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交线、平行线》提高测试题(精)
提高测试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过线段外一点画线段的垂线,那么这条垂线一定是中垂线(2.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的角平分线一定互相垂直……………………(3.两条直线不平行,同旁内角不互补………………………………………………(4.错误地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不叫命题……………………………………………(5.如图,AB∥CD,那么∠B+∠F+∠D=∠E+∠G…………………………((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6.如图,当∠1=∠时,AB∥DC;当∠D+∠=180°时,AB∥DC;当∠B=∠时,AB∥CD.7.如图,AB∥CD,AD∥BC,∠B=60°,∠EDA=50°.则∠CDF=.8.如图,O是△ABC内一点,OD∥AB,OE∥BC,OF∥AC,∠B=45°,∠C=75°, 则∠DOE=,∠EOF=,∠FOD=.9.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20°.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
别是.10.如图,AB∥EF∥CD,EG平分∠BEF,∠B+∠BED+∠D=192°, ∠B-∠D=24°,则∠GEF=.11.如图,AD∥BC,点O在AD上,BO、CO分别平分∠ABC、∠DCB,若 ∠A+∠D=m°.则∠BOC=______.12.有一条直的等宽纸带,按图(1折叠时,纸带重叠部分中的∠ =度.图(1 13.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是:如果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5.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CD.垂足为O,则图中∠AOE和 ∠DOB的关系是……………………………………………………………………((A同位角(B对顶角(C互为补角(D互为余角
16.如图,CD⊥AB,垂足为D,AC⊥BC,垂足为C.图中线段的长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的线段有…………………………………………………………((A1条(B3条(C5条(D7条
17.若AO⊥BO,垂足为O,∠AOC︰∠AOB=2︰9,则∠BOC的度数等于……((A20°(B70°(C110°(D70°或110°
1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同位角相等工(B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D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
20.如图,AD∥EF∥BC,且EG∥AC.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 数是………………………………………………………………………………((A2(B4(C5(D6
21.某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速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速
到C点,则∠ABC等于……………………………………………………………((A75°(B105°(C45°(D135°
【
(四解答题(本题5分
22.根据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画出图形,并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证明.五、计算题(第23、24题,每题5分.第25、26题每题6分,共22分 23.如图,AB∥CD∥PN,∠ABC=50°,∠CPN=150°.求∠BCP的度数.24.如图,∠CAB=100°,∠ABF=110°,AC∥PD,BF∥PE,求∠DPE的度数.25.如图,DB∥FG∥EC,∠ABD=60°,∠ACE=36°,AP平分∠BAC.求∠P AG的度数.26.如图,AB∥CD,∠1=115°,∠2=140°,求∠3的度数.(五证明题(每题6分,共24分
27.已知:如图.AB∥CD,∠B=∠C.求证:∠E=∠F.28.已知:如图,AC∥DE,DC∥EF,CD平分∠BCD.求证:EF平分∠BED.29.已知:如图,AB∥CD,∠1=∠B,∠2=∠D.求证:BE⊥DE.30.已知:如图,AB∥CD,请你观察∠E、∠B、∠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所得 的结论.
第二篇:相交线与平行线精选测试题
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重合,那么它们().(A)平行(B)相交(C)相交、垂直(D)平行或相交 2.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其中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A)垂直(B)相交(C)平行(D)不能确定 3.已知:OA⊥OC,∠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A)30°(B)60°(C)150°(D)30°或150° 4.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
(A)110°
(B)115°(C)120°
(D)125°
5.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
(1)∠1=∠2;(2)∠3=∠4;
(3)∠2+∠4=90°;(4)∠4+∠5=18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与另一条也垂直. 7.∠1和∠2是两条直线l1,l2被第三条直线l3所截的同旁内角,如果l1∥l2,那么必有().(A)∠1=∠2(B)∠1+∠2=90°(C)111290o 22(D)∠1是钝角,∠2是锐角
8.如下图,AB∥DE,那么∠BCD=().
1(A)∠2-∠1(B)∠1+∠2(C)180°+∠1-∠2(D)180°+∠2-2∠1
9.如图,在下列条件中:①∠1=∠2;②∠BAD=∠BCD;③∠ABC=∠ADC且∠3=∠4;④∠BAD+∠ABC=180°,能判定AB∥CD的有().
(A)3个
(B)2个(C)1个
(D)0个
10.在5×5的方格纸中,将图1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2中所示,那么正确的平移方法是()
图1 图2
(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D)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
二、填空题
11.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OE⊥AB,∠1=25°,则∠2=______°,∠3=______°,∠4=______°.12.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如果∠AOC=2x°,∠BOC=(x+y+9)°,∠BOD=(y+4)°,则∠AOD的度数为______.
13.如图直线l1∥l2,AB⊥CD,∠1=34°,那么∠2的度数是______.
14.如图,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与∠E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EFD=60°,EP⊥FP,则∠BEP=______度.
15.王强从A处沿北偏东60°的方向到达B处,又从B处沿南偏西25°的方向到达C处,则王强两次行进路线的夹角为______度.
16.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上l1、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若p、q分别是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则称(p,q)为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______个,在图中画出这些点的位置的示意图.
17.把“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
18.已知:如图,CD是直线,E在直线CD上,∠1=130°,∠A=50°,求证:AB∥CD.
19.已知:如图,AE⊥BC于E,∠1=∠2.求证:DC⊥BC.
20.已知:如图,CD⊥AB于D,DE∥BC,EF⊥AB于F,求证:∠FED=∠BCD.
四、作图题:
21.已知:∠AOB.
求作:①画出∠AOB的平分线.
②在OC上截取OP=4cm.
③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
④用刻度尺量得PE=______cm,PF=______cm.(精确到1cm). ⑤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五、(选做题)问题探究:
22.已知:如图,∠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EF经过点O且平行于BC,分别与AB、AC交于点E、F.
(1)若∠ABC=50°,∠ACB=60°,求∠BOC的度数;
(2)若∠ABC=,∠ACB=,用、的代数式表示∠BOC的度数.
(3)在第(2)问的条件下,若∠ABC和∠ACB邻补角的平分线交于点O,其它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图形,并用、的代数式表示∠BOC的度数.
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如图,AB∥CD,若∠2是∠1的4倍,则∠2的度数是().
(A)144°
(B)135°(C)126°
(D)108°
2.如图,AB∥CD,EF⊥CD,若∠1=50°,则∠2的度数是().
(A)50°
(B)40°(C)60°
(D)30°
3.如图,直线l1、l2被l3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为、,要使l1∥l2,只要使().(A)+=90°
(B)=(C)0°<≤90°,90°≤<180°
(D)131360
4.下列命题中,结论不成立的是().
(A)一个角的补角可能是锐角
(B)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距离是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C)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5.如图,AB∥CD,∠1=∠2,∠3=130°,则∠2等于().
(A)25°(B)30°(C)35°(D)40° 6.如图,AB∥CD,FG⊥CD于N,∠EMB=,则∠EFG等于().
(A)180°-
(B)90°+(C)180°+
(D)270°- 7.以下五个条件中,能得到互相垂直关系的有(). ①对顶角的平分线 ②邻补角的平分线
③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 ④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内错角的平分线 ⑤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A)1个(B)2个(C)3个
8.在下列四个图中,∠1与∠2是同位角的图是().
(4)4个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如图,AB∥CD,若EM平分∠BEF,FM平分∠EFD,EN平分∠AEF,则与∠BEM互余的角有().
(A)6个(B)5个(C)4个(D)3个
10.把一张对边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EF是折痕,若∠EFB=3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1)∠C′EF=32°
(2)∠AEC=148°(3)∠BGE=64°
(4)∠BFD=116°(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
11.如图,AB与CD相交于O点,若∠AOC=47°,则∠BOD的余角=______.6
(第11题)12.如图,AB∥CD,BC∥ED,则∠B+∠D=______.
(第12题)13.如图,DC∥EF∥AB,EH∥DB,则图中与∠AHE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第13题)14.如图,BA⊥FC于A点,过A点作DE∥BC,若∠EAF=125°,则∠B=______.(第14题)
o15.若角与互补,且20,则较小角的余角为______度.
3三、作图
16.如图是某次跳远测验中某同学跳远记录示意图.这个同学的成绩应如何测量,请你画出示意图.
四、解答题
17.已知:如图,∠B=∠C,AE∥BC,求证:AE平分∠CAD.
证明:
18.已知:如图,AB∥DE,CM平分∠BCE,CN⊥CM.求证:∠B=2∠DCN.
19.已知:如图,∠FED=∠AHD,∠HAQ=15°,∠ACB=70°,∠CAQ=55.求证:BD∥GE∥AH.
20.已知:如图,AD∥BC,∠BAD=∠BCD,AF平分∠BAD,CE平分∠BCD.求证:AF∥EC.
21.已知:如图,CD⊥AB于D,DE∥BC,∠1=∠2.求证:FG⊥AB.
22.已知:如图,AB∥CD,∠1=∠B,∠2=∠D.判断BE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3.已知:如图,△ABC.求证:∠A+∠B+∠C=180°.
五、探究题:夹在平行线间的折线问题
24.已知:如图,AC∥BD,折线AMB夹在两条平行线间.
图1 图2
(1)判断∠M,∠A,∠B的关系;
(2)请你尝试改变问题中的某些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建议:①折线中折线段数量增加到n条(n=3,4„„)②可如图1,图2,或M点在平行线外侧.
第三篇:初一平行线和相交线测试题
初一平行线和相交线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如果∠A=35°18′,那么∠A的余角等于_____;
2、如图①,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且a∥b,若∠1=118°,则∠2的度数=_____;
3、如图2,用吸管吸易拉罐内的饮料时,∠1 = 70°,则∠2 =.
4、如图3,是一条街道的两个拐角∠ABC与∠BCD均为140°,则街道AB与CD的位置关系
是,这是因为。22 图
35、如图4,若∠1=∠2,则∥;根据;
6、如图5,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是度;
7、如图6,直线了l1∥l2,AB⊥l1,垂足为O,BC与l2相交与点E,若∠1=43°,则∠2=度.A
EC图4 图5 图68、已知:如图7,∠EAD=∠DCF,要得到AB//CD,则需要的条件。
(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
9、如图8所示:已知OE⊥OF,直线AB经过点O,则∠BOF—∠AOE=__________
若∠AOF=2∠AOE,则∠BOF=___________
10、如图9,某建筑物两边是平行的,则∠1 + ∠2 + ∠3 =.A D
B C
图7 F图8 图9
二、选择题
1、(1)如果直线ab,bc,那么a∥c(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同位角相等(4)如果直线ab,c∥b,那么a∥c(5)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
角相等;(6)邻补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7)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
个角中,一定有一个是锐角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2、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得位置关系必是()
A、相交B、平行C、垂直或平行D、相交或平行
3、如图10,用两块相同的三角板按如图
所示的方式作平行线,能解释其中的道理的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4、.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B、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05、如图11:直线AB,CF相交于点O,∠EOB=∠DOF=90,则图中与∠DOE互余的角有()
A、1对B、2对C、3对D、4对
0图10
6、如图12,把矩形ABCD沿EF对折,若∠1 = 50,则∠AEF等于()
A50B80C65D1150 0 0 07、如图13,在∠
1、∠
2、∠
3、∠4中,内错角是:()
A、∠1与∠4B、∠2与∠4C、∠1与∠3D、∠2与∠
3D A 1 B C F
图11 图1
2图138、如图14,AB//CD,BC//DE,则∠B+∠D的值为()
A.90° B.150°C.180°D.以上都不对
2CB
OA
图14 D图15图169、如图15,115,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
A、75B、15C、105D、165
10、如图1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A、∠1=∠3B、∠2=∠3C、∠4=∠5D、∠2+∠4=180°
三、解答下列各题
1、阅读理解
如图,如果12,那么根E
据,可得//;如果DABABC180C,那么根
据, 可得//.②当//时, B
根据,得CABC180;
当//时,根据,得3C.2、如图,已知∠1=30°,∠B=60°,AB⊥AC,⑴∠DAB+∠B=_____; ⑵AB与CD平行吗?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D
C3、如图,∠1=∠2,能判断AB∥DF吗?为什么?
若不能判断AB∥DF,你认为还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什么呢?写出这个条件,并说明你的理由。C D
F
附加题:
AEFEFD、1、在下图中,已知直线AB和直线CD被直线GH所截,交点分别为E、F点,则
(1)写出AB//CD的根据;
(2)若ME是AEF的平分线, FN是EFD的平分线,则EM与FN平行吗?若平行,试写出根据
.D F2、按下面的方法折纸,然后回答问题:(每题2分)
(1)∠2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2)∠1与∠3有何关系?
(3)∠1与∠AEC,∠3与∠BEF分别有何关系?
第四篇:相交线平行线
一、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例:
对顶角:“对”是正对着,“顶”是角的顶点,放在一起就是角的顶点正对着的一组角是对顶角;
同位角:“同”的意思是分别在两条线的同一侧,同时在第三条线的同一侧,“位”指的是位置,放在一起就是位置相同(三条线的位置)的一组角;
内错角:“内”指的是两个角在两条线的内部,“错”指的是两个角被第三条线分错开,放在一起就是在两条线内部,同时在第三条线两侧的一组角;
同旁内角:“同旁”指的是在第三条线的同一侧,“内”指的是两个角在两条线的内部,放在一起就是在两条线内部,同时在第三条线同一侧的一组角;
二、学习习近平行线时要注意是在同一平面内;同一平面内的线的位置关
系有几种,都是什么?线和点的位置关系有几种,都是什么,在本章节中哪个定理性质涉及到了这一点?
如:
1、过任意一点可以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是否正确?
2、过任意一点可以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是否正确?判断这两句话时就需要考虑“任意”的含义。
第五篇:平行线与相交线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
弯的角度是()
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2、如图3,AB∥CD,那么∠A,∠P,∠C的数量关系是()
A.∠A+∠P+∠C=90°B.∠A+∠P+∠C=180°
C.∠A+∠P+∠C=360°D.∠P+∠C=∠A3、一个人从点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C点,那么∠ABC等于()
A.75°B.105°C.45°D.135°
ABAB
BACFEDCCD图
3D图4 图
54、如图5所示,已知∠3=∠4,若要使∠1=∠2,则需()
A.∠1=∠3B.∠2=∠3C.∠1=∠4D.AB∥CD5、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同位角相等;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
⑤若a∥b,b∥c,则a∥c.A.1个B.2个C.3个D.4个
6、如图6,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下列图形:△OCD,△ODE,△OEF,△OAF,•△OAB,其中可由△OBC平移得到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
7、命题“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
是.8、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个交点.ED
BDA
C43BAD
CACB
图7图8图99、如图8,已知AB∥CD,∠1=70°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10、如图10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EO⊥AB,∠EOD=25°,则
∠BOD=______,∠AOC=_______,∠BOC=________.11、如图11所示,四边形ABCD中,∠1=∠2,∠D=72°,则∠BCD=_______.1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_________,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度.三、作图题
13、如图,(1)画AE⊥BC于E,AF⊥DC于F.(2)画DG∥AC交BC的延长线于G.(3)经过平移,将△ABC的AC边移到DG,请作出平移后的△DGH.AD
四、解答题 BC14、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EF的平分
线相交于点P.求∠P的度数
15、如图,E在直线DF上,B为直线AC上,若∠AGB=∠EHF,∠C=∠D,试判断∠A与∠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6、已知AD⊥BC,FG⊥BC,垂足分别为D、G,且∠1=∠2,猜想∠BDE与∠C有怎样的大
小关系?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1.B2.C3.C4.D5.B6.B
二、7.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垂直,这两条直线平行;
8.1,3;
9.70°,70°,110°;
10.65°,65°,115°;
11.108°;
12.相等或互补;
三、13.如下图:
F
AD
BE
14.如图,过点P作AB的平行线交EF于点G。
因为AB∥PG,所以∠BEP =∠EPG(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EP是∠BEF的平分线,所以∠BEP =∠PEG,所以
∠BEP =∠EPG=∠PEG;同理∠PFD =∠GFP=∠GPF。
又因为AB∥CD,所以∠BEF+∠DFE=180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BEP+∠PFD=90º,故∠EPG+∠GPF=90º,即∠P=90º.15.解: ∠A=∠F.理由是:
因为∠AGB=∠DGF,∠AGB=∠EHF,所以∠DGF=∠EHF,所以BD//CE,所以∠C=∠ABD,又∠C=∠D,所以∠D=∠ABD,所以∠A=∠F.16.解:∠BDE=∠C.理由:因为AD⊥BC,FG⊥BC(已知),所以∠ADC=∠FGC=90°(垂直定义).所以AD ∥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1=∠2,(已知),所以∠3=∠2(等量代换).所以ED∥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BDE=∠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