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时间:2019-05-13 21:1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是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第一篇: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田景彪

今天,本人瞬间看了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它让我想并思考很多问题,经过逻辑的推敲,我总结了一个核心问题,并回答了该问题,问题如下:

“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第一要了解中国文化,第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最后才是回答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通常会有两种逻辑方式,本人试举例说明;第一是A到B 到C到D,然

A、B、C、D之间属于物理级别上的逻辑。第二是A到B,B蕴含有A、B,B到C,C蕴含有A、B、C,C到D,D蕴含有A、B、C、D,这时你会发现,第二种逻辑方式中的A,不管在哪个阶段都会存在。而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就是属于第二种逻辑形式。(由于需要长篇论述,可见近期拙作,在此不作深入讨论)

不管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它的文化多么的辉煌灿烂,终究逃不过两个文化发展模式,第一是“日神型”文化模式,第二是“酒神型”文化模式。中国文化发展模式属于“非酒神型”的文化模式,是“由外向内”的发展,这一文化发展模式正属于以上第二种逻辑,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同时这种文化发展模式最终回答了冯友兰先生之“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一问。

最后借助李泽厚之《华夏美学》中的一段话并回答中国文化的魅力;正是这个文化结构,使得中国维持到数千年之久,而且还要长存下去。

第二篇: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受到时间的考验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慢慢成为生活行动中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起着推动作用,它们以扬弃的方式延续下来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持久稳定的发展动力,这也就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受认同的,处于核心力量的优秀文化。

有人说,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这样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文明社会,伦理道德的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文化当中,就连自然也被人伦化,中国文化于是更加体现出人性化的色彩。

人道主义虽然起源于欧洲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但是中国文化也能以此为一个概括点。在人道主义这个词的内容上来看,虽然说是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主流格格不入的,因为它反对任何形式对人的思想进行独裁专制,而古代帝王却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禁锢人的思想,但是,人道主义如今也存在于中国文化核心价值当中。从中国传统文化到中国文化这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当中,人道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一直所追求和推崇的,朝代交替,但是追求平等自由的呼声从未消失,时代主流思想因为朝代的更替不断革故鼎新也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我们发现,今天的中国说“和”仍然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在中国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核心,神本主义始终没有占据主义地位,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现在的辩证唯物主义可以看出,整个中国文化的价值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价值目标的揭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实践而展开。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的是天人之间的统一性而不是以天代人,所以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被动摇。古代帝王虽然有“奉天承运”一说法,但这只是从天人合一中衍射出来的另一种形式,表面上看,显示出“天”的神圣性,但实际上,“天”却成为了人们实现道德理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天人之间,人为主导,也为目的,充分体现了以文为本的中国文化。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中国古代的“贵和”思想和“尚中”之意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中国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于对抗,由此形成了显然不同的文化差异。何谓“中”?即不偏不倚;何谓“和”?简单地说就是均衡统一,和谐如一,但必须区别于“同”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就表现出了重和去同的价值取向。贵和尚中的始终存在使中国文化在各种不同价值系统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冲击碰撞下,逐渐走向融合统一表现了“有容乃大”的宏伟气势。

《论语●阳货》有说:“君子义以为上。”儒家往往将“义”理解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命令,并把旅行道德规范本身当作行为的目的。这种看法带有明显的抽象道义论的性质。不过“义以为上”的观念在培养崇高的道德节操等方面,也有不可否认的意义。这样看来,义一词早已被赋予了内在价值,或者说它本身已经有了至上的性质。《墨家●经上》有说:“义,利也。”也就是说义的本身就蕴含有功利的意思,但绝对不能说是义就是利。义,作为人的尊严、人的理性力量的体现,它又具有超功利的一面。“义以为上”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不断丰富的历史长河中,调节了人际关系,避免了功利意识的过渡膨胀,并督促着人的价值追求不入歧途。就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它在中国文化里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凸显出它的独特魅力,影响了中国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传统。借助它,历史才得以延续,社会的精神成就和物质成就才得以保存和发展。紧握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人道主义、以人为本、贵和尚中、义以为上,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才能够在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的撞击中生生不息支起一个永不泯灭的强大的文明之国。

第三篇:借中国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海南航空(集团)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就像我国改革开发后产生的其它成功企业一样,走过了两个典型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苦练内功,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主要是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和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体系,并经过反复实践,证明这套管理体系是行之有效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以输出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和企业文化为核心,以兼并重组为主要方式的快速扩张阶段。如果说海航有什么特点的话,就是海航在这两个阶段都非常强调企业文化的引领。由于海航是一个服务型企业,行之有效的以企业文化为精神的管理体系就是其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海航在1993年以1000万元起步,连个飞机翅膀都买不起,通过不到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已形成资产规模过百亿,大小飞机六十多架的局面,堪称中国民航业的一个奇迹。海航以1000万元人民币起家,经过努力,抓住了机遇,形成海航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先后成功地实现了A股、B股上市和国外发行企业债券的目标。在此同时也跻身支线客机制造领域,集团化、国际化步伐也在明显加快,引起国际国内的关注。海航建立了海口、宁波、三亚、西安航空基地和北京、广州、石家庄、长沙运营站,航线网络已遍布全国各地,开通了国内70多个大中城市航线100多条,在海南航空运输市场上客运量居第一,占据市场份额50%以上。其航班密度及航班量居中国民航前4名之列。到目前,海航已成为除三家“皇家”航空公司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1994年,海航获得全民航经营管理优秀企业称号和“飞马奖”;94年,被评为全国上市公司综合经济指标百强企业;97年获中国民航优质服务客舱服务奖;97年经美国标准普尔公司评定信用级别为B+级;98年获“旅客话民航”活动年客运量200-600万人次组第一名;99年获“旅客话民航”活动年客运量100--300万人次组第一名;99年被国家经贸委列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2000年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50强”;2000年获“旅客话民航”活动年客运量100-300万人次组第一名;2000年航班正点率第一名,飞行安全经录第一名,获民航总局颁发的“金鹰奖”。

从2000年开始,海航进入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快速扩张阶段。通过第一个阶段核心竞争力即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的建立,海航具备了向外输出管理和文化的实力,也具备了快速扩张的基础。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说:“兼并时我们有一个整合方案,文化思

想先行。请他们到海航来进行改革和企业文化的培训,看,学习,读书,组织讨论,为什么海航发展了,这样大家的认识共同了,而且

重组后他们的待遇和我们一样,但规则变了,只有靠自己奋斗,不干的人就要被请出局,要形成一种扬善避恶的环境,领导者就做一个扬善避恶环境的创造者。在我们的整合方案里,什么人来培训住多长时间都非常清楚。总之是大胆进取,精心操作,稳步实?quot。在2000年,海航连打了三大战役:挺进西北,重组长安航空公司;成功重组美兰机场,开创中国航空公司控股机场的先河;成功重组新华航空,一跃成为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2001年7月6日下午,海航集团及其控股的长安航空有限公司与山西航空公司又共同出资组建了山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而继重组山西航空公司之后,7月9日在新华航空公司重组百日和新华航空公司首都机场基地竣工新闻发布会上,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表示海航资本输出和制度克隆的兼并故事并没有谢幕,下一个兼并的目标是中国南部的一家航空公司。

海航是一家服务型企业,它的产品就是其提供的让旅客满意的优质服务。正是由于服务型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海航在打造其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实用就显得特别重要。海航的企业文化特点就是以传统文化的思想精萃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素质修养。陈峰认为:”海航的企业文化称为'四大':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这种理念被员工接受之后,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海航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是追求'至诚、至善、至精、至美','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事'。海航的起点这么低,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靠的就是我们独有的企业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的实质内涵就是儒道释三家一体的精萃,其实就是人,人道和做人的学问,核心又是德,任何事都要人来做,任何人又都有做人的标准,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对做人的教育,其中的精萃我们认为对于做好企业是大有裨益的“。”在海航的历史中,我们就一直是秉承'内修传统文化精萃,外兼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的理念,开始有三个人时就做大事记。做文化读本《海航文化导读》,员工守则,每一批员工都由我来讲人道和做人的学问,讲创业史,读一本书。八年时间潜移默化、锲而不舍的工作,才形成今天海航企业文化的基本氛围,同时也锤炼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三为一德'是海航对管理干部的独特要求,即:为人之君,为人之亲,为人之师。'为人之君'指干部要有君王

一样的责任和君子一般的风范;'为人之亲'指要像亲人般地善待下级;'为人之师'指的是干部要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还要让别人从你那里学到东西。海航的传统文化培训是针对

全员的,高层管理者还要学习《周公诫子书》,苏洵的《心术》,清代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周公诫子书》讲的是谦德的作用,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心术》讲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为将之道,首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你要有定力,不受诱惑才能当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三习一弊疏》指出人有三个习性容易形成三种弊端,当时正值乾隆盛世,孙嘉淦以此提醒乾隆,乾隆手书挂于书房。后来曾国藩也很欣赏,他平定太平天国,声名显赫之时,也以此警戒将领们骄傲,屏蔽朝廷猜疑。海航事业发展到现在,有了一些成绩,首先我们要感谢社会的帮助,管理干部时刻要注意谦德,避免自满“。

海航的管理体系应该是西方的管理制度加上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是吸收了发达国家管理制度的有用部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引入了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内圣外王”而形成的一套适合海航自己发展状况的管理体系。陈峰认为,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除了中国文化外,“还有西方的现代管理制度。制度是刚性的,始终会有缝隙,企业文化才是管住人心的最好手段。应该说海航的成功,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

海航的以中国文化为精气神的管理体系只所以能取得成功,也和海航是一个直接面向旅客和社会大众的服务型企业有关。中国文化中的讲究“仁”“礼”的思想对一个服务型的企业来说,简直和企业的生命一样重要。中国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毋施于人”的思想和像海航这样的服务型企业所追求的企业形象目标也完全一致。

海航以传统文化的精萃来建设企业文化并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中国整个企业界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中国需要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梳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东西,首先需要规范的是人的道德和精神,而仅仅“拿来”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不够的。就像我们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缺乏道德基础的前提下建筑好一个空中楼阁。海航在企业文化方面的探索,代表着中国企业的一个方向。日本在战后的经济腾飞过程中,除了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管理和先进技术外,还突出地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方式的结合。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在其名著《〈论语〉与算盘》中提出?quot;士魂商才“的儒商人格理想。并提出儒商的基本

原则是”义利合一"的概念。新加坡在他们的学校教科书中还专门设立了道德伦理课程,其主要内容就是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主的伦理思想。我国经过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熏陶,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都深深受其影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

在企业管理中,都不可能不考虑中国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如果能够主动把中国文化里的精华服务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询

信息来源:北大纵横管理咨

第四篇:中国文化

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摘要】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积淀了大量的丰富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四大文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它们都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人类的劳动成果,然而进入了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却暴露出它的弊端:闭关自守,缺乏逻辑、思辩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了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兼容并蓄,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精髓,不断地补充、改革、创新自己,在新时代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中国文化,从夏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算起,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文化只是相对于经济、政治、军事等而言的。而广义的文化,则比文明还广泛,囊括了人类全部物质与精神文明。所以文化的内容很难绝对地加以划分和界定。至于中国文化又是与印度文化、西方文化等相对而言的。而且,中国文化的内容,多指占人口最大多数的汉族文化,而较少涉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且中国文化还有时代性,在同时代下还有地域性,在同时代、同地域还有民族性,在同时代同地域同民族下还有阶级性,在同时代同地域同民族下还有党派性,等等。以上所说,是指一般概念的文化,自然也包括传统文化在内。那么我们究竟应该这样看待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呢?

根据蔡尚思先生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有九大支柱的:

第一是儒家。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随后还有 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等。

第二是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反对礼治;主张实验,反对空谈;主张厚今薄古,贵今贱古,反对厚古薄今,今不如昔。这些方面可以说法家长于儒家。法家主张极端的君主专制,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愚民政策,倡导以史为师,不要知识文化,甚至主张焚书。这些方面可视做法家的短处。法家里面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的极端君权愚民的政治思想,是韩非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为:

实行君主专制以天下统一为先决条件——爱统一重于爱祖国;

专制的无比重要性与绝对固定性——君权与臣权、民权势不两立,必须严防大权旁落于他人之手;

以专制而兼法治与礼治、心治——对于前期法家与孔子儒家都各有取舍; 以法家实现无为而治——在君主专制前提下的法治与“无为而治”的合一。

第三是墨家。,墨子主张亲疏、贵贱、贫富、贤愚、强弱等一切平等,提倡“兼相爱”、“非天命”,具有“摩肩接踵,利天下为之”的实践精神,是先秦乃至中国古代唯一的反对宗法血统论与宿命论的伟大思想家,其弟子重艰苦实践,遵守纪律。

第四是道家。老庄的自然主义、相对主义、清高远观、绝对自由、注重精神修养等是道家思想的最大特色。道家在先秦诸子中最大的特点,是它首先注重本体论与辨证法。在思想意识上积极的并非全是好的,如积极作恶;消极也非全是不好,如消极不为恶。道家思想消极方面好的多,积极方面好的少。道家要人们倒退到原始社会去,消灭各种文明,身在放内而心游方外,以生前之苦而思死后之乐,这不能不说是它最大的缺点,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第五是佛教。佛教是一种外来文化。从两千年前的汉末传到我国,与本土文化融汇为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佛教倡导鬼神迷信,盛行于民间,给平民百姓以最深刻影响的,主要是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思想。

所谓的第六大支柱就是范缜的神灭论;第七大支柱是李贽的反孔思想;第八大支柱是黄宗羲的反君权思想;第九大支柱是袁枚的情感哲学。这里所罗列的几点均蔡先生本人的观点。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大事以此来了解一下传统文化是如何沉淀的:(1)春秋战国时候的百家争鸣;(2)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 的独尊儒术;(3)佛教的输入;(4)理学的兴起(理学成为南宋、元以至明清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到了明清之际,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于是出现了一些具有精湛思想的学者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理论达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峰)。仅从这些我们就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是卷帙浩繁了,但是马克思说过:“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够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为此我决定从广博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里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兴衰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例外,自从西方的文化传入中国以来,大量的外国翻译书籍,大量的外国生冷词汇渐渐地代替了中国的本土文化和词汇。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在发展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缺陷的。我们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应该批判地吸收和继承。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这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第五篇:中国文化

红山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在璀璨多彩的中国文化中如果要选出一个来讲述,那么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发源于我家乡的“红山文化”。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总面积9.0275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34万,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赤峰的意思也就是红色的山峰,这是因为在赤峰市有一座整个山体都是有红色岩石构成的山峰,红色岩石构成的山峰很多人可能未曾听说,更未曾谋面,而我居住在赤峰市,很幸运的能够亲眼见到这样的奇观,并多次与同学攀登。也许在外人眼里,红色的山峰很罕见,甚至可以说是奇观,但在每一个赤峰人眼里,似乎再平常不过,每一个居住在赤峰市的人,应该都曾攀登过,都曾在山顶俯视过整座小城。离开家乡后,没有再爬过山,也不曾再有机会看到火一样的岩石,也不再有火一般激情了,此时才开始真正的怀念起在家乡的日子,怀念起抚摸着如同洒满买一个赤峰人鲜血的红色岩石的感觉。

说起红山文化,我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赤峰人,但是对于红山文化的了解,也仅限于电视上与书本上的介绍,未曾真正的去查阅有关资料,所以,在这里也就简单的谈一下我所了解到得几点。

红山文化中闻名中外的要数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神秘精美的玉器,如现在众所周知的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的“c”型玉龙,就是红山文化的遗物,由于它已经具备了龙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龙文化的实物,因此被喻为“中华第一龙”。红山出土c形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玉龙的形状,有人推测来源于马,野猪,熊等形象。红山文化玉龙,第一,是多种动物特征的组合。神话了动物形象进行加工的。那么这件玉器是做什么用的呢?许多学者认为是氏族首领在祭祀活动中,进行礼仪活动的神器。巫师通神通天地使用的。玉龙的发现非常重要,是原始文化原始崇拜的表现。反映了早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从此“c”字的玉龙,也为许多杂志的压题照片,成为华夏银行的标志,更成为红山文化的象征。

红山文化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下载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是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文化的核心逻辑是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化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汉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意思是要治理国家,运用武力是不能使众人信服的,如果文化没有改变,之后会被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压倒。我们......

    浅谈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专题课写作 浅谈中国文化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乔瑞瑞 学号 0121122766 中心词:中国文化 发展 特性 进步 主要内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

    1、 人们历来重视城市而轻视农村。2、政策总是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3、有点知 识和本事的都拒绝去或回农村。4、身强力壮的都去了城市,留下老弱病残在农村。5、城市把自然灾......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3-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瓷器: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

    中国文化

    一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地理环境所起作用很大,往往具有决定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克服地理......

    浅谈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我们吹响了“......

    中国文化经典

    姓名:杨秋玄 学号:26520131154519 《关雎》教学教案 搞要:《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将《关雎》实现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