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改革与探索(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22:3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改革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第一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摘 要:为适应我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改革和基层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出《儿科学》课程改革和教学优化的三点建议,即根据职教理念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更新教学方法;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旨在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以适应儿科学向总体医学和全科医学发展的岗位需求,进而适应我国广大基层地区医疗和卫生保健事业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 临床医学 儿科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30-02

围绕我国医学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改革和基层卫生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更好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及改革的需求,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儿科学》教学也应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1],重视“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学要求为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和学生就业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其特点是:儿童个体身体素质差异、性别差异、年龄月龄差异非常大,无论是健康状态的评估还是疾病状态的临床诊断都不好采用同一单一的评价标准;其次是儿童对疾病造成的损伤、内环境稳态破坏后的恢复能力较强;再次是儿童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等,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小儿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干预。由于小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中,所以患病率要高于成人,儿科学的教学任务通过理论和实践降低小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和提高儿童保健[1]。儿科学的宗旨就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基于这样的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理念,该文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根据职教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新生儿、婴幼儿、青春期的儿童。围绕儿科学的教学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结合现代职教理念,从四个方面改革教学内容:首先,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小儿体格、智力、适应性、综合素质;其次,根据小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技术,最大能力的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儿童疾病的治愈率;再次,普及教育做好儿科知识的宣传,例如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免疫接种、儿童膳食营养、儿科保健知识的普及等;最后,对小儿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康复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尽最大可能帮助疾患小儿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乃至恢复健康。为此,本次课改主要进行以下五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增加、合并或删减。

(1)根据儿科学发展趋势和对疾病的临床研究,将“风湿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在授课计划和教学课件上进行整合,统一为“免疫性疾病”。这一章内容整合后重新进行分节,包括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免疫缺陷病、风湿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共六节内容。

(2)根据我国儿童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增加了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与结核病、寄生虫病,三部分内容整合为“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这一章内容整合后重新进行分节,包括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结核病、寄生虫病,共六节内容。

(3)根据人们对健康儿童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这章内容的讲解进行拓展,增加课时量[2]。例如,增加儿童日常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部分内容;配方奶粉儿童每日摄入奶量的计算;婴儿抚触;婴儿主被动操等。

(4)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更好的适应当今临床实际和应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将新生儿败血症的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完整,增加败血症的诊断指标,使新生儿疾病的讲解更加完善。

(5)为适应基层助理医师的执业能力范畴及其实用性,删掉了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儿童癫痫等内容的讲解。将节省出的课时添加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适应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弱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提倡人体整体化,以适应整体化医学的理念。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满足“三个需要”。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处理好不同内容的联系与衔接。进行学情分析更新教学方法

分析我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结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1)高职大专(理科)生,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具备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条件;(2)高职大专(文科)生只具有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初步知识,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差距;(3)单招生在中专阶段已经学过生理学和生物化学,部分学生已具有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但知识相对偏少,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针对这样的学情,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和达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教学团队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教学方法,适应学情。

(1)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儿科医护工作人员对小儿的健康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地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应不断的给学生渗透“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小儿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状态[3]。

(2)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从医学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准医疗工作者。由于年幼的小儿不能自诉病史,年龄又偏小,缺乏明确的定位症状和体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作为儿科医护工作者,临床诊断时务必详细询问家长小儿病史,并严密观察病情发展,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课堂上学生科角色扮演为疾病防治的执行者、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者、儿童营养膳食的指导者、患儿代言者、患儿知心者等多重角色。

(3)CBS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CBS,Case-Based Studying,基于案例讨论的学习。即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讲述新课前可先提出典型案例,将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CBS教学法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形象性、动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1)理论知识的传统考核法。按照本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教学目标,教研室内进行轮流说课,统一每章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方法和考核方法。在每章节讲授完毕时,结合近年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考试,应附有相应的目标检测习题,包括A型、B型、C型单项选择题、X型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学期末时,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儿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50%。

(2)CBS教学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法是本次课改的特色和核心。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由组长抽取教师之前准备好的相关案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组调研,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激烈讨论、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形成案例小结,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进行点评打分。这种考核方式可在学期初、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每个案例10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30%。

(3)实践操作技能考核[4]。实验操作技能考评包括现场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考核两种形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考试范围及操作要求,同时在固定时间内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动手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考试时教师将考题编号分组由学生自己抽签,学生根据考题内容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毕进行评委现场打分。对于复杂实验(例如新生儿心肺复苏),也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机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全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20%。小结与展望

我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儿科学方面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作为未来的儿科医务工作者,在继承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含量,提升自身实践水平,更要不断创新为儿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该文通过分析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培养目标,分析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提出《儿科学》课程改革的三点建议,即根据职教理念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更新教学方法;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进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科学不断向更深入的层次分化,儿科学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探究儿科医学的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尽最大可能降低小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小儿疾病的治愈率,提高小儿健康保健和疾病的防治水平。其中儿童健康与保健、新生儿医学将是儿科中最具有特色的学科。儿科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岗位需求,儿科学也将会发展为总体医学和全科医学,以适应我国广发基层地区医疗和卫生保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于洁.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孙晓静,张钦祥.浅谈高职高专学校开设“健康与保健”课的重要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06,6(2):14-15.[3] 刘彩琴.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 297-298.[4] 纳玉辉,刘梅,段晶,等.引用循证医学模式指导儿科临床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54-55.

第二篇: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一、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二、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简要讲解儿科学的特点。

三、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三、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四、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五、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和指距。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

三、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四、一般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五、一般介绍小儿生殖系统发育。

六、简要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七、一般介绍小儿心理行为异常。

第三章 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主要内容:

一、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二、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着重阐述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第四章

第三节 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三、掌握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四、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五、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重点讲解小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四、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第五章

第一、二节 小儿营养和喂养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二、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

三、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

二、重点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介绍 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三、一般介绍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中牛乳、羊乳、代乳品的适应症、优缺点、成份与 方法。

四、重点讲述辅食添加的原则、种类和时间。五、一般介绍幼儿膳食的配制原则、种类和方法。六、一般介绍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第五节

(二)维生素D缺乏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三、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VitD的来源及代谢过程。

二、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

第六节

(一)营养不良

目的要求:

一、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了解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四、掌握营养不良的防治。主要内容:

一、介绍营养不良的病因,结合病因重点讲述预防措施。

二、结合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特点。

三、重点讲述营养不良的诊断。第六节

(二)小儿肥胖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熟悉本病的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三、掌握本病的诊断与防治。主要内容:

一、讲述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诊断标准。三、一般介绍本病的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述本病的防治,强调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

第七章

第一节 新生儿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的定义。

二、熟悉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

三、熟悉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及围产医学的定义。

二、重点讲解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的定义。

三、简要讲解新生儿及早产儿在外观、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能量和体液代谢、免疫以及体温调节方面的特点。

四、结合上述特点讲解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要求。五、一般介绍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第五节 新生儿窒息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防。

二、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三、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复苏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及后遗症。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介绍呼吸管理和监护。四、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

第六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与预防。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了解本病的预后。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三、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与预后。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病因与发病机制,强调预防重要

二、诊断着重讲解病史、症状及体征、头颅CT、B超检查及脑脊液检查。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第八节 胎粪吸入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主要内容:

一、介绍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第九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三、掌握本病的治疗及预防。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要点,氧疗、PS替代疗法。四、一般介绍预防本病的措施,尤其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性。五、一般介绍本病与胎粪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要点。第十节 新生儿黄疸

目的要求:

一、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二、掌握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三、掌握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及常见的几种病因。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二、重点讲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三、分别简要讲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等的特点及鉴别要点。

第十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母婴血型不合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三、了解本病的预防方法。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母婴血型不合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三、重点讲解治疗本病的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及产前治疗。四、一般介绍预防Rh(D)溶血病的方法。第十二节

(一)新生儿败血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感染途径、常见病原菌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强调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

三、重点介绍抗生素治疗。

第十二节

(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目的要求:

一、熟悉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病因。

二、掌握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主要内容:

一、介绍本病的病因。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第十三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与预防。

二、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1病理生理(皮下脂肪的特点,新生儿易出现低体温的原因等)。

二、结合病因(寒冷、早产、窒息、感染等),介绍提出预防措施。

三、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

四、治疗:重点介绍本病的复温措施。第八章 第二节 21-三体综合征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特征。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外,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

三、结合病因及发病因素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指出遗传咨询的作用。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目的要求

一、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基本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依据,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措施,饮食疗法的原则,指出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五、一般讲解预防及开展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

第九章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二、掌握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内容:

一、介绍小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

二、讲解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每类疾病的共同特点。

三、重点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过筛试验及确诊方法。

四、重点讲解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A缺陷症、胸腺发育不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

五、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一、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熟悉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复发。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几种类型哮喘的诊断依据。

三、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尤以糖皮质激素在本病的应用。

四、讲解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及预防复发的措施。第五节 风湿热

目的要求:

一、了解风湿热的病因和病理。

二、掌握风湿热的临床及诊断标准。

三、掌握风湿热的治疗及预防。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着重介绍1992年修订的诊断初发风湿热的Jones标准,并指出其不足之处,避免过诊或漏诊、误诊。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及原发和继发性预防。

第八节 川崎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川崎病的病因及病理。

二、掌握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三、掌握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三、着重介绍川崎病典型及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标准。

四、重点介绍川崎病的一般治疗及其治疗新进展。

第十章 第一节

(一)麻疹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麻疹的早期诊断要点及典型的临床经过。

三、熟悉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四、掌握麻疹与其他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五、熟悉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六、掌握麻疹的防治原则及方法。主要内容:

一、介绍麻疹病毒的特征、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介绍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解麻疹的诊断依据及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四、介绍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五、重点讲解麻疹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第三节(一、二)结核病

总论、原发型肺结核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理。

二、掌握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与预防。

三、掌握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四、熟悉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五、熟悉结核感染的特点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股讲述结核病的发病机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方法,特别是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三、重点讲授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包括:①临床类型;②病理及转归特点;③临床特点;④诊断要点,强调开放性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既往传染病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痰和胃液找结核菌,胸部Ⅹ线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性。

五、介绍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六、重点讲授治疗原则、治疗目的及治疗方案。

七、讲述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

八、重点讲解小儿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卡介苗接种、预防性化疗。第三节

(四)结核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二、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简介发病机理,指出血行播散在结核性脑膜炎发病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发病机理讲解病理类型。

二、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分三期的特点,强调不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

三、强调结脑早期诊断的重要性,阐明早期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五、重点讲解结脑治疗的两个环节:控制炎症和控制颅内压,强调早期、彻底治疗结脑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 第八节 小儿腹泻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二、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四、了解本病的预防。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三、介绍有关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五、一般介绍预防要点。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

三、了解小儿肺炎的分类。

四、掌握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五、熟悉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六、熟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讲述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三、一般介绍肺炎的分类。

四、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五、讲解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六、重点讲解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七、讲解几种常见的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

八、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疗程、重症肺炎的处理要点。

第十三章 第三、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二、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

三、掌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 床表现、诊断及常见并发症。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正常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血循环的变化。

二、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

三、重点讲解上述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X线检查、心电图改 变、超声心动图特点等诊断方法与并发症。

四、介绍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五、介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第十四章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急性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典型病例、严重病例及非典型病例的诊断(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三、掌握急性肾炎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

四、了解病程与预后。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述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机制。三、一般介绍本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典型病例的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要点。五、一般介绍病程与预后。第十四章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二、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三、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合并症。

四、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的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三、一般讲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四、治疗:重点讲解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并介绍难治性肾病的治疗。第十五章

第一、二节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与营养性贫血 目的要求:

一、熟悉正常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二、了解贫血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三、熟悉小儿贫血的定义、程度与分类。

四、掌握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治方法。主要内容:

一、讲解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⑴正常小儿造血的变化规律、髓外造血的定义与意义。

⑵正常小儿血象变化规律。

⑶正常血红蛋白种类的变化规律。

⑷正常小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变化规律。二、一般讲解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三、讲解贫血的定义、小儿不同年龄贫血的标准与分类。

四、重点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五、重点讲解营养性贫血的治疗:一般治疗、病因治疗、补充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等

六、结合病因讲解预防措施。第十六章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化脑常见病原菌。

二、了解小儿化脑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三、掌握小儿化脑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

四、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五、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介绍常见致病菌。

二、重点讲授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强调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的特点。

三、重点讲授化脑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四、重点讲授化脑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强调不规则治疗后化脑诊断的困难。

五、重点讲授抗生素治疗的用药原则、剂量、用法及疗程。第十七章

第五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三、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与预防。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散发性与地方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诊断。三、一般介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21-三体综合征、佝偻病、粘多糖病1型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及预防,强调新生儿筛查的意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基本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l.根据小儿机体处在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的特点,掌握由此产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和病理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别。

2.熟悉小儿水和电解质失衡的病理生理特点,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脑水肿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3.了解小儿保健原则,掌握小儿时期计划免疫。

4.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掌握正常小儿的喂养。5.掌握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包括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6.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麻疹等出疹性传染病。

7.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肾炎、肾病

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脊髓灰质炎、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8.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掌握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颅高压、脑水肿等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抢救措施。

(二)基本技能:

l.掌握儿科静脉穿刺的规范操作,能熟练地进行头皮静脉、股静脉及颈静脉的穿刺操作,掌握小儿骨髓穿刺、胸腔穿刺、腰椎穿刺技术。

2.掌握鼻饲方法、物理降温、氧气疗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了解人工呼吸器、保温箱、光疗设备的使用。

三、参考性学时范围:

总学时94, 理论讲授与实习之比为1:1.35,毕业实习6周。

第三篇: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84学时,其中课内教学56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一、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二、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简要讲解儿科学的特点。

三、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三、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四、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五、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和指距。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

三、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四、一般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五、一般介绍小儿生殖系统发育。

六、简要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七、一般介绍小儿心理行为异常。

第三章 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主要内容:

一、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二、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着重阐述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第四章

第三节 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三、掌握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四、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五、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重点讲解小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四、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第五章

第一、二节 小儿营养和喂养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二、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

三、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

二、重点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介绍 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三、一般介绍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中牛乳、羊乳、代乳品的适应症、优缺点、成份与 方法。

四、重点讲述辅食添加的原则、种类和时间。五、一般介绍幼儿膳食的配制原则、种类和方法。六、一般介绍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第五节

(二)维生素D缺乏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三、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VitD的来源及代谢过程。

二、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

第六节

(一)营养不良

目的要求:

一、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了解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四、掌握营养不良的防治。主要内容:

一、介绍营养不良的病因,结合病因重点讲述预防措施。

二、结合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特点。

三、重点讲述营养不良的诊断。

第六节

(二)小儿肥胖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熟悉本病的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三、掌握本病的诊断与防治。主要内容:

一、讲述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诊断标准。三、一般介绍本病的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述本病的防治,强调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

第七章

第一节 新生儿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的定义。

二、熟悉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

三、熟悉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及围产医学的定义。

二、重点讲解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的定义。

三、简要讲解新生儿及早产儿在外观、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能量和体液代谢、免疫以及体温调节方面的特点。

四、结合上述特点讲解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要求。五、一般介绍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第五节 新生儿窒息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防。

二、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三、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复苏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及后遗症。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介绍呼吸管理和监护。四、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

第六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与预防。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了解本病的预后。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三、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与预后。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病因与发病机制,强调预防重要性。

二、诊断着重讲解病史、症状及体征、头颅CT、B超检查及脑脊液检查。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第八节 胎粪吸入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主要内容:

一、介绍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第九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三、掌握本病的治疗及预防。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要点,氧疗、PS替代疗法。四、一般介绍预防本病的措施,尤其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性。五、一般介绍本病与胎粪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要点。

第十节 新生儿黄疸

目的要求:

一、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二、掌握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三、掌握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及常见的几种病因。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二、重点讲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三、分别简要讲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等的特点及鉴别要点。

第十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母婴血型不合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三、了解本病的预防方法。

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母婴血型不合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三、重点讲解治疗本病的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及产前治疗。四、一般介绍预防Rh(D)溶血病的方法。

第十二节

(一)新生儿败血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感染途径、常见病原菌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强调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

三、重点介绍抗生素治疗。第十二节

(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目的要求:

一、熟悉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病因。

二、掌握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本病的病因。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第十三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与预防。

二、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介绍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1病理生理(皮下脂肪的特点,新生儿易出现低体温的原因等)。

二、结合病因(寒冷、早产、窒息、感染等),介绍提出预防措施。

三、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

四、治疗:重点介绍本病的复温措施。

第八章

第二节 21-三体综合征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特征。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外,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

三、结合病因及发病因素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指出遗传咨询的作用。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目的要求

一、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基本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依据,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措施,饮食疗法的原则,指出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五、一般讲解预防及开展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第九章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二、掌握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内容:

一、介绍小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

二、讲解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每类疾病的共同特点。

三、重点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过筛试验及确诊方法。

四、重点讲解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A缺陷症、胸腺发育不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

五、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一、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熟悉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复发。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几种类型哮喘的诊断依据。

三、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尤以糖皮质激素在本病的应用。

四、讲解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及预防复发的措施。

第五节 风湿热

目的要求:

一、了解风湿热的病因和病理。

二、掌握风湿热的临床及诊断标准。

三、掌握风湿热的治疗及预防。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着重介绍1992年修订的诊断初发风湿热的Jones标准,并指出其不足之处,避免过诊或漏诊、误诊。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及原发和继发性预防。

第八节 川崎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川崎病的病因及病理。

二、掌握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三、掌握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三、着重介绍川崎病典型及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标准。

四、重点介绍川崎病的一般治疗及其治疗新进展。

第十章

第一节

(一)麻疹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麻疹的早期诊断要点及典型的临床经过。

三、熟悉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四、掌握麻疹与其他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五、熟悉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六、掌握麻疹的防治原则及方法。主要内容:

一、介绍麻疹病毒的特征、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介绍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解麻疹的诊断依据及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四、介绍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五、重点讲解麻疹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第三节(一、二)结核病

总论、原发型肺结核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理。

二、掌握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与预防。

三、掌握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四、熟悉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五、熟悉结核感染的特点与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股讲述结核病的发病机理。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方法,特别是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三、重点讲授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包括:①临床类型;②病理及转归特点;③临床特点;④诊断要点,强调开放性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既往传染病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痰和胃液找结核菌,胸部Ⅹ线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性。

五、介绍小儿结核病具有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六、重点讲授治疗原则、治疗目的及治疗方案。

七、讲述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

八、重点讲解小儿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卡介苗接种、预防性化疗。

第三节

(四)结核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二、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简介发病机理,指出血行播散在结核性脑膜炎发病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发病机理讲解病理类型。

二、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分三期的特点,强调不典型结脑的临床表现。

三、强调结脑早期诊断的重要性,阐明早期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五、重点讲解结脑治疗的两个环节:控制炎症和控制颅内压,强调早期、彻底治疗结脑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第八节 小儿腹泻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二、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四、了解本病的预防。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三、介绍有关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五、一般介绍预防要点。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

三、了解小儿肺炎的分类。

四、掌握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五、熟悉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六、熟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讲述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三、一般介绍肺炎的分类。

四、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五、讲解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六、重点讲解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七、讲解几种常见的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

八、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疗程、重症肺炎的处理要点。

第十三章

第三、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二、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

三、掌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 床表现、诊断及常见并发症。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正常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血循环的变化。

二、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预防及治疗原则。

三、重点讲解上述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X线检查、心电图改 变、超声心动图特点等诊断方法与并发症。

四、介绍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五、介绍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

第十四章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急性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典型病例、严重病例及非典型病例的诊断(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三、掌握急性肾炎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

四、了解病程与预后。主要内容: 一、一般讲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述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机制。三、一般介绍本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典型病例的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要点。五、一般介绍病程与预后。

第十四章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一、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二、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三、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合并症。

四、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的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三、一般讲解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四、治疗:重点讲解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并介绍难治性肾病的治疗。

第十五章

第一、二节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与营养性贫血

目的要求:

一、熟悉正常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二、了解贫血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三、熟悉小儿贫血的定义、程度与分类。

四、掌握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治方法。主要内容:

一、讲解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⑴正常小儿造血的变化规律、髓外造血的定义与意义。⑵正常小儿血象变化规律。

⑶正常血红蛋白种类的变化规律。

⑷正常小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变化规律。二、一般讲解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三、讲解贫血的定义、小儿不同年龄贫血的标准与分类。

四、重点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五、重点讲解营养性贫血的治疗:一般治疗、病因治疗、补充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等。

六、结合病因讲解预防措施。

第十六章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化脑常见病原菌。

二、了解小儿化脑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三、掌握小儿化脑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

四、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五、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介绍常见致病菌。

二、重点讲授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强调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的特点。

三、重点讲授化脑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四、重点讲授化脑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强调不规则治疗后化脑诊断的困难。

五、重点讲授抗生素治疗的用药原则、剂量、用法及疗程。

第十七章

第五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三、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与预防。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散发性与地方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诊断。三、一般介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21-三体综合征、佝偻病、粘多糖病1型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四、重点讲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及预防,强调新生儿筛查的意义。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www.xiexiebang.com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第四篇: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等。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初步科研基础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主要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培养从事临床工作的通科医生,并为继续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宽厚的自然学科、生命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掌握临床诊疗工作的辨证思维和分析判断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在各级医院、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等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1、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就业难度逐渐加大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就业难度日趋加大。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在扩大规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备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为主,大量接收毕业生的状况将不存在。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很多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确定性比较强,就业形势一直较好,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多少有一点优越感。多数毕业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择业定位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然而,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其次就是获得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现象。

3、毕业生供需矛盾

主要表现为:1.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足。2.学历层次供需不平衡,各级医疗单位都有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的趋势,使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接收能力有所下降,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出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上升。3.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医疗机构需求量不多,但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多,而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少;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需求量多,但愿意去的毕业生少。

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在校学生不仅应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础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各方面的知识技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在人际交往、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动手等综合能力上不断提高。在应聘时,不少医院都要求求职者具备复合型能力,不仅要对外科熟识,动过多例手术,而且还要在内科或者是专科干过几年。而近几年新兴起的整形外科也是求才若渴。传统意义上比较小却很实用的专业,例如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人才需求也是持续增长。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医院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会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

第五篇:高职课程改革

1.完全依靠高职院校本身的自力更生已经不可能了

2.企业老总看高职教育,A高职生只会照抄照搬机械模仿,与过去传统职业教育的观念有

关,完全没有创新能力,在创新型企业没有立足之地。B.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相应要求专业老师有创新能力,有研发能力,在技术创新。C要构建和企业需要协调,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概念让学生自学。

3.全年人才规划纲要:培养高技能人人才的主体是企业,职业院校是基础,必须两者相结

合。要注意院校和企业双主体

4.企业案例教学,学习积极性完全不同。

5.职业教育主要任务:

6.企业是盈利性,高职院校是公益性,如何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

7.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8.非全日制和培训要增加,加强双师型,到2015年,新教师要有2年以上的企业经历,教师要有专职和兼职老师构成。

9.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在到高职院校从教的制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吸收企业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不要等到人才市场上才倾听企业的意见),聘任一大批具有企业经验的兼职教师。

10.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骨干校(体制机制创新的环境下谈专业建设,全校的教师90%双狮,50%课程由行业企业教师承担)

38问:

一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专业,二.办学方针是否坚持服务宗旨,就业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

三高职能不能把高职纳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能不能把特色院校和特色院校做优做强,能否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调控专业设置和发展,加快体制创新,建立多元办学机制,4合作

四.是否创新办学体制,并且能发挥新体制成效

下载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改革与探索(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改革与探索(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床医学专业考试改革办法

    临床医学专业考试改革办法 -----内儿教研室 在以“能力为重”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为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提高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充分......

    高职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张淑英 《园林工程制图》课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基本技能课。“工程图是工程界的语言”,对于从事园林工程......

    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思考

    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思考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教学 教学改革【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不断高速发展的交叉性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现实的教......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20070408修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xxx 课程名称: 预防医学 英文名称: 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总 学 时: 54 讲课学时:54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 3 适用对象: 临床......

    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课程教学大纲 二零零六年二月 外科学(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腹壁外科部分课程 课程基本要求 第三十五章腹外疝 (一熟悉 1、腹股......

    试论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大全)

    论文摘要:微生物课程是生物制药专业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许多课程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从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入手,对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

    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王晓丹闫鹏肖雪 (黑龙江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摘要:本论文介绍了非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方......

    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浅谈《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文章根据培养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