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有关复试英语听力常见问题及解答--新祥旭考研
1.如何准备英语听力?
英语听力部分,大多数学校都以现有的成型考试为参考。考生在准备听力复试的过程中,对于现有的成熟英语考试的听力部分一定要重视,比如六级听力、托福听力和雅思听力,在复习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六级或托福听力或雅思听力的试题。平时大量听力练习的空隙,觉得做题枯燥了,收听一下英语新闻,看看发音清晰的英文影片,在放松欣赏的同时又培养了语感,可谓一举两得。
2.听力学习注意事项一: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听读顺序要合理
可能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做题习惯:在听材料之前,先读一下文字资料。正是因为这些文字资料影响了考生对听力内容的正确理解。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多数
情况下都是先习得文字符号,从书面材料开始,通过视觉即阅读来接收、理解信息,即便是在输入音响信息时,脑子里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想着文字符号。这样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对文字形式的依赖性,形成了本末倒置的不良听音习惯。考生在复习中切忌读后听音,即先将听力材料读一遍,然后再听。表面上看考生似乎听懂了,但实际上是读懂的,是靠脑子里储存的对阅读的记忆来理解音响信息的。照此下去,阅读非但不能帮助反而束缚和制约了听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切忌边听边读。听、读同时进行,似乎有助于听懂,但如果长期如此,会同样使听力陷入误区,即不能将大脑的思维活动集中在音响信息上,而是在听、读之间往返,听觉、视觉交替进行,导致精力分散,无法专心致志。
中公考研建议大家:一定要先听,即使一下子听不懂,也不要忙于看文字材料,这时再听第二遍、第三遍,如果还是听不懂,再求助于文字材料,但此时至少所听内容的语音形式已在你脑子里留下了一定的印象,甚至还能重复出来,一旦同样信息
在另一种场合再现时,便不再成为难点,这才能达到阅读促进听力的目的。
3.听力学习注意事项二:边听边记关键词,训练短期记忆能力
听力复试题大部分都是非常具体的细节,音响信息瞬间即逝,有时单凭大脑记忆是不够的,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必须随时笔录下来,对此中公考研给出考生两条建议:
第一,练习听写,平时听录音时就要有意识地将关键信息写下来,一方面训练信息接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培养短期记忆、正确拼写单词的能力。练习听写还能强制性地迫使自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第二,学会用最简单、最省时、自己最熟悉的符号记录信息,只要自己能识别的,汉字、代码、符号等都行。长单词可以暂记两三个字母,用箭头表示方位或发展方向等。总之,要
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速记能力,借助于记录,使自己听得准,听得全,记住得多,回答得正确。
4.听力学习注意事项三:熟记语篇衔接词,把握信息走向
在准备复试听力过程中,考生一定都学习过语篇衔接词,并且也深刻领会了衔接词重要性。在听音过程中,考生的思路要想跟上录音的意流,把握信息的走向,必须将注意力投放在这些衔接词上,这对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
如表示列举、增补关系的 and、in addition to、one more thing 等;表示顺序或序列关系的如 first、before、first of all 等;表示解释或强调关系的如 that is、in particular、I mean 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如 as a result、therefore、since等;表示转折或对比关系的如 although、by contrast、as a matter of fact等;表示归纳、结论性关系的如 as a result、altogether、finally 等;掌握了上述词及其功能,考生即便是遇到生词或错过了一两句,也可以对上下文内容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测判断,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更好地理解整个语段的内容。
5.听力学习注意事项四: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选择合适的听力训练材料,对于有效利用时间,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提高听力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关于听力材料的选择,建议考生应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难度适中,即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难易程度适合的材料。材料难度太大,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产生恐惧感;过于简单,易盲目乐观、缺少压力,不利于提高。中公考研建议广大考生可以选择正常速度的录音,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利于锻炼考生的听力能力。二是录音材料的种类。现在市场上录音材料一种是教材中阅读课文的录音带,第二种是听力教材的录音带,属于专门用来训练听力技能的录音,其特点是,从练习语音开始,分步骤、按阶段、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既有讲解又有练习,还总结归纳方法技巧,并按题材分单元逐个训练,适于学生从低到高,由易到难,打好扎实的基础,逐步提高水平。
6.英语听力复试是美语还是英式英语 ?
在考研复试中,主流还是美语。
7.如何加强听力训练?
在听力测试中,如果考生听不懂问题,将无法正确回答。因此要找一些相当于大学英语四六级难度的听力资料作听写训练。考生不必把听到的每一句都分毫不差地写出来,只要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即可。通过边听边记笔记,考生要着重训练分辨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能力。如考生要特别注意那些表示否定的单词: but,seldom,little 之类的,并要注意人名、地名、数据等重要信息。辅导书中类似技巧非常多,考生要认真总结,灵活运用。这是基本功,其他一切解题技巧都要围绕着这个基本功进行。
8.听力材料是不是越难越好?
在选择材料时,考生不需要专门找标准的英语材料。这些材料往往较难,考生不易听懂,会丧失信心,增加恐惧。一般来说,考生只要用《新概念第二册》、《Special English》或难度接近的材料就可以。考生要尽量坚持每天练习,如果有条件,也可适量听听英文广播节目、看看英文电影,既缓解紧张心情,又增强语感。
9.听的时候是不是不能遗漏细节 ?
很多考生在听力测试时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重要信息。其实有听不懂的地方是正常现象。中国人听中国人讲话,也不一定全能听清楚,逐字逐句都能记住就更难了。如果考生在考试时遇到听不清楚的句子,不要紧张,及时调整心态,将后面的内容听清楚。有些考生为了力求完美,纠缠在一句话上反复琢磨,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听到。其实,错过的内容,可尽量通过后面的内容推断。
10.听材料的时候是不是有技巧 ?
在听力测试中,考生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拿到题目后,先对答案进行猜测,做上标记,以减少听材料时阅读选项的时间,有更多时间用于分析和思考;第二阶段是在听不懂的情况下,要根据经验和技巧,用余下的时间进行猜测。此时,考生不管有没有把握一定要把猜测的答案写上。
考研复习讲求方法,光有一股子蛮劲是不行的,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位颇有心得的考研
过来人经试验总结了5种学习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下面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帮助。
1、番茄时间法
能不能看得进去书不再于你看多久,而在于你有多专注。手机,社交都可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总是无法安下心来,后来我使用了番茄时间法,以25分钟为单位,强迫自己至少保持25分钟高度集中注意力,之后休息五分钟。番茄时间就是一个训练,我从25分钟的专注做起,逐渐可以保持一小时,一上午的专注,这样看书也会更有效率。
2、思维导图法
复习要重视背诵,背诵的关键在于框架。我考的专业课二的名词解释占据了半壁江山,加上专业课一和英语政治,要背诵的量其实很大,只默读或者只背诵其实都是不够的,还需要最终落实在纸上,在检查背诵效果时我会用思维导图法。
比如专业课二的很多名解,如果默写下来也有二三百字,如果一天默十个基本半天就过去了,时间根本不够,但是每个词画一个思维导图出来,不仅能帮你节省时间,还能把知识点和框架在你的头脑里又梳理了一遍,还能提高背诵的效率,让我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了大量的名解内容。
3、能量场法
我相信每个人都在营造一座能量场。考研是一件大事,有两个事情要选对:一个是复习的场所,一个是与你同行的人。因为我人在南京,所以考研复习的场所我选在了南京最好的大学——南京大学的自习室。
南大自习室本身就有极强的学习氛围,虽然自习室里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我只要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在这种能量场中,我想偷懒都不好意思。
其次,选对同行的人。我是没有研友的,但我朋友很多。很多朋友知道我考研的消息一直鼓舞着我,让我非常感激。也有一些人,经常会说些让我沮丧的话,打着为我着想的借口让我放弃考研,每次聊天都会告诉我考研多不容易,考上几率多小,我年龄多大之类,喋喋不休的传递负能量,甚至还会把他们自己家长里短的琐事与烦心事告诉我。
当时我选择了远离这些消耗我能量的人,保持与高能量者联系,因为考研已经够累了,你不能再找一个让你不开心的人为伍。
所以,考研选择同伴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到一个与你共奋斗的人,你会每天斗志昂扬的向目标靠近;但遇到负能量爆棚的人,将会让你的考研之路疲惫不堪,如果遇到,一定要让这种人离你远一点,千万不要不好意思,不顾你的感受就打击你的人也不会是你真正的朋友。
4、自我催眠法
这里的催眠不是让你快速入睡,而是为了目标的自我暗示。
考研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每年考场上都有缺考放弃的人,所以如果你的内心够强大,那么你将在考研的长跑中赢在起跑线上。如何能坚持跑完考研这场马拉松?你需要的也是两件事:明确的目标以及坚定的信念。
考研的目标我想每个人都很明确,但是坚定的信念不一定每人都有,我们需要的就是进行自我催眠,对于我而言这个方法是有效的。比如我每天都会想象中传的样子,以后在中传的生活,每天想的是我已经成为了中传的研究生而不是我希望成为中传的研究生。
有时人的思维真的很奇妙,当我强烈的渴望,所有的事物都会顺着我所渴望的做出回应。比如我想实现快速背诵,那天就恰好朋友给我电话聊到思维导图法;甚至我觉得特别孤独的时候,突然教室出现一只小野猫躺在我旁边作伴。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正式考研的前5天,我得了很严重的流感,头痛又咳嗽。我不敢吃感冒药,因为吃完会犯困,那时我在背政治的最后四套卷,没时间允许我犯困。于是我烧了一大锅姜汤,一边喝一边告诉自己喝完立马就好,结果喝了两天姜汤真的完全好了。
和我一起感冒的人却没有那么幸运,那个同学就在不断跟我抱怨考研前怎么那么倒霉肯定考不好之类,后来结果证明,她真的没考好。考研之后我看了电影《超体》,联想之前发生的一切,感觉有时人的意念真的很奇妙。
5、饥饿法
这个方面比较旁门左道~也是逼不得已我才发明此法的。考研期间我发现每天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都是自己开始饿的时候,所以我实践了一下,发现少吃碳水化合物会让人更加清醒。
于是,我每天中午都会少吃或者不吃主食,晚饭的时候更惨,有时一杯豆浆一根玉米就是我的晚餐。冬天很冷,吃的太少肯定不行,所以我就在每晚复习结束大吃一顿补充能量。
总的来说三餐的分布就是早餐吃的比较多,中午选择丰富的菜肴外加少量碳水化合物,晚餐就随意吃点,这样不仅为了节省了复习时间,也提高了我复习效率。当然,此方法因人而异,如果有胃病或者低血糖的人就不要尝试了。
6、任务分解法
之前我借鉴的是时间表复习法,就是每个时间段复习固定科目。后来我发现这个方法
并不适合我,因为有时我看书比较随性,专业课书看到意浓时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我就采用了任务分解法,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写下来,比如今天要写完艺术基础三道大题,写一套英语模拟题,做完三页政治题之类。每完成一项任务我就在任务本上打勾,如果能提前完成任务我会奖励自己一杯奶茶之类,没有完成的话我就熬夜坚持做完再离开教室。这种方法让我每天都有收获,并见证了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飞越。
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所能接受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世界上不论何种成功都不是只凭努力得来的,重要的是做事的方法。希望你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篇:2018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如何安排考研复习计划--新祥旭考研
没有考研方向就犹如在大海中没有方向的航船,无计划不成系统,也没有方向。作为2018考研党,你复习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制定好复习计划,同时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还要及时的去调
12点来教教大家如何制定出一份最好最适合的复习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制定学习计划的基本原则
1、具体。例如,几天内浏览完某本书、每天学习多少内容等。
2、合理。制定自己能够完成的计划,不要使自己闲着,也不要使自己过于紧张。学习计划制定的不合理且执行的不好,会产生不良心态。
3、循序渐进。隔一段时间,就要提高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量和深度。
4、不同课程交叉进行。一般说来,某门课程学习的太久了,容易产生厌烦感,你可以把不同的课程交叉进行,以保持学习兴趣。
5、改变不同课程的学习顺序。开始学习时,可以先学习自己喜欢的、简单的课程,这样,容易产生学习心得和满足感。然后再学习自己不喜欢或学习不好的课程。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1、计划内容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全学期学习的总目标和时间安排。
(2)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3)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的安排。
(4)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2、周学习计划的制定方法
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周计划最常用,现说明其制定方法:
(1)统计非学习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总量(确定不可缺少的时间)。
(2)计划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及其分配。
3、学习计划的调整及注意事项
(1)制定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
(2)在执行学习计划过程中,如果计划不现实,或你的活动和应尽的职责有所变动,修改计划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你的计划,所以应该让计划适合你,为你服务。
(3)制定的计划应充当向导。
(4)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各人制定计划的重点和要求是不同的。
(5)在计划安排的学习时间里,有时有学习的愿望,但有时候感到学不进去,积极性没有了,那么就随心所欲地娱乐一下,但应有节制。因为你是惟一主宰你自己的人。
4、制定适合你的学习计划
首先必须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明确你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夯实基础,还是要提高答题能力,是要应付即将到来的一次性全部通过,还是准备长期作战,这一切,心里总要有个底。第二,自身的定位。自己掌握了哪些,欠缺了哪些,优势在哪,劣势在哪,第三,时间的允许,最主要的应该是你的学习计划有时间可执行,而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
其次,制定学习计划还有两个操作性问题要考虑到。一是计划的周期性。周期过长,计划就显得呆板,不切实际:太短了又效果不大。处理这个矛盾我认为可以制定两套计划。一套大计划,处于纲领性地位。主要规定全国统考的总目标、理想的分数必备条件。二是以月为周期的小计划,处于战略性地位。这就必须尽可能地详细,以至于可达到每天该干些什么的详细程度。
其三,还必须坚持劳逸结合的原则。光工作不学固然不行;只学不工作也是要不得的。毕竟,人的发展是全面性的过程。既有智力素质,还有身体素质,更必须具有坚强的心理素质。
5、随时调整学习计划
身体和学习状态处于高级阶段者,每天经过调整,就容易的做到学习时始终保持精力充沛、大脑清晰、“狠劲”十足。所以,在每天的哪一段时间学习什么都区别不大。但如果你达不到这个阶段,你应该根据每门课程的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段。例如,你可以在大脑最清晰、思维最活跃时学习最困难的课程。
此外,当你的身体状态和学习状态差时,你要适当调整学习计划,减少每天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减少学习任务;当你身体状态和学习状态好时,你要适当延长每天学习时间、增大学习强度,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6、改变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要改变学习计划:
感觉学习没有进展。这可能是你的学习方法不好,你不妨改变一下学习方法,调整一下学习状态。
感觉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这可能是参考书太多了,你先把一本参考书看完再说。
不会的东西太多了,无法持续学习下去。是不是学习的东西太难了?对于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你可以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
明显感到学习状态不好时。先别着急学习,先通过体育运动、严格作息、放松等方法提高学习状态。
经常感到犯困、疲惫、紧张、头疼等。你可以减少每天学习时间。例如,由原来的每天学习10个小时改为8个小时。
学习计划执行一段时期后,要用专门的时间总结和深入思考。
一般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和深入思考,你才有可能找出自己的各种问题,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学习计划。
7、学习计划的进阶
随着学习的进步,你的知识要向“深”、“广”、“灵”、“快”、“准”进阶了,这就是学习计划的进阶。
例如,知识更深入、系统、灵活、清晰化;体味知识的精妙细微;逐步加大更高级学习方法的比例;改变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时间比例;提高学习的深度,加大学习的广度;改变记忆、练习、深入思考的比例;减少练习题的量等等。
考研复习讲求方法,光有一股子蛮劲是不行的,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位颇有心得的考研过来人经试验总结了5种学习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下面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帮助。
1、番茄时间法
能不能看得进去书不再于你看多久,而在于你有多专注。手机,社交都可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总是无法安下心来,后来我使用了番茄时间法,以25分钟为单位,强迫自己至少保持25分钟高度集中注意力,之后休息五分钟。番茄时间就是一个训练,我从25分钟的专注做起,逐渐可以保持一小时,一上午的专注,这样看书也会更有效率。
2、思维导图法
复习要重视背诵,背诵的关键在于框架。我考的专业课二的名词解释占据了半壁江山,加上专业课一和英语政治,要背诵的量其实很大,只默读或者只背诵其实都是不够的,还需要最终落实在纸上,在检查背诵效果时我会用思维导图法。
比如专业课二的很多名解,如果默写下来也有二三百字,如果一天默十个基本半天就过去了,时间根本不够,但是每个词画一个思维导图出来,不仅能帮你节省时间,还能把知识点和框架在你的头脑里又梳理了一遍,还能提高背诵的效率,让我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了大量的名解内容。
3、能量场法
我相信每个人都在营造一座能量场。考研是一件大事,有两个事情要选对:一个是复习的场所,一个是与你同行的人。因为我人在南京,所以考研复习的场所我选在了南京最好的大学——南京大学的自习室。
南大自习室本身就有极强的学习氛围,虽然自习室里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我只要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在这种能量场中,我想偷懒
都不好意思。
其次,选对同行的人。我是没有研友的,但我朋友很多。很多朋友知道我考研的消息一直鼓舞着我,让我非常感激。也有一些人,经常会说些让我沮丧的话,打着为我着想的借口让我放弃考研,每次聊天都会告诉我考研多不容易,考上几率多小,我年龄多大之类,喋喋不休的传递负能量,甚至还会把他们自己家长里短的琐事与烦心事告诉我。
当时我选择了远离这些消耗我能量的人,保持与高能量者联系,因为考研已经够累了,你不能再找一个让你不开心的人为伍。
所以,考研选择同伴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到一个与你共奋斗的人,你会每天斗志昂扬的向目标靠近;但遇到负能量爆棚的人,将会让你的考研之路疲惫不堪,如果遇到,一定要让这种人离你远一点,千万不要不好意思,不顾你的感受就打击你的人也不会是你真正的朋友。
4、自我催眠法
这里的催眠不是让你快速入睡,而是为了目标的自我暗示。
考研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每年考场上都有缺考放弃的人,所以如果你的内心够强大,那么你将在考研的长跑中赢在起跑线上。如何能坚持跑完考研这场马拉松?你需要的也是两件事:明确的目标以及坚定的信念。
考研的目标我想每个人都很明确,但是坚定的信念不一定每人都有,我们需要的就是进行自我催眠,对于我而言这个方法是有效的。比如我每天都会想象中传的样子,以后在中传的生活,每天想的是我已经成为了中传的研究生而不是我希望成为中传的研究生。
有时人的思维真的很奇妙,当我强烈的渴望,所有的事物都会顺着我所渴望的做出回应。比如我想实现快速背诵,那天就恰好朋友给我电话聊到思维导图法;甚至我觉得特别孤
独的时候,突然教室出现一只小野猫躺在我旁边作伴。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正式考研的前5天,我得了很严重的流感,头痛又咳嗽。我不敢吃感冒药,因为吃完会犯困,那时我在背政治的最后四套卷,没时间允许我犯困。于是我烧了一大锅姜汤,一边喝一边告诉自己喝完立马就好,结果喝了两天姜汤真的完全好了。
和我一起感冒的人却没有那么幸运,那个同学就在不断跟我抱怨考研前怎么那么倒霉肯定考不好之类,后来结果证明,她真的没考好。考研之后我看了电影《超体》,联想之前发生的一切,感觉有时人的意念真的很奇妙。
5、饥饿法
这个方面比较旁门左道~也是逼不得已我才发明此法的。考研期间我发现每天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都是自己开始饿的时候,所以我实践了一下,发现少吃碳水化合物会让人更加清醒。
于是,我每天中午都会少吃或者不吃主食,晚饭的时候更惨,有时一杯豆浆一根玉米就是我的晚餐。冬天很冷,吃的太少肯定不行,所以我就在每晚复习结束大吃一顿补充能量。
总的来说三餐的分布就是早餐吃的比较多,中午选择丰富的菜肴外加少量碳水化合物,晚餐就随意吃点,这样不仅为了节省了复习时间,也提高了我复习效率。当然,此方法因人而异,如果有胃病或者低血糖的人就不要尝试了。
6、任务分解法
之前我借鉴的是时间表复习法,就是每个时间段复习固定科目。后来我发现这个方法并不适合我,因为有时我看书比较随性,专业课书看到意浓时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我就采用了任务分解法,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写下来,比如今天要写完艺术基础三道大题,写一套英语模拟题,做完三页政治题之类。每完成一项任务我就在任务本上打勾,如果能提前完成任务我会奖励自己一杯奶茶之类,没有完成的话我就熬夜坚持做完再离开教室。这种方法让我每天都有收获,并见证了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飞越。
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所能接受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世界上不论何种成功都不是只凭努力得来的,重要的是做事的方法。希望你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三篇: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问题及解答--新祥旭考研
1.如何准备英语口语?
对口语的考查,各个学校各不相同。有的学校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标准和流程,甚至规定了每个老师发问的方式和时间;有的只是面试老师的自由发挥,成绩也基本上由面试老师主观判定。不管面试是否严格控制,考生对下面几个问题一定要认真准备:一是自我介绍,如自己来自什么地方、毕业学校、所学专业、业余喜好、家庭基本情况等信息;二是做好用英语讲解自己专业的准备。口语测试时老师很可能考查你用英语阐述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对此要有所准备,先用笔头组织这些问题的要点,然后再以这些关键词组织语言。在阅读专业文献时,也要多积累一些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当然提问的问题不可能难度太高。
2.复试英语口语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语言准确性(语法和用词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复杂性、词汇的丰富程度、发音的准确性);
2)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内容的连贯性、寻找合适词语而造成的停顿频率及长短、表达思想的语言长短等);
3)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合性(语言表达是否灵活、自然,话语是否得体,语言能否与语境、动能和目的相适应)。
3.复试英语口语测试包括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 考查学生理解并回答有关日常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等问题的能力(3--5分钟);
第二部分:考查学生连续表达的能力。考生从所给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话题,就此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7--10 分钟);
第三部分:部分院校复试中会加入专业英语的内容。
4.复试英语口语如何评价成绩?
1)优秀--能用外语就指定的话题进行口头交流,基本没有困难;
2)良好--能用外语就指定的题材进行口头交流,虽有些困难,但不影响交流;
3)及格--能用外语就指定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
4)不及格--不具有口头表达能力。
5.英语口语常问话题(一)
第一个经常问得话题是考研原因。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
1)兴趣,即强调对所报考的专业怀有极大的兴趣(have significant interest in…)。如果本科就读的专业与报考的专业一致,则可以说明想继续深造(further education)的愿望。如果不一致,则要说明报考专业对你的吸引力(…appeals to/attracts me a lot);
2)优势,即强调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在知识、学术方面的优势,如: 知识氛围好(academic atmosphere),学术更专业(more professional),眼界更广阔等(broaden one’s vision);
3)益处,即强调考研对你的未来的积极影响(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可以从求职、职业规划、人生经历等方面入手进行说明。可参考的词汇、短语如下:
be helpful, contribute to, be beneficial to, be conductive to, be a definite
advantage, become a strong point when it comes to…等等。
此外,对于那些在职考生或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说,考官更倾向于提问他们为什么(放弃工作而)重新学习。考生可以直言在工作发现某些知识或技能很重要,希望能通过学习在这些方面进行提高(In my work, I found … is rather important.I always believe that one will easily lag behind unless he keeps on learning.So I choose to go back to school and improve myself。)。
6.英语口语常问话题((二)
考官有时会询问考生对未来的一些规划,其目的在于试探考生是否对时间、学习、人生有一定计划性和掌控能力。
1)学习规划。关于这一话题,考官通常会以一种较婉转的方式提问,如:What doyou expect to achieve during your study if you are enrolled into this university? 回答这一类的问题时,不仅仅要回答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能够稍微说说你会/计划怎样学习(即学习方法)。无论是倾向于学术理论性的还是侧重于实验研究性的,都要把握一个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主次分明。
2)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其实就是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虽然考官不常对此提问(基本上也是提问考生对所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但是这个话题实际上涉及了一个人对自己的性格、天赋、兴趣、能力以及社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还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一种期望、信念和热情,因此考生也可对此稍做准备,甚至
可以将其放在自我介绍中(不建议口语不太理想的考生这样做)。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定夺,尤其要注意与所报考专业的契合度。
7.英语口语常问问题(三)
自我介绍。要求简洁、有新意,能够让考官记住你。最重要的是,表达要清晰,不要太快,以别人听懂为目的。但注意一定要听考官的指示语,听到考官说: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briefly/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后再开始。其实现在许多口语考试为了避免考生背诵准备好的自我介绍,都去除了这个部分,而是由一些简单问题来代替,如:
Where are you from? 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hometown?
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leisure time?
What’s your favorite TV program?
Who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your family?
8.“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在毕业以后,在毕业以后5 年内你想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问出的频率不高,但是考生也可以借此思考一下。毕业之后,首先要实现的是经济独立,那么踏实工作是必须的;第二,通过工作实践,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等等方面,都可以简单谈谈。
9.“What is your greatest strength”?“(” 你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 ?“)
这是很多面试考官喜欢问的一个问题。
这是你”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不要吹嘘自己或过于自负,但要让考官知道你相信自己,你知道自己的优点。
如可答:”我认为我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执着地尽力把事情办好。当做完一个项目而其成果又正合我的预想时,我会有一种真正的成就感。我给自己定了一些高目标。
比如说,我要成为出色的毕业生。尽管在大学一年级时我启动慢了些,但最终我以优等论文完成了学业。
10.“What is your weakness?”(“ 你的弱点是什么 ?”)
你不应该说你没有任何弱点,以此来回避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弱点。最佳策略是承认你的弱点,但同时表明你正在努力改进,并有克服弱点的计划。
可能的话,你可说出一项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好处的弱点,如可说:“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研究做得不漂亮,我是不会撒手的。”
11.“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progress to date?”(“对于你至今所取得的进步你是怎样看的对于你至今所取得的进步你是怎样看的 ?”)
Never apologize for what you have done.“I think I did well in school.In fact, in a number of courses I received
the highest exam scores in the class.”
绝不要对你以前的所作所为表示内疚。
如可答:"我认为我在学校表现不错。事实上,有好几门功课我的成绩居全班第一。
考研复习讲求方法,光有一股子蛮劲是不行的,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位颇有心得的考研过来人经试验总结了5种学习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下面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帮助。
1、番茄时间法
能不能看得进去书不再于你看多久,而在于你有多专注。手机,社交都可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总是无法安下心来,后来我使用了番茄时间法,以25分钟为单位,强迫自己至少保持25分钟高度集中注意力,之后休息五分钟。番茄时间就是一个训练,我从25分钟的专注做起,逐渐可以保持一小时,一上午的专注,这样看书也会更有效率。
2、思维导图法
复习要重视背诵,背诵的关键在于框架。我考的专业课二的名词解释占据了半壁江山,加上专业课一和英语政治,要背诵的量其实很大,只默读或者只背诵其实都是不够的,还需要最终落实在纸上,在检查背诵效果时我会用思维导图法。
比如专业课二的很多名解,如果默写下来也有二三百字,如果一天默十个基本半天就过去了,时间根本不够,但是每个词画一个思维导图出来,不仅能帮你节省时间,还能把知识点和框架在你的头脑里又梳理了一遍,还能提高背诵的效率,让我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了大量的名解内容。
3、能量场法
我相信每个人都在营造一座能量场。考研是一件大事,有两个事情要选对:一个是复习的场所,一个是与你同行的人。因为我人在南京,所以考研复习的场所我选在了南京最好的大学——南京大学的自习室。
南大自习室本身就有极强的学习氛围,虽然自习室里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我只要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在这种能量场中,我想偷懒都不好意思。
其次,选对同行的人。我是没有研友的,但我朋友很多。很多朋友知道我考研的消息一直鼓舞着我,让我非常感激。也有一些人,经常会说些让我沮丧的话,打着为我着想的借口让我放弃考研,每次聊天都会告诉我考研多不容易,考上几率多小,我年龄多大之类,喋喋不休的传递负能量,甚至还会把他们自己家长里短的琐事与烦心事告诉我。
当时我选择了远离这些消耗我能量的人,保持与高能量者联系,因为考研已经够累了,你不能再找一个让你不开心的人为伍。
所以,考研选择同伴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到一个与你共奋斗的人,你会每天斗志昂扬的向目标靠近;但遇到负能量爆棚的人,将会让你的考研之路疲惫不堪,如果遇到,一定要让这种人离你远一点,千万不要不好意思,不顾你的感受就打击你的人也不会是你真正的朋友。
4、自我催眠法
这里的催眠不是让你快速入睡,而是为了目标的自我暗示。
考研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每年考场上都有缺考放弃的人,所以如果你的内心够强大,那么你将在考研的长跑中赢在起跑线上。如何能坚持跑完考研这场马拉松?你需要的也是两件事:明确的目标以及坚定的信念。
考研的目标我想每个人都很明确,但是坚定的信念不一定每人都有,我们需要的就是进行自我催眠,对于我而言这个方法是有效的。比如我每天都会想象中传的样子,以后在中传的生活,每天想的是我已经成为了中传的研究生而不是我希望成为中传的研究生。
有时人的思维真的很奇妙,当我强烈的渴望,所有的事物都会顺着我所渴望的做出回应。比如我想实现快速背诵,那天就恰好朋友给我电话聊到思维导图法;甚至我觉得特别孤独的时候,突然教室出现一只小野猫躺在我旁边作伴。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正式考研的前5天,我得了很严重的流感,头痛又咳嗽。我不敢吃感冒药,因为吃完会犯困,那时我在背政治的最后四套卷,没时间允许我犯困。于是我烧了一大锅姜汤,一边喝一边告诉自己喝完立马就好,结果喝了两天姜汤真的完全好了。
和我一起感冒的人却没有那么幸运,那个同学就在不断跟我抱怨考研前怎么那么倒霉
肯定考不好之类,后来结果证明,她真的没考好。考研之后我看了电影《超体》,联想之前发生的一切,感觉有时人的意念真的很奇妙。
5、饥饿法
这个方面比较旁门左道~也是逼不得已我才发明此法的。考研期间我发现每天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都是自己开始饿的时候,所以我实践了一下,发现少吃碳水化合物会让人更加清醒。
于是,我每天中午都会少吃或者不吃主食,晚饭的时候更惨,有时一杯豆浆一根玉米就是我的晚餐。冬天很冷,吃的太少肯定不行,所以我就在每晚复习结束大吃一顿补充能量。
总的来说三餐的分布就是早餐吃的比较多,中午选择丰富的菜肴外加少量碳水化合物,晚餐就随意吃点,这样不仅为了节省了复习时间,也提高了我复习效率。当然,此方法因人而异,如果有胃病或者低血糖的人就不要尝试了。
6、任务分解法
之前我借鉴的是时间表复习法,就是每个时间段复习固定科目。后来我发现这个方法并不适合我,因为有时我看书比较随性,专业课书看到意浓时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我就采用了任务分解法,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写下来,比如今天要写完艺术基础三道大题,写一套英语模拟题,做完三页政治题之类。每完成一项任务我就在任务本上打勾,如果能提前完成任务我会奖励自己一杯奶茶之类,没有完成的话我就熬夜坚持做完再离开教室。这种方法让我每天都有收获,并见证了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飞越。
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所能接受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世界上不论何种成功都不是只凭努力得来的,重要的是做事的方法。希望你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四篇:2018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英语总体复习规划--新祥旭考研
亲爱的宝宝们,2017考研英语落下帷幕。不管结果如何,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平心静气的等待结果。所谓胜不骄,败不馁,每一个坚持自己梦想,并为之而努力的人,都值得赞扬!
总体来说,今年考研英语与往年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可能是我们一如既往的坚持也打动了出题老师,所以,针对考研英语的年复一年,循规蹈矩的模式,这对于咱们2018级考试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接下来,给大家规划一下2018考研英语复习的总体规划。
一、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背单词
考研英语大纲重规定了考研必须掌握的5500个单词,仅从数量来说,跟六级词汇量相当,但是考研的这5500个单词,在实际的真题中考的可没那么简单。首先,这5500个单词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2000个基础词汇和3500个核心词汇。基础词汇大部分是大家在初高中就已经记过的,这一部分词汇常考熟词僻义或引申义,比如 2017年第一篇阅读中drag, 名词表示累赘,拖累;lines,不仅可以表示线,还可以指长长的队伍,sticker shock,这个短语表示被价格吓到,其中 sticker标价标签的含义,shock 指震惊,冲击;这样一些花样单词的意思,平实只有多积累,多阅读一些国外的期刊,自然就不难理解了。再来看看剩下的一部分3500个核心词汇。这部分词汇在真题中的复现频率非常高,而且记忆起来有些困难,需要不停地记,重复记忆。对于记单词困难的同学来说,最好、最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是词根词缀记忆法。可以利用寒假短暂的时间,来参加中公考研在各个学习基地举办的词霸营活动,6天的时间,老师通过给大家讲解词根词缀帮助你们记忆3500个核心词汇,说白了就是6天记住3500个核心单词,不管你信不信!
二、语法长难句锦上添花
整张考研英语试卷来看,阅读和写作的分值是最重的。阅读的文章中,总会有一些长难句,这些句子只看单词,不分析句子结构很容易就看晕了。因此,在平实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长难句的分析方法,学好主谓宾,定状补,可以帮助大家很快把句子解开,相当有成就感的,有木有?
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考研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坚持到最后,从考场上活下来的都是战士,勇士。对于英语基础稍微薄的同学,如果已经下定决心要考研,从现在开始,从背单词开始,从透彻分析每一个长难句开始,从深入研究每一年的真题开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要坚信,平实任何一点一滴的积累,每一滴汗水和努力,都会浸透在考场的试卷上。
考研复习讲求方法,光有一股子蛮劲是不行的,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位颇有心得的考研过来人经试验总结了5种学习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下面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帮助。
1、番茄时间法
能不能看得进去书不再于你看多久,而在于你有多专注。手机,社交都可能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总是无法安下心来,后来我使用了番茄时间法,以25分钟为单位,强迫自己至少保持25分钟高度集中注意力,之后休息五分钟。番茄时间就是一个训练,我从25分钟的专注做起,逐渐可以保持一小时,一上午的专注,这样看书也会更有效率。
2、思维导图法
复习要重视背诵,背诵的关键在于框架。我考的专业课二的名词解释占据了半壁江山,加上专业课一和英语政治,要背诵的量其实很大,只默读或者只背诵其实都是不够的,还需要最终落实在纸上,在检查背诵效果时我会用思维导图法。
比如专业课二的很多名解,如果默写下来也有二三百字,如果一天默十个基本半天就过去了,时间根本不够,但是每个词画一个思维导图出来,不仅能帮你节省时间,还能把知识点和框架在你的头脑里又梳理了一遍,还能提高背诵的效率,让我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了大量的名解内容。
3、能量场法
我相信每个人都在营造一座能量场。考研是一件大事,有两个事情要选对:一个是复习的场所,一个是与你同行的人。因为我人在南京,所以考研复习的场所我选在了南京最好的大学——南京大学的自习室。
南大自习室本身就有极强的学习氛围,虽然自习室里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我只要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在这种能量场中,我想偷懒都不好意思。
其次,选对同行的人。我是没有研友的,但我朋友很多。很多朋友知道我考研的消息一直鼓舞着我,让我非常感激。也有一些人,经常会说些让我沮丧的话,打着为我着想的借口让我放弃考研,每次聊天都会告诉我考研多不容易,考上几率多小,我年龄多大之类,喋喋不休的传递负能量,甚至还会把他们自己家长里短的琐事与烦心事告诉我。
当时我选择了远离这些消耗我能量的人,保持与高能量者联系,因为考研已经够累了,你不能再找一个让你不开心的人为伍。
所以,考研选择同伴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到一个与你共奋斗的人,你会每天斗志昂扬的向目标靠近;但遇到负能量爆棚的人,将会让你的考研之路疲惫不堪,如果遇到,一定要让这种人离你远一点,千万不要不好意思,不顾你的感受就打击你的人也不会是你真正的朋友。
4、自我催眠法
这里的催眠不是让你快速入睡,而是为了目标的自我暗示。
考研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每年考场上都有缺考放弃的人,所以如果你的内心够强大,那么你将在考研的长跑中赢在起跑线上。如何能坚持跑完考研这场马拉松?你需要的也是两件事:明确的目标以及坚定的信念。
考研的目标我想每个人都很明确,但是坚定的信念不一定每人都有,我们需要的就是进行自我催眠,对于我而言这个方法是有效的。比如我每天都会想象中传的样子,以后在中传的生活,每天想的是我已经成为了中传的研究生而不是我希望成为中传的研究生。
有时人的思维真的很奇妙,当我强烈的渴望,所有的事物都会顺着我所渴望的做出回应。比如我想实现快速背诵,那天就恰好朋友给我电话聊到思维导图法;甚至我觉得特别孤独的时候,突然教室出现一只小野猫躺在我旁边作伴。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正式考研的前5天,我得了很严重的流感,头痛又咳嗽。我不敢吃感冒药,因为吃完会犯困,那时我在背政治的最后四套卷,没时间允许我犯困。于是我烧了一大锅姜汤,一边喝一边告诉自己喝完立马就好,结果喝了两天姜汤真的完全好了。
和我一起感冒的人却没有那么幸运,那个同学就在不断跟我抱怨考研前怎么那么倒霉肯定考不好之类,后来结果证明,她真的没考好。考研之后我看了电影《超体》,联想之前发生的一切,感觉有时人的意念真的很奇妙。
5、饥饿法
这个方面比较旁门左道~也是逼不得已我才发明此法的。考研期间我发现每天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都是自己开始饿的时候,所以我实践了一下,发现少吃碳水化合物会让人更加清醒。
于是,我每天中午都会少吃或者不吃主食,晚饭的时候更惨,有时一杯豆浆一根玉米就是我的晚餐。冬天很冷,吃的太少肯定不行,所以我就在每晚复习结束大吃一顿补充能量。
总的来说三餐的分布就是早餐吃的比较多,中午选择丰富的菜肴外加少量碳水化合物,晚餐就随意吃点,这样不仅为了节省了复习时间,也提高了我复习效率。当然,此方法因
人而异,如果有胃病或者低血糖的人就不要尝试了。
6、任务分解法
之前我借鉴的是时间表复习法,就是每个时间段复习固定科目。后来我发现这个方法并不适合我,因为有时我看书比较随性,专业课书看到意浓时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我就采用了任务分解法,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写下来,比如今天要写完艺术基础三道大题,写一套英语模拟题,做完三页政治题之类。每完成一项任务我就在任务本上打勾,如果能提前完成任务我会奖励自己一杯奶茶之类,没有完成的话我就熬夜坚持做完再离开教室。这种方法让我每天都有收获,并见证了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飞越。
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所能接受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世界上不论何种成功都不是只凭努力得来的,重要的是做事的方法。希望你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五篇:2018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学习方法篇】
一、英语二(86)具体复习安排 单词关:从3月份到9月份,每天都会看网络视频课刷单词,一天一个单元,大概刷了四遍,再结合真题,考研词汇也就弄得很明白了。从9月到12月,单词就不能花费大量时间,一般时间在午睡后的半个小时,方式主要是通过翻看,不强求记忆。
阅读关:9月份前我一天两篇,第二天早上反复读昨天做过的,熟悉单词。9月份开始后,开始用真题试卷复习。由于英语二的真题不多,所以大多备考英语二的都会从英语一开始做起。我选择从10年的英语一试题做起,专门做阅读,每天一份四篇,认真订正看解析。这套试题前后也做了两遍。后续就是将英语二真题做了两遍,除了作文之外都做,并且注意掐时间。考前一个月做了几套模拟题,觉得和真题差距很大,就不推荐大家尝试了,以免打击自己的自信。考前可以把所有真题拿出来好好看看。补充一点,一定要充分利用考研机构录制的视频帮助学习。
翻译和作文关:翻译和作文均在10月份后才开始准备。英语二翻译相对来讲不是很难。至于作文,我一直跟着是视频课,最后阶段冲刺背书。因为时间不够,我英语作文练笔不是很多,所以可能这是我复习过程中一个不足吧。
Ps:总结一下,我的英语复习过程,大概是视频课+看辅导书+自己做笔记+识记这几方面组成,前期的英语用时比重可以多一点。而专业课背诵和政治复习开始后,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英语,则需要自己挤出碎片时间高效复习。
二、政治(66)具体复习安排
由于我高中是学理科,所以复习时候为了保险,八月中旬就开始复习政治了。复习的时候马原和毛概看过视频辅导课,然后反复看书和刷1000题,直到考前一个月。考前一个月开始做冲刺卷,背诵大题。政治按部就班地复习,就不会出错。前期政治复习时间不能太长,不能挤占专业课和英语课时间。越到考前,越要加大政治复习时间配比。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政治属于一门可以“突击”的考试科目。
三、专业课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121),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136)两门专业课其实不用严格的进行区分,因为有些内容是相通的,并且复习时候最好同时进行,混着来,不能光复习一门而忽视另一门。此外,针对有的同学是跨专业备考,刚开始可能会有点慌,不过大可放宽心。我本科也是学新闻传播的,然并卵好吗?上课根本没认真听,考研仍然从头学。
考试大纲可以去官网找去年的,每年考纲变化不大,复习的时候可以随时参考。334,综合能力,通俗来讲就是偏传播学知识的内容。一般是考试第二天上午进行,考试题型是简答题、论述题,没有名词解释等题型,这意味着334复习方法不用抠很小的点去背,而是需要去把握框架、理解理论。440,业务基础,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题型这几年一直多变但正趋于稳定,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业务写作题。相对334而言,440更强调一下基础知识记忆,记住了就是分。(一)参考书
复习首先就是要从看参考书开始,虽然很多机构列了很多书,但是我后来发现大部分书不用细读。下面给一个我用过的书单,供参考。【334】
精读书目(认真研读,前两本每一句话都要看):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①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③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略读书目(大致翻一翻就行了):
①邵培仁、陈兵《媒介管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②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③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2;选读书目(跨专业、有时间的可以拿来看): ①李彬《传播学引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③许颖《媒介融合的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40】 精读书目:
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选读书目: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曹林《时评写作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二)具体复习安排
3月初-6月底,主要是把参考书浏览一遍。看书重在把握结构、框架,不要去抠细小的知识点。边看书,边在书上做标记、圈重点,并且要在笔记本上整理出所看书的框架,不求工整,只求能帮助后续复习理解回顾。这四个月,我因为学校课程原因,零碎时间复习状态并不好,也希望各位吸取我的教训改进。
7月初-8月底,这个时期是要开始整理笔记。会有人问到底是自己整理好,还是直接买学长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因人而异。有的人逻辑能力强写字快,整理起来得心应手,就适合为自己量体裁衣定制一份笔记。就我而言,我的440是自己整理的,手写了整整一个7月;334整理了一小部分,时间来不及只能直接背学长姐的参考资料。所以我给出一个面向大多数人的建议:选择一两本质量有保障的学长姐参考资料,直接在上面进行批注,节省时间。我用过夏日之阳的资料,内容质量不错,内容充实讲的很透。至于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的资料,我没用过,所以也没资格评判。但是这里给大家提个醒,选择辅导资料的时候一定要多问问资料质量和反馈,不要盲目追求资料的多,选择一种质量好的资料吃透效果会更好。整个七八月我一直在整理笔记、看笔记,这些工作无非是需要大量时间、前后联系、多思考,没什么捷径可言。
9月初-10月底,背诵开始,看论文与真题。背书就是一个人拿着小椅子坐在教室走廊背背背了,每天给自己定个目标,背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背诵时候多琢磨技巧,比如“提字法”(提炼字编口诀)、“框架法”(政治、经济、文化之类或者5W就是框架思考问题)。看论文,看的是名家、大家的最新力作,陈力丹、喻国明、陈昌凤、彭兰等学界大咖,熟悉他们关注的热点和写作的行文思路,好的观点、案例要着重记录。我推荐将论文在网上打印出来,很便宜,纸质版便于批注且利于多次查阅。看真题,就是要知道考试的内容,我们复习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覆盖最大范围的考试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效率,不要去做无用功浪费时间。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11月初-考试前,背诵依旧、论文依旧、整理热点、开练论述和实务。背诵的话我用了一个背诵周计划的表,是学长圈出来的考试重点,划定一周七天背诵一遍,各位也可以试着自己做一个。这一时期的看论文除了行业热点,还要重点看中传老师自己出的论文,因为他们的论文与试题有很高的相关度。举个例子,今年的案例分析题我就是直接用的电视学院老师的论文。整理热点,可以从各类考研公众号整理,也可以从论文里整理。这个阶段我报了一个觅游的冲刺班,内容有帮忙改论述题和模拟考试,用处都很大。论述题不是靠看能写好的,论述题强调“形式重于内容”,1分=40字左右,30分的论述题就是一篇1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论述题有很多门道,具体的我在这就不说了。实务方面,中传考试的有消息、策划等,评论到现在还没有考过。我练习的篇数不是很多,主要跟的是“考新闻”和“爱传播”两个公号在练,“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拖鞋哥还做了个公益的业务抢救讲座,获益匪浅。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你们,考研不是考背书,不能只关注书本知识,要关注新闻热点、学界热点,这些都会成为你考试时候的案例。另外,提一点教训吧,希望大家注意并且想办法解决一下吧。我看公号热点其实不是很多,一来我关注的公号太多,二来不带手机上自习,时间难以分配。我的热点知识一部分来自论文,一部分来自辅导班热点课程,所以如何处理看公号、自习、休息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好好规划一波。【窍门技巧篇】
1、每天多门课程复习交叉进行,多种方式交叉进行。英语、政治、专业课,不能因为一门课忽视另一门。学习长了会枯燥,看书、做笔记、看网课、背书、都可以交叉进行,让自己学习效率更高;
2、笔记我建议使用活页笔记本或者A4纸直接整理。我买了一垛A4纸来写笔记,一来便于翻阅,二来便于随时修改补充。
3、善于总结、归纳、调整。一段时间的复习,自己要进行梳理,想一想复习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断修正自己的复习方案,达到最优解;
4、小技巧、小手段用起来。比如背书的时候拿个录音设备录下来,走路或者睡觉前听熟悉一下。再比如用个便利贴将当天复习的东西整理随身带着,没事拿出来看看。总之,这篇经验贴基本上描述了我备考初试过程中的一些方法、时间节点。具体到某一单项,比如背诵,比如论述题,又有很多东西可以展开讲,这里就不赘述了。很多人会觉得第一次考研,没有经验什么都不懂。我在备考中其实一直在回顾三年前我备考高考时的状态、方法,总结当时哪些地方自己做的不好。以过去的自己做参照系,不断扬弃,提高复习效率,你们也可以试试这么做。以上,就是我初试备考经验,希望给18级的你们一点启示吧。说的再多,也是我的,真正动脑动手去做了,才是你的。少说话,多做事。愿你们这一年风雨兼程,中传再会。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