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检测

时间:2019-05-14 04: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检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检测》。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检测

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检测

班级:姓名:

一、下面是口算题,你要算仔细!

81÷9=140-40=60+600=800-500=400+80=1000-400=80+70=9×6=40+300=150-90=100-20=283-83=40+80=120-60=290-90=800+160=300-110=80+600=520-120=70+900=1000-700=9×9=270-40=30+60=820-20=42÷6=700-260=180-90=48+52=40÷9=

二、把下面各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

599+297403+508295+306704+196705-199498-307503-298695-407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要认真检查!

403-128600-239283+69

528-482567+403960-609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中洲镇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题

一、口算题。(28★)

12-3=

8×6=

75-62=

4×6=

34-18=

8×2=

32÷4=

29-15=

16÷8=

9×4=

18÷2=

54÷6=

63-27=

47+6=

6×7=

4+53=

7×9=

9×6=

40-8=

49÷7=

26+19+27=

60-18-24=     77-39+25=

46+34-20=

二、列竖式计算。(12★)

59 + 12 =

96-17 =

60-17=

42 + 18 =

三、脱式计算。(20★)

61+9-30

49÷7×4

8×7+10

15-72÷9

四、在○里填上“>”、“<”或“=”。

(9★)

48÷8×3○81÷9×4

64÷8×5○25÷5×8

5×1÷1○1×5÷1

五、最大能填几?(6★)

()×3﹤28

30﹥()×7

2×()﹤19

42﹥()×5

()×6﹤45

80﹥9×()

六、智力题。(共25★)

1、找规律填数。(5★)

(1)5、10、15、20、()、()

(2)1、2、3、5、8、13、21、34、()、()

2、下面算式请你用乘法来表示。(4★)

(1)6×3+6+6=()×()

(2)10+5+5+5+5=()×()

3、想一想,填一填。(6★)

(1)、○+○+○=18(2)、△+○=14(3)、☆+☆+☆+☆=20         ○=()△=()☆=()

4、(5★)

一根木条长32米,每4米据成一段,据成几段?据了几次?

5、将6、7、8、9、10这五个数填入图中,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的和都相等。(5★)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而草率答题,或注意力不集中而乱点鸳鸯谱,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

平日里,我们常会对学生在做计算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会做却做错”的现象简单地视作为“粗心”,好像不粗心就没问题了。然而事实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当我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处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搜集、查究、归类和分析后,我才深知“粗心”只是表象而已,究其实质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致。细细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将题目看错抄错,或者因书写潦草而造成看错,如6与0,1和7等;

(2)列竖式计算时数位和小数点没对齐;

(3)答题时不打草稿,却又不认真计算;

(4)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致使连最简单的一位数加、减都会出错等。.细细反思,造成一些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是学生自然成长过程中的常态现象,由于他们受年龄的限制,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这个问题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发育的完善,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第二方面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每个个体的引导,浸润性地加强主观意识的调控,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培养、训练而予以纠正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同时,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克服答题时不该出现的错误上来,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格外重视,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呢?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在我长期的观察、思索和探究中,我摸到了一点门道,掌握了一点规律,我是这样做的:在计算训练时,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认真核数。毋庸置疑,如果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首先我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必须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的算式进行核对,以免

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其间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数字;②写好竖式与横式核对数字;③写完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核对得数。

2、想——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就贸然下手计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审题完毕,心中一目了然后才能动笔进行计算。另外,计算中必须注意先求准,再求快,着两者关系决不能倒置。

3、算——认真计算。这里的计算涵盖了整个计算的过程,包括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符合规范或老师的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正确、清晰,没有谬误;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以免视觉错误;草稿上的竖式也要做到数位对齐、计算条理清楚;整个计算过程必须精力集中,不急不抢,沉稳、冷静。

4、查——认真验算。每道题计算完毕,不等于已完成了答题任务,还要进行审视和验算。首先要检查计算的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是否抄错;再次,对计算过程中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并予以确认,发现疑点或错误及时复查并予以纠正。

这其实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我用以上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和练习,在我的苦口婆心的不懈的督促、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的计算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中我做了一些尝试,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低级层次”的错误减少了,越来越多的同学正在逐步养成有序的计算方法和自查方法,形成趋向性的沉稳心态,其结果不仅计算的准确率提高了,速度也快多了。

综上所述,是我在比较长时间的数学教学中的一点反思、探索和体会,我努力了,也收获了,我切实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会继续探究,不懈努力的。

第四篇:小学生计算能力检测总结

小学生计算能力检测总结

时间:2012-06-12 08:37:41 来源: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小教部

本学期,为了进一步落实 “抓好抓实小学生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训练”这一举措,加强对各乡镇中心小学进行学科能力训练的督导和检查,教师进修学校于5月16日,继每个学期的能力检测后,再一次对全县27所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就数学学科来说,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前几个学期,我们重点抽测的是第一学段的口算,通过几个学期的训练,发现第一学段学生的口算能力普遍得到了增强,不管是口算速度,还是准确率方面,都是比较令人满意,也达到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每分钟1——2题的要求。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入了对高年级的计算抽测,发现学生的计算技能、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本次检测,我们重点对六年级进行了计算能力抽查。通过检测结果以及在平时下乡调研中与个别学校的领导、教师的交流,我们深有感触:

一、取得的成绩

1、从各校重视程度上看

本学期里,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比较重视,从开学初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制定了严密的训练计划,并能严格执行这项计划,保证了训练的时间,准备了训练的内容,学校也自行组织了相关的竞赛活动,这样就促进了计算活动的开展。同时,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经常拿出一定时间进行计算训练,教师自己印制的计算的题单也非常多,有口算,也有笔算,教师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对题单进行批改。总之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

2、从学生答题速度上看

本次计算检测,题单中共有35道脱式计算题,普通的脱式计算有18道,应用运算定律进行脱式计算有17道题,答题时间是10分钟,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大致答完15——25道题(以正确率为准),只有极个别学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道以下。标准中对于第一学段乘除法笔算技能评价要求是每分钟1——2题,参照第一学段的乘除法笔算技能的评价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抽测的第二学段学生对于脱式计算的答题速度已基本上达到了标准中规定的,这都是我们的学校严格要求,我们的教师平时坚持训练的结果。

3、从学生答题结果上看

本次检测,全县各所学校成绩普遍较好,除了个别学校外,各校成绩比较接近,差距非常小。具体结果统计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

1、忽视训练目的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答题比较快。参照标准,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经过训练,已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平均每分钟能完成1——2道题左右(以正确率为准)。但从学生的答题结果上看,个别学校、个别学生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忽视计算训练的目的,只重视学生的答题速度,却忽视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只重视了部分学生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

2、忽视学生的习惯养成这次抽测,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说学生的字迹,有些学校的学生书写的字迹特别潦草,看起来令人十分不舒服,还有的学生在脱式计算时一步写出得数,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注重学生的书写训练和答题习惯的培养。其次,个别学生尽管答得快,但正确率低。这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日的训练中,只注重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忽视了对学生答题正确率的要求。

3、忽视训练形式

通过平时调研中与基层教师的交流,我们也反馈到了这样的信息:有些教师在训练计算时不注重训练的形式。个别教师认为,计算训练就是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做完几道题就行了,忽视了准确率;还有的教师在能力检测前,突击几天进行练习,上课练,下课也练,弄得学生筋疲力尽,怨声载道。但计算训练真应该这样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训练形式枯燥乏味,根本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来,学生被动的练习,又怎么可能得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呢。

4、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本次抽测,题目的要求就是“用合适的方法解答下列各题”,并且普通的计算与应用运算律进行的简算搭配在一起,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有可以应用运算律的计算题,那么,应用运算律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这就需要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计算起来速度更快一些。所以,本次计算抽测,也蕴含着考察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策略”的目的。但通过答题情况来看,还有个别学生对于应用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不熟练。这也证明,我们的学生解决问题时还不够灵活,缺乏动脑。这也说明,我们的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的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还是应从口算入手。对于口算,应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只有口算速度上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2、注重平时训练

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计算训练应坚持经常,不要搞突击。每天坚持练一练,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计算练习,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注重训练形式

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我们应丰富我们的训练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计算练习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 “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就拿这次计算抽测来说,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做题时思想不集中,不注意审题,如(634+326)÷(180÷60),不少学生都把634+326的得数写成了1000;计算时马虎、不认真,看错小数点位置,如5.9×1.02,很多学生都把1.02看成102;不观察题中数字的特点,如

7.8×4.69+22×0.469,导致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做起题来不但麻烦,而且易错。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根本所在。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审题的习惯;做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后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字迹、规范的书写格式等,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定能见到成效!

影响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5”写成“53”,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把字写认真些”,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

3、思维定势的干扰。

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比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

4、被假象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如将14×5/7÷14×5/7误算成14×5/7÷14×5/7=10÷10=1。

5、虚荣心作怪。

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并不薄弱,做题速度也很快,但也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这主要是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意志不够坚定的表现。

6、学习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7、学习兴趣不高。

有些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计算没兴趣,随便乱做,也有些不愿动脑筋,计算时喜欢到同学处去偷看答案,抄错或看错。

针对以上因素,我认为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透彻理解基础知识,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又如,在计算0.25×(40+8)时,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0.25×(40+8)=0.25×40+8=10+8=18这样的错误。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3.在教学中,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48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4、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牢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25×8=1000,25×4=100。每天坚持练习。

5、注重对比训练。

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

6、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7、认真审题。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在教学中,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8、专心校对。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对学生的抄题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作业有连续五次得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满五颗五角星就可以奖到一本本子;刚开始,如果哪一次作业中出现有三次或以上抄错现象,就把那次作业从头至尾抄写一遍。以后,则提高到出现一次抄错,就从头再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抄题要格外小心,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

9、积极验算。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10、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11、家庭配合教育对策

选取计算容易出现错误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口算训练和计算练习。

总之,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刻钟。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提高。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总结(最终版)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李桥小学 邱丹 2016/10/25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3)计算时不打草稿;(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计算题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4、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

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家长能够和老师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孩子,孩子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下载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检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检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检测试卷

    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检测试卷 (2007.11)班级姓名成绩 一、 笔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 *423+349=*500—453=*746+163=* 940—762=39÷4=70859÷6=247630×8=1743÷8=2672÷8=80......

    数学计算能力(共五篇)

    如何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班莫完小 赵源丽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学中,计算占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也是计算,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计算能力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我觉得计算能力是......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梁志勇 [摘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所以......

    四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

    四年级2013~2014第二学期数学计算能力测试 班级:姓名:得分: 二、递等式计算。 205-98+46244-6×28 一、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90÷25=660627÷33=62127×49=576414+586=75 ÷17= -23= ÷18=......

    数学计算能力竞赛总结

    数学计算能力竞赛总结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功,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后,在生活和工作上必须具备的能力,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的思......

    二年级数学(递等式计算)

    乐智“特编练习题”——成绩提高看得见!总第份 二年级数学专项练习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递等式计算(脱式计算) 3×4+67×3+550―4×5 7+6×272÷8―380―6×857―28÷423+5×88×......

    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 计算能力竞赛2018.4

    2018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计算能力比赛 (完成时间: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口算 (每个2分 ,计80分) 24 ÷ 6 = 3 × 8 = 25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