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蜻蜓蝴蝶识字教案
蜻蜓蝴蝶识字教案
教学对象:一年级下册学生
教学目标:1:认识“蜻蜓”“蝴蝶”四个字,尽量做到会写; 2:知道形声字的含义特点;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爱护小动物。教学重点:认识“蜻蜓”“蝴蝶”4个字 教学难点:知道形声字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用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夏天的美景,问学生图片上画了什么(图片上有蜻蜓 蝴蝶)进入主题;
问学生会写他们(这4个字)吗?在黑板上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这4个字,进入新课。二:讲授新课
1:教师教读这四个字(先教读字,让学生根据读法自己注音,然后教师订正,并给他们加上正确的帽子(注音)。2:学生自由读,同坐相互读,全班齐读。
3:指名让学生读,并给与评价。
4:按笔顺顺序教学生写“蜻”,让学生跟着老师书空。5:让学生数出这个字的笔画(14画),并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生反复练习,正确书写。
6:指出“蜻“的偏旁部首(虫)7:让学生用“蜻“组词
蜓蝴蝶也用同样的方法教
8: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问发现了什么(都有虫字旁),问都有虫字旁的原因(指名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大都与昆虫相关))。
出示“蜻“字,问学生如何读,然后遮住虫字,又问读什么
教师总结:像这样在一个字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这样的字就叫做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三:拓展巩固
1:去掉汉字拼音,让学生读出字音;
2:出示有小动物蝴蝶蜻蜓的卡片,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汉字。板书:qīng 蜻 14画 虫 Ting 蜓 12画 虫 hú
蝴 15画 虫 dié
蝶 14画 虫
第二篇:剪纸教案《蜻蜓和蝴蝶》
剪纸教案《蜻蜓和蝴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对折剪蜻蜓轮廓和蝴蝶轮廓。
2.会把蝴蝶身上的花纹用圆形镂空,蜻蜓身上的花纹用三角形镂空。
二、教学准备:
人手一把剪刀,蜻蜓和蝴蝶的剪纸材料每人一份。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幻灯片:昆虫)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昆虫是有翅膀的?
它们的翅膀是怎么样的?(蝴蝶的翅膀大大的,蜻蜓的翅膀象飞机一样)2.观察范例,比较不同的花纹。出示课件 蜻蜓的翅膀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三角行的镂空。
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圆形的镂空。3.学习镂空
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有三角形和圆形的纸,学习镂空 4.实际操作
给学生蜻蜓和蝴蝶的范例,学生自己操作。剪好后把作品贴起来,画上背景。5.作品展示
6、课件欣赏。
第三篇:《三只蝴蝶》识字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领会故事中的情节会表演。
2、让幼儿从故事中体会朋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3、让幼儿认识“红”“黄”“白”三个字。
【活动重点】让幼儿认识三个字。
【活动难点】让幼儿复述故事中的短句、会表演。
【活动准备】字卡、词卡、头饰、水果、课件,手工篮子。
【活动过程】
1、律动
让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身体《蝴蝶花》
2、复习
师: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只蝴蝶的卡片,每张卡片后面都藏有字宝宝和词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字卡:尾巴、青、金、女、姐姐、香)
3、新课
我不仅带来了蝴蝶的卡片,还给宝宝们带来了一个关于蝴蝶的故事,但是小朋友们听完后要告诉老师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听故事(课件)
①师:故事的名字是什么?(三只蝴蝶)它们都在干什么?(玩耍)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下雨啦)它们去找谁帮忙了呢?(红花)
师:{出示红花}拍着小手请出字宝宝“红”
红:⑴字卡认读—课件字—找朋友—词卡—课件词
⑵你知道哪些有关“红”字的古诗或歌曲?
②师:三只蝴蝶去找红花帮忙,红花怎么说的?蝴蝶又是怎么说的?让我们接着听三只蝴蝶又去找谁了?又是怎么说的呢?(课件)让我们挽着小花请出黄花姐姐的字宝宝。
黄:⑴字卡认读—课件字—找朋友—词卡—课件词
⑵生活中什么水果是黄颜色的?
⑶一起欣赏黄颜色的水果图片
师:我还带来了一些水果(实物),我们在幼儿园也经常吃这些水果,这些水果都非常有营养,所以小朋友要多吃水果,一会我还要奖励给小朋友吃。让我们继续听蝴蝶又想什么办法啦?有没有找到避雨的地方呢?(课件)
③师:它们又去找谁了?拍着小手请出白花姐姐的字宝宝
白:⑴字卡认读—课件字—找朋友—词卡—课件词
⑵你能说出带有白字的成语吗?
⑶生活中的白颜色(欣赏图片)
师:(我们吃的大米饭是白颜色的,黑米饭是黑颜色的,小米饭是黄颜色的)
④师:白花姐姐怎么说的?蝴蝶怎么说的?最后会是谁帮助他们呢?又是怎么帮助的呢?继续听(课件)
4、巩固
我们今天认识了哪几个字?(读一读)故事里的三只蝴蝶、三朵花和太阳公公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小结:学习游戏时要团结友爱、相互关心
5、延伸
师:你想来表演一下这个故事吗?
⑴情景表演
⑵游戏:小朋友表现真棒,为了奖励小朋友我带你们去采蘑菇。
6、结束
律动:《郊游》。
第四篇:蜻蜓教案
九、蜻蜓飞飞
执教:孙杰超 教学目的
1、观察蜻蜓,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
(蜻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胸部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2、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并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重点与难点
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知 :
1、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昆虫世界去认识一个朋友。
2、观察蜻蜓,说说自己发现的特点。(师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 1、展示蜻蜓图片。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外形特点(特别是翅膀:对称,网状的,纹理细密)。
* 欣赏蜻蜓的色彩和花纹以及休息时的姿态,飞舞时的样子。
2、欣赏书本范图及线描的蜻蜓绘画作品。
看看其他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的作品好在哪,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三、作业设计 :
1、作业:用线条描绘出蜻蜓的美。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
四、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放轻音乐)。
五、评画。
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
表扬鼓励学生作品中优秀的地方,找出不足之处(师生共议)
六、课堂小结。
第五篇:《放飞蜻蜓》教案
《
19、放飞蜻蜓》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板书:蜻蜓)
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补完板书)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二、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指名朗读,齐读。)
2、听课文录音。
3、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过渡: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讲孩子们捉蜻蜓的? 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自由读第11自然段。(1)从“纷纷”一词体会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
四、精读课文,寻找放蜻蜓的原因,了解蜻蜓的知识。
1、默读课文2至10自然段,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吗?说说原因。
2、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是从那个自然段知道的?
出示图片,认识孑孓。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3、过渡: 陶行知先生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还带孩子们欣赏蜻蜓。他还介绍了不少关于蜻蜓的知识。
(1)指名说陶行知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方面的知识?
(2)出示表格。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
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汇报交流,完成表格。
4、陶行知先生仅仅介绍了蜻蜓的眼睛和尾巴这两方面的知识吗?(找出省略号)
5、你知道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学生交流有关蜻蜓的其它知识。)
6、过渡:蜻蜓的知识太有趣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描写蜻蜓知识的这个自然段。
陶行知先生不仅带孩子们认识了蜻蜓,还给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眼睛和尾巴等方面的知识。他的知识可真丰富啊!
五、品读语言文字,感知陶行知的为人。
1、(出示图片)这就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你觉得他还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会认识更加让人敬佩的教育家。
3、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1)和蔼可亲
A、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理解“慈爱”)B、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理解“七嘴八舌”)
C、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2)尊重孩子
A、“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B、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4、过渡:这样一位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老师,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最终答应把蜻蜓放了。
六、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
1、师:多可爱的孩子啊!当陶行知用商量地口吻说——(引读)
孩子们纷纷说——(引读)
师:于是,翠贞张开小手——(引读)蜻蜓展开翅膀——(引读)
2、点题:这动人的情景就是——放飞蜻蜓。
3、蜻蜓放飞了,你的心情如何?
七、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八、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陶行知先生的引导下,孩子们认识了蜻蜓,喜爱上了蜻蜓,最终放飞了蜻蜓。我们真应该感谢陶行知先生呀!陶爷爷爱孩子,也爱动物,特别是那些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更应该保护。
九、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吗?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捉——谈——放