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小学美术三上《第16课新颖的电脑》word教案
新颖的电脑
教学目标:
1.简单向学生介绍电脑的发展史、结构。
2.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绘制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动脑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造型。并能够将绘画与其它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信同学们都用过电脑吧。请大家说说平时你用电脑干什么?(玩游戏,聊天,查资料)
二、新授
1、电脑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用途很多。那同学们是否够了解电脑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新颖的电脑》。(出示课件)
2、首先大家看看大屏幕,让我们把时钟被拨回到六十多年前,从计算机诞生的源头开始谈起,以一个历史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先来看看计算机的介绍。(出示课件)下面来看看计算机的起源。下面了解下对计算机的诞生作出主要贡献的人、物、事。(出示课件)下面一幅图片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那时候叫做电子计算机。最早的电子计算机重量达好几吨,却仅能存储少量的数字和字
母。(出示课件)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背景是这样的:1946年2月5日,出于美国军方对弹道研究的计算需要,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这个重达30吨,由18800个电子管组成的庞然大物就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始祖。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目的是军事方面的应用,但它也和其他军工产品一样,随着技术的成熟逐渐走向民用。下面来看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之父。(出示课件)就是由他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一台电脑的弊端。(出示课件)
3、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猜猜下面的图片分别是什么东西?(第一台个人电脑、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一款鼠标)(出示课件)
4、动荡的黄金岁月--发展
七十年代末和整个八十年代,真正的意义上的个人电脑在这个时代诞生、逐步发展壮大。在这个计算机技术飞速进步的黄金岁月,个人电脑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5、下面老师给大家一张台式电脑的图片,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它是由那些部分组成。(出示课件)
6、请同学们用手把这些形状画一画。
7、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展示的笔记本电脑。请同学们说说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其实现在最新型的电脑是平板电脑。(出示课件)
8、老师再来给大家看看一些新颖电脑的图片。(出示课件)
9、老师刚才带大家了解了电脑的发展史,也看过最新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也看过了一些新颖的电脑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把工具拿出来,发挥想象,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新颖的电脑,好不好?
10、下面老师请每个组的代表来展示自己设计的电脑图,告诉同学们你打算用什么材质来完成它。并告诉大家你的设计思路。
三、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电脑的发展史,知道了电脑之父。看过了一些新颖的电脑图片。同学们也动手设计、绘制了自己喜欢的新颖的电脑。那下节课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电脑亲手做出来。好吗?
四、课后作业
带彩泥、彩色卡片、剪刀、彩笔、胶布等制作电脑需要的工具。
第二篇:三年级美术教案 新颖的电脑
课题 新颖的电脑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2.指导学生利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动脑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造型。并能够将绘画与其它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彩卡纸、彩泥等制作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范作。学生:纸盒、彩色纸、彩泥等制作材料、工具。教学方法:欣赏、演示、讨论、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述,了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2.发展阶段
1.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2.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2.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将完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2.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第三篇:三年级美术上册 新颖的电脑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新颖的电脑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具学具:
纸盒、彩纸、彩泥、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述,了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2.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将完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 1
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2.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第四篇:新颖的电脑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
第16课《新颖的电脑》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电脑的组成,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发挥想象设计制作一个新颖的电脑模型,体会设计的意义,形成对美的感受和认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动脑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造型。并能够将绘画与其它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大家先猜一个谜语吧。“方方正正两个盒,小老鼠在旁边卧。每天摸摸又点点,大家都用乐呵呵。”(生:电脑)相信同学们都用过电脑吧。请大家说说平时你用电脑干什么?(玩游戏,聊天,查资料)
二、新授
1、电脑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用途很多。那同学们是否够了解电脑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新颖的电脑》。
2、首先大家看看大屏幕,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六十多年前,下面一幅图片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那时候叫做电子计算机。最早的电子计算机重量达好几吨,却仅能存储少量的数字和字母。(出示课件)
3、下面老师给大家一张台式电脑的图片,看看电脑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
4、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些电脑。请同学们说说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出示课件)
5、老师再来给大家看看一些新颖电脑的图片。(出示课件)
6、老师刚才带大家了解了电脑的发展史,也看过最新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也看过了一些新颖的电脑图片。
三、讨论、示范
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想象与构思和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四、学生作业
1、在作业过程中要求两人一组,一个人设计一款造型奇特的新颖的电脑,一个人写下小组的设计意图,看看谁的创意最好,谁的更吸引眼球。注意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
2、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五、展评 让学生展示小组作品说说作品的名称及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最棒?再谈谈对其他小组作品的看法,最后由我从不同方面做一个激励性的评价。
六、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电脑的组成,看过了一些新颖的电脑图片。同学们也动手设计、绘制了自己喜欢的新颖的电脑。那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把自己设计的电脑亲手用废旧材料做出来。好吗?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电脑,而有些学生接触电脑并不多,所以针对这一点,我先在课件上给他们讲解了电脑的基本组成,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电脑,让他们对电脑有个认识,这对他们设计电脑模型,形成了一定的建构。同时我认为,我的示范很重要,通过我的示范及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学生们制作过程中,我巡视指导,进一步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动手能力。在课的最后提示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本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不足的是,因为让学生们看了我展示的电脑的制作,对学生自我创新有了一点的局限性,所以今后我还需注意进一步发散他们的思维。
第五篇:电脑美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2.利用矩形、椭圆形、线形等工具进行花边图案的创作设计。教学难点:
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好画图工具的使用特点。2.粘贴过程中形象大小和色彩的改变。
3.学生自已能解决电脑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教学准备:
1.师检查电脑硬件设备,排除电脑故障。2.准备若干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
3.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导阶段
1.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4.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发展阶段 1.分析与讲解: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作品,学生根据图示中的制作步骤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师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选取、复制、粘贴的制作要点)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导出翻转的功能)。师演示翻转的制作过程(复制—粘贴—翻转)。
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师通过演示进一步补充说明)
3.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4.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