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2015年中国餐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0-2015年中国餐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展现出繁荣兴旺的新局面。与此同时,我国餐饮业发展的质量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行业的经营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宽,经营档次和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营业态日趋丰富,投资主体和消费需求多元化特点更加突出,网点数量和人员队伍继续扩大;餐饮市场更加繁荣,消费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明显,追求健康营养和连锁规模发展成为主题。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加快,餐饮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2008年我国餐饮市场运行基本平稳,餐饮业继续成长壮大,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全年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540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人均消费1158.5元,餐饮消费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8年下半年起,在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商务部提出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方面,将大力发展餐饮业。以消费促发展,在三方面大力发展餐饮行业。首先,大力发展大众化餐饮。其次,重点关注和解决餐饮行业的放心消费问题,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第三,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工作,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纵深发展。尽管2009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遭受了一定冲击,但国内餐饮业仍旧迅猛发展。全社会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7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4%,虽然与上年相比增幅降低了约8个百分点,但仍保持高位增长。目前处于资本运作阶段的餐饮连锁企业中,6%的餐饮连锁企业已引入资金或准备上市,有72%的企业已与投资方进行了洽谈,餐饮已成为风险投资商逆市投资的最佳选择之一。
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基本面较好,蕴藏的消费空间巨大,在企稳回升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未来中国餐饮业持续增长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餐饮市场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
“民以食为天,生以食为本”,伴随着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未来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消费热点,中国餐饮消费水平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餐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
九章。首先介绍了餐饮业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市场细分等,接着分析了中国餐饮业的现状,并对2005年至2009年国内餐饮市场的运营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中餐业、西餐业、快餐业和中式快餐业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餐饮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分析、企业经营分析、连锁经营模式分析、酒店饭店餐饮业经营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餐饮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您若想对餐饮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餐饮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第二篇:餐饮业投资及前景预测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展现出繁荣兴旺的新局面。与此同时,我国餐饮业发展的质量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1月起,统计局调整了统计口径,由统计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调整为统计餐饮收入。2010年,全国餐饮业收入17636亿元,同比增长18.0%,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4%。我国餐饮业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保持着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餐饮消费持续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
2011年,中国餐饮业实现收入20635亿元,同比增长率16.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1.10%。
2012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达到23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5%。2012年餐饮收入比2005年增长1倍以上,年均增长16%左右,对消费品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2011年11月商务部发布的“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餐饮业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零售额突破3.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特色突出、营业额10亿元以上的品牌餐饮企业集团。伴随着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未来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消费热点,中国餐饮消费水平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有得吃”已不成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已经不满足于能吃饱了,所以,吃美食、吃得好也成为人们新的追求,随即,中国的八大名菜的鲁、川、粤、闽、苏、浙、湘、皖菜馆在全国遍地开花。当鲍鱼鱼翅都不再稀罕的时候,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问题凸显,一系列的所谓“现代病”、“文明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接踵而至,且发病率逐年提高。健康饮食成为人们更高的追求。
近年来,中国餐饮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连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餐饮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一个支柱行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零售额从1978年的54.8亿元到2010年的1.76万亿元,零售额增长320多倍,人均餐饮消费额也增长了200多倍;今年1-8月,我国共实现餐饮消费额12923.0亿元,同比增长16.4%,显示强劲的增长势头。
前瞻产业研究院餐饮行业研究员郭雪丽认为,目前我国饮食行业的竞争,已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竞争,发展到产品、服务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
“此外,随着大量外资餐饮企业和洋品牌的食品进入我国,国内餐饮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郭雪丽说。
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餐饮业直营连锁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十九章。首先介绍了餐饮业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市场细分等,接着分析了中国餐饮业的现状,并对2009年至2013年国内餐饮市场的运营状况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中餐业、西餐业、快餐业和中式快餐业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餐饮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分析、企业经营分析、连锁经营模式分析、酒店饭店餐饮业经营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餐饮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餐饮业直营连锁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三篇:成都餐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0-2015年成都餐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内容来源:http://.cn/reports/2008714chengducanyin.htm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出了名的商业和消费城市,如此人文环境造就了成都的餐饮“婉约绮丽,温馨柔和”的风格,以川西乡土文化作为背景底蕴,饮食文化是呈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很多餐厅表现地方民俗食风也有着自己的某些饮食文化背景。成都也是一座旅游城市,是通往西部其它旅游胜地的必经之地。成都有200多个小吃品种,名小吃更多受到外地旅游者的喜爱。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竞争,成都餐饮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大口岸和美食街。
2007年,成都市充分发挥川菜、小吃、火锅资源优势,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餐饮业快速发展,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共实现零售额250.9亿元,同比增长19.5%18.4%。仅2007年春节、“五一”、国庆,成都市纳入“黄金周”统计的27家重点企业就实现零售额3324.34万元。到2007年底,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成都餐饮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成都市饮食公司、谭鱼头、巴国布衣、皇城老妈等知名餐饮企业在全国及海外开设连锁店700余家,营业收入达40.2亿元。
2008年成都消费品市场遭遇了不平常的经历,但面临困难和危机,各方积极应对、努力工作,消费品市场依然保持着运行比较平稳、销售持续增长的态势。同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1.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3.3亿元。商务、会展和旅游活动受地震灾害和经济减速的影响,波及高档餐饮业销售增长乏力,2008年规模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8.1亿元,同比仅增长12.6%。但与此同时,家庭、朋友聚餐成为餐饮市场亮点,面向普通大众的特色餐饮受欢迎,2008年星级以外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55.3亿元,同比增长23.0%。
2009年春节期间,成都市餐饮呈现出持续火爆场面。纳入“春节”黄金周统计范围的24家餐饮企业7天大假营业收入共计2157.7万元,同比增长3.17%。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后,在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商务部提出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方面,将大力发展餐饮业。以消费促发展,在三方面大力发展餐饮行业。首先,大力发展大众化餐饮。其次,重点关注和解决餐饮行业的放心消费问题,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第三,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工作,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纵深发展。
今后成都大型餐饮业须加快调整餐饮业的经营结构,发展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国际化战略,增强大众化的社区餐饮服务功能,扩大服务消费领域。拓展新的经营空间,大力发展绿色饭店,引导绿色消费,重点做好品牌经营和技术创新两篇大文章,发挥品牌,网络、技术在开拓市场中的作用。强化餐饮业管理、加快传统餐饮业向现代餐饮业的转变步伐。成都中高档餐饮业虽然繁荣,但还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本土企业。成都中高档餐饮市场的发展水平与成都整体经济水平还不太相称,成都中高档餐饮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
第四篇: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0年钢铁行业的最大变数来自与铁矿石价格机制由传统的以为限长期协议价格向以指数为参考的贴近现货市场的季度定价机制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市场多年来博弈的结果。季度定价模式实行之后,二季度的铁矿石价格较一季度几乎翻倍,而下半年协议价也都保持了高位运行。对于铁矿石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中国钢铁,协议矿价的上涨大大提高了行业成本,行业的利润虽然较去年有所恢复,但却大量的向上游和海外转移。国产矿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但国产矿的产量5月以来已经一直维持在9000万吨以上的水平,短时间内进一步取代外矿的空间有限。另一项降低外矿依赖度的手段—海外投资,也在今年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的钢企都争相出海以寻求对铁矿石的控制。但这两项措施短期内都难以扭转我国对外矿高度依赖的局面,目前我们也没有看到季度定价机制发生改变的信号,不仅如此,指数定价已经有了可持续的市场基础,钢铁企业不得不正视现实,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加强市场研究,努力降低这种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同时配合钢铁行业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9月各个钢铁大省都纷纷出台了限电限产的调控措施。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出人意料,“十一五”GDP的单位能耗下降指标完成基本无忧;粗钢产量连续回落的同时也推动了二次去库存顺利进行,年底钢材社会库存的总量回落到了1300万吨的水平,全年笼罩在钢铁行业上空的高库存压力得以缓解。当然,这次调控的行政色彩略显严重,怎样更多的用市场手段来引导钢铁行业发展,也是我们在2011年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限电限产仅仅是2010年钢铁政策调控的一个侧面,针对钢铁行业效率低、能耗高的落后产能,国家也出台了密集的政策进行调控。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和20万吨及以下的转炉、电炉都将在2010年9月30日以前遭到淘汰,而2011年这一指标将提升到400立方米和30万吨。同时,《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和《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也相继出台,过去五年国家没有审批的钢铁项目和2009年粗钢产量100万吨以下的普钢企业以及产量30万吨以下的特钢企业都将面临调整。尽管,本年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曾遭到质疑,但是,从执行力度、名单式管理制度和问责制考核方式上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二五”期间的淘汰落后将不会再是雷声大雨点小。
2010年钢材的需求总体比较旺盛,虽然房地产的调控曾带来建材需求回落的预期,但持续高位的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大力推进,部分消化了2010年建材需求减弱的预期,下半年钢材市场还在建材的带动下走出了一波缓慢攀升的行情。2011年国家提出了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指标,倘若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无疑将会很大带动明年的钢材消费。其他行业需求的增长同样需要政策的积极配合,家电下乡效果的持续强化以及对节能汽车的补贴,都将带动这些行业对钢材的需求。
预计2011年粗钢产量在6.6亿吨左右,表观消费量将达到6.4亿吨,钢材出口较今年略有减少在3600万吨左右,进口稳定在1600万吨的水平;国产矿的产量将达到11.5亿吨左右,进口矿约6.6亿吨,进口矿的价位将运行在120-190美元/吨之间。
2011年钢铁业运行存在着以下不确定性。一是国际经济的复苏是曲折的,国际钢铁市场的需求映射到中国市场也会是不确定的;二是国内“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政策可能使钢铁的需求呈现出增长中有波动;三是节能减排持续性和再度发力的时间点不确定。
目前的钢铁行业谈不上痛定思痛,但靠产量高速增长的粗放式发展道路也已经无法延续。行业利润流失和经济发展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让耗能大户的钢铁必须认真思考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2011年的钢铁行业将面临全面的转型。
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共识,钢铁行业不仅需要在淘汰落后上继续加大力度,同时也需要加强生产环节能耗的降低和资源的回收利用,低碳技术将会成为钢铁企业未来一项重要的竞争力。
行业利润流失也使钢企向上下游行业的延伸和在非钢产业上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内来看,宝钢已经在全国建立了约40个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不但增加了新的盈利点,也进一步巩固了客户关系,对其钢铁主业的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外来看,蒂森克虏伯在非钢产业取得的成功,也使其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分散了行业风险。2011年钢铁企业在主业之外的业务拓展,也将会成为行业利润改善的一个突破点。
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的一些高端产品逐渐开始出现过剩的迹象,这也要求钢企在产品结构上进行扩展和升级,能够结合7个新兴战略产业对原料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另一方面,行业结构的调整也必将继续,并购整合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短期来看我们预计山东钢铁对日钢的整合终将修成正果,长远来看,中国众多民营钢企的并购整合也是大势所趋。
第五篇:中国电网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4-2018年中国电网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4-2018年中国电网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12-2014年中国电力行业总体分析
1.1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
1.1.1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史
1.1.2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成就
1.1.3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综述
1.1.4 中国电力行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1.2 2012-2014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1.2.1 2012年我国电力行业运行状况
1.2.2 2013年中国电力行业运行状况
1.2.3 2014年一季度电力行业运行状况
1.3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 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1.3.2 电力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加
1.3.3 电力工业存在六个深层次矛盾
1.3.4 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八大问题
1.3.5 我国电力行业亟待整体改革
1.4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对策
1.4.1 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1.4.2 实现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的措施
1.4.3 稳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1.4.4 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途径
1.4.5 规范我国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1.4.6 加快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二章 2012-2014年中国电网发展分析
第三章 中国电力供应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第四章 2012-2014年中国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重点分析
第五章 2012-2014年特高压电网发展分析
第六章 2012-2014年智能电网发展分析
第七章 2012-2014年华北电网发展分析
第八章 2012-2014年华中电网发展分析
第九章 2012-2014年华东电网发展分析
第十章 2012-2014年西北电网发展分析
第十一章 2012-2014年东北电网发展分析
第十二章 2012-2014年南方电网发展分析
第十三章 2012-2014年电网调度与互联分析
第十四章 2012-2014年电网设备市场分析
第十五章 2012-2014年电网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十六章 2012-2014年电网企业经营管理分析 第十七章 电网行业投资分析
第十八章 中投顾问对电网行业前景的展望及预测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