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年冬天的作文
精选童年冬天的作文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冬天的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冬天的作文 篇1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暖意融融。周末,我在厨房做粘粥给儿子喝,谁知,儿子见了我用玉米面做的粘粥,说不好喝,大吵大嚷,我很生气,现在的孩子,咋不懂得过日子呢?生气伤心之余,不禁想起了许多我们小时候的事情。
小时候,我们教室的窗是木头窗棱的,没有木头课桌,两边夯土,上边搁上一块水泥板—那就是我们的课桌,冬天冰冷冰冷!为了御寒,老师让我们每人交一分钱,买5分钱一张的白纸把窗户糊上。没有浆糊,老师就让我们每人回家带一点面粉用来打浆糊。当时,家里都很穷,没有白面,多数家长都给包了一小包玉米面、地瓜面什么的,老师拿着瓢在门口收集,每人到了教室,把自己带的纸包打开,面子洒进瓢里,老师用面子打成浆糊,封好窗,抵挡冬天的寒冷。
现在想来,当时的教室应该是黑黑的,可儿时咋就没觉得黑呢?教室里没有火炉,上学时,我穿着两个棉袄,小棉袄外面再套一个大棉袄,腿上穿着棉裤,脚上穿着妈妈做的厚厚的棉鞋。就这样,冬天,我的手上、脚上、甚至脸上、耳朵都是满满的冻疮,写字,都要带着半截手套。天冷,冻疮硬邦邦的;天暖,冻疮痒得难受,忍不住,就用手挠,一不小心破皮了,冻疮便开始溃烂,回家,手套都揭不下来,我的左手中指至今还有冻疮溃烂留下的伤疤。
冬天,最留恋的是家里暖暖的炕头。妈妈在冬天来临之前,打上一堆煤饼子,到了冬天,晚上,就生上炕炉子,我们做完作业,一家人围着煤油灯扒花生,一边扒花生,妈妈一边出口算题给我们做,感觉真好。扒花生不但能挣钱,扒下的花生皮还可以烧火,真是一举两得。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到秋天就跟着姐姐去拾柴火,姐用小耙拾草,我就用妈妈做的.竹签去串树叶,竹签上拴一根长长的线,穿满了,就把树叶撸下来,再去串,妈妈经常夸我们懂事,说我们小小年纪就懂得帮妈妈干活。
再看现在的孩子,真是温室里的花朵,冻不着、饿不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他们帮忙做家务,动不动伸手要劳务费,还说什么经济社会。考个好成绩呢,要求物质奖励!想当年,我们小时候,放牛、打草、喂猪、养鸡,成绩不好?还得挨揍!现在的孩子,打一下,离家出走,真不懂,现在的孩子是咋的了?
童年的冬天,天很冷,人很冻,可我们却在严冬里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学会了坚强,像冬天的松树愈发挺拔。现在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写下上述文字,就是希望孩子们能了解我们当初的艰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真诚祝福孩子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童年冬天的作文 篇2一转眼20xx年就过完了,这几天气温骤降,骑车走在路上,寒风吹得脸如刀割一般,不过也好,终于能让人体验一番真正冬天的感觉。
可是,当走进有暖气的房间,就感觉头昏脑涨,浑身的不舒服,说实话,我特别怀念那童年的冬天。
35年前的中国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记得那时百姓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至于我们那些无忧无虑的孩童们,放学后可以尽情地玩耍。特别是冬天下了大雪,我们那个疯啊!堆雪人、打雪仗,有的捡根树枝当笔,在平坦广袤的雪地上练习写大字,比赛谁写的好,相比我获胜的次数较多,伙伴们便会把我高高的抬起来然后在雪地上笑啊跑啊,累了,就把我往雪堆上一撂,然后又一哄而散,雪地里玩的时间长了,棉鞋湿透了,小手冻红了,帽子溻湿了,才跑回家扒下来在灶火前熥烤,没少被一旁的妈妈即责怪又心疼地唠叨。
最难忘的是爸爸放年假回来,他会买上一些羊肉,外搭上一副羊骨架,回家后放在一口大钢精锅里,在煤火炉子上慢慢地炖,接着配些葱段、姜片,干辣椒等大料,然后又加上一些萝卜块儿和白菜帮儿。很快,整个房间里弥漫起羊肉特有的鲜香味儿,我和妹妹馋得直流口水,眼巴巴的期待着爸爸起锅。终于能吃了,爸爸就给我们分别盛上满满的一碗肉,他和妈妈却盛了萝卜和白菜,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不吃肉,他说这萝卜白菜在汤里一煮,羊肉的香味都渗进萝卜里边了,吃起来比肉还香。看着爸妈大口吃菜的样子,其实,我还是能明白是他们不舍得吃。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满屋子的肉香却每每飘荡在我的每一个寒冬里,也飘荡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由于天冷,我们一家人喜欢围在炉子旁取暖,爸爸会选一些较匀溜儿的红薯摆在炉子口周围,然后把一个很大的琉璃瓦盆扣在火炉子台上方,将红薯和炉子口一起罩住。接着,爸爸就给我们辅导作业,或者讲故事,当闻到浓浓的烤红薯的香味儿时,爸爸起身把瓦盆掀开,露出了一块块儿被烤的焦黄的冒着热气儿红薯,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儿,没想到却被烫的两只手来回替换着还拿不住,妹妹在一边乐的哈哈大笑,爸爸连忙接过去放回到炉子台上,冲我瞪眼:“你慌啥!小心把手烫坏了。”过一会儿,红薯不烫了,晚饭也做好了,妈端上来了香喷喷的玉米粥和熥的焦黄的酱豆饼,一家人好不温馨。
那个时候,农村大部分还没有通电,放学后忙趁天还没黑搬个凳子赶紧写作业,邻家的孩子们也会跑来我家一起写,或蹲或坐,相互交流着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晚饭后我们又会相约跑到街巷做游戏,如老鼠转圈了、老和尚开闸门了、铁锭子轧犁铧了、做藏姆了等等。玩热乎了,玩累了,半个月亮也下去了,才依依不舍地跑回家,床也被妈妈用熥罩熥的热乎乎的,钻进去不一会便进入了梦乡。
冬天尽管冷,村里隔三差五仍会放露天电影,我们小伙伴们便会早早吃了晚饭去抢位,裹上大人的厚厚的棉大衣,戴上火车头棉帽,最好是能搬了小板凳坐在放影机的前面,这样不但看能看得清荧屏,同时还能趁放映员更换胶片空隙,把我们的小手掌以各种手型通过镜头自豪地投到前面的荧幕上。那些如《小兵张嘎》、《智取华山》、《铁道游击队》、《上甘岭》和后来的《少林寺》等百看不厌的影片,都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小伙伴们就是模仿着那里面的英雄人物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即便没有电影看,街上也常来说书卖唱的。即便听不出戏里的门道儿,至少也能凑个热闹。总算很开心。
这就是我的美好的童年的冬天,一片片美好的冬天的回忆。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有空调和暖气了,但是,总感觉现在的冬天咋就没有了那么一抹子韵味儿。孩子们玩的没那么野,也没有那么自在。
别了,我童年的冬天!别了,我童年的梦!
童年冬天的作文 篇3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 ,因为那个冬天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那一天,我正在睡觉,小伙伴突然 叫醒我,说‘‘ 外面下雪了!’’我听到这句话,马上起床。 我走出家门,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外面白茫茫一片。小树、小草都披上了一件闪闪发光的白色皮袄。我抬头向上看这些从天而降的雪花,它们好像是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我伸手接住这些小精灵,发现它们很软,轻轻一捏就会碎掉,我顺便尝了一个,感觉到它入口即化,无味,直沁肺腑。 我吃完 早饭,便和伙伴去堆雪人。我先用一些雪 滚成一个小球,是雪人的头;再滚成一个较大的球,是雪人的身体;再用弹珠插在雪人的脸上,是雪人的 眼睛。。。。。。做完,它就像一个卫兵守护我的家。 之后,我们还打雪仗了,我扔一个,它扔一个,我们双方火力都很猛。我说“今天不是你赢,就是我输。”
我要为了胜利而战斗! 怎么样,我的童年有趣吗?
童年冬天的作文 篇4冬天,它没有春天鸟语花香;它没有夏天绿树青山;它没有秋天果实累累。但它悄无声息的为人们送来了一个洁白的世界,为我也送来了一个难忘的童年。
记得那是发生在我三岁的时候的事,这件事令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三岁的冬天是那么的美好。当我推开窗户,一阵风吹来,寒风刺骨。我往窗外一看,还下着鹅毛般的大雪,整片地银装素裹,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那调皮的雪花离开了云妈妈,给房顶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给大地披上了银色的地毯。(用拟人的手法将雪景具体化,可亲可爱。)就在这个时候我好像听到了拉拉链的声音,我朝屋内走去,发现爸爸正在收拾行李,“爸爸,你这是要去哪呢?”我焦急的问道,我生怕爸爸要走。而爸爸却骗我说:“爸爸去办点事,一星期就会回来的”。我没有那么好骗的,“爸爸你骗我,你一定是要去工作了”边说我边哭了起来,哭声简直要把房子淹没了,爸爸立刻安慰我说:“到明年的这个时候,爸爸就回来”,“那爸爸明天就回来好吗?”我撒娇地说,“爸爸不能那么早回来,如果爸爸工作好的话,等回来的时候就给你买好多好吃的”爸爸微笑的说,可我还是不愿意,结果还是哭了起来,越哭越厉害,爸爸没有办法。(通过我与爸爸的对话我们可以感知到父亲应该是常年在外工作的,所以小小的我听见拉连声就知道爸爸有可能又要很长时间不能见面了,从中可见分离的心酸和痛苦。)
他望了望窗外又高兴了起来说道:“宝贝,爸爸带你去堆雪人吧!”我一下子停止了哭声。跟着爸爸一块出去堆了雪人。一会儿,我们堆了一个胖乎乎的雪人。爸爸给我和雪人照了一张照片,看着照片中的我,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快乐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爸爸要走了,看着爸爸的身影渐渐地消失,雪地上的脚印慢慢地被大雪填满,我又哭了。但看着雪人就好似看见了爸爸,我不想让爸爸说我是个爱哭的小孩,我一定要做一个坚强的小孩。接着我每天都要把不开心开心的事说给雪人听,我就把他当作我的爸爸。
童年的冬天是美好的,也是充满回忆的。(童年的冬天之美好在于回忆,在于记忆中的父爱,这一句即点了标题,又升华了主题。)
第二篇:童年冬天的作文
童年冬天的作文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冬天的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冬天的作文 篇1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暖意融融。周末,我在厨房做粘粥给儿子喝,谁知,儿子见了我用玉米面做的粘粥,说不好喝,大吵大嚷,我很生气,现在的孩子,咋不懂得过日子呢?生气伤心之余,不禁想起了许多我们小时候的事情。
小时候,我们教室的窗是木头窗棱的,没有木头课桌,两边夯土,上边搁上一块水泥板—那就是我们的课桌,冬天冰冷冰冷!为了御寒,老师让我们每人交一分钱,买5分钱一张的白纸把窗户糊上。没有浆糊,老师就让我们每人回家带一点面粉用来打浆糊。当时,家里都很穷,没有白面,多数家长都给包了一小包玉米面、地瓜面什么的,老师拿着瓢在门口收集,每人到了教室,把自己带的纸包打开,面子洒进瓢里,老师用面子打成浆糊,封好窗,抵挡冬天的寒冷。
现在想来,当时的教室应该是黑黑的,可儿时咋就没觉得黑呢?教室里没有火炉,上学时,我穿着两个棉袄,小棉袄外面再套一个大棉袄,腿上穿着棉裤,脚上穿着妈妈做的厚厚的棉鞋。就这样,冬天,我的手上、脚上、甚至脸上、耳朵都是满满的冻疮,写字,都要带着半截手套。天冷,冻疮硬邦邦的;天暖,冻疮痒得难受,忍不住,就用手挠,一不小心破皮了,冻疮便开始溃烂,回家,手套都揭不下来,我的左手中指至今还有冻疮溃烂留下的伤疤。
冬天,最留恋的是家里暖暖的炕头。妈妈在冬天来临之前,打上一堆煤饼子,到了冬天,晚上,就生上炕炉子,我们做完作业,一家人围着煤油灯扒花生,一边扒花生,妈妈一边出口算题给我们做,感觉真好。扒花生不但能挣钱,扒下的花生皮还可以烧火,真是一举两得。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到秋天就跟着姐姐去拾柴火,姐用小耙拾草,我就用妈妈做的竹签去串树叶,竹签上拴一根长长的线,穿满了,就把树叶撸下来,再去串,妈妈经常夸我们懂事,说我们小小年纪就懂得帮妈妈干活。
再看现在的孩子,真是温室里的花朵,冻不着、饿不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他们帮忙做家务,动不动伸手要劳务费,还说什么经济社会。考个好成绩呢,要求物质奖励!想当年,我们小时候,放牛、打草、喂猪、养鸡,成绩不好?还得挨揍!现在的孩子,打一下,离家出走,真不懂,现在的孩子是咋的了?
童年的冬天,天很冷,人很冻,可我们却在严冬里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学会了坚强,像冬天的松树愈发挺拔。现在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写下上述文字,就是希望孩子们能了解我们当初的艰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真诚祝福孩子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童年冬天的作文 篇2小时候,坝上的冬天,特别的冷,冷得地下的阴气,嗖嗖地往你的袖口里、裤腿里钻。然而,冬天也有特别有趣的时候。
早晨醒来,父亲站在炉子边,捅旺了火,挨个给我们烤衣服。烤得热乎乎的了,父亲就喊我们起来。有时候,父亲也会躺在被窝里,给我们讲孙猴子的故事。母亲记性好,细节处常常纠正,急得我们心里冒火,生怕她中间插一杠子。
下雪了,玻璃上凝了一层霜。我最喜欢用笤帚圪垯扫那上面的雪。一层一层扫下来,满满的,扫一簸箕,很有成就感。
哥哥长我一岁,是最能调皮的小子。他冬天最好的游戏,就是到野外的林子里,捕捉半翅子。那种鸟灰头灰脸,呆呆傻傻的样子。看到洁白的雪地上,撒着金黄的麦粒儿,就叽叽咕咕地叫着,唤来一群伙伴,一起钻进哥哥下的套子里。一套子下来,能逮三四只,那是冬天里餐桌上诱人的美味。父亲把切成小丁的肉块炸得半熟,再用砂锅在温火上慢炖。满家都是浓香,馋得小花猫在炕沿边上走来走去,用乞求的眼神瞅着哥哥。哥哥却像个大英雄似的,骄傲得不得了。
弟弟小我三岁,戴着一顶海军帽,威风凛凛的样子。小伙伴都喊他司令,他就用自家的院子当指挥部,指挥他的“大部队”和另一群小伙伴们开仗了。
弟弟心灵,几岁的孩子,就会做冰车。他盘腿坐在小冰车上,用小木棍不停地划着,优哉游哉的样子,像船老大荡起了双桨。
天气太冷了,弟弟冻得鼻涕都流出来了。家里没人,他就敲隔壁刘奶奶家的门。奶奶怕他使坏,不给他开。他就喊:奶奶,我妈妈让我送点心来了!奶奶开了门,弟弟径直走到炉子边,把棉袄里兜着的一块冰,放在奶奶家的炉盖子上,然后在吱吱唱歌的雾气里飞一似的逃掉了。
和我的兄弟们相比,我要乖得多了。
飘雪的时候,我喜欢用手接几片雪花,看它们在自己的手心里慢慢地融化。或者,捧起一撮儿,放到嘴里,享受那种直入心肺的清凉。有时候,也会用手团成雪球,掷向屋檐下的麻雀,看它们扑棱棱地飞,很惬意。
最顽皮的时候,也不过是约上几个伙伴,偷偷地从队部会议室的窗户上钻进去,比赛踢毽子。
“一踢一端,老汉儿搬砖”,“里踢、外拐,绷尖,过海”,这都是我们必踢的花样。最高级的花样是连跺———侧腿从身后把毽子连续地打起来。我最多的时候可以连跺二三十个,看得小伙伴直瞪眼。我踢毽子是一绝,一踢就是老半天,小伙伴们急着喊:“坏!坏!坏!”然而,毽子却从她们的眼皮底下绕过去了。
过了年,去姥姥家,是最开心的事情了。哥哥弟弟本来不是省油的灯,去了姥姥家,就更无法无天了。他们常和几个表兄弟,在被垛里藏猫猫。呼啦塌,被子砸下来,捂在下面的人尖叫起来,笑闹声把屋顶都掀翻了!
偶有安静的时候,多是听姥姥道古。姥姥最会讲妖精的故事,胆小的孩子,都往人堆里钻。还有老实的时候,就是大人们在东屋里包饺子,我们在西屋的火盆里偷偷地烧饺子。看着油花从饺子缝里吱吱地冒出,伸出黑糊糊的小手,抢一个,急急地咬上一口,哈!那真是无上的美味。
哎!童年,远逝了,却又时时重现,有多少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童年冬天的作文 篇3童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寒冷,对于生活在暖气房子的城里孩子来说那是无法想象的。
我出生在广袤黄河的冲击平原上,那里有广阔的土地和勤劳的的人民,即使在最贫穷的年代人们也没有缺过吃的,那块上天赐予的丰裕富饶的平原养育了生活在它上面的人们。虽说饿死人的事情没有发生,可是七十年代的那片土地依然是贫穷的。
我小时候觉得冬天格外的寒冷。似乎这种感觉一直留在了记忆的深处,几十年后的冬天好像没有了寒冷,缺少了冬天这个季节应有的寒冷料峭,没有了雪花和寒风,没有对冰天雪地的记忆,没有经历手被冻的通红肿胀,甚至溃烂化脓,没有穿着厚厚的棉衣和棉鞋,在冰上奔跑和滑行的冬天,就不叫冬天,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缺少了一种对季节的感受和认知是有些遗憾的。
让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做值日生的经历。农村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天光大亮才上学,我们那时候上学格外的早,天还是黑乎乎的,头顶上的星星闪着寒光,我们便起床上学了,早饭是不吃的。农村人都习惯在早上九点多才吃早饭。那时候村子里没有路灯,孩子们便呼朋引伴,叫上邻居的孩子一起相跟着去上学。做值日生的孩子要去的更早,临走时从自家的柴垛上抱上一捆柴火,再带上一盒火柴,就向学校出发了,学校在村子的东边,好多的教室都是用从坟墓上拔下来的砖砌成,可是我们坐在教室里并不感觉害怕,教室的窗户上没有玻璃,每年快进入冬天时,老师会动员学生从自家拿一些废旧的塑料布和鞋钉,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会把鞋钉上穿上硬纸片,然后再拿榔头釘上去。寒冷的清晨,风吹的教室的窗户哗哗作响,那个拿着教室门上钥匙的值日生便早早来到教室,开了门,摸索者找到那根垂在墙上的细细的电灯绳,啪的一声拉亮电灯,整个教室里便弥漫着一种黄晕的灯光。点灯亮了,值日生便会抱着柴火来到讲台边,那里有一个用砖和土垒起来的一个用来取暖的炉子,于是便掏出炉膛里的灰烬,再把带来的柴火放进去,撕几张作业本上的废纸,塞到柴火的中间,嗤的一声划亮火柴,点燃那些废纸,一瞬间柴火烧了起来,带着浓浓的灰白色的烟弥漫着整个教室,如果顺利等到柴火烧的差不多时,再放进煤球,炉子便着了起来,教室里也有了温度。等到同学们都到了,开始上早读时,教室了的烟也散的差不多了。碰到那些不会生炉子的值日生,撕完了一个作业本也生不着炉子,只搞得满教室的烟,等到同学们都到校了,索性也就不生火了,大家便在烟雾中开始早读,大家扯着嗓子,读者不标准的普通话。更有一些调皮的男生,在燃不着柴火时,会找来一些煤油,那是上晚自习停电同学带来,忘在窗台上的。他们会拧开油灯盖子,把一瓶子的煤油浇到柴火上,然后再用一根火柴引燃,浇了煤油的柴火,迅猛的燃烧,一些值日生被不小心烧着了头发,虽然他们迅速的躲开,依然不可避免受一点小小的损伤,头发被烧是常有的事,索性他们都不会让自己受多大的伤。值日生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打铃,那时候学校里没有电铃,于是老师便找来一块大约长50公分,宽20公分左右的长方铁,钻上一个洞,用铁丝挂在教室外的墙壁上,半个小时后,值日生便拿起一根直径大约3公分,长约20公分的铁柱,敲两下一个间隔表示下课。那种不同的敲击方法有不同的意义,一下一下的.敲表示上课,同学们还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上二下三放学,集合铃声敲不断。做值日生是一种特权,孩子们常常很自豪的。
童年的冬天还有一些无法忘却的记忆,那就是同学们的课间活动,为了抵御严寒,一伙男生便靠在教室外的墙上,从中间人的背后画一条线,把人对等分开,然后一个推一个,直到把对方推倒,被推倒的一方便输了,这样几个回合便把寒冷赶到九霄云外了。也有的玩顶拐的游戏,两个人对立,然后每人都用手扶起自己的一条腿搭到另一条腿的大腿上,这样一只腿就形成了一个直角,然后单腿运动向对方冲撞过去,直到把对方撞翻在地。女生比较文静,她们会选择丢沙包或跳绳,十分钟后大家都脸蛋红扑扑的坐在教室里,那时的孩子就是用这种办法把冬天过的有声有色。一场雪过后,教室的房檐上就结了一个个长长的冰柱,晶莹剔透,比起石笋更加漂亮,有时候那冰柱一个冬天也不化,形成了冬天独有的一道风景。有淘气的男孩子就会用土块或砖块来砸那些冰柱。但是常常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
放学后他们会在村子中间的池塘上玩,池塘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放学回家路过池塘的孩子会在池塘上滑冰,胆小的女孩子就会在大人挑水时滴水结成的冰上小心的划,常常招来男孩子的嘲笑。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男孩子戴一顶那种军用的棉帽,女孩包着五颜六色的花头巾,个个冻得通红的脸蛋,和冻得通红的小手。放学回家便赶紧坐到家里烧的热烘烘的火炕上,拿一块腾腾的蒸红苕在手上,去掉薄薄的一层皮,咬伤一口,一早上的寒冷便没了踪影。吃一些家里的腌菜或卧的白菜,现在冬天有了吃不完的鲜菜,那种卧的白菜便没人吃了。以至我根本记不起来那种叫做“黄菜”的菜是怎么做的。不过那种带一点点酸,泛着黄的白菜用辣椒一炒,肯定会迷倒很多城里人,现在想起来对它还是很怀念的。
希望冬天下上几场雪,给孩子们留下一些对冬天的美好回忆,让在钢筋混凝土,暖气和空调房里长大的孩子了解什么才是真的冬天。大自然赋予的有许多乐趣的冬天!
童年冬天的作文 篇4五十多年前,刚上小学那会,我就喜欢雪花飞扬,到处覆盖着厚厚的冰雪的,只有戴狗皮帽子穿牛皮兀魯(续兀魯草的鞋)才能抵御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冬。那时,冰雪世界成了我们儿童了乐园。马路边,坚硬的雪层上面是我们滑出的百米长的窄窄的冰道。月光下,大家排着长长的队伍打“刺溜滑”。慢跑——加速——冲刺——双脚一沾冰道,真可谓风驰电掣。我不知摔了多少跤,才能稳稳地站着冲向尽头。
后来我跟伙伴一样,能够踩着一根竹棍到街道上去滑。再后来我就用一块比鞋底略大点的木板,钉上两根粗铁丝,板上面钉上几根绳子,把绳子系在鞋子上,穿上冰板上街,穿冰板滑冰比踩着竹棍滑要快上好几倍。当时穿冰板在大街上一滑,别提多神气了。
稍大点,我学会了做冰爬犁,在雪地上趴在上面,两手抓住爬犁前梁,使劲往前推,速度加快后,猛地双膝跪到爬犁上,爬犁颠簸着向前滑行,惬意极了。直到有一次,我推爬犁时不小心,把头撞在爬犁上,满嘴鲜血淋漓,才告别了爬犁。几十年过去了,童年冬天的冰雪生活却像一幅幅水墨画在我脑海中叠印……
童年冬天的作文 篇5一转眼20xx年就过完了,这几天气温骤降,骑车走在路上,寒风吹得脸如刀割一般,不过也好,终于能让人体验一番真正冬天的感觉。
可是,当走进有暖气的房间,就感觉头昏脑涨,浑身的不舒服,说实话,我特别怀念那童年的冬天。
35年前的中国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记得那时百姓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至于我们那些无忧无虑的孩童们,放学后可以尽情地玩耍。特别是冬天下了大雪,我们那个疯啊!堆雪人、打雪仗,有的捡根树枝当笔,在平坦广袤的雪地上练习写大字,比赛谁写的好,相比我获胜的次数较多,伙伴们便会把我高高的抬起来然后在雪地上笑啊跑啊,累了,就把我往雪堆上一撂,然后又一哄而散,雪地里玩的时间长了,棉鞋湿透了,小手冻红了,帽子溻湿了,才跑回家扒下来在灶火前熥烤,没少被一旁的妈妈即责怪又心疼地唠叨。
最难忘的是爸爸放年假回来,他会买上一些羊肉,外搭上一副羊骨架,回家后放在一口大钢精锅里,在煤火炉子上慢慢地炖,接着配些葱段、姜片,干辣椒等大料,然后又加上一些萝卜块儿和白菜帮儿。很快,整个房间里弥漫起羊肉特有的鲜香味儿,我和妹妹馋得直流口水,眼巴巴的期待着爸爸起锅。终于能吃了,爸爸就给我们分别盛上满满的一碗肉,他和妈妈却盛了萝卜和白菜,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不吃肉,他说这萝卜白菜在汤里一煮,羊肉的香味都渗进萝卜里边了,吃起来比肉还香。看着爸妈大口吃菜的样子,其实,我还是能明白是他们不舍得吃。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满屋子的肉香却每每飘荡在我的每一个寒冬里,也飘荡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由于天冷,我们一家人喜欢围在炉子旁取暖,爸爸会选一些较匀溜儿的红薯摆在炉子口周围,然后把一个很大的琉璃瓦盆扣在火炉子台上方,将红薯和炉子口一起罩住。接着,爸爸就给我们辅导作业,或者讲故事,当闻到浓浓的烤红薯的香味儿时,爸爸起身把瓦盆掀开,露出了一块块儿被烤的焦黄的冒着热气儿红薯,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儿,没想到却被烫的两只手来回替换着还拿不住,妹妹在一边乐的哈哈大笑,爸爸连忙接过去放回到炉子台上,冲我瞪眼:“你慌啥!小心把手烫坏了。”过一会儿,红薯不烫了,晚饭也做好了,妈端上来了香喷喷的玉米粥和熥的焦黄的酱豆饼,一家人好不温馨。
那个时候,农村大部分还没有通电,放学后忙趁天还没黑搬个凳子赶紧写作业,邻家的孩子们也会跑来我家一起写,或蹲或坐,相互交流着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晚饭后我们又会相约跑到街巷做游戏,如老鼠转圈了、老和尚开闸门了、铁锭子轧犁铧了、做藏姆了等等。玩热乎了,玩累了,半个月亮也下去了,才依依不舍地跑回家,床也被妈妈用熥罩熥的热乎乎的,钻进去不一会便进入了梦乡。
冬天尽管冷,村里隔三差五仍会放露天电影,我们小伙伴们便会早早吃了晚饭去抢位,裹上大人的厚厚的棉大衣,戴上火车头棉帽,最好是能搬了小板凳坐在放影机的前面,这样不但看能看得清荧屏,同时还能趁放映员更换胶片空隙,把我们的小手掌以各种手型通过镜头自豪地投到前面的荧幕上。那些如《小兵张嘎》、《智取华山》、《铁道游击队》、《上甘岭》和后来的《少林寺》等百看不厌的影片,都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小伙伴们就是模仿着那里面的英雄人物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即便没有电影看,街上也常来说书卖唱的。即便听不出戏里的门道儿,至少也能凑个热闹。总算很开心。
这就是我的美好的童年的冬天,一片片美好的冬天的回忆。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有空调和暖气了,但是,总感觉现在的冬天咋就没有了那么一抹子韵味儿。孩子们玩的没那么野,也没有那么自在。
别了,我童年的冬天!别了,我童年的梦!
第三篇:童年的冬天散文
屋外北风呼啸着裹着雨点霹雳扒拉敲打着窗户,我们几个不由议论到了今天的天气,冷啊!不知谁说的:可没有早些年冷。是呀!我们童年时的冬天才是冷。
从我记事是七十年代,那时比现在冷得早,也比现在冷得厉害,现在很少秋天能看到霜,记得那时中秋后不久,我们早上上学往往能看到道路两旁的杂草枯柴上落满一层薄薄的白霜。
那时候冬天会经常看到结冰,小学校后面有条渠沟常常结冰,班里的总有几个同学用砖头砸开冰,然后你一块我一块拿在手上玩,或者甘脆用圆珠笔杆对着冰块吹开一个圆洞,用稻杆穿上提在手上,高叫:卖冰棒哦!一路追逐嘻闹着。每当天寒地冻时,离校不远又家境好的同学会从家里提来火炉,几个男生不知从那弄来几个小铁油漆桶子,弄了些小木炭放里头,用两根树枝,从别人那夹来火种放进桶里,然后用圆珠笔杆拚命往里吹气,让火着起来,火红了,脸也红了。要么就是提着铁桶使劲抡起来晃圈,一会炭火也会燃起来。那时的雪好大,下起来能有一尺多厚,屋檐上能吊一、二尺甚至上米长的冰凌,有些顽皮的人用竹竿把它戳下来,赶紧用手接着拿在手中当宝剑玩。
最好玩的是滚雪球,用手揉个雪团在雪里滚,越滚越大,开始是一个人推,慢慢的走;后来是几个人推,越推越大,小跑起来,后面跟着一群人,到最后大大的雪球终于崩塌掉,大家一哄而散。
下雪天,人少的时候,可以抓麻雀,先扫开一圈雪,在地上撒上一些米,用脸盆倒扣,里面支个棍把脸盆顶起一边,棍子上系根细细的长长线,人轻轻拽着,躲到门里,偷偷看着就行,一会就会有麻雀飞了过来,先是蹦跳着怯生生地啄着脸盆外的米,最后是大胆的自投罗网钻进脸盆下,这时猛然一拉长线,一支麻雀就逮住了……童年的冬天好冷啊,却又是快乐的!
第四篇:童年的冬天抒情散文
小时候从没觉着冬天的冷,在踩碎了晚秋满地的黄叶之后就心心念念盼着它的到来。当一粒粒细沙一样的雪珠子从天空密密麻麻飞落的时候,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同学会扯着嗓子大喊“下雪啦……”。
教室里的我们听到这呐喊声早已按耐不住,可故作镇静的老师依然慢悠悠的讲着加减乘除,只是当他转过身写板书的时候,教室里的小骚动会点燃他的怒火,“好,想出去疯是吧,给我现在就去!”每次话音还未落时总会有一两个走神的男生从座位里蹦出来,当发现事情不对时立马讪讪的缩回去,看着老师都能喷的出火的眼睛大家只能装出一副舍不得课堂的样子,用和内心不相符的小眼神恳求老师继续上课。
终于,那期待的铃声想了起来。老师刚说下课便会有七八个性子急的男孩子抢在老师前面奔出教室,这个时候的老师总会流露出“朽木不可雕”的表情,并带着一声叹息。当然没有人会因为老师的不快而停止奔跑的速度。
“地油子,地油子(雪珠子),可以滑冰了,肩(扛)板床(长板凳)。”领头的男生话音刚落,几个“小啰啰”迅速返回教室扛了两三条长板凳,一出门倒着贴在地面上,那个领头的男孩往后退几步,向前一冲脚贴地面“嗖”一下快意地滑了过来,中间肯定不忘来一个漂亮的旋转,潇洒极了。他滑到长板凳跟前,坐在反面双手稳稳扶住两根凳子腿大喊一声“冲”,后面早已摩拳擦掌的男生狠狠一脚踹在另外两条蹬子腿上,长板凳像雪橇一样就这样飞向前去,坐在上面的男生霸气而神武,如冲锋陷阵的三军前锋!旁边围观的女孩子们惊呆了,停止了正在玩的小游戏,也有三五个胆小斯文的赶紧退到墙根底下生怕那飞出的板凳撞到自己。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有领头男生的好运气和好本领,其它的人经常会因为凳子滑不稳而栽个大跟头,不过敢玩这个游戏的男生是绝对不会因为摔了一跤而放弃或者因为疼痛而哭泣,倒是旁观者幸灾乐祸的鼓掌和讪笑会让他着实气恼,但也阻止不了继续疯狂的冲动。能让这一切归于平静的似乎只有老师因为担心而气急败坏的训斥声和最不愿意听到的上课铃。然而,前者总是交叉着不时出现,至于后者总是在最兴起的时候到来。
在下雪之后上课的老师们一般不会讲述太多的内容,一个简单的知识点被她反复讲解,同样不变的,是她从我们漫不经心的回馈中见证了自己一次次的徒劳无功。然而那个时候,孩提时代的我们很少有人会在意老师们失落的神情,真正映在眼中的是窗外越飘越大的雪。当我们在课堂中消磨时间时,细细的地油子越下越密之后变成洋洋洒洒的雪花漫天飞舞起来,等到我们从门缝里窥探到厚厚的白地毯时,那眼神里蹦出来的神采早已和心底的兴奋一起神游于离课堂千里之外了。
再出教室的时候世界早已粉妆玉砌,课间的“游乐项目”也不仅限于男生了。堆雪人、滚雪球、在雪地里作画,这些都是女孩子的最爱。白雪覆盖的操场不到几分钟便成了另一副天地,那边雪人手拉手,这边雪球围成圈,现在想想,那才是真的童话世界!而男孩子们除了继续发动他们“疯狂的雪橇”之外,另一个“苦心经营的项目”就是搞破坏,时而三五成群踩坏别人的大雪球,时而扛起长板凳飞跑过去砸倒一个刚成型的大雪人。所以操场的欢笑声里不时夹杂着哭喊声和吵闹声。
万一不巧有学校领导碰上其中的一幕,不到五分钟各班就会接到学校通知要求大家在下个课间集体清扫学校的积雪。领导们本以为这样既排除了安全隐患又解决了校园积雪的问题,殊不知这扫雪的过程也是各种花样轮番上阵,直到放学后校园归于平静的那一刻所有老师方能长舒一口气:终于消停了!
除去雪天的疯狂冬日里其余的时光倒也以慢悠悠的姿态行走在西北风之间。那时乡间的孩子往往在离上课还很早的时候就出门了。一则是因为学校离家还有一段距离,二则是因为上学路上实在是有好多的“任务”要完成。一般情况下我和弟弟出门不到两分钟就会因为遇上各自的朋友而分头行动。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一等一的大事就是捡柴火。
在凛冽的寒风猖狂了一个晚上之后,好多干枯的树枝被残忍地折断并以凄凉的姿态仰卧在大地之上。刚开始我们只是把它们捡起来当武器打闹一番,后来也不知是谁突然说到:“我昨看到老师拿废纸和几个细枝枝(细树枝)救(点)炉子,救了半天都没把碳救着,这树干干壮(粗)得多美的,把这给老师拿些用。”她的提议得到大家的响应,一路上边检边闹每个人也得了一大捆,或抱或扛得弄到老师门前也不打招呼放下就走。等到老师发现询问时,几个藏不住话的同学立马把大家供了出来,做了好事的我们往往对于老师的表扬和感谢还会流露出一点点羞涩,其实心里早已笑开成了一朵朵大红花。
从那之后的每一天捡柴火成了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使命,就连老师的制止也阻止不了这个这个队伍的增长速度,以至学校每个老师的房门前都堆满了小山丘一样用不完的柴火时,老师以诚恳的语气向大家陈述了如果柴火继续堆下去他们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清理的可怕后果后,大家才在失落中停止了这项义举。
所幸的是,对于八十年代的乡间孩子来说停止一项义举的失落不会持续多久,很快他们就会找到另一种“娱乐项目”,也许是去山沟里打酸枣,或者下田地里套野兔,最不济也可以于自家院里捕麻雀……不管是哪一项活动,收获的是发自内心的幸福还有那弥足珍贵友谊和合作精神,这绝对是一个完美童年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五篇:童年冬天的记忆散文
清晨起来,推开窗户,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只见外面白茫茫的一片,漫天的雪花儿就像白蝴蝶似翩翩起舞着,纯洁无暇,晶莹剔透,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这时,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传来,探头看到楼下一群孩子正在堆着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场景,让我的思绪不由地随着飘舞的雪花儿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回到了那个童年的冬天。那些美丽的记忆,就像老电影胶片似的,一帧帧地在我的心幕上回放着、回放着……
我的老家处于中原地区,冬天似乎要来得特别早,凛冽的寒风带着刺耳的声音呼啸着,无遮无挡,一扫而过,寒气刺骨。大人们大都绻缩在屋里,开始进入了漫长的冬休之旅,或坐在热炕头上,或围在火炉旁,拉着家常,聊着闲话,打发着无聊的时间,而对于小孩子的我来说,冬天就是童话般的梦幻世界,它以神秘的银色、特别的食物、有趣的游戏诱惑着我,充满了无尽的乐趣,给我艰苦单调的童年生活涂抹了一层浓浓的暖色。
那个时候,我最喜欢去村头的林子里捡拾柴火,那些梧桐树枝、杨树枝,干枯了风一吹就会从树上掉落下来,我弯着腰把它们一根根捡起来堆积在一起,然后用绳子捆扎好背回家去,供母亲做饭烧火或取暖用。天特别冷的时候,父亲就会拿出个小火盆,里面放上干树枝,用火柴点燃,干树枝便“吱吱吱”地燃烧起来,我们几个姐妹就围着火炉津津有味地听着母亲给我们讲她在北大荒的故事。母亲不紧不慢地说,那时候北大荒的冬天特别寒冷,到处冰天雪地的,那些北大荒的开拓者们缺少食物,就到河边去捡拾鱼吃,成盆成盆的鱼,吃都吃不完。聆听着母亲讲的故事,我们兴奋的小脸儿在火苗的映衬下红扑扑的,嘴角不觉就流下了口水,仿佛自己真的吃到了鱼似的,妹妹忍不住用小手一抹嘴唇,调皮地说上一句:“啊,要是咱家现在还在北大荒那该多好啊,那我也可以天天去捡鱼吃了呀!”她幼稚的话语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冬季没有大棚,吃不上新鲜的时令蔬菜,我的父母几天忙不停地把地里的白菜啊、萝卜啊、红薯啊统统收进院子里,秋收冬藏。那时候,我最喜欢挎着小篮子跟随母亲一道到菜地里去砍白菜了。母亲把地里的白菜一棵一棵地拔出来,用菜刀把根部给砍平了,用手将枯黄的外皮剥掉,用篓子拐回家,一棵棵整齐地码好,然后在院子一处角落里挖上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坑,用厚厚的土把它们全埋进去,想吃就随时挖出几棵来,新鲜如初。为了避免吃得单调,母亲总会变着花样用白菜做出各种美味来,有时用来做饺子馅,有时炒着吃,有时炖着吃,硬生生的白菜就变成了一道道餐桌上的美味,父亲则喜欢把白菜心切成条凉拌了做下酒菜。每年腊八前后,母亲就从土里扒出几棵白菜用水清洗干净,撕成一片片的,然后和大蒜、洋姜拌一起,再放些盐和醋一起放到一个口小肚大的坛子里,用小铲子绞拌均匀给腌制起来,然后把坛子放到院子阴暗角落里,经过一天天的冷冻,坛子里的咸菜很快就入了味,大蒜也奇迹般地变绿了,上面结了一层冰渣,吃上一口透心凉。
那时候也没啥好吃的,红薯是每家每户过冬最主要的食粮,一直要吃到来年春天,几乎顿顿都离不开它。心灵手巧的母亲绞尽脑汁用它做出各种美味,让我们吃得可口,蒸红薯、煮红薯、红薯饼、红薯丸子……就连烧火的时候也不忘在锅底下放几块细长的红薯,柴火熊熊地燃烧着,一会儿的功夫,就把红薯给烤熟了,用手一捏软软的,香味扑鼻。围着小火炉,吃着香甜的红薯,嘴里甜甜的,心里暖暖的。
红薯虽然很好吃,但很容易冻伤坏掉,就需要储存保护好,需要挖一个几米深的大窖,里面的空间很大,能装上几亩地的红薯呢。
最有趣的要数捞红薯了,母亲等着用红薯做饭,就让我们下到窖里去捞红薯,外面虽很冷,但红薯窖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我总是自告奋勇地说:“妈,让我下去捞吧。”母亲总是高兴地说:“好好,窖口很小,你下正合适。”接受了母亲的“圣旨”,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甩掉了小棉袄,母亲笑着说:“别急,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哦,等让里面的气散散再下窖里。”等到窖里的气散发得差不多了,我就沿着窄窄的台阶小心翼翼地下到窖里,母亲用一根绳子吊着一个篮子再慢慢放到里面,我就一个个红薯往篮子里面拾。看着一窖哈着热气的红薯,个个都光滑可爱,眼花缭乱,不知道该挑哪个好,我就挑来挑去,专门选最大的、最漂亮的红薯往篮子里放,等装得差不多满了,我就向窖口大喊一声:“妈,装好啦!”母亲就用绳子把篮子从窖里拉了出来,随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爬了出来,母亲笑脸相迎,拉着我的小手,连声夸奖:“巧儿,真能干!”听到母亲的赞美,我就像吃了蜜似的,心里甜滋滋的。
那个时候,我最盼望的事就是下一场大雪了,因为下了大雪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雪地里疯玩了。刚入冬至,大雪就来了,常常是一场接一场没头没脑地下着,天地一片银白色,就好像童话世界中的水晶宫一样。当早晨醒来的时候,隔着窗户看到院子里一片雪白,我一个高跳起来高兴得手舞足蹈,匆匆忙忙穿起衣服,不顾寒冷拿起小铲子就跑出了家门,喊叫几个要好的小伙伴跑到了村头那片开阔的场地上,就像一群小家雀似的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商议着如何玩耍最尽兴,最终达成了共识——堆雪人。说干就干,大家一起动手,用铲子铲,用棍子推,用双手滚,不一会的功夫,就堆起了雪姑娘的雏形。因为我在班上画画最好,大家就一致推举我来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我就很自信地用一根细细的树枝给它刻上了眼、嘴和鼻子,然后把自己的小红帽给她戴上,一个小伙伴把自己的红围巾给她围上,不知是谁用红钢笔水给她点了一个红红的唇,一个憨态可掬、美丽可人的白雪公主就神气活现地站在雪地里,小伙伴们一蹦一跳地前后左右欣赏着,红扑扑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自豪的神情,不约而同地牵起了小手儿,围着白雪公主纵情地跳啊、喊啊,跳得全身出汗了,喊得嗓子都哑了,觉得玩得还不过瘾,就围着白雪公主打起了雪仗,追逐着、躲闪着、欢笑着……
玩得意犹未尽时,母亲来喊我回家吃早饭,我跟在母亲屁股后依依不舍地一步三回头看着白雪公主,频频向她挥手告别。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父亲正拿着铁铲在仔细地铲着院子和门前的厚雪,把它们堆成一小堆小堆的,像一个个白白的馒头。收拾完毕后,父亲从院子里推出了架子车把雪铲进了车斗里,我很是好奇,就问:“爸,要把这雪拉到哪里?”父亲说:“拉到咱家的麦地里。”我请求父亲也跟着去,父亲笑着答应了,我就屁颠屁颠跟着父亲的架子车,一边循着车辙印走着,一边哼唱着儿歌,欢快得像一只小鸟。很快就到了麦地里,父亲放下架子车用铁锨把雪块一层层地铺盖在嫩绿的麦苗上,小小的我心里就有许多疑问,不无担心地问父亲:“这么厚的雪,把麦子冻死怎么办?”父亲笑了笑说:“傻丫头,老话说得好‘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麦苗是不怕冻的,这雪越大,就会冻死地里的害虫,厚厚的雪就像一床棉被,不仅能为麦苗御寒过冬,还能为它后期生长储存充足的水分,来年春天雪就融化了,这麦苗就可以很好地生长啦!”“啊,原来雪有这么多的好处啊!”听了父亲的解释,我顿时豁然开朗。
天一天天变冷了,许多小鸟儿都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只有以食草籽为生的成群的小麻雀依然坚守着,它们个个缩着脖子,有时一排排站立在雪白的枝头,像一朵朵舞动的小花朵儿,煞是可爱逗人;有时趁人不注意,就偷偷地从树上飞下来,抢吃摆在窗台上盆中的鸡食,我不忍心看它们偷吃,就拿起扫帚驱赶它们,母亲笑道:“别赶它们了,看它门那忍饥挨饿的样子,就让它们吃点吧。”
天真的我觉得这些小麻雀儿很好玩,要是能捉到一只把玩该多好呀,就时常和它玩起游戏来。趁母亲不注意,偷偷地把她做针线活用的箩筐拿出来,在院子的雪地里支起来,在下面撒下一小把谷粒,然后拴上一根细细的绳子扯到屋子里,关上木门隔着门缝目不转睛观察着,在麻雀飞到地上吃谷粒时,用力一拉绳子,就把它盖在了箩筐下面。我急忙跑过去掀开箩筐,把它紧紧地攥在手心里,能感受到它的身子温热温热的,放到耳旁能听到它小小的心跳声。看它那么的小巧,却那么的勇敢,不畏寒冷,不怕冰雪,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我对它就产生了怜悯之心,细细观察一番后就把它给放掉了,我知道它的家是大自然。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敬重,哪怕它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鸟儿。
……
“大雪天真有趣,堆雪人做游戏,圆脑袋大肚皮,白胖的脸笑嘻嘻……”一阵阵欢快悦耳的儿歌声从楼下传来,将我的思绪从童年的回忆中拉了回来。看着漫天飞舞、飘如仙女的雪花儿,看着天真浪漫、尽情玩耍的孩子们,恍惚间,我好像变成了一朵快乐的雪花儿,向着他们轻飘飘地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