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19-05-14 19:4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第一篇:某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某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介绍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途径,文章最后以安彩企业文化建设作实证分析,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关键词:企业文化 建设 途径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played an active role.Today the arrival of knowledge economy, enterprises are to develop and remain invincible in the competition,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orporate culture, corporate culture,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In this paper, the basic theory of corporate culture describes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building ways, the article finally safe color for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a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way

目 录

摘 要.................................................................................................................................................2 Abstract.............................................................................................................................................2 目 录.................................................................................................................................................3 引言...................................................................................................................................................4 第一章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5 1.1企业文化的定义................................................................................................................5 1.2 企业文化的特征...............................................................................................................5 1.3 企业文化八大原则............................................................................................................6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8 2.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8 2.2 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8 2.3 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9 2.4 企业文化能够打造企业名牌文化,确保名牌之树常青..............................................10 第三章 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11 3.1.完善制度管理.........................................................................................................................11 3.2 在继承基础上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11 3.3 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12 3.4 在灌输的基础上要身体力行..........................................................................................12 第四章 安彩集团企业文化建设...................................................................................................13 4.1安彩集团简介..................................................................................................................13 4.2 安彩集团文化的形成......................................................................................................13 4.3安彩集团的企业精神.......................................................................................................14 4.4安彩的跨文化管理...........................................................................................................15 4.5安彩文化的推进作用.......................................................................................................16 4.6 缔造安彩未来的企业文化..............................................................................................17 结束语.............................................................................................................................................18 致 谢..............................................................................................................................................19 参考文献.........................................................................................................................................20 引言

企业文化的兴起时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里程,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但追根溯源,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还需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对文化的反思开始······

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日本只是一个国土资源缺乏的弹丸小国。但是就是这个小国,1980年的生产总值却占世界总值的8.6%,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这使美国感到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也开始了加强对日本企业的研究。

日本企业飞速崛起随之与美国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在汽车、钢铁、电子等行业美国受到很大挫折。美国人在研究了日本之后,认识到: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原因,不是科学技术部发达,也不是财力、物力缺乏,而是因为美国的企业管理没有日本好。美国要重振经济雄风,必须对美国传统的经济文化和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深刻认真的调整,建立起真正具有美国精神的企业文化。于是,美国企业兴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纷纷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因素来致力于本国的企业文化。

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实践始于日本。日本运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美国学者对日本的企业文化实践经验进行调查、总结、研究,并进行理论的概括,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使之成为可以指导美国企业管理改革的管理理论。其后,日本学者又从美国学者的研究出发,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试图从本国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提取理论。以后欧洲各国纷纷效仿,就这样,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得以兴起和发展。第一章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 1.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有些积极的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但有些消极落后的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提出,它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中外许许多多管理学者对企业文化给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语、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

二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三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的分解,不是企业中自然形成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中的文化,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它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1.2 企业文化的特征

人文性:企业文化的人文性就是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这也是企业文化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根本区别。

社会性:企业文化是企业这个经济社会群体的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生活信息等等。它是一种社会群体心理文化、物理文化、行为文化。

团队性: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将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和制度日积月累积淀下来形成的,是依靠一个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个异性: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性、殊异性特色。从生产设备到经营品种,从生产工艺到经营规模,从规章制度到企业价值观,都各有各的特色。任何一般的大众企业文化都不可能有持久的强大的生命力。

综合性:企业文化的综合性,它实质上是精华的吸收与再创造,包括生产新的文化,企业文化的综合性越强,生命力就越强。

规范性: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所创造出来的,企业具有整合功能。要求企业内个人的思想行为至少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行为应当符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认同一致。

时代性: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化着自己的形态。不同的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文化也有不同特点。可见时代特点感染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着时代风貌。

民族性:任何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比定时某一民族文化的微观表现形式。民族文化教育是企业文化的根,企业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企业文化的发展往往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

1.3 企业文化八大原则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之中。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的态度进行工作。许多美国跨国公司都能坚持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同时也都能体现美国企业精神中的八大原则。许多美国跨国公司都能坚持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同时也都能体现美国企业精神中的八大原则。宝洁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宝洁人、领导才能、诚实、正直、积极求胜、信任。公司坚信宝洁的所有员工始终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强生信条:富有团队协作精神他们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

不断学习他们知道一个人的竞争能力还反映在他的学习能力上,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他们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学习,不再犯相同的错误。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2.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愈高。再次,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2.2 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所以精神气质是人力资本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再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2.3 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再次,企业文化有助于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国家实行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利于化解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2.4 企业文化能够打造企业名牌文化,确保名牌之树常青

为了使企业文化更好地托举和支撑名牌,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必须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器物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名牌文化的培育,确保名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一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要强化名牌意识。名牌意识是指企业领导和员工主动追求名牌、培育名牌、发展名牌的意识。它是名牌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的前提。具体讲,名牌意识又包括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科技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品牌形象意识、大市场的意识和现代营销意识等。一旦将这些意识植入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等等领域中,就会影响企业全局并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过程,那么企业离名牌就不远了。二是在行为文化层面上,要狠抓名牌管理。名牌管理是指企业为创造和保持名牌而在制度文化方面对企业组织及员工的各种行为所做的规范和约束,它是创造名牌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狠抓名牌管理,就意味着必须把名牌愿景转化为企业宗旨,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细化为经营方向、经营目标,成为职业理想,再具体输入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尤其是企业员工录用制度、工作规程、员工行为规范等,用制度激励员工创造名牌业绩;狠抓名牌管理,还意味着必须树立典型榜样,加强员工培训,让员工知晓、领悟名牌文化的真谛,使员工具备追求卓越的思维习惯,进而产生创造名牌的心理需求。

三是在器物文化层面上,要打造名牌品质。名牌品质既包括产品的高质量、高性能、优质服务等,又包括商标的名称、样式以及产品外观包装等要素。打造名牌品质,首先要狠抓产品质量,包括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务,这是名牌的生命。为此,要随时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参加质量认证工作,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并重视研发投入,以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章 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3.1.完善制度管理

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成果,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是从两方面得以实现的,其一,通过体现并承载员工共同信奉并付诸实施的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度的实施,是硬性的管理部分;其二,企业价值理念的文化道德约束作用。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常常被忽视,其结果,一方面,只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因此,产生了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和灌输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成为主要手段的现象;另一方面,不考虑本企业管理的实际,想通过照搬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完成企业落后管理的兑变;这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认识所致。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关系,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完善的基础管理,文化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张瑞敏在总结海尔成功经验时曾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制度约束是基本保证,只有实现从无序管理向严格制度管理迈进,并逐渐向自主管理过渡,才能使企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在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制度中,在制度的执行中,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念,规范企业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包含员工行为)规范。

由于历史上我们对泰勒制和科学管理原理的片面理解和简单化批判,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被发达国家那些表面的最为时尚和现代的管理思想所吸引,从而忽略和没有真正认识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在本单位经营管理、产品设计与生产管理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利、缺乏指导员工的标准工作流程、没有形成规范的员工行为准则等管理薄弱现象,必须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建立完善的基础管理体制。3.2 在继承基础上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基于企业文化理论,继承性和创新性同属于企业文化的属性,在企业文化建设务实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要创新企业文化。继承就是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应该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本企业的精神文化。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并融入到本企业文化之中,塑造出新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十分注重荟萃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它规定在国外的子公司有研究各国企业文化的使命,子公司领导人回国述职或参加培训,首先要报告所在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的特点。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汲取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3.3 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强调以人为中心,激发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基础的一致性。但是,在外部,因国家、民族、地域、行业的不同,在内部,因发展历史、类型、性质、规模、心理背景、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差异,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经营准则、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因此,即便在企业文化理论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在管理实践中,它的独特性仍然会保留,在一定条件下独特性越明显,其内聚力越强。所以,文化建设重点是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3.4 在灌输的基础上要身体力行

企业的核心理念只有从倡导到践行再到形成习惯,最后溶入到员工的血液以至成为信仰,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从企业文化实践看,领导的身体力行尤为重要。领导的带头作用体现在带头灌输企业理念和带头执行企业制度。联想集团有定期的高层文化布道会,灌输联想理念,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可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灌输是重要手段之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认同的关键在于参与,实效在于执行。海尔的质量观念是“砸冰箱”砸出来的,对收购企业的文化移植是制度执行出来的。郭为在联想因工作的失误曾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做检查,柳传志、杨元庆都曾因上班迟到在楼门前罚站,联想的作风是领导带头执行出来的。新的企业理念和企业行为方式,只有经过灌输——执行——再灌输——再执行这样多次反复过程,才能被员工所接受。领导带头,身体力行是关键。

第四章 安彩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4.1安彩集团简介

安彩集团使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现在主要成员企业19 个,职工一万人,资产总值130亿元。主要从事彩色显像玻壳、照明产品、信息产品、新型显示器件及与之配套的原器件、原材料的开发研究和生产销售。彩玻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安彩集团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从彩玻一期工程引进生产技术,到“自我技术总承包”建设二、三、四期工程,逐步形成了是自主知识产权核技术输出能力。从2003年到2004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工业研究所得部分专拣对河南安阳安彩玻壳集团进行了将近一年的调研,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我们把安彩的企业文化归结为培育“基于能力”的文化,把安彩的企业理念归结为“为新国企争光、为民族企业整齐“为核心的“双争”理念‘安彩的企业精神归结为“人体合一。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它体现在安彩的“十大精神”中,即:“实事求是,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开拓创新、言行一致、正大光明、理解谦让、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国争光”;安彩的企业经营哲学归结为“以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导向”。

安彩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走过了从“企业文化到企业价值观、从企业价值观到企业理论、从企业理论到家只选择和价值排序”的道路。

在安彩人看来,企业理论、价值选择和价值排序,是重中之重。企业伦理价值选择和价值排序是战略,而且是根本的战略,而不是权宜之计,企业理论是建立合作信任的基础,企业讲道德才能有合作,才能发展状态。企业理论使企业生命之根。因此,安彩人把企业信用、企业理论、企业道德放在首位;把人的价值价值放在首位,把共同的价值放在首;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

4.2 安彩集团文化的形成

自1984年,安彩立项以来,通过全体领导决策人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努力,积淀了大量管理文化和理念。他们向大庆学习,向海尔、日本企业学习,形成了具有自己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

安彩人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表现为如下几个层面:1,sh指导企业长期发展的企业灵魂(MI),这个企业的灵魂统一要健全,才能指挥企业向前发展:2.有了这个大脑它要指挥自己的行为系统(BI),把这种行为系统作为一种规章制度渗透到员工的行为当中去:3。是视觉识别系统(VI),表现在企业的精神面貌和外在的物质系统等。美国兰德跟踪了世界500强企业20年,得出这样的结论,能够长盛不衰的企业紧紧抓住了企业文化的三个价值观:第一,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也就是重视人才第二是共同价值观,就是共同的利益要高于单位的利益,第三是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

安彩人用通俗的“三、二、一系列工程”来表达这一思想:“三、二、一系列工程”中的三是“三不惟”和“三讲三不讲”。“三不惟”即应该尊上而不应惟下,应该学外而不应该惟外,应该读书而不应该惟书。它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公司讲求客观规律,“以我为主”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三不惟”的实质是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决策层,在对企业生产经营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任何时候都要按照客观经济规模办事。把国家荣誉、民族利益、企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思维方式,使安彩人在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时,从长计议,保证决策的准确、有力、有效。“三讲三不讲”。即应该讲主观,不应该讲客观;应该讲内因,不应该讲外因;应该讲自己,不应该讲别人。这也形成了安彩人良好务实的工作作风。作为一个安彩人,无论你是在生产岗位,还是在管理岗位;无论你是高级职员,还是普通员工,处理任何问题都应以“三讲三不讲”为原则,用群体行为观念,工作向外跨半步,向内使劲,苦练内功,从内部找问题找根源,挖掘内部潜力。这已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自上到下的自我约束、自我检查,不断努力、不断进取的新的工作作风。其深入人心,人人主动为企业分忧,勇挑重担,自觉降低生产成本与各种消耗,提高产品产量与产品质量,从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到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从提高良品率到增加产品,等等,人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4.3安彩集团的企业精神

“人企合一、追求卓越”是安彩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安彩人是通过“十大精神”把它细化的。

在“十大精神”中,实事求是是他们坚持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团结奋进是安彩人的精神风貌和坚强意志;开拓创新是安彩集团及全体员工的经营思想和进取意识;言行一致是他们的工作作风;光明正大是他们的出世原则;艰苦创业是他们的光荣传统;礼节谦让是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待人之道;无私奉献是他们追求的思想境界;为国争光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和精神支柱。“十大精神”是安彩集团的企业精神。这种企业精神体现在公司活动的方方面面,成为激励全体员工上进的力量源泉。

安彩企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安彩人的共有价值观和团队精神,只有锻造“人企合一”的理念,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人企合一、追求卓越”集中国天人合一,人、自然、社会相统一的价值观和中华文化之精华,共创卓越的现代企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创卓越”是对“果断决策、永不服输、自我加压”的继承和超越。“人企合一、追求卓越”就是要求企业的现代每一个员工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心对待用户;“人企合一、追求卓越”就是要求企业的每一个领导诚信对待员工、诚心对待股东、诚心对待社区、社会。“人企合一、追求卓越”就是要求全体干部员工在“认真”上下功夫,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上下齐心去追求卓越。“人企合一、追求卓越”就是要求安彩的决策者应具备大智、大勇、豁达、诚信、办事认真、一丝不苟、坚定的原则性、机动灵活的特质。4.4安彩的跨文化管理

1999年,安彩集团整体兼并新乡美乐公司。美乐集团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8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型电子整机制造企业,由于企业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造成企业负债过重,连年亏损,无法对支柱产品扩产改造,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安彩企业文化的渗透,激活了美乐集团。2001年、2002年安彩集团和美乐集团的合作联姻,分别实现利税7500万元和8000万元,一跃成为新乡市利税大户。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但各国企业的跨国、跨文化的各类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而且企业间的重组兼并也出现了大量的跨文化问题。对于新乡美乐公司带有军工文化的传统,在企业的跨文化交往中,文化之间的差异常会产生误会和不必要的摩擦,影响工作效率,增大内耗。对此安彩人在跨文化管理的创新中实施了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跨文化交流——能认识到一个人的自我形象,自我角色、个人的需 要、价值观、标准、期望等都与文化密切相关。

第二、文化敏感——能够根据在一定的组织、少数民族或外国文化中的经历,归 纳出文化的普遍性特点。

第三、内涵化——有效地调整和适应另一种文化,无论它是国内的亚文化还是外 国文化 4.5安彩文化的推进作用

促进物质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它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属于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公司吧企业文化建设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通过开展多种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向职工灌输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增强彼此的感情,强化了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行为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称为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在塑造自己行为文化时,必须建立企业行为文化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企业公共关系的规范。安彩在企业文化行为文化方面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1.树立典型,目标激励。2.率先垂范,形象激励。3.提高素质,知识激励、4.感情激励

文化力的放大效应

文化对管理的影响——认识到管理的哲学深深根植于文化,在一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管理做法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文化。

有效的文化管理表现——把文化理论和观点,应用于特定的影响人们工作表现的跨文化环境中。

文化的协同增效——为了共同的发展,把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们组织起来,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工作文化——把文化的普遍特点应用于特定的人们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特定工作。对于安彩人认为,争取成功是人的行为动力,个人身份及个人价值,都是以他(她)所取得的成就来衡量的。有个性、与众不同成为越来越多的员工的价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文化力的放大效应。

4.6 缔造安彩未来的企业文化 如何缔造安彩未来的企业文化,关键在于提高按裁员工的学习能力,创造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它将影响安彩今后的方方面面。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它意味着员工工作更加主动,解决问题更加迅速,更能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一旦员工增强满足顾客需求的责任感,那么顾客的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样,一旦员工增强其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并彼此鼓励创造力及实验能力,那么,产品种类将得到改进且更为丰富。当人们设定并努力去实现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时,他们的个人绩效将会得到改善。当员工在相关能力方面完善自己,诸如质量关注意识、绩效管理、以服务为向导、主动性、生产效率等,他们对顾客的服务质量将会得到提高。因为人们运用他们的才智和能力更好更有效率去完成工作,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因此得到提高。

管理者们将能更好地指导下属,使他们更具有责任感。他们将下属视为独立的个体,鼓励他们竭尽所能,改善自我。这样,员工的满意度将会得到提高,组织更容易吸引到优秀人才,跳槽率将会减少,组织将会发生转变。

因此,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以能力为基础的员工培养体系是重要的。为了更有效地运作,该体系所包含的要素应远远不止绩效评估,或绩效评估和工作目标的订立。

安彩是如何通过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来支持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呢? 第一,要讲真话。讲真话在绩效提高中意味着把信息真实地反馈给管理管理者、员工和合作伙伴。

第二,忠诚服务。绩效提高过程的每一方面都应该为组织中的每一位风险承担者服务——员工、管理者、组织的所有者以及客户。

第三,责任感。这一原则中的关键概念——我们每个人都各自创造自己的经验——是支持绩效提高的基本原则。

第四,快乐工作。快乐是使人们从他们的工作中获得满足的原则。第五,同情心:培育一致的想法和感情。同情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同他人产生共鸣。

结束语

企业文化就是决策层意志和行为在企业管理实际中和员工认识中的投影。建设企业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不是让员工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要让领导们清醒和明白怎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和代价。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来说,通过宣传媒介、强化教育等形式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烘托固然是个办法,但实际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却绝不是这些,而是决策者、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管理行为,所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是“文化促管理”,而是“管理促文化”——至少在未形成固有的良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之前,管理行为的辐射力是决定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比如说企业倡导诚信,可在管理规定和经营实践中却处处以“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为行为准则,这样引导出的文化氛围势必是适得其反的。其实,企业文化是不需要特别去建设的,它与企业的制度建设、执行力建设、管理行为等同生同息,所谓的文化就是这些行为在企业人众中的反馈和折射。那些为了文

化而文化的所谓宣传册、口号,其实不要也罢。否则的话,要了又做不到,只会动摇军心,在员工心中闹闹笑话!

致 谢

本论文经过多次修改终于顺利完成。感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培养,让我整个大学生活丰富而又精彩。感谢陈家润教授对本论文从选题、构思、资料收集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的指引和教导,使我对于企业文化及企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最终得以完成毕业论文,对此,我在内心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陈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毕生的学习楷模,陈教授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大学生涯里,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篇:蒙牛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蒙牛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

企业文化本身是一个渐进的、开放的、取精汇弘的系统体系。在其生成发育过程中,必须将其放在民族、企业、个人的三维空间来立体思考。民族之心即民族大众的精神诉求和文化祈盼,是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和根脉;企业之心即企业精神,企业家必须把重视事和物的管理与重视人的管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企业精神成为价值同构、目标同向、行为同质的精神基因,成为一种激励凝聚的重要力量;个人之心即指个人的价值追求,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为民族、为企业的献身精神,而文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终极价值与职工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契合点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看,可以说就是一个企业的“心路历程”。在这个“心路历程”逐步生成发育的过程中,离不开民族之心,企业之心和个人之心的“心心相印”。此“三心”从内到外,从微观到宏观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设定了背景、打上了印记、铸就了基层特有的文化符号。只有将企业文化放在民族、企业、个人的三维空间来立体思考,才能创造出一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素

蒙牛乳业集团自1999年1月份成立以来,开创了中国乳业高速发展的先河,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仅11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在人们“疯牛”的赞誉中,用“事在人为”的哲理,创造个这个世纪的奇迹,而这一切得益于温和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

本文通过对蒙牛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找出解决对策,使蒙牛的企业文化更加完善,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 建设 问题 对策

Abstract Culture itself is a progressive, open the system to take precise system of exchange Hung.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formation, must be placed in national, corporate, individual three-dimensional space to three-dimensional thinking.Heart of the national spirit of national public aspirations and cultural Qi Pan, is the primary source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Root;business heart of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entrepreneurs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material things and people management and attention to their management, so can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value of the same structure as the target in the same direction, behavioral genetic homogeneity of the spirit, become a major force in encouraging cohesion;individual heart i.e.the value of the individual pursuit One of the highest level of need is for the nation to the enterprise spirit of dedication, cultural management value to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employee self-realization of the ultimate needs are best Qi Ge Dian Jiceng corpo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angle of psychology from the culture can be said is that a enterprises “spiritual journey.” In this “mentality of” build step by step development process, inseparable from the National Heart,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in the heart of the heart of the “affiliated.” This “three hearts” from the inside out, from the micro to the macro setting for the building of grass-roots culture background, has marked, cast unique cultural symbol of grassroots.Only companies Culture on the national, corporate, individual three-dimensional space to three-dimensional thinking, to create a business development needs to adapt to the endless spirit of the prime Mengniu Dairy Group since its inception in January 1999 created a precedent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has created spee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myth.Founded in 1999 to the present, only 11 years, Mengniu dairy enterprises in the country's ranking rose from the No.1 116 to 1.In people “mad cow” of praise, the use of “human effort that counts” philosophy, to create a miracle of this century, which all benefited from the mild corporate culture and business management.Based on the Mengniu's enterprise culture in-depth study found that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thus to identify countermeasures to Mengniu more perfect corporate culture, business develop further.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 Build Problem Countermeasure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一章 引言„„„„„„„„„„„„„„„„„„„„„ 3 1.1研究背景„„„„„„„„„„„„„„„„„„„ 3 1.2研究目的„„„„„„„„„„„„„„„„„„„ 3 1.3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理论综述„„„„„„„„„„„„„„7 2.1企业文化的概念.................................7 2.2 企业文化的特点................................7 2.2.1企业文化的积累性.......................................................7 2.2.2企业文化的双刃性...........................7 2.2.3企业文化的双重性...........................7 2.2.4企业文化的实践性...........................7 2.3企业文化的作用.................................7 2.3.1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7 2.3.2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7 2.3.3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8 2.3.4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8 2.3.5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8 2.3.6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8 2.4企业文化的结构.................................8 2.4.1企业文化的物质层...........................8 2.4.2企业文化的制度层...........................8 2.4.5企业文化的精神层...........................8 第三章 蒙牛公司及企业文化建设........................9 3.1蒙牛集团简介..................................9 3.2 蒙牛集团企业文化.............................10 3.2.1企业管理文化.............................................................10 3.2.2 企业人本文化.............................10 3.2.3 企业竞争文化..............................10 3.3.4企业产品文化...............................10 3.3.5.企业营销文化..............................10 3.3.6.企业领导文化.............................10

第四章 蒙牛公司公司存在问题............................11 4.1蒙牛品牌塑造的缺失............................11 4.2危机预警机制尚未建立...........................11 4.3社会责任意识薄弱...............................11 第五章 蒙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企业的启示.............13 5.1 思想认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13 5.2创造消费者利益...................................13 5.3企业文化要加强预警机制...........................13 5.4企业文化要注重责任—回归本源做责任...............13 5.5构建和谐企业文化.................................13 第六章 结束语...........................................15 考文献..................................................15 致谢....................................................15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其核心部分是理念与价值观,然后依次是行为规范、制度和企业形象、品牌等。因此,企业文化的根本是以价值、行为以及优秀品质(企业美德)的制度化。企业文化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体现在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企业文化是通过外在显示的形式体现出经营管理的力量和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品牌是企业内在品质、企业无形资产和企业市场地位的综合表现,在企业文化的成果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的兴起,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建立与之相应的企业文化已经刻不容缓。一个社会有自己的文化,一个企业也要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说到底就是企业组织成员共同默认、并在行动上付诸实施的一种价值观,是员工思想及行为的一种规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反映企业特点的企业目标体系、企业精神、员工的道德规范、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以及企业的社会形象等等,企业文化不仅影响着员工的行为规范、心理状态、思维习惯,而且也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风格、企业的形象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良好的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融合及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对企业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蒙牛集团从成立之初就注重自己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企业文化系统,为其初期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强劲的动力,也成就了蒙牛前9年的腾飞,造就了“蒙牛神话”。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蒙牛的企业文化已经漏洞百出,不再具有昔日那强劲的推动力。

1.2 研究目的

当今市场经济前景更加变幻莫测,市场竞争更是风起云涌,多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一夜突起,又有多少行业泰斗日落西山,正如古代皇族一样,每个企业经营者都在寻求着企业的长生不老药。特别是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开始充分认识到,无论是国外并购还是企业转型重组,无论是产业整合还是管理优化,清晰的文化建设都是企业持续发展最强的引领者和支持动力。蒙牛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正是以蒙牛为例阐述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带来的引领、支撑、匹配企业管理提升和转变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分析了蒙牛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在金融后危机时代,企业文化更需要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引擎和动力。

1.3 研究的方法

(1)资料收集法:通过学校图书馆、网络和社会调查收集大量相关资料。(2)案例分析法:蒙牛公司为例,对其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研究、企业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3)比较分析法;本论文从的蒙牛公司文化建设管理情况入手,采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人蒙牛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进行具体分析。归纳蒙牛公司经验给乳制品行业带来的重要启示和改进方法。

第二章 企业文化理论综述

2.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中通过经营实践和员工行为所累积的除物质产品之外的习性或习惯,以及观念和制度等等内容,它是企业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制度的总称。它不是可见可触摸的东西,而是由观念、氛围和规则来构成它的表现形式。稳定的企业都会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游戏规则,所以始终会以“解决问题”做为自己的宗旨。

2.企业文化是被大家认为有效的而共享,并共同遵循并自觉维护的;

3.企业文化是习惯的;

4.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持续发展的;

5.企业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的关键价值。

2.2 企业文化的特点

2.2.1.积累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由许多方面所构成,不是一个随时可以形成和改变的。一旦形成,就具备了作为思想和行为交流的平台价值。

2.2.2.双刃性:

一旦形成,既有利于沟通,又会形成排斥创新和新文化形成的惰性。需要我们善于利用企业文化的力量从事我们所希望的活动。2.2.3.双重性:

当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并没有说明这些企业文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因为有些方面是促进企业发展,有些方面可能阻碍企业的发展。但是,当说一个企业想做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时,比如说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或做员工培训时,这个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特指好的企业文化。

2.2.4.实践性:

企业文化总是与管理实践和氛围相联系的,要实际在具体的企业中感受才能知道这个企业文化的特点。

2.3企业文化的作用

2.3.1.导向作用:

将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用人性化管理方法。(所谓人性化管理或人本管理,并不是依靠人情的管理,而是把人性化中的优点加以发挥,使企业目标与员工成长、自我实现的目标相一致)。人性化管理是一种重视各种激励因素,引导员工自觉创造的管理。同时,人性化管理也比较注重员工个性、自我实现、沟通、平等等价值的引导和实现。可以说,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就是企业文化成为管理的具体化。2.3.2.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提供凝聚力和向心力。好的企业文化具有精神的魅力,能够吸引人才。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不断同质化的今天,人力资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发展,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和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不可想象的。企业文化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法宝。2.3.3.约束作用:

对企业而言,没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办不好,或者竞争力不强;而有好的文化,也不能决定企业必胜。但企业文化可以强化企业优势,或减少不良习性对企业的影响。可以说,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而且提供了经济效益之外的效益—精神愉快、生活快乐的收获。2.3.4.促进作用:

企业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效益,或者说有助于促进经济效益。但在思考企业文化的意义时,也不能完全停留在直接追求经济效益上,否则根本建立不起好的企业文化。因为,不重视文化价值的人,不可能有好的文化感受和追求。企业文化是“工夫在诗外”的典型体现。2.3.5.激励作用:

文化激励包括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营造讲效率的环境,高层与员工有更多的沟通,塑造好的企业形象让员工自豪,员工的参与感更强等等。2.3.6.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形象,他可以激发员工对本公司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二是外部形象,他能够更深刻地反映出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企业形象还可能对国内外其他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

2.4企业文化结构

2.4.1物质层:

物质层是指企业形象。2.4.2制度层:

制度层是指对企业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

2.4.3精神层:

精神层是指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则。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目标及企业道德等五个方面。第三章 蒙牛公司及企业文化建设

3.1蒙牛集团简介

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60多亿元,职工2.9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330多万吨/年。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相,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业7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3700多个,至今已累计收购鲜奶650多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20多亿元,仅2005年一年就发放奶款42亿多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近9000吨,位居行业第一。

在社会公益事业上,2003年,率先捐款、捐奶1200万元抗击非典;2004年,为全国教师捐奶3000多万元;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2005年,出资1000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2006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预计受益小学生在7-10万人,总价值达1.1亿元。

目前,蒙牛集团正按照既定目标,为确保在2011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而努力奋斗。

2008年9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撤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牛根生牛根生专访九年前,蒙牛人在茫茫的内蒙古草原上第一次竖起了蒙牛的旗帜,在一片荒地中建起了蒙牛的基石。九年后,蒙牛集团已经可以和中国奶业首强伊利集团比肩而立,并称为“草原奶业双雄”。蒙牛是如何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把蒙牛品牌塑造成中国乳业顶级品牌的呢?蒙牛的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讲述了蒙牛创牌的秘密。股权结构

据蒙牛乳业《招股说明书》显示,蒙牛乳业在上市前共有六大股东,分别是银牛公司(44.8%)、金牛公司(21.1%)、牛根生(6.1%)、MSDairy(8.7%)、CDH(5.9%)和CIC(3.4%)。其中,后三者分别是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和英联投资三家外资金融机构为投资蒙牛设立的公司,而金牛公司和银牛公司则分别是由蒙牛的高管人员和“与蒙牛业务关联公司的高管人员”于2002年9月23日在BVI注册的境外公司。金牛公司由蒙牛高管组成,共有15位股东,牛根生持股28%。

3.2 蒙牛集团企业文化

3.2.1企业管理文化:

蒙牛推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在蒙牛每一个部门外都有一张OEC考核榜,全方位地对员工进行综合控制。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要进行考核,“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事完评价”就挂在考核榜的下方。因此,每个员工的是非功过,都一目了然。蒙牛对于廉政管理非常严格,只能上级给下级拜年、送礼、请客,凡是中高层领导的直系亲属,一律不准进企业。 3.2.2企业人本文化:

搭建成长平台,强化学习培训;实施大师计划,成就员工价值。蒙牛的员工全部采取聘任制,竞争上岗,每一位新招员工都要经过考试录用,任何人不能凭借关系进入。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蒙牛的新员工都要接受商学院一个星期的全封闭入职培训。开展企业文化的全国统考,全国设20多个考场,从副总裁到清洁工无一例外都要参加。 3.2.3企业竞争文化:

蒙牛起初是将伊利作为标杆,让消费者知道了蒙牛,借助伊利扩大了影响力。蒙牛也一直强调向伊利学习。蒙牛与伊利在竞争中相互激励,共同发展,携手并进。其次蒙牛人更注重与自己较劲,不是打击消灭其他品牌,而是发展完善自己的品牌,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3.2.4企业产品文化:

蒙牛以品质取得信任,以品牌提升价值;以创新制造差异,以成本赢得竞争,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蒙牛,每一包蒙牛牛奶都要经过9道工序,36个监控点,105项指标检测,确保消费者喝上优质牛奶。蒙牛认为,“如果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产品不出问题,只是质量的最低标准;产品满足需求,才是质量的最高标准。而质量则是企业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3.2.5企业营销文化:

蒙牛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营销史。蒙牛在营销上的投入是相当可观的,牛根生曾说:“广告的投入与销售额的上升绝对成正比。”而蒙牛广告是为宣传产品的营销手段。 3.2.6企业领导文化:

蒙牛公司的管理者非常重视榜样的力量,严于律己,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样就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了榜样,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生动教材。第四章 蒙牛公司公司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007年,蒙牛以102亿元的品牌价值,在胡润民营品牌榜排名第五。那时,没有人质疑这个上升中的品牌是不是具有这么高的价值。2009年,蒙牛迎来了十周年庆典,只是,这个在经历了三聚氰胺的创伤直到三聚氰胺事件,人们才突然发现,这个被视为中国奶业翘楚的企业,原来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成熟。人们更加发现,一个企业应该不断反省自己,不断创新企业文化。那么,蒙牛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4.1蒙牛品牌塑造的缺失存在的问题:

蒙牛乳业津津乐道的是它的超常规快速发展策略,公司成立之初就敢于把启动资金900万元的1/3用于广告宣传,至2003年成为央视广告新一代标王,蒙牛可谓把超常规快速发展发挥到了极致,并踌躇满志地将之当作无往不胜的利器。从蒙牛2004年的战略目标(预定销售目标100亿元,蒙牛需要在2004年实现60亿元的销售增长)可以看出,蒙牛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自己以前的经验,或许以前的光环给蒙牛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蒙牛的发展就应该是快速、超常规的。因此,蒙牛开始不顾一切地寻求速度,而不是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开始寻求一切机会让企业立刻取得各种利益,而不管这种利益是否超出了核心竞争力所允许的范围,是否能够让蒙牛持续发展、持续赚钱。蒙牛的超常规快速发展战略,实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运用机会战略,从而在短时期内取得业绩。在品牌的塑造上,蒙牛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种机会战略的影响。

4.2危机预警机制尚未建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企业也一样,任何一家企业都会犯错。危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常态,而不是意外,可以说危机种子潜伏在企业运营价值链的方方面面。以蒙牛来说,快速成长的蒙牛,创下了无人能比的蒙牛速度,然而,在大肆拓展市场之中,必然也会积下一些难以短时间化解的顽疾,如工厂产能的跟不上、产品生产监控的薄弱、人员管理的难度加大、市场竞争的恶意对抗等,这些顽疾如果没有有效化解或一一加以重视,在某种外因的诱使下,就可能演变成企业一场重大的危机。三聚氰胺危机的爆发,就是因为内有快速发展积累下的种种隐患,外又有巨大利益的诱惑,内外夹击之下,危机的爆发仿佛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企业应该明白一点:危机管理的精髓并不是要花大量的钱治疗,而是在于花少量的钱预防。将危机预警机制渗透到企业文化当中,让企业上上下下都能意识到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并将危机感带入工作当中,这样企业才能健步前行、俞行俞远。“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危”,老子的智慧至今仍是我们防患危机的经典。老子危机管理的思想,强调对“破”、“散”的“持”与“谋”,强调对“有”、“危”之前的“为”与“治”,实质上就是主张以从原初态度化危机于无形[1],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加强企业文化中危机预警机制。4.3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此次乳制品危机的爆发,使乳制品市场呈现出大规模缩水的状态,并且在消费者中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如果我们追根溯源的去探寻问题的本质,会发现这些乳制品企业在明知三聚氰胺有毒的情况下,仍然由着巨大利益的趋势而一意孤行的添加。这说明蒙牛的企业文化在眼前利益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如果说品牌知名度的扩大可以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来实现,而品牌美誉度的提升却只能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等方法来实现,那么要想提高消费者的长期品牌忠诚度就必须要让消费者知道该企业是一个对消费者和社会都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企业。要成为这样的企业,自然要将对消费者和社会的责任深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个角落,让企业里的每位员工时刻都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对消费者和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一个品牌才能够留住消费者,才能够在众多品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最终从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第五章 蒙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从发展的观点看,企业文化都要经历一个逐渐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进程。这就是为何当今世界上各家成功的企业,毫无例外地体验着企业文化的变化,衰变和新企业文化的产生这一不可改变的历程。蒙牛企业文化的发展给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如下启示:

5.1 思想认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企业文化总是或多或少体现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提高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弘扬企业文化,而且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及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保持高度一致,在制度的规范中逐步实现优良的企业文化。

这里我们来看一下蒙牛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定位。

蒙牛现在的企业文化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道德篇”、“管理篇”、“奋斗篇”、“理念篇”、“科学发展篇”。的科学的文化体系。以“总篇”来提纲挈领,按照不同的方面分为“伦理篇”、“

从蒙牛企业文化体系的结构来看,贯穿整体的思路不是对员工进行生硬的生产管理方面的说教,而是用通俗易懂语言指导所有员工如何走好人生路,正是“用辅导代替领导”。

5.2创造消费者利益:

蒙牛在快速发展这条道路上是成功的,但在品牌文化打造上却存在缺憾。蒙牛在运用机会战略,不断利用借势提高自身的地位,不断提高比较竞争优势的同时,要建立与消费者持久的关系,要为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使蒙牛品牌深入民心,从而赢得真正的持续竞争优势。

5.3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明确危机意识

蒙牛在短短十一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辉煌成就,蒙牛致力于速度,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的需求。殊不知发展越快,越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蒙牛人应该有明确的危机意识,并且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管理,防患于未然。在危机发生时不至于像无头苍蝇,完全没有准备,不知如何处理。对于一切可能发生的危机,蒙牛都应该准备好相应的处理方案,不管发生什么危机,都应该沉着应对,顾客永远是对的,寻找自己的问题,不要推脱责任。根据相应的危机处理方案进行有效的处理,确保消费者能够满意。

5.4企业文化要注重责任—回归本源做责任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责任己经具有了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内涵,回顾蒙牛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发展,在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中,蒙牛捐助的牛奶使被困的群众备感温暖;在汉川地震中,蒙牛也有不凡的表现,但是,这也只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外化的表现,而之后发生的乳制品危机,就进一步的突显出企业对其最根本的社会责任的忽视。

诚然,现在的企业责任有多方面的内涵,然而,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归纳成简洁的一句话,就是回归本原。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如果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就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一个企业能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最主要的就是依托了消费者。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可称之是“唇齿相依”的“共存共荣”的关系。没有了消费者,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可能,尤其是在买方市场的今天,消费者的喜好与否就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存亡。一个企业要想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占有多数的市场份额,拥有较高的消费者忠诚度,就必须要回归本原,回到消费者中去。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消费者的安全问题,充分尊重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消费者负责,这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最根本的基础和前提。5.5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作为企业,必须首先构建和谐企业,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企业自身的利益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一起来。企业和谐的基础是价值认同,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全体员工共同理想信念的确立、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的形成,推动企业员工精神上的和谐,把企业中人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合力,为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建设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就要在考虑企业发展时树立全局意识,统筹兼顾,充分考虑顾客、员工、股东、经理人、社会、国家、自然等各方面的因素,依此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蒙牛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弊端就在于没有真正的落实起来,如何落实,需要严明的管理,监督。仅依靠员工个人素质实现企业文化的实践是不易的,这就需要有特定的监督机构,不可否认在监督机制下,能够促进员工的能动性。如银监会,质监局等监督机构,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蒙牛集团成立初期成立了企业党的机构,配备了专职书记和相应的纪委、工团组织,设立了党群办公室,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专管部门,但都属于管理部门,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蒙牛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只要做出了违背企业宗旨,有损企业形象,企业利益的行为,监督部门都可以直接做出相应的处罚,批评教育。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企业文化能够真正的被重视,有效的落实到工作中去,完善蒙牛的企业文化建设。

第六章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全面而细致地渗透在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具有个异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它卓越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企业文化,还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升华和更新,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体现企业的精髓、灵魂、旗帜和象征;也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蒙牛简介》 来源财经•腾讯网 2009-07-06

2、《蒙牛企业文化手册》蒙牛足迹[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2004。

3、《蒙牛企业文化带来的品牌效应 》 作者:李复强 中国管理传播网 2007年02月25日

4、《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黄 静 龙源期刊网 2007年第10期

5、张一青,孙春晓。民营企业文化与竞争力[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

6、王春兰。企业文化建设——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7、陈春花 企业文化[M]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6

8、李梦觉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5

9、任子龙 牛根生谈创业——创业[M],总要先取经于成功创业者 海天出版社 2009

10、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黎明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M] 2008,4

11、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姜瑞云 李怀 刘志华 商场现代化[M] 2008,11

12、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宋三路 党史博采[M] 2008,3

13、略论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基本特点 田国华 经济师[M]2008,5

14、企业文化如何实现与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 王欣 景凤春 企业研究[M] 2008,5

15、浅议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 陈桂莲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 2008,10

致谢

首先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翟文老师,本文是在翟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在指导论文中老师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问题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还要感谢,同学对我的无私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

最后感谢大学四年培养、教育了我的所有老师,他们传授了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教导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所作为。

第三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学 生 张瑞华 指导教师 高级讲师 专 业 经济管理 层 次 高起专 批 次 102 学 号 W11040210214 学习中心 北京农林科学院 工作单位 北京 顺义

2010年 8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 录

1. 前言...................................................3 1. 1 本文研究背景.......................................3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4 1.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 2.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5 2. 1“家”的观念........................................5 2.2“面子”问题..........................................5 3. 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的策略建议...........................6 3.1尊重员工的“家”.....................................6 3.2引导“小家”成“大家”...............................6 3.3既要“明”,更要“暗”................................6 3.4努力“安人”.........................................6 3.5领导者重视以身作则...................................7 4. 结论与建议.............................................7 4.1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7 4.2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8 4.3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9 后记.........................................................9 参考文献:..................................................10 内容提要: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 软实力 经营管理 精神力量 企业发展

1. 前言

什么是企业文化?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刘叔铭教授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的定义。一是《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四是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五是简单地说,它是在一个企业里事情如何做好。六是企业文化还可以看做一个循环、哲学表达价值,价值体现于行为上、行为说明哲学。七是企业文化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理念和行为方式。

知名企业贵州开磷集团的《企业文化手册》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磷矿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一个企业,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无声的、无形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这种氛围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说明企业文化在当今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自八十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已经改变了无数企业的命运,像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都是靠企业文化发展壮大。虽然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管理等“看得见”的硬实力,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

1. 1 本文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的产生既是对旧的管理”理性模式”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众所周知,旧的管理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迷信组织、制度和机器,忽视了非理性、非组织的东西,特别是忽视了企业的主体——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在重视制度、组织等硬件的同时,特别重视人的因素、人的感情因素、文化因素。目前,中国企业在确 3 立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后,一大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培育了催人向上的企业文化,其中的佼佼者有青岛海尔、四川长虹等。它们的企业文化具有许多独创的特色,如弘扬主人翁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企业管理方面,日本企业全面重视从西方管理理论中引进的7“S”理论,即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能、作风(企业文化)、最高目标(企业精神),并且将西方管理理论与日本本族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日本人信奉“个人发达”的格言,期望自己有所成就,他们工作特别勤奋,很早就养成了快节奏的工作习惯,往往主动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这是维护个人尊严声誉与取得成就的行为,无数员工的这种勤奋主,终汇成了日本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法国企业在经济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合作与均等尤为突出。法国企业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法国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不仅为了法国人的特质利益,而且也是为了法国人的尊严。这种广泛的公众意识是法国文化非功利性与共产思想的体现。法国人天生不服输,众多企业都为自己设立一个竞争对手,不管他是来自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他们都全力以赴地应战。家乐福始终把沃尔玛视为自己的对手,虽然在这种对峙中他们很多时候总处于下风,但是他们始终以法国文化特有的自负与不屈,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应对挑战。

我国企业确立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后,一大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培育了催人向上的企业文化,其中的佼佼者有青岛海尔、四川长虹等。它们的企业文化具有许多独创的特色,如弘扬主人翁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

1.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企业文化是依靠企业的主体来形成并依靠他们传输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包括了三个部分:

1、劳动文化。劳动文化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的基本要素。是最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劳动文化涵盖了基础劳动的核心力量和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全过程。具体的就是员工的技能、素质、规范和观念。只有尊重劳动,建立优良的劳动文化,才能够更好的把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是体现企业生产能力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主体。

2、生产文化。生产文化的主体的是管理人员。它是包括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企业的中、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贯彻和实施公司精神和方案并处理和协调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传递者。生产文化是企业有计划和组织的实现生产并完成企业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经营文化。经营文化的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的战略、策划、经营方向和企业重大事件的决策者,关系到企业的盈亏和发展。同时,企业的决策层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是企业文化的 4 源泉以及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

一个企业想长期成功要靠好的企业文化。然而众多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源自西方,一些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如何进行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如何把企业文化理论本土化,这是摆在中国企业界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我们研究企业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2.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管理”、“中国式管理”成为管理界的新名词。曾仕强教授在《中国式管理》一书中认为,中国式管理一直是存在的,大家都在用,但身处其中,习以为常便不觉其存在。中国式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管理哲学,换句话说,中国式管理是一种管理文化。中国企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具体化,要理解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必先寻找其根源——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

2. 1“家”的观念

中国人有着极为浓厚的认祖归宗意识以及极强的“家”观念,这是我国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基本国情,这种观念使得中华儿女无论去往何处心中都永远装着故土,这种观念还使得中国人看到“家”字便倍感亲切,产生心理归属。

人们都对家有很强烈的认同感,但对于家之外的东西则认为与自己是不相干的。中国人普遍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事实上,个人的这种观念也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生活中这种观念则演化为了一种“私”,甚至有人说中国没有“公民”,只有“私民”。在企业中,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公家事务的漠视,甚至认为“公家的”就是大家都可以拿的——拿掉“大家”为小家。

2.2“面子”问题

中国人有句话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这话一点没错。林语堂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为之,也不为过。真是一语道破中国人对“脸”和“面”重视程度。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因为一个“面子”问题,都可以用“面子”来解释。众所周知,中国人处理事情讲究一个“人情”、“关系”。将中国人的“面子”情结延伸,就能看到中国人更多层面的文化心理特征。

3. 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的策略建议

中国式管理哲学具有很大的弹性,面对复杂的情况,能适应快速变迁的环境。扬长避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3.1尊重员工的“家”

中国人都对家有强烈的认同感,当这种认同感得到理解与认同时,员工得到心理上的激励,相反,当这种认同感被强制抹杀,势必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所以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家应当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只有企业把员工的家当做自己的家,员工才会把企业当自己的家。管理者应当尽量了解员工的困难,帮助员工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困难,这将大大地激励员工,员工也才会对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比如海尔有一个“排忧解难”小组,专门为员工排忧解难,获得员工的一致好评,也换来了员工对海尔的忠诚。

3.2引导“小家”成“大家”

人们对公共事务的漠视,其原因就在于公共事务似乎于我无关。要打破这种“私”的、“小圈子”的观念,就必要把员工“家”的概念移植到企业中来。

众所周知,日本企业的三大特征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制度,其精髓就在于将日本文化中家的概念通过这些制度移植到企业中,员工爱厂如家,企业的兴衰荣辱与个人的成败得失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企业还怕没有竞争力吗?

3.3既要“明”,更要“暗”

“明”就是必须要做的表面功夫,但是更深的“暗”功夫却是在后面,如果浮于表面,结果是事情往往难以解决。曾仕强在《中国式管理》中提到,中国企业的会议最好是采用3:1:3的形式。就是说如果会议要开1个小时,那么会前最好要做3个小时的准备,会后再做3个小时的沟通,事情才能圆满的解决。因为在会议上,大家是面对面的,各个部门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又谁也不愿得罪别人,会议上难以获得每个人真实的想法,也难以取得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需要把功夫放在“暗”处,会前会后需有足够的沟通,而在会外的沟通就不会像在会议上那样难堪,彼此都能表达真实想法,在总经理协调下,最终才能获得理想的方案。

3.4努力“安人”

成功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能够安人的企业文化。具体而言就是对内要安定员工,对外要安定客户。

安定员工,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确立人与人、事与事,以及人与事之间的规范,采用人性化管理,依“情、理、法”的结构,先由情入理,不得已才翻脸无情,依法办理。比如海尔讲究对员工要“三心换一心”: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用这三心换来职工对企业的铁心。

安定客户,就是要合理承担社会责任(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增进各界人士的信心,提供诚实的榜样,诚信地面对消费大众。很多人买中药都喜欢买北京同仁堂的产品,原因何在?因为同仁堂有可信度,让顾客放心。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一直都在推崇它的创始人乐显扬提出的一句话:“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3.5领导者重视以身作则

从“家”的角度来看,一个家中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励精图治的家长,这个家才有兴旺的希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者除了要在员工中树立典型外,自身也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榜样。首先领导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二是企业主要领导不要“走马灯”似的更换,这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延续性;三是如果主要领导更换,新来领导应该有一种气度,对原有的文化建设纲要和文化氛围进行扬弃,而不是轻易否定;四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要公正廉明奋发向上,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会是积极向上的;五是要树立长期观念,俗话说“十年栽树,百年树人”,欲速则不达。只要领导者潜心管理,努力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能够塑造成功。

4.结论与建议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4.1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在西方经典企业管理理论看来,市场、设备、技术、资金、利润等直接资源要素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并没有把文化列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但事实上企业文化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与设备、技术等直接资源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本质上讲,企业是通过生产与销售的经 7 济活动贡献于社会,就如同人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也有经营观、市场观和销售观。虽然名称不同,但意义相同,都是围绕求生存、谋发展的基本思路对未来进行指导和帮助。日本企业就是采用了企业文化的特殊作用,形成了“最廉价的商品并不是最好的商品,消费者最喜欢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等独特的经营哲学,很快打开了世界市场,成为了企业文化促进经营管理的典范。建立了这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哲学:一是有助于把握市场规律,做好经营决策;二是在尊重人才、使用人才、开发人才上更能显示出文化的优势,有助于人尽其才。

2、企业文化有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要实现经营目标,也就是说在把生产要素做成产品并转化为利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生产技术和要素的简单投入,也离不开企业员工凝心聚力的努力奋斗。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集合来看,生产要素只是其中的一项,员工才是把资源要素组装成产品的关键环节。常言道,事都是人干出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文化的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等特殊作用,使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标准下形成合力,自觉地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奋斗目标,员工们自然就会努力把企业的资源要素生产成一件件社会需求的产品,通过市场把经营目标由书面的预算变为现实的利润。

4.2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一些百年大企一样难逃破产的命运。只有不断地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才是战胜危机的正确选择。

1、用企业文化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泰罗的“科学管理”重心是一种硬性的制度管理。这种模式虽然有刚性,体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管理理念,但却没有弹性,缺乏柔性,有的时候还会产生劳资矛盾,引发员工与管理层的冲突,所谓过于刚性往往容易折断。这就需要文化的力量。借助企业文化,充分利用制度的理性与文化的非线性结合,实施“人性化”管理。在平等与尊重、感情与工作、贡献与奉献中,把“我被管理”变成“我要管理”,并通过身教重于言传,表扬重于批评,激励重于处罚等相关的文化理念,用真情、爱心、诚实等有血有肉的柔性管理,让员工在自由、愉快、和谐的氛围里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把压力变成动力,把紧张变成和谐,把个力化成合力,起到了解决制度缺损和优化管理的双重效果。

2、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发挥团体的作用。企业在社会是一个细胞,在内部却是一个团体。团体讲究的是集体、凝聚和整体的作用。自然法则中的狮群依靠团体的力量,把捕猎成功率由个体的20%提升到群体的70%,不仅规避了种群濒临灭绝的危险,而且还得到了较好的延续。与狮群同一级别的老虎们则依靠单打独斗,即使本领无敌,如今却与狮群的状况大相径庭。如果企业采用了老虎的生存方式,在市场竞争中的日子不会比自然法则中的老虎强到哪去。通过文化的力量,在不断地宣传、培养和引导中建立起员工认可的、接受的、愿意遵行的市场观、价值观,形成了一股劲,在困难面前,员工与企业同心协力渡难关;在危机来时,相互抱团谋进退,而不是树倒猢狲散,大难来时各自逃。同时,企业文化还能够调节内部人际关系,减少内耗,创造公平公正的和谐环境,起到深化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4.3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

企业的经营管理如同一个人的习惯一样,一旦形成固化的模式,就会满足于现伏,放慢了节奏,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对于时刻处在动态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环境在变,市场在变,机会也在变。如果停滞,风险加大,困难加重,严重的还会导致突然破产。

1、企业文化能够带动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需要一个正确的理念,没有正确的理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而经营理念的形成和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更何况先进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时代的精华,是先进理念和生产力的代表。通过企业文化的潜默移化、启发向上的作用,把当前进步的、积极的、未来可能发生影响的企业经营理念植入到企业,以时间换空间,促进企业在发展中更新理念,在管理中创新理念,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实现管理创新。

2、企业文化能够推动经营管理的内容和技术创新。长期以来,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主要是来自西方欧美国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发明者和建设者,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注重的是对资产、技术等“物”的管理,甚至把人也当成了“会说话的工具”。日本企业则打破了西方欧美的思维观念,把正义、感恩、诚信、忠诚等人性的知识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用企业文化充实、发展、丰富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思路、方法和手段,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战胜了西方欧美企业,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所以,企业文化不是虚的、假的,而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抓住“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的特点,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性,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吸纳新技术,拓展新方法,使企业在管理中灵活地应对市场,在竞争中找寻获胜的时机,在决策中降低经营的风险,在创新中一步一步地把企业经营管理推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企业的管理升级。

后记

一种观点,企业发展一年靠领导,五年靠战略,十年靠文化。这种观点不无道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软实力”,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只会适用于一段时期,它会随着企业机制、体制和运营模式的转变以及企业核心管理者更替而随之变革,而企业文化却是企业发展自然积淀形成的意识层面的精神产物,是企业矢志不渝地继承和弘扬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永恒不变的管理哲学。

贵州开磷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可谓名声在外。从过去身居深山、只能生产单一磷矿石产品的老矿山企业,到如今的矿肥矿化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50年的风雨砥砺,半个世纪的传承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磷文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开磷集团新的班子对开磷文化赋予新的、更具时代特色的丰富内涵。“开磷文化是为集体谋利益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开磷领导层一直强调,“要将职工队伍思想建设融入到开磷文化的宣传教育中去,用‘做强做大开磷’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用‘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开磷精神鼓舞斗志;用 ‘忠于祖国、忠于开磷、孝顺父母’的职工素养引领开磷风尚。”这正是开磷文化的精髓。

开磷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开磷发展依赖优秀的开磷文化来支撑和导航,用开磷文化打造开磷品牌,用开磷文化树立开磷信誉,用开磷文化传播开磷形象,用开磷文化提升开磷竞争力。建设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开磷文化,开磷发展就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开磷文化在弘扬开磷精神、提高职工素质、树立开磷形象、增强开磷凝聚力等方面,正在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这种精神力量,正在实现无形的管理、约束和引导,产生凝聚力,为开磷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持、精神动力、舆论引导和文化支撑。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用理想信念武装起来的团队是永远打不垮的,开磷集团就是这样一支令人瞩目的团队。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一个核心项目,必须正确的对“企业文化”加以认识。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企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总之,有了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将不战而胜。

参考文献:

[1]开磷《企业文化手册》,2010。

[2]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吉尔德《重获企业精神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4]孙明华《企业竞争力理论演化趋势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 [5]舒化鲁《如何构建强势企业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6]《企业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7]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科特著。曾中,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

[8]周艳,《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的互动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 [9]聂正安,《管理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包安,《中外企业文化》,北京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第233~245期 [11]郭荣光,《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北京大学出版,2006年 [12]范喜贵,《企业文化》,经济出版社,2002年

[13]秦建荣,《面向21世纪的企业文化》,生活社会科学院,2002年 [14]罗长海,《企业文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叶生,《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16]时英中,《私营公司企业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第四篇: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研究——以胜利油田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受到管理者的重视,而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油田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其他能源产业的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绿色文化建设的精神、制度、行为以及形象层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文化,建设

一、引言

绿色文化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提出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加重。因此,如何寻求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可持续发展倡导的是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即保证当前利益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企业绿色文化建设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提出的。石油企业关系到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国家能源的安全和发展,因此,在绿色文化建设的浪潮中,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的管理理论,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和生态孤立起来,不重视对生态的保护,企业文化中也很少关注企业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管理的绿色化成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因此加强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也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石油企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但同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企业的绿色意识不强,只考虑当前利益,不顾及长远的发展,给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胜利油田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油田,其发展必然对 我国石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分析胜利油田绿色文化建设,对于胜利油田提高可持续 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油田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除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绿色文化建设符合我国 ** 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文化倡导的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符合我国

“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理念;符合“低 碳经济”发展所提出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因此,加强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实施绿色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石油企业勘探、开发、炼化

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减少三废的排放,实现清洁生产,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 持续发展。

(2)加强绿色文化建设,实施绿色管理有利于石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施 绿色文化建设,实现安全清洁生产,可以实现石油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节约 企业的成本,而且可以避免由于三废的排放过量而造成的罚款、治理费用等。在当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重视石油企业的投资效益,因此,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成为

石油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绿色文化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思路。

(3)

加强绿色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

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必将成为一

种新的发展趋势。石油企业加强绿色文化建设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胜利油田为例,研究我国油田企业绿色 文化建设的问题。

下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外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油田绿色文

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我国油田企业加强绿色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企业应承担的绿色责任,管理人员绿色、生态意识薄弱,不能形成组织的绿色价值观。这从根本上影响绿色文化的建设实施。

(2)员工对绿色文化建设的思想不够认同。绿色文化建设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而是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因此,绿色文化建设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胜利油田绿色文化建设目前还没有完全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有一些员工认为绿色文化建设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会损失员工的经济利益。因此从心理上抵住绿色文化建设的实施。员工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思想认同不够,将会严重影响绿色文化建设的实施,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员工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绿色文化意识。

2.绿色文化建设体系尚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绿色环保技术创新的需求。但由于宏观体制改革的滞后,阻碍了绿色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严重影响了我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发展。胜利油田虽然已经建立了有关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制度。但是胜利油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绿色文化建设体系,还没有系统的绿色制度,这将导致绿色文化建设的实施不能够系统进行。

监督机制在企业绿色文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监督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管理的执行力度。目前胜利油田的绿色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就造成了在绿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绿色文化建设的工作无法落到实处等问题。另外,胜利油田对承包商的监督和管理也没有形成有效的体制,使得承包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重视环境保护,造成严重的影响。

3.缺乏绿色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

目前胜利油田环保管理人员不足,组织机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环保工作量急剧增加。环保工作所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专业多,需要各级管理者和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和支持。在责、权范围内,落实各自的环保责任。现有的管理模式使环保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过多,清洁生产、工农纠纷处理等本属其他部门负责的事情也由环保部门负责,责、权不明确。环保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有的管理部门还存在环保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对环保责任的考核也不到位,影响了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4.绿色管理还比较薄弱

胜利油田在绿色管理和环境污染防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企业绿色管理的行动有待于进一步落实和执行。其表现以下方面:

(1)污染治理方面,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胜利油田生产作业区污染问题和水体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油区地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城镇规划区内,油田在海上、滩海、黄河滩涂、湿地等生产作业区较多,部分输油、输气管线腐蚀老化,有些穿越滩海、水库、河流等环境敏感区域,一旦发生穿孔,将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因此,污染水体的环境风险较大。第二,油、气计量站放空池治理工作缓慢。集团公司去年就下达了隐患治理的资金,对部分油、气计量站的土放空池进行治理,但在企业中仍存在着计量站放空池为土池子,不符合防渗要求,在雨季水量大时,容易溢池污染周边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纠纷或事故。第三,油井采出液处理存在达标排放困难和回灌水外溢污染环境的问题。随着山东半岛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孤东、桩西和粉煤灰厂等污水处理场的处理设施难以达到新标准要求,存在处理水超标隐患;下属某采油厂存在回罐污水外溢现象。第四,部分环保隐患治理项目进展缓慢。集团公司下达的发电厂油泥砂焚烧、临盘作业废液等环保隐患治理项目没有按期完成,影响了整个环保治理工作进程。

(2)环保管理不规范。一些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滞后,环保“三同时”质量有待于提高。有的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滞后,项目发生重大变更后,不履行变更审批手续。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不落实的问题仍有发生。“三同时”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设施与“三同时”措施不配套的问题突出。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渣的治理尚缺乏超前预防的治理思想,“三同时”滞后常造成污染,生产设施与“三同时”措施配套的良性循环体制尚未建立。规划、设计等诸多环节环保要求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责任不落实,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需要。另外胜利油田油气田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的评价、规划、设计、研究相对薄弱。

(3)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企业通过认真组织、积极探索,油、气田的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传统观念有待转变,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理念有待提高;管理主体没有真正确立;清洁生产管理与考核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管理体系。

四、油田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油田企业内部加强绿色文化建设

1.精神层面,强化绿色意识

绿色意识是绿色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绿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强化绿色意识要建立绿色价值观、培养绿色精神、确定绿色目标。目前胜利油田的绿色意识还不是很强,因此,必须强化绿色意识,为绿色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具体内容:

(1)树立绿色价值观。胜利油田应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树立起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基于生态学的生态价值观是一种以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基础的价值理念,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因此,胜利油田必须树立起绿色价值观,正确处理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胜利油田的管理者应该转变传统的“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树立起新的绿色管理理念。胜利油田绿色文化的建设工作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协调发展的方针,夯实基础,做好绿色环保工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培养绿色精神。绿色精神是绿色价值观的进一步深化,胜利油田加强绿色文化建设,必须将绿色精神贯彻到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当中。培养全体员工的绿色精神,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潜移默化的转变员工的理念,使其意识到绿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对绿色文化建设的认同感,提高其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确定绿色目标。企业不仅要实现经济目标,满足股东的利益,而且要实现环境效益,满足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因此,胜利油田要进行绿色文化建设,必须确定绿色管理目标,把绿色管理目标的确定纳入环境效益的核算。胜利油田应该确定这样的绿色目标: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克服绿色技术难关,促进清洁生产;树立绿色形象,实现环境效益。

2.制度层面,构建绿色文化体系

建立绿色文化的目的就是用绿色文化的思想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要构建绿色文化体系,把绿色文化建设制度化,使绿色文化的建设具有强制效力。绿色文化体系不仅包括绿色文化的相关制度规定,而且包括绿色文化建设所需要的组织结构。根据胜利油田的实际情况,要构建绿色文化体系,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即,完善绿色文化制度;构建建立绿色文化的组织机构。

(1)完善绿色文化制度。绿色文化制度,即制定绿色文化建设的相关规定、政策等,绿色文化制度是绿色文化建设的制度层面,将绿色文化建设以组织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有利于将绿色文化深入到组织的制度层面,促进绿色文化建设实施。胜利油田在绿色文化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绿色文化制度还不够健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胜利油田绿色文化建设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进一步促进HSE、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胜利油田虽然已经建立了HSE管理体系,但在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HSE体系与企业的管理体系脱节,HSE管理工作的落实缺乏力度。因此,胜利油田应该进一步强化HSE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采用PDCA的运行方法,促进其实施。PDCA管理循环原理是应用于HSE管理的一种先进模式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在HSE管理体系中,要把握好计划-实施-检查-改进这四个环节,保证HSE管理体系的运行。要学习借鉴国外典型石油公司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HSE审核,组织制定生产岗位人员适应能力评价标 准,适时修订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HSE过程控制指标体系和HSE业绩考核体系,强化HSE管理体系的运行,对HSE管理体系运行质量开展综合绩效评价。

第二,要加快IS014000环境体系的认证。国外典型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视采用国际化的标准体系,大多已经通过IS014000的认证。胜利油田应该按照IS014000的标准加强管理,加快环境体系的认证。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IS014000和HSE管理体系的融合,要顾全大局,消除各为中心,要着眼于世界,立足于发展,尽量减少对企业带来人、财、物、时间、资源浪费的负担,科学的解决HSE和IS014000的接口问题。

第三,要实施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审计制度。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绿色审计制度,即在进行企业效益核算时应考虑环境效益,加入对环境的考核。胜利油田应该引入绿色会计制度,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对胜利油田的督促,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审查。

(2)构建绿色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建立绿色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是实施绿色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通过专门的机构有利于把绿色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来执行,促进绿色文化建设的全面贯彻实施。胜利油田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绿色文化建设的组织结构,要建立绿色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建立绿色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要选择合适的人。以胜利油田的高层管理者作为绿色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以企业文化建设主管部门作为主要执行部门。绿色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应该包括决策层、执行层以及操作层。决策层即高层管理者,负责胜利油田绿色文化建设的战略,执行层主要由企业文化建设部门来承担,负责绿色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以及执行,而操作层则是企业内部各个责任部门,油田内部的各个部门都要参与到油田的绿色文化建设的操作层面。

第二,建立环保责任落实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环保管理体制。胜利油田应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落实各级领导者及相关部门的环保管理责任,形成统一有效的环保管理体制。同时胜利油田应该建立健全包括管理者承诺、环保目标管理、环境业绩考核、设立环保专项激励基金等内容的责、权、利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三,绿色文化建设要全员参与。绿色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组织文化建设部门和其他责任部门的任务,而是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责任。因此,胜利油田应该按照“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方针,发挥各级管理部门的综合监管作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绿色环保责任,建立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绿色环保生产综合治理机制。

3.行为层面,实施绿色管理

实施绿色管理是绿色文化建设行为化的途径,是促进绿色文化建设转化为行动实施所必要的。因此,胜利油田必须实施绿色管理,强化绿色环保意识,实施安全清洁生产,促进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胜利油田应该开展绿色建设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绿色行为意识和素质,使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关心绿色文化建设的氛围;同时,加大科技创新,鼓励创新,为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1)加强环保管理。环保管理是绿色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强环保基础建设是进行绿色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能够从本质上预防环境问题。X油田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环保管理。

第一,建立健全环保监控系统。胜利油田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隐患排查、检测、评估、治理和监控制度。严格执行隐患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各级隐患治理责任。配备环境治理应急物资,配套完善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要满足《集团公司环境监测条例》、《集团公司油田企业环境监测实施细则》和《油田企业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方案》的要求,为企业下属单位建设污染监控和应急监测服务站。同时,胜利油田在建立环保应急机制时,应该结合下属单位环境突发事故的特点,企业内部各中心站和环境监测分站要装备应急监测设施,包括便 携式水质监测、挥发性有毒气体监测和放射性监测等仪器仪表,确保第一时间快速掌握污染信息。

第二,实施清洁生产,推进胜利油田内部的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清洁生产就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胜利油田要大力推进内部循环经济的发展,合理规划相关项目的布局,延长生产加工链。实施水资源阶梯使用,中水回用,废水深度处理和再利用等,促进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系统优化和资源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胜利油田实施清洁生产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有效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将环境保护贯穿到生产经营发展的全过程。要加大清洁生产的审核力度,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分析企业当前清洁生产的现状和问题,全面加强现场管理,促进清洁生产水平的提高。

第三,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根据胜利油田内部环境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胜利油田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报批程序,进一步提高环评时效性,严肃查处未批先建的建设项目或未落实环境评价要求的项目;二是强力推进采油污水减排,督导下属单位减排方案的落实和减排工程的实施,协调解决减排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确保海上清洁生产,加强海上建设项目前期管理,从源头堵塞漏洞,配备先进的污染防治理设施、设备。淘汰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强溢油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2)开展绿色文化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绿色文化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胜利油田要进行绿色文化建设,就必须开展绿色文化培训,提高员工的绿色文化意识和素质,加快绿色文化队伍建设。要强化环保管理人员和环境监测人员建设,做到环保工作有专职负责。

胜利油田应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建立环保管理人员梯队,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环保工作量和严峻的环保工作形势。定期开展环保处(科)长培训,提高胜利油田环保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优化企业环保技术支撑力量,打造一流的环保技术队伍,为油、气田环保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胜利油田应该建立健全环保监督管理人员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等制度,加强对环保监管人员法律法规、专业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在岗人员每三年必须接受不少于一个月的脱产业务培训,使环保管理人员成为环保工作的行家,逐步实现“专家监管”。同时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环保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严肃查处违法、违章、违规行为和各类事故隐患,勇当“环保卫士”。

(3)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创新。绿色文化建设,绿色管理的实施,都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持。因此,胜利油田应该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创新,提高绿色技术水平,保证绿色文化建设的实施。胜利油田应该针对“三采”污水、压裂废液、钻井噪声、土壤污染修复及生态扰动恢复等污染治理难点问题,开发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推动油田治污、减排工作。对比较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对企业下属单位的环境污染进行彻底治理,积极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针对“三采”污水的综合利用、中小锅炉的脱硫除尘、钻井及泵站噪声的治理、泥浆不落地装置及技术等突出问题,建设先导性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对处理效果进行筛选评估。胜利油田应该讲将技术研发的重点放在:油、气田清洁生产集成技术;防止污水回注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研究;海上钻井和井下作业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研究;采油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退役油区生态恢复方法研究;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钻井噪声的治理技术研究等。

4.形象层面,树立绿色形象

绿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绿色形象的树立,绿色形象是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宝贵资产。绿色形象不仅可以在内部形成凝聚力,提高员工的 归属感和忠诚度,而且可以在外部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胜利油田要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就要积极参与社会绿色环保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环境的保护,宣传企业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有效的处理好油、地关系,建设绿色油区等,从而树立起胜利油田在社会和公众中的绿色形象。

(二)借助外部力量推动绿色文化建设

1.**加强监督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管力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而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部门工作绩效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地方经济总量的增加,即GDP的增长,为了追求政绩的良好表现,地方**会有意识的放松对市场和企业的监管。因此,**监管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以此加强对石油企业的监督管理,促进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实施。

(1)加强中央**的监管

胜利油田要进行绿色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只依赖企业本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因此,**要加强监督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有法律和政策的支持。**要加强监管,必须建立起从中央层面的监管和协调机构,加强对我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中央**应该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从法律层面上规定绿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促使石油企业进行绿色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对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支持。

(2)加强地方**的监管

山东省和东营市**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来执行。针对胜利油田环境保护和绿色文化建设,山东省和东营市**应该加强对其监督管理。山东省及东营市**加强监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应该竭力为油田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外部环境,促使其可持续发展;东营市**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和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从而促进胜利油田绿色文化建设。

2.强化公众舆论的作用

绿色文化建设是一项典型的“公众事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单靠X油田企业的努力显然力不从心,要加强环境保护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为此,国家要呼吁更广泛的公众积极参与。各级宣传部门要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当前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公众环境保护的观念和参与意识。增加对X油田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全民监督,同时要参与到绿色文化建设的浪潮中来,共同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促进胜利油田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共同提高,从而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

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油田企业内部的努力,同时需要外部的监督和参与。我国油田企业加强绿色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典型石油公司绿色文化建设的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形象层四个层面加强绿色文化建设,强化绿色意识,构建绿色文化体系,实施绿色管理,树立绿色形象。

作者简介:宿铁军(1965-),山东省肥城市人,高级工程师,胜利油田机关管理处副处长,工学硕士,管理学硕士。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加入WTO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对商业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和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正在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经营模式转变,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也经历着一场文化变革。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银行自身在不断创新和突破。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是管理机制的变革,也是企业文化的变革。现在,金融行业的产品日趋同质化,只有优质的企业文化才是商业银行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银行的品牌价值,而且可以为银行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认可的企业文化理论的归纳整理,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出发,以调研的实际资料为依据,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与金融生态的现实环境,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管理的内外部各个环节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明细分析,提出建设思路与方法,以此确立银行的社会定位、市场定位与发展方向,提升国内银行的资源整合能力,并提高市场竞争力。【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0;F832.3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导论10-151.1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1.1.1研究背景10-111.1.2研究意义1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1.2.1国内研究现状11-121.2.2国外研究现状12-131.3研究内容与创新131.3.1研究内容131.3.2创新点131.4研究方法13-152.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及其建设意义15-202.1文化的含义15-162.2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功能162.2.1企业文化的含义162.2.2企业文化的功能162.3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其特征16-182.3.1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含义16-172.3.2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征17-182.4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18-202.4.1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82.4.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18-192.4.3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19-203.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20-293.1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20-223.1.1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20-213.1.2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213.1.3完善了内部自我约束机制21-223.1.4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223.2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2-253.2.1缺少系统化的企业文化体系23-243.2.2内容过于形式化,缺乏特点243.2.3深度与广度不够243.2.4企业文化缺乏长期规划24-253.2.5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度不够253.3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5-293.3.1管理人员及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存在误区25-263.3.2商业银行发展目标短期化,片面追求

短期经济利益发展263.3.3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相对滞后26-273.3.4约束软弱化27-283.3.5地位边缘化28-294.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29-354.1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29-334.1.1以人为本29-304.1.2客户至上30-324.1.3推陈出新32-334.2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33-354.2.1核心内容要进行明确定位334.2.2反思在吸引、留住人才方面的“短板”334.2.3重视金融企业家的作用33-344.2.4学习企业文化中蕴含的深刻人文思想34-355.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35-435.1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35-365.1.1共性与个性相统一355.1.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35-365.1.3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结合365.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36-435.2.1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政治性、时代性和自身个性的结合36-385.2.2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38-395.2.3完善的激励制度,增强员工的凝聚力39-415.2.4凸显商业银行的自身特点,塑造鲜明的商业银行形象41-43结语43-44参考文献44-45致谢45-4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下载某企业文化建设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论文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华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120112300126 学科专业 商务管理 指导老师 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 3......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摘 要 保险企业具有社会保障管理的功能,因此应该在社会繁荣发展、经济快速增长、风险不断衍生的形势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民生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模版)

    民生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企业文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源于日本,生长于美国,是一种文化、经济和管理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文化也称为公司文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

    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论文摘要:中国房地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从最初的无竞争、价格竞争,已经发展到今天的品牌竞争,通过优秀企业文化打造强势品牌将是......

    重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文章标题:重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重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声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前......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调查问卷(管理层)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调查问卷(管理层)指导语:“您好!此次问卷不写姓名,不填单位采用匿名填写,我们将以职业的态度对您的问卷严格保密,请您认真填写,感......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研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研究 【摘 要】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是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手段。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