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助读

时间:2019-05-14 00:2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阿房宫赋》助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阿房宫赋》助读》。

第一篇:《阿房宫赋》助读

青岛十七中高一语文助读材料之《阿房宫赋》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其人其诗】

1、忧患的风流才子——杜牧

“风流才子”不是人人当得起的,行事风流而不通诗文者,只能说是风流草包;满腹诗书却不解风情者,只能说是木讷书生。而杜牧,既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柔情,又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那才是真才子、真风流!

其实,杜牧也有稳重的一面。在他风流倜傥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杜牧,字牧之,公元803年生,他的爷爷杜佑,曾任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声名显赫

杜牧小时候很有些公子哥儿的习气,好兵法,喜交友好在他秉性刚直,有文才,又肯读书,因此倒也能健康生长据说他“少小孜孜”,博览群书,很是刻苦

他为什么如此刻苦读书呢?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那当然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杜牧可没那么俗他的理想,是“弦歌救燕赵,兰让浴河湟”,是要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

怀着这一理想,唐文宗大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28年,杜牧来到东都洛阳,准备参加进士考试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唐代的进士考试,正常情况下是在京都长安举行的,但如果长安缺粮或是遇到别的特殊情况,朝廷就会把中央政府迁到洛阳办公,在洛阳举行进士考试

进考场之前,杜牧先找到了太学博士吴武陵吴武陵很有学问,和当时的文坛耆宿韩愈等人交谊甚厚他喜欢推荐有才之人,因此人送绰号“知人”。杜牧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阿房宫赋》呈给吴武陵,请他在主考官面前美言几句,使自己能顺利通过进士考试这其实是走后门,在今天是会遭人鄙视的,但在当时,这种行为美其名曰“行卷”,在社会上非常普遍你若不按照惯例向权贵们“行卷”,大家反而会认为你目中无人,恃才自傲

吴武陵见杜牧举止有度,相貌清雅,先就有了几分好感;再看了《阿房宫赋》,不由得拍案赞叹,大喜过望:“‘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之扰扰,梳晓鬟也„„’写得好!写得好!真乃神来之笔!小杜你才气非凡,我一定保你皇榜高中!” 当时,在洛阳主持进士考试的是吏部侍郎崔郾吴武陵揣着《阿房宫赋》去找崔郾两人寒暄完毕,吴武陵说:“不久前,我偶然发现了一篇好文章——《阿房宫赋》依我之见,此文的作者杜牧决非等闲之辈,将来一定是王佐之才!”说着,他从袖中抽出《阿房宫赋》,扬眉拈须地诵读起来崔郾一听,果然是篇好文章,也不禁拍手叫绝

吴武陵趁热打铁,将《阿房宫赋》交给崔郾,请他取杜牧为状元不料崔郾面露难色,说:“状元已有了”原来,有人比杜牧先走了后门吴武陵只得降低要求,请求将杜牧取为第二名或第三名想不到,这两个名次也早就内定了,就连第四名也已经有人捷足先登

吴武陵暗暗替杜牧鸣不平,愤然对崔郾说:“如果杜牧取不上第五名,请把《阿房宫赋》还给我!”崔郾赶紧赔笑脸,答应取杜牧为第五名

这样一来,尽管杜牧成绩突出,但也只得屈居第五名了不过对于这个名次,杜牧自己倒还满意皇榜发布之后,他给长安的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可见,他的心情很舒畅,很得意

之后,杜牧从洛阳回到长安,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又通过了杜牧很高兴,心想,这下子可以光宗耀祖了,全长安人估计都知道俺杜牧的大名了!于是兴致勃勃地到曲江游玩曲江是长安最大的风景区,离杜牧家不远杜牧来到曲江寺院,得意地报上自己的名字,以为僧人们一定会大惊失色,受宠若惊可僧侣们却面色平静,未有所动杜牧很失望,就在寺院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感叹“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心犹未识名姓”,流露出失落之意

这杜牧也着实可爱,以为中了进士就能名扬天下、众所周知,真是太单纯了!为了让他认清“现实”,命运随后就给他上了一课

十年一觉扬州梦

朝廷并没有重用杜牧金榜题名的杜牧,做了一名弘文官校书郎。这个官职品位低微,事务却很繁杂,杜牧勉强做了半年就撑不下去了

他托江西观察使沈传师说情,到江西当了一名团练巡官,成了沈传师的幕僚由于他秉性刚直,不会溜须拍马,沈传师对他不是很满意,于是杜牧又转投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南下扬州,成了牛僧孺手下的推官掌书记

屈居人下,仰人鼻息,这种日子很不好过杜牧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失望之余转移了注意力,开始寻找红颜知己。牛僧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并不斥责他,只是交给杜牧一个大盒子,杜牧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有许多纸条,纸条上写着:“某月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某月某日,杜书记在某妓院歇宿”云云。这是在间接提醒杜牧:你得检点一些,不要太浪漫了!杜牧心知肚明,甚是羞愧他也觉得自己的行为确实荒唐,有违当初入仕的初衷,于是写了份“检讨书”,内容如下: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诗为杜牧离开扬州前所作之后,牛僧孺卸任,杜牧也被调回了长安

流水无情草自春

杜牧回到长安时,正值公元835年,大唐国势渐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长安城里死气沉沉。杜牧有心为国家做点儿事,于是积极上书,针砭时弊可朝廷听不到他的呼声,统治者们只顾着醉生梦死,将国家兴亡置之一旁,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腐败嘴脸!杜牧忧心满腹:当年玄宗皇帝贪恋杨贵妃美色,引发“安史之乱”,差点导致国家覆亡,难道统治者还不吸取教训,还想重蹈覆辙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写了这首《过华清宫绝句》,希望以此警醒朝廷,但根本无人搭理他,反倒是与牛僧孺不和的李德裕宰相,记起杜牧曾为自己的死对头服务,心中不爽,对他百般打压

杜牧在长安呆不下去了,于是假托生病,就任监察御史,又回到了洛阳监察御史是个闲散的官职,杜牧闲来无事,出入权宦之家,间或参观参观风景名胜,饮酒赋诗,倒也逍遥自在一日,在洛阳城东的一家酒店,杜牧遇见了一个熟人——张好好张好好本是沈传师幕府中的歌伎,美貌多姿杜牧看到她时,她却流落街头,靠卖酒糊口杜牧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不已,就写下《张好好诗》,劝慰故人,宽慰自己

这之后,杜牧似乎看破了红尘,又恢复了其风流“本性”但他的心里却是充满苦涩的他和朋友一起参观金谷园,朋友兴致勃勃,他却哀叹“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言语间甚是悲凉

公元853年,杜牧逝世,享年50岁

2、杜牧诗选

《赠别》: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课文助学】《阿房宫赋》:移花接木的杰作

杜牧的《阿房宫赋》,骈散交织,词藻华美,加之论议警拔,寄托深广,是历代传诵的古典文学名篇,“古来之赋,此为第一”它跨越时空,使一千多年后的“后人”读之如新但杜牧在赋里所写的阿房宫,并不是历史上的阿房宫历史上的阿房

3宫,是秦始皇因为嫌咸阳宫小而营建的“朝宫”(见《史记》),即朝会之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阿房宫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开始修建,三十七年(前210)七月秦始皇死后,便把修建阿房宫的百姓调去修筑骊山陵墓秦二世元年(前209)四月,二世命令继续修筑阿房宫这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自杀后,阿房宫的修建也就停止了阿房宫从开始修建到最后停工,前后延续仅4年,实际建造的时间还不到4年,而司马迁笔下阿房宫的规划是:“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现代考古实测这座前殿面积达54万平方米,阿房宫这样规模的建筑,在当时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还说:“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可见阿房宫并未建成那么,杜牧《阿房宫赋》所铺陈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桥卧波”、“复道行空”、“高低冥迷,不知西东”等景观,以及妃嫔媵嫱、朝歌夜弦、妆镜晓鬟、宝鼎珠玉等存在,是不是凭空想象呢?也不是他是有根据的,不过根据的是另一座在征服六国过程中建造的宫殿,这也见于《秦始皇本纪》:“秦每破诸侯,写放(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谓,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据《史记正义》引《三辅旧事》,这座宫室有“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可见其宏伟壮丽,珠宝充溢,美女如云六国的破亡,最早韩亡在始皇17年(前230),最后齐亡在始皇26年(前221),这座宫室应是在这十年中建成的咸阳北阪,据《史记集解》在长安西北,汉武时别名渭城这座宫室没有取名但《阿房宫赋》所描绘的景色事物,与《史记》记载的这座宫室内容是完全符合的那么,杜牧为什么要移花接木写出一个如此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呢?

首先,阿房宫是秦王朝一个没有完成的美梦,并在战乱中衰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秦王朝的象征、代号;其次,在后代文人笔下,阿房宫的恢宏壮观也被渲染得无以复加西汉前期著名政治家贾山,在《至言》中,把阿房宫描述成“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桡为宫室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聚庐而托处焉”成书于魏晋的《三辅黄图》甚至将秦都咸阳的离宫别馆统统记在阿房宫名下,其言“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而《三辅旧事》干脆把《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立于咸阳宫前的十二尊铜人,也移到了“阿房殿前”阿房宫竟自成为秦朝宫殿的总称、代称在人们心中,阿房宫就是秦宫,就是秦王朝同时阿房宫自汉代以来又被视为秦始皇、秦二世大兴土木、奢华无度、涂炭百姓、重赋急刑而终致灭亡的历史佐证而据《樊川文集》:“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杜牧选择它来进行劝谏最切合当时情况,最有说服力,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阿房宫赋》是针贬现实之作据《新唐书》记载,公元824年,16岁的敬宗李湛即位,次年改元宝历这小皇帝原本是顽童,贪色好乐,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理朝政,曾求访异人,寻不死之灵药作者预感到了唐王朝的衰危,于是以阿房宫作为切入口,“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借秦王朝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之实例,讽喻和规劝唐王朝不可重蹈秦亡的覆辙因此,可以说,《阿房宫赋》是胸怀天下、“多切经世之务”之事的杜牧,针对统治者的腐朽,挥动手中的如椽大笔,运用移花接木的艺术技巧,用悲壮铿锵的旋律,为唐王朝演绎的一曲悠远绵长的谏歌。

第二篇:《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作者杜牧简介:

2、背景。

3、赋。

三、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1、诵读指导。

明确:要求反复研读2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第二遍,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①重点词语。

明确:“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掌握的实词,本义是“空、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引申义有“完全、全都”(秦地可尽王也)、“尽量、尽可能”、“到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等,要仔细分辨。

②疑难语句。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课本无注。“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镣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

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四、研习第一段

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

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②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雄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③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五、分析第二段

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层?

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②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③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压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杜牧的华美的语言,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文章才有望增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读第三、四段,欣赏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思路;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这优美的语言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

二、指导自读课文3、4两段

这两段难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读。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略作点拨;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

三、赏读第三段

分析第3段的内容和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共分三层。

①“用之如泥少”以上为第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②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③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一炬”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四、赏读第四段

分析内容。

①“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②“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

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第一、二、四个“后人”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第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④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欣赏文章的结构

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是叙事,第二部分(3、4段)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言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工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2、文章的第3、4能否对调?为什么?

明确:两段之间不对对调。第3段感慨是由第1、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3、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

六、比较阅读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明确: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七、课堂小结

读一篇好文章,总是唇齿留香,《阿房宫赋》就这种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好文不厌百回读,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篇:读《阿房宫赋》有感

读《阿房宫赋》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阿房宫赋》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谚语。秦二世而亡,阿房宫早已被项羽一把火化为冷烟寒灰,但在“往事越千年”后,人们并没有忘记它,可见秦始皇之“皇泽”是长久的。

当然,这里加了引号的“皇泽”,只具讽刺意义。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从反面给后人留下多少思考,多少教训!清初诗人阎尔梅(1603—1661)曾漂泊西北天地间,考察秦王朝的种种遗迹。他在《题阿房宫故址》诗中写道:“渭水云何像汉津?浪言营室拟星辰。员峤妄遗童男女,方士虚称善鬼神。博浪不能搜大盗,深宫徒自饰真人。南山未表辒辌臭,真得长沙着《过秦》。”(《白耳山人诗集》卷六)虽然诗中用典,但翻翻《史记》或任何一种中国通史,我们就能够知道,秦始皇妄图长生不死,活到万岁千秋,享尽人间富贵。相传其所建阿房宫,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宫中可立五丈夫高的大旗,能容纳一万余人。迷信方士,求不死之药,但在死神面前,毕竟感到茫然,于是以建造长眠之所骊山墓。光这两项工程,就动用了不下70万的役夫和刑徒,而当时全国人口也不过二千万左右。这种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西汉文学家贾谊(前201—前169)曾作《过秦论》三篇,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这自然是不错的,但结论仍嫌笼统,以阿房宫立论,把秦朝来亡的教训,用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尖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鸣起历史警钟的,是唐代文学家杜牧(803—852)。公元825年,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恕人怨,杜牧拍案而起,作《阿房宫赋》讽时济世。由于他是在触及现实政治敏感神经的高度上,去探索历史经验的.,结论也就特别发人深思:“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就是说,灭亡秦朝的,是秦朝自身,秦朝人来不及给自己唱挽歌,而后人给他唱挽歌,却又不吸取历史教训,遂使更后的人又为后人唱挽歌了。

这个结论多么深刻。秦始皇死后“辒辌臭”载尸之车,令人掩鼻,秦二世被迫自杀,真乃死于非命,就此而论,秦皇父子,均属不幸。但是哀其不幸,怒其腐败!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秦王朝只有十五年的寿命,可谓短祚。何以故?腐败的规模固然空前,速度也令人瞠目。阿房宫堪称是秦王朝的窗口,读一读《阿房宫赋》的描述,我们就不难想见,秦朝是如何将民脂民膏、百姓血肉任意榨取、吞噬,而挥霍于遮天蔽日的宫阙之中的。秦王朝的垮台,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封建历代王朝代代相因的周期率;速兴速衰。我在《说皇帝》一文中指出:“开国之时,多为明主,试想,此时此地,打江山、夺交椅,如果领头的一脑袋糨糊,又怎能统率文武,改朝换代?此后,直至中叶,多数的皇帝都是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吃果果,中不溜秋;再往后,则不对了,坐在椅上不耐烦,一心向往上天梯,胡作非为,最终从椅子上摔下来,跌个粉身碎骨。就此而论,一部交椅盛衰录,就是千年帝王史。如此而己!所谓胡作非为,无非就是腐败。盛—腐败—衰亡,这是封建历代王朝钻不出去的“鬼打墙”,以至一代一代人怅怀古,悲兴亡,但到头来仍是“草迷丹阙”,遗老泣残阳。正是:王朝更迭亦何多,代代重复唱挽歌。这是中国历史的最大不幸。

秦始皇父子修建阿房宫,成了历史的笑柄。这样的笑柄,今天当然不会重演。但是我们应当高度警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教训,后人应永铭于心!

第四篇:《阿房宫赋》心得

勤 思 善 检

——读《阿房宫赋》有感

近日,我阅读了唐朝诗人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文章用华丽的词藻,形象地描绘了阿房宫的气势恢宏和秦人的奢靡之风。“一日之间,一宫之内,而气候不同。”“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让人叹为观止。阐述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细细品味后,文章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不是秦人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万世基业毁于一旦,而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回顾历史,多少朝代,多少政党,多少人都在重复着“哀之而不鉴之”的故事。

如何才能避免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史为镜,日夜思之。二是以己为镜,日夜检之。

以史为镜,日夜思之。历史是一本预言书,它能够准确地预言我们的今天和明天。现在的中国乘风破浪,疾行在发展的海洋中;现在的中国共产党拥有8200万名党员,是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现在的青年,生活在富裕、和谐的社会中,我们处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幸福的时代。巨大的成功会孕 1

育出新的辉煌,但也会形成小进即止,小满即骄,小富即安的心里,这种心理会引起致命的危机。“贞观之治”出现不久变发生了安史之乱,“康乾盛世”没能维系太长时间,就爆发了鸦片战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还是一个人,越在一帆风顺,一马平川,一片坦途的时候越应当以史为鉴,查缺补漏,永不止步,永不懈怠。

以己为镜,日夜检之。作为来到XXX工作不长时间的年轻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的毛病,缺乏求知向学,刻苦钻研的风气。这是阻碍我们成长进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作为年轻人要时刻做到常思能力不足,这样才会重学好学,在学习中坚定信念,拓宽视野、把握规律;要时刻做到常怀本领恐慌,这样才会勤学苦学,拿出挤劲钻劲韧劲,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要时刻做到常找学习差距,这样才会广学博学,求得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

第五篇:阿房宫赋译文

适合高中生咬的核桃(来自林森老师)来源: 曹迦勒的日志

塞林格《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麦田里的守望者》

毛姆《刀锋》、《月亮和六便士》 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

卡夫卡《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

契诃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黑塞《悉达多》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奥威尔《动物庄园》、《一九八四》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茨威格的所有中短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所有短篇小说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鲁迅小说全编》(林贤治编)《鲁迅散文全编》(钱理群编)史铁生的全部作品(推荐先从《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入手)钱钟书《围城》

杨绛《洗澡》

灵石岛诗歌资料库(发现你喜欢的诗和诗人)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

帕斯卡尔《思想录》

爱默生《爱默生随笔集》

梭罗《瓦尔登湖》(中英对照,徐迟译本)

泰戈尔《吉檀迦利》(中英对照,冰心译本)

莪默《鲁拜集》(中英对照,郭沫若译本)

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三家散文 余光中、余秋雨、周国平、林清玄四家散文(适合应试求速成的童鞋,你懂的)

王小波、朱大可、龙应台三家散文 宗白华《美学散步》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

邓晓芒《灵魂之旅——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存意境》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古希腊星象说》(“经典与解释”书系)

《苏格拉底的申辩》(“经典与解释”书系)

《诗经》(朱熹集传,方玉润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洪兴祖《楚辞补注》

钱穆《论语新解》、《庄子纂笺》 王阳明《传习录》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梦生所注《人间词话》导读版;吴洋所注《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

叶嘉莹《顾随诗词讲记》

钱钟书《宋诗选注》

周振甫《谈艺录读本》

刘义庆《世说新语》

蒲松龄《聊斋志异》

吴敬梓《儒林外史》

沈复《浮生六记》

柏杨《中国人史纲》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司马迁《史记》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茨威格《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金庸《笑傲江湖》、《鹿鼎记》

学术性、思想性书籍首推商务印书馆、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书店

外国文学作品首推人民文学出版社,其次上海译文出版社,再其次译林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首推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其次浙江古籍出版社。但如果是普及版,考虑到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可以考虑其他出版社,像岳麓书社等。

现代文学作品一般不存在语言转化问题,因此出版社并不太重要,但作家出版社的影响力比较大

下载《阿房宫赋》助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房宫赋》助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阿房宫赋》教案范文大全

    设计指导思想《阿房宫赋》脍炙人口,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美誉。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文 ,......

    阿房宫赋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教学案——“历史的回声” 专题 阿 房 宫 赋 [唐]杜牧 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

    《阿房宫赋》说课稿(范文模版)

    必修二·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 《阿房宫赋》说课稿 一、说教材 《阿房宫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第一板块“后人之鉴”的第一篇文章。本课为晚唐......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篇1 设计指导思想《阿房宫赋》脍炙人口,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美誉。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

    《阿房宫赋》读后感范文合集

    《阿房宫赋》读后感杜牧的《阿房宫赋》在唐代一出现已立即引起哄动,相争诵读,士林惊叹。此文结构严谨,笔法概括凝练。文章不光是描述阿房宫富丽、帝王奢豪的彩艳浮华画面,还带出......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