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股份公司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制度
股份公司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制度总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加强物资采购监督管理,根据国家要求,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是对公司购买原材料、燃料、辅料、备品备件(含进口)、工具(含进口)、油化、包装、产配件、外购外协件、五金电器、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物资及劳务协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财务行为的基本规范。采购原则
2.1 物资采购按照采购金额的大小,实行分级分权管理。
2.2 除公司生产经营有特殊要求或仅有唯一供货单位外,其余每一物资采购均应选择两个以上的供货单位实行比质比价,同等产品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信誉,严格价格和质量监督。
供货单位选择和采购价格的确定,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搞个人特权和人情交易。物资采购价格管理
3.1 公司对大宗原辅材料、定点采购材料应逐步实行招标采购管理。选点定点原则及具体做法按TS16949“采购控制程序”文件执行。
公司对非定点采购材料、零星采购材料,年累计采购金额较大的,也应尽量实行招标采购。
3.2 公司成立专门的招标评审工作机构,由采购、质量、技术、财务部门及相应的副总经理共同负责招标工作。各部门在招标管理中的职责如下:
3.2.1 采购部门(包括物资供应、工程部门、工具部门、设备制造部门)负责提供招标单位资料,拟定招标方案。
3.2.2 技术、质量部门依据采购部门提供的招标单位资料,从技术、质量角度对招标单位的物资(产品)能否符合公司要求进行论证,并做出鉴定意见。
3.2.3 财务部门着重进行价格论证,在满足技术、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位的供应商。
3.3 经相应部门论证后,招标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物资采购,由招标评审机构集体讨论确定中标单位,招标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由招标评审机构提议共3页第1 页
交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实施。
3.4 各责任部门应加强对中标单位管理,如发现中标单位擅自更改技术、质量要求和价格,必须及时向分管副总报告,后果严重的,应取消定点资格。
3.5 为确保采购物资优质优价,公司对已经定点采购的单位,也必须每年进行审定,不搞终身制。需要对招标采购单位和招标采购物资作调整的,由采购部门及相关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按同样的决策程序和管理权限执行。
3.6 对不具备招标条件的物资采购、非定点的物资采购、零星采购物资按采购金额的大小,重点进行价格控制与管理:
3.6.1 同一型号规格一次采购金额在1万元以下或年累计采购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物资,由采购部门负责人批准后采购。
3.6.2 同一型号规格年累计采购金额在10--20万元的物资,由采购部门提出两个以上供货单位,进行比质比价,并做出倾向性意见,经财务部门价格会审后,确定采购价格。当意见不一致时,由分管财务副总经理最终决定。
3.6.3 同一型号规格年累计采购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物资,由采购部门提出两个以上供货单位,进行比质比价,并做出倾向性意见,经财务部门价格会审后,报财务副总经理批准后采购。
3.6.4 同一型号规格年累计采购金额超过100万元的物资,按上述程序审核后,由财务副总经理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决定,批准实施。
3.7 公司委托子公司对外采购物资,采购价格按上述相应权限审核,经批准后采购。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对内销售加价率。
3.8 为了保证物资采购工作及时、正常进行,凡价格方案应由总经理办公会议确定的,则应在一周内给予答复;其余的则应在三天内给予答复;财务部门应与各采购部门认真配合,确保及时采购。合同签订与内部审核
4.1 凡已进行招标采购的物资必须签订合同;非招标采购物资、非定点采购物资、零星采购物资在同一供货单位年内采购金额满20万元以上的,也应签订合同。如事先不能确定的,应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并在事后补办相应手续。
4.2 合同由采购部门负责对外签订,但在签订之前,必须执行公司内部的合同签订审批规定。即由采购部门填制内部合同审批单,内容包括供货单位名称、采购物资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总金额等,采购部门按照管理权限逐级送审、签字,经批准后方能对外签订合同。
4.3 合同正本其中一份应由财务部门保留。资金付款及报帐管理
5.1 根据采购资金用款的特殊性,采购部门可在规定的资金使用计划内,先向财务部门申请用款。待该项物资发票报帐时,再进行审核。
5.2 财务部门在报帐时,应当对原始单据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方能报帐。具体审核内容如下:
5.2.1 有无书面合同。
5.2.2 合同是否有授权签订的批准手续。
5.2.3 报帐发票的单位、物资名称,数量,单价等是否与合同规定相符。
5.2.4 无合同的付款事项是否符合公司相应的规定。
5.3 对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付款,财务部门可以拒绝报帐。财务人员在报帐中发现问题的,应及时报告或协调处理,以便严格制度,落实责任。
5.4 财务和物资采购部门应同时对报帐物资进行基础数据管理,将每一采购物资的型号规格、供应商、采购单价等基础数据列入微机管理,为比价采购积累资料。
5.5 审计部门应负责对重要采购事项进行监督审计,审计报告直接对董事长(总经理)负责。有关责任
6.1 公司经营者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认真执行本规定,支持公司采购部门、价格监督部门履行职责。
6.2 公司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及责任部门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制度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执行中不断完善物资比价采购管理。
6.3 凡违反本制度,损害公司利益,造成公司资产流失的部门和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依法赔偿;对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帐外暗中收受回扣和收受贿赂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记过、调离岗位、解聘、除名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则
7.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全资、控股公司可参照本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相应管理规定,经批准后实施。
7.2 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篇:公司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制度
工程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制度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采购原则
第三章 物资采购价格管理
第四章 合同签订与内部审核
第五章 采购物资入库及出库管理
第六章 资金付款及报账管理
第七章 有关责任
第八章 附则
共6页
第1 页
一、总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加强物资采购监督管理,根据国家要求,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是对公司购买材料、工具、配件、五金电器、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物资的财务行为的基本规范。
二、采购原则
2.1 物资采购按照采购金额的大小,实行分级分权管理。
2.2 除项目施工有特殊要求或仅有唯一供货单位外,其余每一物资采购均应选择三家以上的供货单位实行比质比价,同等产品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信誉,严格价格和质量监督。
供货单位选择和采购价格的确定,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搞个人特权和人情交易。
三、物资采购价格管理
3.1 公司对大宗原辅材料、定点采购材料应逐步实行招标采购管理。选点定点原则及具体做法按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文件执行。
公司对非定点采购材料、零星采购材料,年累计采购金额较大的,也应尽量实行招标采购。
3.2 公司成立专门的招标评审工作机构,由采购、质量、技术、财务部门及相应的副总经理共同负责招标工作。各部门在招标管理中的职责如下:
3.2.1 采购部门负责提供招标单位资料,拟定招标方案。
3.2.2 工程、设计部门依据采购部门提供的招标单位资料,从技术、质量角度对招标单位的物资(产品)能否符合要求进行论证,并做出鉴定意见。
3.2.3 财务部门着重进行价格论证,在满足技术、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位的供应商。
共6页
第2 页 3.3 经相应部门论证后,招标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物资采购,由招标评审机构集体讨论确定中标单位,招标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由招标评审机构提议交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实施。
3.4 各责任部门应加强对中标单位管理,如发现中标单位擅自更改技术、质量要求和价格,必须及时向分管副总报告,后果严重的,应取消定点资格。
3.5 为确保采购物资优质优价,公司对已经定点采购的单位,也必须每年进行审定,不搞终身制。需要对招标采购单位和招标采购物资作调整的,由采购部门及相关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按同样的决策程序和管理权限执行。
3.6 对不具备招标条件的物资采购、非定点的物资采购、零星采购物资按采购金额的大小,重点进行价格控制与管理:
3.6.1 同一型号规格一次采购金额在1万元以下或年累计采购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物资,由采购部门负责人批准后采购。
3.6.2 同一型号规格年累计采购金额在10--20万元的物资,由采购部门提出三个以上供货单位,进行比质比价,并做出倾向性意见,经财务部门价格会审后,确定采购价格。当意见不一致时,由分管财务副总经理最终决定。
3.6.3 同一型号规格年累计采购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物资,由采购部门提出三个以上供货单位,进行比质比价,并做出倾向性意见,经财务部门价格会审后,报财务副总经理批准后采购。
3.6.4 同一型号规格年累计采购金额超过100万元的物资,按上述程序审核后,由财务副总经理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决定,批准实施。
3.7 为了保证物资采购工作及时、正常进行,凡价格方案应由总经理办公会议确定的,则应在一周内给予答复;其余的则应在三天内给予答复;财务部门应与各采购部门认真配合,确保及时采购。
四、合同签订与内部审核
4.1 凡已进行招标采购的物资必须签订合同;非招标采购物资、非定点采购物资、零星采购物资在同一供货单位年内采购金额满20万元以上的,也应签订合同。如事先不能确定的,应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并在事后补办相应手续。
4.2 合同由采购部门负责对外签订,但在签订之前,必须执行公司内部的合同签订审批规定。即由采购部门填制内部合同审批单,内容包括供货单位名称、共6页
第3 页 采购物资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总金额等,采购部门按照管理权限逐级送审、签字,经批准后方能对外签订合同。
4.3 合同正本其中一份应由财务部门保留。
五、采购物资入库及出库管理
5.1 物资到场后必须由采购部门组织相关使用部门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5.2 对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必须与供货商进行协商,采取退货、换货或索赔措施。
5.3 对收存入库物资进行核算、清点后,由仓库管理员出具入库或收料单。入库单或收料单一式三联,仓库留存一联作为登记仓库帐用、交采购人员或送货人员一联作为采购或供货部门请款报销凭证、交财务一联作为付款记帐用。
5.4 循环使用物资入库填写入库单,消耗性使用物资入库填写收料单。5.5循环使用物资出库填写出库单,消耗性使用物资入库填写领料单。
5.6物料出库必须要有出库单或领料单,出库单或领料单由领用人填写,经部门经理复核,仓库核量,财务审核,总经理批准,所有字签完以后交由仓库发货。
5.7出库单或领料单一式三联,领用部门自己留存一联作为部门留底,供领双方在确认出库物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后把余下二联交仓库,一联作为仓库出库记账用,另一联由仓库交财务作为仓库出料发货凭证用。
5.8 领料人于物料出库时发现问题,未及时当场处理的,则该物料视为合格。5.9以旧换新的物资一律交旧领新;
5.10对于各部门领用的各种工具、办公用具、设备,仓库均要做“各部门在用工具、办公用具、设备台账”,记录各使用部门在用情况,并于每年年底盘点一次相互核对。
5.11销耗性物资损失或循环使用物资报废时,仓库须填写“销耗性物资损失报告单”或“循环使用物资损失报告单”,经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查验并在“销耗性物资损失报告单”或“循环使用物资损失报告单”上签字认可后,入库并做好记录和标识。“销耗性物资损失报告单”或“循环使用物资损失报告单”一式两份,仓库留存一份作仓库报损销帐用,报财务一份作为财务报损销帐用。
共6页
第6 页 5.12对消耗性物资有消耗定额的,仓库保管员应协调相关部门控制发放,物资管理部门(如财务部)应严格控制签字。
六、资金付款及报帐管理
6.1 根据采购资金用款的特殊性,采购部门可在规定的资金使用计划内,先向财务部门申请用款。待该项物资发票报帐时,再进行审核。
6.2 财务部门在报帐时,应当对原始单据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方能报帐。具体审核内容如下:
6.2.1 有无书面合同。
6.2.2 合同是否有授权签订的批准手续。
6.2.3 报帐发票的单位、物资名称,数量,单价等是否与合同规定相符。6.2.4 无合同的付款事项是否符合公司相应的规定。
6.3 对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付款,财务部门可以拒绝报帐。财务人员在报帐中发现问题的,应及时报告或协调处理,以便严格制度,落实责任。
6.4 财务和物资采购部门应同时对报帐物资进行基础数据管理,将每一采购物资的型号规格、供应商、采购单价等基础数据列入微机管理,为比价采购积累资料。
6.5 审计部门应负责对重要采购事项进行监督审计,审计报告直接对董事长(总经理)负责。
七、有关责任
7.1 公司经营者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认真执行本规定,支持公司采购部门、价格监督部门履行职责。
7.2 公司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及责任部门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制度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执行中不断完善物资比价采购管理。
7.3 凡违反本制度,损害公司利益,造成公司资产流失的部门和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依法赔偿;对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帐外暗中收受回扣和收受贿赂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记过、调离岗位、解聘、除名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附则
共6页
第6 页 8.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全资、控股公司可参照本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相应管理规定,经批准后实施。
8.2 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共6页
第6 页
第三篇:公司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制度
公司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制度 1 总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加强物资采购监督管理,根据国家要求,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是对公司购买原材料、燃料、辅料、备品备件(含进口)、工具(含进口)、油化、包装、产配件、外购外协件、五金电器、劳保用品、办公用品等物资及劳务协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财务行为的基本规范。2 采购原则
2.1 物资采购按照采购金额的大小,实行分级分权管理。2.2 除公司生产经营有特殊要求或仅有唯一供货单位外,其余每一物资采购均应选择两个以上的供货单位实行比质比价,同等产品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信誉,严格价格和质量监督。
供货单位选择和采购价格的确定,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搞个人特权和人情交易。3 物资采购价格管理
3.1 公司对大宗原辅材料、定点采购材料应逐步实行招标采购管理。选点定点原则及具体做法按TS16949“采购控制程序”文件执行。
公司对非定点采购材料、零星采购材料,年累计采购金额较大的,也应尽量实行招标采购。3.2 公司成立专门的招标评审工作机构,由采购、质量、技术、财务部门及相应的副总经理共同负责招标工作。各部门在招标管理中的职责如下:
3.2.1 采购部门(包括物资供应、工程部门、工具部门、设备制造部门)负责提供招标单位资料,拟定招标方案。
3.2.2 技术、质量部门依据采购部门提供的招标单位资料,从技术、质量角度对招标单位的物资(产品)能否符合公司要求进行论证,并做出鉴定意见。
3.2.3 财务部门着重进行价格论证,在满足技术、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位的供应商。
3.3 经相应部门论证后,招标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物资采购,由招标评审机构集体讨论确定中标单位,招标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由招标评审机构提议
交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实施。
3.4 各责任部门应加强对中标单位管理,如发现中标单位擅自更改技术、质量要求和价格,必须及时向分管副总报告,后果严重的,应取消定点资格。
3.5 为确保采购物资优质优价,公司对已经定点采购的单位,也必须每年进行审定,不搞终身制。需要对招标采购单位和招标采购物资作调整的,由采购部门及相关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按同样的决策程序和管理权限执行。
3.6 对不具备招标条件的物资采购、非定点的物资采购、零星采购物资按采购金额的大小,重点进行价格控制与管理:
3.6.1 同一型号规格一次采购金额在1万元以下或年累计采购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物资,由采购部门负责人批准后采购。
3.6.2 同一型号规格年累计采购金额在10--20万元的物资,由采购部门提出两个以上供货单位,进行比质比价,并做出倾向性意见,经财务部门价格会审后,确定采购价格。当意见不一致时,由分管财务副总经理最终决定。
3.6.3 同一型号规格年累计采购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物资,由采购部门提出两个以上供货单位,进行比质比价,并做出倾向性意见,经财务部门价格会审后,报财务副总经理批准后采购。
3.6.4 同一型号规格年累计采购金额超过100万元的物资,按上述程序审核后,由财务副总经理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决定,批准实施。
3.7 公司委托子公司对外采购物资,采购价格按上述相应权限审核,经批准后采购。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对内销售加价率。
3.8 为了保证物资采购工作及时、正常进行,凡价格方案应由总经理办公会议确定的,则应在一周内给予答复;其余的则应在三天内给予答复;财务部门应与各采购部门认真配合,确保及时采购。合同签订与内部审核
4.1 凡已进行招标采购的物资必须签订合同;非招标采购物资、非定点采购物资、零星采购物资在同一供货单位年内采购金额满20万元以上的,也应签订合同。如事先不能确定的,应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并在事后补办相应手续。4.2 合同由采购部门负责对外签订,但在签订之前,必须执行公司内部的合同签订审批规定。即由采购部门填制内部合同审批单,内容包括供货单位名称、采购物资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总金额等,采购部门按照管理权限逐级送审、签字,经批准后方能对外签订合同。4.3 合同正本其中一份应由财务部门保留。
资金付款及报帐管理
5.1 根据采购资金用款的特殊性,采购部门可在规定的资金使用计划内,先向财务部门申请用款。待该项物资发票报帐时,再进行审核。
5.2 财务部门在报帐时,应当对原始单据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方能报帐。具体审核内容如下:
5.2.1 有无书面合同。
5.2.2 合同是否有授权签订的批准手续。
5.2.3 报帐发票的单位、物资名称,数量,单价等是否与合同规定相符。5.2.4 无合同的付款事项是否符合公司相应的规定。
5.3 对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付款,财务部门可以拒绝报帐。财务人员在报帐中发现问题的,应及时报告或协调处理,以便严格制度,落实责任。
5.4 财务和物资采购部门应同时对报帐物资进行基础数据管理,将每一采购物资的型号规格、供应商、采购单价等基础数据列入微机管理,为比价采购积累资料。5.5 审计部门应负责对重要采购事项进行监督审计,审计报告直接对董事长(总经理)负责。6 有关责任
6.1 公司经营者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认真执行本规定,支持公司采购部门、价格监督部门履行职责。
6.2 公司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及责任部门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制度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执行中不断完善物资比价采购管理。
6.3 凡违反本制度,损害公司利益,造成公司资产流失的部门和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依法赔偿;对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帐外暗中收受回扣和收受贿赂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记过、调离岗位、解聘、除名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 附则
7.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全资、控股公司可参照本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相应管理规定,经批准后实施。
第四篇:股份公司危险物资管理制度
第B版(06.9.1发布)职责范围与规章制度采供-3A-15-001
股份公司危险物资管理制度总则
1.1 凡是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危险性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中毒、灼伤、死亡等事故的化学物品,均称为危险物资。它是公司组织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须有一定的储备,因此必须加强管理。
1.2 危险物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购、运、储、发的全过程,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的特别规定,控制及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确保生产顺利进行。专职采购人员的确定及其业务特定原则
2.1 易燃易爆等化学危险物品的采购,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经公司保卫部门同意,报所在地消防大队备案,并按规定领取危险品采购证后,方能进行业务活动。
2.2 专职采购人员应当了解易燃易爆物品的理化性质,熟悉其相关性能,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的规定。3.对于生产急需的零星试剂物品,采购员自提时,不许乘坐公共车辆,不准携带进入公共场所。4.不得擅自为外单位代购任何危险物品,不准转借采购证。在协助有关单位采购或调拨确需的危险品物资时,必须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所在地消防大队批准,并严格遵照危险品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2.5 采购人员变动时,应及时收回原危险品采购证,新的采购人员必须重新办理办证审批及领证手续。危险物资的采购
易燃易爆、腐蚀物资经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后按采购计划采购,剧毒等国家规定须凭处方购买的物品,必须严格控制采购批量,每笔单独报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后采购。安全运输及装卸过程的特殊要求
4.1 从事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资运输的人员和车辆,必须备有所在地消防大队核发的危险品运输证和准行证。
4.2 危险品物资的运输,应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运输人员接到任务后,须及时做好准备,检查车辆安全性能,办好物资出公司手续。
4.3 危险品运输时,汽车必须装有熄火器,不许超速,并尽量减少刹车。同时,车辆必须挂有明显的危险品标志,确保安全行车。
共2页第1页
第B版(06.9.1发布)职责范围与规章制度采供-3A-15-001
4.4 运输人员应熟悉所运危险物品的有关性质及安全运输规则,在承运时备好消防器材,运输途中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在夏季运输途中应覆盖草包,做好降温工作。
4.5 引起化学反应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严禁混装、混运,运输途中不准携带无关人员。
4.6 易燃易爆物资装运以前,必须对容器的包装、标志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容器漏气破损、标志不清等问题时,不准装运。
4.7 作业时应轻装轻卸,绝对不允许抛车、撞击、对各种高压气瓶,应当套上二只橡皮防震圈,旋紧安全帽。否则,不许装卸。物资运回后,应卸在指定地点,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危险物资的储存保管
5.1 保管人员必须持有消防大队核发的危险品保管证,必须懂得所保管的易燃易爆物资的特具性质及引发灾害的危险性,以及灭火方法。
5.2 物资入库前,必须严加检查,发现有不安全因素,不准入库。
5.3 燃油类总库存要控制在70吨之内。
5.4 易燃易爆类物资与助燃类物资不得混放。
5.5 易燃易爆类、剧毒类物资保管每周要巡回检查一次。危险物资的发放
6.1 危险物资领料人员必须是对所领危险物品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及领用注意事项熟悉的人员。
6.2 物资管理人员只有在明确领料人员已了解所领物品的基本特性、可能造成的危害和领用必须注意的主要事项的前提下,才能向领料人员发放有关危险物资。
6.3 危险物资的发放必须凭填好品种、规格、领料数量的领料单,经领料部门领导签字,物资管理人员方可发放。本制度未尽事宜
未尽事宜按安技部门颁发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制订部门:采供处审核:章子侃管理处审定:宣建清
共2页第2页
第五篇: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草稿)
一、公司施工生产、维修所需资料,由各生产单位提出计划,供应部门经平衡库存后,具体负责按计划采购。特殊急需材料,生产单位另报追加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同意,可临时采购,但必须补办正规计划。
二、下月物资采购计划,应在本月三十日前编审完毕,当月采购计划必需在本月十五日前完成釆购,发票、清单应随货同行,物资到库后必须经库管员、验收员、釆购员同时对数量、质量、规格型号进行严格验收,并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方可办理入库手续,未经验收的物资统一在待验区存放。当月采购的物资必须在二十八日以前完成报销手续。
三、物资采购要遵循:先厂家,后批发,就地就近,择优采购原则。
四、大宗或金额较大物资,由公司或供应部门采用招标或合同采购的方式进行采购。如选矿药剂、钢材、水泥、油料、火工品等。在签订上述物资购销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物资验收方式(如检斤、检尺),对检尺验收的物资必须约定最大误差范围。大宗物资采购必须索要正式的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特殊物资要有质量保证书(如钢丝绳等)。
五、采购工作中要严格把关,尽职尽责,坚持货批三家和两比-确认的原则(计划员,采购员比价、部门经理确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规范采购行为,物资采购实行分类、集中采购的原则,但采购人员必须了解市场实际行情,防止供应商虚高价格,如发现价格虚高、以次充好、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以权谋私,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部门经理有二次定价和取消供应商资格的权力。
七、涉及生产安全方面的物资,必须购买有国家强制标准、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的产品,如钢丝绳、安全帽、安全绳等,否则不允许购买,出现问题由经办人承担全部责任。八.供应商的资格必须经公司考查确认,采购人员不许私定供应商。集中釆购物资的价格不能高出市场同类产品,供应商外购材料加价比例不能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