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时间:2019-05-12 20:3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第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

江伟

【摘 要】:小学英语课程有很大发展空间,但面对很多困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实施有效的教学, 必须设计可达到的教学目标,开展促进内化的有效活动,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 小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喜欢采用一些如: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等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果处理得好,效果是很好的,因为这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但是如果过多采用这样的活动方式,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方面,那么只能适得其反,一方面,学生在语言上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另一方面,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有效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 它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和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只有深刻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日常教学才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这样,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保证。下面笔者尝试从课程标准中、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供老师们借鉴、参考、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以此点醒老师们的潜质、启发老师们的思考、促进老师们孜孜以求,共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1.精心确立教学目标

新课改倡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提出“以学论教”, 推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并规定了全新的教学目标, 即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导致确立的教学目标不是太宽泛就是太狭窄,或是照搬教参中明确给出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教学目标的定位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在“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功能),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例如:教学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5 Family Lesson9 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听、说与认读单词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brother, sister, 并结合句子This is my„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句子This is my„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会唱歌曲Family;3)情感目标: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关于家庭成员关系的差异,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2.用心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枯燥无味,学生又缺乏一定的语境,致使很多学生对英语产生畏惧心理。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升。案例1:有一位教师在教授单词big、small、long、short时,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个人物入手,通过两个人物的耳朵、身体等部位来比较big、small,这样的对比就显得活灵活现,生动易懂。再通过金箍棒的变长、变短来引出long、short,课件的精美让学生赞不绝口,更主要的是学生输出的效果相当棒,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案例2:有一节课在教授有关衣物购买的话题,结果教师让学生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制作“衣物图片”,而仅在临下课前几分钟让学生用做好的图片开展购物对话练习。由于整节课教学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用过多的时间进行非教学目标的活动,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分析以上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教师在情景创设时不仅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还要考虑活动的可参与性和效率性。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有效的活动,是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低年级,小学英语课堂是说说、跳跳、演演的课堂。然而,对于中高年级,普遍存在着学生规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稀稀拉拉地举着„„的局面。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在教师在教学中, 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贴近教学内容, 形式应多而不乱, 要有可操作性。(文朝晖, 2007)

听的活动在小学英语阶段非常重要(尤其是高年级),但并不容易做好。我们在课堂上发现很多老师在设计听的活动的时候没有层次感,就让学生去听,而且听的目标也不清楚。这样听完以后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理解,多数学生不能理解。而有一位教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教学设计中加以克服,从而大大提高了有效性:在他的设计中,他让学生针对购物主题的情景内容听了四遍,其中包括三遍听和一遍试听,每一遍听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遍是听出有哪些人物,第二遍是听出都买了哪些东西,第三遍是来标出物品的价钱,最后一遍是通过放课件来让学生整体试听,理解故事。这样的设计思路就能基本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看出人们对“有效活动”的理解:活动程序要清晰,从语言接触、语言操练,再到语言运用,便于操作。笔者还认为,活动资源要便于获得,成本合理;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真实兴趣、真实学习机制,针对学习真实困难;活动语言要难度合理,有层次差异,学生能够运用,设置了i+1的语言输入,教师语言的教学性远远高于课文;活动特性要促进内化,学生普遍参与,合作完成;活动组织要时间合适,活泼有序。

因此,我们教学设计者应根据特定教学任务的要求, 分析判断学习者的不同层次,来优化设计课堂, 在这个基础上, 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步骤, 以便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备课和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过去的教学行为作出理性审视和评判,从而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 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教学反思比教学设计更重要。正如叶澜教授所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3 年的教学反思, 就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 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得失进行理性反思。在“反思—实践—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反思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问题。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经常会问一些领导或专家: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不是必须完全用英语教学才算有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有一条基本原则叫“控制利用母语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上,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使用多少英语算合适并无固定的标准,而是取决于学生的水平、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等诸多因素。根据这个原则,使用容易理解的教学语言,不熟悉的教学语言则尽量使用体态语,必要时直接使用汉语。让英语充满每一秒的有效时间,“曲”不离口,大容量的正确输入。从语言输入高度使用教学语言。如果学生各方面基础较差,教师在开始阶段就不能大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而要较多地借助母语,逐步渗透更多的英语表达法(可参考“三明治”教学法)。反之,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则可以大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该简明易懂。简单明了的指令语能够使教师讲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相对增加。特别是在组织较复杂的游戏、操练等活动时,指示语更应当简单和明了,必要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可参考“TPR”的一些好的做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反思评价问题。评价更多的时候是表扬和激励的语言, 是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是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发其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现实操作时,有些老师滥用同情心,动不动就Great!使得这些评价变的“不值钱”了,口头口头学生不买账。笔者尝试这样做,效果不错。把全班分为4组。对与回答好的同学,给那位同学所在的小组在黑板上写一个Good!(两个Good!可以换一个Better!;Good!+ Better!可以换一个Great!;Good!+ Better!+ Great!可以换一个Excellent!)。Good!Better!Great!Excellent!这些赞扬的话语就像“兴奋剂”一样能使小学生精神振奋, 信心倍增;同时这些话语又像一股股“暖流”能使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情。学生有了成就感, 课堂气氛就会好。

3.反思作业设计问题。课上时间是有限的, 要达到教学目标, 仅仅靠课上的时间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适当地设置一些课后作业。设计作业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如笔者在设计作业时,考虑学生的水平是不一样的, 将作业进行合理的分层(3星作业多为基础知识,4星作业则是一些提高题目如改写对话,5星作业是课外拓展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开动脑筋,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我能做, 我会做,我想做”, 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会把它当成是一项活动去完成, 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力求能够做到最好。作业既能反映教与学的效果, 也是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 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三.创造校园英语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首先从优化校园环境开始,要求全校师生在校园内多讲英语,尽可能的多用英语交流。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见面打招呼,相互之间的问候可以用英语;校园内设置的名人名言,黑板报宣传标语都注上英语标识;校园内各种花草树木名称介绍都用英语标识;每日安排一定时间的英语早读练习,每个班级前面有“每日一句”牌,每天由学生更换当天要学习的课外英语内容,可以是短句,可以是名言,可以是其它补充性的单词词组等。每周有红领巾英语小广播;学校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竞赛,比如:英语单词和课文的背诵比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语情景剧、课本剧的表演等。通过这些形式,在学校、班级创设了师生人人奋发进取,个个争先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

众所周知,学生的认知发展、接受程度、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别。城市的学生认知发展快,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相反农村学生,见识外界事物机会少,学习的自觉性又相对较差,学习约束力弱,因此,很大程度上,有效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益。我们应从教学的准备与实施入手, 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同时我们还应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掌握相关的教学策略, 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J].中小学外语教学,(10): 3—7 文朝晖.2007.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谈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http://all.zcom.com/archives/wendangziliao/4497-107176.htm

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12月份

第二篇:浅谈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点军四中

王禹

【摘要】本文列举了当前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种误区,分析了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早就提出“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可以教得更少,学生学得更多。”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作为一种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活动被推广使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各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使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而正确地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手段和评价因素,分析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走出“有效课堂教学”的误区

1、“热闹非凡”的英语课堂不等于有效课堂。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各种示范课、优质课的课堂中,课堂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讨论,或交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却不够理想,学生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收藏”甚少。另外一方面老师为了完成认知目标,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放弃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造力的培养。

2、“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束缚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通常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评课标准,强调教学进程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许多公开课教师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课,害怕出现漏洞,教师课堂上只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过程就像日历表,何时讲解,何时提问,何时操练都设计的丝丝入扣,但听后却觉得索然无味。“贵在得法”才是一堂好课,我们要把教师现场应变和调控能力看作教师教学智慧和教育艺术的重要标志。

3、“样样俱全”的课堂结构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必须依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让所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而现实中许多课堂教学的环节是为了迎合新课标的标准而设计,过多依赖多媒体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生硬的规范扼杀了学生的灵性,所谓的表演成了机械的模仿,课堂失去了真实的有效性。

4、任务的开展只集中于“优势学生”

在新课程精神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增强有效的语言实践量,设计可行有效的任务,但当教师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为取得良好的互动效应,往往把任务的执行只集中于少部分的“优势学生”身上,这与“有效教学”所期望的能让班中更大多数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获得学习效益的最大值是相违背的。

二、了解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从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看,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有五个,即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教育目标达成有效性的主要特征是:(1)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2)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具体。(3)目标达成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主体参与有效性的主要特征是:(1)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态度。对英语课堂情景关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2)学生参与英语活动的广度。是否全体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时间充分。(3)学生参与英语活动的深度。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总是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合作、分享。

知识建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是:(1)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2)英语学习资源的处理。英语学习内容处理科学,英语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充足,教学手段的选择恰当。(3)英语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英语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4)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英语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师生互动有效性的主要特征是:(1)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驰有度。(2)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3)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情绪高涨,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学生发展有效性的主要特征是:(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不热情。情景创设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掌握。(2)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设计的问题有思维价值,有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学生能灵活解决英语教学任务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渗透英语学习方法。教给学生适用的英语学习策略,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力打基础。

(4)教学历程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三、掌握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重视英语教学过程的探索,重视英语教学中师生交往及生生间的对话,培养的是有活力,有语言创造力的人才。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下面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和反思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实效。

(一)备课思路的有效性

新课程英语教学目标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英语课程设计思路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的文化熏陶,科学态度,以及理性精神比单纯的英语单词和语法更有价值。有效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活用教材,通过设计情景,最大限度发挥英语新教材的课程功能,实现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英语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把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教师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维模式。

(二)利用灵活多样的导入形式,紧密结合话题,开始有效的课堂教学

上课初的几分钟属热身与导入环节,简洁高效的导入将直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英语新课标的话题涉及学校生活、旅游、健康、食品、节假日、环保、家庭生活、聚会以及动物等,导入时要注意简明活泼,直奔主题,渗透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和理解。设问质释是当前初中英语课堂中常见的方式之一,但要保证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以及所授话题相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同时问题要有一定坡度,以引领学生由生活走向文本。例如:教师执教话题为: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听说课时,首先播放一段以本地为主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猜测风景区在哪里,再顺势提问:Do you like travelling?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词汇go to the mountains / beach /visit museums等,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面的对话练习作出铺垫,保证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达成预期的热身目的。猜测类游戏也是导入的一种便捷方式,游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简单语境中从已学知识走向新知识的过渡,整个过程自然、真实、流畅。例如:教师在执教“I want to be an actor ”这一单元时,可 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课件,猜测职业名称What do you do? What does he/she do?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更多的职业名称。

(三)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善于放弃”策略和“点线拓展法”教学单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抱怨课时不足,有时在公开课中,为按时完成即定任务,而忽略了生词的教学,或对词汇教学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善于放弃”策略,“放弃”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暂时搁置部分教学内容(难点或重点),这些知识可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步侧重,分课侧重,分单元侧重,分阶段侧重”来逐步分解和吸收。老师放弃讲解的内容应在教学随记或教案中明确记载,谨防暂时放弃的内容成为知识漏洞。在整体课文教学中,运用“点线拓展法”来处词汇,体现出单词教学的渐进性和层次感。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词汇意义的一个点,即该词在本课中的基本意义,在单元复习课或阶段复习课时抓单词外延意义的拓展,考前复习,再适当拓展单词的内涵和联想意义。

(四)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导入环节,教师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文本,在运用环节,教师又会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将学习活动回归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以致用,体现了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例如:在学生学有关pollution(污染)的课文时,可让学生写调查报告汇报“污染” 的来源,造成的实际影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独立或以合作的形式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可以让他们讨论思考《另类污染“语言”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让他们寻找影响自我健康成长的语言,最后得出规范语言的结论,让学生接触社会,感悟生活,渗透自律教育。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人们关注教育,更期盼通过小小的课堂塑造出完整的人。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需要研究和思考的因素很多。如:教师的语言素质,教学基本功,课堂设计,教学手段的使用,组织教学的能力及教学效果的达成等等。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里,存放着未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我们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使命给予全新的认识,不断探索创新,建构鲜明的教学个性,用智慧谱写孩子的未来,用机智唤起对职业价值的追求。参考文献

1.

第三篇: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有效课堂?(Effective Class)

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有效课堂的达成与一定的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英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策略有其独特性。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判断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为达成这些目标通常采取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的策略。

二、有效课堂的课前准备:

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期望。充分熟悉、了解、掌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等等;教者在对这些目标有了充分的认识与掌握后,才能有信心有目的的实施一定的教学活动,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对目标的设定与认识与课堂所取得的效果成正比。在教学Flow Chart这样一个主题时,一位教师定位理解为对制定规则的理解与认识,在课堂上她花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来讲解与让学生理解这些规则,到了让学生来制作一个flow chart的时候,学生都一片茫然;另一位老师将目标定位为如何制作flow chart,便利用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第一步作什么,接下来是什么,然后又是什么,最后做什么,这样下来一个完整的flow chart出来了。

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的把握。新课程标准强调对教材的“整合与开发”,其实质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的“再次开发”能力,对于教材上的一些材料进行适当的重新组织与整合。因此,在实际中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教师无限制的扩展教学的内容,不断增加、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在学习festival的时候,一位老师课堂上讲完Chinese New Year, Christmas, Mid-Autumn Day后,给学生呈现了很多很多中外的Festivals,如:美国的独立纪念日、林肯纪念日、退伍军人节等等一大堆英美的节日。一节课下来,看似课堂容量很大,但学生真正掌握的内容却没有什么,而且对于那些节日更没有什么印象。我们不如在扩充一两个重要的节日的基础上,其他的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课外兴趣去了解。

有关教学辅助的准备。教学辅助包括多媒体课件,电教器材,flashcards,学生课堂所需要物品等等。这些辅助手段的利用是语言教学中有效的辅助与补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也可以给所有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I can „时,有位老师让学生准备小提琴、画笔、跳绳等等。

对学生学习程度与状况的了解。对学生学习进度、前一阶段学习内容及其对相关背景知识的预测与了解,是决定授课内容与授课深度的重要指标。

三、有效课堂的教学中的策略

语言的有效输入与输出。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L.G.Alexander说过:‘Nothing should be spoken before it has been heard;Nothing should be read before it has been spoken;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 依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规律,语言首先是通过听觉来接受与解码,形成学习者自身的语言编码。通过听、说、读、写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语言的掌握也由低级到高级、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语法的学习一直都是英语教学中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有位老师用口语课来学语法时这样上: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再从故事中提出what was happening when he entered home?,然后,引导学生在反复、大量练习说这个句型,接下来,就让学生回忆和谈论what was your father/mother doing when you got home yesterday evening?学生经过大量的交流与谈论,能够非常流利的使用并掌握这个项目,最后让各组写出一些相似的句子。说与写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它们以听和读为基础。因此,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时,教师一定要清晰、明确地表达,一定要让学生听清楚,才可能有它们的有效输出。

生动有趣的课堂与语言的规范化。生动有趣是要求课堂要有吸引力,能让学生高度注意与投入到课堂中来;语言本身是有趣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有许多有趣的事。在学习activities时,我们可以利用Nike的一句广告语:Just do it!语言的规范化,既强调语言结构、语法的规范与恰当,更要强调语言的得体(Appropriative)与适用。有位老师上课提出这个问题:How heavy are you? 从语言结构、语法上都没有问题,但从文化的角度看,却完全违背了得体的原则。

有效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新课程中提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Learning from doing),从任务出发,来完成一定的语言活动。语言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内容多变。如:指令、指示、介绍说明、陈述事实、列举、寻求帮助、辩论等等。这些内容的实现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是通过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还是通过语言来完成活动?二者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有其理论基础与合理性。但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老师往往为开展一个活动而更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学习Clothes时,有一堂课让学生就不同情境下进行适当的服饰搭配。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服饰的搭配,设计服装时,学生非常兴奋与活跃,但其中真正参与到用所学语言或者用英语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却不多,很多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使用英语交流!所以有的专家提出我们到底是在上语言课还是手工课的疑问。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改为某人为参加某项活动,希望别人提出一些服饰搭配的建议,这样既可以让各小组参加,也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与交流,有效使用语言完成了任务与交际。

巩固复习。巩固复习的策略有很多,有的教师提出在每堂课的开始利用一定的时间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在每节课都留有一定时间对当堂所学知识回忆与巩固。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一堂课的知识容量越来越大,而有时候用PPT呈现的时候,很多知识会马上闪过,利用传统的黑板作为辅助记下这些要点与知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问题提出的技巧。一些好的问题,有效的问题,往往是激发学习者思维、点燃学习者思路的火花。提出问题涉及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知识程度、学习进度有关,问题提出还要考虑到涉及的面和切合实际。在实际中,经常有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常有使用一些不需经过多少思考的问题,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提出:课堂尽量避免提出一些简单的‘yes or no’

问题。问题的提出应关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是否有利于学生使用英语表达的能力。有个老师在学生学完关于 ‘I can’t wait for spring to come’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When you think of spring, what comes into your mind?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就可以有不同的扩展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表达,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更多的阐述,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做简单的说明与表达。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曾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先让学生来回答,当学生无法回答时,老师再做出一定的帮助或引导,这样做的效果也很不错。

对学习者的关注。教师在课堂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活动范围应是整个教室,这样可以感受到每个学习者的变化;对学习者注意使用更多的Eye contact;使用学习者的名字来称呼而避免使用一些模糊的称呼。同时在课堂教师对学习者积极的鼓励与激励,正如一位英国教师所说:Good teachers always help and instruct the learners.Great Teachers always encourage and inspire the learners.四、有效课堂课后的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并不仅仅只在课前的准备与课堂的实施,还包括课后的反馈与反思。从学习者的交流、作业和反映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课堂的效率与预定目标的达成与否,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程度薄弱学习者的辅导与帮助,为程度较高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建议与扩展;作为教师个人的反思,可以更好的提高自我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下一次的教学。

五、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

对于课堂所采取的一些教学策略,根本的评价要看其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的作用,这些策略的使用是否与语言习得的规律与发展规律相一致。能有效激励学习者参与语言的学习,激发他们使用语言的信心与动力,使语言的学习高效化、快乐化、趣味化,这些才是有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六、结语

加强有效课堂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仅能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学习的效率,促进学习者更快的成长,也有益于教师的发展与提高。

第四篇: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有效课堂?(Effective Class)

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判断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为达成这些目标通常采取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的策略。

二、有效课堂的课前准备:

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期望。充分熟悉、了解、掌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等等;教者在对这些目标有了充分的认识与掌握后,才能有信心有目的的实施一定的教学活动,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对目标的设定与认识与课堂所取得的效果成正比。

有关教学辅助的准备。教学辅助包括多媒体课件,电教器材,flashcards,学生课堂所需要物品等等。这些辅助手段的利用是语言教学中有效的辅助与补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也可以给所有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有效课堂的教学中的策略

生动有趣的课堂与语言的规范化。生动有趣是要求课堂要有吸引力,能让学生高度注意与投入到课堂中来;语言本身是有趣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有许多有趣的事。

对学习者的关注。教师在课堂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活动范围应是整个教室,这样可以感受到每个学习者的变化;对学习者注意使用更多的Eye contact;使用学习者的名字来称呼而避免使用一些模糊的称呼。问题提出的技巧。一些好的问题,有效的问题,往往是激发学习者思维、点燃学习者思路的火花。提出问题涉及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知识程度、学习进度有关,问题提出还要考虑到涉及的面和切合实际。在实际中,经常有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常有使用一些不需经过多少思考的问题,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提出:课堂尽量避免提出一些简单的‘yes or no’问题。问题的提出应关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是否有利于学生使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巩固复习。巩固复习的策略有很多,有的教师提出在每堂课的开始利用一定的时间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在每节课都留有一定时间对当堂所学知识回忆与巩固。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一堂课的知识容量越来越大,而有时候用PPT呈现的时候,很多知识会马上闪过,利用传统的黑板作为辅助记下这些要点与知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四、有效课堂课后的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并不仅仅只在课前的准备与课堂的实施,还包括课后的反馈与反思。从学习者的交流、作业和反映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课堂的效率与预定目标的达成与否,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程度薄弱学习者的辅导与帮助,为程度较高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建议与扩展;作为教师个人的反思,可以更好的提高自我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下一次的教学。

五、结语

加强有效课堂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仅能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学习的效率,促进学习者更快的成长,也有益于教师的发展与提高。

第五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体现在:效率高、效果好、效益佳。

1、效率

2、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效度的评价。

学生应获得什么?这节课获得了什么?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高度没有(知识、技能等)?

3、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师生从中获得收益吗?)。

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要实现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以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条件,通过学生自主能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当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有效教与学的目的。

三、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

1、教学观念陈旧、保守

①、强调教师为主,忽略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角色)。②、过重强调教授法或习惯了教授法,而忽略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③、不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不尊重学生(把课上完了事)

2、课堂氛围不好(或者说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不好)①、师生关系不够好。

由于诸多原因,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适应应试教育,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加之教学目标的偏差(分数是练出来的、反复机械训练、作业又多又难„„),“熟能生巧”逐渐变成了“熟能生厌”,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长期下去,轻则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拖欠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重则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抗心理„„(由于教师批评学生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等过于严厉或“恨铁不成钢”,或语言、行为有伤斥学生自尊等行为而引起),学生心理难以接受,师生心灵不相融,关系恶化。

②、班风不正,学风不浓。

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纪律差,课堂失控,“伪学习”状态严重。

3、教法、学法单一,教学装备差。老是那一套:看书、听讲、做作业。

4、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问题。

凡是教师责任感强,所任教班级学风浓,班风正。学生受益非浅。⑵、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跟不上时代节奏,职业化替代了专业化。①、学习过少。因班级人数多,本身工作量较大,作业批改量大,学习时间太少。

②、教师教学基本功有待提升。

如:语言不生动、气质欠佳、无影响和感染力。讲话无节奏感,没有趣味,不会微笑,关注学生太少(特别是现在好多老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班上),板书潦草,字迹不规范,生理、心理知识浅薄。③、没有认真备课:有的教师不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方案、教案照抄,既无学法指导,也无活动设计体验。有的甚至这节课究竟让学生学什么?该教什么?都“模模糊糊”,还说得上什么知识点、生长点、增长点?也就是说,教师在用教材教学方面驾驭教材能力较差。“胸中无数”,怎么能上好课呢?既无趣也无味,长年累月,形成学生厌学情绪。

⑶、师生互动不强。

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

四、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目前,很多教育专家、学者、教授对“有效教学”在理论上提出了诸多高见,笔者学了、听了受益匪浅,现将“有效教学”理论下移到教育教学最基层——课堂(小学数学)进行探索,因课堂是学生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体现在课堂教学有效、无效上。课堂教学有效性越高,学生的学习生命活力越旺,学生的生命动力越激昂,学生的受益越多,或者说终身受益。故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提出 “五活” 拙见。

㈠、把教材盘“活”——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本中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写或画在书本上的“死”的资源。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是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化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想方设法把“死水”净化为“活水”、“甜水”,这就需要教师把教材盘“活”,为有效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1、读懂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

①、目标 ②、重难点 ③、知识点

2、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内涵、外延、纵横联系)。

①、熟知学生的起点、认知结构。

②、新知“生长点”(特别是新旧知识联结点)。③、新知“增长点”(巩固应用,深化新知)。

3、灵活处理教材的度,内容要适切。

①、了解学生学习新知必备的认知基础。

②、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新知、人数、内容及程度。③、哪些内容学生自学能学会或极个别人已学会,哪些问题需要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索?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或引导讲解?

④、通过哪些练习可深化教学内容(增长点),深化到什么程度?

⑤、教学知识准确无误。

⑥、面向全体学生:狠抓中间“大头”,决不放弃“两小头”。⑦、丰富教材内涵,力求有所创新。

4、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

①、设计开放性的习题和开放性的实践活动。

②、充分考虑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③、灵活处理学生课堂学习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5、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

教案设计要做体现“一个重点”、“两为主”、“三找准”、“四适度”、“五设计”。

①、一个重点:三维目标为重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②、两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③、三找准:找准起点、找准知识点、找准生长点。④、四适度:进度适度(点)深度适度(纵深)

广度适度(面)密度适度(节奏)

⑤、五设计:教案设计、教法学法设计、习题设计、板书设计、教具学具设计。

㈡、把课堂搞活——有效课堂教学的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心理期待(好表现)、心理安全(不怕犯错、能宽容)、心理自由(想说什么就说)、心理满足(体验成功乐趣)的特征。“做为高级智慧生物,人生下来就有着自我发展的巨大潜能和内在动力,而一个人能否得到最佳发展,则在于其潜能是否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下加以发掘和提升”。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学习和人文氛围,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使之想学、爱学、乐学。

1、创设生动有效的活跃的学习气氛。

如:开讲时采用——有趣的游戏,生动好奇的故事或奇特的活动,把学生的无形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想学。

2、创建民主、平等、自尊、互敬、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学生要喜欢老师。纪大海教授说:学生喜欢老师就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喜欢就是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一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要赢得学生的欢迎,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优雅的气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关爱学生一视同仁的品质,广阔、宽容的大气,平等民主的作风,勇敢坚强的性格,严谨治学的风格,渊博的知识,丰富有趣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法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领学生,你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爱戴。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烈辩论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友爱的关系,促进感情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自然地对学生唤醒、激励和鼓舞。

3、创设开放型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独立自主学习地有效活动。开放课堂上的时间空间、活动空间、思维空间,教师必须努力创新。

⑴、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体现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度)。①、参与的广度:指在班级中有多少学生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在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或回答问题,有多少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探究„„多少人参加主动学习。人人参与为最好。

②、参与的深度:主要反映在探究问题、探究活动的质量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层面高度,知识的内涵或外延上。

③、参与的自觉程度: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面要大。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应凸现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

⑵、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

⑶、把做的过程交给学生(实践、操作、体验)。⑷、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⑸、把评的义务赋于学生(自评自议、互评互议)。㈢、把教法学法用活——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定教、学路优先、学法优先、少教多学”的原则,采取“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以学施教、以学评教”的方法,把课堂转化为“学堂”,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1、选择合适的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选择适应学生主动学习,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重在难点、质疑处点拨和诱导。

2、放手让学生自学。凡是自己能学懂的让学生自己学或互相讨论学,探讨式学习,学生能自己思考绝不包办,学生能自己归纳、概括、总结出来的结论、规律教师绝不代替。

3、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巧用错例资源。

5、逐步消除“伪学习”状态。

㈣、把思维激活——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始终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穿针引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力、想象力、审美力、判断力、创造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核心问题就是要激活学生思维,使之思路交锋、思维碰撞、思想升华。

1、创设好教学情景,诱发思维热情。

2、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思考的深度。如: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为什么体积单位用“立方”,面积单位用“平方”?

为什么面积单位是100进制,体积单位是1000进制?

古人为什么把学生学习的地方叫“学堂”? “学生”的内涵是什么?

3、倡导学生质疑问难,自问自答,自己探索,大胆猜想、尝试。

如:学生学习《圆锥体体积》,教师演示“同底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有着3倍和 ”的关系”,生问:①、不同底同高呢?②、同底不同高的呢?会一样吗?引发探究的欲望。

4、设计开放型的习题,多元思考问题。

如: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式等。

5、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求异、创新思维)。捕捉创新思维的火花。

6、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扩大思维的空间。㈤、把数学问题做活——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做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进行研究,发现其规律和知识后运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学数学的目的和归属。如:“曹冲称象”,用了数学中的分解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古人制地图,运用了比例和比例尺的知识。

现代高科技领域里都运用了很多数学原理,如宇宙飞船上天,军事领域里的导弹、氢弹、原子弹的制造和准确发射等。把数学知识活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数学教材中特意编排了“解决问题”章节,就是把数学问题做活。

下载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冯金香 祁县王村中学 -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祁县王村中学 冯金香 面对当前信息化社会,语文教育需要的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例如,在讲授“乘方运算”内容时,我先拿出一张纸,把它对折又对折,反复几次,然后问学......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香河十二中崔丽娟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万宁海之南实验小学 占阿娜 小学科学 【内容摘要】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阵地,怎样让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更关注情趣、真实、心灵、智慧;有......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

    浅谈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冈中初级中学 张建兰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定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