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郝生红

时间:2019-05-12 18:1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郝生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郝生红》。

第一篇: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郝生红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裕华小学 郝生红 224144 [学科和年级]

小学语文 二年级

[教材简解]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绎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会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诗的含义都包含在文章中。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恩”、“迟”。3.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重点、难点] 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恩”、“迟”等生字。

难点: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把握住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年段特点,以读为主线,以识字为重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识字、有效阅读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设计思路] 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学习生字词,读懂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让“读”与“写”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背诗,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我们利用课前2分钟进行一个“小小赛诗会”,好吗?哪位小朋友会背古诗,就自己站起来背,看谁背得多。(学生背古诗)

课件出示:赛一赛

2.老师曾经被一首古诗深深地打动过,你们想读一读这首诗吗? 课件出示古诗全文注音: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读一读,读准字音。

3.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写谁吗?写她的什么呢?诗人怎么会想到写这首诗的呢?原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题目就叫——母亲的恩情。

课件出示课题(“恩”注音):9.母亲的恩情 注意“恩”是前鼻音。“恩情”,深厚的情意。问: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写谁的恩情?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赛诗会导入课文,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文本】 板块二:初读课文,认清字词

1.想知道这个故事吗?就请你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吧。

课件出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1)课件出示注音生字

孟 缝 沐 浴 铭

恩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迟 寸 永

课件字体变色:孟 缝 “孟”“缝”都是后鼻音。课件字体变色:恩 针 根

“恩”“针”“根”都是前鼻音,小朋友们读时要注意区别。(2)出示词语:

孟郊、缝补、恩情;永远、报答、铭记; 抚摸、沐浴、湿润;注视、著名、慈爱; 一针针、迟迟归、寸草心; 几根白发、生机勃勃 ①指名试读

②带读,开火读、齐读

③第三行,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 ④第四行,你知道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是什么吗? 3.指导读长句子: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4.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先练读两边,再读给同桌听听,比比谁先把字音、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课件出示:读正确,读流利。

板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图读文,理清脉络(课件逐幅图出示,指名学生读)2.自由交流: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课件出示:说一说 3.课件出示填空题:

《游子吟》的作者叫(),是()朝的一位诗人。这首诗是他在()岁那年写成的,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着()。

课文读熟练了吗?能把这道题填完整吗?

3.课件出示孟郊图片 孟郊,唐朝著名诗人。40岁时才考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到江苏溧阳当县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亲到溧阳。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50岁那年诗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动地吟出《游子吟》,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

【设计意图:扎实有效的初读是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在此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并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板块四:自主识字,发展能力。

1.出示生字: 恩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迟 寸 永

课件字体变色: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这10个生字中有6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其中3个还都是“扌”,现在请小朋友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2.重点指导“恩 迟”。

恩,因字放心上,模样有点方。心中有三点,点点各不同。

迟,走之左边短,折处对准上面点。平折伸长包起尺,尺字横斜才好看。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并对其进行表扬。对写得不好的学生指出缺点,并要求进行纠正练习。【设计意图: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写字方法,因此对于难度不大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对于“恩、迟”,课堂上用儿歌的形式指导学生记忆并范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个字的字形特点】 板块五:读一读,做一做

1.把《游子吟》美美地朗诵给妈妈听。

2.搜集有关母爱的古诗、歌曲、文章,准备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孟郊 铭记在心《游子吟》

第二篇:《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邗江区实验小学 姓名:严茵茵

[教材简解]:《母亲的恩情》是“文包诗”体裁的课文。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以及作者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华,“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最后一段在前边感情积淀的基础上推出了诗歌并点出了诗歌写成的时间,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敬爱、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反复朗读,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学重难点]:

理解《游子吟》的诗意。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孟郊尊重、孝敬母亲,不忘母恩之情。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诗歌,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举办一个小小的“赛诗会”,好吗?哪位小朋友会背古诗,就自己站起来背,看谁背得多。(学生背古诗)

2.老师啊曾经被一首古诗深深地打动过,你们想读一读这首诗吗?

课件出示《游子吟》。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3.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谁吗?写她的什么呢?诗人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这其中啊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母亲的恩 情》。(板书课题:9.母亲的恩情)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举办一个小小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一定的氛围下学习本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知道这个故事吗?就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吧!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①出示生字词、词语认读

孟郊 缝补 恩情 永远 报答

铭记 抚摸 沐浴 湿润 注视

著名 慈爱 一针针 迟迟归

寸草心 几根白发 生机勃勃 ②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同桌互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使学生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我竭力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一个个声情并茂地去读,并在读中理解字词,有所感悟。] 5.自由交流: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呢?和大家交流一下。

6.课件出示填空题:《游子吟》的作者叫(),是()朝的一位诗人。这首诗是他在()那年写成的,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着()。[设计意图:利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还锻炼了概括能力。] 7.相机出示孟郊图片,简介孟郊以及作诗背景:孟郊,唐朝著名诗人。40岁时才考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到江苏溧阳当县尉,立即回家迎待老母亲到溧阳。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50岁那年诗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动地吟出《游子吟》,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

[设计意图:找准时机简介《游子吟》的作者孟郊以及写作背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的、“小和尚念经似的”读,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明白道理。] 2.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一首诗中,就是——《游子吟》,想读读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

3.课文里包含着一首小诗,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你还记得吗?(《静夜思》)我们怎样才能了解课文中诗句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课文的故事描写了诗的内容,古诗的意思就在课文中。)学以致用,真会学习。

[设计意图:联系二年级上册学习过的课文《英英学古诗》中“文包诗”的特殊体裁,复习旧知,学习新课。]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恩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迟 寸 永 开火车读生字。2.给生字扩词。

3.课件字体变色:补 针 根 抚 摸 报 这10个生字中有6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其中3个还都是“扌”,现在请小朋友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4.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合作学习。既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又锻炼了合作能力。] 5.这节课重点指导“恩”“迟”两个字。

“恩”:因字放心上,模样有点方。心中有三点,点点各不同。

“迟”:走之左边短,折处对准上面点。平折伸长包起尺,尺字横斜才好看。6.教师范写重点字“恩”、“迟”。7.生描红、临写。

五、课后作业

1.把《游子吟》美美地朗诵给妈妈听。

2.搜集有关母爱的古诗、歌曲、文章,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三篇: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

教版二年级下册9《母亲的恩情》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南大村小学:杨昆红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游子吟》填空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齐读课题:《母亲的恩情》。

2、教师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恩情。引出孟郊的《游子吟》。

3、课文填空,复习小诗《游子吟》。

二、细读课文、感悟母爱

(一)深夜缝衣:第一小节

1、出示“深夜缝衣图”。

2、默读第一小节:思考图上的这位老母亲是谁?她正在忙着干什么?

3、找一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用“——”划出“母亲对儿子关爱”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说话练习:用“忙着”造句。

4、母亲边缝补着衣服,边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再读读课文,再看看插图,想一想。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齐读)

(二)天明送别:第二小节

1、男生齐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临别时,母亲会对孟郊说些什么呢?

2、师生发挥想象,母亲在送别孟郊时还会说些什么?

3、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为什么孟郊的眼睛湿润了?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想到了什么?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呢?

4、多么感人的场面,谁能来动情地读好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5、说话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们的,“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

6、小结: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内容理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三)触景生情:第三小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看着这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孟郊想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这句话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3、结合文、图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四)《游子吟》的由来: 第四、五小节

1、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就在他 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师生合作读)

2、教师指导学生读、背诵、书写。

3、学生讨论、交流:用什么来报答母亲对我们的恩情?

三、拓展升华、总结全文

1、写作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妈妈,我想对你说”

2、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妈妈,还有谁也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教育之恩?

3、送一份“最好的礼物”给妈妈。

第四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册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9、母亲的恩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注视 迟 著名 寸草 言 孟 郊 缝补 沐浴 生机勃勃(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第五篇:苏教版二语下 母亲的恩情 第一课时

母亲的恩情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读懂课文,理解《游子吟》所表达的含义,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教学难点:

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方法:

指导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字、写字。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初步体会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学进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理解题目意思。

(1)指名回答,说说自己怎么理解题目的。

(2)交流教师总结: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过度:课文写了母亲对子女什么深厚情谊呢?同学们自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三、初读指导,提出自读要求。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母亲对子女什么样的情谊?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2、小黑板出示课文生字,指名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五、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指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提问: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3)、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六、指导描红写字。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临写。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下载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郝生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郝生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母亲的恩情

    《 母亲的恩情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课文。 2、......

    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 2、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母亲的恩情(合集)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 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

    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 抚摸 沐浴、游......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 小尊重、孝敬父母。 重点、难点:理解《游子......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沙华中 【设计理念】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如何将语言文字训练挤进阅读教学却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本节......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最终定稿)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亲的恩情说课稿 ,欢迎阅读,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