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超 舟山市某大学教学楼建筑与结构设计
舟山市某大学教学楼建筑与结构设计
本工程地点在浙江省舟山市市区,交通便利,周边有居民居住和其它无需要保护的各类管线等设施。主要设计任务为:1.建筑设计: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完成下列建筑施工图(1)建筑设计总说明及门窗表。(2)建筑平、立、剖面图。(3)楼梯平面图及剖面图。2.结构设计: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完成下列结构施工图(1)结构设计总说明。(2)上部结构施工图。(3)完成结构计算书。(4)地基基础设计(自愿完成)。
目标:通过设计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对教学楼作出建筑与结构设计,完成结构计算书,并绘制建筑与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成果能够结合新材料、新工艺等先进技术和方法。
1.建筑设计: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完成下列建筑施工图(1)建筑设计总说明及门窗表。(2)建筑平、立、剖面图以及各节点详图。(3)楼梯平面图及剖面图。
建筑设计依据:
(1)建筑为五层,层高不小于3.6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500平方米;(2)建筑工程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3)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
(4)年降水量1800mm。夏季最高气温39摄氏度,冬季室外气温最低-2摄氏度。(5)按现行国家规范进行建筑保温隔热设计。
2.结构设计: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完成下列结构施工图(1)结构设计总说明(2)上部结构施工图。(3)基础施工图(根据需要)。(4)完成结构计算书。结构设计依据:
(1)抗震烈度为7度,重力加速度值是0.1g,框架抗震等级为3级;(2)建筑场地为II类,地面粗糙度为B类,设计时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3)基本雪压为S0=0.5KN/m2 ;(4)基本风压为W0=0.85kN/m2;
(5)建筑场地Ⅲ类。地质条件良好(相关指标另定)。
《结构设计计算书》和图纸的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但最少必须手算计算一榀框架及一块典型板。
结构布置
考虑建筑功能要求,正确选取计算单元,并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图纸比例 1:100);
截面初估
对于受弯构件,可取梁高h=(1/8~1/12)l,梁宽b=(1/2~1/3)h;荷载计算
按照“结构设计条件”给出的各项进行计算;
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建议分别采用分层法和D值法计算,并绘制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图(包括弯距图、剪力图与轴力图);
内力组合考虑各种不利、有利因素对各个控制截面进行内力组合;
截面设计
进行框架梁、柱截面配筋计算,并绘制下列结构施工图(1:100 各项图幅可以自行调整,但要求布局合理): 柱平面配筋图及其大样 梁平面配筋图及其大样 板平面配筋图
基础设计(可自愿完成)
采用合理的基础类型及计算,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图纸比例 1:100)和基础配筋图(图纸比例 1:20或1:30); 电算复核
采用PKPM商用软件计算复核,并绘制梁、柱、板施工图
结构设计计算书----结构设计计算书中必须注明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的理由及设计依据,详细列出结构设计计算的各个步骤、全部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计算书中应附有必要的计算用图(结构及构件的关系图和结构及构件的计算简图)。计算书的书写必须整洁,不能随意涂改。
进程安排:
1.2011年12月--2012年1月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工作。2.2012年2月-2012年3月20日完成调研、资料收集和准备。3.2012年3月底完成设计框架 4.2012年4月30日完成设计初搞 5.2012年5月10日完成设计修改
6.2012年5月20日完成设计终稿并上交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材料》相关教材 2.《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关教材
3.《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房屋建筑学》相关教材
5.《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1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12.《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 14.《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建筑节能标准规范》汇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育才中学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
一. 设计资料
1.建设地点:南方某市 2.内容:某中学教学楼
本工程为南方某中学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建筑面积5000 m2(±5%),5层,框架结构。
基本要求:
教学部分:普通教室24间,50-60平方米;美术教室2间,50-60平方米;
实验室3间,75-85平方米;实验准备室4间,20-30平方米;体育器材室1间,30-50平方米;
语音教室3间,90平方米;微机教室3间,90平方米;电教教室3间,60平方米;
教师阅览室1间,40-50平方米;学生阅览室2间,50-70平方米;书库2间,50-70平方米;教师休息室2-4间,15-20平方米;
办公部分:会议室1间,40-50平方米;教研室10间,25-30平方米;教导处3间,20-30平方米;校长室3间,40-50平方米;广播室1间,15-3平方米0;医务室1间,20-30平方米;团委1-2间,20-30平方米;
3.气象资料:
常年主导风向: 东南风
本地风压0.5KN/m2,C类地区。雪压0.4KN/m2 场地类型为Ⅱ类,结构正常使用环境类别为二(a)类,地面粗糙度为B类。
4.工程地质资料
地质条件:上层1.0米为杂质土γ=16KN/m3,下层3.0米为粉质黏土γ=19KN/m3,f=200kPa 5.水文地质资料
地下水位位于地下-5.0m处,无侵蚀。
6.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二.设计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一般民用建筑抗震构造98EG002 1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62-90 9.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2.建筑模数统一标准 13.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14.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15.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三.毕业设计要求
(一)建筑施工图(要求4-6张2号图,计算机制图,其中标准层平面图要求手绘,绘图平台AUTOCAD 或天正建筑CAD)
1.平面设计: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屋顶平面 2.立面设计:正立面,侧立面 3.剖面设计:1—2个剖面 4.详图:若干 5.总平面:
6.图纸目录,建筑设计说明,门窗表,装修表等
(二)结构施工图(要求6-8张2号图,计算机制图,其中框架结构图要求手绘,绘图平台AUTOCAD 或天正建筑CAD)
1.结构平面图(板、梁、柱)2.框架配筋图
3.基础(或桩位)平面图
4.基础大样(或桩配筋、承台配筋)图 5.图纸目录,结构设计说明
(三)结构设计计算书(内容为一榀框架内力及配筋的手算过程,文字处理统一用WORD打印)
1.摘要(含中英文)2.目录 3.结构选型 4.初定截面
5.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分层法,荷载采用标准值)6.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值法,荷载采用标准值)7.内力组合(含弯矩调幅)8.截面设计,节点设计 9.基础(或桩,承台)设计
(四)小结
1.设计深度及质量控制
2.施工图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强条》,应能基本通过施工图审查。
3.计算书应符合相应要求(标准另行提供)。
建筑方案应根据技术要求及相应规范执行,设计文件应附有相应文字说明,重点介绍执行规范的符合程度,应有保温隔热设计。
(五)进度控制:
1.建筑方案:1周完成,重点说明户型及组合(户型数目大于等于2)。2.建筑施工图:2周完成 3.结构计算:4周完成 4.结构施工图:1周完成 必须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
(六)资料整理要求:
1.图纸折叠装订成册,并有封面和目录(幅面为A4)
2.计算书按章节排列装订成册,并有封面,目录和页码(幅面为A4)
3.计算书整理要求:文本符合规范要求;计算按符号公式,数值公式,计算结果三步排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随后是单位。内力计算时,荷载以千牛顿计,长度以米计。截面设计时,力以牛顿计,长度以毫米计。
第三篇:《建筑索结构设计计算与实例精选》
《建筑索结构设计计算与实例精选》张其林 编著 前言
近几十年来,建筑索结构在我国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应用和发展,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远远领先于设计计算理论的研究,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近几年来,围绕建筑索结构已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和若干部专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建成的建筑索结构的体系均非我们首创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结构用索应用技术规程》
通用有限单元软件具有强大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计算与分析功能,但往往不能模拟建筑所结构的实际成型过程和工作机理
第一章 索的构成和力学性能
建筑索结构中的“索”可泛指只能受拉的钢拉杆和钢索。
钢拉杆由杆身、锚头、调节套筒组成。
钢索由索体、护层和锚具组成。
第二章 索的计算模型
对于较细较短的索,索的自重对索自身及索结构的工作性能影响不大,可采用两节点的只拉不压的线单元模拟索的工作,将索的自重等效作用到两端节点处;
对于较粗或较长的索,索的自重可能对索自身或结构的工作性能影响较大,宜采用能够考虑索跨中自重的力学模型,可以采用多个只拉不压的两节点索单元或采用悬链线单元。
第三章 索结构计算中的基本定义
主动索:施工过程中通过主动张拉,控制张拉端索力的建筑用索。
被动索:施工过程中事先下料,索力的导入是由于主动索的张拉生成的建筑用索。建筑索结构的三个状态
(1)搭设支承体系,安装钢结构构件和被动索→零状态;
(2)张拉主动索,撤除支承体系,形成自平衡的预张力结构体系→初始状态
(3)荷载作用下→工作状态
结构的初始状态直接影响了结构工作状态的性能,也直接决定了结构的零状态。找形分析是指寻找并确定在主动索预张力作用下结构的初始状态几何及其对应的内力。
结构施工过程跟踪分析是指对这一过程及其安全性所进行的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构自重效应的考虑:
1)结构初始状态是主动索预张力效应和结构自重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平衡状态,找形分析时应该同时考虑自重作用。
2)只将给定主动索力对应的平衡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结构自重在找形分析时可不考虑,但应作为恒载的一部分在计算工作状态时考虑。
第四篇:拉筹伯大学教学楼建筑设计图
建筑师:Lyons 地点: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筹伯大学 年份:2013 摄影:Dianna Snape, Michael Evans, and Nils Koenning
拉筹伯分子科学研究所(LIMS)是拉筹伯大学邦多拉校区的一座新建主楼,其建成将满足各科系学生们学习和研究的长期需求。Lyons建筑事务所在澳大利亚建筑师学会举办的一次设计竞赛之后获得了设计委托任务。设计标书中一个主要部分是要求项目实施之后在建筑设计上和校园的形象上都产生“变革”的效果,而此前的校园无论在建材还是高度上都是按照严格的设计指导方针建造的。
该大学的特别建设模式是为学生们搞科学研究提供便捷途径,为他们发展成为学生研究员、进而最终成长为主管研究员创造环境,因此新楼的设计完全以此为目标。
该建筑的低层为一到三年级本科学生的学习空间,其中几间宽敞而灵活的开放式实验室(可容纳具有160名学生的教学群体)连接着正常的学习空间。这样,学生们就可以进行在以实验为基础的项目时,在进行数字和合作学习活动时,能够就近范围活动。在一楼,这些学习空间打开,与新的景观空间衔接,进一步突出了“将学生置于外界社会与学习领域中央”的教学理念。
建筑物的上面三层是以高度协作模式进行试验的楼层。所有的实验室都是大型的灵活开放空间,各种团队都可以一起工作,或根据研究基金的情况扩大或收缩研究规模。这些大型的“超级实验室”均与报告记录空间毗邻,促使各研究工作领域之间都能拥有非常直接的物理与视觉联系。
在研究楼层还有一系列共享空间,其中包括一间大会议室、员工“学院”休息室和非正式的会议空间。本设计完全与毗邻的现有建筑整合而成,现有建筑已容纳了大量的LIMS其他研究人员和实验室。
第五篇:建筑结构设计与BIM技术学习总结(本站推荐)
“建筑结构设计与BIM技术”学习心得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的要求,我有幸参加了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7月7日至8月16日举办高职高专建筑结构设计与BIM技术(企业顶岗)培训班。现将有关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周为理论学习阶段,后三周为企业顶岗实践阶段。本次培训的目标主要是熟悉Revit(BIM工具)软件、一般施工、设计类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促使教师在亲身实践过程中熟悉企业管理制度、岗位规范、软件绘图、具备“建筑设计、结构设计、BIM技术咨询”岗位的职业能力。
一、实训单位概况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公办建设类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前身浙江省建筑工业学校创办于1958年。2002年1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办学50余年来,学院为浙江省建设系统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各类人才3万余名,已成为浙江省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
中南幕墙建筑幕墙施工一级、建筑幕墙设计甲级、金属门窗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拥有境内国际招标、境外工程承包许可证、GB/T19001-2000、GB/T28001-2001以及ISO14001:2004三项体系认证的现代化企业。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建筑幕墙行业前三强企业、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明星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幕墙行业功勋企业等诸多名誉。
二、顶岗实训基本情况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主要有PKPM公司的老师给我们讲授Revit(BIM工具)软件的基本操作,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小别墅的建筑建模。然后对Revit软件的其他功能进行了了解,比如MEP管线,Revit高级应用,施工模拟等。
第二阶段的企业顶岗主要是在中南集团幕墙设计院幕墙设计所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了解企业的文化,工作程序等。在实践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幢综合楼的建筑建模,在建模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设计所的员工请教。
三、顶岗实训的体会
在一个半月的学习和实践中,通过学习了解、广泛调研、亲身体会,我获得了第一手关于校企结合办学、以行业为需求、就业为导向的资料,加深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进行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收获之余,更多的是思考。从中,我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和体会:
1、开阔了思路和视野,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比较对口的实训岗位上,本人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并能灵活应用,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工程实践能力均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提升。通过参与公司的实际工程项目,本人对BIM技术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培养了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高了学习积累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实训工作之余,我认真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反思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学校和企业虽然属于不同行业,但是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在两个行业都是适用的,两者都应该积极适应社会形势和服务对象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谋求更大突破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增加积累,改进工作方法。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训,我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和实务学习,接触新领域,研究解决新问题,培养严谨科学的教学理念,保证自己的业务水平永不落伍。
在顶岗实训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比如对软件的学习比较片面,只注重自己感兴趣的和专业对口的建筑建模,对软件其他的功能应用较少,甚至有抵触情绪。虽然在BIM团队中精于其中一个专业模块就可以叱咤风云,但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更为全面的掌握。这些均要在以后的在教学中加以完善。
以上是我近一个半来结合教学和企业实践的一点心得。由于我个人的理论水平有限,见识短浅,难免有所片面;我会在将来的工作和实践中继续体会,不断地修正,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