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巾真有趣》教学设计(大全)
中班综合《毛巾真有趣》教学设计
执教:宁翠翠
设计意图:小毛巾是幼儿每天都必用的生活用品,比较熟悉。但在日常活动中还有很多孩子不会正确使用小毛巾,这节活动课通过让孩子看毛巾、说毛巾、玩毛巾了解毛巾的用处,在游戏中学习正确使用小毛巾,爱护小毛巾。这节课也不单单是节健康课,还涉及到了科学,比如图形的认知和常见颜色的分辨;还有艺术,音乐舞蹈的欣赏,美感的表现等等。通过多个领域和多种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各感官的接触感知物体的基本形状和颜色。2.了解毛巾的用处,学会正确使用小毛巾。3.愿意愉快的参与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教学准备:
1、彩色正方形小毛巾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音乐律动《洗澡歌》、《手绢花》、《洗手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做律动《洗澡歌》
2、这首歌叫什么?洗澡的时候会用到哪些物品?今天我们来和毛巾玩一玩.二、感知毛巾的颜色形状
1.师:看看老师的毛巾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图案?(幼儿集体回答)
2.师:请你们拿起自己的小毛巾,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悄悄话,告诉他你的小毛巾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幼儿与同伴交流)3.师:请你让你的小毛巾在自己的小腿上休息休息,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他的小毛巾呢?(请个别幼儿介绍毛巾的形状和颜色)
4.师总结:小朋友的小毛巾也是正方形的,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真漂亮
三、了解毛巾用处,学会正确使用小毛巾
1.师:毛巾除过洗澡的时候还有什么时候也要用呢?(每回答出一个用处,与幼儿共同用小毛巾来做一做动作)
2.师:对呀,可以用小毛巾来擦汗,擦鼻涕,擦嘴巴,擦手。
3.来,让我们一起拿起小毛巾,试一试:小小毛巾,四方方,软软身体,本领大,擦擦头发,擦擦汗,擦擦嘴巴,擦擦手,感冒时候用处大,阿嚏,阿嚏,擦鼻涕。
四、游戏:“毛巾变形记”和“变脸”
1.“毛巾变形记”:小毛巾不但用处大还会变形呢,想不想看?变变变,变成长方形。小朋友真了不起呀,能变出三角形吗?变变变,变成三角形。那还能变成什么样的呢?
2.“变脸”: :小毛巾本领真大啊,小毛巾想和大家玩变脸的游戏!准备好了吗?(用小毛巾把脸遮起来)变变变,变笑脸,变变变,变哭脸,变变变,变生气。五:欣赏舞蹈《手绢花》。
1、我们的小毛巾不但和我们做游戏,跳舞的时候也少不了哦?
2、欣赏舞蹈《手绢花》
3、幼儿拿毛巾跟着视频学一学.六、延伸活动
1、师:小毛巾又有用又好玩,是我们的好朋友,用的时候要轻拿轻放,一起爱护它,这样小毛巾就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啦!我们刚才用小
毛巾来擦手擦嘴巴,还用小毛巾来变魔术、做游戏,小毛巾都有些脏了,那我们一起来洗洗小毛巾。你会洗吗?怎么洗?
2、跟着音乐律动《洗手帕》:(模仿动作)挽起袖子,准备开始洗,最后晾毛巾退出活动室。
第二篇:《毛巾 肥皂》教学设计
《毛巾 肥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毛巾 肥皂》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辅读学校教材《实用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是教会培智学生能够认识毛巾和肥皂,了解毛巾和肥皂的用处,能够认、读、写,并培养学生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培智一年级,根据学生的智力损失程度,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有2人,智力损失程度较低,曾在普通学校就读,知识结构较为完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生活自理能力也较强。B层次学生有4人,四名学生均为中度智力残疾,对于老师所教内容基本能够掌握,但需给予充裕的时间、并需要老师适时进行指导才能正确回答。C层次学生有6名,这六名学生智力损失程度均较重,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差。在本班的12名学生中,有两位同学重度语言障碍,一位同学轻度语言障碍。
由于学生智力程度较差,虽然能够认识实物毛巾、肥皂,但对于“毛巾、肥皂”的字的概念较模糊,认读写能力较差。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毛巾、肥皂”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认识、认读、书写。
设计理念
培智语文的教学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教会智障学生认识毛巾和肥皂,了解毛巾和肥皂的用处,能够认、读、写,培养学生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使智障学生能够真正学到适合学生实际,有价值、有作用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生活语文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巾和肥皂实物、图片、词语卡片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各种毛巾和肥皂,了解它们的用处。
2、认读词语:毛巾、肥皂。
3、认读写汉字:毛,并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
4、培养勤洗手、讲卫生的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
1.认读词语:毛巾、肥皂。
2.认读汉字:“毛”,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并会描写“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天带了什么东西到教室? 生:、、、、、、师先后出示毛巾和肥皂实物,让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毛巾 肥皂(揭示课题)
(一)认读词语“毛巾”
1、出示课件
师:你们看,屏幕上是什么? 生:毛巾
师:谁能把话说完整?这是什么? 生:这是毛巾。
师:(介绍毛巾)毛巾是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日常用品,有各种颜色,我们来看一看。老师把毛巾给小朋友用手来摸一摸,说说毛巾摸在手里是什么感觉的,在自己的脸上贴一贴,舒服吗?
生:(学生感受:毛巾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2、看图认读“毛巾”
师:我们认识了毛巾,现在来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吧。
师:你们看,屏幕上也有一条毛巾。你们猜猜旁边这个词语读什么?
(PPT出示图片和词语:毛巾。将相应图片、词语卡片贴黑板)①老师范读 ②学生跟读 ③齐读
(二)认读词语“肥皂”、师:除了“毛巾”这两个字还可以和谁交朋友呢?(出示肥皂图片,提示学生)将相应图片、词语卡片贴黑板
2、看图认读词语“肥皂”
①老师范读 ②学生跟读 ③齐读
3、了解肥皂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块肥皂,你们闻一闻,肥皂是什么味道的? 生:肥皂香香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肥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PPT出示各种肥皂)(强调不要用洗衣肥皂洗手)
4、读一读 ①学生齐读
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毛巾和肥皂,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要读得又整齐又准确。
②指名读
(三)学习书写生字“毛”
师:哇!大家读得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毛巾”的“毛”怎么写?、用“﹒”标注出生字“毛”
2、教师范读,学生多种形式读一读
3、教师范写“毛”,边写边引导学生说笔画名称,尤其是学过的笔画要重点说
4、学生练习描写生字,教师指导
(四)了解毛巾和肥皂的用处
1、看一看。观看视频《洗手歌》
师:嗯!大家笔画笔顺都写得没错!老师奖励你们听听歌曲!你们注意看,小朋友用毛巾和肥皂干什么?(老师用肥皂洗手,用毛巾擦手)
2、洗一洗。指名生洗手 拿实物,读词语,动手洗
3、说一说。“谁用肥皂洗手”“谁用毛巾擦手”
4、想一想
师:除了我们刚才说的用处之外,它们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毛巾还可以用来洗脸、擦汗;肥皂可以用来洗澡„)
师:那老师来补充下,肥皂除了我们刚才说的本领之外,它还可以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呢!
(出示PPT,吹泡泡)你们看,屏幕上的小朋友在用肥皂干什么? 生:吹泡泡。
三、拓展学习,巩固所学
1、练习“听一听”
请学生将听到的笔画和词语用直线画出来。(奖励:吹泡泡)
2、读一读,认读词语“毛巾”“肥皂”,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毛巾、肥皂,了解了他们的用处,同学们要记得做个勤洗手、讲卫生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
1、认读词语“毛巾”“肥皂”。
2、描写生字“毛”。
教学反思
为了最大程度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积极运用培智语文生活化课题研究中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一是通过猜一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上课伊始,我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极大激发了智障生的学习欲望。二是图文和实物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知识。三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我引导学生通过闻肥皂的气味、摸毛巾,说它们的作用,以此来让学生真正认识“毛巾、肥皂”。
四、欣赏儿歌,提出希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播放了《洗手歌》的儿歌来引导智障生欣赏,同时在他们欣赏中我对他们提出殷切的希望,从而再一次强化他们对毛巾和肥皂的用处的认知和勤洗手养成讲卫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在本节课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多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写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明显兴趣不足。
2、扩展探究练习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障生思维的发展。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始终以智障生为主体,坚持运用课题研究中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教学,尽可能地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第三篇:“毛巾”的教学设计
《毛巾》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
本节课是为智力障碍一年级学生设计的生活化语文课。课堂主要通过大量的视觉、听觉、触觉刺激让智力障碍学生认识毛巾,认识词语“毛巾”,会读“毛巾”。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一年级一班的六名学生,其中一名苯丙酮尿症,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展迟缓,行为随意性很大。两名唐氏综合症,发音说话不好,中度智力障碍,能听懂一些指令。三名自闭症,又分三层状态,一名中度智障,能听懂并配合一些指令,有语言,爱说唱,有时口齿不清;一名能听懂但很少配合老师的指令,语言和行为刻板,要在老师的不断提醒下有一些注意力;一名严重自闭,脑发育迟缓,几乎没有配合意识,说话多是鹦鹉学舌。本节课的分层目标主要根据认知、配合能力和语言的发展需要进行。
教学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遵循: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理论层次,以学生为主体,医教结合的理念。通过活动和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但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不稳定,教师在分组练习中要善于变换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组:能认词语,读词语,说简单的句子:这是毛巾。或者:谁的毛巾。或者:这是谁的毛巾。
B组: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词语,并会读。
C组:能知道自己的毛巾,基本能发清晰“毛巾”的音。D组: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集中注意力认一认实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认词语;指、摸实物认词语;图与词卡、实物联系一起认一认,读一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词语,培养学生的多感官协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对所学知识能感兴趣,懂得要讲手的卫生,洗完手后要用毛巾擦手。
康复目标:
1、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多读多说,纠正发音。
2、锻炼学生手、眼、耳、口的多感官协调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能找图片认词语,并会读。
知道洗完手后要用毛巾擦手,说一说:这是毛巾。或者:谁的毛巾。或者:这是谁的毛巾。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实物、多媒体设备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拍手念儿歌,组织教学。儿歌《坐坐好》
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了,坐坐好。听老师,说上课,快起立,问声好。我点名,你答到。比一比,坐坐好。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做,尽快进入角色。
2、师生问好,点名,老师走向同学和他们拍拍手,以示鼓励学生认真听了。(当老师点名时能够有反应,自己答“到”并起立。)
【教学意图】兴趣导入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常规。
3、观天气说日期:
我努力,我加油,每天都有小进步!大家眼睛看日期栏和天气栏,和老师一起说:今天是4月9日,星期一。天气、、、4、语技训练: 同学们抬头,眼睛看老师,耳朵认真听,嘴巴动起来,我们一起做语技训练。
(1)唇部运动:双唇先合在一起,然后张大,再收成圆唇,“m — a--o”,由慢到快。
(2)舌体操:舌尖抵下齿背,舌面抵上腭向前滚动。(为发jin的音做准备。)
【教学意图】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发音水平。
二、情意激励: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单元 手的卫生 第11课 毛巾,(出示第一张幻灯片)首先,请同学们看电视,欣赏儿童歌曲《洗手歌》,(超链接视频)。
我们同学也经常洗手,饭前洗,玩后洗,不偷懒,那么洗完手后,我们要用什么擦手呢?(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儿童洗手的背景下,墙上挂着的毛巾。)看看这里挂着的是什么?
【教学意图】运用激趣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导智力障碍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想学、想听、想说的主观愿望。
三、引导观察:
(出示毛巾的实物,师来到每一个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请同学们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再想一想,这是什么?等会告诉老师。
【教学意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认识毛巾的活动中。
四、学习内容:
第一层次:看图认识词语。
1、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用眼看到了,用手摸到了,这些绒绒的、绵绵的,人们每天都要使用的物品,就是毛巾。我们接着看电视,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毛巾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看图识词。
2、认识图片上的毛巾:多媒体出示毛巾的图片,看一看,图片上是什么?(第三张幻灯片是各式各样的毛巾的图片,第四张幻灯片是教材第27页的图片.)
要求部分同学能按照老师的提问回答问题。
3、学习词卡上的词语:好,有的同学知道,但不会发出字音,有的同学说得好,图片上是毛巾。(板书:“毛巾”)我们来认识“毛巾”。
第二层次:读词语。
1、师生齐读。
(1)(老师出示词卡:“毛巾”。)请同学们看词卡,大家跟我一起读,读三遍,好吗?(师拿着词卡在离学生近的位置)“毛巾”。
(2)师拿开“毛巾”的词卡,在多媒体课件中点出“毛巾”。大家再看电视,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认、来读,我要听听谁读得清晰,谁读得声音洪亮?教学生读词语,达到音、形、意三结合。
2、指名读。请说话、发音较好的学生看着图和词,站在座位处,读“毛巾”。
3、指导个别读。老师来到发音不好的几名同学跟前,手拿词卡,示以口型,鼓励并指导学生发出“毛巾”的音。
第三层次: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简单说说用毛巾时都要注意些什么。今天,我们认识了毛巾,用毛巾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的肌肤每天都要与毛巾亲密接触,毛巾要用自己的,不要乱用别人的。我们要重视毛
巾的卫生,做到勤洗、勤晒毛巾。
五、课间休息:
请同学们抱臂休息。(播放一段音乐)
【教学意图】本环节调节一下学生的状态,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不稳定,让学生休息一会儿,继续课堂教学。
六、课堂练习,反复认词读词:
1、辨识图片。
同学们,坐坐好,老师打开语文书到第31页,请你听指令,用手指出“毛巾”的图片。老师重点指导C组D组的同学练习。
2、拿实物指词语卡片。
(师出示实物),好了,现在老师把这些毛巾拿到你们跟前,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并从这些卡片上找到词语“毛巾”。
这里出示以前认过的几个词语的词卡,要求部分学生能挑出“毛巾”的词卡,给表现好的同学以掌声鼓励。
3、指图读词语,指一指架子上自己的毛巾。
游戏:比比谁更棒。同学们看,老师在架子上夹着同学们平时在教室里用着的毛巾。现在,大家依次到老师讲台前面来,比一比,我们一边看图一边读词语,接着指一指自己的毛巾,找对了有好吃的。(接着练习说句子)
【教学意图】实用语文学习中渗透游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不稳定,对好吃的东西感兴趣,教师在分组练习中要善于变换方式。
七、拓展训练:
1、练习说句子:谁找到自己的毛巾,老师和他(她)一起说句子:
这是毛巾。或者:谁的毛巾。或者:这是谁的毛巾。
(师奖励说的好的同学。)
2、讲卫生教育:(播放第五张幻灯片。)同学们看一看,这是我们同学,大家平时来学校上学,一进教室,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吕一平乖一些,可他爱吃手;宛东晖爱拿垃圾桶玩,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李梓云和赵康爱拿簸箕和笤帚扫一扫;牛明煊喜欢拿起拖把玩;金雨涵呢,学写字的本领提高了,会写一些数字、笔画和生字了,所以她爱在黑板上写字。那么,同学们这样一来,手是不是就脏了?我们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提醒与帮助下,吃饭前,上课前去洗手,回到教室,就找到自己的毛巾来擦手。(播放第六张幻灯片)大家的毛巾在这里。(播放第七张幻灯片)看,金雨涵和赵康同学都能做到。
【教学意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遵循: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理论层次。通过游戏和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毛巾”,会读“毛巾”,能懂得要讲手的卫生,洗完手后要用毛巾擦手。
第四篇:《学习真有趣》教学设计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快乐每一天 7.学习真有趣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每门学科都有趣,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情感。
2、学习与老师、同学交往,善于发现自己和同学学习优点,并学会欣赏,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行为与习惯
1、鼓励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每门功课,不偏科,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字要写得端正。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学习每门功课都有趣,懂得学习的重要意义;
2、交流学习一些学习的方法和窍门,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以问题提出法来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教学过程:
一、主题活动:“小红帽”游戏。
1、教师做玩魔术游戏,出示大拇指上戴着的小红帽。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红帽,你们看,我的帽子怎么样?(学生好奇。师把手放到背后,取下小红帽,藏在手心,再伸出手来看。)师:小朋友们,小红帽到哪去了呢?谁能帮我找找?(生上台帮老师在背后、在身上找。)师:找到了吗?
生摇头:没有。(议论纷纷,有些困惑)
(师把手伸到头发后,把小红帽从手心取出,并戴在大拇指上。)生会惊奇、兴奋地笑。
2、探究魔术奥秘。
师:小朋友们,有趣吗?好玩吗?你们想不想玩玩?(师转过身来,慢动作示范一遍,让学生看清其中的奥妙。)(生跃跃欲试。)
师:好,请有兴趣的小朋友从桌上的小盘子里请出一顶小红帽来试试吧!
3、小组练习,教师指导。
生兴奋地开始练习,教师巡视,给予有困难的学生以帮助。
4、学生尝试魔术游戏。
师生共同表演,学生谈自己的体会。生:小红帽游戏真有趣!生:玩小红帽游戏很开心!„„
5、教师小结板书:《学习真有趣》。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创造过程,只有在了解儿童生活,掌握儿童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创设出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教学情景。“小红帽魔术”游戏的构思是巧妙的,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魔术本身给人一种神秘感,学生看见老师玩的小魔术那么逼真,一定会跃跃欲试,激发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探究的欲望。由此把这项学习活动演变成学生自己的心理需求,学习起来更显轻松和主动。学生在探究小魔术的过程中,能够进入了学习状态,从而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主题活动“我学会了”,展示学习成果。
1、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爱学习的精神老师十分佩服。开学以来,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学到语文或数学当中的一些知识。比如:预计学生会说:学会了认字、写字、数数、算数学题、画画、做手工等等。
师:的确,老师每天都能看到你们的每一个进步,并为你们高兴呢!你想不想把上学以来学到的本领展示出来?
2、展示学习成果。让其中一位学生露一手。生:(略)
师:小朋友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居然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和本领。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学习是艰苦的,但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又会什么想法呢? 预计学生会有一下几种答案:
生:我学到了本领,我心里很高兴,很开心。生:我觉得学习还是很有趣的!生:我觉得辛苦是值得的!生:我爱学习!
3、唱儿歌。
读读写写算算题,唱唱画画练身体。又动脑,又动手,学习生活多有趣。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构 2 建课堂的基础,是教学关注的中心,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并乐于参与的一种形式。孩子们入学一个多月来,学习成了孩子们的主要生活,他们有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这个环节里,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舞的平台,引导学生自我展示。把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引入课堂。通过展示他们在学校学会的各门功课成绩,使得学生从这些成绩中感受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构建起对学习的再认识。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不是由老师“告诉”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跟教师,学生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获得。这样可以淡化“说教”的痕迹,使得学生获得最真实的体验。
三、主题活动“我会学”,探究学习方法。
1、出示卡通动物“乐乐猴”,提出问题。
师:“乐乐猴”和小朋友们一样觉得学习很快乐,很有趣,可是,最近它遇到了一个小小的困难,是什么呢?还是让它自己说说吧!(出示CAI课件,乐乐猴苦恼地自述写不好字的烦恼。)
2、谈论,为“乐乐猴”想办法。师:谁愿意来帮帮它呢? 预计:
生:写字要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生:上课要认真听讲。
生:写字的时候要细心,要认真。生:不会写的时候,要多向别人请教。生:多多练习练习!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热心,帮助乐乐猴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看,乐乐猴说什么呢?
师播放CAI课件:乐乐猴高兴地谢谢大家。乐乐猴一定会在你们的帮助下把字写好的。
3、暴露困难,同学互助。
师:小朋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呢?
预计学生会出现的困难有:害怕美术、唱不好歌、拼不好拼音等等。师:大家想想办法,帮帮他们好吗? 学生展开讨论。
针对突出问题,具体指导。比如:大家说说:怎样才能画好画呢? 生:按老师的方法去画,慢慢就会画好。生:多练习,也会画好。
生: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再自己练。生:多注意观察,才能画好。
师:同学们找到办法真好,只要认真观察,多练习,还要坚持画,就会画好,可能你将来就是个画家哦!„„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我们可以自己动脑筋想想办法,也可以去问问小伙伴、老师和爸爸妈妈。等你战胜困难,学会本领时,你一定会更加开心、快乐!【设计意图】
鼓励儿童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在课堂生活中呈现出来,把自己的困惑摆出来,这才能使我们的品德课上出真实,收到实效。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光有快乐,也有苦恼。如果我们忽视了他们的内心对学习的,就会使这些困惑和苦恼在他们心中滞留,长此以往就给他们今后更艰巨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教师出示了好朋友乐乐猴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们换一个角度来交流、讨论,帮助好朋友解决困难,学生在帮助乐乐猴的过程中自己也找到了战胜困难的好办法。然后,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谈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们自己帮助自己,共同探讨,互相帮助,相互激励,战胜困难,从而获得成功后的快乐。这样的处理既有针对性有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四、主题活动:尝试“我能行”,指导实践活动。
1、出示一首诗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学生读,小组内互相读,直至会背。师:谁愿意试着背下来? 数名学生大声背诵。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会背诵了? 生:我想到鹅在水上游泳的情景。生:我觉得很简单。„„
师:你们读了这首诗,想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鹅很美。生:这首诗很美。„„
师小结:是啊,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不会知道这些的。困难其实也害怕我们。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它就会躲起来,甚至会消失,我们就一定会成功的。齐唱歌曲《小儿郎》,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
体验和感悟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没有这个过程,学生认识就不可能形成。体验的过程就是亲历实践的过程。认识在实践中感悟,行为在实践中养成,在课的最后设计读儿歌,就是一个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停留在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层面上,而是借助轻快地学儿歌过程,揭示“困难并不可怕”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困难。提升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品德教学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第五篇:《拓印树叶真有趣》教学设计
《拓印树叶真有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拓印树叶真有趣》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的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树叶是学生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本课以树叶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学生通过收集、观察、组合、拓印树叶的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和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点。
2.能巧妙地利用各种形状的树叶组合成新形象,经过拓印和加工,完成一张完整地拓印版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树叶的形状组合成新形象,运用拓印和加工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趣的版画作品。
2.教学难点:巧妙地利用树叶特点进行组合、联想。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图片
教师语言:树叶是我们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材料。提问:你看,这位小朋友拿叶子在做什么呢? 2.出示课题
教师语言:他在用油画棒拓印叶子,看上去很有趣,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拓印树叶真有趣》。板书课题:《拓印树叶真有趣》。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树叶文化
教师语言: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叶子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状。树叶的美还体现在画家的作品中,摄影师的镜头里。剪纸、雕刻、拓印、叶子画这些叶子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情趣。
2.了解叶子(1)叶子的形状
提问:你知道这些叶子的名字吗?他们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语言:黄栌树叶是圆形的、枫叶是手掌形的,银杏叶成扇形,茶树叶是椭圆形,柳树是披针形的,白皮松是针形,紫荆树叶成心形。(2)叶子的纹理
提问:这些叶子的纹理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语言:枫叶有较硬的主叶脉;银杏叶表面有光泽,没有主叶脉;杨树叶和樟树叶,叶脉纹理粗细不同,走向各不相同。
(3)叶子的联想
提问:我要考考大家,这些叶子像什么呢?
教师语言:有的同学说,枫叶像手掌,银杏叶像扇子,杨树叶像桃子,樟树叶像棵树。你们真棒,一片树叶你们都能想像到这么多东西,要是几片不同大小种类的叶子组织在一起,你们想到的东西一定更有趣!
(4)叶子的组合
提问:我们打开书P26,欣赏一下树叶画。通过组合叶子变成了,小狐狸、大鸵鸟和稻草人。叶子还能变成什么呢?(播放视频)
教师语言:叶子变成了小熊,变成了刺猬,变成了一只大蝴蝶,多有趣啊。3.拓印方法
(1)拓印出清晰纹理
提问:怎样才能把树叶的纹理拓印清楚?
教师语言:对了,叶子的两面是不一样的,一面光滑一面粗糙,我们要拓印叶子粗糙的那面,这样叶子的纹理才能更清楚。
(2)拓印出鲜艳颜色
教师语言:在拓印的时候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拓印各部分,这样画面显得更加色彩丰富。
4.教师示范拓印方法
拼摆叶子:将叶子光滑的一面冲下,把树叶拼摆成你设计的形象。拓印叶子:在上面放一张白纸,在油画棒中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上面均匀的涂画,力度要均匀。拓印时不一定将树叶用胶水固定,只需用手指将覆盖在上面拓印的纸按牢即可。
添加装饰:拓印后根据画面进行联想,添加适当装饰。
(三)艺术实践
教师语言: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把自己的树叶拓印出来了呢?根据你收集的树叶,大胆设计制作,色彩要鲜艳,画面要有趣、有想象力。
(四)课堂总结 1.展示评价
教师语言:我们看看大家的作品吧,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创作出了一幅幅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拓印画,叶子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变成了鱼,同学们还为这幅画添加了小鸟、蓝天和水草的背景;叶子还变成了森林,老鼠、萝卜、花、蝴蝶、松鼠和孔雀。同学们创作的拓印叶子真有趣啊。2.知识拓展
教师语言:拓印不仅能创作出美术作品,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抱枕、书包、挂坠、T恤都被拓印装扮着。请你用身边找到的其他材料,如:白菜、藕等等,制作一幅拓印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