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教案设计
总复习
单元教学计划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整理与复习———————————————————————4课时
县卷检测与评讲—————————————————————15课时
计19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数。
(教材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4题、)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 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复习内容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教材第116页第3题第118-119页第3-6题)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116页第3题(1)学生自练。(2)同桌互改。(3)集体评改。
2、教材第118页第3题。
(方法同上)
3、教材第118页第4题。
(方法同上)
4、教材第119页第5题。
(方法同上)
5、教材第119页的第6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2)视算
7+5 2+9 5+8
7+4
6+6(3)学生互评互改。(4)集体评改。
三、教学总结。
四、布置作业。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题
(1)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
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4)
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
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6)
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2、书上第121页第11题。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用数学
1、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
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2)
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
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6、7
教学内容:
云梦县(2010—2011)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一)教学目标:
1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
料。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3、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4、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学会做题。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考试
试卷评讲
试卷评讲
第5课时
第6课时
第7课时 8、9、10
教学内容:
云梦县(2010—2011)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二)教学目标:
1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
料。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3、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4、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学会做题。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考试
试卷评讲
试卷评讲
第8课时
第9课时
第10课时11、12、13
教学内容:
云梦县(2010—2011)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三)教学目标:
1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
料。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3、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4、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学会做题。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考试
试卷评讲
试卷评讲
第11课时
第12课时
第13课时 14、15、16
教学内容:
云梦县(2010—2011)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四)教学目标:
1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
料。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3、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4、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学会做题。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考试
试卷评讲
试卷评讲
第14课时
第15课时
第16课时 17、18、19
教学内容:
云梦县(2010—2011)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五)教学目标:
1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
料。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3、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4、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学会做题。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考试
试卷评讲
试卷评讲
第17课时
第18课时
第19课时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知道整时和快到几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 1、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能够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复习难点:
1、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熟练掌握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复习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20以内的数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使学生熟悉0~20各数的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关系。
2、复习数的序数含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20各数的组成。
复习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法。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题中的第(1)~(5)题,(1)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中空格的数。
(2)完成第(3)题:按照1~19的顺序从入口走到出口。
(3)完成第(1)题,学生完成后,可以增加提问类似的问题。(4)完成第(2)、(4)两题,学生独立填写。
(5)完成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时怎样排列的。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 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6页第2题 练习二十五第4—6题)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和理解。
2、进一步巩固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使学生能熟练计算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整理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1、出示课本第106页第2题的表格。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
(2)你从表格中发现哪些是10的算式涂上红色,你发现了什么?
2、尝试与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整理20以内的减法算式。巡视指导
二、复习计算
1、完成课本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题。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6、9题
3、完成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5、17题。生思考,汇报,相互补充。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复习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材第106页第3题以及练习二十五的第3、12、13、1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及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的整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复习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复习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复习。
(1)说说我们这个学期学了哪些图形?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这些图形有那些特点?
(3)小组说一说,你认识的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2、完成第106页第3题
3、完成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2~14题。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09页的第3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第四课时:用数学
复习内容:用数学 教材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7~12题。复习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复习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书上第108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要来16人,每人1把椅子,已经有6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4)引导学生先想:每人1把椅子,16人需要16把椅子,再想已经有6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
(5)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16-6=10(把)
2、出示书上第108页第8题。
教师: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两只小猫吃了9条鱼,还剩下5条,原来有多少条鱼?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先画图再列式计算:9+5=14
说说9、5、14三个数在算式中分别表示什么?
3、书上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0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4、出示课本第109页的练习二十五第11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这题有几种可能,相应的算式该怎样列?
生汇报,填写课本内容。
三、练习总结
说说解决问题的注意点。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解决问题教案
总复习(解决问题)
——台北路学校
熊英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的第7、8、10、11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运用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做铺垫
1、复习口算:
a、一共28题,全班每个同学完成一题。
b、仔细观察这些口算题,你知道都有哪几种类型的口算吗?
(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一共5种类型。)
C、学习这些计算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复习入正题
解决问题也要用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来解答,这节课我们一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信心吗?
1、想一想:解决问题分哪几步 ?
(1)、知道了什么(包括知道已知条件和和要解决的问题)(2)、怎样解答。(3)、解答正确吗
第一关:
出示练习P108:第8题。要求:自己先独立完成。再同位交流想法,老师巡视,最后请同学发言,按照三个步骤讲清楚,多请几个同学讲解。这是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加法就是把吃了的部分和还剩的部分合起来才是原来有的鱼。所以求“ 原来有多少条?”要用加法。
想一想:用加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求总共是多少?„„)
第二关:
出示108页第7题。先指导学生讲讲画面之中的意思,然后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将条件进行转化,最终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一共需要16把椅子,已经有了6把,还需要多少把椅子?(或者还差几把椅子?)
这题比上题稍稍有难度,它有一个转化:16人,每人一把椅子,一共需要16把椅子,学生要把这个地方转化过来。现在图上只有6把椅子,问题:还需要几把椅子?要让学生理解:从一共的16把椅子里去掉6把,就是还需要的椅子数。去掉,要用减法。所以这是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减法的意思就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问用减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求还剩多少?还需要几个?还差几个?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
第三关:
109页第11题。
先让学生说说:我从下面的小印章中买了2盒“是什么意思?
“可能买了多少个印章?”是什么意思。再猜猜她可能买了哪两盒,这两盒各有多少个印章?
这一题解答方法会有不同,学生本能不会想太多。老师要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分析理解题意,再写出可能的各种答案。先看清楚题目,按照那三个步骤讲出来,三盒不同个数的印章,(一盒6个,一盒5个,一盒4个)只买了2盒,是什么意思?(不是3盒都买,只买其中2盒)。问题可能买了多少个印章?可能是什么意思?(为了帮助理解题意,老师要直观演示,让学生具体操作来理解可能的意思)可能就是不止一种买法,有不同的情况,可以是1号和2号两盒,让学生书上编好号码。可以是2号和3号,还可能是1号和3号。怎样才能把所有情况都写出来呢?连线法。你学会了吗?
这道题把三种可能的情况都讲出来,同学们今天是第一次遇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关键是她只买2盒,不是3盒都买,而且她没有规定只买哪两盒 这就出现不同的选择,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聪明灵活哦。
综合把比拼: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不同信息。这是增加的一个题。
小结: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列出的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问:“7+6”与“5+2+6”有什么不同?
问: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呢?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表现得怎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后作业
110页第思考。有假设法(画图)和比较法。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共9题;共37分)
1.(5分)
2.(5分)看图回答。
(1)
(2)
(3)
3.(1分)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个,_______个,_______个,_______个。
4.(1分)有一种长方体饼干盒,长23cm,宽12cm,高5cm(如下图)。现有两盒饼干要包成一包,最少需要_______cm2的包装纸。(接口处不计)
5.(5分)看图列式计算
6.(5分)
7.(5分)有多少人在跳绳?有多少只兔子?
8.(5分)连一连。
10-5+10
20-10+2
3+7+2
10+7+2
19-4-4
18-6+3
8+2+6
14-4+6
16-1+4
12+7-8
9.(5分)小红在做一道数学题,本来应该减去6,她却加上了6,这样得到的结果是13,你知道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吗?
参考答案
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共9题;共37分)
1-1、2-1、2-2、2-3、3-1、4-1、5-1、6-1、7-1、8-1、9-1、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复习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数。
(教材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4题、)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NO:2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教材第116页第3题第118-119页第3-6题)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教材第119页的第6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2)视算
7+5 2+9 5+8
7+4
6+6
NO: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教学过程: 认识图形
出示第116页第4题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二.认识钟表
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NO:4 教学内容:用数学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创设情景
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书上第121页第11题。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用数学
书上第121页第12题。
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