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民族服饰说课稿
一、教材与设计意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在这神奇的地方,居住着一群勤劳、朴实、善于表现美的民族,他们的服饰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但是幼儿对民族服饰的了解甚少,所以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来加深幼儿对民族服饰的了解,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协作能力,为幼儿提供展示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把家乡民族服饰的美在幼儿身上得到传承、弘扬。
二、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语言、社会、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相互渗透与整合,既符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将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幼儿了解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服饰,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服饰。
2、欣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启发幼儿从民族服饰的款式、颜色、图案等方面去欣赏,并从中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及对称美。并能根据这些规律动手设计民族服装。
3、激发幼儿尊重、热爱少数民族同胞的情感。引导孩子尊重并悦纳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多样。
三、重难点: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现状,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欣赏多彩的民族服饰,了解不同民族服饰的文化,发现服饰图案排列的规律及对称美,难点为幼儿能够根据观察到的规律,熟练使用剪刀等工具创造性地设计民族服装并能对民族服装进行装饰。
四、教学准备:
依据幼儿园活动的特点,为了给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制定出以下的活动准备
1、藏族、蒙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服饰图片。
2、油画棒、水彩笔、剪刀,白卡纸,彩纸若干,双面胶等。
3、音乐《北京的山上》、《爱我中华》、《菊次郎的夏天》
五、教法与学法
1、情景参与法: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此活动中,我设计了跳藏族舞蹈的情景,通过舞蹈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达到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目的。
2、讨论法与总结归纳法:讨论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在这个活动中,讨论贯穿了整个过程,从活动开展时对舞蹈表演的回忆与欣赏,到每个民族不同的服饰的特点,再到最后对孩子们设计出的服装的评价,整个过程都充分让孩子讨论,师幼再共同总结归纳,体现幼儿的仔细观察、大胆探索与表达,形成探究式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操作法:在此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尝试通过制作来实现自己的设想,既满足幼儿动手的需要,又是对活动教育意义的一次提升,变“知”为“行”。
4、评价展示法: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操作后的作品展示与评价,既是对幼儿这种需要的满足,又是引导幼儿互相模仿学习的好办法,更是对幼儿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就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幼共同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引起幼儿兴趣,引入活动《漂亮的民族服饰》。
二、主体部分
(一)欣赏美丽的民族服饰
(二)了解民族服饰的装饰规律
(三)了解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即苗族文化和风情,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感情。
(四)幼儿观察并模仿,和老师一起做服装。
(五)幼儿探究合作,根据观察的服装规律,大胆创作服装,并对它们进行装饰。
三、结束部分
(一)幼儿展示作品
(二)师幼共同评价
四、延伸部分
把作品带回家,并和家人一起尝试创作更漂亮的服装。
活动描述:
“民族服饰真漂亮”共分为两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主要让幼儿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简单了解藏族、新疆维吾尔族、苗族等比较多见民族的服饰特征,让幼儿在说说自己最喜欢那一套服饰、为什么的基础上,加深对服饰特征的了解,并能在老师出示相关图片的时候,进行正确区分。第二个活动是鼓励幼儿来绘画和表达,是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民族服装大致特征表现出来。应该说两个活动对幼儿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次分析主要围绕第二个活动展开:也即绘画过程。在教研组老师研讨和商量的基础上,我们又准备了很多关于民族服装的范画丰富,以帮助幼儿理解不同于汉族的服饰。一开始布置孩子们进行绘画,几个孩子比较犹豫,我进行了巡视观察,或者给孩子们添画一笔,或者给孩子们一个大致的轮廓,孩子们开始进入角色了,但是有个别孩子还是没有表现民族服饰这一特征。我于是请个别表现出民族服饰特征的孩子来展示作品,然后我进行了示范和讲解,告诉幼儿民族服饰突出一个线条的表现以及服装形状(包括开口、纽扣、衣服长短设计、头巾、挂件)等的表达。接着再请幼儿进行绘画的时候,我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绘画找到了感觉。
评价分析:
都说绘画和语言是融为一体的,说能为幼儿绘画做好铺垫,绘画能让幼儿说的内容更加丰富。第二次活动需要让幼儿在了解民族服饰的基础上,进行手脑并用表达,也即绘画。前面的活动已经让幼儿充分了解了服饰的特征,教师在绘画前让幼儿又一次观看各种图片,承上启发式的谈话,能让幼儿马上回忆起已有的经验,进行口语表达,为绘画打开一个广阔的思路。然后教师进行地民族服饰的范画展览,让幼儿在欣赏、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地交流,并为幼儿创造一个空间,让幼儿与伙伴商量,并可以模仿,可以自己设计,虽然是“留白”的空间,但是可以丰富幼儿头脑中对服饰的印象。接着,我让幼儿进行第一次绘画表达,并进行展示,一是帮助绘画展示的本人以自信,在第二次绘画的时候进行创作。二是经过大家的展示交流,丰富其他小朋友的视野。于是,有了交流的基础和进一步的丰富,让幼儿进行第二次绘画,可以添加,可以再创造,也可以设计。孩子们就能从容自如地进行自我认识的表达了,也不张望着希望老师帮助,而是很认真地低头画着,不时有孩子把自己的新创作给我欣赏,问我画得怎样?从第二次画的结果来看,能判断孩子已经理解了这样一个主题。最后,我请孩子们将绘画的服饰剪下来,和老师一起布置了一面漂亮的墙饰。看着孩子们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就围绕着漂亮的墙饰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我能感受到孩子创造的快乐,我在想如果能再给孩子一次绘画的机会,他们将创作得更好!
所思所悟:
在绘画之前,老师千万不要表现出对服装的畏难和恐惧,老师的自信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绘画的自信。另外一个,在观察了相关作品之后,如果发现孩子确实在表达上有困难的,就需要及时地让孩子们停下来,进行相关的技巧辅导,以及时帮助幼儿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