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插上想象翅膀
插上想象翅膀 创编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原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因此,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指导小学生创编童话故事可以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指导小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和想象作文,引导学生朝着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是顺应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这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的:一是让学生领悟童话故事的特点,体会其写作手法;二是培养学生创编童话故事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创编童话故事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爱听童话故事吧?谁能说说你学过或听说过、看到过的童话故事?(指名说出童话故事大意。如、龟兔赛跑、白雪公主、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丑小鸭等)
是的,你们知道的童话故事可真不少,正像有的同学说的那样,童话是通过想象来编写的新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飞翔,大家能用这双想象的翅膀自己编写童话故事吗?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先导。所以课伊始的激趣很重要,有了“趣”,学生会乐此不彼。)
二、由导到放,鼓励创编。
1、指导学生从学过的童话故事课文中领悟写作手法。
(1)师:同学们学过了不少童话故事课文,刚才有的同学也提到了一些。想一想,这些童话故事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这些童话在语文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归纳童话故事的编写规律和写作手法特点。
童话写法特点:一是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童话里的一些事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自然现象。>都具有和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动作和语言,让人读了感到亲切。有时为了强调某种事物的特点,常常把它们进行夸大或缩小,甚至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变得离奇古怪,读者会对其中的新奇事物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二是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童话故事里的事物常常暗示它能代表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让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
(这个环节很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了解的童话故事来分析感悟童话创作的一般规律,了解其写作手法,才能更好地去创编童话。)
2、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编写童话故事。
师:有些童话故事,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到现在已经听过很多遍了。而这很多遍都是一样的开头,一样的结尾,因为这些童话的故事情节已经定型,甚至是千古流传的。但是,今天我却想让同学们开动脑筋,向这些已经千古流传的经典童话“挑战”,发挥你们自己的想象能力,改写这些童话。你们有这个胆量吗?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唯书”的创作激情,就更能发现同学们头脑中的智慧的闪光。)以同学们最熟悉的《狐狸和乌鸦》为例,自己尝试改编成《新狐狸和乌鸦》。(几分钟的思考之后,由几名学生汇报与大家交流。其余同学可适当评价。此时学生兴趣浓厚,创新思维的智慧得到充分体现。)
(注:教师也可以选取其它的形式,如根据图画编写故事。小语教材一年级中的“小兔运南瓜”虽然早已学过,可以重编;再如第五册人教版教材积累运用四的“习作”看图编写童话故事。
教师在指导学生据材料编写童话故事时,要努力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激励作用在这里是关键的。这一环节要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万万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映射给同学们,那样会极大限定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事倍而功半。)
3、引导学生自选材料创编童话故事。
在学生已能根据提供的材料向“经典”童话进行创新思维和创作之后,学生会有一种愉悦感,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自选事物,加以大胆想象,进行真正的创编童话故事。
(1)师:给我们材料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去改编童话故事,那么,在没有任何材料时,让我们自己选取生活中的熟悉事物,我们能不能创编属于自己特色的童话故事呢?老师相信,你们中的“安徒生”也大有人在哟。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即使是同一材料,可以选择不同的事物,故事情节的安排也可以完全不同。你们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想象是最最丰富的。只要我们把你最感兴趣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给他们加以人的思想感情、动作、语言,合理地进行夸大或缩小,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由于初次自己“搞创作”,教师在鼓励同学们大胆创作的同时对他们加以点拨,为其解疑。此时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空间,同学们会用那双想象的翅膀去大胆地编写属于自己特色的童话故事。)
(2)学生自由创作童话故事。
(我们应该持一种宽容、尊重的态度,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广的作文范围,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帮助。)
三、修改习作,力求完善。
1、师:修改习作时,除了要进行改正错别字、病句等常规修改之外,你们认为修改这次习作还应该注意什么?
(在生答基础上师指导:故事完整吗?想象合理吗?有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读后能从中受到启迪吗?)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小组交流互评互改,师巡视指导。
四、赏析童话,享受成功。
1、小组内交流赏析(要全员参与互动,把所有习作进行评议)。
2、各小组中较好的同学读或讲自己创编的童话故事在全班交流,大家共同品味赏评。教师适时点拨鼓励。
(此环节为学生创设表现的空间,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品、赏中来,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这样,学生会兴趣盎然,既培养了能力,又提高了智力。)
五、课下拓展,保持兴趣。
师:今天这节课,我看到了同学们智慧的火花,读出了同学们心中的创作激情。相信同学们会把这种创作的热情延续下去,可以把自编的童话讲给父母朋友听,可以把同学们自编的童话编辑成册与其他兄弟班进行交流,可以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向有关报刊投递。还是那句话:我相信你们,你们能行!请你们也对自己说:“我能行!”
(只有给学生充分自由,让其真正自由自在地在作文天地里驰骋,他们心中才会有说不出的快感,从而产生欲望,对作文萌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当他们不再满足低层次表达练习时,这种内驱力就会驱使他们向着更高、更好的看齐。此时,老师再施以理性指导点拨,就成了一种有效的催化剂,事半而功倍。)
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小兔,它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全身雪白雪白的,动物们都说它好看。小白兔渐渐地骄傲起来。
有一天,小白兔出去采蘑菇。走着走着,它看见一只小刺猬,就对小刺猬说:
“你实在太难看了,一身硬刺。你瞧我,一身毛白白的,多好看呀!”
小刺猬说:“我是很难看,但是,我身上的刺很有用,比如,老虎、狮子、豹来了,我蜷身变成一个球,他们如果踩上来,就会痛得„哇哇‟直
叫!”可小兔不以为然。
第二天,小兔又出去玩,碰到了一只大老虎,追赶着要吃
小兔。小兔拼命跑,边跑边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
小刺猬听到了,急忙像球一样滚过来,大老虎痛得
“哇哇”叫,连忙溜走了。
从此,小白兔再也不骄傲了。
第二篇: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虽有些夸大,却说明了人们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没有想象,科学之泉就会干涸,艺术之花也会枯萎。
鲁迅先生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当然,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也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靠家长、教师的培养,靠他们的亲身实践得来的。语文教师如何有意识的经常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呢?我是这样去尝试的:
1、根据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低年级的看图学文、看图写话,中高年级的创造复述课文、听写或改写、扩写课文以及各年级的感情朗读等,都是培养想象力的极好训练。如进行二年级《酸的和甜的》一课的教学时,可采用“假想”的方法训练学生想象:假如你是这只小猴子,你看到这样的表现,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假想训练,定会使学生尽情地想,津津有味地回答。
2、精心设计丰富有趣的练习,也会引起学生的想象的兴趣。
作为教师要不拘泥于课本的练习题,而能绞尽脑汁去思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的问题。小语教材里的语言意境跟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所积累的各种信息有着必然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给予是快乐的》一课结课环节时,我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难忘的夜晚,这兄弟俩在保罗的带领下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丰富多样:听教堂里动听的歌声、看街边美丽的圣诞树、和圣诞老人一起去送礼物、在钟声响起的时刻许下美好的愿望„„„通过这样的想象,也反馈出了学生对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3、重视训练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注意运用丰富的想象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引导学生依照课文和插图想象内容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奇石的奇妙境界,学生通过引导,想象出这样的片段来:那一处正是一只在林间跳跃的顽皮的猴子,一只左手牢牢的抓住树枝,一条右腿正高高抬起,似乎要攀向更高的枝头,或许它看到了甜美的果子呢!„„„这种想象就具有独创性的创造想象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因此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才是写好想象作文的必要前提。
第三篇: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摘 要: 绘画活动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而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为学习动力,幼儿才会主动思考。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主动观察、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思考了相关的对策,希望收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关键词: 幼儿; 想象力; 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成人有关美术创作的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即可笑有非常可爱的现象:不合比例的造型、不合常规的构思、随意安排的构图等。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幼儿美术作品充满了稚拙的情趣,这是成人美术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而幼儿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幼儿对美术创造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现欲望和创作激情
在创作课上幼儿教师对教学导入极为重要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或采用讲故事或读儿歌或配音乐等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景,以此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丰富其想象,使其头脑中形成画境表象,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二、精心安排特殊效果的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好奇心是其研究思考问题的内部动力,是创造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惊奇的发现,更会产生激动的探索创造的欲望。如;在纸上先用油画棒画出主题然后用稀释的水粉颜料刷在上面,油水分离的神奇效果;在宣纸上施以笔墨,干湿浓淡水渍晕染的奇妙效果;一张纸折一折剪几刀,展开就会是一张团花的出人意料的效果都会使幼儿产生惊奇的喜悦。作业的意外效果会刺激其兴趣,激发出创造性。
三、设定条件,启发联想与经验转移
联想与经验转移能力是创造才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线条装饰画课中教幼儿认识各种线形,用基本线形启发幼儿联想物象或事物:水平线――地平线、海平面、大草原;竖直线――电线杆、竹竿;波浪线――蛇的爬行、舞动的彩带、升起的炊烟;折线――锯齿、闪电、鲨鱼的牙齿;圆形――各种球类、泡泡、太阳;方形――盒子、电视、黑板;三角形――热带鱼、伞、帆板……当然启发联想远远不止于此,教师要尽量在教幼儿一种画法时,注意启发他们能用此方法表现类似物象,使幼儿增强学习的迁移能力。
四、设定条件,明确创造目标,促使幼儿有目的的创造
我们不能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让其无拘无束地任意活动,也不能将“发现法”教学走向极端,采取“不教之教”的教学方式。这种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方式,会使幼儿糊涂,不明白所要达到的目标,致使独自发现不多收获不大,而淡化学习兴趣。因为学习积极性受挫,创造性也得不到真正的培养。培养创造性必须要设定条件,给其以某种限制,使之明确要达到的创造目标。令其在设定的条件下,经过积极的思维和一定的努力,才能有成功的可能。设定条件,明确创造目标,更能激发其积极思维和创造欲望,使活动质量得到提高。如给幼儿一个三角形,看谁在图画纸上运用三角形组合安排得好,色彩设计得好。其结果很可能出现各色各样的连续纹样、图形或抽象构成。这些图形都是幼儿创造的,自我发现的。通常还可以采取添画(即在写生或临摹某形象的基础上添画想象的环境或情节)、组合画(给以各种形象资料组合成具有一定情节的构图完整的画面)或同一图形采用不同颜色表现等方法进行。此外,还可以限定人不要用黑色画头发,限定不要用绿色画树叶等,都是以限定条件,破坏幼儿原有表现概念,促其发散思维,使其发现新的配色方法或新的表现方法。
五、利用废旧材料及果蔬创造新的视觉艺术形象
利用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才使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它对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废旧材料教师自己或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必须注意废旧材料应该是安全无毒的。废旧材料的造型是综合性的,主要有加法、减法或加减法并用。
果蔬造型活动中,教师除了教给幼儿必要的造型技法外,应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思考: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出什么形象,让幼儿在这样的探索中发现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黄瓜颜色和形状像什么?怎么做、添些什么才更像?引导幼儿在黄瓜前面切开一个口,贴上红色纸做的信子、黑色纸做的眼睛,就是一条活灵活现的青蛇。同样办法用苦瓜可以做出鳄鱼、茄子可以加工成企鹅……
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教育方法远远不止于此,首先老师自己要有创造性,不保守,并善于鼓励幼儿思维活跃,在互相间智慧的撞击中闪现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各种奇特想法,鼓励勇于创新,表扬创新作品。发掘幼儿创造潜能,为幼儿的奇特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李卉,浅谈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与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2]瑞英,从画画儿开始,开启创意与美的空间[J],启蒙(0-3岁),2007年01期.[3]沈晔,浅谈对幼儿创意色彩装置活动的认识[J],才智,2009年11期.
第四篇: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作者:程逸汝
来源:《儿童时代》2008年第01期
“想象的翅膀”是什么意思
问:听说“孔雀作文”要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的翅膀”是什么意思?
答:“想象的翅膀”是打比方,比作想象句。想象句是指对眼前的事物进行思维创造后产生的形象,然后,用句子表达出来。比如:“飘在河面上的树叶是小蚂蚁的船。”这句句子是把眼前的事物叶子,想象成了新的形象——船。
问:怎样写好想象句?
第五篇: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读《杨红樱童话》有感
现在的孩子总是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父母的工作忙碌减少了他们亲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独生子女的养尊处优又消磨了他们实践探索的勇气,满目充斥的电视网络媒体更是束缚了他们想象的空间。
有没有那样一曲歌、一首诗、一篇美文,能让孩子打开想象之门,让所有的奇迹出现在他们的精神世界呢?一起来品读《杨红樱童话》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想象、暖暖的温情叙述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让每个孩子感受之后,那些奇思妙想就会有如七彩贝壳一样洒满生命的每个角落。
只要你来到晨雾霭霭、如梦如幻的仙女湖畔,那个骑着轮箱来的蜜儿就是你的梦中天使。她能用牛奶和鸡蛋瞬间做出各式早餐,满足男女老少的口味;她能带你在生活中找到那些纯真善良的 “小人儿”,让你永远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她还有一个盛满梦的篮子,那里盛的都是孩子们香香甜甜的美梦。蜜儿让孩子们深信:只要你敢想、敢做,你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
狐狸本是狡诈阴险的代言人,可这里却出现了一只特别让人感动的乖狐狸。他的善举甚至感动了比他还要凶残的小灰狼,让其同样奉献爱心。狐狸拾到了鸡妈妈生下的七个蛋,他的本意是想利用太阳的温度孵出七只小鸡,等它们长大了好做红烧鸡美美地大吃一顿。可是在抚育和陪伴小鸡们成长的过程中,小狐狸甚至付出了比鸡妈妈还要多的艰辛,小鸡们的天真可爱也唤醒了狐狸内心深处的善与爱。他已经深爱并且离不开他们,最后他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要从小灰狼手中救出七只小鸡,并帮助小鸡们找到他们的妈妈,他的行为也感动了小灰狼和他一起寻找鸡妈妈。可见,只要你心中有爱、有信任存在,就能让正义之花驱去邪恶。
信任是美好的,但必须真诚的流露。在鼹鼠妈妈的世界里,就因为小熊的信任,贪吃的老鼠即使住在巧克力饼干做成的房子里,也能抵挡住美食的诱惑,成就香甜的美梦。
花开花落、动物繁殖,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但这些百科知识在骆驼爸爸的嘴里却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奇妙的故事里去探寻科学知识吧。
朴素的语言、平淡的文字里渗透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杨红樱童话》以无限的想象打开有限的空间,让孩子们的思想驰骋在宽广的宇宙,让爱与善感动孩子成长的每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