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1-4升华和凝华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升华和凝华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2.过程与方法 知道升华可以获得低温,能解释有关升华、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事物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能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升华(sublimation)和凝华(condensation)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例1】 图1.5-1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
图1.5-1 思路与技巧 从图中情景可以看出a c d中物质“雪、冰、樟脑”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升华现象;而b图中则出现液态的“小水珠”属液化.答案 b.【例2】 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内,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如图1.5-2),然后把它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后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图1.5-2 思路与技巧 卫生球常用樟脑这种物质制成,樟脑受热非常容易升华,遇冷也常容易凝华.当加热时樟脑升华成气体,停止加热后樟脑气体在树枝上凝华成白色固体.答案 卫生球受热升华,在树枝上遇冷凝华成固态.2.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例3】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解析 干冰是固态的CO2,喷洒在空中,能迅速吸热升华,使周围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粒,是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凝华;冰粒变成雨滴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熔化.因此,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凝华、熔化.答案 A.点评 人工降雨是利用科学知识实现人的主观意愿的典型例子.要判断一个过程中发生的是什么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析出物质的初态、末态各是什么.【例4】 图 1.5-3是小矾同学为探究物质凝华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碘吸热后升华成碘蒸气,不一会看到盖住杯口的玻璃内表面有颗粒碘出现,这是碘蒸气 形成.于是她提出的猜想是.为验证猜想采取的实验方法是
.图1.5-3 思路与技巧 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熔化吸热凝固放热,那么,可以想像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要检验是否放热,就要利用物质吸热后会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来认识.答案 凝华 凝华放热 用酒精灯加热碘一段时间,再将水滴滴几滴在玻璃上表面,熄灭酒精灯.等一会儿会看见固态碘出现在玻璃内表面同时水珠不见了其原因是水吸收碘凝华放出的热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探究体验
问题情景 干冰可以制造特殊的舞台效果,如入仙境.干冰是怎样在舞台上形成“雾”的呢?
试一试 ①将量筒中的干冰慢慢地倒在手上.干冰从 态直接变成 态.此时手感到
且看到手的周围产生“雾”,如图1.5-4所示;
图1.5-4 ②用电扇轻吹,会看到风吹向哪个方向,雾就在哪个方向形成.议一议 由上述现象可知:“雾”的形成首先是干冰(熔化/升华)
(吸/放)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探究点拨 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干冰倒在手上会冻伤手,因此,实验时应 2 注意干冰应适量,实验中若用口吹气,会看到雾更浓.【例5】 小明为了探究空气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发生,他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根冰棒,发觉硬邦邦的冰棒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棒在向下冒“白气”,如图1.5-5.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分析上述三种现象的原因,并说明空气冷却时会怎样.图1.5-5 思路与技巧 小明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棒,冰棒温度很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冰棒包装纸上.剥去包装纸,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冰棒放热降温,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附着在空中的浮尘上,即看到的“白气”;冰棒放进茶杯里,茶杯的温度也随着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茶杯外壁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茶杯外壁上,像是茶杯在“冒汗”.由上述三种现象可看出空气遇冷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发生液化和凝华现象.答案 “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向下冒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茶杯外壁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空气冷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发生液化现象或凝华现象.聊天室
话题:人工降雨
胖胖:人工“耕云播雨”的理想成为现实.老师,您能否介绍一下通过什么方法实现人工降雨?
老师:简单地说人工降雨就是设法使空中水蒸气变成小雨滴落下.如图1.5-6.图1.5-6 人工降雨
随着科研的发展,人工降雨有三种常用方法:一种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一般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另一种方法是向高空撒布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樟脑或酒精等药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汽液化或凝华的物质,使云层中冰晶增多,或云中小水滴增大而降雨;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出直径约为0.05mm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水滴相互合并、变大而形成降雨.乐乐:那人工降雪与人工降雨的方法是否一样呢?
老师:基本上原理一样,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就可实现人工降雨或人工降雪.胖胖、乐乐:原来高科技的应用离不开简单的物理知识,我们要好好养习物理,将来为人类多做贡献.3
快乐套餐
1.日本札幌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它位于日本北部,冬天非常寒冷.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记者在札幌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公路上一点积雪都没有,但是路旁的积雪却足足有两三尺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几种解释,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
A.道路上的车太多了,雪来不及覆盖路面 B,积雪都被风吹到路旁去了
C.道路下面都铺了温泉管道,路面温度较高 D.路面是黑色的,水蒸气不能形成雪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B.花盆中潮湿的泥土变干;白炽灯的钨丝变细 C.冬天的“雾凇”;水面上结的冰
D.冬天上冻的衣服,通风处自然晾干;利用“干冰”人工降雨
3.现在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舞厅包厢里、饭店里、厕所里、汽车里等,能有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作用,使您的居室温馨芳香.这种现象是()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熔化 4.对如图所述解释正确的是()
A.结霜是升华现象 B.结霜是液化现象
C.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D.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如图1.5-7所示,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是因为钨在高温下 气,然后遇冷
在灯内壁.,变成钨蒸
图1.5-7 6.请你在图1.5-8的括号中填写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在横线上填写吸热、放热情况.4
图1.5-8 7.将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与右边物态变化名称用线连起来
(1)打开冰棍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棍冒“白气”
熔化(2)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
凝固(3)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汽化(4)在寒冷的冬夜里,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结一层冰花 液化(5)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升华(6)早晨的浓雾
凝华
8.你听说“升华干燥食品”吗?其方法是把新鲜食品放到急冻冷库里进行速冻,然后把速冻过的食品放在真空干燥机中.由于食物上的冰在低温、低压下
,便把食品中残余的水分
掉.参考答案
[探究体验] 1 固;气;冷;升华;吸;降低;液化
[快乐套餐] 1.C 2.D 3.B 4.D 5.升华;凝华 6.略 7.液化(1)(2)(6);升华:(3);凝华:(4)(5)
8.升华;蒸发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
蔡山二中:刘健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的最后两种物态变化。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及其变化条件。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学生总是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然经过液态阶段,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结果推断一些现象到底是不是升华和凝华就显的尤为关健。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南方较为少见,因此课堂上展示一些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就非常重要。
本节课情感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一些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这也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关心社会,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升华和凝华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难点】
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
【教具准备】
樟脑丸 树枝 密封着碘粒的玻璃管 热水 冷水
烧瓶
固体清香剂 香皂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西南干旱
人工降雨
引入新课
播放西南干旱视频,指出缓解旱情的方法:人工降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空中抛洒干冰能够引起降雨?引入课题。
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1、复习回顾物质的状态及其物态变化,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学生猜想。
液态
固态
气态
2、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观察试管中碘的状态和颜色,思考要让固态的碘的状态发生变化,可采用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实验,用热水对固态的碘加热,轻轻摇晃试管,观察是否有液体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将紫色的碘蒸气用冷水降温,观察碘蒸气的变化,取出冷水中的试管,擦掉试管外的水分,观察试管中是否有碘液体出现。(分别给两位同学固体清香剂、香皂观察它们是否会升华)
3、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4、消除误解:讲解固体清香剂、香皂的升华
三、分析现象,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分析他们发现的固,气之间直接转化的实例
(预设事例,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凝华现象:霜、灯泡壁变黑、北方冬天窗户结冰花、冰棒纸上白花花的“粉”、雾凇)
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霜的美丽画面。
2、教师展示新旧白炽灯,学生观察对比,分辨出新旧灯,试着解释灯管壁变黑的原因。
3、展示樟脑丸,学生说出用途及发生的物态变化。介绍樟脑丸与卫生球的区别,培养环保意识
4、尝试解释“室内飘雪”的现象
5、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
问题一: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
问题二:什么样的天气容易形成霜,霜对农作物有害,如何防止?
四、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1、介绍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学生猜想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人工降雨。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
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舞台上撒干冰制造白雾。思考在舞台上撒干冰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2、北方严寒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总出现在室内的一面?
3、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五、归纳小结
六、STS :关注环境、节约用水
课堂调查:今天,你节水了吗?
七、课外调查:
查资料,了解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三篇: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5升华和凝华教学说明
第四篇:物理教学案§2.4升华和凝华
物理教学案——§2.4升华和凝华
一、课前预习
1、什么叫升华?
2、什么叫凝华?
二、课堂笔记
三、课堂训练
一、填充题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3.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4.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的。5.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1)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2)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3)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_____(4)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6)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______
二、是非题
1.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2.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3.固态碘的蒸气是升华形成的。
()4.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5.雾是在温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气凝结在浮尘上而形成的。()
三、选择题
1、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 ]
A.凝华、凝固、汽化 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 D.汽化、升华、熔化
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
]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 B.夏天冰雹的形成 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
四、说理题
俗话说:“下雪不冷融雪冷”,这是为什么呢?
四、课后巩固 1.电灯泡用久了,玻璃泡会发黑,产生这一现象有两个过程,其白炽高温的钨丝,由于_______产生钨蒸气,碰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泡,由于______形成钨晶体附在玻璃泡上。2.下列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凝华现象()
A.室外衣服冻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3.下列现象中要吸热的是()
A.樟脑丸变小 B.用铁水烧铸铁件 C.冬夜出现霜 D.春秋夜晚出现露 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5.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6.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A.露
B.雾 C.雹
D.雪 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 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 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
五、思维提升
4.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A.大量冰块熔化吸热 B.用喷雾方法来加快蒸发 C.用大功率电扇吹风散热 D.用“干冰”升华吸热
5.试用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现象。
第五篇: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一 升华和凝华
1.某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为缓解旱情,相关部门采用了在空中喷洒干冰的方法人工增雨。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时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B)A.凝固 熔化
B.凝华 熔化 C.凝华 液化
D.凝固 液化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D)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3.我国西南等许多地区曾发生几十年少有的旱情,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变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变为雨点降落到地上。下面哪个物态变化名称没有出现在上述过程中(B)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4.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了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因为(B)A.汽化 B.升华 C.蒸发 D.熔化
5.(2015贵州黔西南州中考)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C)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6.(2015山东东营中考)2015年5月8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C)A.凝固现象且吸热
B.凝固现象且放热 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
7.(2015山东潍坊中考)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B)A.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升华现象 知识点二 水循环
8.(2015四川达州中考)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汽化(或“蒸发”)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液化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 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内侧(填“内侧”或“外侧”)。
9.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10.(2015江苏苏州中考)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11.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考点 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12.某些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C)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去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直接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1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14.(2016广东广州中考)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C)A.杯中液态氮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5.(2016辽宁盘锦中考)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B)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B.树上的雾凇——凝华 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
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
16.(2016山东潍坊中考)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为水蒸气
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D.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 17.(2016广西北海中考)下列现象发生了凝华的是 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 B.泼水成冰凌
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 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
18.(2015湖北宜昌中考)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吸热升华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
(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