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 杠杆的研究(有图)
第二课 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还有其他方法吗 ?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悠扬民歌
六年级上册人音版音乐第二单元
第二课 《悠扬民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
2、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的音色。
3、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藏族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阿里里》,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多种形式表演。
教学重点: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藏族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
2、认识并听辨出短笛的音色。
教学使用:电子琴、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 《妈妈格桑拉》
教学目标:
1、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藏族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2、培养学生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六年级上册人音版音乐第二单元
教学难点:旋律创编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师生问好。
2、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首儿歌,先一起听一听,唱一唱。(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画)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也被歌声感染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养 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新歌教学,体验情感
1、欣赏歌曲《妈妈格桑拉》这首歌的情绪怎样的?(优美,深情)师: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生:“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妈妈的名字,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
2、教师范唱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想不想听听老师给大家唱一唱?这次大家也要带着问题来听,听一听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生:(两个乐段)师:第一乐段深情的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第二乐段转为了呼唤音调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
3、学习歌曲旋律。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歌词也很深情,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遍。
5、教师教唱歌词(重点指导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让学生唱出激动地内心情感唱的连贯圆滑,表现出涌动的情感)六年级上册人音版音乐第二单元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情感挖掘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唱了《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我们应 该怎样演唱才能唱出对妈妈无限热爱的情绪?(一要唱稍慢。二要注意旋律的强弱,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点,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唱出对妈妈的依恋。后半部分是 抒情,可以唱强点,好像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学生齐唱。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多样的,接下来,我们试着用轮唱的 复备课
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的第二部分。(先单独练习轮唱部分)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感动着,如果请你送给妈妈一句深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2,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制作一张漂亮的卡片,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和祝福,送给妈妈。让小小的卡片传递对妈妈的爱。
五、编创活动:
1、教师编创引导,如:旋律创编可以采用重复或者是变化,可以自己做决定,但是最后结束落在“do”音。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竖笛吹奏的方法进行即兴创编,教师结合吹奏情况进行记录,然后一起唱一唱。
六、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当了一把小作曲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非常了不起,还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也复习了轮唱,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让我们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给天下所有的妈妈!聆听《小河淌水》学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第二课时 聆听《小河淌水》学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六年级上册人音版音乐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2、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多种形式表演。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学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1、词作者简介:古笛:壮族,1932年出生,国家一级作家,歌舞剧《刘三姐》的执笔者之一,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词作者,并以这些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
2、曲作者简介:黄有异:广西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打击乐专家、国家一级作曲。从事艺术创作已有55年,至今,他已发表作品5000多首(部),获奖作品达227篇(次)。知名歌曲有《毛主席来 到我广西》、《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和《赶圩归来啊哩哩》等。
3、学习歌曲:(1)欣赏北京哆来米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2)教师弹奏主旋律,学生模唱主旋律二至三遍,要求边听、边唱边击拍。(3)学生按音乐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吐字准确。(4)配唱歌词,随时纠错。(5)教师弹琴,学生听琴学唱其他声部旋律,正确无误后配唱歌词。(6)学生分声部练习,为合排、精排打好基础。(7)合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达到和谐统一。(8)再次欣赏北京哆来米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要求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要相互配合,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使歌声在和谐中显出丰六年级上册人音版音乐第二单元
富的层次,更加悦耳动听,更有艺术感染力,表现力。(9)全体同学用愉悦的心情,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4、综合表演:针对歌曲舞蹈性节奏强的特点,请班上喜爱舞蹈的同学即兴舞蹈,部分学生用小乐器伴奏,其余同学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使学生品尝合作成功的喜悦,享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聆听《小河淌水》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
3、完整聆听乐曲《小河淌水》,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 形式上谈谈对乐器的感受。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一种表现形 式在表达歌曲的意境,感情上更细腻、更丰富?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炎黄风情》组曲及作者鲍元恺。
5、再次聆听。
三、课堂小结。
聆听《迪克西岛》吹奏《箫》
第三课时 聆听《迪克西岛》吹奏《箫》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的音色。
2、能使竖笛准确地吹奏连音与跳音,中音与超高音的吹奏练习。教学重点:能使竖笛准确地吹奏连音与跳音,中音与超高音的吹奏练习。六年级上册人音版音乐第二单元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设备、竖笛 教学过程
一、聆听《迪克西岛》。
1、导入:选择乐曲《口哨与小狗》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随音乐片段,让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律动,并模拟吹着口哨与小狗散步。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乐曲描绘的场景。
2、初听乐曲片段(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的情绪。在《口哨与小姑》的活动环节,把两段音乐连在一起 播放,在律动中自然导入乐曲的聆听,请学生听后议一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与《口哨与小狗》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再听乐器第一部分,认识短笛,记住短笛的音色。
(1)引导性设问:乐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还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2)出示短笛的图片,认识短笛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
(3)听辨乐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动作表达。启发学生当听到短笛演奏时,模拟短笛的演奏姿势;当听到口哨吹奏时,随乐曲节拍走动,会吹口哨的学生可以试着吹一吹。
4、完整聆听乐曲,听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
二、吹奏《箫》。
1、学习超高音吹奏:吹奏时,要加大吹奏的力度,口风要集中,但要控制好力度,否则容易吹出刺耳的声音。(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学习跳音与连音吹奏:要掌握好断与连的吹奏方法,吹出断、连的效果。断奏与吐奏相似,发音要迅速、短促,这样更有跳跃感。六年级上册人音版音乐第二单元
3、练习两个声部配合练习。
三、课堂小结:音乐《迪克西岛》给你什么感受?
第三篇:六年级科学上册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 教科版[范文模版]
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教学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杠杆教案
树人教育初三物理辅导资料
杠
杆
四、导入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他为什么敢这么说呢?上完今天的课我们就会知道原因。(板书课题)
五、新授
师:那么什么是杠杆呢?
(一)杠杆定义
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
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
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板书定义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生: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夹衣服的夹子等。教:这些都是杠杆
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弯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看图13-1),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省力
师;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在研究它的原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名词。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示范讲授)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
树人教育初三物理辅导资料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动力作用线的定义在课本的下面(学生阅读)
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如何才能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教师演示)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那么如何画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呢?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够长怎么办?(教师演示:力臂的表示方法)力臂的
师:我们把这五个要素叫做杠杆的五要素。(练一练 看工具书4页)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并不是杠杆水平才叫杠杆平衡,倾斜静止时,也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板书)
字母表示:F1l1=F2l2 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 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时候,我们使用杠杆所用的动力是与动力臂成反比的,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
六、小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知识,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学生总结)
第五篇:科普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一课和第二课教案
新概念教案
教学内容:讲解六年级学校教材上第一课和第二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单词以及句型;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语法形容词的最高级和序数词。教学重点及难点:最高级以及序数词的变法。教学过程:
a.warming up: 先跟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寒假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然后说鼓励学生在新的一年里认真学习的话语,并要求学生复述。
b.新课导入: 老师向学生提问:形容词和副词总共分几级?在六年级上册书中我们学到了形容词或副词的什么级?学生能够很快打出学过形容词的比较级,然后总结形容词变不级的规则以及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然后引出形容词或副词的另一个级:形容词的最高级。c.呈现新课:让学生一起看第一课标题Who runs fastest in your class 这句话中的fastest就是fast的最高级,这个词是怎样变化然后成为最高级呢?提醒学生根据形容词变比较级的的规则进行变换,然后讲解这些规则,并给出一些单词让学生进行练习。看课后单词,让学生先自己拼读,然后再纠音。接着一起看Let’s talk部分,找学生扮演角色对该部分进行对话,然后找出该部分的重点句型以及词组并讲解,通过让学生观察本对话中运用最高级的句子,然后与之前学过的比较级的句子进行对比,说出这两者的用法区别,老师向学生讲解形容词比较级与最高级的用法技巧:当句子中出现单词than(比…更)用比较级,(二者比较);当句子中出现单词in, of时用最高级(大于等于3)找学生试着翻译read部分,然后对期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以及要求学生标记。strongest 最强壮的 in the world 在世界上 talk with……与…..交谈 In front of 在….前面 believe 相信 Want to …想做….go out 出去
look for 寻找
On one’s way 在去某地的路上 On his way 在他去的路上 go on 继续 Climb up 爬上 One of 其中一个 Can 能够 If 如果
If I work hard I will be the No.1
Lesson 2
It’s on the fifth floor 先带学生对单词进行学习,然后观察标题It’s on the fifth floor 然后对本课的重点知识数词进行讲解,学生对基数词都非常熟悉了,今天接着学习数词的另一类序数词,序数词是表示顺序的词,它可以在基数词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用PPT呈现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 表示“多少”和“第几”的词,叫数词。
• 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种。•
基数词: 1,2,3,4........• 基数词 1-12 是独立单词,需逐个记忆。基数词13-19是个位数词的词干后加-teen 构成。其中 thirteen, fifteen, eighteen, 变化不规则。基数词 20 ━90 是在十位数词后面加-ty 构成。基数词 21 ━ 99 是在十位数词后面加上个位数词合成,中间加上连字符 “ ━ ” 序数词规则
• 1.大多数在词尾直接加-th,如:four-fourth
fifteen-fifteenth, ten-tenth •
2.第一,第二,第三是不规则的变化,即: one-first,two-second,three-third,也经常简写为:1st, 2nd , 3rd
• 3.基数词 five, eight, nine, twelve 稍有变化,即:eight-eighth,nine-ninth,five-fifth,twelve-twelfth • 4.以-ty结尾的整十的基数词,要先把y变为ie,然后再加-th,如:twenty-twentieth • 5.表示“整十+个位”的数(几十除外),只把个位数变为序数词即可。如:fifty-six---fifty-sixth • 6.序数词前一般加定冠词the,如: the second floor
对序数词讲完之后随机给出学生一些基数词,让学生把它变化成相对应的序数词,进行练习。
讲解Let’s talk 部分,对对话中的重点进行讲解 • Where is Kate?
• 回答:某人+be+in/on/at+地点 • She is in the reading room.• 基本公式: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去掉指代成分的)一般疑问句
• 1.用特殊疑问词代替划线部分 She is where.• 2.变一般疑问句 Is she where? • 3.把特殊疑问词提前 Where is she(Kate).• Where is the reading room? •
It is on the fifth floor.• 1.It is where.• 2.Is it where? • 3.Where is it(the reading room)? • 在第几层,在几楼用 on+the • 在二楼
在三楼
在五楼
• on the second floor
on the third floor • on the fifth floor
• 在几年级,在几班,要在年级、班级前面加in • 例如:在六年级
在四班 • in Grade Six
in Class Four • 在六年级四班
• in Class Four Grade Six 让学生对Let’s learn部分进行练习。
然后将Read for fun部分分成几部分,分别找学生进行讲解,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以及补充。
d.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第一课的形容词的最高级的变化规则以及用法,把第二课的基数词变序数词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进行记忆。
e.作业:背第一课和第二课的单词,记住基数词变序数词的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