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what can you do 教案课例
Unit 4 What can you do? A Let’s learn教学课例
韶钢第四小学
周梅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hat can you do? A Let’s learn》
二、教学目标:
A.能够听、说、读、写dance, sing English songs, do kung fu, draw cartoons, play the pipa.五个有关课余文化活动的单词或词组。
B.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上述词汇。
C.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can you do?”,“l can…”。
D.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娱活动,丰富课余生活,能够了解琵琶、武术等中国特色的文娱活动形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听、说、读、写dance, sing English songs, do kung fu, draw cartoons, play the pipa.五个有关课余文化活动的单词或词组。
2.能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can you do?”,“l can…”。
难点:单词draw、kung、cartoons发音的突破;能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can you do?”,“l can…”。
四、教学法:情景导入,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4.引出 draw cartoons: 由毕福剑的照片引出cartoons词卡,让学生拼读:car/too/toon/toons/cartoons.,引出draw cartoons.强调draw的发音。用分组提问,分组回答的方式操练句型:“What can you do?”,“l can draw cartoons.”
5.引出do kung fu:课件出示“龙叔”图片T:Who is he? What can he do?引出do kung fu.强调kung的发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课件声音、图片、动作等直观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的习得更深刻。另外教授单词cartoons这一环节让学生用以学过的单词拼读,记忆新单词利用了以旧带新的方法,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6.打开课本39页,听录音 “Let’s learn” 学生听并跟读录音。T: Miss White has an English party.What can they do?
(三)、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Spell the words”(幻灯片出示,完成拼读练习)。
2.“特长展示造句子”(课件出示一些特长图片,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完成句子)
3.Do a survuy and make a report.(4 in groups)4.Play games: A.愤怒的小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相对应的图片或单词进行匹配。)
B.快乐拼字(找出本单元学习的单词)
【设计意图】通过“才艺展示”创设情景、“调查报告”以及“游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单词的认读拼写能力,这是对学
第二篇:教案课例名称
课例名称: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 3-2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 3-2 教学目知识与技能: 标
1.了解涡流是怎样产生的;
2.了解涡流现象的利与弊,知道如何利用和防止; 3.了解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了解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节课注重实验及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表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例如涡流的利用和防止,以及电磁阻尼与电磁驱动中安培力的作用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能片面看问题。
学情分学生已经完整的学习了“电磁感应”的基础知识,包括感应电流的产生析
条件、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研究的问题集中在闭合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并且侧重理论推导。本节课更侧重实际应用,学生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一是导体中产生的涡流,以及其利用和危害;二是电磁阻尼的实例;三是电磁驱动的实例。涡流仍属于感应电流,借助实验及理论分析,其产生原理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已有知识,学生有能力完成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重点难重点: 点
1.涡流概念的理解和解释有关现象;
2.涡流的利用和防止。难点: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过教师活动 程
学生活动 课堂导实验:两个相同线圈绕在相同铁芯上,其
入 中分别通以变化电流和恒定电流,铁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铁芯底部涂一层蜡,竹签(下坠重物)扎入蜡层,静止。
根据教师的介绍,观察实验器教师介绍器材,同时接通电源,等待实验材。现象。
等待现象的时间进行理论分析。
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时,产
生变化的磁场,闭合导体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思考并回答问题:
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时,闭合导体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请说出分析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时,附近的导体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竹签与重物的整体掉落。观察、描述现象:
教师给装置断电,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通变化电流的线圈,其铁芯下现象。方竹签(下坠重物)的整体掉
落。通恒定电流的线圈,其铁
芯下方竹签(下坠重物)仍保
持静止。
撤去线圈,请两名学生代表,触摸两个铁通变化电流的线圈,其铁芯温芯,感受温度。度高,通恒定电流的线圈,其
铁芯温度低。
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
场,铁芯中出现了感应电流,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电流做功,温度升高,蜡融化,所以竹签(下坠重物)掉下来了。
恒定电流,产生稳定磁场,铁芯中不产生感应电流,所以没有掉下来。
思考问题“导体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新授内教材用一副图片展示了铁芯容
中电流的形式,像水中的漩涡,所以叫做涡电流,简称涡流。涡流应介绍真空冶炼炉的工作原理。用实例 1
了解涡流的概念,观察涡流图片。
了解真空冶炼炉的原理是利用了涡流很强的热效应。真空中进行冶炼,能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金属,可以冶炼高质量合金。
如果金属电阻率小,涡流很强,产生的热量很多。
真空冶炼优势。
涡流应播放视频《地雷战》片段。观看视频,观察探雷器的使用实例 用。2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民兵,遇到敌人使用使用非金属物质制造地雷,例探雷器探雷,你会怎么做? 如陶瓷、石头。播放第二段《地雷战》片段,展示影片中观看视频。破坏探雷器的方式。提出问题:探雷器的主要构造是长柄线圈,思考并分析探雷器原理。其中有变化的电流,请思考其工作原理?
表述:线圈中有变化电流,如果地下埋着金属,金属中会感应出涡流,涡流的磁场反过来影响线圈中的电流,仪器报警。
现代车站、机场等场所都要进行安检,一两名学生代表演示安检器使些大型考试同样需要。用过程,其他同学观察。安检器检测到金属钥匙,蜂鸣
报警。
减小涡电动机、变压器的线圈都绕在铁芯上,线了解减小涡流的途径: 流途径 圈中流过变化的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的涡
流使铁芯发热,浪费了能量,还可能损坏(1)材料 ——增大铁芯材料的电阻率,常用硅钢。电器。(2)结构 ——用互相绝缘的硅钢片代替整块硅钢铁芯。
展示变压器的铁芯构造。观察变压器的铁芯构造,是层
叠状,硅钢片拼接而成。
设疑导如图,一个单匝线圈 abcd落入磁场。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 展示手持安检器,请学生演示。①它在图示位置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② ab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③安培力对线圈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①逆时针;
② ab边电流方向向右,受到的安培力竖直向上; ③安培力竖直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线圈运动。
电磁阻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看看电磁阻尼的作观察实验装置及现象,并描尼实例 用。两个摆片材料、大小均相同,红色片述。1 是完整金属片,绿色片开有凹槽。
现象:
无磁场时,两摆片运动情况相同,摆动时间都比较长。
有磁场时,红色金属片摆动时间短,很快就停下来了;绿色对比无磁场时,两摆片运动情况;对比有金属片摆动时间比红色片长。磁场时,两摆片运动情况,并分析原因。
原因:
红色金属片中涡流较大,涡流受到安培力,阻碍金属片运动,所以红色金属片很快停了下来。
电磁阻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会使导学习电磁阻尼的定义,理解电尼
体受到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总是阻碍导磁阻尼现象。
体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磁阻尼。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感应电流→受到安培力→阻碍导体运动。
电磁阻播放之前录制的微课《分析电表线圈骨架观看视频,回顾磁电式电表构尼实例 的作用》。造,指针、线圈、线圈骨架的2(微课连接方式、位置、材料以及作提出问题: 助学)
用,并回答问题。
假定指针向右转动,铝框中产生感应电流,如果指针向右转动,铝框所受安培力是沿什么方向的?安培力对铝框的安培力左边向下,右边向上。运动产生什么影响?
安培力作用效果是阻碍铝框向右转动。分组实分组实验:每组准备了一个电流表和一根学生分组操作。验 1 导线,参考教材 P27“做一做”体会电磁
选一组同学的操作展示到屏阻尼对磁电式电表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幕上面,并由这组同学回答问题。
用导线把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连在一起,相同晃动幅度,表针摆动幅度小,说明电磁阻尼阻碍了表针的摆动。在运输时,用导线把两个接线柱连在一起,防止表针摆动幅度过大,保护电表。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分析原因: 电磁阻演示实验: 尼实例
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磁铁,组成3
一个系统。将系统放入一个有机玻璃管中,磁铁上下运动,形成变化的磁系统上下运动,换用铝管,相同幅度,系场,铝管中产生涡流,涡流受统很快停止。到安培力,安培力阻碍磁铁的运动,形成电磁阻尼,所以用铝管很快停下来。
而有机玻璃管中不产生涡流,所以没有电磁阻尼。
分组实每组准备了两根铝管,内外径相同,分别分组操作,观察现象。(展示验 2 标识为 1号和 2号,两个相同的圆柱形磁其中一组)
铁,对比磁铁在两根铝管中下落运动情况。
磁铁在两根管中下落情况并不相同,在 1号管中下落慢,在 2号管中下落快。
想知道这两根管有什么区别吗?
撕开胶条,看到 1号管是封闭的,2号管有一条裂缝。
思考 2号管中下落快的原因。1 号管是封闭的,其中涡流
强,电磁阻尼强; 2号管有裂(有学生认为 2号管中没有涡流,对比磁缝,涡流弱,电磁阻尼弱,所铁自由下落与在 2号管中下落运动。)以 2号管中下落快。(2号
管中下落比自由下落慢,说明 2号管中是有涡流的。)设疑导安培力总是阻碍导体运动的吗? 学
电磁驱大小相同的塑料框、铝框,都 动实例 可绕支点自由转动,分别放置
在蹄形磁铁磁极间,转动磁铁,观察塑料框、铝框的运动并分析原因。
安培力阻碍相对运动。观察现象:
塑料框不动,保持静止; 铝框随着磁铁转动,与磁铁转动方向相同。
磁铁转动,铝框中磁场发生变化,产生了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受到安培力,安培力使铝框转动起来。
电磁驱如果磁场相对于导体转动,在导体中会产学习电磁驱动的定义,理解电动
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磁驱动现象。的作用,安培力使导体运动起来,这种作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感应电用常常称为电磁驱动。
流→受到安培力→驱动导体运动。
电磁驱交流感应电动机。观察铝框的运动。动实例
演示实验:连接三相电源,观通电后,铝框转动起来,而且 察铝框的运动。速度很快。
阅读教材,交流感应电动机就
是利用电磁驱动原理工作的。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任选一项完成)1、根据本章所学内容,尝试制作一个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模型;、查阅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其它应用,整理相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3、家用电器中的 “电磁炉 ”也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观察思考其原理、所用锅体的材质,对比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课堂小
结
课后作布置课后作业。业、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课后反本节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涡流的产生即利用和防止;二是电磁阻尼思
和电磁感应的实例分析。涡流的产生采用实验导入,辅以理论分析,学生的感受更直观,印象也更深刻,接受理论的时候就更顺畅。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原理相似,都是感应电流受到安培力,安培力阻碍导体和磁场的相对运动,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充当阻力,也可能是动力,属于实际应用。总之,这节课内容上更侧重电磁感应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既有理论,有实例,有演示,又有分组,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接受顺畅,完成效果好。当然,由于实验较多,各个实验的功能不尽相同,处理的时候注意详略得当,让每个实验都发挥它的作用。感谢
这节课,凝聚了我校整个物理教师团队的心血,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良多。感谢每一位教师对我的帮助,特别感谢物理实验室李敬民等老师大力支持。
第三篇:微课例教案
2.3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张兴丽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体验建立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及应用过程,理解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
2、领会在不同坐标系研究曲线的方程及性质的方法,会用转化思想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极坐标系的建立和几种常见的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极坐标系的建立
1.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极坐标系,给出极点、极轴、极径、极角等概念.2.在极坐标系中,除了极点外, 问题
1、平面上的所有点所成的集合和实数对(,)0,02集合具有是否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极点呢?我们规定极点的极坐标为(0,),[0,2),一般认为0.(二)极坐标系下曲线的方程
类比直角坐标方程,引导学生给出极坐标方程的定义
在极坐标系中,平面内的曲线可以用含有,这两个变数的方程F(,)0来表示,方程F(,)0叫做这条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例1求经过点M(a,0)(a0)且与极轴夹角为的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解:第一步引导学生找出,,第二步、根据图形引导学生建立,的等量关系
提出问题:在极坐标系下,曲线的方程形式是不是唯一的?
检测题(1)1 求圆心是点C(a,0),半径是a的圆的极坐标方程.2 求圆心是点C(a,),半径是a的圆的极坐标方程.2(三)极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互化
问题一:极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互化的条件是什么?
1、有极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那么怎么在同一平面建立极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为了更好的找出极坐标下的点和直角坐标系下的点的关系,让学生探索建系的原则,即极点与坐标原点重合,x轴的正半轴是极轴,取相同的长度单位.2.极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互化关系式学生探索得到: xcosysin
y2x2y2tan(x0)
x3.应用:
例2化直角坐标方程xy0为极坐标方程.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但要指出易错点,和方程的归一,注意直角坐标化成极坐标表示方法是不唯一的.检测题:(1)把点M(2,)的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
6(2)把点P的直角坐标(1,3)化成极坐标.(3)化极坐标方程4cos为直角坐标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四)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2.3(1)(2)课本练习2.3(2)(3)课本练习2.3(3)
四、课堂小结
(1)极坐系建立及其意义(2)极坐系中曲线的方程
(3)极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互化
五、作业布置
复习点要
第四篇:《三峡》教案 优秀课例
《三峡》教学设计
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牛全喜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会品析语言,细心观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4.感受三峡雄奇壮丽、清幽秀美的景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李白也在诗中叹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同学们知道这两位文坛巨匠所描写的是哪里么?
(引出三峡,教师板书课题。)
1、你对三峡都有哪些了解?
(配乐播放“三峡风光”图片,学生可结合图片,各抒己见。)
今天我们就跟随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
2、介绍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初读,清文字之障: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2、试读课文,正音顺句。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译读,解文言之惑:
1、借助注释疏通语句,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以四人为一组,各组内交流讨论文章的大意,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
2、分组展示初习之惑,解疑答难交流成果。
各小组提出各自在疏通文意时所遇到的疑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3、自由朗读,初感大意,体会语气。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展示,师适做点评。
四、品读,寻“三峡”之美。
1、作者写了有关于三峡哪些雄伟秀丽的风光?(讨论作者的写景思路。)
明确:三峡的山,三峡夏季的水,三峡春冬之景,三峡秋天的景象。
2、寻读课文,总结三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总:山——连绵陡峭
分: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秋季景——凄清悲凉
3、对号入座:出示三峡山、水、及四时之景的图片,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4、结合各图片中景物的特点,用“三峡美,美就美在三峡的„„(景物)。你看那„„”这一句式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示例:三峡美,美就美在三峡的山。你看,那七百里连山,绵延不绝,其间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5、此文历绘三峡壮丽的山川和奇丽的四季景色,语言简练传神,仅用155个字,就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最为精妙,妙在哪里?请同学们品读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
(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例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江水清澈,树木欣欣向荣,山高岭峻,花草茂密。言简而意赅地概括了三峡四季之景的特点,用字之精,意蕴之丰,令人叹为妙绝。
6、通过对美的追寻和探索,你能感受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什么情感呢?
7、齐诵全文,感受三峡风光之美。
五、美读、背诵课文。
此文不仅所描绘的景美,文辞更美,如此美文定不能让它与我们失之交臂。同学们,让我们美美地读起来,背起来。将此景永存,此情永记!
(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学生自由朗读成诵。亦可稍作准备后配乐朗读,后开展背诵竞赛。)
六、拓展延伸。
前后历时17年的三峡工程于2009年顺利完工,三峡水位抬高了175米,请对照课文,推想一下,现在的三峡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色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配乐播放三峡风光图片。)
七、课堂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岭纵横,江河奔腾,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三峡》是古代写景散文中的佳作,作者以简练而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三峡无比雄壮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获益良多。今天的三峡正在向世人放射着那令人瞩目的光芒,“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挚爱。
八、板书设计
三 峡
山——连绵陡峭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之景——清荣峻茂
秋景——凄清悲凉
九、作业设置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那么依据课文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关于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2、面对壮丽的美景我们总会不由得从心里发出赞叹,祖国风物无边,景色各具特点,就让我们学习郦道元写景的手法,来描绘一番我们的家乡。
第五篇:典型课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九寨沟
涞水小学 张秀玲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五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新词的意思。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一、重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突破:在优美的风光中,在教师煽情的描述中,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优美的语言去描写美好的事物”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1、课文伴奏带;
2、挂图。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激情: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过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绍给大家。(从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介绍,教授师适时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
3、设疑:
多么神奇的九寨沟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它,去领略那神
奇壮丽、蔚为壮观的迷人风光吧!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指名领读。师生讨论提醒:
潘、憨、敏、禽(前鼻音)羚、坪(后鼻音)蹿(平舌音)掬、咀(同声韵不同声调)齐读生字词。
2、指导长句朗读。
(1)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2)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3)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花池”呢。
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录音范读。
1、你听了课文,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4自然段)
3、其他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4、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名字的由来、所处的地理位置)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朗读第一段。
(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童话世界”)齐读。
六、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自己记忆生字,感到有困难的打上“?”。
3、全班交流。注意提醒: 县:里面的两横; 捷:左窄右宽。
4、指导写字,师范写。
窜:上下结构,两上“口”要扁些,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善:上部有四横,前三横要写紧凑些,第四横最长; 禽:人字头要大些。
5、学生描红、临写。
七、课堂小结:回顾本课重点。
八、作业:
1、熟读全文;
2、背诵课文第3--5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9.九寨沟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名字的由来,所处的地理位置。第二段(第3--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