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 汉漠拉比法典 印度种姓制度。难点: 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 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公元640 1
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小结:
学生按小组讨论交流本科所学内容,形成统一认识,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老师点评。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设计
一、视频播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四大文明古国,对文明古国有一定的了解。
二、走进文明古国,对照提纲自主学习
1、人类最早的文明曙光都出现在___、___的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诞生于____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____河、____河,古印度文明诞生在_____。
2、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____,古巴比伦王国的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___、___、___和___构成了古代印度的____制度。公元前6世纪,在____出现了佛教,其创始人______原是释迦部落的一位王子,佛教后来成为_____的宗教,主要分布于____地区,在____时传入中国。
点名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自学提纲。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三、体验探究
1、走进金字塔
多媒体展示,利用《历史学习手册》八下活动探究题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金字塔,明白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认识古埃及。体会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2、我看《汉谟拉比法典》
投影《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以及教材《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 问:法典内容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状况?维护谁的利益? 你是怎样看《汉谟拉比法典》的?
设计意图:了解《汉谟拉比法典》,增强学生对古巴比伦的认识体会和理解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探究“种姓”的国度
分角色表演:婆罗门教与佛教
旁白: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
婆罗门:啊,万能的创造之神梵天,你才是真实的存在和万物的最高主宰,你创造了我们高贵的婆罗门种姓,让我们以自己的智慧掌管人间,解释经典,支配刹帝利的统治,使他们有效地管辖忙碌的吠舍和低贱的首陀罗,指引他们按神的旨意摆脱来世的磨难。
刹帝利:这可恶的婆罗门祭司,我们刹帝利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开疆拓土,他们却坐享其成,还一天到晚唠唠叨叨,自命高贵。
吠舍商人:谁说不是呢?我们长途贩运,使得国家物品云集,财富日增,可他们四体不勤,成天捧着经典享清福,反而高高在上,真是不公平。
首陀罗:天哪,这黑暗的世界何日是个尽头!我们成天忙碌,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不是刹帝利的鞭打,就是婆罗门的训斥,供养着他们却被他们压榨得一无所有,难道我们真的是前世作孽,永世不得解脱?
乔达摩悉达多:唉!我虽贵为王子,却总也感觉不到幸福的存在,那空洞的婆罗门说教叫人生厌,他们执掌教权,却对众生的苦难视而不见。可怜的人们啊,苦海无边,何处是岸?有生老病死无穷的苦痛,活着究竟有何意义?不行,我得超脱这污浊的世界,寻求人生的真谛。
旁白:悉达多王子离家出走,云游四海,寻求人生解脱之路
乔达摩悉达多:哦,我终于顿悟了,人生之所以有苦痛,是因为自己的欲念,有欲望必有行动,其后果必然是造业,由此难逃轮回之苦。只有消灭欲望才能根绝苦因,摆脱苦果,才能达到不生不灭,圆满寂静,永远超脱因果轮回的境界。
旁白:乔达摩悉达多继续云游天下,宣讲教义,信徒众多,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
学生观看的同时思考问题:
(1)种姓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这种制度人为的制造了不平等的等级,会带来什么后果?
(2)佛教有什么主张?佛教的教义有那些进步意义?有那些局限性?
(3)如果你是古印度的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佛教?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古印度的了解,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思维拓展、情感升华
1、(投影地图)根据地图将四大文明古国填到相应的位置。
观察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之处?你能说出它们的文明影响至今的实例吗?(如佛教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2、《汉谟拉比法典》对社会秩序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对我们今天建立法治社会有什么启示?
五、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做为古代人类文明代表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可以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水是分不开的。可是今天的地球却到处是“黑龙江”,水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神奇的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的国度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案冀教版
第2课 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和亚洲西部是古埃及、新月沃地以及印度河流域的有关国家,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加深对世界古代奴隶制文明的理解很有帮助。
教学重点 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建筑,耗时长,建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有关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到现在仍然有争论。一方面它是古埃及的骄傲,是埃及人民的智慧的高度体现,另一方面,它又是奴隶主残酷压榨奴隶的见证。《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堪称世界之最。而所以法典的内容都充分反映了它是奴隶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古代文明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而大河流域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有利于人类生存繁衍。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种姓制度是为了加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并对日后印度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古代史者一部分,建议以自学为主。世界文明的起源等,同学们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了。
关于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闻名的建筑,是古代埃及的骄傲。教师在讲述时,可结合有关图片,解释为什么称之为金字塔。说明在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而哈佛拉的金字塔旁矗立着狮身人面像。之后,留出专门的时间请部分同学根据他从各种途径了解的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要强调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它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通过对该法典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它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是奴隶主贵族统治奴隶的工具。初步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关于“种姓制度”: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将研究性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后在此建立的,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为了加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学习提示】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
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也走过一条从小国到统一的道路,其中雅利安人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形成的等级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它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群众的一面。【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宗教原因。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其次是政治原因。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这不止因国王富有财力,更重要的是死去的国王希望用巨大的陵墓表明他不仅在世时享有无比的威严和压倒一切的专制力量,而且死后也同样享有这一切。他们的金字塔具有君临一切的威严,使人们永远感到他们的存在,永远向他们顶礼膜拜。而且,那些活着的国王也希望利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统治的不可动摇。【疑难点拨】
一: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
爱心
用心
专心
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佛教产生了。【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大河流域被认为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主要是()
A、生长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
B、产生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C、孕育了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四大上古文明D、给了人类充足的水资源
2、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
A、法老
B、胡夫
C、维尔西
D、汉莫拉比
3、以“金字塔”为象征的文明古国是()A、古埃及 B、古中国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4、世界上现存的上古社会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佛经》 B、《圣经》 C、《汉莫拉比法典》 D《古兰经》
5、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其国王应属于哪一等级()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6、佛教产生在()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7世纪
二、填空题
7、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年
8、西亚两河流域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形成于公元前__________年
9、印度形成奴隶制国家是在公元前___________年
10、埃及自古就有灵魂不灭之说,因此修筑坟墓和制作__________之风盛行。
三、读图识图
11、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
爱心
用心
专心
贝叶经本是指古印度人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经,故佛经也称为“贝叶经”、“贝多”或“贝编”。贝多罗树产于印度,形如我国海南岛一带的棕桐树,直而且高,其叶子沤水后可以代替纸,经久不坏,故印度人在中国造纸术未传入之前,多用它来书写佛经。
三国时期,贝叶经传入我国,到南北朝时已广为流传。唐代为佛教文化鼎盛时期,贝叶经更是谈佛论经的热点。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的“真经”,实际上就是这种不怕水浸的贝叶经。那么,贝叶经是怎样制作的呢? 首先将有8年树龄的贝多罗树叶放入特殊的水中浸泡、晾于、切割、磨光、打洞、画线。还必须备有特殊工具,如特制的铁笔、书写架,书架上裹着布球。刻写时,把贝叶置于布球垫上,用力均匀地刻写。写好后在贝叶上抹上煤油,字迹才会显现。装订成书时,要磨光书边,然后用两片薄木板作为封面。封底。这样,一部贝叶经便诞生了。这种经书,着能保护好,可存五六百年。
今天中国的著名佛寺,往往保存有这种从古印度传来的“贝叶经”,且弥足珍贵,多为“镇寺之宝”。
爱心
用心
专心
第五篇: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美国向西部领土的扩张情况;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美国领土扩张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的基本技能以及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林肯政府采取的基本措施以及内战的性质和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美国在西部开发中的野蛮掠夺和屠杀印第安人史实的了解,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充满血腥的历史;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取消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学习林肯总统为维护国家统一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一、重点:美国政府在南北战争中采取的措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二、难点: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南北战争的性质。【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林肯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当今美国总统是谁?(小布什),你们还知道哪些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华盛顿、克林顿、里根)在这些名人中你最崇拜谁呢?(学生畅所欲言)。无独有偶2002年美国广播公司(ABC)搞了一次民意调查:你最满意的历届总统是谁?结果你们猜猜谁的得票最多?林肯得票第一,20%的人投了林肯的票。(出示林肯肖像图)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相貌甚至有些丑陋的平民总统140年来一直受到美国民众的崇敬。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总统生涯和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内战息息相关,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战争吗?对,南北战争。为什么北美好不容易独立,南北双方又打起仗来了呢?林肯作为当时的总统他该怎么办呢?这一仗的结果如何,对美国今后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影响?还是让我们走进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去看一看吧。(出示课题:第1课 美国的南北战争)
学习新课:(教师引导过渡)我们知道,美国独立前有多少个殖民地?(13个)美国独立后,原先的13个殖民地成了13个州,但是短短半个多世纪她就成为一个地跨两大洋的国家。这一神速变化是如何完成的呢?(课件显示第一目标题)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㈠美国领土的扩张
(出示美国领土扩张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1页内容)1803年,美国迫使法国将路易斯安娜卖给美国,1810到1819年从西班牙以500万美元购买了弗罗里达,但没付钱。1845年,墨西哥的得克萨斯被吞并,成为美国第28个州。1846 年挑起对墨西哥的战争,1948年迫使墨西哥割让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1846年以战争相威胁,迫使英国放弃北纬49度以南的俄勒冈。1867年从俄国手中购买阿拉斯加。这样,到十九世纪中期,土从原来的二百三十万平方公里扩张到七百七十万平方公里。那么,美国领土扩张有什么特点呢?(指导学生从方式、地域、方向等方面思考)
(教师过渡)其实领土扩展的过程也是美国人向西部移民的过程。(展示西进运动图片,出示第二小标题)
㈡西进运动
(师结合地图补充)西进过程中美国统治者对土著印第安人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和屠杀。而对欧洲人所携带的天花、流感等病毒没有抗体更是导致大批印第安人的死亡。人口从100多万锐减到24万。那我们应如何评价西进运动呢?(指导学生讨论)
(师导)以道德的标准来衡量,西进运动确实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以生产力的标准来衡量,西进运动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市场和原料;从民族性格看:它也培养了美利坚民族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从人类文明的演进看:也体现出文明与野蛮的冲撞,冲撞中,文明是主流。西部开发途中,移民所到之处,不断播撒先进、文明与进步。在领土扩张过程中,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国内市场和劳动力,而南方盛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控制了大量的奴隶。进入19世纪以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断尖锐只有通过战争来解决。(出示第二框标题)
二、南北战争的爆发
㈠矛盾: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师导)两种经济制度虽然本质上同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但北方工业化程度高,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而南部仍然采用建立在奴隶艰苦劳动基础之上的种植园经济,这种种植园奴隶制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3页,从中得到什么信息?(黑人奴隶的处境悲惨;大种植园经济体制本身需要不断补充奴隶;又加上海外棉花市场广阔,使适宜于棉花种植的美国南部黑人奴隶大增)因此,双方围绕着奴隶制废存问题的矛盾愈演愈烈。(出示第二小标题)
㈡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将班级学生分为南北两组,将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分别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从经济发展角度阐述各自的发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师导)按照美国宪法,参议员由每州派两名代表组成。西部扩张新成立的州是“自由洲”还是“蓄奴洲”,直接关系到南北双方谁能控制参议院,进而控制国家政权。对于北方资产阶级而言,废除奴隶制,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问题,而且可以削弱南部经济实力,并使自己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权利。可以说奴隶制的存在已经成为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政治上导致美国国家分裂的潜在危险因素。
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奴隶对奴隶制更是深恶痛绝,从19世纪20年代起就举行过大规模起义反抗奴隶主的统治。北方民众也掀起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他们创办报刊、建立组织展开废奴宣传和反抗斗争,甚至还帮助黑奴逃离种植园,逃向北方,使南北矛盾进一步激化。1852年,美国著名女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一出版就大受欢迎,很快被搬上戏剧舞台后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出示该书并请同学讲述该书内容)
(师导)“《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和流行又起了什么作用?”(两种制度矛盾尖锐,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师导)
(师导)“与此同时,美国统治阶级内部也多次发生激烈争论,但是无论是谁都提不出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示并介绍《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幻灯片和林肯代表共和党在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Theunion must and shall be preserved.’)为什么提出这个主题?请问:这次选举的结果如何?” 林肯大获全胜,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当选后,打破了南方种植园主长期控制政府的局面。那么,南方奴隶主的态度如何?
(教师总结)种植园主当然不愿意让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人当总统,他的当选是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边倒阵势,南方奴隶主无一人投票给他。而在1861年2月,南部各州就宣布脱离联邦政府。他们建立了一个‘南部联盟’,定都里士满,还推选出大种植园主戴维斯当‘总统’,公开分裂国家,所以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出示第三小标题)㈢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这一年4月,南方种植园主不宣而战,占领了由北部政府军把守的萨姆特要塞,战争爆发了。林肯号召人民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人民群众纷纷响应,投入反对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斗争。(出示第四小标题)
㈣开始:南方独立并挑起内战
(师导)那么,战争初期的战况如何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请同学们阅读124页内容。(学生阅读后讨论,教师总结)由于南部联盟对内战早有准备,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攻势凌厉。相反的是战争初期林肯还抱有幻想,企图通过对南方让步解决纠纷,对战争准备不充分,结果导致北方在战场上接连失利,南方军队甚至打到了华盛顿附近。”那最终是哪边取得了胜利?(北方)(出示第三框标题)
三、北方的胜利
(师导)“什么事件扭转战局?”
(学生在书上勾画《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出示第一小标题)
㈠转折: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展示林肯审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图片和材料阅读材料。
材料一:从1863年1月1日起,任何没有参加叛乱,并陈述自己是一家之长的人,缴纳十美元证件费,就可以获得一百六十英亩土地,耕种五年后,就可取的这块土地的所有
——《宅地法》
材料
二、从1963年1于1日起,当时尚在叛乱的州的黑人奴隶将永远获得解放。——《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
三、黑人在敌人的后方发动起义,展开游击战争,牵制敌人是万兵力。五十万黑人奴隶逃跑,严重破坏了南部种植园经济,二十万黑人应征入伍,二十五万人担任军队的后勤工作。十八万多黑人直接参加了战斗,其中十三万多来自南部叛乱各州的。
——王荣堂主编《世界近代史》
(师导)《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为什么能够扭转战局?和《1787 年宪法》相比,《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哪些进步性。
(学生讨论后回答)《宅地法》调动了人民群的积极性。《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不仅是南方种植园主后院着火,破坏其经济,而且,也调动了黑人参加战争的积极性。(师导)1863年,南方决定再一次向北方主动进攻,迫使其承认南方独立。6月30日南方军队闯进了葛底斯堡,(教师展示葛底斯堡战役图片,)内战中扭转战局的著名战役是葛底斯堡战役。因为那里有很多南方军队所必需的马鞍和皮靴,北方的一个骑兵师驻扎在这里。双方求战心切,使双方一起汇集到这里,于是出现了历时3天的葛底斯堡战役。最后南方军队败退。从此再也无力出击北方。葛底斯堡战役成为内战的转折点。1865年4月攻占里士满,内战已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出示第二小标题)
㈡结束:北方军队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
(师导)林肯作为黑人奴隶解放的象征,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奴隶主却对他十分仇恨。就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五天,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看戏的时候,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暗杀,终年56岁。(出示林肯遇刺图)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肃立在道路两旁向灵车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崇敬。为什么林肯受到人们如此爱戴?
(出示林肯入主白宫前的简历并让学生讨论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1.出身贫寒,但志向高远;2.关心百姓疾苦,对黑人奴隶制度深感不满;3.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4.热爱祖国,努力维护国家统一,直至为国献身。
(师导)所以百多年来人们用不同的语言称颂他,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林肯:“它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的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它是一位英雄。”列夫托尔斯泰评价为“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耶稣。”今天,我们回头来看这场内战,确实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学生阅读125页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记住南北战争的意义)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巩固都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如日中天的美国,如果没有140多年前的那场南北战争,如果北方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它的历史将重写,资本主义经济史将改写。今天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总统——林肯,要不是在紧要关头他领导的政府出台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那么这场战争将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感谢林肯,感谢当时所有为了人类进步、社会前进而牺牲自己私利甚至生命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