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蕃故人原文及赏析[大全五篇]

时间:2022-08-16 02:0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没蕃故人原文及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没蕃故人原文及赏析》。

第一篇:没蕃故人原文及赏析

没蕃故人原文及赏析

没蕃故人

作者:张籍

朝代:唐朝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译文:

前些年你还守卫着月氏,后来在城下与敌恶战全师覆灭。吐蕃和中原从此断绝了消息。是死是生从此都永远别离。全军战败后,遗弃的营帐无人收拾,只有逃回的战马还识得残破的军旗,有心祭奠你,又疑心你尚活在人间,此时只有遥望天涯而哭。

注释:

①戍:征伐。月支:一作“月氏”,古西域国名,此借指吐蕃。②没全师:全军覆没。③蕃汉:吐蕃和唐朝。④废帐:战后废弃的营帐。⑤残旗:残留的军旗。

赏析:

蕃,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在今青海、西藏一带。当时唐、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作者的这位老友在一次战争中身陷吐蕃,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作者就写了这首诗深切怀念他。

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他深深想念这位朋友,料想其已死,想奠祭;但又存一线希望,希望友人还活着。巨大的悲恸在这无望的希望中体现出来。全诗语真而情苦,“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一句形象描写战场的情景。

唐代边帅隐匿败绩不报的情形时有发生,“前年”全军覆没而是人至今才得知闻,其间颇令人玩味。而本篇这种过期的追悼,适足增添了全诗的`悲剧性。正因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断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痴情,欲绝惨深。废帐残旗,归马踽凉,是诗人的揣想,却真实地再现了“没番”的战罢情形。

第二篇:《没蕃故人》张籍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没蕃故人》张籍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没蕃故人》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五言律诗,是《全唐诗》的第384卷第111首。此诗首联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颔联承接上文写诗人与友人消息断绝、不知生死的沉痛之情;颈联用一组特写镜头,想象全军覆没后的惨景;尾联情真意切,诚堪呜咽,揭示诗人内心两为其难、望涯痛哭的曲折心情。全诗不着议论,但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没蕃故人和唐军将士的深切同情,而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国事的忧虑亦隐寓其中。

作品原文

没蕃故人

作者:张藉

前年戌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作品注解

没:陷身。

蕃(bō):外邦。指吐蕃。

戍:这里指出征。

月支:指吐蕃。

没:覆没。死。

废帐:指战败后遗留的营帐。

白话译文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

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

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

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沈涕。

作品鉴赏

诗人的一位老友在守卫月支的战役中,因全军覆没而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故以“没蕃”为题写诗表达伤怀。

首联交代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前年”,前年战败,现今才写诗。这是因为作者在等侯确切的生死消息。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故诗人不敢贸然动笔。这种感情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是很通常的。然而,老友的消息都一直没有听到。“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两年之中一无所获,则友人无论是死是生,都意味着永运离别了。死了,固不用说;活着,也是做了蕃人的奴隶,不能回还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领联是通过想象,描写战败的惨状:“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因为是全军覆没,不是战死就是被俘,所以唐军的营帐无人去收拾,散乱地堆在战场上,任凭风撕雨浇,惨象令人触目惊心。“归马”是指逃归的战马,战马能辨认出己方的军旗,故能逃归旧营。人是一个没剩,只有几匹马逃脱回来,这—笔真如雪上加霜,令人想见战争的残酷。

尾联“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是写自己矛盾、痛苦的心情,想设奠祭祀友人,却又希望他还活着。若还活着.祭奠是大不敬;若确实已死,不祭奠也是大不敬。诗人两为其难,当此之时,也只有遥望天涯而放声大哭了。此联揭示诗人内心活动,曲折而又深刻。

此诗感情真挚,且层次清晰,由“戍”而写到“没”,由“消息”断而写到“死生”不明,由“死生”不明而写到“欲祭”不忍,终以无可奈何的放声大哭为结,一路写来,入情入理。而诗人借用这种过期的追悼,适足增添了全诗的悲剧性。正因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断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痴情,欲绝惨深。废帐残旗,归马踽凉,是诗人的揣想,却真实地再现了“没番”的战罢情形。其缺点是语言过于直朴,缺乏蕴含,前四句只是铺叙事情经过,占了一半的篇幅,倘若把这些内容移入题目中去,腾出地方集中抒情,效果会佳。

英汉对照

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一约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今江苏省苏州市),迁居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中进士及第,元和初官太常寺太祝,后转国子监助教,迁秘书郎。长庆初为国子博士,又任水部员外郎,转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其诗或拟古乐府,或自创新乐府,注重风雅比兴,诗作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是元白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与王建齐名,甚受白居易推崇,均擅长乐府,故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

第三篇: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及赏析

【原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呢?闻一多说“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沈德潜称“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黄生云:“诗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唐诗摘抄》)一句话,孟诗平易质朴而至性至情,浅淡随和而至深至浓。《过故人庄》就体现了孟诗的这一特色

《过故人庄》八句四联,完整地描写了作者访问老友农庄的详细经过。题材的选择几乎是触目即是,信手拈来,不刻意剪裁增补,不精心虚构巧饰,全诗呈现出一派地道天然的农家本色。语言表达明白如话,行云流水。主客之间不拘形式,不拘礼节,随心任性,倾心交谈,凸现了知音知心的至情至性。可是,细细体味,我们却能透过平实随意的题材内容和平淡晓畅的语言表达深深体味到诗歌潜在的曲折微妙和诗人隐抑不发的诗韵情致。首联写诗人应邀赴约。“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遣词造语毫无渲染,有约即至,招之即来,简简单单,随随便便。没有虚情假意的推托拒绝,没有冠冕堂皇的繁文缛节,没有铺排挥霍的热闹排场,取而代之的是田家鸡黍的盛情款待,故旧知心的坦诚相待和绿树青山的自然亲近。这种有邀即至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轻松自如、无拘无束的交流氛围,也展示了主客之间情深意重、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谊。耐人寻味的是朋友待客“具鸡黍”而非“烹羊宰牛”(李白待友之道),何也?其间大有深义。这两句化用了一个典故。《论语?微子》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一位荷锄丈人探问孔子的行踪,丈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指孔子)!”说罢,径自锄草,不理子路了。子路呆立一旁,不知所措。当晚,丈人留宿子路,并且“杀鸡为黍而食之。”次日,子路见了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隐者也。”叫子路返回去解释一下,子路再到丈人家,丈人已走,他就对丈人的儿子说,“不仕无义”,孔子谋仕是“行其义也,”因此,虽然“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孔子仍要谋仕。诗人的用意十分明显:一是表示他的老朋友家荷锄丈人一样是个躬耕田园,娱山乐水的隐士高人;二是暗示自己也像孔子那样是为了行义而谋仕,并且认识到当时也是“道之不行”的形势。了解了诗人用典的用意,便可理解首联两句诗不止写应邀赴约,主客欢洽,更表现出主客身份不同,存在着微妙的志趣不同,也隐含一个悬念:既然认识到“道之不行”,那么,诗人是像孔子那样坚持谋仕行义呢,还是跟主人一起像荷锄丈人那样躬耕归隐?实际上全诗就是通过抒写这次访问和体会来回答这一问题的颔联写农庄风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近村里,顾盼之间竟是一种清新愉悦、开阔明朗的感受。村庄周围,绿树环抱,浓荫蔽日,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郭外青山,连绵起伏,依依相伴,足见视野开阔,可以游目骋怀。村落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幽深静谧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这种色调明快、视野开阔的环境描写,流露

诗人情不自禁的欣赏和爱慕,也暗示着主人性情的高雅脱俗。绿树青山,不假思考,扑面而来,装扮出居所环境的幽雅迷人,也折射出人物陶然乐然的隐逸风采

颈联写田园情趣。“开轩面场圃,把洒活桑麻”,由颔联的村庄的外景描画转入屋内的主客谈话的刻绘。老朋友和诗人临窗举杯,畅谈农事,情投意合,其乐融融。漫不经心地推开窗户,看到的是菜园场地,翠绿逼人,满目生辉;随心所欲地打开话匣,说的是桑麻农事,痛快淋漓,满嘴余香。所见所言,所思所感,全带有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读着读着,我们似乎闻到了“士气息,泥滋味”。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句诗文分别化用了两个前人的诗意。上句借用阮籍《咏怀诗》“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的语意,阮诗是咏叹一个被褐怀玉、安贫乐道的儒生,由于“开轩”正视现实政治,觉悟到历史兴亡的严酷和人生功名的虚无,因而“登高”遥望,羡慕高蹈隐逸。这里说“开轩面场圃”,是采用阮诗从黑暗现实中有所觉悟的含意,表示诗人从仕途来访田园,深深领会田园生活的乐趣,很羡慕躬耕隐居的生活方式。下句借用陶渊明《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语意,陶诗是歌咏田园邻里之间,只关心农事,不涉足世俗杂念。这里说“把酒话桑麻”,就是表示赞赏主人隐居躬耕,心无杂念,情操高洁。因此,这两句诗也不止写宾主欢晤,更表现着诗人醉心隐逸田园的生活情趣,赞赏老朋友断绝尘想的高洁情操,显示着主客间志趣愈益接近,诗人有意于改弦易辙了

末联写再约后期。“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辞别友人,意犹未尽,深情款款地对老友说,在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我将再来农庄,届时可望像陶渊明那样兴致高雅地面对盛开的菊花痛饮一番。这两句写道别一反主人留客之传统,落笔诗人(客人),反客为主,脱口而出,足见朋友之交已到了不分宾主,不拘客套的程度。不可忽视的是,两句诗文还化用了陶渊明的一个典故。据萧统《陶渊明》载,陶渊明曾在九月九日重阳节,“从宅边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然见到江州刺史汪弘送酒来,他“即便酌酒,醉而归”。诗人化用这个故事,一是赞扬主人具有陶渊明的节操风度,二是也流露了自己很有追慕陶渊明的意向。这两句诗不仅以再约后期结束了这次访问,更是含蓄地回答了首联提出的问题,诗人有意要归耕田园,这样,通过这次访问,谋仕行义的诗人转向了躬耕归隐的道路,首联所表露的微妙的志趣不同,在尾联便以殊途同归结束

通过以上四联的解析,我们不难看出,《过故人庄》描写景致,信手拈来,浑然见意;刻绘人物,如话家常,情理兼妙;暗用典故,隐微曲折,深入浅出。行文表达如风行水上,晓畅明达;如家酿陈酒,淡而有味;如出水芙蓉,素朴见情。如此声态、口吻惟妙惟肖,神情、动作栩栩如生,诗韵、情致浓郁芬芳的诗文,的确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第四篇:张籍《没蕃故人》“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

张籍《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诗文解释】

前年在吐蕃戍边,城下一战全军覆没。从此在蕃汉间断了消息,生死间长久离别。没有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回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旗帜。想要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只好遥望天涯哭泣。

译文

前些年你还守卫着月氏,后来在城下与敌恶战全师覆灭。吐蕃和中原从此断绝了消息。是死是生从此都永远别离。全军战败后,遗弃的营帐无人收拾,只有逃回的战马还识得残破的军旗,有心祭奠你,又疑心你尚活在人间,此时只有遥望天涯而哭。

【词语解释】 戍:这里指出征。没:覆没。蕃:外邦。废帐:遗弃的营帐。天涯:天边。【诗文赏析】

《没蕃故人》,唐代张籍所做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叙事,颔联写不知故人消息,颈联用一组特写镜头,想象全军覆没后的惨景,尾联情真意切,诚堪呜咽。全诗不着议论,但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没蕃故人和唐军将士的深切同情,而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国事的忧虑亦隐寓其中。

诗人怀念故友,不知他的生死,因而以诗寄情,表现出两人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诗人想祭奠友人,又怀疑他还活着,心情非常复杂。全诗洋溢着深深的怀念之情,非常感人。

蕃,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在今青海、西藏一带。

当时唐、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作者的这位老友在一次战争中身陷吐蕃,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作者就写了这首诗深切怀念他。[1]

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他深深想念这位朋友,料想其已死,想奠祭;但又存一线希望,希望友人还活着。巨大的悲恸在这无望的希望中体现出来。全诗语真而情苦,“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一句形象描写战场的情景。唐代边帅隐匿败绩不报的情形时有发生,“前年”全军覆没而是人至今才得知闻,其间颇令人玩味。而本篇这种过期的追悼,适足增添了全诗的悲剧性。正因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断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痴情,欲绝惨深。废帐残旗,归马踽凉,是诗人的揣想,却真实地再现了“没番”的战罢情形。

第五篇:过故人庄原文及赏析

过故人庄原文及赏析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é):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下载没蕃故人原文及赏析[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没蕃故人原文及赏析[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过故人庄原文,翻译,赏析[全文5篇]

    过故人庄原文,翻译,赏析5篇过故人庄原文,翻译,赏析1过故人庄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释......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原文翻译赏析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漠南春色到滹沱,杨柳青青塞马多。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前言】《临滹沱见蕃使列名》是唐代诗人李益创......

    过故人庄原文及译文(五篇)

    过故人庄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

    声声慢原文及赏析

    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

    渔家傲原文及赏析

    渔家傲周邦彦灰暖香融销永昼,葡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著酒。沉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赏析:这是一首......

    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词全文如下: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鉴赏】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