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间10分钟的安全》教案
《课间10分钟的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下课铃声一响,安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了,这沸腾也成了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高发时段。课间活动同时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安全管理日益成为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今天,学生课间 十分钟安全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重视课间安全,清楚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
2.通过对平时课间活动的罗列及评分,让同学们清楚什么样的课间活动是提倡的,什么样的是不合适的
3.让学生学会懂得取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过一个安全、文明、快乐的课间十分钟。4.学习几个有益身心的课间小游戏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本次活动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行为,养成学生的文雅行为习惯。
2.树立安全终于泰山的安全忧患意识,时刻注意安全,时时想着安全。四.教法:导、看、议、评相结合。五.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铃声响了之后,大家都很自觉地回到位置就要开始我们新的一节课,但是,有不少的同学却盼望着下课铃声,因为下课铃声一响,课堂一结束,我们就可以走出教室活动,开始属于我们课间十分钟。在课间里,同学们互相追逐打闹,玩得十分开心,但这之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观看课间隐患图片(首先我们来观看有关课间活动的图片)引出课间安全(课间短短十分钟,却可以发生很多事,刚才图片里的同学在课间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很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环节二: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课间十分钟要注意什么呢?
(一)教师: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场所,人员多,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发言,说出我们在教室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教师小结:
1、不要在教室里追逐玩耍。
2、进出教室要有序,不要推挤。有序进出,顺利又迅速。推挤容易产生意外,出入也不顺畅。
3、在走廊奔跑、追逐玩耍容易发生意外。
(二)上下楼梯防拥挤。
教师:同学们在上下楼梯时,人员多,非常容易发生意外。出示发生的一起踩踏事故案例(课件出示),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出示资料:2005年10月14日,四川营山一小学因天气原因,楼梯湿滑发生拥挤踩踏,造成9名学生受伤,2人重伤.教师:从刚才的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上下楼梯时发生踩踏事故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哪些教训,上下楼梯防拥挤都有哪些要求呢?
学生活动:教师总结并板书: 上下楼梯防拥挤要注意:
1、互相礼让,靠右慢行,不奔跑、拥挤打闹。
2、不在楼梯上捡东西或系鞋带,不滑楼梯。
3、上下楼梯双手不插兜,出现危险快速扶住楼梯。
4、按照规定楼口、或平房的门口出入,避开人流高峰。
5、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汇报。环节三:辩一辩
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识,请队屏幕上小朋友的行为作出判断,对的打“√”号,错的打“×”号。找学生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环节四:小调查
同学们在课间都喜欢做哪些运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将课间常见的运动分为两类并总结:
1、不适宜的运动:跑步、打篮球等剧烈运动。危害:
1、加快心跳,影响上课注意力;
2、剧烈运动后马上坐下,影响身体健康。
3、体力消耗多,早餐少,到三四节课会出现疲劳、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影响学习、损害身体健康。
2、适宜的运动:做操、踢毽子、跳皮筋等。
好处:放松大脑,调节精神,有充沛的精力上好下节课。
3、做游戏我们该遵循什么规则呢?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学生回答的合理,教师应予以肯定。最后教师归纳总结: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合作,不耍赖,不打架不吵闹,注意安全。环节四:
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之一,模拟课间十分钟,在讲台前演示,其他学生观赏并作出点评。环节五:小结
在我们模拟课间十分钟之后,我们的课堂也接近尾声了,在真正的课间铃声响起之前,老师真诚的提示大家:对于不恰当的活动我们要禁止,可以开展一些值得提倡的活动。今后请孩子们牢记:
1、不要在教室追逐玩耍;
2、进出教室要有序、不要推挤;
3、不攀爬栏杆,不俯身往下看;
4、不在走廊奔跑、追逐玩耍;
第二篇:课间10分钟
不该被忽视的课间十分钟
夏万柏
以前总觉得下课了就是学生的天下,应该让他们“自由”活动,怎么玩都行,班主任不应该多加干预。
课间十分钟是让大脑得到休息,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去。如果做了激烈的奔跑运动,会感到疲劳,反而会影响学习。下课后待在教室里继续看书写字好不好呢?上课时用眼用脑,下课是用眼用脑,接下来还要用眼用脑。这样,眼睛太疲劳容易的近视,大脑太累了,再学新知识时就听不进也记不进去了。根据这个道理,我们要指导孩子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安排好这宝贵的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是比较短暂的,小学生应该如何利用好这十分钟呢?下课后,可以走出教室,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散散步,与同学们聊聊,使大脑得到休息;还可以望望远,看看绿色的植物,让眼睛缓解一下;还可以和同学们做一些运动量小的游戏,比如: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丢沙包……课间适量的运动,不仅是人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的需要。在游戏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调节学生的精神面貌,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课间十分钟是班主任最容易“遗忘的角落”、这十分钟往往是学生出事的“高峰”,而且过分的运动还会影响下一节课。作为班主任应该组织好课间十分钟。
首先,必须要求每个任课教师不要随便拖堂,随意剥夺孩子们这宝贵的十分钟。拖堂,这是教师缺乏责任感,没有周密准备的表现。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孩子们经过四十分钟的学习活动,必须要有一段时间(即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使大脑有劳有逸,从而利于大脑的持续工作。有经验的教师必然会充分考虑到这点,使自己的教学基本上循序逐进按时进行。拖堂,不仅使班主任无法去组织好课间十分钟,而且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更好地学习。
其次,班主任要认识到组织好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不少班主任认为,课间仅仅十分钟,不组织也出不了问题。其实,组织好课间十分钟极为重要,它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学生年幼无知,精力旺盛,上了四十分钟的课后,下课铃一响,老师一喊:“下课”,他们真如“猛虎下山”,冲出教室,奔上操场,你推我拉你挤我撞,结果就成了发生事故的“高峰”时间,班主任也往往忙于当“警察”。这种情况,就完全说明班主任有必要组织好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时间短暂,只能有计划有安排的适量运动,既能放松和调节大脑,又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只能抓紧,不能放松。总的原则是:动静结合,开展各种需时短、样式多、方便宜行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紧张之后的轻松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这样安全问题也解决了。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适时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体悟到等同家庭的班级温暖和快乐。近十年班主任工作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路,下面我就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拙见,以求抛砖引玉不断进步。
第一,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骨骼和肌肉正处于高峰期,长时间坐立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遵循身体发育的特点,必须经常到室外进行锻炼,这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休息方式,不但会使脑神经元处于短暂的抑制状态,而且因全身活动,使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量增加,提高了对脑细胞的氧气和养料的供给,同时也使眼睛的视觉和耳朵的听觉感受能力得以提高,并且对预防近视、防止脊柱弯曲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老师要把课间十分钟归还给学生,任何占用学生课休形式的做法是愚不可取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还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应当摒弃。
第二,安全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应视为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常规工作,课间十分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时段。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安全教育,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抓住错误行为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及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操守。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拉近师生距离,相互信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和谐相处,对培养学生情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课间要打开门窗,让空气产生流通,从而保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减少病菌和尘埃的吸入,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保证了身体健康,减少了疾病危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四,短暂的课间十分钟是学生相互交流、增进感情进行课间生活的缩影,其间学生之间不但有快乐、也有矛盾的产生,此时老师要恰当处理好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创设一个温馨、浪漫、文明的班级环境。
课间十分钟,快乐幸福的十分钟,情感交融的十分钟,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吧!在这多梦的季节让这些祖国的花朵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自由翱翔,飞向大江南北,飞向五湖四海,飞向世界……
第三篇:《 课间10分钟》教学设计
课间1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道课间休息时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玩文明的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学校里和同学和睦相处,遵守学校的各项秩序。教学重点:
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教学难点:
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教学准备:
1.歌曲《课间十分钟》、铃声录音。
2.学生制作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学生把桌椅摆开,空出一块场地。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8-P29页内容,话题为“下课了”。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0页内容,话题为“上课铃响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也跟着来到了这个新地方,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你们高兴吗?你们瞧!他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