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燕子买房记-精读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17:2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燕子买房记-精读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燕子买房记-精读课教案》。

第一篇: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燕子买房记-精读课教案

《燕子买房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所讲述的有关房屋的内容、情景;

2、扩大学生关于房屋的词汇、重点句式量;

3、通过师生问答、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4、通过课文情景了解中国与房子有关的文化、心理以及社会现实。

二、教学难点重点

1、关于房子的重点字词的发音、书写、使用环境;

2、重点句式、特殊句式的了解度、敏感度和使用主动性;

3、文章细节提取能力、文章脉络的梳理、主人公心理演变脉络。

4、使学生尽量形成关于重点字句的语法体系,并逐渐完善。

三、课型

精读课

四、课时

12课时

五、教具

电脑、百度、投影仪、PPT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准备阶段

教师走进课堂,打开电脑、投影仪,和同学交流沟通,话题选取于天气、早餐、服装、发型、日常生活及现象,观察学生态度、情感、精神风貌,关注学生生活,走进学生世界。

(二)导入新课

将话题逐步引向房子,讲述北京房屋概况、背景知识、住房难问题、房价问题,对比西方国家房子问题,采用问答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询问学生课下预习情况,预习内容及时间,没预习的原因等。

(四)带读生词,解释词义

降价:verb 变便宜 vs 涨zhang3价 不安:adj=担心(比担心的程度小)幢:房子的量词

Eg:一幢房子、一幢大楼

虽说:conj 口语词 =虽然、尽管

一阵:一段时间(一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Eg:下了一阵雨、他发了一阵脾气、刮了一阵大风

亲口:adv 说话人直接(告诉)

亲口、亲手、亲自、亲身、亲眼、亲耳——自己 赠送:verb 正式、书面语

=送(礼物)

装修:verb 让你的房子按照自己的心愿变得更漂亮的工作。

特价:n、一些商品在一段时间里卖的便宜的价格

打折、促销、特价 促销:verb 为了卖东西而给顾客好处(便宜、赠送礼物)口号:n 一些人提出来的一句话(希望大家同意)就是:conj 口语词 =即使

债:n、当从别人(个人、银行)借来钱以后,应该还的部分。心思:n、口语词(对某一件事的)心里的想法 一带:n、地点+一带(在„„的附近)Eg:国贸一带有很多外国公司 人文:n、社会和文化、文明

爹:n(农村)=爸爸(口语词)=父亲(正式用语)娘——妈妈——母亲 要么:conj(口语词)或者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Eg:你要么辞职,要么坚持干下去,反正没有中间的路可以选。最终:n、一件事件的最后的时间段(有结果的部分)

终于:adv 一件事情经过比较长的、麻烦(比较不容易)的过程而完成了、改变了 户型:n、一套房子的分布(三室一厅两卫)朝向:n、(房子)面对着哪个方向

配套:verb 跟„„有关的、为了„„服务的一整套(设施)设施:n、有一整套复杂功能的事物(游泳馆、检票机)

基础设施:n、社会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事物(自来水厂、公路、电线、管道、下水道)吃亏:verb 口语词 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伤害 卧室:n、睡觉的房间

签订:verb 在文件上写名字表示同意

Eg:签订合同VS违约wei3yue1 购:verb(书面语)买 再说:

1、(口语词)verb 下一次讨论、商量(委婉拒绝)

2、conj 再说+句子——表示补充说明一个理由 贷款:n、(从银行)借钱(还利息)

首付:n、买(房子)时候付的第一笔钱 分期付款:n、买东西时分几次付钱。

公积金:n、一种制度(从你的薪水里拿出一部分,国家再给你一样的多少,放在一个专用的账户里,用于买房子)。

万一:conj 如果(机率很低的情况)出现

Eg:你还是打车去吧,万一迟到的话,老板一定骂你。好歹:adv 口语词 不管怎么样一定都„„ =毕竟 好歹+说话人认为重要的信息

Eg: 虽说房子比较贵,而且是二手的,可好歹它在地铁站附近,买了它你上班就可以省很多时间啊。应付:verb(被动地)处理

Eg:听说经理下午要来检查会议准备的情况,你去应付一下。潮湿:adj 空气中水份比较多(指的是环境)VS干燥zao4 塞:verb 往„(已经比较满的箱子、口袋、嘴„„)„里面放

把„„塞进去

Eg:妈妈,我的箱子已经满了,您别把这些衣服都塞进去。房奴:因为买房贷款太多而长期没有钱改善生活的人。月光族:每个月把钱都花完的人。

啃老族ken3lao3zu2:NEET 不上学、不工作、不接受职业教育,在家向父母伸手要钱生活的人。

让学生读生词,及时纠正读音(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身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五)课文背景介绍

1、更深入地介绍北京房子问题;

2、关于房子的词汇

(1)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走廊、阳台

(2)户型、朝向、层高、面积、楼顶、隔音、材料、水泥(3)首付、贷款、月供、利息、抵押

(4)涨价、降价、特价、促销、打折、稳定(5)房奴、月光族 注:课堂使用教法枚举

(1)词汇扩展:师生讨论——学生列词——教师补充

(2)语法讲解:问答法、讨论法、情景设置法、实物演练法、任务驱动法(3)课文流程:教师提问——师生交流——共同梳理(4)课文复述:问答、讨论(5)课文巩固:写作

(六)作业

通读课文,读写生字,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子知识点。

第三、四课时

(一)准备阶段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询问学生课文预习情况,预习内容、时间,让学生说一下对课文的理解,其中不懂的地方。

(三)进入课文

1、让学生读课文;

每人一小部分,教师走下讲台,在学生旁边认真听读,纠正发音错误。

2、提问学生课文细节

就课文中的细节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度,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使用特殊字词、重点句式进行回答,教师从旁协助、引导,问题示例:

主人公燕子的情况 买房的原因

郊区、市区房子不合适的原因 2008年的结果

燕子和其丈夫的理由 二人讨论的结果 先看的房子是哪一间 最终选的是哪一间 售楼小姐的建议。。。

(四)梳理课文脉络

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

燕子的情况:北漂、没有房子、结婚了、租房子、经常搬家 2008年:想要买房——不合适——劲没那么足了——作罢 2009年:广告吸引人——心乱了——下决心买——位置费心思——定于四环五环之间——夫妻意见不一致——吵架——听老公的(叫你听我的,你就听我的)

看房子:周末上午——满意——三层——签合同——价格、月供、月光族——担心没有应急的钱——售楼小姐建议——手头紧,买一层

(五)作业

熟练掌握文章脉络,争取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第五、六课时

(一)准备阶段

(二)检查复习情况

教师引领着再讲一遍课文脉络,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发言。

(三)课文重难点讲解

1、记不清已经搬过多少次家

记不清„„过多少次:次数很多。

Eg 记不清说过多少次谎;记不清打过多少次电话。

2、网上都在议论房子该降价了,让她坐立不安的,老公说:“看你急的,我又没拦着你。”

坐立不安:verb(精神状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没有一个平静的心情和状态,形容因为有重要的事情要考虑或者担心而表现出来的不平静。拦:verb 阻止、不让„„做。

Eg:拦住他,别让他跑。

3、老公忙得没工夫陪她。工夫:时间和精力。

Eg:这道题做起来费工夫了。

陪:跟„„在一起,让„„不孤单。Eg 我女朋友会在周末时陪我。

4、三环以内的房子她根本不敢打主意 打主意:考虑。

打„„的主意:在做某件事情以前,有细致的考虑和计划,把„„当成目标——用于不太正当的行为。Eg:你别打我的主意;

你们要和我去也可以,但别打让我请吃饭的主意啊!

5、跑了一阵,燕子的劲儿也就没那么大了

跑:verb 为了一个目的到处去了解信息、找关系、走程序。Eg 我正在跑这件事; 我正在跑休学证明。劲儿:n(口语词)

1、身体上的力气

2、心理动力=心劲儿

Eg:谈到挣钱,他的心劲儿(劲儿)可足了。

6、富翁:fu4weng1 很有钱的人 负翁:(诙谐语)不仅自己没有钱,而且还需要给银行还钱的人。

7、这些吸引人的广告又让燕子的心乱了起来 心乱:

1、不能决定,矛盾、犹豫、情绪化

Eg:去还是不去?我的心乱了。

2、不能集中心智,不能集中精神

Eg:有位美丽的女孩坐到他旁边,他的心乱了。

8、就是成了房奴,也得一起还债。

就是„„也„„(口语句式)=即使„„也„„

9、到底:adv 说话人的语气(一定要知道真相和最后的结果)

设置情景:一个人跑到你跟前东拉西扯,没完没了,你听得乱了,也烦了,就问他:你到底要说什么?(想把有用的信息从废话底下一把抓出来。)

10、让燕子费尽了心思:把所有的心情和精力都花光了

11、就是有车,在这高油价的时代,像咱们这样的也跑不起啊。咱们这样的:普通人 VS 高收入、高权势的上层人 跑不起:=开不起(没有足够的钱使车跑动)

„„不起:没有钱和能力干„„。

Eg:玩不起,吃不起,娶不起,买不起。扩展:北京油价:7.85 元/升

12:毕竟:adv 说话人的语气(尽管„„,但是说话人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毕竟+说话人认为最重要的特点

13、对于买什么方向、位置的房子,这俩人可说不到一块儿了。对于„„,„„跟„„说不到一块(去):两个人想法不同,如果在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会无法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具体话题)„„跟„„聊不到一块(去)、玩不到一块(去):两个人性格不同,无法在一起开心地沟通、玩耍。(广泛)

14、上风上水——好风水 迷信

15、我可不是光顾自己呀,房子买到东边,你上班不是更近吗? 光:adv

1、完全没有 V+光

2、仅仅、只 顾:verb 考虑、关心

16、叫你听我的,你就听我的——大男子主义VS女权主义

17、说到„„的心上: 表示别人说的话跟你心里想的、期待的一样。Eg:你说去旅游啊,那可说到我的心上了,我正想出去玩儿呢!

18、催:让别人做事情快一点,让别人赶紧做自己想要的事情。

情景设置: 同学催你吃饭吃快一些;小明催爸爸去超市给他买玩具。

19、要么:

1、表示提建议。

Eg:要么,咱们去香山玩儿吧。

2、要么„„要么„„:表示选择=或者„„或者„„

Eg:要么去香山,要么去长城。20、详详细细

(双音形容词重叠形式)

比较: Adj 重叠形式:表示大量、程度高。详详细细、仔仔细细、清清楚楚„„

V 重叠形式:表示时间短、数量少、程度轻。散散步、看看书、跳跳舞、说说话„„

21、不买哪个都像吃了大亏似的:对所有的„„都很满意,都舍不得放弃。吃亏:受损失。吃了大亏:受到比较大的损失。离合词 „„似的:如同„„一样。

22、拿主意:(口语)做决定。Eg:你拿个主意吧。

23、样样:每一种、每一个、每一款。

24、好歹:

1、n(偏义复词)歹,坏事。

Eg:万一有个好歹。

2、adv 不管怎么样,至少。

Eg:虽然房子是二手的,但好歹我们有家啊。

25、手头紧:钱不够。

1、没有钱

2、资金被占压,流动资金少。

26、准信儿:(口语词)准确的信息。

信儿:最近有他的信儿吗?

27、„„是„„,„„还„„,可是,毕竟„„,更何况„„

前两句是认同对方意见,第四句是自己的观点,第五句是对自己观点的一个补充和强调 情景设置:周末出游、卖东西„„

写作的高级水平,就是把多个句子整合在一起,用一个地道的句群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国人的思维,先认同接受,再说出自己的观点

转折的不同方式,形成体系。有直接转折: „„,然而我却„„,有委婉方式,如这一句型。

(四)作业

下节课听写生词,复习本节课知识点,会读会用。

第七、八课时

(一)准备阶段

(二)检查复习情况

1、听写生词

让学生合上课本、拿出一张纸,教师一边读出生词的发音,一边解释生词的意思、用法、使用情景,通过重复和情景再现加深学生对其印象。听写完之后,让学生翻开书本自行对照,把不会的字在书中标注出来,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默写情况。

2、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语法点。

(三)复述课文内容

1、按照燕子的情况、2008年、2009年、最终结果,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2、给学生分组,进行分组讨论;

3、老师走进学生的讨论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指导、归正、点拨;

4、让每组代表进行讲述,教师从旁协助,提示引导。

(四)作业

写会出错的生词,做完课后练习,下节课检查、核对。

第九、十课时

(一)准备阶段

(二)处理课后作业

给学生留出时间来进行准备,按学生座位的顺序进行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应询问学生的思路和作答原因。

一、用指定的词语,格式完成句子

1、你们当志愿者,是不是不挣钱(虽说)

(1)挣钱、赚钱:挣钱侧重于体力劳动,提手旁;赚钱侧重于经营,用钱生钱,贝字旁。(2)提问同学完成对话:带给我们很多乐趣,能够吧帮助别人,能够增加经验。

2、那儿你也敢去?不怕危险吗?(就是)问句的特点和作用:问句表肯定,用升调。就是有再大的危险,我也要去。就是„„再„„,„„也要„„

3、去看京剧好还是看电影大片好?(要么)

要么:

1、提建议。要么,„„

2、表选择。要么,„„,要么,„„ 汇总表转折的词语,专题讲解: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还是

4、买房子的事,你们到底怎么决定的?(最终)

最终:变化了好多次,最后的,几件事情最后的结果,一定有几次比较复杂的变化。搭配:想来想去、想了又想,想过来想过去,选了又放弃,放弃了又选,商量来商量去

5、唉,值10块钱的包,他怎么要了你50块钱?(吃亏)介绍中国的物价

他骗了我啊,那我可吃亏了,我亏了40块钱 “了”、“那”、“可”、“吃亏”的用法: 了:后面有东西时通常为“„„了我”,“„„了”后面不应该有东西。那:句子关联词。同类词:这样、那样、这 可:

1、表示同意

2、表示转折

3、表语气,表示说话人的感情

Eg:我可干不了。

1、客观事实;

2、说话人自己附加的情感成分,表强调、心理认同。

同类词系连: 可、并、就 “吃亏”不加宾语,“吃了很大的亏”不可加准确的数量,加准确数量要说“亏了„„钱” 心理词:后悔、难过、郁闷、生气等等。

6、天气好好的,你为什么带雨伞?(万一)万一下雨的话,我的衣服会淋湿的。会:

1、会+V:“会”表能力,会剪头发,会做饭

2、会+V+的:“会”表可能。

7、一个月才挣1000多块钱,够你日常的花销吗?(应付)应付日常开销还够,不过不能过分享受了。

应付:被动地处理,被动地拿出钱来 VS 对付

近义词辨析:开销:花的钱。

支出:有计划地花出去的钱,在较正规的场合使用。

消费:V 一种行为,一种过程。

8、这么小的房子住5个人,多挤啊。

挤就挤点吧,只要够住就可以了。

„„就„„点吧,只要„„,就„„ „„就„„点吧,至少„„ 情景设置:买机票,找男女朋友

提醒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把多个句型整合使用,达到高级水平。

二、改写句子

1、某些药品的价格只相当于原价的50%。(1)50%的读法、用法(2)相当于=差不多等于

(3)“降价”不可与“起来”连用,“起来”前为动作词语,“降价”为抽象词语。

2、和她结婚的事,我连想都不敢想。我不敢打(和她结婚)的主意。

3、春节一定回家,哪怕是买站票。(即使„„也„„)即使„„也„„

(书面语)(V)哪怕„„也„„

(口语)(V)就算„„也„„

(口语)(V)就是„„也„„

(口语)(V)再„„也„„

(口语)(adj)

4、你必须要听我的,因为我知道的比你多。让你V你就V 要你V你就V 情景设置:男朋友、妈妈、老板、普通朋友 文化背景:自恋狂、大男子主义、女权主义

5、孩子的健康很重要(从„„出发)

从„„(角度)出发:从哪个方面看问题。情景设置:(把杯子当做一位先生)从外表出发进行观察,他很英俊;

从眼角的皱纹出发进行猜测,他很老了;

从习惯出发,他抽烟;

从性格角度出发,他乱扔烟头,没文化。从„„方面来看,从各个方面看,„„

6、咱们得一个月一个月地还贷款了。(按)按:一边做一边看,保证符合,根据规定执行。按+规定、法律、约定、时间单位、方式

7、最近我的钱都快花光了。(手头紧)最近我觉得手头紧,得出去打工。句子间的关联词、主语一致。

8、他没有批评我,没有让我丢面子。(给„„留面子)给„„留面子:让„„在公众前的形象不受到损坏。情景设置:丈夫外面请客,妻子回家发作。

(三)作业

复习、主动使用学过的汉字、句型,复习课文,演练课文场景。预习下一课,生字词、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就合适时间、合适机会穿插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现实、奇闻异事等问题的传达和讲解,尽可能与课文知识点相联系,寓教于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融洽度的同时夯实学生对重点语法的学习,共计两课时。

第二篇:对外汉语精读课教案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案

《让沉默不再是金》教学教案 中文0604 11号 程超

一、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学期(中级二册教材)

二、教学内容:

1.生词,注重结构,词义,用法上具有汉语特点的词汇。

2.课文,通过大声朗读以及问题提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3.语言点,重点是语言点的用法及语义的掌握和应用。

4.练习,重点放在语言点的相关练习上。

5.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俗语背后深意。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所学生词,特别是重点生词的用法。

2.掌握并熟练应用语言点的语义用法。

3.理解课文出现的俗语,并领会作者的心理。

四、教学方法:

1.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对难理解处进行简单的讲解,力求掌握文章大意。

3.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地提问并小范围讨论,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早上好!在上课前,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句中国的俗语,(板书:沉默是金)来,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生齐读)“沉默”就是不说话,保持安静。大家觉得沉默好吗,重要吗?(小范围讨论)(找个别同学)你觉得回答老师问题时,沉默好吗?开party时,沉默好吗?(生答)恩,那这些时候,沉默还是金吗?对,今天呢,我们就“让沉默不再是金”(板书:让沉默不再是金)

讲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词。有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恩,在他读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帮他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生读)他读得真不错!(适当纠错,然后,老师领读一遍。再找平时发音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好,我们先看第一个生词:

1、复杂(形)复杂是指事物多而且乱,主要用在以下三种情况:

(1)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关系复杂——简单、单纯

(2)这道数学题很复杂。——问题复杂——简单、容易

(3)她的想法真的很复杂,总是想太多。—— 思想、想法复杂——简单、单纯

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它们的反义词也有一点点的不同。但都可以用“简单”。这一点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了。我们来看第二个词:

2、耿直(形)跟老师读。这个耿直呀,是说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我们常说:性格~

例如:他是一个(性格)耿直的人。

这个词还有两种其他的写法,鲠直、梗直。

其实,接下来的这个词和“耿直”的意思一样,它的意思表现得很明显。第三个生词是什么呀?(生答)

3、快人快语 我们常常把它写成“快言快语”。

近义词:心直口快

反义词:吞吞吐吐 就是说有些人说一句话之前要先想半个小时,我们就说:

例如:他说话吞吞吐吐的。

那大家说说,你们喜欢哪一种人啊?是耿直,快言快语,心直口快的的,还是吞吞吐吐的?呵呵,很明显哈!好,我们接着往下看,4、打抱不平(走到同学们中间,什么都不说,打一下A同学)老师刚才说面都没说就打了A同学一下,这时候,B同学看到后,觉得老师打A同学很不公平,他很可怜,所以,B同学就打了老师一下。那我们说B同学的这种行为呢就叫“打抱不平”。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完整地说成,例如:B同学为A同学打抱不平。

在用这个词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抱”写成“报”。好,看第五个生词

5、得罪(动)意思是“使„„不高兴”。我们常说:~人,~领导。你们最好不要得罪我哦,小心考试不及格,呵呵!

例如:他做了不少得罪人的事儿。恩,这就是得罪。我们看最后一个词

6、遭 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它的意思可不止一个。

(1)动词 作动词时,是“碰到、遇到”的意思,后面接的常常是一些不好的事情。

例如:~难,~灾,~险

(2)量词 它还有做量词的情况,相当于“回、次”。我们班都有谁是第一次来中国?恩,我们就可以说:来中国,我还是第一遭。对我来说,接触到这么多可爱的外国留学生,今天还是头一遭。

课文中出现的是“遭”做动词的情况。

好,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这六个生词(生齐读)。生词就先学到这儿!

大家翻到课文部分,先找同学把课文的前两段读一下。(找几个同学分读1、2自然段)同学们的发音越来越地道了!现在再听老师读一遍,大家仔细听,一会儿考你们几个小问题!(老师读课文)好,课文读完了,你们准备好了吗?我要说问题了?(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大学毕业时,教授是怎么对“我”说的?

2、教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3、教授的话让“我”想到谁了呢?

4、“我”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5、父亲为什么一生都不顺?

6、他吃亏又是因为什么?

7、“我”毕业以后到哪儿工作了?

8、到工作岗位之后,我是怎么做的?(生答:“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引出语言点:一„„就„„)

看来大家听得都很认真!现在你们看课本上的这句话(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板书:一„„就„„)这呀,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它有两个用法

1、表示的是一个动作或是情况出现以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动作或是情况。连接的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后两句的动词一般是不一样的。

(引导同学)一会儿放学后你要做什么?(生答:去食堂吃饭,回宿舍„„)我们就可以说,例如:一放学,我就去食堂吃饭。

一放学,我就回宿舍。

(引导同学)你平时有时间都喜欢做什么呢?(生答:睡觉,看书,打球)(找其他同学造句。)

例如:他一有时间就睡觉。(看书,打球)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上面几句话主语都是相同的,听我这句话:她一打球,我就去加油!现在这有几个词和短语,你们试着连成句子。

(1)我 睡觉 她 说话

(2)老师 提问 我 紧张

(3)我 回家 妈妈 高兴

你们掌握的可真好,老师很高兴!我们再来看它的第二个用法

2、表示一个动作一发生就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时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语,前后两个动词是一样的,或者用“是”代替后一个动词。

(引导同学)我们已经上了一上午的课了,怎么样,累不累?(生答:累„„)我们用这个句型可以说

例如:我们一上课就是(上)一上午,大家都累了。

(引导同学)你在北京住了多久了?(生答:三个月,一年„„)

例如:他在北京一住就是(住)三个月(一年)

(引导同学)食堂早餐的包子,你能吃几个?(四个,六个„„)(找其他同学造句。)

例如:食堂早餐的包子,他一吃就是(吃)四个。(六个)

好,我们慢慢再把这些例句读一遍,大家要注意每个句子的意思,还有它的主语和动词情况。(生齐读)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再感受一下这个句型的两个用法,一会我们做几个小练习。

练习:

按要求用“一„„就„„”完成下面的对话,注意它的两种不同的意思:

(一)前后动词一样,或用“是”代替后一个动词:

1、A:你昨天和你的朋友聊了多长时间?

B:我们已经十年没见面了,所以。

2、A:她在商场买了多少衣服?

B:她觉得那儿的衣服既漂亮又便宜。

(二)前后动词不一样:

1、A:你听完报告以后去哪儿了?

B:。

2、A:你什么时候给我回信的?

B:。

这有几个练习,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会儿找代表把句子补充完整。(生讨论)恩,看来大家对这个语法点掌握的非常好!(如有错误,适当纠错。)前两段我们就先学习这么多,回去之后,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改变了对“沉默是金”的看法。好,同学们,明天见!

课文:

让沉默不再是金(节选)

大学毕业时,教授对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说:“进入社会,切记沉默是金啊!”教授的意思是,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随时都可能遇到麻烦。教授的话是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我父亲性格耿直,快人快语,还爱打抱不平,因为得罪领导而遭到报复,一生都很不顺。母亲说,你爸爸吃亏就因为他那张嘴。

三个月后,我来到一家高新技术研究院工作。一走上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水、擦桌子、取报纸,这些活干完后,我才静静地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等待领导和同事们的到来。

第三篇:对外汉语精读课示范教案

一、教学对象

具有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该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个半学期汉语。

二、教学内容

本课型教学内容以语法点学习为主。本课共用两课时。

1、掌握词语

2、掌握语法

3、了解并学会汉语的打电话用语。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语法,并能准确、熟练地应用。

2、掌握汉语的打电话用语,并能顺利地进行基本的交际。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语法点的讲解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来进行。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讲是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练是为了检查学生对输入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知晓学生是否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或如何继续练习,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间。

(二)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特别是语法点的练习,可以提供可视化场景,有助于学生中文思维方式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你们经常打电话吗?

你们打电话是用汉语还是母语?

学了今天的这篇课文以后,希望大家都会用汉语打电话。

(二)生词

(1)学生轮流试读本课的生词,教师可以适当纠正发音。

(2)教师带读生词,然后讲解生词。讲解的同时进行板书展示,尤其是重点词语。板书展示要注意汉字的笔画顺序及版面的安排,比如本课的反义词需要成对展示。

(三)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当地纠正发音。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语气、语调。

(3)讲解一般语法点。

1、你给我打电话了吧?语气助词“吧”在这里表示疑问的语气。例:田芳回家了吧?

你去商店了吧?

她走了吧?

你买字典了吧?

2、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

“不是„„吗?”是个反问句。强调肯定,不要求回答。

例:

你不是要去图书馆吗?我们一起去吧。

你不是要去上课吗?快走吧,别迟到了。

你不是想看电影吗?我们等会儿一起去吧。

3、是不是

在用“是不是”的正反问句里,“是不是”可以用在谓语前,也可以用在句首或句尾。

例:⒈

A:你是不是想家了?

B:是。我常常想家。

A:你们输了,是不是?

B:是。

A:你是不是要咖啡?

B:不是,我要果汁。

A:是不是张东来电话了?

B:是,他想和你一起去书店。

5.A:她是不是韩国人?

B:不是,她是日本人。

(4)讲解重点语法点。

1、语气助词“了” ⑴

语气助词“了”用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有成句的作用。说明事情的发生、动作的完成、情况的出现和状态的变化等。例如:

a、张东去北京了。

c、田芳的手机关了。

b、她已经走了。

d、她今年20岁了。

试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事情发生前

事情发生后

A:你去哪儿?

A:你去哪儿了?

B:我去商店。

B:我去商店了。

A:你买什么?

A:你买什么了?

B:我买衣服。

B:我买衣服了。

正反疑问句形式是:„„了+没有?

例:⑴

A:你去医院了没有?

B:去了。(我去医院了。)

A:你买今天的晚报了没有?

B:没买。(我没买今天的晚报。)

A:你写作业了没有?

B:还没呢。(我还没写作业呢。)

“还没(有)„„呢”表示事件现在还没有开始或完成,含有即将开始或完成的意思。

例:

A:他走了没有?

B:他还没有走呢。

注意: ⑴ 动词前用“没有”表示否定意义时,句末不用“了”。例如:

我昨天没去商店。

我昨天没去商店了。(×)

她觉得不舒服,今天没有上课。

她觉得不舒服,今天没有上课了。(×)

⑵表达经常性的动作时,句尾不能用“了”。

例如: ①

每天早上她都去打太极拳。

每天早上她都去打太极拳了。(×)

她常来我家玩儿。

她常来我家玩儿了。(×)

替换练习:

⑴ A:你昨天看球赛了吗?

B: 没有。

A: 你去哪儿了?

B:我去_了。

图书馆

买毛衣

看朋友

老师那儿

⑵ A:你报名了没有?

B:已经报了。(我还没报呢。)

买 青年报

看 电影

复习语法

2、“再”和“又”

副词“再”和“又”都放在动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或情况的重复。不同的是:“再”用于表示尚未重复的动作或情况;“又”一般用来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或情况。另外,“又”还可以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例如:

⑴今天我去看她了,我想明天再去。

⑵他上午来了,下午没有再来。

⑶他昨天来看我了,今天又来了。

⑷他昨天没来上课,今天又没来。

练习题: 用“再”和“又”填空

⑴ 我昨天已经去了,今天不想_去了。

⑵ 我_买了一张DVD.⑶ 我_用用你的车好吗?

⑷ 生词我已经预习了,还要_复习复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学习课文中的新词语,准备听写。附:课文和生词

第二十六课

田芳去哪儿了?

(一)田芳去哪儿了?

(张东打电话找田芳)张东:

喂!是田芳吗?

田芳妈: 田芳不在。是张东吧。

张东:

阿姨,您好!田芳去哪儿了?

田芳妈: 她四点多就去同学家了。她的一个中学同学要出国,她去看看她。张东:

她什么时候能回来?

田芳妈: 她没说,你打她的手机吧。张东:

我打了。可是她关机了。田芳妈: 是吗,你过一会儿再打吧。(张东又来电话了)

张东:

阿姨,田芳回来了没有?

田芳妈: 还没有呢。

(二)他又来电话了

田芳:

妈,我回来了。

妈妈:

张东给你打电话了没有? 田芳:

没有啊。

妈妈:

他来电话找你,说打你的手机,你关机了。田芳:

啊!对了,我忘了开机了。妈妈:

快!电话又响了,你去接吧。(田芳接电话)

田芳:

下午你给我打电话了吧? 张东:

打了,你怎么关机了?

田芳:

对不起。我忘开机了。下午你做什么了?

张东:

我去踢足球了。今天我们跟留学生代表队比赛了。田芳:

你们队又输了吧? 张东:

没有。这次我们赢了。田芳:

几比几? 张东:

二比一。

田芳:

祝贺你们!哎,你有什么事吗?

张东:

我想问问你,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报名了没有? 田芳:

已经报了。你是不是也想考托福?

张东:

是。我想明天去报名,你陪我一起去,好吗? 田芳:

好的。

生词

1、喂

(叹)

wei

hello

2、阿姨

(名)

a yi

aunt

3、中学

(名)

zhong xue

middle school

4、出国

chu guo

to go abroad

(动)

chu

to proceed from inside to outside

5、打(电话)

da(dian hua)

to make(a phone a call)

6、关机

guan ji

to turn off one’s mobile phone

(动)

guan

to turn off;to switch off

7、对了

dui le

oh yes

8、忘

(动)

wang

to forget

9、开机

kai ji

to ture on one’s mobile phone

(动)

kai

to ture on;to open;to drive

10、又

(副)

you

again

11、响

(动)

xiang

to make a sound

12、接

(动)

jie

to get;to receive

13、踢

(动)

ti

to kick;to play(football)

14、比赛

(动、名)bi sai

to match;to contest;game

15、队

(名)

dui

team

16、输

(动)

shu

to lose(a game)

17、赢

(动)

ying

to win

18、比

(动)

bi

(of a score)to

19、祝贺

(动)

zhu he

to congratulate 20、哎

(叹)

ai

(interjection)

22、托福

(名)

tuo fu

TOEFL

23、已经

(副)

yi jing

already

24、考

(动)

kao

to take a test

25、陪

(动)

pei

to accompany

第四篇: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140小时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

“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综合课。“汉语精读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本课共用三课时。

1.教学重点: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以及三种变式;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否定式。2.副词“刚”的用法。3.温度的读法。

4.陈述感冒的感觉: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

5.北京的天气特点: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l00 O,早上比中午凉多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2.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3.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四、教学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 句,讲解语法点。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问。

与其他同类教案相比,本教案的特点在于精选与留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句,是他们熟

悉的场景、真实的环境。另外,同一语法项目根据讲解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第一课时

学习词语表、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北京天气特点、陈述感冒的感觉。1.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今天冷吗? 大家习惯了北京的天气吗? 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你在北京感冒过吗? 边提问边板书本课关键词语:

天气 干燥 刮风 下雨 疼 嗓子 舒服 感冒 早晨夜晚 2.学生轮流试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3.教师带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4.辨析容易读错的字音。如:

刮风 下雨 舒服流好好儿 5.辨析容易写错的汉字。如:。喝 渴 感冒 请假 油腻

6.教师范读两遍课文,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朗读,聆听后回答问题。(参见本课“练习”第一题“根据课文回答问题”)7.教师带读课文,介绍朗读中语音停顿的基础知识。8.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9.由课文中的“北京的天气”引出“词语替换练习”。(参见本课“练习”第二题“词语替换练习”)10.由课文中的“我让同屋替我请假”引出“句型替换练习”。(参见本课“练习”第三题“句型替换练习”)11.口语练习:用本课学过的词语说说自己感冒的感觉。12.作业:(1)抄写本课词语;(2)朗读课文;

(3)“练习”中的第十、十一、十二题。

第二课时

比较旬基本句型:A比B+形容词

比较句的变式: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否定式:A没有B+形容词

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A+形容词+还是B+形容词? 副词“刚”的用法

1.通过提问“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引出课文中的比较句基本句型:

早晨比中午凉。(板书)再通过介绍情况,举出两个例句:

爸爸比妈妈高。(板书)“西红柿炒鸡蛋”比“麻婆豆腐”贵。(板书)2.通过分析例句,归纳句型并板书: A比B+形容词

3.教师给出条件,让学生用“A比B+形容词”造句。如:

爸爸52岁,妈妈50岁。

苹果2元一斤,梨1元一斤。

第14课有25个生词,第15课有28个生词。4.通过分析天气情况,引出比较句的三种变式。

如果“早晨1+5。C,中午25。C”,怎么比较呢?引出变式:

早晨比中午凉多了。/-y-晨比中午低l0。C。

如果“早晨15℃,中午20。C”,怎么比较呢?引出变式:

早晨比中午凉一些。/早晨比中午低5℃。

如果“早晨15℃,中午17。C”,怎么比较呢?引出变式:

早晨比中午凉(一)点儿。/早晨比中午低2 0c。5.通过分析例句,归纳比较句变式句型: 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板书)6.通过调换比较项A、B的句法位置提问。

如果把“中午”放在前面,怎么说呢? 中午没有早晨凉。(板书)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否定式: A没有B+形容词(板书)7.总结比较句的四种句式以及否定式(板书): A比B+形容词

A比B+形容词+ 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A没有B+形容词

8.用比较句句型做句法练习。

(参见“练习”第五题“根据条件,写出比较句”)9.通过做下面的“完成对话练习”,引出比较句的疑问式:

(1)A: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板书)B: 今天比昨天冷。

(2)A: ?(你高还是你弟弟高?)(板书)B:弟弟比我高。

10.归纳比较句的疑问式句型: A+形容词+还是B+形容词?(板书)11.通过提问“李老师告诉我什么?”引出带“刚”的课文范句:

许多外国学生刚来北京都不习惯北京的天气。

再举出两个例句:

我们班刚上了听力课。

他朋友昨天刚回国。

12.提问:“刚”后面的词是什么词? 动词前面加了“刚”,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还是没有完成? 13.归纳副词“刚”的句法意义:

用在动词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在不久前已经发生。14.练习“刚”的用法。

(参见本课“练习”第七题“用‘刚’完成对话”)15.作业:(1)复习课文;

(2)准备下次课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3)准备听写本课词语和句子。

第三课时

复习本课语法知识,做“阅读练习”,用本课学过的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1.模拟天气预报,列出各地今天最高温度表,要求任选一种本课学过的比较句句型造句。

今天各地最高温度

北京0 0C 天津2℃ 上海10℃ 香港20℃ 哈尔滨一5 0C 2.根据条件,用“刚”造句。(以下是教师口述的造句条件)他朋友上个星期结婚了。

他昨天晚上到北京。

他6:30起床,现在6:40。

他上个月大学毕业。

我们第二节课是会话课,现在是第三节课。3.做“阅读练习”。

(参见“练习”第九题“阅读短文后判断正误”)

4.检查上次课布置的作业,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抽查4~5人,注意介绍的顺序和特点,避免面面俱到)5.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抽查5~6人)。6.听写。7.作业:

(1)预习下一篇课文的生词和课文;

(2)作文《东京的天气》(“东京”可以替换为自己熟悉的国家或城市),要求写200字左右。

六、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重点是比较句,因此,本课关于比较句的句法练习,不是常见的“句型

替换”“完成句子”,而是给出实际生活事例,让学生选择比较句句型造句。这样既避免了 生硬照搬,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而且操作性也很强。这是本课练习设计不落窠臼

之处。

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加大第五题(根据条件,写出比较句)、第七题(用“刚”完成对

话)、第八题(用比较句完成对话)的练习量。

2.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比较句,容易产生的句法错误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表示比较的程度词语放在形容词前面,造出下面的病句: *今天比昨天很冷。*弟弟比我一点儿高。*北京比东京比较冷。

一是用“比较”代替“比”,造出下面的病句: *今天比较昨天冷。*弟弟比较我高。*北京比较东京冷。

因此,在讲解汉语比较句时要告诉学生,表示比较差异程度的词语应该放在比较句型的形容词后面。

3.外国学生学习副词“刚”时,容易产生的句法错误主要是将副词“刚”放在主语,前面,造出下面的病句:

*刚我们上了听力课。*刚他朋友回国。

4.介绍自己国家或家乡的天气时,容易面面俱到或层次不清晰。在指导学生的口语练习或作文时要告诉学生避免面面俱到,要写出自己国家或家乡的天气特点。为了文章层

次清晰,应划作文层次。如:先按季节介绍自然天气概况、天气特点,然后介绍与天气有关的人文景观、内心感受或文化活动。

附:课文及练习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基本句型今天比昨天冷。句型提示 A: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B:今天比昨天冷。

A:你哪儿不舒服? B:我头疼、嗓子疼,想睡觉。语法点 1.A比B+形容词 2.A没有B+形容词

3.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4·刚

课文(text)

现在我在北京留学。我还不习惯北京的天气。北京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l0。C’ 早上比中午凉多了。早上我去上课的时候常常忘了多穿衣服。昨天晚上我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我 觉得我感冒了。今天早上我让同屋替我请假。

下课以后李老师来宿舍看我。她告诉我,北京温差比较大,早上没有中午暖和。许多外国学生刚来北京都不习惯北京的天气,容易感冒。她让我多喝水,好好儿休息。同屋还告诉我,她刚来北京的时候,常常拉肚子,因为中国菜比较油腻。现在她已经习惯了。

我吃了感冒药,现在觉得比昨天好点儿了。,练习(Exercises)

一、根据课文回答l司题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1.我今天为什么没去上课? 6.我病了·老师对我怎么样? 2.北京的气温有什么特点? 7.我现在怎么样? 3.“我还不习惯北京的天气”,是什 8.李老师告诉我许多留学生刚来北京么意思? 干什么? 容易

4.我怎么不舒服? 9.同屋告诉我什么? 5.我得了什么病?

二、词语替换练习

(R 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the following phrases.)

1.~的天气2.~晚上

3.~学生4.昨天~

5.~药6.~多了

三、句型替换练习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1.同屋替我请假。6.昨天我忘了写作业。2.她替我请假。7.妈妈让我多穿衣服

3.大夫让我好好儿休息。8.我还不习惯吃中国菜。

4.我刚来些室不习惯北京的天气。9.现在我不想吃饭,只想喝水。5.她刚来北京常常拉肚子。l0.北京夏天常常下雨。

四、写出反义词

(Write antonyms for the following words.)例:大——小

1.多—— 4.早—— 7.慢—— 2.难—— 5.上——8.热—— 3.贵—— 6.来—— 9.低——

五、根据条件,写出比较句(只选做一种句型)(Write out sentences of comparison on the given condition.)例:哥哥身高l78厘米(cm)弟弟身高l82厘米(cm)句子:(1)弟弟比哥哥高。(3)哥哥比弟弟矮。

(2)弟弟比哥哥高一点儿。

(4)弟弟比哥哥高4厘米(cm)。1.早上温度5℃、中午温度l5℃

2.昨天的最高温度l8。C、今天的最高温度24。C 3.爸爸身高178厘米(cm)、妈妈身高165厘米(cm)4.北京到上海l500公里(km)、北京到广州3000公里(km)5.麻婆豆腐一盘6元、京酱肉丝一盘l5元 6.我家三口人、他家六口人 7.爸爸52岁、妈妈50岁

8.第9课有21个生词、第10课有24个生词

9.他的房间的房租一天5美元、我的房间的房租一天l0美元

10.同屋的计算机6000人民币、我的计算机8000人民币11.他早上7:00起床、我早上6:30起床

12.他晚上ll:o0睡觉、我晚上l2:00睡觉 13.100A班有l3个学生、l00C班有l5个学生 14.苹果2元一斤、梨10元3斤

15.他认识l000个汉字,我认识500个汉字 16.他有两个中国朋友,我有四个中国朋友 17.南希会说四种外语,山下会说一种外语 18.一班有l个美国学生,二班有3个美国学生 19.我们班有4个男同学,他们班有6个男同学

20.我们班有12个女同学,他们班有9个女同学

六、用“动词+宾语”完成句子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动词+宾语”.)

例:他昨天去看朋友了。

1.下课后,朋友来我的房间

2.李老师来宿舍 3.下个月爸爸、妈妈要来北京

4.晚上我常常去网吧

5.下课后我去商店 6.今天星期五,我和同屋晚上想去饭馆

7.上午上了四节课,现在我想回宿舍

8.他妈妈病了,下星期他要回国

七、用“刚”完成对话

(Complete the following dialogues with“刚”.)

1.A:你们什么时候下课的?

第五篇:如何理解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

如何理解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

学科的名称是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的反映。由于对某一学科本质认识的不同,在学科名称上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加上历史沿革,约定俗成等因素的影响,使看似简单的学科名称问题变得复杂化了。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的解释为“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了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国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广泛使用十多年时间。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以及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价值日益凸显。为了因应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尤其是2007 年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以来,海外希望建立孔子学院的教育机构趋之若鹜。截至2009 年10 月,全球已建立282 所孔子学院和241 个孔子课堂,共计523所,分布在87 个国家(地区)。此外,国家汉办还组织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进行教师培训,派遣志愿者去海外任教,组织编写教材,研究教学法,举办汉语桥比赛,设立汉语桥基金,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开发新的汉语考试,开展网络教学等等。伴随着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注册学生人数已经有22 万人。此时,同时涵盖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文化教学两方面的“汉语国际教育”显然更为贴切了。

陈璐曾在《从汉语国际推广到国际汉语教育——21世纪国际汉语教育研究述评》一文中指出,“国际汉语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将汉语放置在国际环境中,因此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势必都离不开这个大背景。”借助汉语国际推广作为中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变化:即汉语国际推广是对外汉语教学多年来在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上得到的硕果。汉语国际教育则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国际汉语推广的深入发展,对于汉语教学的再认识。

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看似只是简单的学科名称变更,但实质却暗含着中国文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华丽转身。“引进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固然可以让来华留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巨大变化,体验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让他们在汉语环境中成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就目前还是就长远来说,来华学汉语的人数永远是少数,海外汉语教学必将成为传扬中国文化的主战场。汉语的国际化程度主要取决于海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程度,取决于海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国际视野,兼顾海内外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的“走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汉语和中国文化,让希望学习汉语又无法到中国来的人就近学习。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改变。如果将对外汉语看做是固本强基,那么起基于国际视野的跨学科、跨区域的汉语国际教育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资源建设,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海内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适应、支撑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持续发展,推进汉语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全球视野下的学科意识,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合作的力度和水平,以图共建、共享、共荣国际汉语教育学科而设立的。应该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

语言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要想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我们必须保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敞开胸怀,团结高效,努力工作,为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汉语之桥作贡献。

下载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燕子买房记-精读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燕子买房记-精读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场景描写专题写作教案[推荐阅读]

    场景描写专题写作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关于场景写作的重点词汇及句式,形成体系架构; 2、掌握篇章段落结构,脉络清楚,过渡自然,顺畅简练; 3、提高学生场景写作技巧,写出地道的汉语......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精选五篇)

    编写教案 选择下列课本中任何一课,完成2000字以上的教案。 使用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Ⅰ北京大学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Ⅱ北京大学汉语教程(一年级一、二、三册上)(修订本)北京......

    汉语国际教育教案(含5篇)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课文 照相 王强:同志,请开一张票,我们要照一张八寸的彩色合照。(对爷爷)爷爷,还要加洗吗? 爷爷:那还用说,再加洗两张,给老家寄去。 营业员:请把票拿好,到对面柜台付款,......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2010-07-01 22:15:35) 作者:崔希亮[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基本国情教案(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基本国情简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同时把握10点典型的中国基本国情; 2、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中国,懂得以文化的视角欣赏电影,并能口头介绍......

    对外汉语入门汉语听力课 教案[精选5篇]

    第14课 教案 (汉语听力教程【修订本】第一册第65—70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输入并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和交际能力,特别要掌握的句......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崔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_崔希亮 ?2010年5月 第2期 语言文字应用 Applied Linguistics May, 2010 No.2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 发展与展望 隹希亮 (......

    盼达汉语对外汉语语法课教案实例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www.xiexiebang.com 对外汉语语法课教案实例 一、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以下几个语言点 (1)我爱人最近老是不舒服。(老是的用法) (2)我觉得你还是带她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