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项目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1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了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决定2011年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拟评项目数
1、拟评项目数: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遴选60项。
2、项目申报计划分配:见附件1
二、申报对象
凡是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的2009级、2010级在校本科生均可以申报。
三、申报要求
1、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组团申报项目,团队人数不得超过5人。
2、每个学生只能主持或参加一个项目,不允许交叉申报。已主持或参加国家级或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且未结题的学生不得参与申报新的项目。
3、申请立项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必须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我设计、自主实验、自我管理的研究项目。
4、申请立项的项目选题应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避免项目超大、过难。
5、项目执行时限为1-2年,在项目组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结题。
6、每个项目须配备一名导师。导师应该具有副高(含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只是起辅导作用,负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7、每位导师指导项目数不得超过1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且未结题的教师,不宜进行新项目的指导。
四、申报立项程序及时间安排1、2011年9月28日至30日 各学院进行此项工作的宣传与指导,广泛动员更多的本科学生关注和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采取措施鼓励学生积极申报。
2、2011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 项目申请人在导师引导下,自主选择确定研究项目,并填写《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向所在学院提交。
3、2011年11月1日至11月7日 各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按照2011年各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名额分配指标,从中推选出优秀候选项目并进行排序。
4、各学院于2011年11月8日前将所推选优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材料报教务处(均须提交立项申请书电子版和纸质材料),同时将所有项目汇总,填写《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3),报教务处。
5、学校组织评审专家对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书面评审和答辩评审,根据专家组评审结果,公示后公布立项项目,并下达立项通知。每个参评项目答辩时间为8分钟,其中PPT讲述5分钟(项目申请理由、项目创新性、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研究计划),专家提问3分钟。答辩日期暂定于2011年11月19日-20日,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将另行通知,请项目负责人提前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五、经费资助
对入选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社会科学类资助2000元/项,自然科学类资助4000元/项。
六、其它
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请各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申报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入选项目所在学院应向项目组免费提供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等,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
教 务 处
2011年9月28日
第二篇: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汇编
项目编号:2007597
项目名称:我国高校大类招生改革研究
执行时间:2007年11月 至2008年11月
项目成员:姜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指导教师:蔡小慎(副教授)、宋悦华(讲师)
项目级别:院级
项目简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知识,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拓展知识领域的潜力,这样才能成为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大类招生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继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进行大类招生模式之后,北京、上海、浙江、武汉等地几十所高校也纷纷推行按大类招生与培养,但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鉴于此,该项目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我国现今高教改革现状与高校招生主要模式及其类型和特点的分析,阐述大类招生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类招生推行的方案及对策。
创新点:
1、研究方法上,以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实践为例,运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第一手资料分析解决问题;
2、研究视角上,着重从本科生角度综合分析大类招生的优势和问题,形成比较全面的深刻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对策。
取得成果:
论文《我国高校大类招生改革研究》
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积极投身科研创新,深入调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第三篇:(最新)关于第三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东师校发字[2007]20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2010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总体安排,学校决定启动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具有较突出的科研能力,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的我校全日制2008级、2009级在读本科生。
二、申报条件
1.申请立项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应是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的研究项目。研究项目必须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思想,立论依据较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
2.申报项目以2010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为主,在校级(含校级)以上学术科研类竞赛(如“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以上奖励的学生主持的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研究成果的项目也可申报(附证明材料);
3.每名学生只能申报1个项目(含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
4.每个项目申报人数3-5人。要求项目组成员要有年级梯度,每个项目组必须含有至少1名2009级本科学生。鼓励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申报项目;
5.项目运行周期一般为1年半。要求项目负责人本科毕业之前必须结题,对跨学院的项目,由第一申请者所在学院申报。
三、申报限额和资助数量
每学院限报3项,专业数超过4个(含4个)的学院可申报5项。每学院申报项目中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以外的项目不超过1项。
本次遴选并资助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0项。
四、资助范围
本次主要资助自然科学类项目中创新性强、实用性强、能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中属于社会焦点问题、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的项目,如教育问题、资源能源环境问题、“三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应对问题等。
五、申报与评审程序
1.项目负责人下载并填写《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附件1),经指导老师审阅、签字后,于9月5日前交至学院团委;
2.9月6日至10日,各学院组织初审。9月11日15:00前各学院将确定推荐申报项目的项目申请书(一式八份)、《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统计表》(附件2,一式三份。请各学院填写统计表中的项目统计、项目指导教师信息统计、项目参与学生信息统计共3张表格,每页表格均需加盖学院公章)以及相关的证明材料(一式一份,项目组成员科研经历证明,包括发表文章、申请专利、荣获奖励等)交至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北苑餐厅三楼B03),逾期不予受理。同时将以学院为单位汇总后的附件1和附件2的电子版以及答辩PPT(时长约为5分钟,内容及顺序参照项目申请书)发送至gjcxnenu@163.com;
3.9月12日至15日,学校对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对通过资格审查的项目进行评审,最终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额度;
4.9月16日,公示拟上报教育部立项项目名单。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张泽东(教务处)85099348
李烨(校团委)85099382
附件:1.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
2.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统计表
教务处
校团委
2010年6月30日
第四篇:关于2010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级项目申报立项的
关于2010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级项目申报立项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已于2009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兴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按照《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附件1)要求,2010年我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级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安排如下,请各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申报。
一、项目要求
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项目形式予以立项。项目范围包括理论与技术研究、发明、制作、创作设计等,或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2.项目必须思想新颖、创新性强、目标明确、技术先进、方法合理,以解决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社会领域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以知识、技术和方法创新为主要目的,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由学生自主选题,提倡学科交叉与联合。
3.每个实验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两年,均须在2012年5月底前完成。
二、申报条件
1.凡我校学有余力、品学兼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的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可自愿申报,每名学生同时只能参加一个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每个创新性实验项目由3~5名相关专业学生组成项目研究团队,项目负责人须为全日制普通本科2008级学生(五年学制的须为2007级学生),实验项目的参加成员应有明确分工。
3.每个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我校在职老师作为项目的指导教师。
三、申报立项程序
按照学生申请、学院遴选推荐、专家论证评审及学校择优资助的工作程序进行。1
1.学生申请
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认真填写《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附件2)一式三份,相关支撑材料集中附在申请书后,于2010年6月5日前将申报材料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
2.学院推荐
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学院申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评审遴选,并择优限额(见附件3)推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于2010年6月10日前将申报纸质材料(申请书及有关支撑材料,一式三份)和学院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4)集中报送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领导组办公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同时报送与纸质材料一致的电子稿,电子信箱:kuanmin@henu.edu.cn或feipengcheng@163.com
3.学校评审立项
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评审,评选2010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0项,评审结果公示一周,对无异议的项目或虽提出异议但通过复审的项目,确立为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四、其他
1.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应及时组织项目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2.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经查实属弄虚作假者,将取消申报资格,情节严重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3.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管理事项均按照《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联系电话:2815652,8103(校内电话);联系人:郭宽民、程鹏飞
教务处
2010年4月27日
附件:
1.《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2.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
3.2010年各学院推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数量
4.2010年学院推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汇总表
5.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展报告
6.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费使用记录
7.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验收报告
第五篇: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定稿)
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
发布人:教务处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0.6.21------------------
各学院: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本科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普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校教字[2007]125号文件《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经研究决定启动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资助原则及要求
1、“计划”是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的创新训练项目,申请者应是武汉理工大学在读二至三年级(08级、09级)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个人或团队。
2、本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计划资助50项左右,项目人均资助额度1万元,由国家拨款项目总经费的50%,学校配套25%,课题组自筹25%。项目实施期限为2010年10月-2011年10月。
3、立项项目应选题适合,经费预算明确、合理。项目申请者应有在指导教师实验室工作的经历,已具有较好的项目实施实验条件。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有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的思考。
二、申报与评审
1.2010年6月23日至9月5日,申请人根据申报意愿,对拟申报项目进行调研和论证,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按要求填写项目认定书。项目认定书纸质本(1份)和电子版于9月5日前一并交学院教学办公室汇总,逾期不予受理。
2.2010年9月6日至9月12日,各学院组织“计划”指导工作组专家评审本学院的申报项目,确定推荐申报立项项目,并由学院“计划”指导工作组组长在相应项目认定书上签署意见。纸质项目认定书及相应电子文档于9月12日前报教务处实践管理办公室,同时填写“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统计表”。项目认定书填写不完整、无院级审核意见、无电子文档的项目,将被自动淘汰。
3.2010年9月13日至9月19日,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并安排入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立项答辩,最终确定“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
4、9月20日至27日公示立项项目,同时报教育部备案。
三、其他说明
1、已受本计划支助、或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助的项目,或已完成基本研究内容的项目,不在本项目支助范围。
2、“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按照兴趣驱动的原则,学生应自主完成相关实验及研究内容,鼓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相关研究内容予以必要的指导,但项目研究成果均应学生为第一作者。
3、在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过程中,参与师生要确实做到认识到位、保障到位、训练到位。认识到位,主要是要深刻领会“计划”项目“兴趣驱动,学生为主,注重过程”的内涵;保障到位,就是配套资金、指导教师、硬件设备等保障措施要尽快地落实,确实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训练到位”,就是要做到在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题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达到训练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4、“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统计表”包含“项目统计”、“项目指导教师信息统计”、“项目参与学生信息统计”共三张表格,请分别填写,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学生信息均应录入“项目参与学生信息统计表”,按先后顺序排列。
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认定书
2.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统计表
教务处
二O一O年六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