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小故事怎么写及范例
企业文化小故事怎么写及范例
一、什么是小故事?
1、小故事的概念:所谓故事简单地说,就是用语言艺术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叙事类文体。小故事讲求寓意深刻、人物典型、情节感人、以小见大。小故事比较忌讳情节平淡,无可读性。
既然小故事具有文学性,是语言艺术,所以,需要在驾驭文字上下工夫,通过生动的描写、细致的刻画,才能写出感人的故事。
2、小故事的构成:小故事是由标题、开头、事件过程、结尾构成。
3、小故事与事迹的最大区别:
一是写作语言不同。故事有故事语言,新闻有新闻语言,事迹有事迹语言。事迹语言要求平、白、直,不能滥用修饰性语言,包括形容词。小故事则很灵活,可以含蓄、可以运用比喻、夸张等一些文学修辞。
二是表现内容不同。小故事内容要求不能多,是按照主题的需要,对一个或几个片段集中进行描述;而事迹则是把一段时间的所有优点全面表达出来。
二、小故事的写法
小故事的写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布局讲求“紧凑、统一、完整”;谋篇讲求“层次清楚、前后照应”;角度讲求“新、奇、巧”。因此,写小故事就不能象写总结写事迹报告那样,只要是好事就往上写,或者写出几个方面来。比如:写某人检查认真,避免事故,然后又写该人认真打扫卫生,后来又写该人怎么助人为乐。这不是写小故事,这是在写一本“豆腐帐”。
下面,我通过阅读龙湖业主小故事感触,结合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按照通常写作步骤,谈一下写故事的最基本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猪肚”是说文章内容要象猪肚那样内涵丰富,充实,有很强生命力的帖子,“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文章的开头如果像“凤冠明珠”靓丽夺目,抢人眼球,就能为文章增色不少。结尾则要起到化龙点精之笔。明代著名学者谢榛《四溟诗话》中“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是说,作品一开头,就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为之一震;而结尾,又要像敲钟似的,使人觉得余音绕梁。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首先要找一个要写的对象。然后收集一下该人感人的事迹,在收集的事迹中,选择一个侧面或同类型的二 件事(但最好别超过三件)集中写。最好集中写一件事。
第二步,起一个有个性的标题。比如:试验“大碗”、维护“老班长”等,再比如:《寒夜排险》、《不知疲倦的状元郎》等。
第三步,写故事开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开得好,故事就完成了一半,往下就好写了。那么,怎么开头呢?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
1、找一个下笔的“点”。动脑筋一定要找到。
2、养成开门见山的写作习惯。因篇幅短,入题要简洁明快,必须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珠子。
第四步,写事件过程(就是写故事情节)。一是把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现状交代清楚。二是抓住人物特点和人物的亮点细致刻画。三是搞好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第五步,写结尾。结尾要精彩,要升华拔高,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
最后强调一点,我们写企业文化小故事,字时行间需将公司企业文化融入到作品当中去,让读者深受故事感染,从而产生思想共鸣的作用。如房地产公司搞企业文化写物业业主小故事,要让看到作品的读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从 而挑起购房者的欲望,这样作品才能发挥实际效果,从而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我们写企业文化小故事价值所在。
范例一:我身边的小故事
一枚小小的螺丝钉
碳素厂焙烧二车间多功能天车上,班长正在带领班组的几个徒弟检修吸料管提升减速机,就在减速机要检修完毕时,小刘发现地角螺丝有一个不是很好用,就随手准备仍掉,恰巧被班长看到,连忙说:“别仍!”
“螺丝丝扣有点问题,拿回去用锉刀修整一下还可以用啊!”班长接过那枚螺丝看了看说道。
“这有什么啊,不就一枚小小的螺丝嘛,顶多1毛钱!”小刘却满不在乎的说。
“你别小看这枚螺丝丁啊,如果没有它,多功能天车就不能正常的运转,一颗螺丝钉虽然不值钱,可却是纳入在我们班组的经济考核里面啊。现在我们公司上上下下都在降本增效,难道我们就不能从自身做起,为公司的降本增效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吗?“班长慢慢的说着,小刘和几个同事耐心的听着。
“我们班组平时检修时用的螺丝螺母都比较多,我建议大 家在工作中要从一枚螺丝钉、一张砂纸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能修复的备件我们要尽量的去修复,不要随随便便去报废一枚螺丝甚至一个齿轮,我想如果大家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单位的成本才能够降下来……”
工作结束后,大家伙觉得班长说的很有道理,深深感悟到高楼再高也是一砖一瓦构成的,机器再大也是由每一个零件组成的,从点滴的小事,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范例二: 我身边的小故事
专家与报酬
企业生产设备坏了,导致停产,请了不少专家,都无济于事。无奈,只好请外来专家,那专家只简单的瞧了一会,然后外来专家就说了一句话,三言两下就使设备运转起来。检修人员不服:“你就这一句话,不该拿这么高的报酬。”专家说:“我为了能说这一句话,我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知识的价值是用时间来恒量的吗?难道你们希望我花几个月时间修好它,才能拿这报酬?”
范例三:企业理念小故事
不同命运的两匹马
有一个人搬家,有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车上都装了东西。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好,而后面一匹马却常常停下来,于 是主人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一些,可后面那匹马还是走走停停的。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东西全都搬完了,后面那匹马便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
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有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地喂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他便这样做了。
感悟:要忠于自己的工作,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回报和最后的成功,否则终将会被企业所淘汰。
范例四:企业理念小故事
安全与隐患的故事
安全与隐患也不知争吵争斗多少万年了,但一直未休战过。召集就象中东和平进程一样,道路还是那样坎坷不平。
隐患常常洋洋自得地说:“我不乱则已,一乱就会一鸣惊人,谁还敢小看我?小煤矿我给它搞爆炸过;烟花鞭炮厂我给它搞炸平过;飞机我给它搞坠毁过;汽车我给它搞撞翻过;轮船我给它搞沉没过;就连商场、娱乐场、大森林我都给它搞着火过。我是来无踪去无影,想来就来,愿走就走,谁能奈我何?”
安全听后不得不承认隐患说的都是事实,但不承认这都 是隐患的能耐。安全叹息道:“都是那些少数人不重视我的存在,也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记在心上,终于养患成祸,不出事故才怪呢!”
今年九月,隐患钻入成型车间沥青库的烟道里,人们一不留神,我就把烟道点着了,但安全也有欣慰的时候。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经出台,成型车间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没有给企业造成多大的损失。从根本上解决与隐患长久性争吵争斗的遗留问题,看你隐患还能猖獗到几时? 隐患看到《安全生产法》后,沉思再三,以后还是小心点为妙,决定躲远点。失去了以往的生存空间,哪还有我的市场了? 隐患看来还是比较知趣的,贵有自知之明。
第二篇:企业文化小故事
家亲情
2012年3月16日,这一天天气真的不错;
2012年3月16日,这一天原来大家已筹备了这么久;
2012年3月16日,这一天XXXXXXXXXXXXX的年青员工都那
么开心;
2012年3月16日,这一天我们来到了XXXXX县敬老院;
这一天由我们来用实际行动来照顾那
些养育我们年轻一代的老人们。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的心却不变的牵挂着那个地方,那个地方的那些人,那些人是我们的至亲,是我们永不能放下的人,是我们为之骄傲,为之奋斗的爸爸、妈妈。
可是,我们离他们总是那么远,照顾他们,原来也会是这么奢侈的事情。这一天公司组织我们来到XXXX县敬老院照顾、帮助老人,我们感觉这就像我们的父母,因为我们也希望在家里,会有一群像我们这样的人去照顾我们的父母,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让所有的父母被所有的儿女照顾着。
当我们送去水果、食品;当我们陪着他们坐在一起聊天;当我们帮他们打扫着房间……,我们看到了他们笑的那么开心,但我更看到我的同事们比他们更开心,因为,心的爱,终于得以释放,终于得以实现……
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个别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同事十分热情带动了大家。同学们积极且开心着和他们聊天,帮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家具,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
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因为那里充满了亲情,充满了爱;爱,爱是承诺,爱是责任,爱是力量,爱是一种最美丽的精神!
已经过去几天了,可每每想起老人的面庞,我总是动容且想念。这些曾经也一样年轻过且贡献了一生的人逐渐老去,他们确实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我们长大了,肩上有了更多的责任。
我们愿所有的父母都能那么健康,那么开心,在每一天!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企业文化小故事
多问一个为什么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我就离开了熟悉的校园生活,正式走上了社会之旅,面对呈现在自己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有说不出迷惘、无助和胆怯还有丝丝兴奋惊奇!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学习工作的方式,在工作中不比在学校,什么都是老师主动教授,反复讲解!在工作中,如果你不自己问,自己请教,那么不懂的还是会不懂。由于我们部门工作的性质问题,有很多东西不能量化的讲解,只能在实际工作中遇见了才能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因此在刚刚开始接触工作时,我显得有点手忙脚乱的,一是由于业务不熟悉,二是由于操作还不熟练,又担心不小心就操作错误等等。
一开始只能机械的照着吩咐的步骤,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做下去,基本上算是茫然一片,不知道什么结果算是操作成功了,什么结果是操作不成功,不能很好理解者一步这样做是为什么,又由于自身原因没有主动开口去问,二是自己在摸索,觉得做多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确实一件事情你多做几遍当然是会熟悉,但是如果这件事情你不真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话,当过了一段时间你不做时,就会很容易忘记!
有些道理我们知道是那样的,但是没有真的觉悟或是被人点破,依然会按照自己觉得对的意愿走下去,直到撞到南墙!而让我深刻理解这个道理的,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撞到了南墙,二是在和工作上的前辈一起做事时的感悟!我们同时遇见了一件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事情,然后再各自摸索了一阵后还是没能解决掉,最后经过请教另一个同事,事情就顺利解决了!当时我很高兴,就按照此方法继续解决类似的问题!就在事情要告一段落时,前辈跑过来很兴奋的跟我说他找到了为什么会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并且还找到了另一个解决此问题的方法!看着他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深深的被感动了,也对自己感到羞愧!我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和不愿深思,遇事只停留表面的肤浅的工作态度是万分不行的!这样永远不能学会真的独立思考,遇见一件自己不懂的事的事实,不仅要多问别人一个为什么,同时也要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只有这样,当遇见类似的事情时才不会重复的犯错,也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处理!
然而,做事与做人也是相通的,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就没有成功,也许就是在这一念之差中!作为一个新人,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需要再学习再完善,我坚信在这种企业文化气息下我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能走得更稳更远!
第四篇:企业文化小故事(范文)
品甜工坊PTIME 企业文化1/7
品甜工坊PTIME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
没有文化的企业,她的梦想将成为空想与幻想!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盘散沙,凝聚不成一股力量,最终将在市场的竞技场上消失!
《员工手册》、《管理制度》等等,只能规范我们团队成员的行为。我们品甜工坊PTIME,应该有更高层次,更多内涵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企业文化。
我们的企业文化,应该是点滴的,应该是积累沉淀的,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当然更应该是智慧的,与众不同的!她不是刻意的形式,而是我们每一位品甜工坊PTIME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自然流露及迸发!
●行动理念
行动理念:一“法”,二“日”,三“度”。
一“法”: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处理解决问题之前,应当自问:我用什么方法解决,选用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吗?
二“日”:日清日结,日积月累。日清日结:当天的事当天必须要完成;日积月累:只有积累才有沉淀,只有沉淀才能提升,只有提升才有突破。
三“度”:广度、深度、速度。工作时,不仅要考虑全面,而且要执行到位,速度还要够快!
●羚羊与狮子
每天早上,一只非洲羚羊醒来,她就知道必须比跑得最快的非洲狮子还要快,否则她就被吃掉;
每天早上,一只非洲狮子醒来,他就知道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羚羊要快,否则他就会饿死;
―――内部绝密,翻印必究―――
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太阳升起的时候你就得开始跑了。
●弯腰的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耶稣没有说什么,自已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
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口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海尔的OEC管理法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每天对每人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及清理,其中的Every包括everyone(每人)、everyday(每天)、everything(每事)。
OEC管理法的目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OEC管理法的理念: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将不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OEC管理法的形象比喻:“斜坡球体论”。海尔认为,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犹如斜坡上的小球,需要有上升力(目标的提升),使其不断向上发展;还需要止动力(基础管理),防止下滑。
●西点军校的规定
美国的西点军校是世界非常有名的军校,该校有个久远的规定,即在长官问话时,学生或下级军官只能选择四种标准答案中的一种:
“报告长官,是!”
“报告长官,不是!”
“报告长官,我没有借口!”
“报告长官,我不知道!”
如果选定其中一种,就要对此回答承担责任,除做出一种答案之外,别的话都不要说了。哲理:
一个找借口欺骗长官的士兵,就意味着对生命不负责任,意味着流血牺牲;一个找借口欺骗领导的员工,就意味着对工作不负责任,就意味着丢掉市场;一个企业认可一种借口的存在,就意味着给了对手一个打败自已的机会。
●速度致胜论
2002年7月,海尔的一次互动培训会上,面对70多位中高层经理,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了一个很像“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张瑞敏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
“做一块假石头!”大家哄堂大笑。张瑞敏说:“石头是真的。”
此时,海尔集团的副总喻之达悟道:“是速度!”
张瑞敏斩钉截铁地肯定:“正确!”他接着说:“《孙子兵法》上有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漂起来!同样,在信息化时代,速度决定企业的成败!这就是速度致胜论。
●摩菲定律
管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摩菲定律”:
事情只要有向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会向那个方向发展!
●爱若和布若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聘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请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士豆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
“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请你马上去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士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布若,说:“请他进来。”
爱若由于比布若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哲理:
多长个心眼,为工作着想,将岗位工作的深度、广度做到位,你就会成功。
●两家小店
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个和右边那个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个总比右边那个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
于是,我走进了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于是她给我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我又走进了左边那个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我笑了,说“加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不要求加的,但很少。
一天下来,左边这个小店就要比右边那个卖出很多个鸡蛋。
哲理:
给别人留有余地,更要为自已争取尽可能大的领地。只有这样,才会于不声不响中获胜。销售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多的是对消费心理的理解。
延伸:
用心地体会每一种产品与需求,用心地体会自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用心地体会每一顾客的消费心理,那么,日积月累,你就会比其他人做得出色得多。
●偷油喝的老鼠
有三只老鼠结伴去偷油,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们只能闻到油的香味,根本喝不到油。喝不到油的痛苦令它们十分着急,但着急又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它们就静下心来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咬着另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它们取得了一致的共识:大家轮流喝,有福同享,谁都不可以存有独享的想法。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只有那么一点点,大家轮流喝一点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不如自已痛快地喝个饱。”夹在中间的第二只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没有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岂不是喝西北风吗?我干吗这么辛苦地吊在中间让第一只老鼠享受一切呢?我看还是把它放了,干脆自已跳下去喝个痛快淋漓!”第三只老鼠则在上面想着:“油是那么少,等它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把它们放了,自已跳到缸底饱喝一顿,才能一解嘴馋。”
于是,第二只老鼠狠心地放了每一只老鼠的尾巴,每三只老鼠也迅速地放了每二只老鼠,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浑身湿透,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加上脚滑缸深,它们再也逃不出油缸了。
哲理:
现代企业讲求协同作战,讲求团队精神;太注重个体的个人得失,注定要失败。
●防毒面具
有一个推销员,他以能够卖出任何东西而出名。他已经卖给牙医一支牙刷,卖给过面包师一个面包,卖给过瞎子一台电视机。但他的朋友对他说:“只有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你才算一个优秀的推销员。”
于是,这位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北方,那里是一片只有驼鹿居住的森林。
“您好!”他对遇到的第一只驼鹿说,“您一定需要一个防毒面具。”
“这里的空气这样清新,我要它干什么!”驼鹿说。
“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防毒面具。”
“真遗憾,可我并不需要。”
“您稍候,”推销员说,“您已经需要一个了。”说着他便开始在驼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
一座工厂。“你真是发疯了!”他的朋友说。“不然,我只是想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 当工厂建成后,计多有毒废气从大烟囱中滚滚而出。不久,驼鹿就来到推销员处对他说:“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
“这正是我想的。”推销员说着便卖给了驼鹿一个。“真是个好东西啊!”推销员兴奋地说。驼鹿说:“别的驼鹿现在也需要防毒面具,你还有吗?”
“你真走运,我还有成千上万个。”
“可是你的工厂里生产什么呀?”驼鹿好奇地问。
“防毒面具。”推销员兴奋而又简洁地回答。
寓言的哲理:
有些时候单靠说是完不成任务的,一个伟大的推销员需要创造需求并推销满足这种需求的工作,这就是从战术上升到战略的捷径。
●青蛙实验
生物学界有一项实验,生物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在一个盛满凉水的容器里,然后在容器下用热源给容器快速加温,容器中的凉水在快速升温后,青蛙会马上从容器中跳出来。如果用热源慢慢地给盛有青蛙的容器加温,控制在每两天升温一度的状态,那么,即使水温到了摄氏90度:虽然这时青蛙几乎已经被煮熟了,也不会主动从容器中跳出来。
故事的哲理:
太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很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就是你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时刻有忧患意识,而且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再改善的地方。
●链条定律
一条链子跟它最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强度;链子愈长,脆弱的环节愈多。
●南风法则
北风与南风比威力,看谁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包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继而自觉解开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木桶原理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使木桶多盛水,必须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下工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哲理:
任何人、任何部门对自已所从事的岗位工作,都要找到自已的最短的板,并加以补长,从而提高自已的整体效益及绩效。
●热炉法则
“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团队的管理原理。
一、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严肃性原则:团队需要纪律,而纪律是严明的。
二、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三、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惩处必须对团队的所有成员一视同仁,不能有丝毫的偏袒。
第五篇:企业文化小故事
一个优秀的公司,其管理政策总能够严格地延续,其原因何在?科学家们为探求其原因,精心设计并进行了如下试验„„
试验准备:
准备一个大笼子,在笼子顶部安装喷淋装置,在笼子的一端悬挂一只香蕉,再安放一架梯子通向香蕉,然后在笼子的另一端放进四只猩猩。
试验阶段一
猩猩甲第一个发现香蕉,它开始向香蕉走去,当它的手触摸到梯子时,试验操作人员立刻把笼子顶端的喷淋装置打开,笼子内顿时下起了“倾盆大雨”,猩猩甲立即收回双手遮住脑袋,其余三只也匆忙用双手遮雨,等没有猩猩触摸梯子时,喷淋装置关闭。
“雨过天晴”,猩猩甲又开始准备爬梯子去够香蕉,当它的手再次触摸到梯子时,又开启喷淋装置,众猩猩又慌忙用双手遮雨,等没有猩猩碰梯子时,喷淋关闭。猩猩甲似乎领悟到被雨淋和香蕉之间的模糊关系,终于放弃取得香蕉的念头,开始返回笼子的另外一端。过了一段时间,猩猩乙准备试一试,它走到梯子跟前,当手碰到梯子时,喷淋开启,大家慌忙避雨,猩猩乙放弃拿香蕉的念头,匆忙逃回到笼子的另一端,此时关闭喷淋装置。
又过了一阵儿,猩猩丙准备试试它的运气,当他向梯子走去的时候,另外三只猩猩担心地望着它的背影,尤其是猩猩甲和猩猩乙,当然,猩猩丙也不能逃过厄运,它在瓢泼大雨中狼狈地逃回到伙伴当中。饥饿折磨着猩猩,猩猩丁虽然看到了三只猩猩的遭遇,但仍旧怀着一点儿侥幸向梯子走去,它也许在想:“我去拿可能不会象那三个倒霉蛋那样点儿背吧?”,当它快要碰到梯子时,试验操作人员正准备打开喷淋装置,没想到另外三只猩猩飞快地冲上去把猩猩丁拖了回来,然后一顿暴打,把可怜的猩猩丁仅存的一点儿信心也从肚子里打了出来。
现在,四只猩猩老老实实地待在笼子的另一端,眼巴巴而又惶恐不安地望着香蕉。
试验阶段二
试验人员把猩猩甲放出来,然后放进猩猩戊,这只新来的猩猩看到了香蕉,高高兴兴地向梯子走去,结果被猩猩乙、丙、丁拖回来一顿猛捶,它对挨揍的原因不大明白,所以在攒足了劲儿后,又向梯子走去,它想吃那只香蕉,同样的结果,三只猩猩又把它教训了一顿,虽然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挨揍,但它现在明白了那只香蕉是不能去拿的。!
试验人员又把猩猩乙放出来,再放进猩猩己,在动物本能的驱使下,猩猩己准备去拿香蕉,当手快要碰到梯子时,另外三只猩猩迅速地把它拎了回来,然后一顿暴打,猩猩丙和猩猩丁知道它们为什么要揍这只猩猩,然而,猩猩戊却不太明白它为什么要揍猩猩己,但是它觉得它必须得揍它,因为当初别的猩猩也这么揍过它,揍猩猩己肯定有它的道理。
现在猩猩己也老实了,试验人员把猩猩丙和猩猩丁也相继放出来,换进新的猩猩,不言自明的是,它们也被拳打脚踢地上了几“课”。等四位“元老”都被换走之后,结果这四只新的猩猩还是一样,老老实实地待在笼子的另一端,眼巴巴而又惶恐不安地望着香蕉。
试验结论:一个公司的政策的延续性和它的团队精神密不可分。这就是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