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2 19:3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教案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教案设计

总复习

单元教学计划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整理与复习———————————————————————4课时

县卷检测与评讲—————————————————————15课时

计19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数。

(教材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4题、)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 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复习内容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教材第116页第3题第118-119页第3-6题)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116页第3题(1)学生自练。(2)同桌互改。(3)集体评改。

2、教材第118页第3题。

(方法同上)

3、教材第118页第4题。

(方法同上)

4、教材第119页第5题。

(方法同上)

5、教材第119页的第6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2)视算

7+5 2+9 5+8

7+4

6+6(3)学生互评互改。(4)集体评改。

三、教学总结。

四、布置作业。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题

(1)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

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4)

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

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6)

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2、书上第121页第11题。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用数学

1、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

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2)

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

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6、7

教学内容:

云梦县(2010—2011)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一)教学目标:

1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

料。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3、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4、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学会做题。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考试

试卷评讲

试卷评讲

第5课时

第6课时

第7课时 8、9、10

教学内容:

云梦县(2010—2011)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二)教学目标:

1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

料。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3、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4、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学会做题。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考试

试卷评讲

试卷评讲

第8课时

第9课时

第10课时11、12、13

教学内容:

云梦县(2010—2011)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三)教学目标:

1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

料。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3、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4、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学会做题。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考试

试卷评讲

试卷评讲

第11课时

第12课时

第13课时 14、15、16

教学内容:

云梦县(2010—2011)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四)教学目标:

1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

料。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3、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4、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学会做题。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考试

试卷评讲

试卷评讲

第14课时

第15课时

第16课时 17、18、19

教学内容:

云梦县(2010—2011)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作业题

(五)教学目标:

1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资

料。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3、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

4、查漏补缺,同时让学生学会做题。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考试

试卷评讲

试卷评讲

第17课时

第18课时

第19课时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知道整时和快到几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 1、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能够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复习难点:

1、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熟练掌握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复习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20以内的数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使学生熟悉0~20各数的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关系。

2、复习数的序数含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20各数的组成。

复习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法。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题中的第(1)~(5)题,(1)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中空格的数。

(2)完成第(3)题:按照1~19的顺序从入口走到出口。

(3)完成第(1)题,学生完成后,可以增加提问类似的问题。(4)完成第(2)、(4)两题,学生独立填写。

(5)完成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时怎样排列的。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 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6页第2题 练习二十五第4—6题)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和理解。

2、进一步巩固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使学生能熟练计算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整理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1、出示课本第106页第2题的表格。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

(2)你从表格中发现哪些是10的算式涂上红色,你发现了什么?

2、尝试与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整理20以内的减法算式。巡视指导

二、复习计算

1、完成课本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题。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6、9题

3、完成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5、17题。生思考,汇报,相互补充。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复习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材第106页第3题以及练习二十五的第3、12、13、1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及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的整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复习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复习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复习。

(1)说说我们这个学期学了哪些图形?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这些图形有那些特点?

(3)小组说一说,你认识的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2、完成第106页第3题

3、完成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2~14题。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09页的第3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第四课时:用数学

复习内容:用数学 教材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7~12题。复习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复习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书上第108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要来16人,每人1把椅子,已经有6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4)引导学生先想:每人1把椅子,16人需要16把椅子,再想已经有6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

(5)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16-6=10(把)

2、出示书上第108页第8题。

教师: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两只小猫吃了9条鱼,还剩下5条,原来有多少条鱼?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先画图再列式计算:9+5=14

说说9、5、14三个数在算式中分别表示什么?

3、书上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0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4、出示课本第109页的练习二十五第11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这题有几种可能,相应的算式该怎样列?

生汇报,填写课本内容。

三、练习总结

说说解决问题的注意点。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解决问题教案

总复习(解决问题)

——台北路学校

熊英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的第7、8、10、11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运用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做铺垫

1、复习口算:

a、一共28题,全班每个同学完成一题。

b、仔细观察这些口算题,你知道都有哪几种类型的口算吗?

(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一共5种类型。)

C、学习这些计算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复习入正题

解决问题也要用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来解答,这节课我们一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信心吗?

1、想一想:解决问题分哪几步 ?

(1)、知道了什么(包括知道已知条件和和要解决的问题)(2)、怎样解答。(3)、解答正确吗

第一关:

出示练习P108:第8题。要求:自己先独立完成。再同位交流想法,老师巡视,最后请同学发言,按照三个步骤讲清楚,多请几个同学讲解。这是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加法就是把吃了的部分和还剩的部分合起来才是原来有的鱼。所以求“ 原来有多少条?”要用加法。

想一想:用加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求总共是多少?„„)

第二关:

出示108页第7题。先指导学生讲讲画面之中的意思,然后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将条件进行转化,最终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一共需要16把椅子,已经有了6把,还需要多少把椅子?(或者还差几把椅子?)

这题比上题稍稍有难度,它有一个转化:16人,每人一把椅子,一共需要16把椅子,学生要把这个地方转化过来。现在图上只有6把椅子,问题:还需要几把椅子?要让学生理解:从一共的16把椅子里去掉6把,就是还需要的椅子数。去掉,要用减法。所以这是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减法的意思就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问用减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求还剩多少?还需要几个?还差几个?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

第三关:

109页第11题。

先让学生说说:我从下面的小印章中买了2盒“是什么意思?

“可能买了多少个印章?”是什么意思。再猜猜她可能买了哪两盒,这两盒各有多少个印章?

这一题解答方法会有不同,学生本能不会想太多。老师要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分析理解题意,再写出可能的各种答案。先看清楚题目,按照那三个步骤讲出来,三盒不同个数的印章,(一盒6个,一盒5个,一盒4个)只买了2盒,是什么意思?(不是3盒都买,只买其中2盒)。问题可能买了多少个印章?可能是什么意思?(为了帮助理解题意,老师要直观演示,让学生具体操作来理解可能的意思)可能就是不止一种买法,有不同的情况,可以是1号和2号两盒,让学生书上编好号码。可以是2号和3号,还可能是1号和3号。怎样才能把所有情况都写出来呢?连线法。你学会了吗?

这道题把三种可能的情况都讲出来,同学们今天是第一次遇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关键是她只买2盒,不是3盒都买,而且她没有规定只买哪两盒 这就出现不同的选择,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聪明灵活哦。

综合把比拼: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不同信息。这是增加的一个题。

小结: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信息,列出的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问:“7+6”与“5+2+6”有什么不同?

问: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呢?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表现得怎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后作业

110页第思考。有假设法(画图)和比较法。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共9题;共37分)

1.(5分)

2.(5分)看图回答。

(1)

(2)

(3)

3.(1分)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个,_______个,_______个,_______个。

4.(1分)有一种长方体饼干盒,长23cm,宽12cm,高5cm(如下图)。现有两盒饼干要包成一包,最少需要_______cm2的包装纸。(接口处不计)

5.(5分)看图列式计算

6.(5分)

7.(5分)有多少人在跳绳?有多少只兔子?

8.(5分)连一连。

10-5+10

20-10+2

3+7+2

10+7+2

19-4-4

18-6+3

8+2+6

14-4+6

16-1+4

12+7-8

9.(5分)小红在做一道数学题,本来应该减去6,她却加上了6,这样得到的结果是13,你知道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吗?

参考答案

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共9题;共37分)

1-1、2-1、2-2、2-3、3-1、4-1、5-1、6-1、7-1、8-1、9-1、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复习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数。

(教材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4题、)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NO:2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教材第116页第3题第118-119页第3-6题)

复习要求: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教材第119页的第6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2)视算

7+5 2+9 5+8

7+4

6+6

NO: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教学过程: 认识图形

出示第116页第4题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二.认识钟表

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NO:4 教学内容:用数学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填未知数

(1)6+()=11

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

9+()=13

8+()=15

12-()=2 5-()=4

7-()=1

()+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创设情景

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书上第121页第11题。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用数学

书上第121页第12题。

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思考题

学生先思考,分组讨论,互说想法,然后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下载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总复习》教案设计(汇编)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2. 在组织总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总 复习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题: 课题:人民币的认识 几时几分 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P99、100。 1、能正确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互化及进行......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明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设计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能确定的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综合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