么?

板书设计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3.汪伪政权的建立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2.疯狂的经济掠夺

三、推行奴化教育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篇:论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地化统治(2018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

论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地化统治(2018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1.日伪政权的建立

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建立的第一个比较定型的日伪政权,是1932年初在东北地区建立的“满洲国”。3月19日,“满洲国”在长春正式建立,改长春为新京,由清朝废帝溥仪为“执政”。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建立的第二个比较定型的日伪政权,是1939年初在内蒙古地区建立的“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建立的第三个比较定型的日伪政权,是1940年3月建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日伪政权是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由日本政府和军队一手孵化、炮制出来的。各个伪政权的国策制定、国务活动都受日本政府和军队的控制、支配,各级伪政权机构均由日本人直接或间接主政,是典型的傀儡政权。2.日本的殖民经济掠夺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经济掠夺,表现在工矿、农业、金融等各个经济部门。工矿方面。在东北地区,日本通过原“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和1937年12月成立的“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两个垄断组织,实现了对东北地区重工业的独占。农业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和劳力的掠夺。由于沦陷区处在日本军队的占领状态下,日本人便成为沦陷区土地的最大领主,沦陷区农村的土地均受日本方面的支配。一部分土地被日军无代价地用于建筑公路、机场、兵营、仓库、封锁沟等军事用途;一部分为日本的“垦殖会社”及日本移民占有。被日伪掠夺了土地的中国农民,或被驱逐离开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的土地,漂泊到异乡,或沦为日本垦殖会社的农奴。日本又以占领者的姿态对沦陷区的农产品进行殖民掠夺。其主要方式是通过统制贸易进行强制性的低价统购。掠夺的产品包括小麦、棉花、稻谷、蚕丝等。

金融方面,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实施了严密的控制与垄断。在东北,日本利用“满洲中央银行”大量发行“满元”,用以支持军费开支和维持军工生产。在关内,1937年11月,日本在张家口设立“蒙疆银行”,发行“蒙疆券”。1938年3月,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1939年5月,在上海设立“华兴银行”,发行“华兴券”。1941年1月,在南京设立“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这些银行发行了大量的没有准备金的伪钞,依靠日军的刺刀维持这些伪钞的信用,借以压榨中国人民的血汗和财富。此外,日军还大量发行根本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凭暴力恐怖使其流通于市场。从1938年底到1940年底,军用票发行额为5亿日元。由于滥发纸币,引起沦陷区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3.殖民文化与奴化教育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这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保卫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正是因为如此,以灭亡中国为最终目的的日本,特别重视在中国沦陷区推行殖民文化和奴化教育,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垄断中国沦陷区的所有文化机构。

第二,进攻、摧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植入日本思想文化。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内,不仅通过垄断沦陷区新闻通讯业取缔了中国原有的新闻通讯业,而且还收缴焚毁一切表现中华民族意识、民族思想文化的书籍、印刷品和迫害、追捕、杀戮中日进步的文化思想人士。

第三,控制各种文化社团和文化活动。在东北,在日本关东军和“满洲国”的运作下,先后建立起了伪“文艺家协会”、“剧团协会”、“美术家协会”、“乐团协会”、“作家协会”等团体,并在此基础上于1941年9月组建了“满洲文艺联盟”。通过这些文化社团控制一切文化活动,文艺团体的群众性和自由创作精神为日伪直接统辖的“国策文艺”所取代。

在推行殖民文化的同时,日本又在沦陷区实行全面的殖民奴化教育,并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推行日语教育。国语是一个具有鲜明国家和民族意识的语言,汉语被确定为中国国语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日本为了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在沦陷区大力推行日语教育,以削弱汉语乃至取代汉语。

第二,修改教科书。删除含有民族国家的内容,增添亲日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国语、历史和地理教材方面。

第三篇: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前两章总结

第一章台灣的領有

台灣因其天然資源與地理位置,在重商主義時代與19世紀末的帝國主義時代被各國爭奪,兩次都與日本有關。台灣政權變更: 荷蘭:1624~1662

鄭成功:統治23年清朝:1683(康熙22年)~二百一十二年 1840.中英天津條約開部分港口為商埠日本:1985(明治28)中日甲午台灣及澎湖

一.重商主義時代 16、17世紀,西歐各國因國家統一就緒,資本逐漸發達而成商業資本形態而進行殖民活動。當時台灣為荷蘭所殖民。他們一貿易的利益為目的,同時為鼓勵生產大力拓展農業,致使人口增加、生糖貿易大為發展。

日本早在戰國時代末葉。倭寇即以武力佔領台灣多地,荷蘭統治台灣時亦不服從。在德川幕府鎖國后才與台灣斷絕。(日本由於西葡的到來以及豐臣、德川統一的餘威積極發展海外勢力,外形上走重商主義道路。因其資本軍備實力難抗外國而鎖國。)

二.帝國主義時代

19世紀後半,英美德法都與台灣有接觸,都在在排斥日本的永久佔領。同一時期,日臺都承受歐美列強的壓迫,導致台灣有劉銘傳改革行政與軍備,日本明治維新。

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雖已有近代經濟機構的形態,但金本位制度尚未實行,資本不充足,本國利息高使資本不易在殖民地投資,靠政府計劃于保護獎勵才推行殖民主義發展。由於日本當時的經濟實力未達到資本主義高度發展階段,清日戰爭是國民主義戰爭還是帝國主義戰爭難以說清。只是在歐美李強帝國主義掠取領土的漩渦中,日本占有台灣,才使這種占有又累帝國主義的色彩。日本雖尚未具備帝國主義實質,卻已有其形態意識。因甲午戰爭獲取台灣,不能單純視為國民戰爭。應為非帝國主義的帝國主義嘗試。

第二章台灣的資本主義化

德國不掠奪台灣理由:缺少良港、人口稠密、內有“蠻族”,不宜殖民;面積大,對法國不易防禦。李鴻章在馬關條約讓日本放棄台灣的理由:匪亂難清,吸食鴉片之習難除,氣候惡劣,生番(原住民)獵取人頭。

但日本卻在十年統治間改善台灣各方面。經濟上,靠1904年幣制改革,1905年土地調查,1908年縱貫鐵路,基隆、高雄筑港成功使台灣經濟急劇發展,資本主義化進展迅速。日本資本驟增,台灣資本主義發達,兩者相互促進。以下論述主題:

① 台灣資本主義化基礎事業(土地調查、度量衡、幣制改革)② 日本資本在台灣的建立與壟斷 ③ 台灣財政與資本主義化的關係

④ 資本主義發展而產生的殖民者對原住者的階級分立 ⑤ 台灣在日本帝國主義內的地位

第一節 土地問題

一.日治以前的土地問題

因被殖民原因,台灣土地問題特征:①隱田特多②土地所有關係的封建性質③與原住民的特殊關係。① 隱田

沒有負擔納稅義務的土地稱為隱田。清政府默許其存在,以獎勵開墾、招來移民。② 清代時期,台灣土地的封建性:

開墾權力者(大租戶,通常是有力豪族)把土地貸給實際開墾經營者(小租戶),經營者轉貸給佃農。從下而上交租,分別是為小租,大租。大租戶再給政府地租。弱大租戶為原住民,則須負擔”番租”。

租權不等於所有權。大租權與小租權均可單獨轉讓,大租戶小租戶互不相識,土地權力關係混亂。

③ 與原住民關係

移民者頻以譎詐暴力“霸耕侵占”,促使原住民對外來者兇暴。清政府劃番人地區,劃界遷民。后因霸耕侵占嚴重,政府接觸禁入番地命令,開拓台灣全土。

二.土地調查

清代劉銘傳是台灣資本主義開拓先驅。他最早實行土地丈量,整理隱田,減四留六法(以小租戶為業主,大租減少百分之四十。大租戶解除納稅義務,收入為原來的百分之六十)。因其目的為增加稅收,有調查苛酷,遭人民反抗,半途辭職。日治時,兒玉、後藤長官調查人籍(戶口調查)、地籍。承認大租權,1903年后不得新設,對大租權者發放公債作補償,取消其權利。確定小租戶為業主,強制乙登記轉移權利。

利處:明白地理地形,治安便利;整理隱田;增加財政收入;因確定權力關係,保障了交易安全。

三.林業調查與林野整理

自1910年起,每5年調查林野一次。林野分為官有與民有。對於利用官林經濟利用的“緣故”關係者,不承認業主權,但保障其利益。因原規定“無主地國有”欠明了,進行現場勘測。

為消除“緣故關係”,1925年完成官林整理(分為要保存于不保存林野,不保存的要處分調查,出售“預約開墾土地”)。

“緣故地”歸民有,保障私有財產,有道資本家想林野發展,這就是林野的資本主義化。

四.森林計劃事業

未解決林野調查剩餘地域無法滿足產業經濟發展,實施“番界林野”調查,藉以開拓國家和民間資本的發展途徑。

五.土地之原始的資本累積

土地及林野的調查使主權確實的原住民土地轉到資本家的手中。但資本的原始積累,還是依靠政府的強權保護:①對耕地所有權私法轉移的官方協助(警察的權利誘惑或強迫出售)。②官有林野的確定與撥付(之前缺乏證據歸於官有的林野現給民營,這是對資本家取得土地的強力支援)。作者評價:台灣不像其他國家的殖民地,并無極端對於原住民魔獸土地或共有地的強制分割。政府對於土地林野的設施,計劃周到,考慮慎重,相當文明。

六.土地的分配

①土地所有及經營的集中情況相當顯著。②耕地百分之十五屬於日本人,特別是日資本家。林野更甚。

土地的壟斷控制及日本資本家朝此方向的發展是台灣土地問題發展的結果,也是今後的傾向,也是殖民政策的意義。

第二節 度量衡及貨幣制度

統一的度量衡和貨幣制度與日本的在同一經濟領域內。

1.度量衡:禁止舊的。度量衡器的修理、製作、批發都貴官營。這是“日本資本主義化”的準備過程。

2.貨幣制度:延用其本國于1897年公佈的貨幣法,施行金本位制。確定金銀比價后,以一圓銀幣為法幣。因金銀比浮動,弊端很多,1904年台灣銀行發行金銀兌換券,禁止圓銀。1911年施行貨幣法,與日本貨幣制度完全同軌。

第三節 資本家的企業 一.外國資本的驅逐

日本占有台灣,使原來面向大陸、香港的貿易轉向日本,商權移歸日本資本家掌握。

甲午戰爭前後,砂糖貿易幾位外國商人壟斷。日本三井物產與1989年設支店,用產地交貨等手段迫使一位恃買辦制度的外商退出台灣。1910~11年,外國人及台灣人的糖商完全沒落。1912年,糖業外國資本全被驅逐。

茶業為洋行壟斷,三井物產1907年介入,只剩三英商一美商,后也被驅逐。樟腦、鴉片、米也逐漸為日本壟斷。

1907年後,貿易及海運,商權都歸於日本資本家。

原因:①較外商有強大資本。②設企業而成產業資本,與商業資本結合。③日本資本在臺成立銀行資本。④實施專賣制度(樟腦、鴉片等)⑤國家直接、差別性保護日本資本。⑥關稅制度與日本國統一。

二.資本形態的發展 最初形態是商業資本,且為外國貿易資本。這種接觸未能達到社會內部生產關係的資本主義化。日本的治安、土地林野調查、統一度量衡、貨幣制度、設立企業等,使單純的商業資本向產業資本發展。

糖業及其他資本家的企業化,以及政府的輔助,以及連帶興起的電力等企業,引起了全盤的資本家企業化。

台灣資本家企業急劇發達的原因在於日本資本與日本政府的力量。戰爭累積的資本,是台灣急劇資本主義化,這是根本原因。政府的援助:①治安、土地調查„„②國家資本的活絡,例如鐵路、筑港等。③直接援助④人事援助⑤設立企業的勸導

三.壟斷的成立

在台灣成立并發達的資本家企業又急劇的壟斷化,這也是日本國內資本壟斷的運動及反映,在溫室保護下進行。

壟斷是由資本的累積與集中而成的。因工廠或事業的增設或合併需要巨額資金,因此資金雄厚的會社最能實行企業集中。

概括:①台灣代表性產業及糖業,為三井、三菱、藤山、鈴木等大資本家壟斷。②這些大資本家的壟斷,不僅限於糖業,而且設計台灣整個產業。③這些大資本家不僅限於台灣,且為日本全國的壟斷實力。及這是日本帝國壟斷的一環節。台灣資本家的壟斷靠政府權力與政策所開創的情形顯著:①例如台灣銀行等使一開特別法創立的;②林業及鐵路為官營壟斷。專賣制度不但促成官營的企業壟斷,還同為指定委託的方式給民間資本家壟斷地位。③台灣青果株式會社等受總督府特別監督。

四.向外發展

日本資本促使台灣資本主義化,同時又達到壟斷階段,再以台灣為基礎推行事業至台灣以外的地區。製糖會社和台灣銀行是明顯的例子。

1.貿易的推進:①日本台灣間匯兌的調節與改善。②台灣與華南、南洋間的航路由於總督府政策得以聯絡。③台灣與外國間的貿易援助。

2.在中國及南洋的投資:台灣銀行參加對華共同投資總額為一億八千二百多日元。開設一般銀行業務,對福建開放貸款。但台灣銀行過於帝國主義,不專就損益打算,而以伸張國運、發揚國威自認,因貸款給鈴木巨額資金而虧損幾進倒閉。

第四節財政與資本主義化

甲午戰爭后,台灣財政依賴日本國庫。日本在財政上負擔巨大。1.台灣財政獨立奠基:兒玉、後藤的台灣財政獨立計劃 兒玉、後藤政治為了台灣財政獨立,1899年提出預算要求、財政計劃:擬逐年減少輔助,對於生產資金發行公債計劃。內容主要為土地調查、專賣、事業公債及地方稅。1896~1909,因計劃的順利推進、日俄戰爭,台灣財政提前獨立。這是日本殖民政策上的成功。2.台灣財政獨立發展:產業資本的振興,財政促進台灣資本主義發展等相互影響

① 土地調查,提高土地稅率,增加土地稅收入。整理大租權而發行公債,令銀行收購或給銀行的金融組合提供方便,促使豪族封建土地財產資本化。

② 鐵路、筑港、水利、酒專賣制度等為近代產業發展的基礎準備事業,身為資本主義大企業,又由銀行國庫承貸,相互促進。

③ 專賣鴉片、食鹽、樟腦、煙草、酒。前資本主義社會財源只有土地,所以殖民地的通例就是依靠專賣制度。

④ 1898年實施地方稅制。目的是輔助特別會計,以利台灣經營。分兩部分:征收特別會計未增收物件(增加地租附加稅及所得附加稅);總督府特別會計輔助款。地方稅則由總督府自由裁量。地方稅會計制度被利用為總督府專制政治的武器,對台灣財政的獨立(廢止一般會計的輔助款)及殖民政策的實行有很大貢獻。⑤ 製糖業發達,砂糖消費稅大為增加。黃金時代(明治40年代):

1905年財政獨立,到1916年為止,公債籌募已經停止,改以台灣銀行短期貸款。足見台灣歲入的充裕。然而總督府大肆勸誘資本家的投資還繼續支出巨額經費推行大事業,引來批評。

財政運用欠妥卻對資本家企業的興盛大有貢獻:撥付糖業輔助款、官營很多土木建築工程、官營電器業及阿里山林業、林野調查及五年理番事業(討伐居住高山的生番)。1908~1911,日本經濟界在日俄戰爭中不景氣,台灣卻異常盛況,提供投資及商品輸入的好市場。但1911年~1912年,台灣歲入遭受風災水災而受影響。

總之,台灣歲入的豐富與地方財政制度的運用相應,而促進資本家企業的急速博興之處甚大。

⑥ 為了財政獨立,台灣住民財政負擔沉重。財政獨立採取的方法是強制執行,如放在日本則會遭到反對。財政的負擔度台灣資本主義化的影響如下:

由於強制納稅,貨幣經濟普及,尤其是日本通貨;減低台灣資本及競爭力,日本資本家容易發展;台灣一般人民無產化。

⑦ 專賣上以間接稅為主,尤其是專賣收入,因屬最隱蔽的財政負擔,而被視為主要財源。間接稅和專賣收入主要是一般民眾的負擔。這種財政制度的結果:保護資本家、庶民無產者化。這對資本主義化有貢獻。

⑧ 將台灣特別會計的財源轉入一般會計。表示台灣財政的獨立。

第五節階級的關係

台灣資本主義的問題不外乎人口的資本主義階級化問題,這順應兩種情形進行: 1.前資本主義社會轉入資本主義社會中台灣人內部階級關係的分解與變質。2.隨著資本主義化的日本人的殖民而來的資本主義階級關係的移植。

在台灣,階級對立與民族對立相競爭而又交錯,表示資本主義化不是內部發展需要,而是日本殖民的外在需要而產生的。以下依循殖民者與原住民的對立,考察各階級的構成: 1.資本家階級包括日本人與台灣人。

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其中“不在資本家”(即不住在台灣的日本人)占大多數。這對台灣經濟有不良影響:①對土地或企業的改良冷淡。②財富流出台灣。

台灣資本家:透過大租權公債或被政府勸告或受資本家企業刺激,由土地財產家轉變為資本家。屈服日本的資本家:有趨附與專賣制度的心新資本家,但大多是提供資本給日本人的貸款資本家。也有不屈服的資本家:遭到一些阻止干預與打擊。顯示資本家的競爭源於民族的差異。

2.農民: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百分之五十八,由封建的關係轉為資本主義的土地關係,淪落為農業勞工。在台農民大多是台灣人。1909年前後,移植日本農民計劃徹底失敗。東部有台灣人、日本人、原住民,產業中心的西部全是台灣人。3.漁民:日本移民居多 4.礦夫:幾乎全是台灣人

5.工業勞工:台灣人占大多數,還有日本人與大陸人。隨著台灣資本主義化推進,技術的熟練,所需勞工減少,且日本勞工工資高出一倍,所以勞工階級為台灣人所佔。資本主義的發展,其本身內部矛盾導致農民與勞工結合的運動。6.中產階級

台灣農民組合中的有力成員,兼地主者,以中小資本家的企業者身份構成一有力階級。在中小地主及工商業方面,台灣人有壓迫日本的情況。這些台灣人是民族運動的中堅。7.大資本家企業的會社員階級被日本人壟斷。8.官吏及公務員被日本人獨佔。

9.自由職業(律師、醫生……)均以日本人居多,但台灣的醫師也不少。

總結:台灣資本主義化是導引住民的階級關係由封建的前資本主義變為近代的資本主義。大體上,官吏公務員、資本家及傭人(會社員、銀行員)多有日本人獨佔;農民勞工階級大部分是台灣人;中產工商階級,日本人與台灣人互相競爭;自由職業,兩者並立,台灣人亦形成一堅強力量。

日本人與台灣人的民族對立,同時也是政治上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對立,與資本家對農民勞工的階級對立相一致、相競爭。

第六節台灣在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地位

殖民地對本國的經濟價值:由本國輸出資本、商品、掠取原料、移民。還需考慮殖民地對本國的資本以及勞力的供給。因此,台灣對日本的經濟價值問題就兩者的資本、商品、人口移動來考察。

一.資本的移動(投資及吸資)

1.日本領有台灣之初,台灣的貿易是商業資本對非資本主義社會剝削的一種典型。交通通訊不完備,地方物價相差大,物價有商人任意決定。資本家活動以商業資本為中心,但預借生產者資金,并收取預借款利息,所以也包含了產業資本和放貸資本活動。是的商業資本的利潤更具剝削性。

2.日本劇台以後,台灣進行了資本主義化,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銀行資本得以各自成為獨立的企業而分化展開。就這三種資本形態,考察日本資本對於台灣的投資(輸出問題)。

先是放貸資本的運動,以利息為目的。由於日本人來台,使得台灣的利息發生兩種差別,即日本人與台灣人間各異的利率。日本人之間的利率高於台灣人之間的。台灣資本主義化的進行使利率逐漸降低,且兩者利率幾近一致(大概與1917~1918)再者,郵政出金利率也僅比日本高一點,已無大差異。之前是比日本高,后逐漸降低。

其對資本移動的影響:①起初利貸資本的台灣投資比較憂慮,影響全國利率提高。后來資本由台灣流向日本。②由於利率下降,企業家更有利,促進產業資本的投資。3.台灣具有資本輸出地的價值(良好的投資環境):氣候好,土地豐饒,生產力大;住民勤勉,工資低;資本家壟斷大;政府的保護。4.推算日本對對台灣的投資額不容易。台灣工廠與朝鮮相較,資本家企業化程度高些。5.台灣也是日本的吸資地。郵政儲金具有資金集中的作用。銀行關係上,在台灣吸收存款,在日本及國外放貸,由此可見台灣銀行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銀行。

二.商品的移動(貿易)

1.過去貿易是對中國、香港,日本領有后,對大陸減少,對美國激增,近來對中國急劇增加,但在大勢上輸入仍以日本商品佔據壟斷地位,輸出以日本市場居壟斷地位。台灣貿易轉向日本,影響最大的是關稅制度:

① 日本及台灣商品,在相互市場上對外國商品受到輸入稅保護 ② 有輸出稅無出港稅的台灣商品被日本市場吸收。

③ 片面條約國的中國輸入的商品不沾優惠而大受打擊。後來廢止了輸出稅與入港稅,台日實施相同關稅稅率。台日貿易切斷了台灣與中國的紐帶,使之與誒本相結合。

2.資本主義的日本促使台灣自給的生產商品化,進而發展資本家企業,藉以促進資本家的商品生產化。獎勵各種耕種,原來只有砂糖,後來又香蕉、米等。到1925年出口的增加大過生產的增加,輸向日本的大過輸向外國的。表明台灣的生產依賴日本市場。

台灣生產的米先出售日本,再買外米維持消費量。不能以出口增加斷定住民富裕的增進。

3.殖民地是本國工業商品的市場,是本國糧食及原料的供給者,這是殖民地的價值所在。台灣對於日本提供工業生產品和農業生產物的交換市場,同時逐漸自行取得工業生產地的地位。

4.日本貿易總額的百分之十七是與殖民地之間的貿易,其中台灣占了三分之一。日本輸入台灣的商品(米、棉織品、絲織品等)比對外國輸出的要多。台灣對外貿易少數入超,但對日本是巨額出超。

三.人口的移動(移民)

1.日本人口移民歲國家及資本的活動而進行。本國官吏、資本家及其從屬、勞工、警察、漁民等移民。中心是農業移民。

到1909年開始官營移民事業。趁林野調查,闢官營移民收容地。但1917年該事業宣告停頓,未能達到預期成績。台灣東部的私營移民事業開始是在花蓮港廳,屢次失敗,失敗程度在官營移民之上。

日本農民移植事業主要都有糖業資本企劃,以栽培甘蔗為目的,這是根本原因。因為以此為主業,農民生計講授製糖會社成本考量所控制。

總督府獎勵種植稻米,1923年后,稍有起色,農民有定居趨勢。

移民計劃缺點:一甘蔗種植為中心,形式上雖是建設自耕農移民村,實質是則為造成製糖會社所屬的原料耕作者。2.日本農民移植政策的意義與效果:

① 因台灣人民族的自覺自營之念,資本家開始扶植日本人的民族勢力,消極防止台灣人民族自立,設立日本人農村做示範,採取兩民族共存主義,以彌補資本主義政策多衍生的母國人不在主義的缺陷。在東部已經建立日本的民族移住地。② 使日本人移植台灣成為“帝國南方發展的先驅”。

③ 台灣人口的增加,就日本過剩人口的移住地來說,現實價值不大。④ 對日本居住者的人數在國防上和同化(同化原住民)上無多大期待。⑤ 由於在西部有嫻與種植甘蔗的台灣農民,移民完全失敗且無存在必要。

3.由殖民地至本國的勞工移民,與廉價的食品進口一樣,是減少本國可變資本的價值量,引誘提高平均利潤的作用。

四.財政的價值

匪亂不決,軍事支出大,有出售台灣之說。1897年設置台灣特別會計制度:軍事費本國承擔(一般會計),圖謀特別會計獨立,成績顯著。之後台灣輸入稅與砂糖消費稅收入劃歸一般會計。劃分后,台灣對日本才算有財政貢獻。

台灣對於一般會計並無財政的貢獻,但至少已近于財政獨立的實現。台灣的產業開發可以增加日本的資本所獲的利益,并提高其利潤。台灣對日本的財政經濟而言是最有價值的殖民地。在軍事上,日本不招台灣人及原住民。文化價值上,促進日本文化的發展。

五.殖民地借貸關係

日本與台灣關係最為密切,但台灣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其與外國及日本其他殖民地(朝鮮為主要)的經濟關係也逐漸密切。日本與台灣間的資金價值轉移,在一個經濟圈內,都在日本帝國資本控制下,從資本立場看,都歸屬日本資本。從日本資本家階級來看,日臺借貸關係並不重要。

第四篇:读《新帝国主义在中国》有感

读《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各位,老师同学们,我在读了郎咸平的《新帝国主义在中国》《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无奈》等一系列著作,内心不禁为他敢于说真话叫好的同时,也在网络上看到了很多倒郎派的言论。个人觉得应该辩证的看待郎咸平现象,他的出现既让更多底层民众更加清醒的认识现状,督促政府及其智囊团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决策上更加谨慎理智,同时我们不应该对他的理论一味盲目追捧,大肆宣扬。

就拿这本《新帝国主义在中国》来说,实事求是地讲,我被郎咸平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所感动。感动的不仅仅是郎咸平教授对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大声疾呼和忧国忧民的情绪,而是做为一个学者所表现出来的正直、公正、良心和慈悲这些美好的品德。他以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揭露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本质和行为,为民族、为人民维护利益。知识分子是需要有理想的,是需要有激情的,是需要有良知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遭遇什么苦难,知识分子都要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我期待在座的有志青年都能在郎咸平的著作中得到一些启迪、找回理想、坚定信心、燃起激情。

这本书借助详实的数据,真实的历史,对比了新帝国主义的前世今生。基于列宁《帝国主义论》,以生动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详细的剖析了新帝国主义瓜分、掠夺、控制世界经济版图的种种劣行和新帝国主义的本质。以独特敏锐的视角观察世界经济、政治脉动,他独立的学术价值观值得我们学习。他全面详细富有启发性的剖解新帝国主义在华的种种行为背后的阴谋,以赤子之心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出谋划策。从他的观点出发,对我有所启发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继续反对凡是主义和单边思维主义。今天,凡是国外的资金和技术都是好的,凡是外资的都要招商引资欢迎进来的思想大有盛行之势。对国外的品牌有着难以名状的信任的人我相信不在少数,而提起民族品牌,很多人只是哀其不争。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用单边思维来思考问题呢?郎咸平说,西方有很多国际金融操家在用外资和技术巧妙的来控制和掠夺我们的资源和资金。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引进外资的方针?

其次,很多人在很多时候一直在出卖自己的国家却不自知。时至今日,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官员,最怕是出任去美国谈判,因为经常失败,回来升不了职又背上骂名。从表面的新闻来看,好象没有什么负面的报道出现,一片繁荣大好。这本书中举了现代琦善轮胎特保案答非所问的答辩,全国多个城市出卖自己的自来水厂,铁矿石谈判到最后的老羞成怒,大豆玉米棉花的国际四大粮商决战中国市场,汇源与沃尔玛的国际收购,上海的迪斯尼和奥巴马对中国政策。我想,郎咸平让我们看到国际金融炒家的野心,而我们的很多官员还是象当年的清政府一样,很多时候是在出卖自己的国家,而他自己和整个社会都不觉得。这个确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最后,对于书中所提到的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现象,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之前广西的孟山都迪卡008号玉米事件中,我只是觉得我们将来可能不得不依靠有害的转基因食品果腹,现在发现,或许即便一碗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蛋炒饭,它的价格在未来将会由华尔街的寡头们决定.我们的铁矿石,大豆,棉花,玉米等等等等已经全部交由别人掌控.在中国已经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前五位都是外资控股的企业.或许觉得外资控股又如何,我们还能享受到高质低价的产品.但如果你上网搜一下“兰州用水涨价事件”和“兰州用水苯中毒事件”,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命脉.一个没有民族品牌和民族工业的国家,外资垄断是不可避免的,等到最后一个本土竞争者倒下,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怎样的结局?全球化是无法改变的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扮演何种角色,到底是本土全球化还是全球本土化,我们所有的青年人都应该结合当下,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

第五篇: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 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所在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中加英语4班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

欧国婧

201111701428 覃锐

201111701440 曾泽阳

201111701441 黄嘉莉

201111701444 曾婷

201111701452 韦洁

201111701459

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 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内容摘要:本文分别从日军在华施行的 “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制度、细菌战、文化侵略、经济掠夺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呼吁国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关键词:杀人竞赛、疯狂杀戮、生灵涂炭、惨无人道、金融操控

自1937年至1945年,日军如同一把沾了盐的利刃一刀接一刀的把我们的祖国像羔羊般随意宰杀。其中,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慰安妇、文化侵略,经济侵略,细菌战就是致命的伤痕。血,不停的流;而惨不忍睹的伤疤,则时刻警醒着我们回顾这段历史,自强中国!

“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见物则抢,见人则杀,无法带走的文物则烧。为日军期间实行的一种惨无人道的政策。日军推行“三光政策”,是为了达到消灭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等罪恶目的。

抗战相持阶段时期的三光政策

抗日战争今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了频繁的扫荡。1939年9月20日,日军纠集5万兵力,分八路围攻北岳区的五白地区,分别发动了春季大扫荡和秋季大扫荡,采用“单刀直入”战术,深入北岳区的中山地区。接着又对北岳区发动冬季大扫荡。仅北岳区的崞县,从1938年9月到1939年6月,就有4万余群众被残杀。1939年7月至9月,敌军用数万兵力对太行区实施围攻,企图摧毁太行根据地,以5万兵力扫荡山东区中心留田等地区,烧毁房屋5000余间,屠杀群众3000多人。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加强兵力对华北解放区的扫荡愈演愈烈,野蛮毒辣。以便迅速解决中国的问题。

在此政策下,日本对人民群众进行疯狂的杀戮。中国人民群众的粮食被抢走,房屋被烧毁,所有飞禽走兽,鸡鸭鱼肉,全部被洗劫一空,把无数的城市和农村变成了废墟,人民的财富、宝藏被洗劫一空,原本充满欢乐的家园瞬间变为了人间地狱,到处都是哭嚎与尖叫,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到处都是死亡的气息。每一个中国人都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哪天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敌人砧板上的鱼肉,像狗一样任人宰割。每一天,人们都要面临生死离别与血腥的场面,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着恐惧与愤恨,却又无力反抗。无数生灵遭涂炭,连儿童也饱受战争之苦„„

日本的“三光政策”夺去了无数中国人的生命与家园,惨无人道,毫无人性,丧尽天良。让我们谨记这段血腥的历史,不忘国耻!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对当时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在尽力留下无法磨灭的伤恨。

在日军进入南京一个月后,对南京城里的百姓进行大规模集体屠杀,百姓手无寸铁无力反抗,惨遭无辜被痛遭杀手。如此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30多万人,时间长达6周,在此期间,南京城陷入极其惨痛的境地。令人发指的是,日军两个少尉在其长官的鼓舞下,相约进行“杀人竞赛”,异常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又将继续,他们商定在占领南京时,先杀满100名中国人的为胜者,“竞赛”期间,他们只想着自己比赛获胜,滥杀无辜百姓,手段残忍至极。第一次计数分别是106人和105人,因无法确定谁先杀到100人而将人数增加到150人,毫无人性可言。

日军在进入南京之后,在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少女少妇都无法幸免,就连孕妇也难逃厄运。南京城妇女遭强奸后有遇枪杀、毁尸,惨不忍睹。日军如此毫无人性的变态行为,导致南京城变成一片血海。而南京城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文化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洗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惨绝人寰的细菌战

细菌战也称“生物战”,是利用细菌或病毒做武器毒害人、畜和农作物造成人工瘟疫的一种灭绝人性的罪行,是日本人发明的一种恐怖、灭绝人性的杀戮。日本从1940年开始到1954年战败,一直都在进行着对中国细菌攻击。细菌武器无声无息,无边无际的蔓延,在植物、动物、人与人之间反反复复传递着死亡,众多同胞惨死于细菌战实验基地和细菌战实战现场。

据历史记载,从9月18日到11月25日,浙江省的宁波、金华、温州、台州、玉山、衢州等6个城市遭到了多种形式的反复的细菌攻击。这正是石井四

郎和他的研究人员反复实验过的方法,在这一细菌战中都用到了。用战机投放细菌和细菌炸弹是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浙江,731部队用飞机散布菌液和空投感染鼠疫的跳蚤;

在衢州,731部队投撒了带菌的麦子、谷物、棉絮、破布、纸包和传单; 在宁波,731部队扔下炸弹,炸弹撞击地面爆炸后释放出一股淡黄色的带菌烟雾„„

日军细菌战不仅给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心理、军事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而且还影响了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健康、稳定的生活,众多地区田园荒芜,尸横遍野。据证实,衢县细菌战的直接被害者超过1501人,从1940年10月4日至1948年全地区共有30万人被感染,5万人死亡。然而60年过去了,许多死里逃生的受害者至今仍留有后遗症,皮肤仍然溃烂,在心里留下无法抹去的伤疤。

据历史学家考察表明,无论从细菌战涉及的人数,规模的大小,分布的区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当年日军侵华发动的细菌战是至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细菌战。

“慰安妇”制度

在这场不平等的战争中,妇女也难逃厄运,甚至为最大的受害者。“慰安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迫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充当日军专属性奴隶的妇女。

据有关专家调查,当年仅上海一地的日军慰安所就达83个,海南岛62个,南京、武汉的慰安所也分别有60多个。日军在中国占领地的慰安所数量以千、万计,遍及我国20多个省。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依据现有的资料,对慰安妇的数

量作了推断:在亚洲日本的殖民地、占领区和本土,慰安妇的总数在40万人以上,至少有20万中国妇女先后被迫成为日军性奴隶。

日军为抚慰士兵战败心理,通过暴力占有中国女人以滋长侵略雄心。“慰安妇”们的生活猪狗不如,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供十几个、甚至二三十个日本官兵泄欲。她们被摧残得不似人样,而且常常被轮奸后再被杀害。战后,一部分“慰安妇”幸存者依然背着“军妓”的黑锅抬不起头,隐姓埋名,甚至在孤独中死去„„

证据显示“慰安妇”除了被用作高强度的性奴隶外,还要遭受性病的毒害,有的慰安妇由于多次堕胎造成终身不孕,脚夫甚至被武装起来充当炮灰,有时为了掩盖罪证甚至被集体枪杀。

作为中国女性,最珍贵的莫过于节操、名声与母性,日军的“慰安妇”制度不仅践踏了女性的身体、心理,更是剥夺了女性做母亲的权利,无辜的背负一生罪名。

日军与慰安妇之间的关系,是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男性对女性、尤其是对敌国及殖民地女性集体奴役、摧残的现象,这一现象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残忍和暴虐。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违反人道、违反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了的政府犯罪行为。日本实施的慰安妇制度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中最丑陋、最肮脏、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世界文明进程中最耻辱的一段记忆。

对华的文化侵略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人在《论支那人》等文中提出“军人用剑来刺向支那人,文化人要用笔把他们的灵魂挖出来”的口号,这表明,日本对中华的文化侵略绝非偶然,而是有组织地进行对中华人民的剥夺以及洗脑政策。

17世纪日本戏剧家近松门左卫的《国姓爷合战》中对于日军占领南京的内容触目惊心。二日本的文人也蠢蠢欲动地提出了各种侵华方案。期中日本学者估藤信渊提出了先攻取满洲后侵略整个中国的计划。

由此可见,日本对华进行文化侵略的第一个阶段是:对将来用武力侵略中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种种推测研究,再散步侵略中国的思想舆论。而日军对华文化侵略的第二阶段则是:当日军全面侵入中国后,将文化侵略划入整个侵略的一部分,利用文化侵略奠定武力侵略的思想基础,并以此奴役中华人民。

在《支那民族性解剖》、《支那国民性与经济精神》等日本本国出版的书籍中,日本人将一切丑陋的人性都加入了中国人民的“国民性”中。在他们笔下,中国人的形象充斥着愚昧、残忍甚至是变态等扭丑事实的说法,而这种文化侵略的行为不过为他们的武装侵略寻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而日本对华文化侵略则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掠夺中华民族瑰丽璀璨的文化成果,摧毁中国思想文化传统,而另一方面则是实行文化专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在甲午战争爆发后就颁布了《敌产管理法》,规定对占领国图书文化的“收集”,必须运回日本国内,入藏帝国图书馆或博物馆。而日本各部门也专门配集“文物搜集员”,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受过专业的训练,没占领一地,便进行搜刮文物的工作。

而日本对话进行的奴化教育也是毁灭性的。在基础教育方面,尤其是东北三省,中小学生的名字都是日本名字,每天都有向日本国旗致敬。而日语也是作为必修的课程。而被迫向屠杀自己亲人的恶魔表示尊敬,这是多大的耻辱和痛苦啊!

对华的经济掠夺

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造成的经济影响也是巨大的。首先对中国进行了强盗似的掠夺与诈骗。为了应付他的大量军事支出,在东北满洲中央银行大量发放伪满元,到了1941年末,发行伪满币13.17亿元,比1932年增长8倍。日本在关内成立了20多家银行。这些没有信用的伪钞,全都是靠日军的刺刀维持的,都是通过压榨掠夺中国人民获得的。在1938 年11月,日军颁布“华中,华南使用军用券之办法”大量的军用票发行了。这些根本不具备货币的东西,全靠侵略者的暴力恐怖,使其在流通市场通行。在其侵华期间,为了加紧对华经济掠夺,利用从中国抢走的印制货币的纸张和机器在日本印制中国货币,购买了不计其数的商品和物资用于日军消耗,另一方面也强行转手卖给中国人,从而他们得到了无数的真钞票。据不完全统计,日军流入中国的假币有40 亿元。日军在中国侵略完全是靠中国人的钱,其战争成本也全都是中国人民的钱,完全没有损耗自己的国力,以战养战的招术,在日本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在日本侵华战争进行的最艰难时期,里投降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里,其政府还在念念不忘的搜刮人民财产,各种纸币,军用券,债券无一例外地变成了一堆堆的废纸,中华民族的真金白银就这样波涛汹涌的流入了大和民族的腰包。日军的这种羞耻的金融掠夺行为,使得中国在抗战期间的经济,金融全部操控于日军之手。

日本曾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永远也洗刷不掉的血痕,深深地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渗入骨髓。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也忘不掉的国耻,即使隔了几十年,回想起这段历史,那充满血腥的场面仍然历历在目,每一个惨死的冤魂都在呐喊着,咆哮着。而我们这些活着的,应该铭记历史,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去关心那些幸存的和至今仍受那段历史影响正常生活的人们。

参考文献:《论支那人》《支那民族性解剖》《支那国民性与经济精神》

《敌产管理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日军侵华史》

下载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设计方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设计方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

    《被污染的地球—滤镜的使用》教学设计 大连高新区第一中学周岳 一、概述 本节课是大连理工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被污染的地球—滤镜的使用”的内......

    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要求学生从信息处理 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为下一......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设计者:吉林七班胡翠翠单位:长春市绿园区同心幼儿园一、活动名称:会动的小雨滴二、活动领域:艺术三、活动班级:小班四、指导老师:胡翠......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学习目标一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二有......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四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制定方......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范文模版]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

    教学设计方案(大全)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大全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 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字和一个多音字都。⑵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