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3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篇: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总复习

教材分析:

总复习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部分组成,后面又有三部分内容的相应练习题。教材在编排上分别先复习了这几部分的重要知识点,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清脉络、查漏补缺,教材中的每个题的设计都针对一个知识,针对性、概括性强、重点突出,教材还给出了一个环节---相互启发,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在相应练习部分,教材点出了重要题型,进一步复习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知识的应用。复习方法:

1、先让学生通过翻阅课本的方式复习,再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整理,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对于好的想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

2、以学生为主,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采取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复习课时数:5课时 复习教学设计:

数与代数

第1课时

数与代数

(一)总课时数:第49课时

[复习内容] : 课本第96、98--100页的有关内容。[复习目标] :

1、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复习小数点引起小数的变化的规律。

3、复习小数、整数、分数之间的关系。

4、复习小数的混合运算以及运算定律的推广。[复习重难点] :

1、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2、进一步复习小数点引起小数的变化的规律。

3、进一步复习小数、整数、分数之间的关系。

4、复习小数的混合运算以及运算定律的推广,提高运算能力。[复习准备] : 课件

[复习方法] : 练习法、小组讨论法。[复习过程] :

一、整理导入。

本学期我们又学了一些小数知识,回忆一下你学到哪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相关的内容。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1、学生独立翻阅课本。

2、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3、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课堂练习。

1、小数读写。(课件呈现)五点八七四

二百三十点九

十二点零三

零点零八二

一点零二三

5.87

230.9

12.03

1.023

0.082 要求:

(1)降落伞逐一出现,从上而下,降落平台一次性出现;(2)学生看“读数”找“写数”,看“写数””找“读数,判断降落点;

(3)完成课本第98页的第1题。

2、小数计算。完成课本第98页第2、3题。

学生回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3、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2)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室的长是7.8米,宽6.4米。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又如节日特别供应:精致汉堡 每块9.80元

薯条 每包5.50元 可乐 每杯3.85元。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98-99页的第4~10题。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第2课时

数与代数

(二)总课时数:第50课时

[复习内容] : 课本第96、100页的有关内容。[复习目标] :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等。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复习怎么列方程和解方程。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了解方程的含义,并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3、让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复习重难点] :

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公式、运算定律,进一步了解方程的含义,并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用等式性质解方程。难点: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复习准备] :课件

[复习方法] : 创设情境法、练习法。[复习过程] :

一、用字母表示数。课件呈现数量关系。学校花圃里兰花比菊花少10盆。(1)已知菊花有n盆,兰花有多少盆?(2)已知兰花有n盆,兰花有多少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找等量关系。课件呈现数量关系,要求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描述“什么量等于什么量”。

1、爷爷今年68岁,比小明的年龄大58岁。

2、小芳家今年七月份用电比六月份多50千瓦时。

3、牧场里,绵羊头数比山羊的3倍还多20.三、解方程

2x-6.8=3.5

5x+3x=16.8 学生之间说解法。

四、列方程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两辆车一共运水70箱,第二辆车比第一辆多运12箱。

1、找等量关系,并写出关系式。

2、设未知数,列方程。

3、学生解方程,然后互相交流。

4、展示结果。

五、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96页的第7、8题。

2、完成课本第96页“相互启发”。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00页11-15题。

空间与图形

第3课时 图形世界

总课时数:第51课时

[复习内容] : 课本第97、101页的有关内容。[复习目标] :

1、进一步复习三角形的分类,明确各类三角形的特点,理解掌握三角形边、角的特征。

2、进一步掌握四边形的分类,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复习重难点] : 重点:

1、进一步复习三角形的分类,明确各类三角形的特点,理解掌握三角形边、角的特征。

2、进一步掌握四边形的分类,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难点:

1、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三角形边、角的特征。

[复习准备] :课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模型。[复习方法 ]:动手操作法、启发式教学法。[复习过程 ] : 一、三角形的认识。

1、三角形分类。(1)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

(2)说一说为什么有的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时都有它。

2、三角形内角和、边的特征。

(1)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如何证明的?(2)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二、四边形认识。

1、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课件呈现:几种特殊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1)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2)说一说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剪一剪。

(1)让学生取出梯形模型。

(2)在梯形上剪出一个三角形(剪一刀)。(3)探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什么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97页“图形与几何”的第1~2题。

2、阅读教科书第97页“相互启发”。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101页1、3、4、5题。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第4课时 拍摄相片

总课时数:第52课时

[复习内容] : 课本第97、101页的有关内容。[复习目标] :

1、能正确区分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复习重难点] : 重点:能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难点:正确区分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复习准备] :课件

[复习方法] :创设情境法、发挥想象法、小组交流法。[复习过程] :

一、复习拍摄照片的顺序

1、实物投影呈现情境图。

2、让学生想象一下,随着起球的上升,看到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变化,并和同学交流。

3、汇报想法。

4、实物投影气球上升时不同时间的照片,并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5、让学生说序号顺序和理由。

6、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体会。进一步理解由高到低(或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看景物时,看到的范围变化情况。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97页的第3题。

2、完成教科书第101页第2题。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一谈收获与疑惑。

四、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统计与概率

第5课时

统计与概率

总课时数:第53课时

[复习内容] : 北师大版课本第97、102页的相关问题。[复习目标] :

1、复习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复习重难点] :

重点: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制作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图。[复习过程] :

一、揭示复习课题

1、教师说明本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

二、知识整理

教师谈话导入,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问题。学生回顾、同桌交流整理。然后全班反馈。

收集数据的各种方法

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折线统计图的读法

平均数的求法

三、练习巩固

1、复习条形统计图

1)、出示教科书102页第1题和第3题。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书上的填空。

2、复习求平均数

1)出示教科书102页第2题。2)完成教科书中练习题。集体讲评,全对的可获得1颗星。

3、出示统计图,分析统计图。

四、总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与同桌交流吧!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收集数据的各种方法

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折线统计图的读法

平均数的求法

第二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

第一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知识点梳理:

数与代数 一.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

①能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或根据小数在图中图色。②能正确读、写小数。

③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并能让这些分数与小数互换。

④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的生活中的实物。⑤能在数轴上表示某个小数。⑥数位顺序及小数的组成。

⑦能把十进、百进、千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表示。⑧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十分位...)二.小数的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①不进位、不退位。

1.2+3.4

6.6-1.3 ②进一位、退一位。

20.6+3.7

19.1-2.7 ③连续进位,连续退位。

12.75+2.25

71.13-16.55 ④位数不同。

16.3+2.75

60-2.88 2.小数的乘法

①一般情况。

2.8×1.1 ②乘数中间有“0”。

1.06×3.3 ③乘数末尾有“0”。

1.06×470 ④积末尾有“0”。

8.5×0.88 ⑤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0.49×0.9○0.49 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⑦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1.3的大小的情况下,把它改写成两位小数)3.小数的除法

①除数是整数。②除数是小数。③商中间有“0”。④商末尾有“0”。⑤验算。⑥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0.49÷0.9○0.49 ⑦循环小数。会判断循环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⑧余数问题。(把一段长3.6米的绳剪成长为0.6米的小段,最多可以剪几段,还剩几米?)

⑨近似数。四舍五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如去尾、收尾法(进一法)。⑩估算。4.混合运算。

要求:能简算要简算。先判断运算顺序,再观察数据特点,看能否简算。

1、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

2、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个0.01

(2)0.61里面有()个0.01(3)3.61里面有()个0.01

(4)0.061里面有()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23/1000改写成小数()

34/10000改写成小数();

3/1000改写成小数()

0.25写成分数();

0.312写成分数()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4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2)由0.56到0.056是()。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第二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过程:

一、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将分母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

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100=()÷1000=()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

2.37米=()厘米

1.46米=()毫米 5070千克=()吨

6.5吨=()千克 1吨25千克=()吨

52米4厘米=()米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练习: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第三课时

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一、1、计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第四课时

总复习——三角形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2、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三):计算

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5、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按角分:

(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看角)(看边)

(2)不管哪种三角形,最少有几个锐角?最多几个直角?最多几个钝角?为什么?

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得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什么问题?(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引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小组补充: 三角形——按角分:(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按边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看角)(看边)

(2)不管哪种三角形,最少有几个锐角?最多几个直角?最多几个钝角?为什么?

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得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什么问题?(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引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8、即时练习。(1)我会选。

①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②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600

B.1800

C.800 ③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0,顶角是()A.600

B.1800

C.800 ④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⑤以下哪一组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A.4dm 3dm 5dm

B.8cm 2.5cm 3cm

C.6m

2m

4m 填一填。

从下面小棒中,挑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边长可能()、()、()。1.5cm

1.5cm

3.5cm

4cm 2cm

2cm

3.5cm

4cm 2:下面的说法对吗?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长方形是特殊的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正方形时平行四边形

()

第五课时

认识方程

教学内容:北师大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在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与强化,使学生能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问题。2、能运用方程的概念辨析方程.3、能结合具体情境列出简单的方程。

4、能根据加减法、乘除法部分之间的关系灵活解方程。并弄清“求方程未知数所表示的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还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重点: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教学难点:解方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按要求写式子。

1、四年级有X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级有(人。

2、长方形的长30米,宽ⅹ米,面积是600㎡。4、50减去5,再加4ⅹ,得61。5、16盒牛奶共花了y元,平均每盒牛奶元。

6、一辆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15人,车上原有ⅹ人。

7、X的6倍减去2X等于64。比较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相同点是:都含有未知数。

师:它们可以分为几类?

一类: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另一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四、解方程(强调解方程要验算)

6ⅹ-2X=630ⅹ=600 解: 4ⅹ=64

解:ⅹ=600÷30

ⅹ=64÷4

ⅹ=20

ⅹ=16

50-5+4ⅹ=6ⅹ-5+8=15 解:45+4ⅹ=61

解:ⅹ+3=15

4ⅹ=61-4

5ⅹ=15-3

4ⅹ=16

ⅹ=12

ⅹ=16÷4

ⅹ=4

五、列方程解答:

王老师买了一个足球和6个排球,一共花了470元。一个足球的价格是80元,一个排球的价格是多少元?

六、你知道这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吗? 1 用字母表示数 2 会列方程解方程 3会判断哪些是方程 4 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5 解了方程要验算。用数学解方程要写“解”和“设”(2):下面哪些是方程,请听要求完成;是方程的它后面打上(√)(ⅹ+3ⅹ>56

()y÷16

()4(a+b)=64

()3ⅹ=13()36+4=40

()(3):解决问题

1.商店有胶鞋、布鞋共46双,胶鞋每双7.5元,布鞋每双5.9元,全部卖出后,胶鞋比布鞋多收入10元。问:胶鞋有多少双?

2.某建筑公司有红、灰两种颜色的砖,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计划修建住宅若干座。若每座住宅使用红砖80米3,灰砖30米3,那么,红砖缺40米3,灰砖剩40米3。问:计划修建住宅多少座?

第六课时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 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4、画路线图

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一个,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 幻灯显示: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整理复习

第一课时:整理复习(1)

教学内容: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 教学目标: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这部分题目

2、复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知道其进率,知道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3、掌握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三边关系,角度问题、画高等 教学过程:

一、乘法:

学生练习:238×45和117×23

算完后交流得数,问:同样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乘得的积位数一样吗? 板书:三位舒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继续练习:308×46和78×250 算完后,交流:

这两题分别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在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写法。)辨析:乘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

二、升和毫升:

分别举例说明1升、1毫升具体是多少? 进率:1升=1000毫升1L=1000ml 分别举例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三、三角形的认识:

1、三角形三边关系:(画图略)abc

指出:只有当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才能围成三角形 有这样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分别可能是多少厘米?怎么想?(4厘米~12厘米)

2、画锐角三角形,分别画出它的三条高。

画直角三角形,指出它现成的高,画出它斜边上的高画钝角三角形,画出它形内的高。

依次标出:三个锐角,1个直角2个锐角,1个钝角2个锐角

指出: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3、两块三角板的度数:

30+60+90=180 45+45+90=180

指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度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90度

选择:下面三个度数,哪个不能用三角板拼?说说为什么?(1)15度(2)40度(3)135度

4、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问:底角怎么求?顶角怎么求?周长怎么求?(分别用字母式子表示)画一个等边三角形。

问:其中一个角怎么求?周长呢?用字母式子表示。

四、布置作业(略)

第二课时:整理复习(2)

复习内容:混合运算、找规律、运算律、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结合混合运算和运算律,着重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复习一些常见图形,熟练掌握其特征;结合图形,复习有关轴对称知识,能熟练地画出对称轴。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1、用字母正确写出5个运算律: a+b=b+a(a+b)+c=a+(b+c)a×b=b×a(a×b)×c=a×(b×c)(a+b)×c=a×c+b×c

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300÷12

848-800÷16×12(132+68)×(97-57)972÷(720-21×33)

3、在本子上规范地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交流简便算法的过程: 41×99

765+98

560÷16

201×34

36×25

304+297

18×45+18×55

226×14-26×13

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复习:

1、画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在画出的图形旁分别标出有关数据及名称。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指出: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2、分别画长方形,画出它的2条对称轴;画正方形,画出它的4条对称轴 画等腰三角形,画出它的1条对称轴 画等边三角形,画出它的3条对称轴

指出:一般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搭配:

用数字1、2、3,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 用数字0、1、2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四、布置作业。(略)

第三课时:整理复习(3)

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进一步掌握有关因数和倍数单元的知识。能知道两种分类:奇数和偶数,1、质数和合数。能正确找出2、3、5的倍数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自然数的分类:

1、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分为偶数和奇数 偶数有:2、4、6、8、10„„ 奇数有:1、3、5、7、9„„

2、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三类:

只有1和本身2个因数,是质数,有:2、3、5、7、11、13、17、19„„

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是合数,有:4、6、8、9、10、12、1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里的特殊情况:2是唯一的质数中的偶数,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 4是最小的合数。

9、15等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3、填表: 最小 最大 个数 因数 倍数

指出:当有具体的数的时候,不能写“本身”,而要写具体的那个数 1是所有的自然数的因数

判断: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是错的。„„

4、练习:

(1)在下面个数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1、10、25 指名学生有序地说一说。

(2)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补充: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请学生独立写在作业本上,再指名交流。(3)把下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 2、15、8、17、20

二、完成书上的部分练习:

1、第12题。读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并在此基础上列出算式。

2、第15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填写单位,并简单说明理由。第16题,学生填写并交流

3、第17题,要求每一条线段的起笔、收笔都在点子上。

4、第18题,强调一定要用三角板来画高。

画完后补充:三角形有3条高,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有无数条高。

5、第19题要求学生能有序的思考问题,如:选三根一样长的小棒,能围成等边三角形选2根一样长的小棒,能围成等腰三角形,具体的:2跟3厘米的,第3 根范围是1~5,所以都可以;2根2厘米的,第3根范围是1~3厘米,所以4厘米和5厘米的都不能配;„„

如果是一般三角形的话,可以用排除法:去掉3厘米的,剩下的4、5、2能围成三角形;去掉4厘米的,剩下的2、3、5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3种。

6、第20题。要求规范写出解答过程。

7、第21题。学生分别在书上画一画,着重指导旋转:

可以撕一个类似的图形旋转,更简单的,可以画一个类似图形,再旋转,最后把它画下来。

三、布置作业(略)

第四篇:新版北师大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

总复习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等)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复习过程:

1.将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2.复习数位顺序表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 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0.6里面有()个0.01 0.61里面有()个0.01 3.61里面有()个0.01 0.061里面有()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23/1000改写成小数()34/10000改写成小数(); 3/1000改写成小数()0.25写成分数(); 0.312写成分数()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1)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2)由0.56到0.056是()。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5.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计算及验算时的注意事项。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运算律)

6.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将分母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7.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

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100=()÷1000=()(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数与代数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北师大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整理与复习。复习目标:

1、在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与强化,使学生能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2、能运用方程的概念辨析方程.3、能结合具体情境列出简单的方程。

4、能根据加减法、乘除法部分之间的关系灵活解方程。并弄清“求方程未知数所表示的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还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复习重点: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复习难点:解方程的过程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复习过程:

一、听一听,按要求写式子。(复习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四年级有X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级有(ⅹ-15)人。

2、长方形的长30米,宽ⅹ米,面积是600㎡。(30X=600)3、50减去5,再加4ⅹ,得61。(50-5+4X=61)4、16盒牛奶共花了y元,平均每盒牛奶(y÷16)元。

5、一辆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15人,车上原有ⅹ人。(ⅹ-5+8=15)

6、X的6倍减去2X等于64。(6ⅹ-2X=64)

比较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相同点是:都含有未知数。一类: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另一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揭题板书)

过渡:现在老师这样说请你判断:方程是等式。(√)等式是方程。(×)

二、辨析方程(运用概念进行辨析,加强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你能举一个例子证明等式不是方程吗?3+10=13(虽是等式,但无未知数。)老师这有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它是方程吗?ⅹ+15>30(虽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三、解方程(强调解方程要验算)

6ⅹ-2X=64

30ⅹ=600 解:4ⅹ=64

解:ⅹ=600÷30

ⅹ=64÷4 ⅹ=20

ⅹ=16

50-5+4ⅹ=61

ⅹ-5+8=15 解:45+4ⅹ=61

解:ⅹ+3=15

4ⅹ=61-45

ⅹ=15-3

4ⅹ=16

ⅹ=12

ⅹ=16÷4 ⅹ=4 对于ⅹ-5+8=15这个方程还可以展示另外两种解法。如:ⅹ-5+8=15 ⅹ-5+8=15 解: ⅹ-5=15-8 解:ⅹ-5+8-8 =15-8 ⅹ-5=7 ⅹ-5=7 ⅹ=7+5 ⅹ=7+5 ⅹ=12 ⅹ=1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根据等式的性质解。)归纳提炼:像第三个、第四个这样的方程,我们可以先将方程里的数进行运算,使它变成简单的方程再解。

四、列方程解答:

王老师买了一个足球和6个排球,一共花了470元。一个足球的价格是80元,一个排球的价格是多少元?

五、你知道这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吗?

1、用字母表示数

2、会列方程解方程

3、会判断哪些是方程

4、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5、解了方程要验算。

6、用数学解方程要写“解”和“设”

图形与几何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复习方法:自主学习复习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2、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图形与几何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近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三角形分类,三角形边、角的特性。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性,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明确各类三角形的定义特点,理解掌握三角形边、角的特性。学具准备:每个学生一个梯形,一把剪刀。复习方法:自主学习复习过程:

一、导入开课。

通过在梯形上剪掉一个三角形,只剪一刀,看看剩下的是什么图形? 引出“四边形、三角形”的名称(有剩下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

将这些剩余下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分组进行整理

(1)请任选一个内容,先想一想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确定好方法后,再进行整理复习,小组长做好记录。

2、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3、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4、先请一个小组汇报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四边形——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按角分:

(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看角)(看边)(2)不管哪种三角形,最少有几个锐角?最多几个直角?最多几个钝角?为什么?

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得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什么问题?(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引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小组补充:

三角形——按角分:(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看角)(看边)(2)不管哪种三角形,最少有几个锐角?最多几个直角?最多几个钝角?为什么?

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得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什么问题?(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引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重点让学生和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对于这个小组的整理,大家有问题要问或者还有补充吗?

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再拿一个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展示。)

6、即时练习。(1)我会选。

①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②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600 B.1800 C.800 ③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0,顶角是()A.600 B.1800 C.800 ④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⑤以下哪一组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A.4dm 3dm 5dm B.8cm 2.5cm 3cm C.6m 2m 4m(2)我会分!(先在书上做,再讲评)填一填。

从下面小棒中,挑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边长可()、()、()。

1.5cm 1.5cm 3.5cm 4cm 2cm 2cm 3.5cm 4cm

统计与概率 第五课时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复习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习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复习方法:自主学习复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学(也可用书上的例题作为材料)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1、教师出示完整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师: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画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看看和刚才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种统计图起个名字吗?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阐述,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2、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要素?

学生观察后回答:标题、横轴、纵轴、线段、单位长度等

3、掌握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让学生同坐之间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4、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提问: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与以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哪个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奥运代表团夺取金牌数的变化情况?为什么?

学生充分探讨,然后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规律。

5、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论证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6、绘制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在课本上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后教师课件演示绘制的完整过程,同时选取部分同学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

三、平均数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l)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 的比较合适。(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 比较合适。(3)身高是1.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 左右比较合适。指出:用平均数、中位数描述,不能很好地反应身高的集中趋势,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就是众数。上面这组数据中,1.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四.总结:

我们今天复习了哪些课程?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ⅹ毫升。

ⅹ—2/9ⅹ=427 7/9ⅹ=427 ⅹ=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960ⅹ14.8﹪=142.08(万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答案: 科技馆:30000×10%=3000(平方米)教学楼:30000×25%=7500(平方米)操场:30000×20%=6000(平方米)食堂:30000×2.5%=750(平方米)花坛:30000×0.03%=9(平方米)空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板书设计: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教学反思: 总复习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二、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题。

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15个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第(2)题,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0.0162(立方米)=0.02(立方米)(2)0.02×40=0.8(立方米)(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8、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答案:1925万人。

板书设计: 复习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容积单位:(液体)升毫升(1000)

下载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干溪中小学杨清萍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此内容教材特意安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运算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运算律》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率、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这些运算律在数与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度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总复习P117-118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

    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1[大全]

    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 小数性质、改写、化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总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精品)[★]

    期中复习教案(精品)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

    八、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八、总复习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