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 第8单元第2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 角的度量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第2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教具准备:
活动角、量角器、三角尺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小黑板出示)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封了什么?(2)指名汇报.(3)教师讲解.①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就记作1’.(板书:度:)②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标上一个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我们要把角的顶点跟量角器的中心对齐.③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在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而在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它们都是从0°—180°.教师指出: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按方向从0°—180°.④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从右边起找0刻度线,再找出20°、90 °、135°、180°的刻度线.在自己的量角器上从右边起找0°、20°、90°、135°、180°刻度线;从左边起找0°、20°、90°、135°、180°刻度线.2、用量角器量角.(1)看教科书第80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因为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点叫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边.在量角时:
①两重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②一看数: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50°,同时也对着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3)指出,在量角时,如右边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内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刻度数;如果左边的0度刻度线与角的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度数.(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都应注意点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5、6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
2.课件演示采用重合比较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3.教师:尽管我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或重合比较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量角。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
出示教材第40页制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绍,并出示量角器。
(1)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度”以及度的符号。
(板书:1°)
(2)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线和内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2.教学例1。
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数呢?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线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第三步:读准数,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刻度线上,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照样子量出教材第40页中∠1和∠2的度数。
学生动手量一量,看准刻度,记在旁边。怎样看刻度,你有什么好办法?
(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就认里圈的刻度数;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数)
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1)观察下面两个角,哪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
(2)猜想一下哪个角大一些。
(3)动手量一量,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你发现了什么?
(4)在教材上把左边一个角的两条边延长,再量一量,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越大,角越大。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图中的量角器上分别找到相应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点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指名汇报各个角的度数,集体订正,要求测量不准确的同学重新测量一次。
3.教材“练习七”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分别记下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4.教材“练习七”第3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5.教材“练习七”第4题。
(1)量出图中4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
(2)∠1与∠3有什么关系?∠2与∠4呢?
(3)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和本领?测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动手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通过对比,观察了解角的大小的实质问题,培养认真、细致和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也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画垂线_20190820_123059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画垂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垂线的画法,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认识距离,理解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什么叫做垂线?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垂线。
3.怎样画垂线呢?
(板书课题
:画垂线)
二、自主探究
1.议一议:在三角尺和直尺上你能找到垂线吗?
分别指名用三角尺和直尺指一指,说一说。
教师: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帮助我们画出垂线。
2.教学例2。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说一说:用三角尺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B.课件演示画法,学生观察。
C.学生动手画一画。
D.引导归纳画法和步骤:
a.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b.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c.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经过已知点的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学生独立试着画,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画法。
B.归纳画法步骤,指名说一说。
(3)教材第5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一画,指名板演。
3.教学例3。
(1)从直线外一点A,到这条直线画几条线段。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最短?
教师演示,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量一量,可以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出示一组平行线。
在直线a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直线b画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动手在教材上这组平行线中画一画,量一量。指名说说你的发现。
(板书: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4.巩固练习:
教材第59页“做一做”。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第6题。
议一议,说一说你的想法,让大家评一评。
教师归纳说明:
测量时使皮尺经过落点并与起跳线互相垂直。
2.教材“练习十”第7题。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和理由。
3.教材“练习十”第4、9题。
学生自由完成,在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1.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时,应该把直线的位置方向进行变换,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垂直的含义。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个点到垂足之间的长度,个别学生理解得不好。
3.在综合练习过程中应重点指导个别学生强化训练。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 第8单元 第2课时 数学广角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课题:广角例2及做一做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13-11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2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学习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合理解决生活钟的问题的意识.一、课前预习
a)在家里你都做过些什么家务.b)如果你的妈妈安排你烧水和扫地,你会怎样安排这两件事呢?
二、自主学习1、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沏茶前要考虑什么,准备什么呢?
3、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4、要让客人最快的喝上茶,应该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合理呢?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三、交流解惑
1、要烧水先要
,.2洗水壶→()→()→()→()→()
3我们设计的过程主要
大步. 第一大步
第二大步
第三大步
第四大步
所以我们花的时间(算式)
(分钟)4用图式来表示:
5通过前面沏茶这一件事,我们觉得要合理安排一件事,应该考虑那些问题?1、2、3、6做一件事之前想好哪种方法安排合理,可以
.练习:1、114页做一做2题 我的安排是(用图式表示):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一共是(算式)
2、妈妈下班要回家做饭,淘米要3分钟,煮饭要30分钟,洗菜要8分钟,切菜要10分钟,如果煮饭和炒菜用不同的锅和炉子,妈妈将饭煮好至少要多少时间?
3老师要打电话天通知6个同学重要的事情,如果每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下面老师的方法是最快的吗?你能设计一个更好的方法吗? 老师→A,老师→B,老师→C,老师→D,老师→E,老师→F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3课时 角的分类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3课时
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
2.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正确地将角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各种角的意义。
难点:区分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
组织学生在作业本上量一量,标明每个角的度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决定的,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如果将角按大小进行分类,上面的这些角应怎样分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哪些角可以分为一类?
4.角有大有小,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别,我们将角进行分类。
(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角。
(1)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
(板书:90°的角叫做直角)
(2)说说身边哪些角是直角。
2.认识锐角和钝角。
(1)课件演示。
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2)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3.认识平角。
(1)课件显示一个锐角,一条边旋转,观察角的变化。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由此可见,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当旋转到一边与不动的另一边拉平时,问:这是不是一个角?是多少度?
(2)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1平角=180°。
演示折扇成一个平角,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平角。
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
1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4.认识周角。
(1)用上面的方法认识周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1周角=360°。
(2)演示折扇成一个周角,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周角。
5.讨论:一条直线是平角,这种说法对吗?
一条射线是周角,这种说法对吗?
6.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小组内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并说明这样解答的理由。教师归纳并板书: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三、实践应用
1.指一指:一幅三角尺中,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
2.拼一拼:用一幅三角尺分别拼出直角、锐角、钝角和平角。
3.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方框里。
30°
105°
155°
45°
90°
180°
75°
175°
89°
24°
锐角
直角
钝角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有很多种角,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自学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了各种角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